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周恩来回延安

正片

主演:刘劲,唐国强,卢奇,黄薇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9

 剧照

周恩来回延安 剧照 NO.1周恩来回延安 剧照 NO.2周恩来回延安 剧照 NO.3周恩来回延安 剧照 NO.4周恩来回延安 剧照 NO.5周恩来回延安 剧照 NO.6周恩来回延安 剧照 NO.13周恩来回延安 剧照 NO.14周恩来回延安 剧照 NO.15周恩来回延安 剧照 NO.16周恩来回延安 剧照 NO.17周恩来回延安 剧照 NO.18周恩来回延安 剧照 NO.19周恩来回延安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周恩来回延安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以1973年6月身患重症的周恩来总理,在特殊历史时期下周恩来总理肩负历史使命和老一辈革命家对老区人民的情怀回到圣地延安的历史事件为叙事中心,电影通过周恩来总理独有的视角回顾了中国革命在延安时期13年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四个时空表现了周恩来总理在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崇高责任感。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黑魔王后会有期2011贫穷贵公子乌巴尔多泰尔扎尼恐怖秀胞弟复仇记矮人怪2独立愚连队国之语音猪扒大联盟国民美少女千秋诗颂甜蜜的季节中年大叔转生反派千金只是睡觉的时间绿光1986凶猛动物爱上男主播趁我们还年轻2019家有一老我左眼见到鬼(粤语版)传控2018开罗车站蓝宝石指环警匪生死劫江山如此多娇一生所爱时尚王2012秘密窝点

 长篇影评

 1 ) 别忘记给延安老乡捎带上糖果饼干啊

如果过份的演用舞台剧,就可能产生样板剧的效果了。摆拍似乎本来是当下微信时代的惯性,而在那个困苦不堪的1973年,竟然表现得没有收敛。他们除了衣服得体干净,肚子根本没有填饱的时候,还能够激情澎湃吗? 总理那个时点应该病魔缠身,苦痛难忍吧,从生理上说,声音分贝不是很高的,特别是内心深处思想斗争的苦,是一个时代的集聚沉淀或积弱如垢。不对……谁应该对那个时代负责负罪呢?谁应该不忘记曾经对延安的承诺呢?所有战争已经剥夺了人们一切的时候,我们而后还去剥夺他们的思想,剥夺他们的良心吗?他们肚子仍然饥饿,甚至更加饥饿。一切物质匮乏与贫弱都无法比拟的罪恶现实,我们声音有什么底气说的那样高的分贝啊! 我再次计算了总理带回北京的土特产,都是老乡的心意,少算了老郝最后赖在路上补充送来的一袋小米……而我们从北京专机过来,竟然没有给老乡带上一点点饼干糖果……1973年我快六岁的县城,我清晰记得父母给一个月的零花钱就一毛,可以买12个糖果……如果这两年我可以去一趟延安,井冈山,大别山……我要骄傲的告诉老乡们,我们上海房子的单价15万了…… 如果我拍摄这样的电影,绝对不会像影片那样就那么一点点台词,反复的喊[我回来了!]……什么是我回来了?……生活没有一点点生活本身的词吗?真正的回来是什么?(马克思说,一切解放就是把人们的权利还给人们)……你回来一部专机都没有捎带几个糖果饼干…… 这种题材难免催人泪下不止,源于我们爱那个时代,更源于今天幸福富达而且依然激情澎湃,我们感恩当下伟大时代,要真实,要老实,要真诚去讴歌革命先烈以及无私无畏的延续,而不是摆拍那些百姓疲倦的姿态…… 我依然爱我的老乡……

 2 ) 演技还有提升空间

影片的细节部分做得还是很用心的,应该说是比较还原现场了,尤其是没有出现像其他片子里邓颖超随便进周恩来办公室这种明显是臆测出来的场景,值得给个好评。

刘劲的表演对周恩来的某些神态、动作把握得比较准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影片最后上飞机的那场戏,跟纪录片里周恩来本人的背影非常像,十分还原。然而就我感觉,演员的表演中还是缺少了周恩来动作行为中的灵活、迅捷等特点,显得过于沉重;台词表现上也没有反映出周恩来思维的迅速敏锐,反而把重点放在了煽情上。

整部影片就其中所表现出的矛盾冲突并没有深入的剖析和思考,一如往常的那些纪念周恩来的作品,流于表面上的煽情,内容却空洞无力。

 3 ) 观后感

本电影主要描述周恩来总理1973年回到延安的点滴前段。

看得出革命老区持久的对共和国总理、共和国军队的赤子之心。军民情深血溶于水。对于我这泪点低的人,更是难抑泪水。

人民爱总理,总理爱人民。总理鞠躬为国,仁爱为民。

一幅幅真实而又生动的画面,仿佛又回到了那段峥嵘岁月。

共和国的历史不会忘记延安人民的功绩,共和国的丰碑一定镌刻延安的名字,直到永远。

 4 ) 延安人民,党的承诺,如今兑现了。

拉着两个室友一起去看的电影,整个影厅里也就6个人,感觉这部电影在上海本来也就没什么宣传,看完后也觉得的确是说不上好,但也不至于批评得厉害,就是一部中规中矩的作品。但是作为周恩来总理的崇拜者,我还是毫无疑问地给电影打五星。电影本身自然无法和92年的《周恩来》相比,但是刘导抓住了细节,集中体现了周总理心系人民群众、为人艰苦朴素的性格特征,并且刘导演自己演的周总理,还真有一股气韵所在。

影片一上来就介绍了周恩来1973年回延安的背景:一是周恩来被确认患上了癌症;二是邓小平从江西回到北京主持国务院工作;三是为了应付越南领导人提出的大额援助请求,周总理拖着病躯(他的身体状况应该是不能坐飞机的,这段剧情在《周恩来》中有体现)陪同越南领导人一起访问革命圣地延安(主要目的是给越南人看到中国人当时也很穷,给委婉的拒绝提供依据)。

然后周总理出发前和毛主席在游泳池见了一面。这里有个历史细节:毛泽东晚年搬到游泳池去住,因为他喜欢有落地大窗的环境。而在电影《周恩来》中,每次周总理打电话给毛主席也都说的是“给我接游泳池。”(emmm我在网上找的资源没有字幕,反正就是这么说的啦qaq)

电影《周恩来》中,周总理打电话给毛主席

在出发前,邓颖超也出现了一场戏。我真的是太太太喜欢并且羡慕周总理夫妻了!!!看到荧幕上他说“小超”的时候,我觉得这才是爱情该有的模样啊!说来周恩来和邓颖超算是历史上的模范夫妻了。1925年,他们结为夫妻,在彼此之间设立了“八互”原则:互爱、互敬、互助、互勉、互商、互谅、互信、互识。 此后的50余年间里,两人相濡以沫,堪称完美的婚姻。


周总理到了延安后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陪同越南领导人黎笋、范同文一起参观以前他们住过的现在被改造成纪念馆的窑洞。在这条线中,导演巧妙地穿插了周总理对过去红军长征、建立根据地、抗日战争等一系列的回忆。我整理了一些电影中提到的,大家却可能不太熟悉的人物和事件:

陈有才

周总理身边的警卫参谋,传闻他和周总理长得很像。在1937年的时候,周总理在劳山遭到武装土匪袭击,敌方大概出现了200多个人,开始不断的向他们扫射。陈有才一看这样的情况,赶紧让其他人保护的周总理到树林里面藏起来,自己去引诱敌军。周总理一行人这才得以逃脱,但陈有才却没能活下来。除了他之外,留下来断后的警卫团十多个人也全部牺牲了。 后来周总理回到延安之后,当随行人员递给他一条满是鲜血的毛毯的时候,周总理不禁流下了眼泪。对于陈有才的牺牲,周总理心中一直都是十分愧疚并且自责的。后来陈有才的尸体被安葬在了延安,结果十年之后因为胡宗南的进攻,他的陵墓遭到了破坏,周总理对这件事情还是十分的上心。二三十年后,他依然都惦记着。

左权

左权(1905年3月15日-1942年5月25日),字孳麟,号叔仁,原名左纪权。 [1] 湖南醴陵人, [2] 黄埔军校一期生,是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高级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赴苏联学习;1934年参加长征,参与指挥强渡大渡河、攻打腊子口等战斗。长征到达陕北后,左权率部参加了直罗镇战役红军东征。1936年,他担任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率部西征并参与指挥山城堡战役。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协助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粉碎日伪军“扫荡”,发展壮大人民武装力量,取得了百团大战等许多战役、战斗的胜利。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左权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不幸牺牲,年仅37岁。(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陈嘉庚

陈嘉庚(1874年10月21日——1961年8月12日),著名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今福建厦门集美区)人。
1940年3月,陈嘉庚率领南侨总会组织的“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考察团”,慰劳抗日前线的将士与后方的军民,这是他人生中的一大转折。从1927年到1940年回重庆之前,他是坚决的“拥蒋派”,称“蒋委员长乃中国国内外四万万七千万同胞共同拥戴之唯一领袖”,“蒋委员长的意志,即中国全国国民的意志”。抗战义捐款项悉数汇交国民政府行政院。访问重庆与延安之后,他了解了中国抗战的真相,分清了是非,思想认识产生了飞跃,断定“共产党必胜,国民党必败”。
毛泽东会面时,毛泽东曾对陈嘉庚描绘未来的国家:一没贪官污吏;二没土豪劣绅;三没赌博;四没娼妓;五没小老婆;六没叫化子;七没结党营私之徒;八没萎靡不振之气;九没人吃摩擦饭;十没人发国难财。(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任弼时

任弼时(1904年4月30日-1950年10月27日),名培国,号二南。湖南省湘阴县塾塘乡唐家桥人(今汨罗市弼时镇)。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主要领导者之一。
任弼时早年留学苏联,随后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代理书记、总书记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湘赣苏区省委书记,领导红六军团红二方面军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期间担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是中共五大书记(相当于政治局常委)之一。之后因病在陕北北京苏联等地调养,1950年因脑溢血病逝。(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电影中提到的任弼时纺纱拿了第一,指的是在抗日战争期间,边区军民穿衣用布也十分困难,党中央号召边区男女干部、战士都来纺纱织布,解决穿衣问题。为了带动边区的纺织运动,体弱多病的任弼时又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操起纺车学纺棉纱。功夫不负苦心人,当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次又一次的累得直不起腰以后,终于纺出了一手好纱。在1943 年3 月的一次军民纺纱比赛中,任弼时所纺的纱被评为第一。

37年劳山遇险

资料来源:中国军网(//military.china.com/history4/62/20171013/31570225_all.html#page_2

1937年5月的一天,周恩来副主席将起程从延安乘卡车去西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全权代表,与国民党继续谈判红军改编问题。总参保卫局几天前已准备好两辆卡车,打扫得干干净净,停放在延安城南的汽车站。
担负这次护卫任务的有两个班,其中步枪班11人,手枪班13人,连同周恩来的两名警卫员、张云逸副总长的两名警卫员以及周恩来的随身秘书陈友才和司机,总共32人,全体人员乘坐一辆卡车。周恩来坐在驾驶室内,张云逸同全部护卫人员坐于车厢上。
卡车驶出约70里,在甘泉县境内的劳山脚下,突然遭遇了预先埋伏好的一伙土匪的袭击。这伙土匪来势汹汹,早为国民党右派何应钦收买。为首的是东北军一个心狠手毒的少将旅级军官,手下有百余支长枪、短枪。这个家伙带着几百名武装匪徒,预先探准了周恩来去西安的日期,精心选择了劳山脚下的公路拐弯处作为他们的伏击点。此外,还在南面通往甘泉的方向,布置了一个排的兵力,又在东面公路与劳山衔接的山沟里,埋伏了其全部手枪队。
这些匪徒侦察到离他们伏击点约10里的劳山上,驻有我中央警卫团的一个通信班,便预先割断了我通信班与甘泉步兵1连的电话线。好在这些匪徒百密一疏,没有发现在悬崖下面还有一条通往延安总参谋部的电话线。
周恩来的卡车行驶到这里时,距车仅有20多米的土匪们突然开了火,“哒哒哒”一排枪响后,驾驶员不幸中弹牺牲,卡车就开不动了。周恩来反应很快,随即一低头飞快推开车门,伏在车轮胎下,借车门与轮胎的掩护,进行观察并指挥反击。与此同时,车厢内的张云逸也迅速发出命令:“陈参谋和手枪班下车保护副主席!步枪班同我迎击敌人!”

西安事变 骑马从保安赶去延安

资料来源:迪克威尔逊《周恩来传》

1936年12月12日拂晓,东北军包围了蒋介石在西安下榻的历史上闻名的“华清池”。蒋闻声从床上跳起,急忙爬出窗外,把假牙都落在了洗漱间,还丢了一只拖鞋。但是,他最后还是被捉住了。少帅不像他的那些性急的军官,他从未想过要害他的上司,现在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与周的秘密会晤后希望蒋介石能够抗日。怎么处理这个网中的老虎呢?少帅便请周恩来帮忙来出主意。
收到张的电报,周和毛非常激动。人们的第一个直觉便是,这个中国革命的大敌肯定要被处死,或者起码让他站到法庭上,而共产党则可从中得到巨大的宣传效益。但周提醒他的同志们不要抱过多的希望,“我们单方面还不能决定怎么办,”他说,“还要考虑少帅的态度。”
尽管红军战士用整个上午时间把跑道上的雪清扫了,但少帅派到去保安接周的飞机还是不能着陆。这样周不得不到延安上飞机。后来,他的随行人员写到,从保安到延安,迎着风雪向南行走了50英里,一路上周敦促他的随行人员紧紧跟上。另有报道说,周穿着灰色的棉军服,留着长长的胡子,骑着一匹枣红色的马,他后面的18个随行人都骑着蒙古马。走了一半路后,他们打算在窑洞里过夜。当警卫员拿出一件新棉大衣给他披上时,周生气地说:“不要把我当成一个老人。”
一到延安,少帅的专机便载着他们在一个小时之内飞抵西安。周就住在张学良的住地。由于得到张学良的信任,周实际上成了蒋介石的主宰者,掌握着他的命运,因此他的责任是重大的。


第二件事便是周总理慰问了二十六前在根据地认识的延安当地老乡。这一条线又可以说是这部电影的重点,因为周恩来“心系人民群众”的形象便是通过他记得每一个老乡的名字、同老乡吃饭的过程中体察到他们生活的贫困和不易,等一系列的小细节所树立起来的。此外周总理的袜子都是打满了补丁、衬衫的领子已经穿花了要小心洗等细节,则反映了总理“身居高位仍保持艰苦朴素”的高尚品格。在我看来,这样的人物刻画是成功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周恩来回延安》中,有两处剧情高度致敬了电影《周恩来》的桥段。一是周总理同陕西省和延安市干部一同吃饭。他先说“今天我要和地委的同志一起吃饭,请省委的同志换一换位置”。然后在宴席间就通过个人外交技巧让延安的地委领导做出承诺:三年变新样,五年粮食产量翻一番。二是当周总理的吉普车陷入泥地中时,人民群众围拢过来主动抬车,帮助总理摆脱困境。

电影《周恩来》中,周总理和延安领导喝酒的场景

电影《周恩来》中,人民群众帮总理抬车的场面


影片的最后,周总理下令让飞机在延安上再多盘旋一圈,接着在各群众对飞机的遥望中落下帷幕。可惜的是,周总理最终还是没能再回延安看看。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尽管四人帮极力封锁消息降低影响,民众却仍走上街头缅怀总理逝世, 造就了“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盛状。


最后说点题外话,在《周恩来回延安》上映前一周,延安市所有县全部脱贫。巧的是,延川县正是当年习总书记做过知青的地方。

说实话,看着那条新闻,再看电影里周总理对延安百姓说的话,所做的承诺,还是很感动的!希望随着全面小康的到来,延安市可以发展得越来越好,全中国都要发展得越来越好,全中国的老百姓都要过上越来越幸福的生活!

 5 ) 忠贞为国酬

首先看这部电影原因其实很突然,是下午偶然看到罗援将军为这部电影发声,讲排片和宣传问题。于是我马上去查了最近的电影票。订票时发现我选的这场竟被订了大半! 当晚上到了后发现,原来是一个单位包场了,就我一个单独来看的,坐在最后一排。

来看前,我就查了这部电影的影评,情况和我想的差不多,有说好有说坏的吧。有很多提到了口音问题,过于煽情问题,情节设定问题。怎么说呢,看完后我要承认,这部作品艺术性还可以继续提高,有不足。但仅凭那一个个历史事件闪回和重现陕北父老乡亲的画面,就足以值回票钱!

看完后,也不得不说最让我泪目的就是周总理那位警卫员故事和总理回访他的老母亲那段。 大家可能没注意到周总理留给小曹的那件信物——红毛毯 因为我之前知道这件物品背后的故事,所以当看到周总理留下红毛毯,真的是感慨万千。因为这件红毛毯背后有着一段感人至深的革命友谊和革命故事。

直接转来给大家看:

“在军事博物馆土地革命战斗馆里,一直陈列着一条补缀着许多补丁的红底白花毛毯。它看似普通,却有着非凡的经历,凝结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朱德、董振堂等人的战斗友情和对中国革命的赤胆忠心,承载了颇多传奇色彩和扣人心弦的故事。

  这条毛毯上边还带着补丁,这不是一件普通的毛毯,这个毛毯随着朱德总司令参加了长征,陪伴他爬雪山、过草地一直到达陕北。

  这条毛毯是1931年宁都起义以后,宁都起义的领导人之一,也是红五军团的军团长董振堂送给朱德总司令的,他很敬仰朱德总司令,为了朱德总司令健康,他把这个毛毯赠给了朱德总司令。1934年10月,红军长征,朱德总司令就带着这个毛毯在长征途中爬雪山、过草地,战斗各个地方,他一直用这个毛毯,这个毛毯伴随了朱德总司令长征的全过程。

  长征到达陕北以后,朱德总司令又把这个毛毯赠给了当时的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周恩来也很珍惜这个毛毯,经常带着这个毛毯,后来周恩来准备去西安跟国民党谈判,坐着吉普车去的,他也带着这条毛毯。当时带了一个警卫班,还有副参谋长张云逸,还有身边的工作人员,当他们汽车走到崂山的时候,突然遭到国民党军的袭击。张云逸马上说,保卫周副主席,警卫班就还击,在这个战斗过程当中,很多警卫班牺牲了,后来周恩来就从吉普车上跳下来,到山边,有人掩护他。当时一个参谋叫陈友才,因为出发的时候,他装扮成周恩来,戴着礼帽、穿着大褂,所以这些国民党袭击者一看见这个,就集中火力向陈友才射击,陈友才牺牲。这个毯子也在车上,也被他们用枪扫射,打了十几个洞,所以这个毯子经历了一段传奇的故事。

  后来这个毯子又带回陕北以后,送到延安的毛纺厂,对这个毯子进行了修补。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朱德总司令要到抗日前线华北去,周恩来又把这个毯子又赠给了朱德总司令,朱德总司令带着它到太行山抗日前线。抗日前线,因为华北这个地方好多睡土炕,所以朱德总司令睡土炕的时候,因为炕太热,把这个毯子又烧了个洞。后来康克清用右手把它补了一下,所以现在这个毯子上面有一块补丁。这个毯子看似普通的毯子,它经历了好几个主人,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战斗的风云,见证了这段的历史。(军史专家、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原研究员 姜廷玉)”

当我知道这个故事,又在电影看到那件毯子时,有种猛然的撞击在我心里。

人民的好儿子,人民的好总理,就像习近平主席在周总理诞辰120周年的讲话上说的一样:“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

就像郁达夫在鲁迅纪念大会上曾说的:“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

我们拥有英雄,我们敬爱英雄,我们也将会是新一代的“英雄儿女”!

愿自己和大家在自己的岗位上心怀先烈,兢兢业业,有始有终。

 6 ) 信仰

在党委的带领下,我前往电影院观看了《周恩来回延安》,在之前,因为毕竟不是生活在那个年代,所以对电影的背景一无所知,但是整个影片看下来,非常感动。

我们这代人应该是无法感同身受上一辈的老人家们对于毛主席、周总理这些伟人崇拜之情,他们对于老一辈伟人始终充满着感激之情,只要能看上总理一眼,一个眼神一个握手的肯定,都能激动很久,为了见总理一面,凌晨等在机场,车站,想着把家里的孩子都送去当兵、想着一件衣服缝缝补补又三年,就是因为这件衣服是当兵的穿过的,说起来都很自豪。或许,这也是我们这代人缺少的,那是老一辈的信仰,这点让我非常感动。如果换做我们这个年代,他们也算是追星把?

我们这一代,什么好日子都赶上了,不用参加战争,不用吃粗糙的小米饭,因为之前的路都已经被铺平铺好了,谁铺的?正是这些可敬可爱的伟人们,可是,我们这个年代的人又有多少人是认识这些伟人的?现在的年轻人们都在讲究流量,打开热搜、满屏的都是某某和某某离婚,某某和某某分手,不断地炒作不断地抬高,哪个明星网络评论高,我们就去追那个。可是这些流量明星自身的素质及信仰我们又能知道多少?

而本应该让大家都记住的那些对社会对祖国有真正贡献的人们都埋没了。屠呦呦、袁隆平等一些对社会乃至整个中国都有杰出贡献的人却无人问津,这个社会在改变,有点变味了。

影片的最后,周总理临走时那位姑娘急忙问道:“总理,您还回来吗?”他坚定又郑重的回答:“回来。”不知道这是在骗他自己还是在安慰大家,但他不能辜负所有人的期盼。这个时候的我,热泪盈眶。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心里应该始终都保留着一颗对社会对国家付出贡献的热忱的滚烫的心。不能因为时代的改变,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以及应该有的信仰。

 短评

强制看

8分钟前
  • 赛亚人爸爸
  • 很差

组织观影,煽情有点多。

13分钟前
  • 馅儿
  • 还行

主旋律电影的群演有演技真是让我翘起大拇指,怒加一星。

16分钟前
  • 阿朽
  • 还行

哪有时间搞生产?!

19分钟前
  • 木乔
  • 推荐

主要是我参演了,有我的镜头(里边的一个服务员)😂

20分钟前
  • 永遠的唏噓
  • 力荐

要不是公司组织,谁会看

24分钟前
  • Shaken
  • 很差

红色电影还是让我内心澎湃,周总理是我永远尊敬的伟者!

26分钟前
  • 三只兔子
  • 推荐

单位组织看就…

30分钟前
  • 还行

主题没问题,演员没问题,我们的编剧什么时候能好好重视下逻辑思维

35分钟前
  • 鲁西西
  • 还行

演员演得挺好的

39分钟前
  • Lsophia
  • 还行

影片质感不错 雪中骑马那个镜头也不错 不过有好多太刻意煽情 尽管如此我还是泪流满面 忘了说有些演员演技有点刻板 而且剧情太散 也算任务 点到为止

44分钟前
  • 我是直的
  • 还行

故事是个好故事,国家领导人回到革命老区,忆过往,看现在,谋发展。但是有些为了情节而情节的点真是让人无语=_=193几年救下老乡的牛,竟然在1974年还活着,刚刚查了查,牛的平均寿命在20-30岁,最长可达四五十年,但陕北老区这种艰苦条件,我还真不相信这牛儿能这么高寿。

46分钟前
  • SNOWCAKE
  • 还行

别让这些伟人因为片子问题而凭空生出污点

51分钟前
  • 唏哩呼噜
  • 还行

虽然我很反感这些煽情的主旋律,但这次还是把我看深刻和感动了。

55分钟前
  • 老司机
  • 推荐

只要思想正确,你就可以拍得乱七八糟。

60分钟前
  • 王小北
  • 较差

怎么说周总理也是我最喜欢的领导人,确实里面有些拎出来看很口号的话,但是那个年代那些人说我真的信!老百姓也不傻,谁真的对自己好他们还看得清,所以那爱也无比真诚。其实越来越多主旋律拍的很不错,只是没有人组织单靠自觉我还是不会专门去看。。。

1小时前
  • 长琴
  • 推荐

怎么说呢,周总理对人民的关怀,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刻画的很不错,很多小情节都挺感人的,妹子们都哭的稀里哗啦的。但是整体节奏比较慢,有实质内容的地方不多,整体感觉比较松散。

1小时前
  • 飞暄
  • 还行

人民的总理

1小时前
  • 午夜场
  • 推荐

不想说话

1小时前
  • 已注销
  • 很差

在老百姓帮周总理抬吉普车的那一幕,不应该立刻用蒙太奇切换成当年小伙子他爸帮周副主席拉小车或者撑船过黄河那一幕吗。#20220921

1小时前
  • huyouyou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