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看的国产片!居然评分这么低!我很生气!《妖猫传》评分都那么高,这部优秀的国产片评分这么低!生气生气!
好了,整理心情,现在开始写影评。
也是老爹推荐的电影,没想到从开始就吸引了我。它没有什么激烈的剧情,讲了一个善良且内心柔软的朱太朗当小学语文老师的故事。他和我一样,以前我在兼职时就想让小朋友们能自由快乐的成长,可是同时又会遇到过于散漫影响学业的情况。朱太朗比我更专业,能做到把游戏和学习结合,可是受到了其他班老师的反对。在教育的过程中,蚱蜢和金刚是两个调皮单纯的小孩,朱太朗在他们身上有过挫折,也有过收获。
我的哭点有两个,一个是蚱蜢比赛时脑海里想到的和朱老师的点点滴滴,一个是最后金刚坚持跑完长跑时全班一起呐喊。这么真实,这么流畅,这么动人。
以前一直觉得国产片很多都拍不出普通人的生活,多少会把我们记忆里的生活美图化,隔离化,可是这部电影不一样,无论是里边的老师还是小朋友,都演的很真实,好像就是隔壁小学的日常故事,电影做到这一点真的让我觉得很激动。剧情也是,蚱蜢在最后比赛时没有得到一直想要的第一,而是跌倒遗憾收尾。多少电影都会拍一个一定拿第一的结局,蚱蜢最后如愿在广播站和朱老师道歉。可是生活哪有那么多刚刚好如愿呢,跌倒才是常态啊。
我最喜欢这部电影的一点,是它没有告诉我一个故事,它展示的是我们普通人的生活。该解决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其他乱七八糟的烦心事一个一个跳出来,把我们的生活继续搞得一团乱。可是,我们还是能睡在操场上,高高兴兴地笑着,感受风,感受阳光。
电影聚焦的是小学生和他们老师之间发生的点点滴滴。片中的“猪太狼”,正直而善良,纯实而素朴,是一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学老师。正是他的普通性、平凡化,让人很容易就回想起自己小时候的那些可亲可爱的老师们,以及自己在担任老师时的枝枝叶叶。从这个角度看,代入感和存在感都是非常浓郁、强烈的,情感的共鸣和心里的共振,也是自然而由衷的。
真正的富足
文 | Raindrops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朱太朗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Loser。他长得一点不帅,刻薄一点儿说,就是猪头猪脑;他没有让人羡慕的学历,从事着一份普普通通的小学老师的工作,有时连他自己都忍不住鄙视自己;校长老师不待见他,调皮捣蛋的学生们又可以随时无视他;他没车没房,没钱也没啥人缘。于是学生们给就他起了个又形象又谐音的外号,叫做——猪太郎。
但是朱太朗也并不是一无所有,他有真心爱他、不离不弃七八年的漂亮可爱的女友言言,言言很看好他;他还有真心诚意鼓励他、帮助他,激励他做最好的自己、释放出心中的小宇宙的朋友程哥,程哥也看好他。朱老师显然是个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人,朋友的一番鼓励一下就激励起他的自信,一边寻找新的工作机会,同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日常的教学。他用自己的全部耐心来对付那群“讨厌”的学生,想尽办法让每个孩子在课堂上充分展现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去操场上尽情挥洒无处释放的热情,鼓励他们在作文里表达真情实感、释放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无疑,朱老师用自创的一套全新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绽放了内心的热情、得到了学习的乐趣、增进了彼此间的默契和班级的凝聚力,显示出意想不到的效果。朱老师用自己的真诚,博得了孩子们的信任、依赖和他们真心真意的对老师的爱。
朱老师的努力让孩子们爱上了他,却让学校领导和其他老师都感到莫名的恼火,于是学校专门为他的教学创新开了个批判会,“不能自作主张拿孩子当教学实验品”之类的大帽子向他劈头盖脸扣了下来;正好在这时,两个爱调皮闯祸的“惯犯”蚱蜢和金刚在玩耍时,又一次闯祸给朱老师带来了麻烦,他刚刚被点燃的热情几乎被现实无情浇灭。正在朱老师踌躇和迷茫之际,两个捣蛋鬼在街上“扶老人”做好事的照片被人贴上互联网上引起各方的关注,无疑这件“好人好事”为学校争得了荣誉。正在好朋友程哥要把这事儿搬上电视的直播之前,两个小捣蛋鬼忽然垂头丧气地来向朱老师“坦白”,事实原来是他们放学后在街上打闹,不小心碰倒老人在先,他俩扶老人去医院的举动在后,没想到路人恰好抓拍到了他们扶老人的镜头,所幸老人送医院后并无大碍,也并没责怪他俩。他俩一直没敢说出真相,但几天来心里实在不是滋味,在上电视前的最后一刻,他们做出了“投案自首”的决定。这下又让朱老师陷入了困境,一边是终于选择了说出实话的两个孩子,一边是出于好意极力挺他的程哥、满怀期待的校长和全校老师、爱他的女朋友和父母家人……他们都正守在电视机前眼巴巴地等着马上要开始的直播,艰难的选择迫在眉睫。
是在所有人面前亲自撒谎,还是让整个世界失望?总是特别“倒霉”的朱老师好不容易撞了一次大运,本来能博得所有人的欢心,可结果这却是一次更大的麻烦,现实几乎要把他碾压得粉碎。
面对电视台直播的镜头,朱太朗和两个孩子选择了沉默,他们仨辜负了所有的人,直播被尴尬中断……不说谎,不当着孩子、不当着全世界的面,明知故犯地扯下一个弥天大谎,这不是“装大尾巴狼”,这正是朱太朗的底线。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话却一点不错,落寞无比的朱老师在骑车回家的路上,又被几个小流氓无故暴揍了一顿。可怜的朱老师正好可以请假疗伤,却让孩子们感到失望透顶。
快乐对于小人物来说,可能很不容易得到,乐观向上如朱老师,无论在工作、生活、人际关系方面,每天都会遇上一大堆麻烦,让他难以招架、疲于应付;成功对于小人物来说,更是小概率事件,一如既往的勤奋而努力的他,还是只有本科文凭和小学老师的工作经历,想要换份工作出去求职,好容易找到可靠的朋友帮忙,还是没能成功。但是再想想,快乐其实也不那么难,像金刚的爸爸一样,做个没有逻辑、没有理想、没啥建设性的小市民,也能整天乐呵呵的;而即便得到成功又能怎样,像蚱蜢的爸爸一样,即便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可是他除了有钱,其他一无所有——没有快乐、没有爱、没有正常的家庭。儿子蚱蜢从小就缺失了母爱,围绕在身边的,只是随时会被调换的保姆和司机,蚱蜢爸爸花再多钱,也不能让儿子幼小的心灵拥有一份正常起码的安全感。
显然朱老师并不很快乐,也更谈不上成功,但是,比起前面提及的两位父亲,比起学校里平庸而功利的老师们,朱老师得到了爱,得到了学生们对他毫不掩饰的依赖和喜欢,还有活泼开朗的女友言言对他的不离不弃。很多人能得到快乐和成功,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获得周围人的爱?要大家都爱你,可能难上加难,毕竟,如果我们要想得到对方的心,首先必须交出的是自己的心。
电影的最后,那个站在马路上,向每一个过路人送上一根香蕉的乞丐令我印象深刻,多少人从那个貌似乞丐的人身边匆匆逃离,他们甚至连一个回应的眼神都没有,就断定这个送他们香蕉的人为怪物、骗子或不怀好意的人。在我看来,这些人非常可怜,他们对一个向他们示好的陌生人表现出来的,是鄙视、防范、冷漠、居高临下,这恰恰是因为他们的内心是多么狭隘、自恋、偏见、自以为是。如果一个人缺乏对他人起码的真诚和信任,那么他是不可能得到真爱的。这也许是一个相当灵验的心理实验:在所有的路人当中,只有朱太朗一个人接受了乞丐送上的香蕉。而这个乞丐,尽管遭受了不计其数的冷眼和回避,他的脸上依然保持着微笑,他始终没有放弃对于这个世界的真诚和信任。接受一份来自他人的善意,有时也是一种美德;而面对这么一个乱七八糟的世界,还始终能够保持微笑,因为他拥有内心的至善、平和、宁静。
操场上,最不擅长跑长跑的小胖子金刚,始终在坚持跑着,直到比赛结束还是不肯停下来,因为他除了跑步,不知道还能为他的朱老师做些什么,才能弥补他俩曾经犯下的错误。一个没心没肺的孩子居然有了自己的心事,但他身上穿的橘红色T恤上,前面是:Do not need to worry,背面是:Everything will be all right. 无论学校最后会如何处理这个朱老师,无论这个世俗功利的世界会如何对待他,但至少朱老师在孩子们中间,与孩子们一起亲密无间地躺在草地上时;当他在小小破破的家,身边有美丽开朗的女友言言陪伴在他左右时,朱老师找到了自己的意义和价值,他感到无比的快乐和满足,就像他对言言弹着吉他唱着的歌里说的:我不能为你摘星星和月亮,我只能为你摘一朵野花,给你讲故事,为你歌唱……
比起那些在热闹中孤独无比的人,比起那些穷得只剩下钱的人,朱太朗才是那个活得真正富足的人,他拥有自己精神的乐土、心灵的自由,更重要的是,他愿意去付出爱,因此他也会得到世间最纯、最真、最丰富的爱。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所要寻找的,不就是这样一种意义和价值吗?所以,我们Do not need to worry,因为Everything will be all right.
我特别个人主义,特别自我,很不客观,也很极端。 看到自己喜欢的,就像打满分,看到自己不喜欢的就想打零分。
但我觉得比起电影想表达的东西,最重要的是看电影自己的感受。
我并不在乎导演想传达给人什么,我更在乎自己从电影里看到了什么。
这部电影给我感触很深,结尾的时候我看哭了。
第一次写影评不想写的那么伪专业,只想自己想到什么就说出来,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
我觉得这部电影的导演,他厉害之处在于把很多很普通很平静的场景,能用他们来表达一些感情,越简单的东西想把它做好越复杂。
刚看开头的时候我并没有太大的感觉,我觉得这就是一部很普通的国产烂片而已,但是看到其中一个小孩儿念到自己的作文的时候,我一下感我找到了代入感。
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明明很明显的小孩的想法,大人却想不到。但在现实生活中就是这样,我从这部电影看到一个点,
就是我们长大了以后,就忘记了自己曾经当过小孩儿这件事情。
还有就是,
人要有信仰,哪怕它是虚无的,不可实现的,但它会给予你力量,给予你勇气。
片尾的小胖子,他是相信自己的好朋友,相信自己赢了就可以让自己的老师回来,相信自己身上所背的班级荣誉。
可能因为我是一个少儿舞蹈老师,上课也会动不动骂他们,也会喜欢优等生,瞧不上差生,却忘了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因,自己的故事。所以我决定以后善待我的每一个学生,去走近他们,去了解他们,去爱他们。
有一个场景很刺痛我。就是猪太郎把他的作文播放给全校的时候,他对老师说,你就是个混蛋。
那一刻,我觉得我就是个混蛋。
我不能再当这个混蛋。
这部电影让我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我打了满分。
电影整体基调昏黄,缓慢…有现实,有温情,也有感动…导演想说的很多,却是都一一说不出口,等待着我们自己去理解。
平淡无奇的开始,没有结局的结束。反而被感动的是那帮孩子们,如白纸一般,你给他渲染了什么,他们便传递什么…教书先育人,从小到大老师们家长们都条条框框的告诉我们要学什么,要怎么学,才会有一个美好的前程。却没有人告诉我们,怎么先学会做一个人,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的人。结尾处孩子们为了老师能重返学习,想用自己的方式坚持到底,即便比赛结束,也不曾放弃。这就够了……
朱老师自己呢?怕是由之前的迷茫,到现在经历后的一切,也是释然了吧!有一场戏,超市门口一个傻子递给了朱老师一根香蕉,笑着看他接受看他吃完。再去递给别的路人,不接受也没关系,依旧笑嘻嘻的继续发放。导演是想告诉我们,人生最大的智慧,就是不去管任何事,任何人,每天都能简简单单的快乐着吧。
开头,当摩托车在淡蓝色的大海背景前,从镜头的右边缓缓的驶过画面然后在左边驶出画面,留下辽阔的安静的海面时,(这让我想起了,那个拿着冲浪板在海边一直走的哑巴男孩,)
我就决定留下来看看一部电影,安安静静的听听这个导演要讲一个什么故事,他没有用太多的台词去推进剧情,更多的是镜头语言,还有配乐,把人物的内心情绪表达的很到位。
有人说第二幕开始踏了,听起来好专业,俨然一副专业电影评委的语气,还好我听不懂,不然就信了。
我觉得故事讲的挺溜的,
进入第二幕后就彻底塌了!然后,莫名其妙就收尾了!
能不能别再雷我了
实在看得难受。老师与学生情感关系的铺垫太薄,动机犹如空降。蚱蜢的作文充满大人的意淫,金刚非要跑到终点,让我猝不及防上了堂思想品德课,不适感炸裂。
想起了最近武汉小学老师用竹板打小学生手心被辞退的事...小学老师不懂教育,辞退老师的人不懂教育,孩子家长不懂教育,这个剧的编剧也不懂教育。
三星半,很多情景和小时候重合,也是小时候才会做那些事。看完怀念了一下小学生活。对老师,个人感受不大。
无论是儿童片角度还是老师题材角度,它都不合格。模仿日本片的片名,很多烂梗,没有逻辑性,也没有明确的导向,对教育乱批判,只能说编导根本不懂孩子和教育。
主演孙博是舞台剧《驴得水》2012首演和2016第一轮的美国慈善家。李昊泽长得像永濑正敏。合时宜的人遵守的是同一套潜规则,不合时宜的人往往各有各的不合时宜。导演很会调教小孩儿。但是进入主题太慢了,而且故事不够戏剧化。
一般
不要因为片名山寨而错过的一部好片!迫不及待先说点感受,晚点写长评!很扎实,各方面功底很扎实,真的很扎实的片子!结尾应该整个影厅都哭了,一阵骚动抽鼻子掏纸巾的声响…而后又让所有人都开怀地笑了…Less is more.
整个片子都显出一种用力过猛的态势,完全刹不住车,感动不是这么个拍法。
不禁回想起上世纪90年代和千禧年初期的国产电影,老老实实讲故事,温馨真实感人。整个电影都没讲什么大事儿,可是对于五年级小学生而言,忙得见不到面的爸爸,疼爱自己的小时工阿姨,扶起摔倒的老爷爷,太想得第一却摔倒的长跑比赛……每件事都是大事吧!为男主孙博打call!
感觉这部片子想法是不错的,但是剧情真的是有点散,难找主题,说是纯靠意境好像又差点,演员们演的倒是还行,不过没有脸熟的
看的点映,第一次看点映,也是第一次看这样的电影哭地声泪俱下。其实情节都很平淡,可是主题曲很好听啊。纯粹的东西真的已经很少了。今天真是刻骨铭心啊,我会一直记得今天的。
我想问跟菊次郎的夏天有什么关系?这是太郎。那个是次郎,合着你还高级些
惨淡的排片,一个善良的普通人的生活。个别细节挺生动,也很有生活质感,轻快幽默有风格。剧本有些散漫,第一幕还行,第二幕开始明显动力不足,矛盾冲突戏剧高潮都欠缺。
“老实人”的故事,有点像《耳朵大有福》,但没有后者深刻,其实个人不太赞同电影对“老实人崛起”的鸡汤式处理,但考虑到主角小学教师的身份,到后半段也就无需纠结了,最好看的就是老师与那俩熊孩子之间的故事,孙博演得不错,他未婚妻很靓
挺轻巧和温暖的,有很舒服的情感温度。导演能力有些欠缺,有些关键场景拍得乏力。
讲述一个失败的教师在生活中重拾自我的故事,充满童真又质朴,流浪汉送香蕉的部分看了2次都哭了。
大家不要被片名误导进来就骂,看过影片觉得这位新导演在用镜、场景上都很有想法。故事也不错,情绪也都拍出来了,算是国产影片中不错的,很良心的影片了,建议大家支持下,导演挺有才,男主角是演技派,人物挺走心
感觉看的很不舒服,说不出来点在哪但是各种都很奇怪,至少我觉得的学生生涯和感人不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