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悲剧缘自无尽的欲望
钱是万恶之源,或许吧,然而未必。
欲望!父亲软弱无能,但是他慈爱他盼望家庭和睦,子女幸福;母亲强势泼辣,咄咄逼人,市侩风气十足,但是她爱自己的丈夫,她爱这个家庭,对儿子们再严厉也只是恨铁不成钢的气愤。两个儿子,一个嗜赌,一个爱好装B,这样的家庭,这样平凡的生活,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淡中,伍迪艾伦用他永远欠抽的笔触生生拍了30分钟。
风浪渐起!为了钱,为了生活,为了女人,为了~~~~可以为了一切,然而却从来没有为过这个家庭。片子以如此低调的手法把当时社会的星星点点娓娓道来,不成熟的子女,艰辛的父母,底层人民痛苦的在生活中挣扎,一切一切,所以当最后两个平凡之人走上杀人之路时,我们并不感觉惊讶。
影片可以说一直没有急转直下的波澜,如《午夜巴塞罗那》和《赛末点》那样,伍迪艾伦用一副漠视的表情冷眼旁观这一切,仿佛这一切与他无关抑或与所有观众无关,片中的人物只是做他们该做的,得到他们应得的,失去他们应该失去的,如此而已,如此冷漠!
科林法瑞尔的焦躁不安,内心彷徨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位金球影帝演这种外强中干,颓废暴躁的角色果然得心应手,脸上表情直通内心。
杀人者必死!这是黑色幽默的必然,然而这幽默有些玩笑开大了,我们只能猜到开头,却不能也不忍心猜到这样的结局。
2 ) McGregor 和 Farrell 都出色
期待已久的Woody Allen電影, 終於趕及在繁忙的電影節開鑼前看了. 感覺是滿意. 依然喜歡Woody Allen.
"Cassandra's Dream"有點"Match Point"(迷失決勝分)的味道, 或許故事有點類似吧.
電影以男角為主, 女角都是陪襯, 不過美女Hayley Atwell(Angela)戲份也不少. 就是大家都熟識的色與情故事吧. 或許題材都是人所共知的人性弱點, 加點精妙的對白, 就滲了一點幽默感. 不是一貫Woody Allen式的幽默, 不過一樣令人發笑.
可說是Ewan McGregor(Ian)及Colin Farrell(Terry)獨擔大旗的電影, 二人都演得很不錯. McGregor這回終於又以fit fit身型再現銀幕, 和演性格較弱的Terry的Farrell成強烈對比, 各有風格, 亦沒有哪方給比下去. 頗欣賞Farrell演繹好賭Terry的那份不滯.
喜歡Woody Allen善於描繪人性的弱點及黑暗面. 好高傲遠、死沖、貪財、好色、炫耀... 大家都很熟識, 都會有共鳴. 電影節奏緊湊, 沒有悶場.
還有Philip Glass的配樂, 雖然未至於喜歡到會買OST, 但音樂的確營造了電影的懸疑及緊張氣氛.
人, 未去到某些位, 往往都不知道自己可以承受多少. 就是這點, 令電影結局來得合理且有點意外.
唯一不滿意是女角戲份不多. 還有電影第一個鏡頭, 兩兄弟跑往看船一幕, 感覺有點老土和求其.
3 ) 有一种出价,我们付不起
如果,有人承诺给你美好的未来,但条件是要你去杀一个人。这样的游戏,你玩吗?
伊万与泰利这一对好兄弟为了自己的梦想,当然也为了要解决眼下的麻烦,慢慢地,慢慢地成长为杀人犯。
慢慢地,的意思是说:两兄弟,错过了好几次杀人的机会,作为观众,我们甚至一度认为他们可能要真的放弃了,或者还会产生另外一种想法:在与被杀者的接触中,他们发现一些内幕,促成他们放弃杀人的打算。但影片没有这样发展,导演不要这样的效果。最终还是让他们出手了。
杀人的情形,堪称完美!——这将会是一桩无头血案!
两兄弟的富贵未来,已经切实的摆在了他们的面前。但是泰利无法心安,他的良心不断地受到折磨!
影片以两兄弟斗殴导致一死,一自杀方式结束。——这样的结尾,让人很是压抑!
在我看来,对未来的这种昂贵的出价,我们真的付不起!
4 ) 恶有恶报,与上帝无关
宗教信仰据说已经基本垮塌了。记得读大学的时候,有个外教向我们解释过一直以来困扰西方社会的一个经典悖论。上帝是存在的;上帝是万能的;上帝是慈悲的。这三个命题不可能同时成立。如果上帝存在又万能,那人间怎么会有这么多苦难?所以上帝不是慈悲的;如果上帝存在又慈悲,那人间的苦难证明了上帝不是万能的;如果上帝万能而慈悲,那人间的苦难又是从何而来,所以上帝不存在。《罪与罚》中,拉斯柯尔尼科夫是出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的天真情怀,为了世间的正义而杀人,自己也没得到任何物质上的好处,之后被索尼娅感化,去警察局自首,投奔上帝寻求救赎。21世纪的Terry是为了钱,个人利益去杀人,杀了人之后受到内心谴责,找不到出口,因为他知道上帝救不了他。杀了人,他就是万劫不复了。所以我想象不出除了兄弟同归于尽的结局之外,还有更好的结束故事的可能性。
但是做恶有没有恶报,其实和上帝也没有什么关系。上帝惩罚你和你自己惩罚自己,效果是差不多的。人都是矛盾的,我相信坏得很彻底的人不多,做了坏事心里总是虚的,而从心虚那一刻开始,人就为自己掘下坟墓了。
所以,要做坏事,不光得蔑视上帝,还得真正狠得下心。
5 ) 老舊故事拍出古典味
拍戲「多快好省」的Woody Allen近期導演尤其得心應手,轉戰倫敦亦一樣順利,就算沒有樂不思蜀的情況,他個人在現階段也可能「爽」之極。
今回這位多產導演拍《Cassandra Dream》(Cassandra在希臘神話裡,是連累男人的女人),講沉迷賭博和女色會逐漸泥足深陷,繼而會鑄成大錯。處理如此的原始人性原型問題,有點像在弄道德劇。一向俏皮的Woody Allen會這樣做嗎?
Woody Allen今回處理耳熟能詳的原型問題故事,固守簡單直接劇情,並不攪甚麼花樣,甘心把老土情節很輕盈的平鋪直述講一次。那麼,這部電影趣味性在那裡呢?而導演又有甚麼意圖呢?我一時間並不想通。
Woody Allen畢竟很自覺,他拍的電影絕不婆婆媽媽、不講大道理、不賣弄壞品味、不製造廉價戲劇效果。他這部電影乾乾淨淨,劇情推進爽快,只用心把兩位主角一步一步走向深淵的過程展露出來。他要做電影哲學家、探討「罪惡」這個原型問題嗎?依Woody Allen的性格,他似乎不會走這條路。那麼他在2007年傳達原始人性原型問題的故事,又所謂何事?我惟一可找到的解釋,是他為一部Ingmar Bergman式電影來個淺白版本的。瑞典黑白電影無疑會令部份觀眾看得很辛苦,所以在2007年把原始人性原型問題故事,拍個趣味性較豐富的版本,其實也是值得的。
Woody Allen今回平鋪直述講一個古舊故事,反而更表現出他導演的功力和風格:此部電影發展快、劇情緊湊、演員表演自然,而對白、情節和畫面設計(例如哥哥管理餐廳、迷上女演員;弟弟是汽車技師;兩兄弟買了郵艇來玩等等),處處蘊藏趣味,確實很易令觀眾吸收。
這部電影在主題性、藝術性、娛樂性各個層面都有點份量,但又不那麼吃重,總體而言,它又並不是甚麼重要作品。
Woody Allen拍戲四十多年,累積很多追隨者,那麼他這部順手拈來的遊戲之作,可視為以餉他的忠實影迷的一件小品好了。事實上,這部電影充份發揮倫敦街道特色(駕車到郊外可邂逅艷女郎,而在高尚住宅區當街殺人也可以逃走),此外,在倫敦講這個老舊故事,加上Philip Glass的配樂,確可表現古典味出來,相信他的影迷會滿意。(完)
6 ) Gee, ain't life grand?
除了《我心深处》、《赛末点》和这部《卡珊德拉之梦》,印象里伍迪·艾伦还真的没啥从头严肃到尾的作品了,以至于当伍迪借富家公子之口提到《美狄亚》的那场戏,按照以往的经验,这应当是伍迪习惯性地对伪知识分子的揶揄,不曾想《美狄亚》却成了本片最好的注脚——那个为了一己私欲而答应完成不可能的任务的美狄亚,岂不正是片中答应杀人以换取舅舅相助的两兄弟的原型?
早在30年前,伍迪就拍出过一部《罪与错》,那部电影里的男主角因为雇凶杀死自己的情妇而备受良心的谴责,但最终却成功走出“阴霾”过上了更好的日子,这种“犯罪后逍遥法外”的结局在《赛末点》里也曾再度登场。很多人说,伍迪·艾伦一直在重复地讲同样的段子,其实这种说法有失偏颇。诚然,他的电影几十年如一日地用着相同的字体、放着经典的爵士与古典音乐,但在他的电影里我们始终能看到与时俱进的讽刺(伍迪·艾伦绝对是超一流的温和派讽刺家)和对生活的思考,他的电影里有相似的角色和境遇,但却有着不同的结局,如果连讽刺都很熟悉,只能说这个世界上的一些东西从来不曾改变过。在这个没有“标准”的世界里,即便法律制约着人们的行为,但每个人内心的道德准绳和底线都不尽相同,同样是婚外情和杀人,不同的运气会带来不同的外来压力,而不同的宗教信仰、道德感甚至是受教育的程度都左右着当事人的内心波澜,两股力量同时影响着人物的命运和结局。故而,看着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如何走向或悲或喜的结局,就成了观看伍迪·艾伦电影最大的乐趣之一。
说回这部《卡珊德拉之梦》,故事开始于这艘船,也终结于这艘船,它在故事的开头是两兄弟所要实现的愿望,可到了最后它却成了兄弟俩的坟场。“梦想往往是我们的坟墓”——很现实但却很准确,就像片中霍华德舅舅所说的,“你看到了一个机会,你想抓住它,否则你的余生将在‘思考当时我如果抓住了它会如何’中度过”,我们渴望获得机会但同时也常常忽略代价。在梦想最昂贵的时候我们最虔诚,而一旦将其纳入囊中则从此不再过问。
最重要的问题是,一个人无法预测自己,无法控制事情的发展,无法保证付出就有回报,更不会真正地去关心别人的感受,一个人的局限性决定了他天生懂得如何让事情往最坏的方向发展,却不得不靠后天的努力学习如何挽救它,还经常以失败告终。电影里的伊安以为只要杀人顺利,只要还活着就有时间慢慢帮助弟弟特瑞摆脱心魔,但或许从那夜那条小道上按下扳机的那一刻开始,他们的魂已经离他们而去。而作为一名无神论者,伍迪·艾伦也没有给他们救赎的机会,让他们死在了“卡珊德拉之梦”上。从这一点上来看,伍迪·艾伦依旧没有改变,甚至能听到他不存在的画外音:“决定我们命运的力量并非来自外界,而是每个人内心不同的道德准则。”
很多人不喜欢《卡珊德拉之梦》的原因,都差不多一样,觉得它太过严肃,毕竟大伙儿更习惯看到一个话痨成灾的伍迪·艾伦,或者他的化身。
2013.08
http://i.mtime.com/fabzany/blog/7666042/
Woody Allen到了英国就成了另一个样子,复古配乐加上复古摄影仿佛五六十年代的好莱坞跟七八十年代的香港合体。虽没有《赛末点》的高度但这种深化版的TVB剧情意外地抓人。科林法瑞尔的气场真是收放自如,在这里弱到一种地步......
非典型伍迪艾伦。老头在英国的作品跟过去确实不太一样。意外结局。科林·法瑞尔很帅。吐槽中国很到位:“他们比俺们更资本主义”。
可爱的老woody。经历了赛点的惊艳与淡忘了的独家新闻,未在这部四平八稳的作品之中发现伦敦三部曲之间的传承,看到的只是符号化的金发美女、穷小子向上爬、命运、犯罪,毫无疑问,这些元素只是浮于最表面的冰山一角,希望在适当的时候重温这三部片子。
多给一星送给出色的演技
罪与罚
伦敦三部曲里最差的
杀人的罪恶感无法承受
这种希腊悲剧的翻版没了舞台效果被放在寻常人生里会缺乏带入感。希腊悲剧的重心是人物与命运的交战,是哲学化的;而小人物的寻常人生以一种琐碎的方式被朴素地呈现,完全无法烘托出这类悲剧的宏大命题。电影缺乏风格化的摄影,也缺乏结构上的浪漫元素。开头与结尾的船最好。
和黑帮龙虎斗一样舒服。比赛末点或塔罗牌杀手更胜一筹。
为什么Woody Allen的片子非得幽默?他执念于“罪与错”之间,深知这是最勾人心的戏剧元素,一出小型的舞台悲剧,但不沉重,常人走错路。节奏极佳,最刺激的都以幕后和暗示进行,如冰山一角。更何况还有Glass的音乐,IMDB上载Allen与Glass的轶闻倒是蛮黑色幽默
卡珊德拉是艘小船,梦太大,它承受不起。最讽刺的是,小人物始终成不了不折手段的梦想家,舅舅做到了,所以他是最终赢家。剧本不复杂,情节直线单一,结局几乎猜得到,如果做成一个短片会很精彩,但做成100分钟的容量,节奏成了最大问题,如同这艘小船一样撑不起。我撑住看完的原因是Ewan
的确没喜剧好看 但也很好看啊
号称英伦三部曲的电影
So Woody Allen
喜欢他的电影
伍迪·艾伦版的《罪与罚》
看得心惊肉跳的
他的喜剧隐约透露出:是喜剧这种形式,掩护着一些对人物把握不足的缺陷。在脱离喜剧的时候,这一点确实被暴露得更明显了。
看老头儿的片可以暂时忘记病痛。。
被诅咒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