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萧萧,夜雨寒,找不到妹子同行的阿明,又独自于一个寂寞的夜晚,在塔斯马尼亚边缘海港老年渔村的一个偏僻的影院,看了夜晚首映的小丑回魂第二部。
其实,阿明并没有看过第一部,因为,阿明对小丑不感兴趣,西方人的恐怖谷效应,和亚洲人不同,他们惧怕小丑、玩偶、仿生人,可阿明更害怕楚人美和椰菜花子。
后来,阿明看了十分钟吐槽小丑回魂第一部,感觉,这小丑也不行啊,一个小朋友都杀不死还被主角团灭,是来卖萌的么。
但是,有一天,阿明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小丑回魂第二部的预告片,就是长大的女主角,回到以前的公寓,碰上了里面住的老太太那一幕,那一幕,拍的真不错,有一种静默的、冷呦呦的、潜滋暗长的、让人恍惚的,恐惧感,尤其是老太太说,在这个小镇上,死去的人,并不真的死去,然后突然定住那里,那几秒钟,阿明真觉得,非常精彩,这一幕,也拍出来了史蒂芬金一贯的那种近距离的、让人不安的、缓慢而急速攀升的惊悚感。
就是这个预告片,让阿明,对小丑回魂ii,十分期待。
毕竟今年,看过的几部,哭泣女人,安娜贝儿iii,仲夏夜惊魂,宠物公墓,都不太让阿明满意。
然后,话不多说虽然已经说了很多,阿明喝着两公升可乐冰沙吃着沾满了黄油和糖霜的24k无敌爆米花,在唇齿间弥漫着传统谷物特有的芬芳时,电影终于开场。
本着不剧透加上没看第一部完整电影很多人小时候和长大后我都对不上花了他妈很久才搞明白的原则,具体电影情节我就不说了反正也说不明白。
总之,看完以后,阿明觉得,这部电影在丰富程度上,还是秒杀了之前那些温子仁监制的系列宇宙鬼片和其他的翻拍的不温不火的史蒂芬金系列影片的。
影片讲述二十七年后小丑回魂,长大的主角们重回噩梦小镇,记忆被唤醒,成年交织着少年时期的恐怖经历。有趣的是,这个电影挺有耐心的,前面一大半时间,是让六个主角分头行动,各自找回童年的记忆和重要物品,携手回收魂器封印伏地魔,不对是外星人飞到地球作恶的小丑。
于是,主角们分头行动,每个人都有一段自己的经历,这就约等于,是电影兼容了六个独立的小鬼故事,每个人都独自见鬼,穿插着童年的见鬼经历。一般这种团战类的电影,能花这么多时间,分开拍每个人,也不算特别多见,其中呢,果不其然,我最喜欢的,依然还是女主角独自撞鬼的那个鬼故事。我觉得,她这个独立片段,是全片最好看的。
恍惚间,我甚至想到了史蒂芬金那部幻影凶间,也是主角一个人去到酒店的一个房间,发生了不少怪事。当然这两者并无任何相似之处,但是其中有一贯的那种惊悚特质,即一个人,去到一个环境,开始发生怪事,开始一切都温温顺顺的,让你放下戒心和防御,但很快事情突然发生变化,你被环境的恐怖的变化吓得措手不及,我觉得电影还是拍出了作者的这种特质。比如幻影凶间里男主角通过窗户看向对面相同的大厦位置有相同的窗户,里面甚至有相同的人,比如女主角和老太太喝着茶,音乐慢悠悠播放着,知道不经意间老太太露出腐烂的胸部(呃),两者都有那种引人入胜的恐怖感。
当然啦,我觉得预告片剪得更好,电影里,女主角这个段落,最后老太太还是以一个CG怪物的形象冲了出来,这里怪物的形象太过具体,又有点搞笑,反而冲淡了女主角一开始和老太太聊天发现她似乎有问题的那种日常的恐怖感。
我对这个电影不满的地方也是,很多鬼怪的形象,还是太具体、且不吓人还有点搞笑,如果能再隐约一点,含蓄一点,高明一点,就不会更加浪费先前铺垫出来的递进的良好的恐怖氛围。
至于其他几个主角独自行动纷纷撞鬼的段落,不多赘述,只能说,有些一般,有些不错,但全放在一部电影里,可能会稍微有些长。
不过电影做的还是不错的,至少不会让你觉得瞌睡,到了后期,主角团纷纷收回魂器,开始攻打伏地魔的老巢,这里还夹杂了惊人的反转,重要人物的英勇就义,以及我们一点都不感到无聊的正义的嘴遁,总之,大结局自然是终于击败了小丑,还麻瓜世界一片和平。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部电影,在元素杂糅,独立段落的恐怖气氛上,做的都不错,可能第一部成功,第二部也财大气粗,野心和格局都有,不是那种安娜贝儿iii式的看起是鬼怪复仇者联盟实际还是雷声大雨点小,而是真的拍的挺完整。
值得说的是,影片很多转场、童年成年视角的切换都拍的挺有新意的,当然啦,欧美鬼片的此类摄影剪辑都是一贯的有逼格,不多赘述。
总的来说,阿明觉得,这部电影应该是今年看过的主流院线上映的最好看、丰富的一部了,尺度在成人血浆和儿童打怪之间游走,偶尔还有冷幽默和吐槽,也算元素丰富了。旧物店里史蒂芬金还客串出现,让人惆怅唏嘘难以自禁。
接下来可能期待的也就只有那部在黑暗中讲的故事了,不过看评价似乎不高,真是捉急捏。
就这样了大家拜拜吧。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Lizard(来自豆瓣)
来源://www.douban.com/note/733270813/
三個小時的片長,沒有減損作為一部商業大作《牠》續集的精采程度,忘記《在黑暗中說的鬼故事》那種拙劣的半成品,也將當年那個電視版電影輕輕地放到一旁吧,《牠:第二章》,絕對是夏天尾聲你不可錯過的恐怖精品,牠就像一只被塞滿餡料的火雞,滿肚子的美味等你拿刀開膛剖肚,所以你還在等什麼?拿起刀,享受濺滿臉的美味吧
想像一個最糟糕的地方,這個地方是你想逃離的地獄,充斥著你討厭的人事物,這個地方不在童話故事書裡,也不在神話傳說裡,那個地方就在你身邊,不斷的黏著你,告訴著你,你有多糟糕,你有多該死,你可能愧咎沒拯救弟弟、可能對自己性向困擾、可能自卑又暗戀著她、可能害怕自己的得病母親、可能困惑自己的信仰、可能愧咎沒拯救父母、或者……你害怕你那暴力又古怪的父親,這個小鎮沒有給你一個正常的童年,如果正常的童年真的存在的話。
無論如何這個地方與你就是有哪裡過不去,你在心理默念,總有一天,你一定要逃離這裡,因為你根本不屬於這裡,你值得更好的地方,你值得更好的未來,那裡有更好的你,而有一天你找到了機會,你掙脫了牢籠,把握了小小的機會,逃了出去,儘管你與朋友發誓可能會回到這裡,但實際上你根本不想再次回來這裡
,你跑的遠遠的,離這個破爛地方遠遠的,過去也遠遠的模糊,然而某天,或許是27年後,一通電話讓你突然想起了這個本該消失在你腦海的地方,彷彿那個地方一直都在一樣,只是你不敢想起那個名字。
那個名字在本片裡叫做︰「德瑞鎮」。
故事節奏毫不拖泥帶水,你甚至懷疑一部三小時長的電影居然這麼大方,一開始就開宗名義的讓兇殺案發生,它實在太懂我們要看什麼了,不到幾分鍾,看過第一集的觀眾就想起來這個鎮到底有多爛,一對好心腸的同性戀情侶在光天化日(好吧,其實是晚上的園遊會)被尾隨到場外痛揍一頓,然後其中一個被丟到河裡,當我們還在震驚同時想起德瑞鎮是個多糟糕的地方時,那張帶著紅妝白臉又再次出現了,牠把溺水無助的男人拖到岸邊,他的伴侶焦急的在對岸張望,然後這個看似好心的小丑突然張開血噴大口把剛被他救上岸的人給吞食,同時一大團紅氣球飄出,而橋樑下赫然寫著重複著的幾個鮮紅大字「回家」
《牠:第二章》的開場是這樣的簡潔有力,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重點訊息,「牠回來了」那個詭異、搞笑、爆脾氣的跳舞小丑潘尼懷斯回來了。
接下來我們看到的是什麼?我們看到的是這些當年一同打敗潘尼懷斯的小鬼們長大了,離開家鄉了,有了各自的生活,但都稱不上快樂,表面上他們「忘了」當年發生的一切,然而當年的一切卻銘刻在他們心中某個他們自己都沒有察覺的小盒子裡,體現在他們的生活上,快嘴瑞奇說著滿口黃色笑話,實際上卻對自己的性傾向不予肯定、貝芙莉嫁入豪門,丈夫卻是多疑的暴力施虐者(就像她父親)、口吃比爾成了編劇,卻總無法寫出好結局(因為他無法饒恕自己)、怕事艾迪成了風險分析師(因為他怕東怕西的)同時娶了一個跟母親一樣的胖女人、麥克留守德瑞鎮,成了圖書管理員,然而他其實也想離開,而小胖子班則一百八十度大轉變,成為了高帥型男建築師,然而他皮夾裡仍有張貝芙莉的簽名。
而猶太男孩史坦?
他因為接到麥克的來電,想起當年的恐懼,認定自己會畏縮,於是自殺在浴缸了。
電影細膩的鋪陳,從角色們的生活,我們看到的是,他們雖然逃到了外面,也好像對當年的事情都遺忘了,但他們仍然陷在當年的困境之內,從這層面看來,潘尼懷斯對他們而言反而是救星,因為如果沒有潘尼懷斯,他們就會像大多數人一樣,沉浸在自己無意間編織的惡夢之內,只因為自己逃避了屬己的恐懼,潘尼懷斯用惡夢喚醒了他們的惡夢,故我們可以發現在第二集裡「甦醒」不只適用潘尼懷斯,也適用他們,當然剛剛還少講到一個,當年殺死自己父親的亨利,他被關進精神病院二十七年後,被甦醒的潘尼懷斯喚醒,展開他執行的不是很好的追殺任務,當然實際上他並沒有從中「甦醒」,因為二十七年後,他還是留著一樣的髮型,作著一樣的事情,差別在於他從健壯的小夥子,變成了肥胖的中年人。
他成為了自己恐懼且厭惡的對象,如自己父親一般的人。
如果說《牠》所表現的旨在說明,這些各懷恐懼的小鬼們如何聯合在一起,形成共同體,在這孕育他們恐懼的小鎮中生存,對抗惡棍,最後暫時打倒恐懼化身潘尼懷斯,《牠:第二章》就在更進一步的表現,為了要徹底的打倒恐懼,人們所需要的反而是各自面對自己的恐懼,於是本片也巧妙了繞過了恐怖片扣分禁忌「劇中角色總會分散行動的腦殘行為」在故事中途讓這一點合理化了,而因為如此,這次的視覺特效與怪物造型可以說令人大飽眼福,最棒的是還沒有低劣的「jump scare」以及一般恐怖片會有的血肉模糊場面(我個人特別喜歡這版中國餐館裡那一段,那餐桌上的戲法,比舊版玩魚頭更有趣了)、使得本片的年齡取向與上一集一樣可以說是闔家觀賞,除了片中我很喜歡但似乎不太闔家觀賞的數次小孩被吃掉的橋段。
必須特別讚賞比爾·史柯斯嘉(Bill Skarsgård)對於潘尼懷斯的角色詮釋,比起舊版的小丑,新版的小丑除了原本就有的戲謔與殘忍,還多了些悲哀與滑稽,尤其是他最終被罵倒,縮成迷你人乾時,所說的:「你們長大了。」更是有種童年的幻想朋友與自己道別的滄桑感,或許這是因為受惠於本次劇情在貝芙利返家線上稍稍增加了潘尼懷斯的過去(牠之本體雖然是百萬年前就存在的怪物,但借用小丑形象的同時,或許也沾染了潘尼懷斯的性格,以及無法成功的強烈的怨恨)使得小丑潘尼懷斯因為露出當年作為人類面貌而有更多人性,然而這也正是它的弱點所在,聰明反被聰明,玩弄人心,捕食恐懼的潘尼懷斯最後也被恐懼捕食,而這一版的結局個人認為比之前那毫無鋪陳,莫名其妙的現出蜘蛛原形,然後被推倒殺死好多了。
這也是本片片長之所以長達三小時,卻不會過於沈悶的原因,善用笑點來調節電影氣氛與節奏,使得觀眾對恐怖的感受不會過於麻木,而有所舒張,同時其將潘尼懷斯增加了點人味,讓他與主角們的打鬧反而像是一趟戲劇形式的心理治療,步步促使主角們探尋自己遺忘的自我。當然有些人認為這樣反而降低的恐怖的程度,但我覺得這部份就見仁見智了,至少遊走在搞笑與恐怖之間的氛圍個人是挺喜歡的。
當然中間還是有一段不說也罷的小瑕疵,就是他們一行人用步行的方式,從旅館穿過德瑞鎮,再到山林的秘密基地,這裡的光線與色彩變化還是太大,雖然是為了呈現時間的變化,還是讓人眼睛不太舒服。
此外本片的轉場也值得一提,或許也是很悲哀的事情,現在的許多電影都不怎麼重視轉場,而只是把事件給剪在一起,然而本片的轉場卻值得一看,無論是從星星到拼圖,或者是血滴到水滴,以及那些最基本的淡入淡出,這些東西對於長片的重要性,就像吃大條士林香腸配的蒜頭,如果一直吃香腸不配蒜頭,很容易就膩了,對於三小時的長片而言這非常重要,雖然中後段這類令人眼睛一亮的轉場變得較少有些可惜。
最後,如果說在這豐富飽滿的視覺饗宴下之外《牠:第二章》提醒了我們什麼,那就是遺忘總是對於恐懼最好的養分,當我們希望過去的就讓他過去時,我們反而必須銘記並理解那困擾我們的過去,你可以假裝看不見房間裡的小丑,然而它仍然會慢慢長大、膨脹,最後將你炸死,然而另一方面來說,面對它,對抗它,卻有可能讓你發現那被遺忘的自己,因為說到底,我們的所做所為還有我們的認知造就了我們自己,而在這之外,那些我們所不能改變的而只能被我們認識的,也早就成了我們身體裡的一部分,就算我們不能馬上將其驅逐,也該抱持勇氣,讓改變成真而非自己被改變。
27年后,身边的人都不是曾经的玩伴,你可能事业有成,可能家庭美满,也可能郁郁不得志,但是一个电话就可以让你回到过去,一见面那些你以为忘记的回忆清晰的展现在你面前,那些好的、不好的回忆。你觉得自己活得很好,甚至忘记了那些让你歇斯底里的片段,可是那些你小心翼翼关起来的噩梦总是会在生命中的某一刻找到你,再次让你奔溃。他们寻找信物的过程,就是一层一层剖开以前的遮羞布的过程,让你看清你的害怕和恐惧,让你一边奔溃一边寻找新的出路,在痛苦中让你逐渐成长。
每个人正视童年阴影的过程,像极了我寻找自己内心藏着的小鬼的过程。一直找不到生病的原因,所以发病的时候会思考到底什么时候开始的,每次都以为自己找到了原因,每次都以为自己可以正视了,所以会康复,然后又在下一次发病的时候被击溃,继续寻找。虽然这次感觉恢复了,但是不知道这是不是还不够深入,还不够了解自己,还不够有勇气面对最黑暗的那部分。害怕失去,所以逼自己勇敢,不敢示弱,不敢受伤,把自己练成全能选手。当受伤后发现自己甚至需要别人帮忙解决基本的生理需要,发现自己做不到曾经觉得轻而易举的事情,就开始自我怀疑,自我厌恶,身边的冷漠或者是无知的人加剧了这一过程,所以心怀怨愤,对别人也对自己,用同样的冷漠伤害那些试图靠近自己的人,用疼痛来惩罚自己。假装看不见被温柔对待的自己,放大自己的可怜,强行将关在一个黑洞里,想用离开来威胁那些爱自己的人,但想到被遗忘越加痛恨,伤害不到别人选择伤害自己,让自己更冷漠。
小丑是被骂死的,没错,很狗血吧。可是对待内心那个一直存在的怪物你想要用什么魔法或者仙术来kill它呢,只有面对它,明确地知道它只是一个小丑,只是你的想象和恐惧放大了它的存在,使之成为自己的噩梦。所以真诚、勇敢地对自己就是解决办法,编剧说把自己当成一个loser,你已经没什么好失去的,所以不要害怕失去。可是我觉得,把自己当成一个人会生病会受伤的正常人吧,接受自己的平庸,真诚的面对自己,不要害怕失去,勇敢的追求吧,是时候剥开自己的小丑面具了。
acti�Z��a�
用了大部分时间去回忆每一个人过去十几年的经历,过多的现实与过去的夹杂,产生视觉疲劳,没有第一部好看。全片居然2小时45分钟,有点冗长。1989年与小丑Pennywise (比尔·斯卡斯加德 Bill Skarsgård 饰)的大战过后,“失败者俱乐部”的好友们各自长大,他们曾经相约当黑暗再次到来时,将再次集结德里镇,与小丑做最后的决断。可是当小丑再度出现的消息到来之时,“失败者俱乐部”的好友们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内心冲击。有的人被小丑终结生命,而比利(詹姆斯·麦卡沃伊 James McAvoy 饰)、瑞奇(比尔·哈德尔 Bill Hader 饰)、贝弗莉(杰西卡·查斯坦 Jessica Chastain 饰)、本(杰·瑞恩 Jay Ryan 饰)等人则在留守的麦克(艾赛亚·穆斯塔法 Isaiah Mustafa 饰)的召唤下重返噩梦故乡。愈加狡猾的小丑肆意攻击着每个人心灵最脆弱的部分,噩梦似乎没有终结……
内心越强大,越不害怕小丑,小丑就越弱小。麦克原说可以靠古人的某种仪式驱走小丑,没想到最后竟是靠语言暴力。。这次小丑应该死透了吧?
开门见山,这就是第一部的强行加长版,并且还耍不少小聪明。
虽然这个世界上像《潜伏1-2》这么能自圆其说保持质量的本体和续集很少,但是这种第一部惊艳第二部却拉得不行的也不多见。主旨就是克服心魔,第一部就已经阐述的足够完整了,第二部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套路,只是换成了成人版,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模一样,不仅药都没换连汤也没换,这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这样的东西至于要俩小时吗?
情节设置上,15年以后全球的恐怖片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像本片这么明目张胆的用老桥段的很罕见了,恐怖片里主角一帮人分头行动已经成为了一个吐槽的梗,结果本片依旧在明确的光明正大的告诉你“我们得分头去找死”。
逻辑自洽几乎也已经放弃,本片设置了不少零碎、仿佛随便想起来就塞进去也顾不上情节衔接的问题,比如在主角团在鬼屋被boss追逐的关键时刻刻意抖个机灵,在两个人面前放三个门,分别是特别可怕很可怕和可怕,每一扇门打开都会被不同的跟情节没啥关系的鬼吓,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主角就这么被吓了三回之后就走开了,如果我是导演还不如拿这点时长来让詹一美脱衣服秀一下肉。很显然编剧想展示一下自己觉得自己很棒的创意和幽默感。
主旨就真的也挺无语,本来第一部几个主角分别都已经克服了自己的issue,结果这一部强行把已经克服掉的东西又捡回来硬是让成人版主角再克服一遍,詹一美的弟弟上次已经跟他和解这次又没由来的再跟他闹一次。
最后吐槽一下由于本作主角团只有一名女孩,在她身上非要强加爱情戏码真的够了,为什么有女性角色就非要给安排感情戏;中心情感就是“废柴联盟”,几个弱势群体一起互帮互助的故事,以至于当观众本来想沉浸在长大后的几人和童年友情的回忆时忽然又得面对成年人的爱恨纠葛,忽然就不感动了。为什么女性角色就不能和《冒险小虎队》一样,和另外几个男性就是单纯的友谊,反而她一出现就被两个男生当成爱慕对象。友谊的感动气氛被毁了。
如果2017年的《小丑回魂》有着消费80年代怀旧情绪的嫌疑的话,那么两年后的《小丑回魂2》在这一基础上的演变就更加的顺理成章:与斯蒂芬·金小说原著设定相差30年的时空平移,无非是为了让重回德利镇的成年人们,在心性上能够更加贴近银幕下的成年人们。
这样一来,本已完满的《小丑回魂》,在导演安德斯·穆斯切蒂和温子仁系恐怖片的编剧,加里·道伯曼的手中,也就能够继续以精准的刀法和技法,优雅地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式的儿童冒险电影,转型成为一部探讨童年创伤和美国小镇价值观的,典型的斯蒂芬·金电影。
由于上部的成功,穆斯切蒂得到了奢侈的创作自由:接近三个小时的时长,让他能够在尽量摆脱小说原作的冗长内容的同时,充分释放新老演员的化学反应。斯蒂芬·金的基因依然随处可见,但在收缩叙事焦点的过程中,也并没有偷工减料。
尽管失去了凯瑞·福永的帮助,《小丑回魂2》没有其他续集电影中常见的自我膨胀,也成功捕获了这一故事的核心:强调人的过去对现在的影响,强调破碎的心灵之间的扶持与成长。
27年的时间跨度,也为《小丑回魂2》赋予了一些更深层次的意义。一方面,我们得见从少年到成人的过程中,残酷的生活是如何带来新的恐怖源头的;而另一方面,扎实的剧本和表演,相得益彰的精细制作,也是对90年代好莱坞电影的一次迟来的回应。
与其他斯蒂芬·金改编电影类似,《小丑回魂2》没有在心理挖掘上耗费太多时间——但这并不是一件坏事——斯蒂芬·金是最好的故事讲述者,能够功能良好地转述他的故事, 比不必要的深度要重要得多。尽管平庸的CG特效和笑点干扰了压抑氛围的传递,但在斯蒂芬·金改编电影的“二次复兴”浪潮中,上下两部《小丑回魂》展现出来的规模与自信,带来了一种奇妙的观感。
《小丑回魂2》的现代设定,意味着它不会受到怀旧情绪的拖累,也为主演们解放了更多的表演空间。初次搭档的杰西卡·查斯坦和詹姆斯·麦卡沃伊一拍即合,但更为出众的是出自SNL的比尔·哈德尔。和史蒂夫·卡瑞尔类似,喜剧演员的正剧转型往往有着出人意料的良好效果——更何况还有《崩溃姐弟》和《巴里》的珠玉在前。
但真正让人感到愉悦的,是选角和人物塑造上的精准眼光。27年后的“撸瑟俱乐部”成员们,看上去真的就像是小演员们长大成人后的模样。尤其是当角色们开始互动,并且开始探索过去与现在的关系时,两代演员在银幕上被无比自然地连接了起来。
而饰演标题角色的比尔·斯卡斯加德,也再一次将今年秋季档电影的关键词:“小丑”这一形象推向了新高度。与《城堡岩》中的神秘角色相较,同样是邪恶化身的小丑潘尼沃斯,显然要令人印象深刻得多。
在《小丑回魂》的上半部分中,我们见到的是童年友谊和心理创伤,以孩童的眼光去反映成人世界的阴险、冷漠与自私;而在下半部分,故事则在淡淡的忧伤中,有关这些追忆似水年华的成年人,最终将如何摆脱内心最深的恐惧,找到自由与安宁。
回望过去数年里的斯蒂芬·金改编作品,能够抓住金氏精髓的影视剧在数量上开始回暖。在90年代或许只有弗兰克·达拉邦特(《肖申克的救赎》《绿里奇迹》《迷雾》),现在则有着迈克·弗拉纳根对标《热泪伤痕》的《杰罗德游戏》,不是金氏胜似金氏的《鬼入侵》,野心勃勃接班库布里克《闪灵》的《睡梦医生》;剧集方面,既有冷门佳作《梅赛德斯先生》,也有《城堡岩》这样来头甚大的野心作品——尽管整体平平,但仅凭一集《过去完成时》即可跻身佳作之列。
当然,还有《小丑回魂》。尽管2年之后的续集并非完美,高水准的完成度也让《小丑回魂2》成为了今年不可错过的电影之一。
结果最后全靠人身攻击…
太难看啦!太可怕啦!又难看又可怕!难看得可怕!
什么乱七八糟莫名其妙故弄玄虚的!明明每个人长大后都挺成功非要喊我们永远会是loser,矫情做作强说愁。打了半天最后两分钟赢在骂脏话?还有女主爱的不是任何一个,而是那张卡片。差第一部十万八千里,又臭又长就这剧情好意思拍快三小时,让人坐不住。倒是小丑干瘪后十分乖巧招人怜爱。
看完《IT2》才知道《1+2》其实共同组成了对《伴我同行》的重写与续写——“我后来再也没交到像十二岁时那样好的朋友, 每个人都是如此吧?”的一曲曲变奏,被两种不同的“漂浮”所统摄。相比《1》,《2》的质量堪称大型滑坡,虽然制作规模更大、视效更华丽、剧作也算圆得工整,但整个项目还是太“好莱坞续集”的思路,改造成了宛如《复联》式的游乐场×反复的密室逃脱。越是精致,越是失去“真正的精致”。群星表现普遍平庸,每一个都不如小孩子演得好,简直是来过家家的。以及,还以为第三幕要放什么大招,结果是靠辱骂BOSS赢了???行吧。
没想到,最厉害的竟然是嘴炮。相比第一部,这一部其实弱了不少。可能,也是上一部太美好了吧,即便这一部几位成年演员的表演仍然很出色,但影片却重新堕入常规恐怖片的套路,少了第一部那弥漫美好的青春味。剧情承续上部,直面过去与童年阴影。强大内心,并战胜恐惧。几处与过去的对应,还是挺感人的。
台北最后一夜赶上首映,一点的场次坐满了人,全民狂欢的观看体验和自己在家默默看真的太不一样了;Ben和Beve最终还是一对儿,令人欣慰;Richie的角色饱满了很多,剧本写的好;史蒂芬金式的怅然几乎被咋咋唬唬的镜头吓没了,全程捂眼睛。
剧本套路的令人犯困,最大的惊喜就是一开始的基佬情侣惊现多兰,还被小丑手撕了哈哈哈。他们还敢自称loser?个个都人模狗样的有钱样子,特别是当了建筑大亨的小胖子简直是逆袭winner典范了,有钱有狗有豪宅有游艇更是抱得美人归,要不要那么矫情呀
最后一次跟前男友看电影...又吵架了
Double Bill 一二部连看才懂得第一部有多精彩!相比第一部,成年人担任起拯救世界的重担多半像有些智障的夺宝奇兵。但凡不在神秘宗教蜘蛛老巢,依旧是不断被惊吓、被感动。笑料更足,Ed拿下全场最佳,药店地下室怒喷grey water笑喷全场!最佳恐怖桥段是中餐馆fortune cookie,婴儿脑袋蚕蛹简直亚洲恐怖Max!斯蒂芬金担当二手店老板有模有样,假一赔十!
大招是疯狂霸凌小丑????
非常之失望了……这第二部的成人版拍得面目全非啊。从头到尾都是jump scare,丝毫没有技术含量,而且竟然被这么一惊一乍“吓”快三小时,也太冗长了。第一部里的少年气也是丝毫不剩。想要表达的似乎是大家成年后与自己的过去的和解,但是这各自为战的故事线实在是很让人提不起兴趣。后半部分快拍成《国家宝藏》了,最后的大战更是宛若喜剧:必杀技是打嘴炮你可敢信?整个电影还真就只剩Bill Hader算是可圈可点了。PS:认出卖自行车的老板是史蒂芬·金本尊客串的时候小声惊呼~
怎么就给拍成特效大片了呢?神秘感、恐惧感、紧张感全无,过度依赖特效和剪辑,而忽略了剧本本身,近3个小时的片长依然无法消化原著下册丰富的内容,远远不如上集的取舍得当,编剧啥都想讲但是啥都没讲好,野心极大但是处理混乱,成年角色的塑造更是单薄得要死,全是提线木偶,可惜了一群好演员。
我觉得情感层面比1升华了 可能我个人比较爱看过去与未来交缠联通吧 好治愈啊最后还是泪目(可能因为每个人的笑点都不一样 导致我们这场从头到尾笑声不断 其乐融融到我都迷惑我到底看的什么类型的电影
比第一部差多了,何必拍那么长,完全可以压缩到两小时以内。最后的杀招居然是嘴炮攻击……还让Eddie挂了简直不能忍。如果胖子27年后还是胖子能追到女神再来谈爱情好吗……
全片最出彩的部分,居然来自一美对口吃的演绎,努力想发出b……ike的b音,但音节卡在口里半天,情急只能借f……uxking的f顺出bike这个音节。哇,这演员太厉害了,能将真实口吃生理现象呈现出来,而不是仅靠自己揣摩和大众印象中的单音节重复来糊弄,给跪了!
其实是一部暗喻原生家庭的文艺电影,几个小镇青年,到大城市奋斗了十几年,自以为混得人模狗样,回到三四线的老家旧梦重温,那些小丑和怪物,是他们潜意识里的七大姑八大姨,张牙舞爪,怼得小镇青年原形毕露,落荒而逃。结尾再次教育我们,老家亲戚总不拿自己当外人,怎么办?拿话怼死他。
不管是1还是2,《小丑回魂》都在阐述一个主题,就是克服恐惧,这种恐惧或许是你害怕的某个事物,或许是你的家庭,或许是你不愿面对的痛苦记忆。当loser成员长大后离开小镇,对曾经的遭遇记忆越来越模糊,甚至开始忘记。这就像现实中,我们用逃避来面对不愿承担的恐惧和责任,用遗忘去隐藏不愿回首的过去,但这样,我们也会流逝掉我们感受到的幸福美好。就像影片中表达的,当他们回到小镇上时,他们在小镇上的恐惧和痛苦,统统都回来了,但是更重要的是,那些他们在小镇上的幸福欢乐时光,那些他们刻骨铭心的情谊,也都回来了。人生一定会经历各种不愿面对的遭遇和痛苦,但如果不愿意承认这是自己人生影子的一部分,那么人生又谈何完整呢。哦对了,小丑最后居然是被骂死的,你没听错,是被骂死的…
R+E
和第一部比真的差太多了。特别是中段攒七龙珠唤神龙的设定,各种恐怖桥段生硬的拼凑,什么顺序观看都无所谓,显得很散,还来了个貌似全知的角色告诉大家如何科学的收服神奇宝贝。解释的越多越砸脚系列。第一部那么火可能还是因为怀旧这碗饭太好吃了,可咱们不能一直只吃同一碗饭啊
除了小丑,其他人都长残了,岁月是何其的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