我个人认为啊,片子笑点不错也很接地气。但是逻辑不严谨,他老婆对情节没有推动,也没有说清楚他为什么不愿意告诉自己老婆烧烤店的事,后续老板突然同意支持他爸,也没有情感的升华,在情感中很欠缺 。老四出现几次也没意义,只是客串,对于情节没有推动。让人没有被里面的情感所打动,不明所以的就结束了。这是导演应该想想结尾应该怎么升华。
特写镜头加上澎湃的音乐点出烧烤是线索 回家看b超时的音乐变得温情柔和 李炎燚各种“碰瓷”时的场面,音乐搞笑 顶摄拍摄出李炎燚与他老板谈话的场景,增添喜感 对于心动的人,会加上滤镜,加上自我介绍对喜欢的人说的也一样 同样的出场方式,四老爷子显得更有气势 老爷子烧烤店闭店时的音乐略带悲伤,老爷子的主观视角更显得当初的不易,展现儿子的成长
燚哥对小天说:“烧烤之王”的称号你HOLD不住,名字太大了。烧烤这个品类需要加入“资本的力量”。 然而资本仅仅只有十万块。像极了你我怀揣着发财梦,或者没有什么工作可以做。手握辛苦攒来的一二十万。然后一股脑冲进餐饮市场。说是餐饮市场,极大可能就是花钱给自己找了个更“下贱”的营生。
为了小成本试错,你决定先在村东头先支个摊卖小吃试试水。之前你在大城市的居民区发现了一种炸豆腐的小吃,天天门口大长队。吃到嘴里嘎嘎流口水。你觉得有搞头,在你们那儿小吃街铁定火爆。因为你吃遍了村东头的小吃街,任何一家的小吃都索然无味。你印证了自己的想法,决定“引进”大城市的小吃,来“降维打击”你们村东头的夜市小吃街。在人家门店火炉门口当了一星期义工,还给人掏了8000块学习费,人儿还告知你必须从总店进调料,你又掏了2000大洋,提了两麻兜白的、棕的调料粉。装上了心爱的依维柯金杯后车厢,满是干劲的回到了你的家乡,准备干一场惊动县城网络电视台的味觉盛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懂得这个道理。你置办了还不错的锅碗瓢盆,又重金找村北的不锈钢师父“焊武帝”打造了一个小吃车,又找村南的广告店,做了一套发光的广告字。贴在你的小吃车上。看着小吃车上发光的“香豆腐之王”几个字,你满意的笑了。
在端午节下午,你和你的合伙人,也就是你媳妇。生涩的推着小吃车,到了村东头。因为你崭新的小吃车和硕大的发光字,周边店主和摊主纷纷侧目观察,打量着你们这对“新人”
端午节的人流量还不错,第一天你就卖了396块,为什么有零有整呢,因为有顾客只想买三块钱尝尝,你又不好意思拒绝。就卖了几个三块的。你跟媳妇觉得还不错,因为第一天,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之后的每一天,就是到点出摊没顾客就收摊。期间你稍微打开了面子,学会了叫卖了。但是好像也没有越来越好。对,到夏天了。“天气太热出来的街溜子少了,他们不吃你的炸香豆腐,都去喝冰粥奶茶的多了”。37°的天气你站在火炉炸锅边自我安慰道。
“马上到了七八月,放假了,出来的人多了,生意就好了。”看着今天卖的10元,你自己给自己打气。但是你觉得很不爽,因为对面又来了两家臭豆腐。为什么是两家呢?因为是两家不同流派的臭豆腐。一种是黑色的,一种是跟你的香豆腐很像的金黄色的。这场香臭之争让你耿耿于怀,每天都在琢磨怎么干掉其他两家臭豆腐。你也不敢坐在车后面扣手机了。你像站岗的哨兵一样警戒着,每当有人从你摊位前路过,你就要喊一句“来看看啊,好吃的香豆腐嘞,唇齿留香嘞您!”当然其他两家臭豆腐也不甘示弱,在你话音未落时。纷纷吼出自家的slogan:毛主席都爱吃的长沙黑色臭豆腐…………。
你很愤怒,你的营业额被分走了,原本一天你能卖300元左右,现在一天只能卖100多,有时候连100都不到。况且现在正值旺季七八月份。为了吸引更多顾客,你使出浑身解数,买了大音响。录了广告语循环播放。买了小电视屏幕,挂在车子旁边的柱子上播放广告视频。你又做了几个发光的招牌。可惜都没什么大作用。因为其他两家马上就有一学一,现在村东头路灯都不开了,夜间照明纯靠你们小吃车的发光字和招牌照明。
你觉得心很累,因为一个顾客。你和对面干仗了,最后还惊动了治安管理人员。还有最近总有村民投诉,说你们几家小吃车音箱声音太大,吵得家里猪睡不着,都瘦了。为了争抢顾客,你和其他两家臭豆腐都使用过但不限于发传单、找村花售卖、穿的花里胡哨蹦着迪炸豆腐等营销手法。但是你还是觉得你跟其他两家老板不一样。因为你读了《海底捞你学不会》和《海底捞你学的会》两本书。企业构架,企业文化,员工激励,在你脑海里头头是道。你幻想着怎么干趴那两家臭豆腐后做大做强。
村长的小舅子现在在做啤酒推销。村长让你们每个摊位都要卖他小舅子的啤酒,不然不给出摊。无奈你只能在你的臭豆腐摊边弄了好几箱子印着英文的啤酒。
最近,其他村子总有人给你打电话,说有“如何成为夜市之王”的课程让你报名,让你试听课程。整套课程19800,试听还得398大洋,地点在国道边的“好再来”大饭店。你觉得真特么坑,这得卖多少豆腐才能去试听。
最近,好多“电视台”、媒体评选村里最佳夜市小吃、夜市之星、豆腐之王的评选。报名费800-2000不等,评选后送你一个带称号的不锈钢牌子。上面印着他们“媒体”的LOGO。你觉得还行就评选了一个豆腐之王的称号。
……
最近,村里盖了好多小吃棚,租金昂贵,而且位置也不好,小吃街摊主基本没人去租。你觉得很可笑,村里总弄些这有的没的。还不如修修路,岂不美哉。
过了大半年,你站在村委会门口,看着张贴的《关于建设文明农村,禁止摆摊设点公告》陷入的沉思…………
全年无休加每天14小时的守店,真的让人筋疲力竭,不是身体上的,而是精神上的。家庭式的传统小店注定事必亲躬的模式是最让人深感无望的。
网大,是网络渠道的电影,他也是电影,他制作成本不高我理解,姜文也拍过低成本的片子,比网大还低的片子,怎么人家那片子就不拿观众当弱智呢?为什么网大的片子一看就跟卡通片似的呢?我觉得网大可以成本低,可以演员不是一线,但不能片子是弱智拍出来给弱智看的低龄剧啊,这制作成本低不能影响故事情节吧。
每次和媳妇在一起,都喜欢看些不费脑子的喜剧片--看起乐呵乐呵,简单、干脆而又笑点多。
看得多了,渐渐有些片荒;偶然刷到这部电影的细节,感觉有点意思;于是,找来看了一下
剧情概述
郑能量(张琪 饰)二十年间经营着一家烧烤店,并靠这家烧烤店养育了儿子郑言(郭祥鹏 饰)。如今郑言开了自己的公司,成为小有成就的老板,希望年迈的父亲放弃烧烤店,去海边的房子安享晚年,这一想法遭到了父亲郑能量的强烈反对,沟通无果后,郑言想到了因为频频干黄公司项目而刚被自己辞退的员工李炎燚(崔志佳 饰),并且承诺他如果能在3个月内用正当商业手段让郑能量妥协关店,就让他重新回公司上班。
郑能量的烧烤店虽然门店不大,但每天生意都很火爆。为了完成郑言派给他的任务,李炎燚尝试了各种手段,最终找到了郑能量烧烤店对面的烧烤店主刘小天(王雪东 饰),并与他达成共识。为了与郑能量烧烤店抗衡,李炎燚还找来了腰子姐(何雨桐 饰)和东北禽王(李昆鹰 饰),4人共同奋斗。在两家烧烤店之间,一场名为“烧烤之王”的较量就此展开
在这个较量过程中,李炎燚慢慢懂得了烧烤的温暖,达成任务之后,他选择继续经营烧烤店;而郑言(郭祥鹏饰)父子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化解,他选择继续支持父亲的选择~~。
经典语句
①没有什么事情不是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如果有,就两顿;
②资金的涌入,带来的是全方位的碾压;
③干事情就一定要有自己拿手的活;
等等
总结一下
虽然评分并不是很高;看过之后,感觉还是有惊喜的,里面的笑点还是很多,和媳妇看得哈哈的;除了笑点,电影也有不少温情的部分。
比如①李炎燚当爸之后的承担和成长;②郑能量和郑言之间的父子情;等等
总得来说,这部电影还是不错的,值得一看~
看完电影,感觉不错,来找影评想再过过瘾,一看居然是11.12号才上映的。
上映第二天就能在视频网站上看了,是个惊喜啊,电影真不错!
接地气的烧烤摊,接地气的主角儿,幸好没选什么明星来演,明星不适合这个“烟火气”十足的电影!
无论主角儿还是配角,都是普通的长相年龄,也符合普通人的生活,故事人物分主次,有主线,单拎出来也都有看点,即便有些瑕疵,但是整体是流畅而自然的,就会看的很舒服。
没有没刻意的年轻精致,也不需要华丽的场景,店面的招牌篷布,塑料桌椅,烧烤店里的桌子板凳,完全没有任何违和的地方,很用心了!
打10星!
像这样充满日常生活气息的电影剧作太少了,更多的都是离我们有些距离的“上海”“北京”人的生活,妆容精致,服饰考究:像新闻联播里的生活场景——宣传画式的人物环境设定!
希望讲普通人的故事越来越多,也希望能真正讲好小人物的故事!
烧烤本身比电影吸引人
崔志佳懂包袱
做作,庸俗,二道沟这是比喻啥呐,腰子姐和美女甲乙丙丁
节奏电视剧感,倒是认真讲了个故事。
哥几个撸着串,吹着牛,籀着酒,看着他,还挺好呢。
居然不是那么尬,厉害了
作为网络电影无疑高出水平线的,如果主创们能够将孙越这条情节线融入到故事中将会更成功。
就是个加长版的小品,套路太多,人物和故事都被噱头牺牲掉了。
当美食节目看的,平平无奇
比告别天团差了一大截~
故事老套但真情演绎。PS:国产喜剧“组队打怪”的模式何时才能改进?
最后老爷子归来有点奇怪
凑合。至少孙越那句“都给他儿子花了”还能让我笑出来一下。
笑点有,表演太平!
6.0 这部在网剧里面及格了,比辽东三省出品的那些浑水摸鱼的作品好很多。也不那么尬,套路虽然不新,总体过得去,算是比较舒服了。
不把它当作院线电影的话,也就没有那么糟糕。
感觉开心麻花的团队现在已经可以品质稳定地产出一些合格水准的网大,比院线烂片强。
还挺有意思的,起码一个故事讲下来了,比那些花里胡哨的大电影强多了。小烧烤必须支持一下啊。就是这个结局的反转感觉有点突然。
乐呵一看,还行。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