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娅家族》是一部完美诠释乌托邦社会女性主义的作品,在这部作品里你可以看到安东尼娅是如何建立合作公社,打破男女分工,以及革除婚姻家庭制度,真正意义上达到共产和情欲自由,逐步建立母系氏族社会。虽然身为女性主义的作品,但它绝不站在男性的对立面,而是更好的与男性保持对等态度,以及合作关系。
当达尼埃来发现自己拥有女性天然的母性特质时,她借助一名男性的精子使自己成为母亲。对此现象片中做出阐述:怀孕是最美好的事情,不是指男女的结合或者孩子的出现,只是怀胎和分娩,让一切都值了。
女性主义在不同的女性身上都呈现出了不同的状态,这对现代激进女权主义形成冲击,女权是否绝对只能有一种形式,女权是否就意味性别对立?女权是否必须摒弃婚姻和爱情以免让自己成为男权的附属品。
答案是,每个女性拥有了自己想要的人生,那么就是每个女性的女权主义。
虽然女权主义、独身主义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是在我所处的这个堕落的社会里,没有人愿意为了自由付出一点点代价。大家忙着读书,读了高中又考大学,读了本科又考研,不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就是为了留在学校里看美眉。学校里美眉多啊,可是美眉多不见的爱情多啊?追到了一个,然后两人就像绑了绳索,吃饭要一起,自习要一起,然后找工作保研出国也要一起,三天五天,就开始lplg的称呼了。你说那个男生不想多收三五个呢?可是吧,谁狠得下心呢,贼心不死,约个师妹吃饭吧,一定得背着lp,师妹问你有你有女朋友没,又不好意思去撒谎,这不,虽然郎情妾意,结果终究是各自回家留下无限的遗憾。虽然女权不是为了打倒家庭,独身也不知是为了多泡mm,但是在有爱情诱惑的情况下都没人舍得女权一把、独生一把,又有谁真的愿意为了价值观而忍受偶尔的孤独呢?
说那么多,只是为了纪念安东尼娅家族,如果不是这部电影,我可能永远都体会不到女权和独身的什么样的,永远都不知道关于爱情和性还有这么一种选择。
随便多说一句,阿富汗可能是女权增长最快的地区,因为在塔利班时期她们拥有的权利太少了,甚至不能放风筝,现在的情况是所有的小女孩都不愿意未来当家庭主妇,这是黑柳彻子作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去战区访问的时候了解到的。
安东尼娅带着女儿坚定地走在充满泥泞的乡村路上,从容不迫、乐观,快乐,就让我佩服!我们下雨天走在大马路上都会小心翼翼的,不去踩水保护自己的鞋子,我们活得小家子气,二战结束后的安东尼娅大气!
看到阿东在田间播种也被快乐的感染了,没有普通劳作者的疲惫,抱怨,他像一个国王撒下金色的种子,收获丰收的成果,他快乐洋溢在脸上,他披着斗篷,走在田埂上意气风发,坚定自信,他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他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生存,他接受弱者,大家一起自食其力,过着自己想要的独立自由生活。生命是美好的,独立、自由,自强、友善的生活方式更要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本片通过安东冬尼娅一家母女四代的生活为时间线,讲述了二战后欧洲人民的生活;因为战争导致男性的锐减,使得女性不得不站出来成为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安东尼娅也用自身魁梧的身躯,坚实的臂膀告诉世人,没有男人女人一样可以撑起一片天;而且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男人成为女性繁衍的工具,也在向世人述说社会已经从男权在向平权转变。
我的收藏很单调,情感的,家庭伦理的,黑帮片,推理片,还有一些探索人性的。很久以来我都无法对卡通暴力科幻恐怖之类的感兴趣,遇到那种无所不收的人我都觉得自己很不好意思,可是一想,就像爱一个人一样,你只能爱某种或某几种类型,可你不至于什么样的都爱吧。这有点不可思议。
可是看多了太多探讨情感的,我觉得自己很累,再看也不过是验证了张爱玲那句“世上没有一桩爱情不是千疮百孔的”。没有什么爱情是可以重来的。我相信一个人一生中只能有一次爱情,你只能有一次被一道眼光击中。有思想的人都寂寞,幸亏还有好电影可看,可是思想又有什么用呢?你认为的好电影也是有思想的寂寞人拍出来的,所以更为寂寞,还不如看看周星驰们呢。
那些曾经感动过我的爱情,现在突然失去了言说的兴趣,比如《布拉格之恋》、《新桥恋人》、《纯真年代》、《走出非洲》等等,爱情什么也不能救赎,往往是分离或死亡挽救了爱情,那些心上或身体上受过伤的人不可能再有爱情了,有的也许只是激情过后伤痕过后平淡孤独地相守。
我记得看过《艺术人生》对成方圆的专访,朱军好像非要把成方圆归入到感情失败的女人中,他是一个多么肤浅庸俗愚蠢甚至让人厌恶的人,成方圆好像说过,你认为那些牵手到老的你为之感动的一对老人他们就真的一生幸福?他们有过怎样的波澜和破碎?反正就是这个意思,朱军打断了她的话。我很相信成方圆的,因为曾经把爱情看得太重,重过我们自己,所以会有切肤之痛,所以会有痛定思痛,不会再作无谓地付出。我甚至觉得爱情在产生的那一刻就走向死亡了。倒不如彼此云淡风清地作朋友,因为爱情会让人挣扎和受伤。
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就是对爱情电影失去了兴趣,将爱情等同于其他,像同窗情之类的,或许更好,所以我打算以后看一些卡通和喜剧之类的了,这在从前我认为弱智的。《安东尼娅家族》有着很强的女权色彩,但拍得机智幽默,里面的女性都独立强大,爱情是一桩可有可无的,跟其它事情没什么两样的事,让人很轻松。《恋恋山城》(好像也叫《男人的野心》)也是一部男人的电影,讲男人之间达到目的的残酷,三位男演员的表演不分伯仲。但也有喜剧的成份,在生活里每一点上都能找到喜剧的成份,我想这是导演的高明之处,只怪自己从前没有发现。
因为爱情让人太累,如米卡尔,如阿黛尔,所以回头是岸。
很久以前写的
3.5.。生活就是被活着,时间征服时间
女版百年孤独好温馨呀~ 人格类型猜想:安东尼娅ESFJ,画家女儿ISFP,数学+作曲者孙女INT,小诗人曾孙女NF,闭门不出的哲学爱好者INTP
这是一部真正的女性电影,不是激进地宣扬女权,而是将女性的善良与自信、自立和自强、坚韧与智慧娓娓道来,她们不依靠男人,并不是所谓对男人失望的一群怨女,而是因为她们选择独立,选择自我,并且乐在其中。同时也以自己的绝对光彩征服男人,在赢得男人的爱与尊重的同时,仍能保留心态上的平等与平和
绽放的家族
没想到我的2020年度最佳影片竟然在今年的最后一刻才出现。这是一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百年孤独》的女性乌托邦编年史,温暖的田园童话底色,魔幻的元素加分,这部长长的编年史最终得出一个结论:万事都未达到终点,人生是我们一起完成的舞蹈。 如果有人问什么是真正的女性主义?什么是乌托邦?那就把这部影片推荐给他,他一定能从中找到答案。 Ps:Danielle喜欢上了女儿的老师,教老师吃生蚝🦪那一段简直是直白又有深意,爱意都要溢出屏幕了
真正的女性主义作品,女性版百年孤独,女性都塑造成了独立、有追求、对生活的态度淡然而豁达的形象,男人完全成了女人的附属。影片通过倒叙的方式讲述了安东尼娅一家四代女性的经历,有中超现实的感觉在里边,生活的质感很强烈。“这部长长的编年史得出了一个结论,没有什么会走到终点。”
一个家族几代人的故事,竟然能在两个小时的电影里讲完,看着正当年的美丽善良坚强乐观又勇敢的安东尼亚终于在岁月里变成了满头银发的老人,清晰地知道自己将要离世,而床边围满了爱她的一大家子人,的确是度过了幸福的一生啊。故事里有极其残忍悲伤的部分,甚至在结尾时村民们接连死去,并不会因为那些温馨快乐的部分而被冲淡,而人其实就只能是在命运面前学习接受,或者不接受。喜欢这种全片没有任何明星出演的电影,呈现着完整而真实的世界,凝视着他人的生活,即使是在不同的时空,也很有感触。
三星半。以田园诗为画板,写出时间如歌,包容一切也忽视一切。以魔幻现实酿制蜜糖味的苦酒,带人们去认识这片饱受疮痍的土地。他们仿佛浓缩了的世界,每个人都能从他们鲜明的身上看到自己。他们代表蛮荒的野性,复杂的人性,无法理解的罪恶,崇高感人的真情。渴望自由的女性,温暖包容的男性。宗教带来的阻隔,知识分子的困境。生命繁育的不息与不可阻挡,精神文明的痛苦与超越。所有都像种子被播撒,各自生长。
荷兰牧歌,美丽人性。在清新乡村画卷中,在至爱至亲人性中,穿越时间,围坐一桌,五代同堂,欢声笑语,浮生悠悠,探讨生死、生命、存在,乐观从容、平静深刻、抒情有诗意,隽永有余味。女性独立,智慧自主。借种生子、倒立促孕。异性同性皆春光,满屋欢叫满屋爱。生前无缘,黄泉相守。叙事留白,摄影美仑,配乐悠长。超现实主义点缀。电影造梦,身临虚境,有此一生,完美足矣。第一次看荷兰电影,第一次听荷兰语。联佳蓝光,修复崭新。
2021.8.6二刷@小西天。买票的时候根本没意识到这是我将近十年前看过的电影。这就是时间离开的声音吧。观感仍是三星。女性的乌托邦和梁山泊,这不是编年史,而是本童话书。那些生活中真正疼痛的威胁、侵犯与压迫都解决得太容易,还真是奥斯卡会相中的那类糖水电影。直到永恒的死亡临前,方有一点童话讲完了该正视现实了的感觉。
母系乌托邦,女性全方位反抗既有体制的范本
@小西天,应该是3月最佳,太太太太喜欢了!虽然没有很多激烈的镜头,但确实是一部真正的女性电影,唯一一次直面议题是孙女在餐桌上谈到怀孕,众人对她想不想要各有看法,“我要再好好想想”。影片中的女性们脸色红润且充满生命力、善良又真诚、互助又自立,无论是曾祖母的田间播种、祖母在画中传递的情绪、母亲在讲台前和钢琴前的创作、和女儿为迪迪写的小诗,都充满温暖和智慧。整部影片温暖真诚又可爱,翘起嘴角的圣母像、扬起翅膀的大天使让神话意味更浓。抛去这些议题,它对时间的阐述也极好,“你身上臭臭的”-“那是时间的味道”//我哭了两次,第一次是迪迪穿上婚纱的那一刻;第二次萨拉坐在谷堆前为迪迪念诗开始直到影片结尾,眼泪就没有停过,这一切都太过美好。
充满着历史创伤、难言之痛的小村庄,不仅是欧洲,而且是整个旧大陆的缩影,哪一个饱受两次大战摧残的国家,不是靠着温暖坚韧的女性力量一点点缓过来的呢?可是一旦缓过来就又纷纷开始翻脸了……
生命是緩慢進行的歡樂,嬌柔動人。
母系社会,女权主义,男人成了传宗接代的床上用品~很多超现实的镜头,让人联想到了百年孤独
我要和你在不是你家也不是我家的地方睡一辈子觉,不结婚;我要一个孩子,但不要男人;我要在未满十岁的年纪与一个垂垂老者探讨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生亦何欢,死亦何惧……
7/10。月亮与犬吠的女子代表挑战世俗的疯子行径,骑马遇见欺负弱智的男童挂到树干,城里找人代孕、床上倒立姿势把精液流入子宫,反驳批评论文字数的老师退出课堂,牧师还俗带着“12门徒”,分别变革了男性统治的身份、生育观念、受教育权和神权,足不出户恐惧现实的哲学家对比安东尼娅看待死亡的豁达。
女性蓬勃的生命力让荒凉村庄绽放温暖,四代女性共同打造的母系乌托邦,美好童话底色,却也不乏黑暗残酷,魔幻元素加分;时间以无情的速度吞噬爱与回忆,灵魂与身体分离,见证死亡的奇迹。
非常charming的女性电影,一个母系团体的寓言会让人不禁与摩梭族的封闭社会产生比对,这种随着女性解放而随之诞生的Matriarchy,精彩之处在于家族中每一个人用自身的坚定去抵御外部的男性权力滥用,可悲的是这样的情境只能以魔幻寓言的方式进行书写
在这荒忙大地上女性是如何对抗岁月的?安东尼娅一看就是一个有故事的女人,可故事偏偏从她回归故里开始讲起,她的朋友、村民、女儿、外孙女,曾孙女,各个人物娓娓道来,男性角色大多弱化。一股乡野的忧伤与坚韧。 “我无法接受普世的误解:那就是,一切都会变好。没有什么会变得更好,不管是在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