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导演科波拉眼里,自己的教父系列在《教父2》结束后就讲完了。可与派拉蒙谈不妥,所以原起名为《麦克柯里昂之死》的距离第二部杀青已经过了12年的《教父3》,在经过一次几乎彻头彻尾的剧本重写之后,同前两部一起被封进了电影的永久名人堂。也成了青年们心中“成为男人的必备三部曲”,虽然,教父系列,在科波拉眼里,是一个讲"好男人变坏的故事"。 好男人变坏,好在哪里,坏成什么样?阿尔帕西诺,这个因为身高问题被派拉蒙坚决反对,又在科波拉以罢拍为由要挟下贯穿三部的男主角,讲了Don Michael Corleone的四十年历程,从海军到黑手党魁,心怀国家荣誉的热血青年在红衣主教面前忏悔杀兄之罪。一个金钱、权利可以遮天的男人,却留不住一生最爱的三个女人任何一个。 Mike在为长兄Sunny报仇后在西西里避难,结识美丽的本地姑娘Vitelli。在那里结婚后,幸福宁静的生活好像要永远把他们拴在那个美丽的小岛(在第三部Kay第一次踏上西西里土地时,她问道“为什么如此美丽的土地却如此暴力?”),暴力随着黑帮的火并复仇来到这里,汽车炸弹让她为Mike买了单,在这里第一代教父的火炬正式传给第二代,复仇,本来是想杀了暗中谋害父亲并了断哥哥的几个人。可这玩意是伴随人类最久的套索,你勒断别人的脖子,自然有人要送你上绞架。况且第二次复仇是为了自己的女人,Michael临终前回忆的倒数第三人。 回到美国,Michael同Kay结婚。五年之内让自己的家业完全合法化是他对她的承诺。无论人活的多么明白,能躲过暗算密谋,能认出眼线,能控制内心感受的流露,能一天比一天聪明(“我临死那天肯定聪明透顶了”),可谁没有自己的阿喀琉斯之踵,Michael没有涉足毒品交易,在Moe Greene和二哥开荒拉斯维加斯之后,他们把纽约家业交给别人打理,在沙漠新天堂做赌场和宾馆,可是扩张时候在所有权问题上受阻,“合法化”看起来遥不可及,古巴归来后,第二个爱的女人离开了教父。 一晃四十年,“合法化”凸显曙光,同梵蒂冈大主教协商关于掌控Immobiliare(现实中存在,成立于都灵的意大利最大房地产公司,60年代前最大持股对象正是梵蒂冈)协议达成之后,之前合伙兄弟们也纷纷要求“洗干净”。无意中借敌Joey Zasa之手摆脱他们继而摆脱掉Zasa之后,经过千曲万折合法成功后,Kay表明心迹说她一直爱着Mike,然而在交权到第三代教父Vincent后,Michael一直担心的(“他们要害你,首先会向你最爱的人下手”)女儿和表哥的爱情(在儿子歌剧首演之前,西西里的婚礼,第一代教父出生的地方附近剧院,上演了一出父亲杀死同表亲相爱的女儿的戏剧),连同自己取得合法化一起,联袂让Mary,Michael的女儿,他深爱的第三个女人,倒在自己胸前的血泊里。 第三部首映后没有向前两部般引起轰动,虽然科波拉一直说这部不是任何一部的续集,是独立的,影评人却一致认为这部电影最受前两部影响太深,以至于“不看前两部就不知道第三部在讲什么”。不过这部电影的背景着实大胆,当时教父刚开拍时,30多岁青涩的科波拉还在担心电影情节会不会得罪纽约黑社会,第三部里,背景几乎完全真实的还原了了78年的梵蒂冈丑闻,涉及房地产公司,黑手党老大,政府高官(现实情节里是意大利总理!),大主教,银行家和任期最短的教皇约翰保罗一世。 更多的抱怨来自对索菲亚演技的讽刺,当年包揽金酸梅最佳女主和最佳新人奖,科波拉的女儿事实上对Mary角色(茱莉亚罗伯茨曾经为候选人)的驾驭没那么差。科波拉自己就认为人们把对自己的成见全撒在女儿身上了,他自己也因为在三部曲里大批量的动用远亲近戚而被怀疑滥用裙带关系。事实上扮演康妮的Talia Shire,科波拉的妹妹在第一部里的表演并不太深刻,第二三部却要另当别论。同时他的老父亲为第一部婚礼时候的伴奏谱曲,在第二三部都出山。教父二拿了六座小金人,其中就包括卡明科波拉和尼诺罗塔联手斩获的最佳原创音乐(教父系列最广为人知的旋律是后者而非科波拉之父所作)。 科波拉用人之功要远远盖过女儿奏起的小插曲,力排众议动用马龙白兰度,推红当时的无名之辈阿尔帕西诺和罗伯特德尼罗。其实派拉蒙本来是要赛尔乔莱昂内拍教父系列的,可后者因为正在筹划同为黑帮片的《美国往事》而谢绝了,欢呼吧影迷们,这样的巧合让我们集到了影史上的四颗明珠。 当然,很多人非要在教父系列中看到人生哲理或者成功之路等等,如果按科波拉的暗示,无异于在喝一碗没放鸡的心灵鸡汤。不过整个三部曲里对叛徒的刻画实在耐人寻味。Vito下野Michael上位时老教父只给了一句温馨提示“安排你会面的是反”。然后Tesino出水了,在教父二的第二条线里不难看到作为和Vito的同创业者,两家关系的不同寻常。二里面Michael更是差点被自己的亲哥哥亲手送给死神,当然他也把自己亲哥哥亲手送给死神了。在第三部里老鬼是Connie的教父Altobello。你看,亲近的人最信不得,科波拉甚至用被女儿卖了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在我眼里教父里最好的片段恰好出在不太卖座的第三部。西西里小镇的Anthony首演之日,随着《乡村骑士》情节的起承转合,暗杀和阴谋在一片祥和喜气的覆盖下暗流涌动,Al去梵蒂冈了结大主教,Connie举着望远镜颤抖的双手,Kenszig被风吹摆的尸体,Luccesi插入喉咙的眼镜,同时Michael自己也被暗算着。台上是和声美妙和皆大欢喜,台下?事实上这应该就是Michael的作为黑手党老大一生的最真实写照,外表看来权利遮天财富蔽日,实际上留不住妻子女儿。要知道他入这行本身就是向命运无可奈何妥协的结果,在Tommasino葬礼上的独白说“为何您广受爱戴,为什么?”,向Kay说“每次我以为自己能脱身了,他们又会把我拖进去”,在Anthony想自己的安排说不的时候,他一定想起了在餐桌上射杀敌手的自己,性格和命运,让他转角180度。 正如一代教父和三代教父在游行中乱枪开启自己生涯一般,教父三的结局和一唱和。“Every time I think I'm out,they pull me back in”,最终镜头给了一个倒地的教父,那一刻,他是梦寐以求的自己,一个解脱的老人。
-----------------2019.12.12-----------------
最近看了斯科塞斯的《爱尔兰人》,感慨良多,又把《教父》系列看了一遍,写这篇文章时我22岁,文字里是没步入社会毛头的“为赋新词强说愁”,如今快30了,看完又是另一番心境。
改动主要改动在电影开头,有部分删减和调整。
1. 原版以麦克写信邀请孩子参加他的授勋仪式为开头,新版则以主教因为基金亏空求助麦克切入影片,这一改动更符合叙事逻辑,阐明麦克受教会褒奖的原因。不过新版删除老版教堂授勋的画面,直接从主教求助切至家庭宴会情节。
2.老版麦克因糖尿病住院期间,有一场文森在教堂试图劝姑姑和律师同意暗杀扎萨的戏份被删除,但由于这是一场铺垫戏,删除后导致新版麦克恢复后,在告诫文森的场景中,文森说姑姑同意他行动的对白有些突兀。
3.老版麦克回西西里之前,有一场他和艾图的谈话,指明麦克回西西里的真正意图:他需要借助艾图的势力处理基金会的事情,新版将这场戏删除,导致麦克回乡意图不明。
4.文森去做卧底的场景中,有一个他和鲁加西单独谈话的镜头被删除,这场戏无具体戏剧功能,删除无碍。
5.紧接其后的一场戏,原版有汤玛西诺(麦克借住的主人)回家的戏份被删除,这场戏功能同样指向不明,删除亦可。
6.新版暗杀鲁加西的场景更血腥,有血液喷溅的镜头,老版大概受限于当年对暴力的审查标准,这部分未能呈现。
7.老版结束于麦克坐在院子中死去,新版则删除它死去的镜头,而仅呈现他坐在院子里的场景,随即转至黑幕。这一调整说不上多合理,老版在呈现麦克和父亲死亡的差异:老教父起码还是在家人(孙子)陪伴中死去,而一辈子试图让家庭走向正轨的麦克却最终家破人亡。新版删除这一镜头上,导致人物悲剧的情感冲击被减弱。
8.新版增加新的片尾字幕,这一字幕可有可无,并无特殊意义,可以看作是导演的任性。
其他:新版滤镜似乎有所调整,色调更偏蓝,而老板则偏红,具体见下图:
总体而言,部分调整有其理由,但部分删除又让人觉得遗憾。至于是否有场景内部镜头的重新剪辑或调整,由于仅是粗略对比,具体情况未知,等待其他人补充。
在《教父2》之后,第二代教父麦可·柯里昂与妻子凯离婚,两个孩子安东尼及玛莉的监护权也都由凯所争取。对麦可而言,虽然身为教父的他有更多的金钱与权势,但他最在意的依然是孩子的安危与快乐,而这也是支持他继续生存的原因。 年近60的麦可回首一生,开始想要弃恶从善,他不仅放弃了柯里昂家族中大多的犯罪势力,甚至创立了以父亲为名的维托·柯里昂基金会。影片首先开始于1979年的老圣巴特里爵主教座堂,麦可在此获得了吉尔戴大主教(Archbishop Gilday)所颁发的圣巴斯弟盎勋章,在该仪式中,连麦可多年未见的妻子凯,也和她改嫁的丈夫一同出席。 在仪式过后的派对中,麦可与凯重聚,但凯主要是为儿子安东尼而来,她希望麦可能同意安东尼放弃法律学位而成为他所希望的歌剧家,起初麦可并不同意,但是最后也终于接受了。另一方面,麦可大哥桑尼的私生子文森·曼西尼也出现在派对上,文森是个野心勃勃、风流潇洒的年轻后辈,他与柯里昂家族手下的一名黑帮头目乔伊·札萨有相当严重的冲突,两人甚至在麦可面前大打出手。文森一直希望在叔叔麦可底下作助手,但是麦可并不同意,最后在文森的坚持之下,麦可才同意了文森的请求。派对结束后,麦可也邀请文森一起拍摄家庭合照。 有一晚,文森遭到两名陌生人夜袭,他最后杀死了两名杀手并且得知是札萨所派。另一方面,麦可希望能透过梵蒂冈宗教界让事业合法化,麦可投资了6亿美元到梵蒂冈银行内,但是在股东会议上,大多数的股东都因为柯里昂家族的犯罪历史而反对麦可加入。 艾图贝洛阁下是一名黑手党老领袖,他告诉麦可,麦可的纽约合伙人要求在大西洋城开会。在会议中,麦可想金盆洗手退出并几乎给了所有的赌场合伙人大笔的回馈,唯独札萨没分得一分钱,这让札萨相当的不满并且与麦可为敌,他冲出会议后,艾图贝洛也跟了出去,不久后一架直升机便袭击了整个会场,几乎在场的所有人都被杀害,只有文森、麦可及麦可的随从幸存。返家后的麦可思索着,突然糖尿病发中风送至医院。 另一方面,文森与堂妹玛莉却谈起了恋爱。在麦可不知情的情况下,文森得到了姑妈康妮的同意,策划了对于札萨的报复行动,札萨的随身护卫都被杀害,而札萨本人也被文森亲自射杀。麦可得知后严厉谴责文森的举动,他并且要求文森与玛莉分手,因为与文森交往有可能会让玛莉陷于危险之中。 麦可返回了父亲的老故乡西西里,麦可希望文森混入艾图贝洛的手下假装因玛莉而与麦可分裂,随后艾图贝洛引荐文森给整件事情的主谋卢凯西阁下(Don Luchessi),而文森也获得了他们的信任。麦可为了让投资案顺利,特别与红衣主教兰贝托(Lamberto)会面,主教特别要求麦可告解,而麦可也将藏在心里多年的秘密说了出来,包括他下令杀害胞兄弗雷多的事实。 麦可与凯这对当年的夫妻在西西里旅游,他们最后也打开了彼此的心门互诉心声,麦可希望得到凯的谅解,而凯也告诉麦可她始终爱着他。然而麦可却突然得知他多年的好友汤玛西诺阁下(Don Tommasino)遭到刺杀,这让麦可深深理解到一场腥风血雨的杀戮是无可避免的。另一方面,正直的红衣主教兰贝托被选为新一代教宗若望·保禄一世,他会让麦可的投资案过关,但相对的也会威胁到背后反对的操纵者。 文森与麦可再度会面,并且将所得知的消息告知麦可─卢凯西阁下是反对投资案的大主谋,而将会有非常厉害的杀手奉命刺杀麦可。文森坚持要采取报复行动,但是麦可警告他,走上了这条路就无法回头,文森坚持己见,而麦可最后也同意了,他将教父之位传给文森,文森成为柯里昂家族第三代教父,改名为文森·柯里昂,但同时他也必须与麦可的女儿玛莉断绝关系。 柯里昂家族的人到巴勒莫的知名歌剧院准备观赏安东尼初次的歌剧表演,而一贯柯里昂家族的报复行动这次则由文森所策划,在歌剧演出之同时: 卢凯西指使的银行家凯斯济(Keinszig)遭到文森手下杀害,尸体被伪装成自杀案件(上吊)。 吉尔戴大主教不想让银行亏空东窗事发,以茶加毒荼害教宗。 康妮以下毒的意大利点心奶油甜馅煎饼卷款待教父艾图贝洛,不久后艾图贝洛也长眠了。 吉尔戴大主教在楼梯井遭到艾尔·纳利(Al Neri)杀害,尸体从楼梯掉落至地面。 卢凯西被麦可亲信卡罗舍命以眼镜插入喉咙致死。奉命刺杀麦可的杀手杀害了3个文森的手下,但是在整出歌剧上一直没有机会暗杀麦可,在麦可一行人离开剧院后,杀手找到机会接近并且朝麦可开枪,随后杀手被文森直接射杀,但是射向麦可的子弹却打中前来质问麦可的女儿玛莉胸膛,玛莉在喊了一声:“爸?”(Dad?)即死去,麦可张大了嘴大声尖叫出来。影片最后结束在数个镜头,包括麦可与女儿、两任妻子跳舞的片段,片段完后,电影带到麦可的身边,看着麦可凋零的身躯,在孤寂中慢慢辞世,身旁只有小狗陪伴。(影片DVD随后讲到麦可是在1997年死去) 影片着重表现麦可的心理变化,展示在成功背后同时存在悲剧的必然。在剧中,麦可再不是吒叱风云的黑帮头子,而是个垂垂老矣、渴求亲情、渴求别人谅解自己的孤独老人。可惜天不从人愿,最后只能在脑海中追忆著自己一生中最幸福的岁月、最在乎的人及自己最真挚的情感,惹人同情。同时,电影亦揭示了这世界黑道与白道在政治、宗教、商业彼此结合背后的黑暗面。
时隔十六年的重启,我更愿意相信只是为了让时间令电影变的更为真实,令观众得见一个完美的教父形象,依旧是经典的,迟暮的演绎,却仍然那般充斥着传奇的魅力,这无疑构筑了这一系列一气呵成的史诗感,一场悲伤的谢幕道尽了人世沧桑。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你永远不要恨你的敌人,他会让你失去判断力” 。越是想抽身,反而却越陷越深,以拯救和保护为名却换来失去与迷失。奋斗一生,到最后却孑然一身。
超级经典的影片,可以反复看无数次。前些日子电影节重放老片,特别有感觉。每个表演每句台词每个镜头都深入人心。
维多·柯里昂死于极乐,旁边是一个机灵的毛孩;麦克·柯里昂死于极悲,旁边是一只棕色的小狗。
《教父》系列完结之作,表现力和深刻性绝不亚于前两部!阿尔·帕西诺老了依然魅力十足,演技更无需赘言。片中依旧是很多一针见血的箴言,另外相比前两作这部感情和家庭戏份增多。影片配乐太动听了,高潮部分那段歌剧演出与腥风血雨明暗平行剪辑的场景真是美!(9.0/10)【2021.6.17.SIFF 大光明 4K修复导演重剪版】导剪版将迈克尔死亡结局删去,私以为比及原版悲剧性略逊。尽管迈克尔破天荒地忏悔告解,不顾一切想洗白事业让家族上岸,终还是逃不脱轮回与重蹈覆辙:狂欢节街头活动的刺杀同[教父2],家庭聚会与全家福拍摄则与[教父1]一样暗示了代际传承,歌剧院多线刺杀恍如首作洗礼清算的再现,直升机楼顶机枪屠戮股东比前作的黑帮内讧更疯狂,文森特更多继承了桑尼的冲动狂傲,但也不无冷静谋算。迈克尔的糖尿病脑梗发作与无声的撕心裂肺之吼太心酸。
安迪·加西亚真像年轻版本的阿尔•帕西诺!这一部像是回归到原点,与前两部惊人相似的聚会场面,年轻一代的邂逅与相爱,下一代对家族生意的抵触,重返西西里的感慨;最感动的还是教父失去爱女的痛苦吼叫、无法得到的谅解、垂暮之年的眼泪、临终前的回忆。
对政治的结露辛辣精确,对Michael的刻画终于成熟,影片氛围观感均保持一致,但韵味上留白欠缺。帕西诺的表演令人难忘。
在西西里乡下,死的时候只有一条狗陪。是我的归宿。
1990年《好家伙》,1984年《美国往事》。《教父1+2+3》看的我打瞌睡啊好几次,实在看不下去,不是很好故事。还臭长臭长不知所云。
Michael Corleone也想做一个好人。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为了家族,黑道浮沉数十载,甚至杀死了自己的哥哥。风烛残年的昔日教父坐在故乡夕阳下的藤椅上,回想这世间他最爱的三个女人,如今全都已离他而去。手间滑落的橘子、两只土狗与一口老井见证了他最后的悲凉。 ——2018重温
一切始于对家庭的责任,可是最后却让家人处于更危险的处境之中,不归路有时以这样悖论的方式展开。人们都爱你意气风发的初登场,我却独爱你暮年的晚景凄凉,有悔但仍有爱。反正所有人的结局都一样。
构图真的太厉害了,好多次都以为我在看油画呢。对死亡的处理、对戏剧冲突的摒弃,这种返璞归真大概是试图从中获得某种更为宗教性也更为抽象的东西。教父拍到最后也在往启示录那个方向走啊。 ps看到索菲亚柯波拉蹦达全场我就知道导演爱女儿其实多过Micheal。伟大,真爱。
本来冲着索菲亚·科波拉要少打一颗星的,但是看到她被杀死了好开心啊!!!!
如果能妻子是阿波罗尼亚,Mike会不会更幸福?无法忘记婚礼舞蹈那一段555555
膜拜神片最后一站。没想到这三部曲中评价最差的(但也是影史经典)一部却最对我的胃口,我很喜欢。帕西诺的老年妆很好。演技依旧出神入化。16年后的科导为此系列画上圆满句号!真是大师级神导演啊!科导的女儿不仅长得漂亮,演的也不错!(后来继承父业了~)//20150412资料馆大银幕胶片,字幕很差
可能是因为看电影中途没有被打断,也可能是因为阿尔哥岁数渐增,演技越加成熟,第三部的感觉比第二部好很多。如果说基督山伯爵最重要的五个字是期望和等待,那教父系列的主题就是责任和担当,或者得到和牺牲。教父三部,时间从72年,74年直到跨入90年,还有质有量,科波拉也非凡人。
一个完整的教父,最后风烛残年很令人感动。其实并没有像很多人那样不喜欢这部经典的第三部,毕竟时隔这么多年不管是导演还是演员各方面都变化太大了,能保持在水准之上已经实属不易。★★★★
我这一辈子都在力争向上,希望能够成为一个清白的人。可我爬得越高,世道就越险恶。
年老的阿尔·帕西诺,并没有失去力量,而是更魅惑动人。
"All the power on faith can't change destiny."任何信念的力量,都无法改变命运。人们觉得第三部不好的原因只是我们不愿接受故事的真实结局。
牛逼人物的特质是枪都开不死。帕西诺。
看到最后要哭死了,可能因为总算有终了,这是教父系列我最喜欢的一部。另外想问问索菲亚小姐,您演技差也没关系但是没见过人死吗。。。。要不是帕西诺在嚎啕就完全没泪点了。
说实话,我真不喜欢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