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观众的评价(截图自facebook上的warmovie小组),基本反应出喜欢战争电影这一题材的观众对这部片子的评价吧。
个人的一点评价:还未看这部电影,仅看过剧照,剧组能花大钱请来那么多中外明星,为何不能稍微花点钱请一个哪怕只懂点皮毛的军事顾问来把把关呢?布鲁斯.威利斯戴了了一顶一眼看上去就蹩脚无比的复刻二战款美军军官大盖帽,ebay上顶多花200美元就可以买一顶很好的原品,或者顶多花50美元买一顶原品二战美军军官船形帽garrison cap,历史照片里陈纳德在多数场合下戴的是船帽而非大盖帽。影片里,布鲁斯.威利斯穿卡其衬衣卡其裤子时,配了条蹩脚的棕色皮革腰带,而事实是来华AVG人员,大多是使用美军的USGI卡其色帆布铜头腰带,淘宝上几十块RMB就能搞定同款复刻品。还有一个小槽点,二战前和二战中,美陆军和陆航人员单独穿衬衣系领带时,几乎在所有时候都会将领带塞进衬衣第二颗与第三颗纽扣之间,不塞进去的时候也有,但非常少。帽子、领带、内腰带是很小的细节,大多数不熟悉军事历史的观众并不会注意到,但这点都做不好,还有什么脸吹嘘“大制作”?
baba变,历史,变来变去的历史。
大轰炸 果然就是大欺诈
影片一旦被拍摄出来,就有其独立的意义,它已经不再属于主创者本人。合理的态度是应该根据影片的内容、价值取向等来决定如何处理。
《大轰炸》的确是一部烂片,它用所谓“英勇和乐观”遮蔽了国民党的腐败无能,用大轰炸中重庆死难军民的鲜血,来洗去蒋介石、宋美龄以及国民党大大小小腐败官员脸上的污垢,歪曲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
《大轰炸》的“官宣”介绍说,电影表现了“重庆市民面对日军残酷的狂轰滥炸,依然向死而生、乐观坚强,展现了重庆不死中国不亡的民族气节。为了保卫家园,年轻的中国飞行员在美国飞行教官的帮助下与日本空军展开了一系列惨烈悲壮的空战。”
《大轰炸》的广告,不管哪一款,都会打出四个大字:愈炸愈强!
预告片里,刘烨、谢霆锋等扮演的国军飞行员走下飞机时,都笑容满面,仿佛刚打了胜仗,甚至是刚刚轰炸了东京。
宋承宪饰演的双胞胎兄弟飞行员,还和战地女记者谈起了恋爱。
军人如此,市民也感觉良好。
茶馆里照样熙熙攘攘,麻将馆也人头攒动。甚至在防空洞里还举行了麻将大赛。
范伟饰演的麻将馆老板,更是照常提笼架鸟,到处耍贫嘴……
通过这样的镜头与情节,《大轰炸》成功地制造了这样的印象:重庆是一座乐观的、英勇的、团结的战时首都,最终挫败了日军的大轰炸。
真是这样吗?
战时重庆的真实情况,和《大轰炸》表现的情况相去甚远,甚至截然相反。
从1938年2月18日至1943年8月23日,日军对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多的战略轰炸。据不完全统计,在5年间日本对重庆进行轰炸218次,出动9000多架次飞机,投弹11500枚以上。
重庆大轰炸的死者达10000人以上,超过17600幢房屋被毁,市区大部份繁华地区被破坏。
日机的轰炸除直接炸死炸伤市民外,由于长期轰炸造成的环境污染,使当时的重庆成为“闻名遐迩”的三多城市:垃圾多、污水粪便多、老鼠多,霍乱、痢疾、流行性脑炎和天花等相当流行,使大批市民间接致死。
由于国民党的腐败以及“空军之母”宋美龄的愚而好自用,日军的大轰炸开始后,国军根本就没有值得一提的空中力量保卫重庆,只有苏联的志愿航空队和后来的国民政府的雇佣军“飞虎队”起到了一些非常有限的作用。
因此,日机对重庆的轰炸是肆无忌惮的,除了天气因素外,很多时候根本就不受阻碍。
当年经历过大轰炸的重庆市民朱绍臣回忆日机长时间轰炸时,重庆防空洞里的情景——
紧急警报又响了,洞里的空气紧张起来,已经挤出防空洞的人拼命往里钻,里面的人则使劲朝外挤,你推我攘。这时,有人惊恐地大喊“踩死人了!踩死人了!”人群更加骚动起来,你拥我挤,争相逃命,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踩死踩伤……
小日本的飞机仍然在外面轰炸,猛烈的爆炸声好像就在洞门口,防空洞一抖一抖的。渐渐有人晕倒了,有人有了轻生的念头,不断拿自己的头往墙上撞,甚至有人用刀子割自己的手腕、喉咙;体力好的年轻人撑着周围人的肩膀,试图从人群的头顶上爬出来,但他们都没爬多久,就被下面的人死死拽住手或脚,钉在了那里……
这种惨状,在电影《大轰炸》里,都被范伟的嬉皮笑脸和“哗啦哗啦”的洗牌声代替了。
面对日机的野蛮轰炸,蒋介石和国民党不仅没有从空中为重庆撑起一把保护伞,地面的防空、救护、消防等工作也一塌糊涂,大大加重了重庆市民的苦难。
仅举几例:
——国民政府为加强重庆空中防务,成立了防空司令部,任命刘峙任重庆卫戍总司令兼防空司令。
刘峙随即向军委会要求成立专门防空部队,下辖通讯队、防护大队、担架营、工程大队、机踏车排、警报台、对空联络哨、情报传递哨等部门,直属防空司令部。
但是,刘峙并不为组建防空部队征召新的兵员,而是用卫戍总司令部原有的卫戍部队顶替,然后用伪造的名册骗取军饷。国民政府发给防空部队的经费,大部分落入了刘峙的私人腰包。
重庆的防空,靠一支不是真实存在的“影子部队”来承担,其效果可以想见。
——1939年5月3日至4日,日机轰炸引发大火,把重庆市区的房屋烧去十分之九,人员死伤无数,是重庆空前的大惨案。
当时,驻在重庆郊区的国军有6个师,还有许多独立团营单位。火灾发生后,卫戍总司令刘峙下令所有部队立即出动救火,但无一响应,反而纷纷向刘峙索领救火器材,由于经费早已被贪污,根本没有器材可以发放,卫戍总司令部也就一筹莫展。直到第二天下午,在舆论责难下,刘峙才下令,担一挑水给一元钱,这才调动起数万军队参加救火。本来起初只有二十多处火头,此时已经是满城大火,广大市民的损失极其惨重。
国军开始救火后,又借救火的机会大肆抢劫。火灾之后,大量疏散市民下乡,很多未被烧完的东西都被留城的国军部队搜刮一空,烧剩的木头积存起来当柴烧,损毁的房子略加修理即占为己用,以后竟然向房主索取高价赎回。大火后,许多救火部队竟竞相比较看谁在火场发的财多。
——著名的重庆大隧道惨案发生在1941年6月5日夜。
当时重庆防空警报的发布和解除,都要有防空副司令胡伯翰的命令才能执行。由于胡伯翰刚愎自用,不肯在敌机未临空时解除一下警报,让群众出洞换换空气。结果导致惨案,市民窒息死亡992人,重伤151人。
惨案发生后,防空司令部调担架营去抢运伤员。没想到这些人进到防空洞内首先干起搜捡死尸身上财物的勾当,大大耽误了时间。当时许多人还处在假死状态,如果抬出洞及时通风或施以人工呼吸,还可救活一部分人。而有些人并没有完全丧失意识,在被搜敛财物时还能挣扎,担架兵就把这些人掐死灭口。
当时,负责指挥搬尸的是卫戍总司令部交通处长姜吟冰和交通科长刘吉龙,当他们发现这是一个发大财的机会后,马上下令搜查担架兵的腰包。一部分担架兵反抗,姜吟冰就下令在洞口枪毙了一名抗拒的担架兵,以示威吓。搜出的财物(金银首饰、手表、纸币之类)用小汽车向刘峙家里运送了三次。
需要强调的是,刘峙是蒋介石最亲信的国军将领,直到最后时刻还让他担任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的种种腐败贪婪,与蒋介石的保护与纵容是分不开的。
……
国民党所有这一切丑恶,在《大轰炸》中没有得到任何表现,蒋介石统治下的重庆,反而在影片中被表现成“团结、英勇、乐观”,这不是对历史的公然强奸吗?
有人曾困惑地问我:既然国民党也抗战了,为什么不能宣传呢?
我的回答是:
可以宣传,但不能美化。尤其不能把国民党的腐败无能美化成英勇、悲壮、牺牲。
也不能把蒋介石国民党的失败说成是胜利。
蒋介石国民党的抗战基本上是失败的。不仅没有在军事上战胜日本,也没有在文化、政治上战胜日本。
所以何应钦在“受降”时,才会在日军将领面前谦恭地低下头来——他也不认为自己是胜利者。
( 在受降仪式结束后,国民党的高级将领还和这群日军侵略者军官把酒言欢,共诉衷情,因为他们很多人,都是当年在日本的同学,国民党高层许多人,都对日本抱有好感,何应钦本人,就是个坚定的“亲日派”,还记得臭名昭著的《何梅协定》吗?就是这位何总司令的手笔。他们许多人,都没有真正坚定地“抗日”过。就在日本投降以后,那个侵华日军的刽子手之一——岗村宁次,也躲过了审判,成为蒋介石的座上宾,成为国民政府“剿共”的军事参谋。)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的胜利,是毛主席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的胜利,绝不是蒋介石片面抗战路线的胜利!
相对于当时的日本,中国是一个弱国。蒋介石国民党不仅没有能够把中国有限的国防力量有效地组织起来,给日本侵略者以最大杀伤,加速日本的失败,反而由于腐败无能和官僚买办的阶级本性,导致了有限的国防力量的巨大浪费,极大地增加了中国抗战的难度,增加了人民的痛苦。
因此,任何对国民党抗战的宣传,如果掩饰、美化国民党的失败,客观上都是在把中国再次导向失败!
有人说,《大轰炸》就是大欺诈!
如此看来,《大轰炸》还真就是大欺诈,只不过不仅是金融欺诈,也是对历史和中华民族的欺诈!
这[大轰炸]跟个荒诞喜剧没啥子区别!
有的时候,你得佩服大洋彼岸灯塔国,因为它的确可以搞定一些看似没戏的事儿,比如让我最近看了[大轰炸]。
看美版97分钟的[大轰炸](传闻内地版片长132分钟),你能从中窥见它的野心。
军人、百姓、日本侵略者的群像式表达、重庆大轰炸的特殊时间点、三条故事线的穿插……种种设计交织,要说不“大气、高端、上档次”都不行!
这种题材、这类故事,这体量,妥妥[拯救大兵瑞恩]啊,再次点也得是[1942]啊。
但看完[大轰炸],我的感觉是啥?一个字,乱套!
如此沉重的题材,被[大轰炸]搞得一团糟,再加上吵得火热的坊间传闻。
好家伙,这[大轰炸]跟个荒诞喜剧没啥子区别!
[大轰炸]从一开始便已定好基调,开篇历史黑白影像,结尾血色照片,首尾呼应,要得是历史厚重感。
但这种所谓的厚重,却随着故事的发展,全面崩盘。
总结起来就是样样都不行。电影质量直逼“抗日神剧” (也就比人家惨点而已) 。
先看重头戏——空战。
作为电影的拳头,空战起码在两点上符合点要求,一是篇幅,二是战斗效果。
看篇幅,你能想象一部讲述轰炸、空战的电影,其空战成分只占篇幅的九分之一么(将近九十分钟的电影,连十五分钟都不到)。
这有限的十几分钟空战,每次都还尽量压缩4分钟内,还平均分在开头、中间、结尾。
而电影中被空战隔开的剧情大多又是家长里短、儿女情长,直接稀释了有限战斗中的残酷和激爽。
篇幅小、又被耽误,这重头戏上来就营养不良。
而至于效果嘛,观感就是平,情感烘托也不到位。
我十分不懂,为何我抗日战士被日军虐杀的时候,播放的是激昂、奋进的配乐。这是配合日军还是我军?!
尤其开篇30秒的空战,我军战士尽数战死,对面日军配合紧张、昂扬的配乐,不断战斗,我擦嘞??!!!
而视觉特效,呵呵,我只截图不说话,大伙自己欣赏。
同时飞机对抗也不是传统战争里的两伙对打,步枪拉栓、机枪突突。飞机是有先进、落后之分,先进的就是可以快速杀人。
[大轰炸]只拿准能杀人这点,大肆做文章,以至于我方就是死、死、死,敌人就是乐、乐、乐。
但对于空战技巧、机型差距、人员素质这些更闪光的点,[大轰炸]几乎一笔带过。
这么看,去年被骂惨的[空天猎]其实还好了。
至少人家知道有棉花糖战术、有音爆,会拿歼-20嘚瑟,也懂得成体系作战、地面引导精准打击。
而且人家据说只花了2亿。而[大轰炸]呢,至少3.5亿。
空战差了,其他地儿补也行,可问题是就没有正常的。
人物扁平、情绪化,说躁动就躁动;说打人就打人;说亲热就亲热……
人物性格转变也突兀,死了儿子一直悲伤的范老师,得知有人养就笑逐颜开;刚打了一架才抢到的新飞机,下战场就心平气和送对手……[大轰炸]的角色想一出是一出的做法,在烂片辈出的华语影坛都是奇葩。
当然人物都神经了,剧情设置、故事走向就更加扯淡了。
影片用三条主线,多个支线串起整个[大轰炸]故事。
卡车运输线解码器线最扯,从武汉到重庆的一路上,飞机狂轰滥炸,就是炸不到卡车,特别幸运。
刘烨饰演的飞行员受伤痊愈不归队,竟当执行秘密任务的特务……
军事运输卡车,居然在半路载了教授和幼儿园老师……用现在话说是一点保密意识没有。
终于“好心”带了特务上车,明知这特务是坏人还拉了一路。特务也是有趣,有时间破坏解码器他不做,非得等快到了重庆再暴露。
刘飞行员也逗,一直用他怀疑的特务开车,原以为是因他不会开,结果在电影结尾,车开的特别溜……
还有像这样的细节:
[大轰炸]只是其中一条主线就烂成这样了,另两条也可想而知,更别说支线了。
好端端的抗战正能量电影,也就这样全盘崩坏,成了荒诞的笑柄。
而这一切早就可以预料……
时针拨回2011年(还挺久远的),一部名为[重庆大轰炸]的电影项目启动。
2015年,电影改名[大轰炸],正式开拍。同年11月7号,好莱坞比弗利山庄,杀青庆功。
然后就没消息了……,直到今年,消息大爆炸,又是扯出施建祥跑路、又是崔永元曝光洗钱、又是电影上映又取消……
一部电影在戏外能如此疯狂,可想而知,这部电影会在内容上会有多少不靠谱。
原剧本责编大佬,让我类比下究竟还有什么样的电影才会跟[大轰炸]一样烂。
但我左思右想发现,绝大部分烂片都没有[大轰炸]身上的一个点——野心。
有野心才会请那么多演员,有野心才会想全景展现重庆大轰炸,有野心才会将战争、爱情、动作、剧情,多个类型杂糅……
放哪个烂片敢这么玩,放哪个烂片能有3.5亿这么玩,放哪个烂片能请这么多演员、明星陪着它玩?
[大轰炸]估计是华语影坛的头一号了。
当然这不是坏事,至少它代表了华语电影的低度。
以后,诸位想吹牛说看得片子多,可以把[大轰炸]带上,因为你已经看过华语最烂的大片之一了。
-
文: LOGO李
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电影解毒
一谈到抗日十个导演九个会导向神剧,不过这次裤裆里藏着的二个炸弹倒没有直接用来炸鬼子,毕竟国内不能上映主要是给老外看,得玩性暗示。
洞房的时候导弹戳破了屋顶,暗示洞房成功破处,但是个哑弹暗示男的无生育能力,说明日后不会有续集了,真是个赔本货。
导演的金钢钻还是有的,但是不能产出,这次是亏大发了。
现在的片除了洗钱就是恋爱脑,反正不谈就死,主角谈,配角谈。大家一起逃逃逃。逃税大片,洗钱巨作!
富人都来看看,学会如何正确捞钱烂片。再次说,这上面有的明星我都想进黑名单,不谢。那不是演员,叫明星。比安吉拉大宝贝老师都黑。演的啥啊,比智障强些吧。导演还委屈。我们还不委屈啊,烂还不让说了??摧残我们的眼睛,这特效网游都吊打你。导演不谢再见,一生黑。
推荐女版十一金刚,瞒天过海美人计,不谢。
给两星让我上去,让别人看到
《大轰炸》没有伤,没有痛,让我们根本无法通过影片感受战争的残酷。
对于影片之外的那些琐事我不太在意,无论是偷税漏税还是洗钱黑幕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没有定论之前无需作为影片的参考论据。我们看电影只需要就是论事。
首先,影片的结构很是混乱,混乱的有点让人不知所措。不知道想要观众看什么,每个部分都无头缺尾。几个故事交叉的没有明确目的和关系,并且生硬的像是硬掰开的,剪辑是个硬伤。
影片很多地方剪辑的力道有些不足,从情绪到叙事让人欲哭无泪甚至连哽咽都谈不上,悬崖勒马里只有勒马不见悬崖,可想人们怎么会被打动?有一种像走在人行道上一样没有波澜,无论是本应该激起荷尔蒙加速分泌的空中机战,还是那本应该收割同情心的历史苦难,一 一没有预想的那个模样。
由布鲁斯·威利斯领导的空军目的不明确,所有内核都丧失在重复,粗制滥造,且没有冲击力空战里。到最后也没有表达明白他们在做什么,解决了什么,又怎能让人感受他们的无畏和伟大。刘烨负责谍战部分,单薄的顿时让人忘记了这个大轰炸,要不是穿插的几段飞机追杀,你都怀疑自己在看什么类似的电视剧,那场景毫无考究,那冲突毫无戏剧张力那一路可说是无惊无险,因为惊险都是秒破。以范老师(范伟)为首的民间力量,在影片本应该负责起收割眼泪的任务,但是剪辑使这部分变得索然无味,就像在嚼蜡。那种范老师自带的中国式幽默,本来应该撑起苦难中的乐观,顽强对命运的讥笑和不屑,但是怎么都让人觉得很没脑子,就像范老师也隔离在战争之外。影片自始至终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每场戏都缺镜头,但是影片场次却无比丰富,而丰富中又出奇的重复。
影片镜头设计毫无新意,让观众始终觉得是在看前几年电视机里播放的那种廉价战争纪录片。对话部分没有足够感情,也没有代入感,镜头语言对影片故事的叙述和情感的烘托没有丁点的贡献,摄影在这里简直就是等同于摄像。
导演的视听语言的薄弱,心理学掌握的匮乏,一点也不会取巧,不会利用观众的洗礼补偿和视听的幻觉来讲故事,导致全片如摆积木一样做着1+1+1+1+1=0的局面。像一张摊开的大饼,没有轻重也没有细节。
两组爱情线,让你以为战争不是那么急迫和紧张,倒像是真爱的催化剂。
范老师失去儿子好像不是亲生的,真不知道战争时候的捐款需要拐那么一个大弯,不举办赌博大赛就没人捐钱吗。这战争又不是娱乐的牺牲品。
作为一个电影,这个题材先天属性就是一个史诗的体量,但我们一点都没有看到《珍珠港》《现代启示录》《敦刻尔克》等影片的感觉,不但没有诗连史的部分都让人怀疑。
以下是一些有趣的地方
下面两张图,红色记号为相同处,蓝色为不同处。
上面两幅画面在影片中时间间隔足有10分钟,故事时空间隔不知要多久了,我们却轻松的就可以找出多处相同之处,而这相同并不指场景的陈设,那些抛开被炸后逻辑不谈仅说里面人物动态也让人费解。现实中谁能这么准确无误地走位呢?每一组红色标记中的人物动态,位置,方向,人数都一摸一样,也算是奇迹了,这是铁一样的纪律吗?
下面的图就更有意思了。
几个镜头之间相差40多分钟,影片的场景在第一张镜头4分44秒处已经开炸,并且弹点也很明确,由镜头下停放的船只可以准确推出弹坑的位置,5分06秒的时候周边建筑物已经的面目全非了。而到了40分钟后,被炸的台阶和建筑物竟然奇迹的复原了?台阶上也没有弹坑了,石头也都修好了,这怎么看也不像是战争啊,这是在拍戏吧?
例如前面穿帮镜头比比皆是,还有很多让人费解的戏份和情景就不一一例举了。
说句题外话,崔永元老师呼吁大家抵制大轰炸,简直就是侮辱中国观众的智商,这样的片子要是能火,真不知道以后还有人认真拍电影不。
大概是近几年看过的最差的明星幻灯片了吧。已看英文配音版,特效渣,剧情也不咋滴,听说有人吹捧成《无问西东》第二,也差太远了吧。这种题材,看完竟然没有任何感动点,就是它的失败。
剪成了90分钟都不到的“大片”。这个片子把整个电影圈娱乐圈一锅端了,一端端到了好莱坞。干脆圈灭了吧,没什么可惜的也,这个圈子本来就 可有可无。
看得我尴尬癌都犯了
范冰冰一出场就被炸死了。
没有质感,没有特点,没有史识,《长城》后又一部所谓中美合作出品的怪胎。
看得美版,配音相当出戏。排出掉电影之外的故事,影片本身也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烂片,完全是一众明星出场刷脸的流水账式抗日神剧。导演的视听水准还停留在电视剧水准,特效CG泛滥可是却非常廉价粗糙,剧情混乱、剪辑失控而且很多人物的故事线索都没头没尾,更像是一部主旋律B级片,令人昏昏欲睡。看完成片之后基本可以确信,此片洗钱嫌疑很大,毕竟能烂到这个程度也是少见!
没有比一星更少的评价了,所以只能给一星了。想想在所有的文字记述中,那都是一可歌可泣,令人热血沸腾的历史事件,怎么到了这个电影里却变成了这个样子呢?拍不了呢,就别拍了,别再糟蹋了那些用生命去抗击侵略者的英烈们。
如果回到二战时期,6500万美元能购买1447架P40战机,就能把中国大陆至少一半的制空权夺回,重庆大轰炸可能就不会发生了。
烂到家了,钱全花在请演员了,五毛特效,如此重要的重庆大轰炸被拍得轻飘飘
十七年前《珍珠港》的特效完爆这6个亿的水平
还真的是“大轰炸”...
叫这是电影仿佛逗我玩,一条一条故事线都不知道怎么就展开了怎么就拍下去了,而且完全是一种电视剧的廉价感,CG效果还差得一笔,英文版更加别扭,所有英语说得都带着中国方言味儿。
影片看得很过瘾,估计拍这么一部片子怎么也得一万多吧?我给9.5分…总分也是一万多…
范冰冰亮相几秒钟片酬3000万赚到手软,宋承宪和张钧甯、刘烨和马苏莫名其妙谈恋爱毫无铺垫,刘烨开卡车开得和飞机一样快还能迅速在悬崖边刹车,马苏料事如神秒变拆弹专家,范伟死了儿子还有心情比赛打麻将而且神功护体炸弹都炸不死,达康书记为了救两只猪不顾生命危险,艾德里安·布洛迪、布鲁斯·威利斯、任达华、谢霆锋全部是龙套没有任何意义……每个角色都天雷滚滚,无力吐槽,叠加起来的效果确实很“轰炸”。
视效,剧情史诗级的灾难……ps2时代过场动画水平。改档,下映是因为自己觉着丢人么?
我倒是很有兴趣想知道这部电影背后的故事什么时候能被翻拍出来,感觉会很精彩的
陪都重庆确实被轰炸,但这是很劣质的电影。大欺诈!!!你找不出一点能看的。
导演一直哭穷卖惨,不如少请几个明星,少做几个爆破特效,多花点时间打磨一下剧本。幸好国内没有上映,免得我们国人看了尴尬浪费钱。明星,演技?哭惨,就能回归电影的质量?我看的是英文版,国外版,很清晰,但是很尴尬。超级尴尬。崔永元确实说的很有道理,就是大欺诈。
电视剧质感 五毛特效空战 真是8年拍出来的?
看的美版,我宁愿觉得是因为片子质量实在太差所以取消上映,拍一部揭秘这片的洗钱合同撕逼等故事票房可能都有10亿,现在国内没钱捞,国外净丢人,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