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孽海痴魂》哲学宗教电影。你相信上帝吗?相信到什么程度?布道者在上面歇斯底里的疯狂的演说,把教会当成敛财和满足虚荣心的工具,而精神空虚的人们在下面听的如痴如醉,认为把自己交给神人生再也没有苦难,动动嘴皮子说着主啊神啊宽恕我吧就可以救赎罪恶! 这还是信仰吗?本来布道是为了让人一心向善,净化心灵的,却成了闹剧悲剧。伯特•兰卡斯特饰演的男主艾尔默没有执迷不悟(演这个角色肯定很累,从头到尾那么亢奋,都有点心疼他了),而简•西蒙斯饰演的女主莎朗在爱上男主后对教会生活走火入魔最终葬身火海。 我觉得上帝无时无刻的在看着我们,信仰决不是表面的什么形式,而是扎根在心里,内化于行动上的。
千万别被这充满三级味道的中文译名给骗了。这片深了去了。great one. 现在越发觉得禅宗的不传经书,不留经典,心念一通,只度有缘之人的正确。禅宗佛教理解世界是向内看到自我和宇宙的合一,认知外物的虚幻,看到本质而放下,而不是基督教的向外诉求,自我意志的阉割和臣服以求神可以解脱自己实打实的痛苦。他们依赖于神圣的语言,经典,圣物,依赖于传播,互倾互诉来加深信仰,但语言本就是谬误和主观扭曲的帮凶,说着说着就容易主观自大,甚至借着神的名义泯灭人性,骗子成神,信徒疯魔都是分分钟。这个片子就讲了这样的事情。不知道你是否在有感觉人和宇宙在静谧之时,那语言无法描述的万千意向的交流和传达不光不会消失,反而会更加细致入微静水流深,你会更自在,并更尊重和看清万物彼此的存在和意义。结尾点出了我们禅宗的入门哲学,就是信仰不能依靠外物,不是表演和看别人表演出来的,信仰只放在内心就好。这种抱持当然不是利用信仰谋私利,也不是放弃思考唯信仰是从,更不可以是妄想成神脱离现实,这也是基督新教提倡的。露露说,为什么有些人竟能在圣经里读出恨?对啊,这本救赎劝善的经典,为什么露露的父亲读出的只是:荡妇可以被路边的野狗吃掉?为什么新闻记者读出的只是:女人不应在神的殿堂发言?所以说善和恶,神和魔鬼都是你自己。真正的神我相信只存在于谦卑,向往光明,但又足够开智到知道什么是光明的人内心,如光辉只照抚可照抚之人,也像是佛禅只渡有缘之人一样。在未醒之时,莫谈信仰。
精神分裂不分谁优谁劣
这种宗教主题的电影在一个生活在无神论为主导的环境里并且一直接受无神论教育的观众看来对其中的宗教狂热确实有点难以理解,但对于欲望的追求却并不陌生。演员们演得非常好,把利益熏心的角色心理演得很到位,不愧是奥斯卡最佳女配角/男主角影片。只不过对宗教无感是我对影片也不十分感冒,三星半
信教群众们 一随便起来就不是人
第33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伯特·兰卡斯特,其它提名:特瑞沃·霍华德【儿子与情人】、杰克·莱蒙【桃色公寓】、劳伦斯·奥利弗【艺人】、斯宾塞·屈塞【风的传人】
想来想去,原来是剧本搞笑
深刻、精彩,如果兰卡斯特的表演再收敛一些,会更完美。
love the pairing of Lancaster and Simmons.
尽管有兰卡斯特的神演技,教科书级别专业和人性兼具的记者形象和各种有趣的宗教思辨细节,我还是误以为这最多只是一部中规中矩的常规奥斯卡剧本,揭示宗教内幕的讽刺反洗脑片,直到最后可以封神的半小时,最佳编剧名至实归。人性信仰世事天灾人祸,情节和人物层次都太丰满了。Elmer那句简单的 am people,是销售圣经,是宗教本源,也是编剧创作升华宝典。
辛克莱刘易斯的同名小说改编.电影的文本底子冲撞力巨大!尽管看完以后觉得原著小说似乎会更狠辣些,但作为一部电影,已经做足.兰开斯特的演出令人激赏!
good story, but bad pacing. Intriguing narrative structure, but used in a bad taste. Lancaster’s performance is awful,不过这似乎也不能怪他;当我顺着主线看到中段,都觉得片子最大的问题是Lancaster的浮夸矫揉的演技,看到最后才发现是剧本自身的inconsistency把一个本可以以简略的语言讲出适当深度的好题材毁了
20世纪的现实主义,神职人员行为动机和付出代价的真实写照。确实能看出改编自小说,信息量太大,显得有点“挤”。
oh my god……
7.影片以简单的古典叙事方式呈现出一个时代的社会图景,没有做任何批判,只是像浮世绘那样展现其复杂主题的多义性。理想主义投机主角,媒体业传播影响力与职业道德,大众文化现象。最显眼的是影片一定会遭到女性主义者的抨击,明暗两面的定型化女性形象圣女莎朗和妖女露露,以及结尾是靠莎朗作为牺牲品来换得世人清醒,又一个开心完满实在是说不过去。
太7:22-23 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我就明明的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 就如片头暗示的,这不是一个广传福音的故事,而是一个展示十字架下阴影的片子。“修直他的路!”
伯特.兰卡斯特用他早年卖女士内衣的风格来传教,结果却恰到好处。不可否认,雪莉.琼斯在片子里面太他妈棒了!
美国人学习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中“对特定人物的观察”,加上他们一直以来出色的叙事风格,以及演员张狂的表演,使得本片的冲击力和感染力增加,但是内涵却缺少了。
本片是兰卡斯特的封帝之作,看点也主要集中在演员身上:兰卡斯特的表演绝少深沉内敛,总是那样强势,那样张扬、狂野,富有激情和感染力。虽略显浮夸,却毫无做作之感,反而能更加直接有力地打动观众。女主简西蒙斯在本片中的表现也恰到好处、极为出色。
难得Lancaster的over-the-top表演风格与角色如此契合,封帝实至名归。Shara从鞋壳里往出倒沙子的镜头分分钟想到窝老头:')
人生有起有落,有罪过有救赎,尽力而为,其余的交给主。【短评里某猫那自甚清高的嘴脸将其功利主义本质暴露无遗】
“爱是诗人与哲学家的灵感来源。”兰卡斯特的传教演说真是非常用力而又饱含激情。信仰复兴运动时期,一个满怀虔诚的布道,一个煽动人心的传销。修女如贞德化身,结局均死于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