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按剧本的谋杀案,就想电影中侦探小说家说的那样,他不会去实行他书中所写的犯罪,因为那些是按照他的想象,完全理想化的,现实总是有很多不可预料到的意外。比如片中妻子晚上打算出去,手表突然不走,杀手心慈手软(杀手在看到女主时有些犹豫)没能快速杀死对方,然后反被误杀。
谋杀案失败后,男主反应迅速想到嫁祸给妻子,可惜由于钥匙露了马脚。
影片里也有些槽点,最无语就是妻子的背叛反被刻画成让人值得同情的。小说家为了救女主去让男主当替死鬼,我心里一万个草泥马,你偷了情还要人家丈夫去替死?三观极不正常。你无情别怪我无义,你错在先我就在一旁看着当个绿帽王?影片最后男主开门进来看到这奸夫淫妇依靠在一起也很难受吧。第二,没明白男主很聪明的一个人为什么会急着案发后第二天就花钱,还有他花这些钱和对他不利的证据没什么影响,为什么警探抓住不放?第三,对最后的钥匙,虽然证明了假设,但是任然证据不足。一切物证都指向了女主,杀手也死了,男主只要说无意找到了钥匙,不就行了。对妻子手提包里钥匙一口咬定不知道感觉也不会对他有直接致命的影响,证据太少了,而且都是猜测。西方陪审团不会注重证据,他们会自己很主观的判断,妻子偷情,情书勒索,于情于理对女主都不利。最后我希望男主没事😂
当我们在提及希区柯克的时候,我们在讨论什么?
是出没于好莱坞经典之中的金发缪斯?还是连续性剪辑之下的流畅叙事?
毋庸置疑的是,“希区柯克”已然成为“惊悚悬疑”的代名词。
《惊魂记》、《迷魂记》、《后窗》、《夺魂索》......每一部电影中精巧的叙事设计、丝丝入扣的悬疑情节都令无数悬疑推理爱好者欲罢不能。
今天要推荐的这部电影,虽不及希区柯克其他作品一样如雷贯耳,
甚至连希区柯克自己在接受特吕弗采访时都曾说:这部影片没什么好谈的,让我们略过去吧!
但常年盘踞冷门悬疑佳作榜首的它仍然是一部经典的无可挑剔的本格推理电影,号称最“天衣无缝”的谋杀案——
Dial M for Murder
导演: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编剧: 弗雷德里克·诺特 主演: 雷·米兰德 / 格蕾丝·凯利 / 罗伯特·卡明斯 上映日期: 1954-05-29(美国) 片长: 105分钟 / 88分钟(葡萄牙)
汤尼(雷·米兰德 Ray Milland饰)和玛戈(格蕾丝·凯利 Grace Kelly 饰)是一对看似恩爱,实则貌合神离的一对夫妻,二人的感情早已亮起红灯。
丈夫汤尼曾经是一名网球明星,他常常因为他的事业和爱好,把妻子玛戈忘在一边。
内心不甘寂寞的玛戈其实也早已爱上了一名叫做霍利的美国作家。
起初汤尼面对妻子的态度以为是自己平时生活中忽略了妻子的感受,于是他毅然地决定放弃自己的运动员生涯,回归家庭,多陪伴一下妻子。
可是逐渐地他发现妻子其实出轨已久,她与霍利之间书信往来频繁。
一次汤尼悄悄拿走了他们之间一份十分重要且暧昧的信,但是他并没有声张,反而装作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其实霍利与汤尼意识也是朋友,一日霍利远渡重洋来到英国,并前往汤尼家中拜访。
三人在一起饮酒聊天,气氛丝毫没有异样。
不仅如此,在三人准备外出用晚餐时,汤尼声称自己还有事要做,不能一同前往,这场晚餐竟变成了霍利与玛戈的二人时光,可是汤尼却显得并不在意。
二人走后,汤尼鬼鬼祟祟地拉上窗帘,并打电话给一个名叫斯望的男人,声称自己想要购买一辆二手汽车。
电话里他急于敲定这桩买卖,并以自己行动不便为由,立即要求斯望来到家中交易。
斯望到后,二人进行了一番寒暄,突然汤尼好像认出了斯望是自己在剑桥念书时的学长。
同时斯望也认出来了汤尼,称自己曾在温布尔登看过汤尼比赛。
二人顿时卸下防备,抛开了通话时使用的假名字。
然而汤尼真的是为了买车而无意间找到了自己的这位老朋友吗?
显然事情没有这么简单,汤尼早早就盯上生活困顿、到处行骗、负债累累的斯望,
而他的真实目的就是企图重金收买这位穷困潦倒的学长,让他帮助自己杀掉不忠的妻子。
如果斯望不愿意下水怎么办?
汤尼当然想到了应对措施,他拿出此前偷拿的妻子出轨的信件,扬言,如果斯望不入局就将他的丑事抖搂出去,并指控他凭借这份信件勒索自己。
进退两难的斯望面对1000美金的诱惑,最终答应了。
汤尼向斯望细细讲述了他的计划,计划的核心是制造汤尼的不在场证据。
第二天的时候,汤尼和霍利将一同出席男士聚会,届时玛戈将会一个人在家。
托尼会把房子的钥匙放在门口第五级台阶上的地毯下面。
到了晚上10:30,斯望去取走钥匙,开门进入房子,躲在窗帘后面。
等到11点一到,汤尼会用公用电话拨打家里的号码,电话就在窗帘前的桌子上,电话一响,玛戈前去接电话时,从背后偷袭她。
二人以口哨为暗号,并且要求斯望伪造一些家中盗窃的痕迹,并打开窗户,营造出歹徒破窗入室抢劫未遂后杀人的犯罪现场。
然后斯望从正门离开,并将钥匙放回到地毯下面,待汤尼回家后拿回钥匙。
在讲述这段如此天衣无缝的犯罪计划时,希区柯克使用了上帝视角的镜头,作为观众的我们与斯望所知道的是一样的。
令观众在注重于案件推理的同时,又能很好的与斯望共情,为斯望与汤尼这两位非正义的人物形象担惊受怕。
同在《夺魂索》中观众也能为杀人凶手产生强烈的紧张感,甚至到影片最后,不少观众甚至不愿坏人被绳之以法,这是希区柯克作为一个悬疑大师的导演功底。
但是此时这个计划还是有一丝破绽,就是汤尼和霍利是一同回家的,这样一来汤尼就没有办法从地毯下面拿钥匙开门。
汤尼仍然想到了这一点,他计划提前拿走妻子玛戈的钥匙,然后后面再偷偷放回去。
然而计划实施的时候却问题频发。
首先是想要取走玛戈的钥匙有些麻烦,因为玛戈不想给他,玛戈计划在他们二人走后,自己出去玩。
汤尼立即表示并不想妻子晚上出门如果她真的想走,他们二人不走了,留下陪她。
玛戈不想搅扰了两位男士的兴致,所以答应不出去了,但是钥匙还是拿不到。
汤尼假意与玛戈打闹,但实则偷偷地拿过玛戈的手包,拿走了钥匙。
可是出门时,霍利已经在门口叫好了计程车等待,汤尼再次陷入了放钥匙的困难中。
他走到一半,假意自己忘拿东西,回去取,这才将钥匙安然的按计划放在了地毯下面。
夜深了,斯望按计划进入了汤尼的家中,并且藏匿在窗帘背后。
此时已经接近11点,他已经准备好了行凶用的围巾,焦急的等待汤尼打来的电话,可谁成想,汤尼再度遇到了麻烦。
首先是汤尼的手表停摆了,指针停在了10点40分,等到他反应过来问周围人时,已经是11点07分了。
不仅如此,等到托尼姗姗赶到公用电话前时,却有人一直占用着,这令汤尼心急如焚。
斯望不停的看表,也在焦急的等待,正当斯望决定离开时,汤尼的电话终于打来。
玛戈从卧室睡眼惺忪的走了出来,接起了电话,可是电话那头却没有人回应。
斯望从窗帘后走出,用围巾缠住了玛戈的脖子,两人开始纠缠。
汤尼在电话那头听见了玛戈挣扎的痛苦声音,竟有些不忍的闭上眼睛。
本来是一场毫无悬念的较量,谁承想,慌乱之中玛戈摸到了一把剪刀,一把扎向了斯望,斯望竟然被反杀了!
汤尼听到家中的动静,在电话中安抚惊慌失措的玛戈,并告诉她不要报警。
回到家中的汤尼一面安抚受伤的玛戈,一面趁机重新布置犯罪现场。
他首先将玛戈的钥匙放回了原处,同时销毁了作案工具围巾,并找出来和围巾相似的玛戈的丝袜放到窗边。
最后,将那封信塞到了斯望的身上,制造出了勒索未遂的被反杀的情形,汤尼似乎又营造出了一套与他无关的犯罪现场。
很快警察上门调查,发现了汤尼精心布置好的这一切,而那封关键的信却成为了污蔑玛戈最好的证据。
探长指出,在门口发现了斯望的脚印,斯望不可能是从窗户进来的,而斯望身上的钥匙已经被汤尼收了起来,斯望身上也没有了钥匙,因而探长推测,斯望是被人开门请进来的。
在探长看来,种种迹象表明玛戈是被勒索后,反杀了斯望。
这些推断正中汤尼下怀,玛戈一时百口莫辩。
玛戈最终以谋杀罪被指控。
不仅如此,由于她的婚外情,致使对她的审判也颇为不公。
最终陪审团的天平没有倾向这个情感道德上有污点的出轨女人,她被判处了死刑。
然而案件并没有就此结束,玛戈的情夫霍利仍然为他积极奔走,
结局究竟会是沉冤昭雪、还是计谋得逞,大家可以在原片中揭晓寻找答案。
虽然该片是由弗雷德里克·诺特的同名舞台剧改编,但叙事情节、视听表现仍不落于希区柯克其他作品之后。
整个案件一把钥匙的来回流转成为了开启影片悬疑推理的逻辑大门,
经典之作便是如此,日久弥新,真正的珍珠不会蒙尘。
*本文作者:浅浅
一般的悬疑推理片,编剧都喜欢把凶手视角隐藏,然后让观众跟随探案视角,探寻种种蛛丝马迹,最后找出真凶。
《名侦探柯南》就是典型。
那能不能“反套路”呢?
先亮出凶手的身份,洞悉凶手的计划,然后才是案发,破案?
可以。
2020年华语高分剧《隐秘的角落》不就一开场告诉了观众谁是大反派。
再早一点,66年前的《电话谋杀案》,就是一部以凶手作为主角的经典高分悬疑电影。
把凶手的计划全盘托出,仍然悬念重重,这还不是最牛的。
更牛的是,全片90%以上的时间都处在一个场景,所有的一切,都聚焦在一个房子之中。
当代的观众要重新回看《电话谋杀案》,最好是做些准备。
因为影片的重点集中在台词上,稍不留神就会错过重要信息,甚至迟迟无法进入故事。
本来打算先简单介绍下剧情内容,人物关系,后来想想,倒不如试试用小说的模式来代替,从另一个角度,进入电影。
玛戈差点被杀死了。
幸好,办公桌上的一把剪刀救了她的命。
不久之前,她答应丈夫托尼处理剪报,于是把剪报拿到了办公桌上,丈夫帮忙递来了那把剪刀。
间接地,是托尼救了他的命。
托尼是一位网球明星,经常要到外地比赛。
这给玛戈带来了荣光,也带来了烦恼。
她希望托尼能常陪在自己身边,因为她讨厌一个人度过无所事事的时光。
她是一个耐不住寂寞的人。
案发当晚,托尼本来说要带着马克去参加派对,玛戈没想到自己说怕无聊,托尼就说要爽约不去参加。
她不知道托尼为什么突然就变了,从聚少离多,到如此不顾一切要陪伴自己。
虽然有些惊喜,但为了顾全体面,以及马克的感受,她还是得牺牲一下自己,答应处理剪报,好让他们一同前往派对。
马克是一位著名作家,在托尼不在的日子里,他是玛戈苦闷的解药。
久而久之,马克爱上了她,她爱上了马克。
马克远在美国,而玛戈在英国。
在一年之前告别之后,他们一直用书信往来。
为了不让托尼发现,玛戈在读完信后一般都会烧掉。
只是有一封具有纪念价值的信,她不舍得毁掉,于是便保留了下来,随身携带。
怎知这封信在一个周末去度假的时候,连带包包一起被偷了,偷这封信的人还勒索她50英镑。
后来包包找了回来,信却仍然被小偷扣着。
“才50英镑,我想破财消灾算了。”案发前一晚,她告知了马克这件事。
马克希望把真相告诉托尼,一了百了。
但由于托尼的改变,玛戈却不想要这么决绝。
她希望能找到一个和平妥善解决问题的方法。
然而这场意外令到她的希望破灭。
晚上11点左右,一个陌生男子莫名其妙地闯进了她的房子,就在她下楼接电话的时候,那男子在窗帘后出现,企图要勒死她。
所幸她在誓死挣扎的过程中,摸到了那把托尼先前拿来,她又忘了放回原位的剪刀,一刀刺死了该男子。
这本应是一场普通的意外,那凶手看样子是入室盗窃,见玛戈突然出现,破坏了他的计划,于是动了杀念。
但案发次日,哈珀探长的出现,让事情变得越发复杂离奇。
原来,凶手的名字叫斯旺,竟然是托尼的大学同学。托尼前一阵子还见过他。
“并没有破门而入的痕迹。”哈珀探长说,“我们的报告显示锁没有被破坏。”
斯旺是怎么溜进来的呢?
心有余悸的玛戈没有认真思考的问题,却是哈珀探长所看重的。
只有两个地方能悄然进入房间,一是大门,二是办公桌后面的窗户。
托尼很确定自己在案发前锁了窗,那么斯旺只能从大门进来。
门钥匙只有两把,托尼和玛戈各一把。
案发前,托尼还说自己钥匙不见,要借玛戈的用。后来托尼找回了自己的,之后和马克一起出门去派对,而玛戈很确定自己的放回了包包里。
警方在前门的门垫上发现了斯旺鞋子的纤维,证明了他一定就是从大门进来的。
“记得你包包被偷的时候,那钥匙在包里吗?”托尼想起了些什么,询问玛戈。
哈珀探长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玛戈只好回答说,钥匙是在里面,找回来的时候,钱不见了,钥匙还在。
只是关于那封情信,她决不能透露。
“那些被偷的钱,可以用来复制一把钥匙了。”托尼提出了一个十分合理的可能性。
托尼前阵子见到斯旺的时候,正是包包被偷了的那个周末。
所以,斯旺很可能是认出了托尼,知道托尼是个网球明星,肯定有点小钱,于是便找到机会偷了玛戈的包包,发现有钥匙之后,复制了一把,最后便有了入室盗窃,杀人未遂的结果。
哈珀探长也觉得很有道理。
但一个奇怪的细节让他否定了这种可能性。
斯旺的遗体上,并没有发现任何钥匙。
如果他是靠钥匙进来的,那他的钥匙去哪里了呢?
哈珀探长支开了托尼,揭破了玛戈的秘密。
在斯旺身上,没有发现钥匙,却发现了玛戈遗失的那封信。
那封出轨的证据。
那么,另一种可能性就成了更合理的解释。
斯旺偷了玛戈的包包,不过他看中的不是钥匙,而是那封出轨信。
他以此来勒索玛戈,就在案发当晚上门讨钱。
玛戈亲自开的门,斯旺因此能轻松进到房子,不需要钥匙。
接着就是斯旺不成,恼羞成怒的玛戈找机会从后用剪刀袭击,杀死了斯旺。
因为要制造被袭击的假象,所以玛戈延迟报案这一举动,也得到了解释。
突然从受害者变成被告的玛戈,刚刚从地狱里逃了出来,又掉了回去。
出轨的事情瞒不住了不止,还要背上蓄意杀人的罪名。
一旦罪名成立,那就是死刑。
接近崩溃的她,还能怎么解释呢?
解释延迟报案是因为托尼让她这么做的。案发的时候托尼刚好打电话过来,说让等他回家处理,她才没有立即报警。
可惜她所说的一切已经没有人愿意听了,她出轨的事给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几乎没有人愿意支持有违传统道德的人。
能够拯救她的,大概就只有马克了。
作为擅长侦探题材的小说家,马克想尽一切办法,最终编造了一个故事,为玛戈打圆场。
只要托尼愿意配合,说一切都是他想要杀害妻子的阴谋。
是他提前联络的斯旺,贿赂斯旺作为杀手,自己则去参加派对,具有不在场证据。
他偷了玛戈的钥匙,放在了门外某处,好让斯旺拿到钥匙开门行凶。
然而斯旺搞砸了,他便回家拿回钥匙,放回玛戈的包包,接着又伪造了各种证据,把一早拿到的那封出轨信放到了斯旺的遗体上。
是的,他一早发现了妻子出轨。被戴绿帽怎么会不生气?一怒之下,他动了杀念。
更何况,顺便还可以继承妻子的遗产。
只要托尼能这么跟警察说,他就能用坐几年牢的代价,换回玛戈的一条命。
听了马克的建议,托尼心叫好笑。
你这个小三居然好意思叫我去坐牢,好让你们这对偷情的男女相好吗?
“只要有点机会,我当然会去做。”托尼表面依然表现得很有礼貌,他必须让所有人认为他依然深爱玛戈,“但那必须有说服力。”
同时他又大感愕然,因为马克这小子居然猜中了真相。
好在马克这瞎子当着面也没看出来,是他把玛戈的钥匙放在了门外的楼梯上。
现在只要说马克的故事太过无理取闹,马克也没有办法了。
只是他万万没想到,玛戈的钥匙,依然停留在门外的楼梯上。
完。
看到这里,然后再去看电影,或许会有种不一样的感觉。
因为电影不只是故事本身,更是对以上故事的一种官方解读。
《电话谋杀案》出品于1954年,整个50年代都是希区柯克的创作巅峰期,其最受欢迎和好评的电影几乎全部都来自这十年时间。而在50年代中期诞生的本片,从一开始在卡司阵容上便比之其他几部经典作品逊色了几分。本片没有请到好莱坞黄金时代数一数二的顶级男星詹姆斯•斯图尔特或是加里•格兰特担纲男主角,而是请来了曾凭《失去的周末》酒鬼形象收获奥斯卡影帝的雷•米兰德。而他与生俱来的些许邪气,与这个角色气质也十分的吻合。女主方面则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摩洛哥王妃格蕾丝•凯莉,其本身也算是影片最靓丽的一道景致了。
非常精彩的一部电影,环环相扣,说法变来变去好像很复杂,却大家都能看懂,手法真的很高。唯一搞不懂的是很多评论在骂女主和情夫是奸夫淫妇,跟凶手共情的。拜托,他为了钱和女主结婚的,还天天打网球不工作花女主的钱,女主于是跟他离心出轨了,虽然女主不离婚确实错了,但是男主为了钱不光不离婚还打算杀人不是更错吗,他可不是因为爱女主被绿而报复杀人,那样还情有可原。我以为大家更希望看到的是犯罪者收到法律的制裁,而不是为了过度惩罚违反道德的人而让犯罪者逍遥法外。女主被冤处死是活该,凶手就该成功蒙混过关?所谓的被害人一定得是完美被害人,只要道德上有一点错,哪怕被杀都活该?如果故事换成一个一无所长的女人为了钱嫁给男人,婚后天天玩乐,男方无法忍受于是出轨了,女人就为了钱决定谋杀他,你们也觉得他活该死了?
重温,4星半。谋杀计划很是完美,破案过程太过牵强。
一桩事先张扬、几乎完美的谋杀案,以致于到最后一刻都在为那百密一疏而惋惜。希区柯克这次对渣男女是蜜汁怜爱啊...
用105分钟告诉你名牌大学学生靠不住。将观众诱入伪全知视角然后巧手翻覆玩弄于鼓掌,每一个步骤都是心理控制教科书。虽然文本尤其是台词占据了主导但是镜头和演员调度依然极为精当。结局改成Tony把Mark“编造”的真相告诉警察然后婚姻苟延残喘会更好。Grace Kelly和Robert Cummings都美得不像话。
不完美的谋杀,却是差点完美的悬疑片,第三把钥匙是中心点。最后一段警长解密有点拖沓故弄玄虚。经历了60年后仍然让人看得完全投入剧情无法自拔的电影都得五星伺候。
睡你老婆,喝你的酒,在你家指手画脚,还把你精心策划的谋杀案搅黄了,你们看这个片子心里真的不堵吗?
有被弹幕里支持男主谋杀妻子的人吓到,这些人比希区柯克的片子更加惊悚。
杀人不遂反被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定要找手脚利索的人,为何我总是希望能看到坏人亡命天涯的一幕?所以肥希尽管全是悬疑,犯罪,但估计没有一部属于黑色电影。影片最出彩的地方莫过于精细的推理和不断出现的“意外”,所以任何周密的布局都是浮云。
好看得很啊!虽然钥匙这个线索是弄得有点太复杂了,搞得要所有角色不停地解释才行似的。。凶手大哥比较可怜。。格雷斯凯莉的确是漂亮
一件事先张扬的谋杀案;剧本很棒,利用钥匙作为突破道具,正如“没有完美的谋杀案”,也无“完美的谋杀片”,瑕疵也正是考验观众智商的时机;台词很满,但节奏明快,剧情紧凑,非一口气看完不可。格蕾丝·凯利的衣服颜色随着剧情深入的变沉;拍摄此片期间,《后窗》雏形概念形成。
希区柯克不仅在调度场面、镜头方面是大师,调度观众感情方面也是一大好手,本应被人同情的玛戈到片尾都让人喜欢不起来,本应是坏人的丈夫和杀手却总让人希望他们可以逍遥法外,这并不是说人们不懂法或者不遵纪守法,而是我们都无意识地在导演的几个情节暗示下,对丈夫角色产生了同情,以至于片尾神仙眷侣手挽着手在一起时人们都不觉得是happy ending。
电影院里喝着啤酒看3D版的希胖简直视觉冲击(嗯,并不享受)本片妙在前半部我希望计划出包后半部却希望丈夫得逞。本片启发了无数后来的悬疑或黑色电影。PS:以稳定环境为前提设计的完美犯罪,会被突发状况打得满身洞。真正的完美犯罪根本不需要这些多余动作,能找到一个确保法庭脱身的因素足矣。
精简意赅,绝无赘笔。百密一疏,弹无虚发。
电影非常精彩,男主聪明反被聪明误百密一疏啊可以碰上了个猪队友,各种反转高智商的对决看的特别爽,但结局让人不爽,不是说一定要让这个渣男赢,固然这种凤凰男还想杀老婆肯定该死但这对奸夫淫妇幸福的在一起就对了?老婆天天光明正大带着小三在家,小三理直气壮让男主顶包,我不知道这电影想表达什么
在人类的欲薮深处隐匿着控制的欲望,反映在希区的电影中就是“知情太多”的属性,我们都乐于将这种属性的角色代入自身,本片的特殊性在于这个角色是凶手而非希区大部分影片中的正面角色,但即使如此在欲望驱策和观影惯性的影响下,我们依然在矛盾的情绪中悄悄期盼凶手成功【9↑】
我尝试去挑刺,从头到尾,从犯罪动机、谋杀策划、施行步骤、临机手法、反转细节、现场反应,一直到最后,所有的临场应变,所有的推敲逻辑没有任何瑕疵。紧凑节奏推进全片,后面层层推进抽丝剥茧让人欲罢不能(一把钥匙掉包的疏忽)。如今这样的剧本也是很难见到了。肥希的悬疑片就是明摆着告诉你:看我直播,我早就让你知道凶手是谁,但是从始至终告诉你,您看好了,我是这么杀人的。直到最后处处反转出人意料,然后你是停不下来的。8.7
酣畅淋漓的推理,完美的舞台范,希胖子把实验性和耐看性结合地无比巧妙;不过,怕是没有哪个国家会在行刑前一天将死囚放出来吧?小纰漏,小缺憾。
从来没有为一件案情的侦破这么高兴过。男主想要杀人诶,而男二一心想救命,那些共情男主的🤗🤗就像我一直所认为的,在恋爱结婚之前,先让自己的心智成熟到能接受自己的伴侣离开自己,抱着注定会分手的决心去恋爱结婚。两个人不相爱了,和平分手才是最好的结果,没必要搞的你死我活,不杀死对方不解恨。如果认为恋爱结婚就是要永远在一起,那还是不要恋爱结婚了,这绝对是造福社会。
故事漂亮,电影语言无懈可击。那些所谓的硬伤基本上都是没理解台词里传递出的细节,丈夫不仅仅是嫉妒,从他事后还债的速度看得出他还很缺钱。评论里那些认为出轨就该死的才真的让人不寒而栗,出轨只是道德问题,谋杀和栽赃陷害则是罪恶
3.5,看过希区柯克里面比较差的,希翁得多爱这个故事才能强努着影像化,摄影机最终沦为小说的翻译员,尤其是前半段拖沓平庸简直不像导演的一贯水平,后面倒是剧力陡增无奈对白实在太多,一个逻辑漏洞:就算这段时间丈夫不去思索钥匙之谜,但他有意无意去查看地毯的概率也是相当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