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集刚开始时Susan在织一个什么东西,下一集她再次拿出这个织品时,还是最初的样子,长度基本没变。可见Susan沉迷破案不能自拔,荒废女红很久了。不过我很喜欢这种执着的性格,本人也是同类。
四人组派最小的Lucy上火车色诱凶手时,Millie拿出了一把枪。我想起看《9号秘事》时提到契诃夫(或是其他作家?)说过的:如果你不打算在第五幕开枪,就不要让这把枪出现在第一幕(大意如此)。后来这把枪果然开火了,并且杀死凶手。我本以为开枪的会是Susan,或是Lucy,结果是枪的主人Millie,fair enough.
Lucy刚出场时在熨衣服,她的丈夫在旁边说风凉话,当时就觉得这不是和谐的夫妻关系。后来果然家暴。难得的是在朋友的帮助下,第一时间离开家,后来彻底出走。这里没有大张旗鼓地喊着女权的口号,而是于无声处细细渗透那种主张。正能量的表现方式有很多种。
同样还有Millie反击老板的骚扰。正是平常的你我会做的那样。
四人组第一次看到尸体。我的反应是赶快拿出手机打911。
说到疑犯已经烧死时,第一反应是DNA对比确认身份。
Lucy精确地回忆报纸内容时,四人用地图及时刻表辛苦地分析路线和可能的交叉点时,都会想到万能的计算机,《犯罪心理》里的Garcia敲几下键盘,所有信息就神奇地出来了。
茱莉的照片对比,与当今的面部识别技术。虽然感叹时代的进步,但也喜欢这类片子里的那种年代感。
Lucy过目不忘的能力好像Dr Reed。
在那个没有现代科技的时代,个人的推理、记忆、综合分析、直觉等都很重要。Susan告诉卡文迪什,“地下,空气很不好,谋杀后强奸”,卡文迪什就想到了1944年的建筑坍塌案,一是这件事给人的印象深刻,二是联想。
疑犯栽赃也一样,放一两样个人物品就好了。如果是现代,栽赃没点儿DNA说不过去。
Susan在医院第一次见疑犯,感觉不对的时候撒了个谎,“我丈夫的车在外面,我们说好十分钟。”很聪明的一招。
Susan的女儿来找她说睡不着觉,“窗外有怪物在盯着我看”,那一定是疑犯,细思恐极,毛骨悚然。
英剧的演员不如美剧那样漂亮得显眼,但总是有一种独特魅力,正因为长相普通,却反而更象平常的你我。
Lucy长得好像Emma Watson。
结尾时副局长对Susan说,I should have listened.
其实这剧在我这是给四星的 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
同类题材还能拍的出色的很少 同样女性为主破案的 《无意冒犯》 也很出色 但毕竟角色身份不是平民 所以就给五星吧
本剧剧集短小精悍 很像初高中时期女生爱看的月刊杂志里的悬疑故事 不那么严谨但是剧情却很热血 在平凡生活中沉寂太久 内心总有一种干大事的冲动吧 可能正是这种情节的带入让这剧的好评很多 这么看来探案过程倒没那么重要了 重拾自我 友谊长存 才是本剧的主题
说本剧不好的方面 那就是探案部分了
主角一开始就给案子定性是有模式 后面的案件巧合也非常多 主要我想 是因为 这几个人的特长是破译密码 破译密码必须找到固定模式 也就是说如果案子不是有模式的 或者说不是有那么多巧合 他们是无能为力的
我觉得这就是这个系列案件推理部分较弱的主要原因
不过看看姐妹情还带点探险情节 也值得一看啦
朋友推荐看了这部多年前的剧集。刚巧最近看完喜鹊谋杀案,都是偏复古风格的破案剧,我个人觉得还是喜鹊要更胜一筹了。
开头还是比较引人入胜的,身怀绝技的四个优秀女性,在二战中有突出贡献的女性,却在战后过去了平淡甚至庸碌的人生。她们一边是为了个人的理想,但更多的是为了拯救性命,而担起了这一次连环凶案中的破案职责。
个人觉得比较失望的地方在于巧合的比例太重。开头的掌握凶犯的target手法,火车交集点的推测等还是非常不错。可是重要线索,即真正的凶犯是隶属于战时某欺诈部门的这件事,是这些女子侦探翻了翻过往凶案的报纸,发现此人善于伪造食品券和栽赃嫁祸后马上就得出的结论。至此,找到当年的team lead以及这个头头直接道出了这个人的名字,也就显得易如反掌了。最后的交手已经不是找到谁是凶手,而是locate凶手了。可最后的最后反而是凶手出于个人目的反过来locate了女主。结局也就意料之中了。
比起凶案本身,我倒是更喜欢这四个姑娘的美好友谊和各自的生活本身了。
慈悲、理性、井井有条的四位女性,在男权至上的那个年代,艰难又坚定地用自己的天才头脑保护心中正义。
这部称得上一部为女性权利发声的好剧。
有着极高智商的女人们,却困于家长里短和乏味无聊的机械性工作。女主角精通逻辑推理却只能投身全职太太,她的好伙伴们,一个通晓多国语言精通地图检索却困顿于生活,只能在餐厅受男老板压榨,一个拥有特殊渠道能获得重要情报却委身图书馆管理员,最小的记忆超能姑娘却经常遭受丈夫的家暴。更不用说她们明明洞察真相并提前告知危险时,理所当然不受当权的男性们重视,悲愤而无奈。可是,就算如此,她们也不曾冷漠于正义,冷血于无辜的受害者们。女主角一边推理着杀人犯行动逻辑一边计算着回家处理家事的时间的时候,实在是太酷了。就算生活如此艰难,也要拼尽全力为心中正义奋不顾身的四个大女人,耀眼极了。
这部剧克制的拍摄手法非常漂亮,毫不留情地刻画当时社会的现实与残酷,却又在着笔女主角们的挣扎中时时闪现人之所以为人的光辉。
没有金手指,没有无限巧合,真实的挣扎和真实的动摇让女主角们的勇敢和智慧更加可贵和令人动容。最后的happy ending让人在女主角平静地走回安宁的家中时长舒一口气,克制的让一场惊心动魄结束于平淡。这样的处理暗示着生活的原貌,它从来不是一帆风顺,它甚至面目狰狞,或许你曾掀起惊涛骇浪腥风血雨,所为的不过一份自由和安宁,波涛过后的生活古井无波,可那时为心中所爱去努力抗争的自己永远闪耀着夺目的光芒。
英剧的服装道具风景滤镜……总之画面,总是美的。然而作为推理破案剧,布莱切利的推理破案……实在是平庸得很。确定罪犯的身份靠的是同属于二战时期秘密机构的对别的机构的了解、直觉和向罪犯昔日上司直接打听,这无论如何不能算正经手段。
凭借报纸的信息就能断定那七个案子都是栽赃陷害?一个特务机构头子为什么会这么容易就透露战时机密的信息?如果他打死不说四人组是不是就歇菜了?女主为什么知道连环杀人犯盯上了她家还毫不警觉?为什么在孤身去找罪犯前不告知同伴,罪犯又没有千里眼看不到你干了什么………总之对一部本该以逻辑见长的推理剧来说,这情节的槽点实在太多了。
另外女主也不讨人喜欢……还远不如她丈夫讨人喜欢,也不如她会使枪的闺蜜和超忆症小姑娘。
女性怎样在业余时间发光发热的故事wwwwwww很好看!组合也很有趣!擅长寻找模式,地理通,过目不忘和善于收集资料的四位女性组合。年代又是二战之后的英国,故事时代和背景让我直接脑补图灵之后……总之棒棒棒!一季一个案子的样子。
主角和反派都一直智商在线,焦灼曲折斗智斗勇非常之过瘾,四位女性各有所长,在缺乏刑侦技术的年代纯靠思维取胜非常之聪敏,二战时破译德军密码扭转战局战后只能当服务生图书馆员家庭妇女,冒着生命危险破获了连环杀人案而丈夫们从头到尾都还不知道她们做了什么,反差下的另类女性意识觉醒片非常之给力
恰如其分的女性主义。人物身份和环境的冲突太给力了,远胜过程。一句话描述:绝望主妇和马普尔小姐的双重升级逆袭。@蒋峰之梦
设定很好,女性能顶半边天也确实,但是这个故事略有些野,虽然靠着推理找到了真凶,但说实在的毫无证据以及毫无战斗力的情况下去近身抓真凶实在是有些太莽撞,虽然初衷是很好的。而且我比较喜欢millie那种果敢自信的性格,女主一般
女主长得好陈妍希。
女人当侦探不容易啊,福尔摩斯有华生风雨无阻相随,太太破个案还要分身回家烧饭伺候丈夫孩子……
推理有点弱,人物挺可爱,故事可以讲得清楚些~
人生找到新寄托了!一点不比那个被吹成神的搞基探案剧差!
战后时期的电影电视总是会给我一种很奇妙的感觉。有强烈的马普尔小姐的代入感
女性解放,任重道远……(PS:侦探果然要像马普尔小姐一样单身比较方便)
前两集(一直到第三集的开头五分钟)简直屏住呼吸。后面剧情的走向就没有太多亮点了,很多细节也没有圆上,大概是编剧觉得那些都不是想说的重点或者观众可以自行填充吧。对于这种有执念的,会对某事非常obsessive的人,向来都有点抵触。Cos it costs too much to be pacified.
结尾稍显仓促了一些,但回想起之前看过关于intuition在事实推演中意义的讨论觉得非常感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智力与逻辑之外正是强大的直觉引领她们走向真相。由衷敬佩这几位女性,勇敢又坚定,对他人抱持高尚的爱心,曾拥有光辉的历史,回归平淡却决不平凡,真正的英雄莫过于此。
不喜欢满屏充斥着女性相互戕害的宫斗剧,相互给予力量才是现代文明社会提倡的主流。
我喜歡這部的Girl Power,火車、四人分進合擊都讓人印象深刻,但引進Cinema World電視台的台灣公司頗偷懶,字幕常常都是射手網下載(驚)
是不错,但是我真的无法理解女主老是一个人出去查案,带上你的小伙伴有个照应啊
第一季整体来说还行,故事有趣,只不过结局略显仓促,有时候女主智商下降让人略捉急。
4.5;运用战争谍报技能进行层层推理,实在精彩!在缺乏计算机的年代,充分运用大脑演算能力及训练有素的破译手段,在推理剧中也算别出心裁;即使中段你已经看过凶手真容,仍被剥洋葱似的案件内里吸引住;另外让人动容的是,四个姐妹花之间的情谊,以及战后女性对独立的诉求。
苏格兰场又栽了,这次是前二战译码员四主妇手里
侦探剧真的看多了,但以女性为主的还真是头一次见,很精彩,虽然只有三集,一个故事,女主是《南与北》里的穷家女,8年后已是孩子的妈妈,而英剧里也总是大无畏的选择实力派女性当家而不看重女演员外在的皮囊
女主老公大暖男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