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母亲与子女之间永远存在“互惠”关系,并有择取良性或恶性的互动倾向,得以延续彼此交融的生命,这种说法可能会冒犯到最崇高最无私的母爱。但无法否认,人们在歌咏“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时,此间还存在着被忽视的、病的中间态。
在这中间态中,剥离出的母与子的复杂情感,就如大气中间层,空气稀薄,情感温度愈来愈低,恨夹杂着爱,厌恶依傍着服从。而在这种导致社会、心理悲剧的关系中,最大的受害者往往是处于弱势的一方,而且绝大部分原因要归咎于病入膏肓的“母爱”对幼儿时期的孩童的影响及侵害。
所以说,在一切美好天性之外还有自然的破坏。像高尔基那样颂扬伟大的母亲,用“虎毒不食子”比喻爱子之心,其实那不是全部。这世界还存在像非洲黑鹰一样的母亲,对自己不想喂养的弱小幼鹰,完全可以无动于衷,看着它慢慢死去。
阅读沙利文的有关《精神病学的人际理论》,对人格分裂、抑郁发作、个体焦虑、如何导致自我系统的防御功能失灵,及恶母驱动婴幼儿情绪焦虑以致病变,会有更深的理解。
《孔雀镇》就是一部植入一切反常行为的“科教”影片,故事在主人公修复自我的诡异情节中,用荒诞的冲突,解离了一个精神病人内心里纠缠共存的变异细胞与正常血液。但从理论上探讨精神病症状显然不是本剧的重点,追本溯源,故事主旨全在开场的第一分钟。用母亲冷酷无情的恐吓:“不要和任何人说话”,及小孩子无助的啜泣声,还原了看不见的悲剧。影片就是要告诉观众,是一位恶毒的母亲夺走了孩子的幸福与未来。
片子用日夜坐标,把一间房子分隔出两个世界,两个灵魂,这想法真不错,关键还在于它所依托的精神病学理论。长期受母亲虐待的约翰,在母亲去世的那天,认识了走进自己的女人艾玛——另一个自己,于是约翰的生活开启了新页。白天他是约翰,朝九晚五,养家糊口;晚上他就成了美艳的艾玛,洗衣做饭,料理家事。一个人用两个灵魂过着有夫有妻的生活,虽然荒谬,却也平静地持续了一年,要不是一场火车脱轨的事故,这神秘的生活恐怕还在继续着。
电影开始,观众看到的第一张脸不是约翰,而是艾玛,正如最后约翰死去,艾玛继续在阴暗的世界里生活,孰强孰弱,有没有救赎,已一目了然了。这样的结局挺让人惊讶的,是与众不同的构思,让故事有了一些反复咀嚼的余味。其实,谁都想有尊严地活着,胆怯懦弱的约翰也想要像狠毒的母亲、强悍的艾玛一样,掌握自己的命运活一回。再战失败后,只能用调换性别获得新生,也就容易理解了。
对于本片编导来说,处理细节的方式似乎是他的强项。藏在木板下的糖果盒,保险柜里一沓一沓整齐存放的现金,枝桠下的秋千,映照出约翰单纯幼稚的心态。而在推动剧情发展上,和谐到不和谐的突变,则是施压的外力,在结合内部的反作用力下,进行了彻底的叛变,内外互动,不仅考验了主角的演技,也加强了冲突的效果。无法忽略的细节是一成不变的早餐,代步的自行车,在车库里冬眠的汽车,以及早上八点一刻意味着角色调换的特殊时间,这都是不正常的讯号,而且解说得相当细腻深刻。
其实就如影片简介中所言,《孔雀镇》应该是个惊悚片。之所以没到达想象的要求及高度,问题或许出在后来的剧情发展上。
我以为不够凛冽之处正是对艾玛的性格表现上,当然,剧中所要表现的艾玛除了强悍、工于心计,可能还有一些恻隐之心,这或许符合病理上的某些特征。但要戏剧化地表现,是完全可以更加疯狂一些的。从艾玛留给约翰的纸条“不要和任何人说话”,可以了解艾玛的灵魂来自约翰的母亲,既然如此,就大可不必顾及艾玛“善解人意”的形象了。她对待玛姬与玛姬的儿子杰克时,所表现出得温和、豁达减弱了剧情的慑人效果。电影很有人情味地避开了两种路径,既没有把约翰的死嫁祸于玛姬,然后夺取玛姬的儿子小杰克,重复新的悲剧;也没有在保持原结局的情况下,在中间环节玩点儿晃人的游戏吓唬观众,这都促成了影片文火熬粥的事实。
对交出过《惊变28天》《风吹稻浪》《爱的边缘》等等不俗成绩单的斯里安.墨菲来说,戏路绝对不是他的问题,演技也不会困扰他,似乎人家天生就该吃这碗饭。但从他挑战《普罗托早餐》中的异装癖kitten,到《孔雀镇》里再次戴上妩媚动人的假发,不禁让人有些担忧,这样的角色一次足矣,异常优秀的演员很容易误入“人戏不分”的陷阱。说归说,还是要承认斯里安演得很好看。
艾伦.佩姬也没有让我失望,《朱诺》到《滑轮女孩儿》,再到《孔雀镇》里的孩儿他妈,小姑娘似乎也能驾驭沧桑的色调了,只是没有太多可张扬的戏份,有些遗憾,但这当然不能怪她。
至于其他的大牌苏珊.萨兰登,乔什.卢卡斯,比尔.普尔曼作为参加约翰、艾玛夫妇派对的客人,在可发挥想象的事实面前,都做了安分守己的旁观者,没有节外生枝,谁都不对怪异的约翰、艾玛起疑心,这也能证明了“姜还是老的辣”,听导演的话,一切按剧本走,应该算角色领悟得透,没给观众产生歧义的错觉哈。
这片到底想表达什么?感觉有许多想讲想表达的东西,都没有出来,导演功力欠佳,该片亮点仅是Cillian Murphy的功力依然坚挺,艾玛的美丽和约翰的萎靡,如果把2人放一起,能认出是同一个人吗?这次的女装比冥王星的早餐更成功,约翰那么瘦是减肥出来的,还是化妆出来的?如果不是看着艾玛我简直不敢认,此片仅论证了Cillian Murphy的演技,约翰的身上找不到一丝Cillian Murphy的面目和神情,由此可知这位老兄选角色的特点,挑战的,怪异的,需要深层挖掘心理的人,剧本应该是反映人性的独立电影,为了这么部片,Cillian把自己的眉毛都剃掉了,果然是为了角色无所畏惧的演员啊,先爱上你的脸,后爱上你的个性
算不上恐怖片,算剧情片吧,最后黑暗的布幕后,艾玛静静的坐着,底下了头……是艾玛还是约翰的
当艾玛决定将约翰从自己的世界中消除出去的时候,艾玛已经不自觉地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尴尬的境地。约翰被消除,艾玛看似获得了占据这一躯体的自由,实际上,她却被迫成为了另一个已经逝去的灵魂——约翰的母亲。于是,一个新的循环开始了,艾玛依旧不是简单的艾玛,她所能做的最大的善意就是避免另一个约翰的诞生。
《孔雀镇》说的是一个人格分离的故事,艾玛和约翰是两个产生于同一具躯体上的两个不同的人格。艾玛温婉,每天晚上扮演着贤妻良母的角色,而约翰懦弱,白天是属于约翰的时间,他享受着妻子“艾玛”做好的早餐,甚至于小纸条留言。约翰在一家银行兢兢业业地工作着,而妻子艾玛基本上不出门,“两个人”各自扮演着属于自己的角色,然而平静的生活却被意外所打破。一列出轨了的火车将艾玛的生活逼到了死角。约翰和艾玛原本平静的生活就这样被彻底的碾碎了。约翰疲于奔波处理着眼前的烂摊子,艾玛同样着急着生活回到最初的时候。而在此刻,艾伦出现了。
艾伦之前受到约翰的母亲的资助,然而作为回报,艾伦不得不忍受约翰母亲的变态要求,这也使得艾伦跟约翰的相识。然而此时此刻,艾伦的出现却使得艾玛和约翰之间产生了更深的隔阂。约翰跟艾玛不得不就处理火车问题做一个决断,而对于艾伦提出来的赡养费问题,约翰和艾玛也是喋喋不休。于是,一切朝着失控的方向头也不回地去了。
《孔雀镇》作为一部放眼于精神分裂电影,他塑造出来的几个形象是耐人寻味的。当然,影片本身通过剧情的架构合理的支撑起来这几个形象。我们可以从艾伦的口中得知,约翰的母亲是一个非常变态的人,虽然对于具体的变态行为不得而知,但对于约翰的母亲给约翰造成的心理创伤,这一点基本上可以确定。
因为童年的创伤,约翰对于自己的身体有了一种偏差,这种偏差源于母亲的变态式的虐待,而最终产生的结果就是让约翰养成了另一种性格,这个性格所产生的人格就是艾玛。艾玛是不能脱离这个房子的,同时也是不需要出去看到外面的世界且与之产生关联的。而艾玛跟约翰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且水火不容。
这里我们可以通过剧情看到当艾玛跟火车事件的主角达成某种一致性的商量后,约翰却歇斯底里的反对,约翰不喜欢艾玛背着自己做决定,但却没法彻底的让艾玛失去做决定的能力。但是艾玛不一样。
艾玛对于约翰是一种安排,这种安排使得约翰有一种面对着自己的母亲的错觉,这种错觉看似是温馨的,实际上却如同枷锁一般限制着约翰的所有行为。约翰想要给艾伦所有的钱,并且让艾伦彻底离开孔雀镇,但艾伦面对的是艾玛的时候,这一切彷佛又不存在。
艾玛跟约翰这两个水火不容的性格最终变得不可收拾,这一切的产生源于这座房子,这座房子没有被消灭,而艾玛跟约翰两个人中间却必须要有一个人被消灭。最终,怯弱的约翰并没有战胜看似柔弱的艾玛。而艾玛彻底的让约翰这个性格消失了。艾玛重新掌握了这个房子,但是这座房子并没有因为约翰的被消灭而变得温馨,艾玛不过是开启了另一种循环,故事朝着另一个方向走来后,艾玛果断的按下了暂停键。
最后一刻,艾玛让艾伦离开的原因很简单,艾伦的孩子如果一直朝着这个方向走去,那么他就是下一个约翰。艾玛不想看到这一切的发生,自然要让艾伦和孩子彻底地远离。而约翰背后的母亲这个角色可以看作是一个单独的幕后人,同时也可以看作是另一个诞生于约翰这个肉体之上的人格。毕竟她所看到的一切与艾玛所看到的并无不同。
《孔雀镇》用一个近乎于惊悚片的叙事逻辑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人格分裂的故事,艾玛最后独占了约翰的身体,但却没有能够走出这座房子的“诅咒”,艾玛天真的以为除掉了约翰之后,自己的生活就会重新焕发出来新的活力,然而约翰被除掉了,他的肉体上只剩下了艾玛这一个人格,但属于艾玛的至暗时刻却到来了。他终极的努力并没有转化为前进的动力,约翰没有了,她却成为了约翰的替代品,且被这座房子继续囚禁。
艾玛走不出这样的循环,自然没法彻底的改头换面拥有新的人生。生活困住了约翰和艾玛,约翰不想要被生活所困,更不想要被艾玛支配,但最终的结果是死去。而艾玛为了给这一切划上一个句号,进而彻底的消灭了约翰,但这一切并没有改变艾玛的地位。她或许已经成为了约翰母亲的下一代人选。
有些事情,并不是你想逃就能逃得掉,不论是约翰还是艾伦亦或者是孔雀镇对于艾玛有所期待的其他人,他们的结局都是一样的,艾玛看似囚禁的是自己,实际上囚禁的是所有人。
……
你好,再见
很多时候,人的种种心理疾患,就好像在做一场永远醒不了的噩梦,不可自拔。妖魔鬼怪并不恐怖,我们的精神世界坠入噩梦一般的境地,这才是人世间最恐怖的事情。还要说两点:1,Ellen Page居然演妈了。2,男扮女的扮相确实很惊艳,电影一开始我确实被忽悠到了。
著姐
面对种种混乱的局面,约翰和埃玛的心中焦虑重重,他们的矛盾也渐次激化
哪怕你童年阴影深重,哪怕你受控成癖,哪怕你人格分裂行为古怪常人无法理解,但只要你的生活达到一种平衡,都可以安逸自得。
人格分裂的片~
Emma, she's not my wife (she's myself, my mom). Cillian Murphy女装一出,谁与争锋。剧情上与精神病患者同源,无悬疑。从前有个John,恶母挂掉后开始了他和她自己愉快和谐的精神分裂生活。直到有一天火车脱轨,脱轨了他的生活。
竭力逃出,但怎奈是个死循环!Peac0ck.2010.DVDRip.XviD-GFW
演员成就电影的范例。
题材太普通了,同题材希区柯克60年代就拍过了,再拍真的好难超越的。但 墨菲的演技真是好,有一段爱玛扮约翰的,太精彩了,神态完全和约翰不一样啊,一样的打扮却让人很容易区分,他演这种题材真演出精来了
CM扮女人的时候销魂死了,连声线都是细细的,那一幕他着女装用男声打电话的戏让我佩服他到了极点。这真不是一般的好演员,为了CM也要给四星。EP反倒没有让人印象很深刻。ps.某些SB做自己看过电影的Tag能不能别那么剧透,为别人着想一下会死啊!
精分神马的最喜欢了,演戏牛X。结局也合我意。
变态的心理,扭曲的思想~
在人格分裂的题材上,此片可谓另辟蹊径。两个人格的争斗和立体的塑造,加上Cillian Murphy的极致演绎,可谓大开眼界。
演员演技很好,剧情觉得有点压抑
很大程度上是演员的演技成就了这部电影
必须给五星,希里安·墨菲(Batman里面的反派“稻草人”)独挑大梁,分饰夫妇两角:那双清澈的蓝眼睛透出的寒意,仿佛有一股邪气上身,擅长心理戏的他天生就是演反派、变态、怪胎的料。在此片完全压过了好莱坞新生代文艺女王Ellen Page,剃眉毛、火烧Motel是本片高潮。诚意推荐@曼城76人
Cillian Murphy 精彩个人秀。
他妈也是男人
Ellen Page的演技沦为白开水,Murphy依然强大。最好玩的地方是Emma这个精分人格受到了美国女性主义运动的熏陶,嗷嗷嗷。
0419真是部诡异且好看的片子。Cillian Murphy可以同时获最佳男女主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