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久没有这么正儿八经坐下来好好看一部电影了,呯呯砰砰的动作片和灾难片不算,那些是不太需要动脑筋的。像《伤城》这样的片子,因为它的阵容和知名度,不知不觉让我有一种严肃的感觉,逼得我不得不拿出肃穆的态度去对待。熬完两个小时,微微潮湿一下眼睛,删片,腾空间给下一部电影,我想,不管下部是什么,应该都会更好。
我总喜欢问人家“好不好”,一本书好不好看,一部电影好不好看,一堂课好不好上。。。其实很多时候答案我们都知道,只是忍不住想看看对方愁眉苦脸的搞怪表情。《伤城》,我的两个朋友都看过,她们的回答都是“不好看”。“好看”有很多种原因,“不好看”当然也有,有时候因为剧情不好,有时候因为演员不好,有时候可能仅仅因为你不喜欢某个演员甚至某个小配角的声音,很多很多。。。《伤城》不好看,可能因为它对我们这些人来说太遥远,也太肤浅了。
复仇、错杀、忏悔、失去、迷惘、拥有、自我终结和自我救赎,刘正熙和丘建邦两个人用不同的方式处理痛苦,看起来很像一部有起因、有结局,过程足够曲折离奇的畅销小说,一个正面模板,一个反面教材。如果你今天仍然单纯透明,且生活从来都不曾带给你什么痕迹的话,这部电影,绝对是可以让你狠狠心痛一下的,稍微多愁善感一点的可能会抑郁个几天。就像当年我看完《泰坦尼克号》很气愤得质问我老娘那么感人的电影为什么她一点感觉都没有一样,当时的她,早就领受过更大的伤痛,那些爱情和生离死别,不过是小小道具棚里的一场戏,真正的悲剧,从来无法在银幕上被演绎。
这样一说,怕又是要招来许多人的反对了,他们会说明明看电影只是一种消遣,其实大可不必在里面找什么深刻的道理,偏有人喜欢这样分析那样领悟,把美好的心情和意境都破坏掉了。我倒也明白这种心情,有时看一本书,旁人的评价平平,偏偏自己发现了一两处闪光点,细细发掘,突然有了新的领悟,就着急的好像挖到了宝的小孩一样迫不及待要拿出来现;有时看一些朋友的影评,虽然文字质朴,可是感情真切动人,也是能得到许多回应的,这是我们最幸福也最愉悦的时刻,内心的触动是最珍贵的宝藏。而今日此时我看《伤城》,写下的也是我这一刻真实的感受,即使有所不同,也和大家一样,都雕刻住了时光。
情节一般,演技不够出彩,节奏有点慢,更重要的是,我不喜欢这个故事。导演有权利把人间百态展示给观众看,可是观众也有权利选择喜欢的表达方式。我的人生里没有那么多仇恨,也不想在仇恨以后用更多的伤害去填补,何况我相信,每一件事并不是只有一种解决方法,我们应该可以选择更好的,更好地活下去,更好地珍惜身边的人,更好地爱自己。。。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想他们最大的希望就是我们幸福,不管过去经历过多少坎坷,此刻灿烂的活着才对得起他们。
空口说谅解、忘却和超脱的确容易,而做起来太难,有些话说得再多也没有用,如果自己不能解脱,唐僧再世都无济于事。伤或不伤,关乎一个人的经历和智慧,走得路多了,再伤也会平复;自己想得通了,再痛也会愈合。我并不觉得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伤城》,反倒是每个人都有一个画地为牢的笼子,走出来,海阔天空;走不出来,那你就真的成了自己的“伤城”了。
正式放映之前,先看了《门徒》的预告片!比起此前的《旺角黑夜》,音乐更雄浑,影像的粗颗粒也更有气魄,似乎都能直逼《黑社会》,怎么不叫人精神为之一震?
《伤城》是刘伟强、麦兆辉在《无间道》之后,最好的电影作品,在《无间风云》大赚一笔之后又购买了它的重拍版权,好莱坞没有看走眼。庄文强的剧本,结构错综复杂,貌似简单,实则几条难以并轨的线索虚实穿插,除了主线套用希区柯克式侦探故事的推理手法,几条复杂的人物感情线索也料理地非常清晰,以至于虽然剧情再度利用了《无间道》“身份之谜”的戏剧噱头,却也看不出有什么明显不妥。开篇第一场戏干净利落,起势就已先声夺人,且有明显的好莱坞化叙事倾向,当中那个首尾呼应的细节设计,则令人想起《无间道》的煽情大结局和《雏菊》片尾的那张照片——片中类似的小聪明比比皆是,不过这也说明剧本足够重视细节养护。
看《伤城》,主要是看梁朝伟和金城武耍酷,但我倒对刘伟强、麦兆辉这对组合产生了浓厚兴趣,我一直在考虑,他们两个究竟是哪一个更暴力、更男性化,哪一个更文艺气息?表面上看,似乎是刘伟强更儒雅书生,而麦兆辉更粗狂世俗,但在刚刚看过2005年的《情意两心知》之后,这种判断却几乎完全被推翻了。《情意两心知》是一部温情文艺片,主题是港片中常见的男性情谊,导演麦兆辉最难能可贵的地方,是他能把一个明明煽情和肉麻的故事拍得妙趣横生,丝毫不令人反感,而他的拍摄手法,则趋于柔和。在刘伟强、麦兆辉最成功的那些电影里,文艺腔是受到严格压抑的,这种东西一旦泛滥,很容易把《伤城》变成另一个《雏菊》。看来刘伟强、麦兆辉电影的成败,他们之间相互制衡、相互补足,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香港警察的故事,陈嘉上1998年的《野兽刑警》绝对属于上上品,《伤城》里的金城武虽然不是另一个黄秋生,但影片在处理侦案故事主线的同时,非常巧妙地均衡照顾到两个男主角各自平行的感情线索,并能将他们之间的隐秘冲突层层渲染,最终化解,这在商业片故事的讲述手法上,却和《野兽刑警》不分伯仲。《伤城》里的梁朝伟和金城武象征着两种心态,一种是对伤害与刺痛念念不忘,最终导向毁灭,一种是放下包袱,最终找到自省,这一主题非常契合港人的现实处境,应该会对很多人有所触动。 《伤城》唯一的遗憾,是它对文艺腔的压抑还不够,但也足够好看,因为金城武实在太帅。《十面埋伏》、《如果爱》其实都压抑了他那种超凡脱俗的迷人气质,《伤城》多少再现了一部分《不夜城》或“王家卫时代”的那个金城武,况且论其演技,他也丝毫不逊于梁朝伟。梁朝伟演戏没话讲,他只消用眼神过戏,就足以令人倾倒,除了结尾部分的表演稍欠火候,其他无一不对,无一不好。
很多人对徐静蕾的表演很不满意,我倒觉得还好,至少她和梁朝伟亲嘴儿亲地很到位很敬业,但论招人喜欢,相反舒淇戏分不多,却处处可爱至极——《刺马》在女主角的定夺上怎能如此有眼无珠?陈可辛同学,您能否大笔一挥,趁早拨乱反正?
http://blog.sina.com.cn/u/4b658a9901000801人,一旦走错一步,就可能万劫不复。
他算计好了一切,一步步的实施着天衣无缝的复仇计划,可他却算不到自己的感情。而正是因为他执著的复仇,最终摧毁了这份感情,摧毁了她和他。
一条不归的路。也许,他应该像他一样,懂得放下一些,才不会把自己逼向尽头。
然而即使放下了,也会有伤痛吧?
他和他,一样的伤,不一样的结局。
这,是谁的伤逝,谁的城市?
黄金铁三角拿出了足够的态度和诚意,整个影片的气氛渲染的也不错,可惜剧情太弱,不堪一击。
侨情而做作的台词,故弄玄虚的情节,毫不感人。
一般。
好看,那个时候的男神
金城武金城武金城武金城武金城武金城武
一个人有了复仇的念头,那么他便是悲伤的;一个城市有了复仇的人,那么这个城市便是悲伤的。复仇的念头在心里埋藏了一二十年,整个城市都为他悲伤。在这悲伤的城市里,舒淇扮演的角色注定是格格不入的,但是这却也意味着,这个城市还有快乐的人,舒淇拯救了阿邦!悲伤城市的天空也布满灰色的悲伤。
刘麦两人控制力已经很成熟了。整部片子非常流畅,疙瘩极少,看了很舒服。剧本依然很聪明,情节比较圆满。杀人都用砸的,血腥了点儿,不过不那样不足以说明男主的仇恨和处心积虑。梁朝伟不温不火。徐静蕾拍得不好看。金城武讲笑总觉得有些生硬。舒淇的角色有些尴尬,意义很小。杜汶泽的每次出镜,都能带
出色的表演群体...烂俗的故事核心...在叙述模式上有一定突破...
那个年代 男神怎么这么多
多年后再看,因为香港电影的没落而高出的半颗星,这么漂亮的摄影拍这么漂亮的香港很难再有了。
戴眼镜的梁朝伟绝对加分!
不知为何这个范儿让人想起了不夜城和王家卫=。=“人为什么喝酒,因为它难喝。”..除去动作部分之外,除去无间道的内蕴之外,除去服务女性观众的选角之外,就是这么一句装13的话撑起了这个侦探型的故事。
不想看配音版,到网上专门找的粤语音轨,可是音质太差,唏哩哗啦的声音难辨,味道是看出来了,可却不是我要的那种感觉,算了罢,或许这伤城也就那样,期待太高反而不好
查案的地方太拖沓了,既然大家都知道凶手了,而动机也早早的就猜到了。不过梁朝伟真是全身都是戏啊。
有那个氛围,没那个力道。
无趣,啊烧的武哥请拿出个代表作来
处心积虑的复仇,所以说偶然太多就是刻意的必然,我们要提高警惕性。
完成度这么高的电影才6.8分?梁朝伟眼神的盛宴。也许那时电影从业者还保有精神的操守,佳片甚多,惯刁了观众的品味。放在烂片横行的今天,还是非常出众的。
城市感觉给一星,音乐给一星,金帅为首的演员给一星……表演0星……剧本真假……剪辑真恶,片头的车戏就彻底把我恶心了。不晓得国语版又阉割了啥
梁朝伟+金城武,有点用力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