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一部有所感的电影
时隔近七年,对于当年的众人所谓的广告云云,其实真的没太吸引我的眼球,甚至不知出现了广告。
对于整体来讲感觉开头部分过于冗长,高潮不够突出。演员和角色的符合度很高。
以欣赏的角度来讲,所表达的情感意图还是可贵的,不要把不太理解的,就归罪于电影。如果是一部国外电影恐怕即使再怎么样也不会招致这样恶毒之话,甚至是欣赏。
对于大家的种种态度,就不过多评价了。
2 ) 逻辑混乱演技很烂
对不起,我看的是盗版
看完后觉得 买盗版都亏了~!
被骗是因为盗版上印着"06最新爆笑喜剧大片" 加上暑假打开电视就看到周BB等人铺天盖地的宣传 和张导对其演技的赞赏
我没顶住好奇,看了
好奇害死猫
从头到尾,十分郁闷
如果装白痴也叫演技,建议下次直接找经过医生专业认证的真正白痴去,那才叫本色演出
张JJ在剧中的坚贞对比这个剧本简直就是天大的讽刺
身残志坚的胡GG究竟得的是各什么绝症到最后我也没看明白,看到流鼻血以为是白血病,,但他不断地捂胸动作似乎又是心脏病...奇怪的是 一个听到奏哀乐的声音都会吓得面色苍白呼吸不畅的病人为什么在组乐队的时候不被鼓手吓死.... 胡GG做为一名乐队主唱的声音实在不敢恭维,他同伴们后来多次以F4的形象示人 也令人毛骨悚然.
结尾莫名其妙的是周BB不知怎么就突然找到了张JJ,张JJ也热情地给周BB寄去演唱会的票 诚邀其与胡GG...这个不合逻辑的逻辑问题实在牵强得可以,,最可笑的是 周BB拿着2张票,根本没有把票给胡GG,,却坐在演唱会现场苦苦等候 胡GG在身边出现...
真不知道是导演把咱们当白痴还是其自身就是一个白痴
这是本人半年来看过最烂的一部电影,最长的一部广告
叫601个电话完全是为了宣传索爱嘛
但你看周BB的那电话,铃声单一难听不说,,连个震动静音设置也没有,,开会的时候还在拼命响....这叫人怎么用嘛.
以后坚决不买索爱
3 ) 601漏洞
1.周木呆呆的,语调平直,声音也不好听,胡居然还在电话中夸她声音好听.
2.掉到井里,居然能毫发无伤干干净净的爬出来
3.易淑这个名字怎么就倒霉了,我听到的第一反应是"易书",刚才打字出来的第一选项是亦舒,难道别人想到的是易输吗?不如干脆叫"倒霉"还直接一些
4.广告太多,居然还有如何下载彩铃的语音说明
5.广告公司老板说"你不会去中国移动换个号儿啊",正常认的说法是,"你不会去换个号儿啊"
6.开会时手机也不调成震动,三番五次地响.广告公司老板就象班主任一样没收了她的手机,还掰断了她的卡
7.冲到新发会现场,只说了一句"有的人的手机号不准确"就没有下文了,被赶出去了.直接喊:天佑的手机号是错的.不就完了?
8.而且,看到新闻再跑去现场居然还能赶上,真以为我们的电视都是直播的啊
9.广告公司的同事没事就聚在一起,干点什么别人都伸头伸脑,这是什么破公司啊
10.所有短信都是用念的,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隐私
11.就她那个样子,还男友培训机呢,有人看上她么?是为了通过她接近她的漂亮同事吧.最后还说"我把王吉让给你了",那个被让的漂亮女同事还一副很感激的样子,谁让谁啊
12.她的家整个儿一个宜家样板间啊,一个广告公司小职员,住着这样的房子,用着那样的家具和电器,还敢说自己多倒霉,欠抽
13.天佑片中的服装品味极差,穿内衣换衣服的镜头有必要么?
14.老板问,你想好后果了么?她说想好了,然后大义凛然的离开,不过就是要去自杀.这歌星也真是弱智,后来我觉得她的种种表现应该是典型的抑郁症的样子
15.胡跟太平间老头关系那么好,居然看见一个遗体告别的准备工作就给吓成那样,之前他一直瞪大眼睛,我还以为躺着的死人是天佑呢,看见个花圈就给吓成那样,哪像个住院的病人
16演的最好的就是太平间老头了
17.胡的那首歌实在不行,从歌词到曲调,没有一点打动人心的地方,不管是他唱还是她唱,都不好听
18.一个歌手,没有好歌就去自杀,别让人喷笑了,她的表现什么地方像个敬业的歌手了
19.挑件自杀的衣服,换来换去,最后穿身不搭调的职业装
20.要自杀的人了,还会从窗台上下来去接电话,还听见句歌词就哭了,摄魂大法吧
21.张笑的样子比以前可克制多了,想想她演<喜剧之王>时,在出租车上脸皱在一起的哭相多有感染力.这里,你却能明显的感觉到,她在努力的努力的挤出眼泪来,同时还要保证面部没有太多的变形,不过鼻涕还是出来了
22.唯一让人震动点的,就是老板盼着明星跳楼,因为死人比一个不合作的活人更能挣钱,这是最有黑色幽默潜力的地方,可惜了
23.张国力的河南口音蹩脚难听,破坏气氛
24.天佑的经纪人还是老板的助理?这公司规模也不大啊
25.天佑被打一场,一看就是轻描淡写的推搡两下,就这就趴在地上不能动了,那地还真脏,呼出一口气都能冲起一阵白烟
26.一个住院的病人白天还可以到处闲逛,开始病情不太紧急的时候是一个人注一间病房,后来危急了,反而转到8人间去了
27.那个木呆呆的人怎么混到广告公司里去的
28.太平间里再有交情也不能唱歌啊,对死者不尊重,淡那些保安表现得象抗战片里的国民党来收缴敌台,太恶狠狠了,这不是敌我斗争,这只是人民内部矛盾啊好不好
29.手机好多次掉在地上裂成几瓣,然后都能奇迹般的复原
30.演唱会桥段的逻辑错误,没把票给人家,还盼着人家来
31.天佑收到歌,就不自杀了,就高高兴兴的生活了,出专辑了,还开演唱会了,怎么想通的!
32.郭德纲太多余了
33.沙漠建坟场的想法,真是无聊又无趣,所谓的被剽窃的广告创意也内容空洞,就说点什么暖色调亲切感就叫创意了?你怎么表现出亲切感才叫创意呢
......
付出极大的耐心将片子看完,既没哭也没笑,觉得自己涵养极好,意志力超强.
4 ) "骂的人再多我也要说好话"到"想说点好话和建议"
一边倒的骂声,好可怕啊.本来想只写两举简短附注给自己的,一看评论没一点肯定和鼓励的意思,于是更觉得要说两句好话以示支持,看看有没有人同意.我想也许,有时候一方面声音太大了把其实只是较小的声音压制得发不出来,可能双方势力悬殊原本没那么大的。
其实我觉得没那么差啊,至少挺好看的,挺好看下去的.不过很可能因为从导演到三位主演都是我喜欢的艺人,所以我会从头到尾带着期待很用心的看,所以比较容易投入。
不过我也不会盲目的说它是部优秀的电影,它不是那种充斥着导演理想充满野心或技术炫目的电影,它只不过是一部试图取悦观众的商业片,但是我不能抹杀导演的诚意,至少他有用心。可能你喜欢的人,你从心里就愿意肯定他,所以他的话你也特别能理解.张导说大众对电影的要求太高.我觉得毕竟张导第一次导电影,而且电影和电视剧的差别太大了.我们都主动看了太多把观众当白痴的敷衍了事的商业片,怎么依旧津津有味鲜见怨言呢,是不是宣传越大主创越说自己用心,到时候越要把话往狠里说才显力度呢.也许前者是吃了哑巴亏没处说,后者觉得有被欺骗之嫌.至于张导说,只希望观众在看的时候有时候能哑然失笑有时候能稍稍被感动就足够了.我觉得他们努力做出的这部片子以及不高的要求在我身上已经达到了.
演员的表演我觉得都没有问题,淳朴自然也很到位.但是天佑这个人物本身的设置有点问题,白白浪费柏芝很好的演技,让我有点无法接受这个人物.导演意图讽刺娱乐圈的丑陋现象,本来我们只是听闻无法想象,现在则只是把听到的看到他们演出来依旧无法真正感受艺人的无奈和悲哀,反而觉得这方面情节简陋生硬没有说服力.而且是不是把艺人和运做在娱乐圈里的商人表现的过于脸谱化,分明的好人和坏人安排不适合成年的思想成熟度.如果可以把娱乐圈的丑陋归结于环境世事逼迫的无奈或者多一点人性多方面的挣扎,片子的内涵是不是能深一点呢.
至于我最喜欢的部分就是笔笔和胡歌的戏份,不明朗的爱情戏,虽然戏码并不很新鲜,但是感觉很好,应该归功于演员吧.所以虽然影片有不少我不惜喜欢的部分,但是我还是会推荐,尤其是像我这种有偶像崇拜的人,我相信你也不会介意张导第一次执导留下些许不尽如人意的.
5 ) 可怜天下笔迷心啊
无聊的时候在家里面点播了这部电影,看完以后觉得不吐不快。
欠扁,严重欠扁的典型浮躁作品。
导演:0分
本来还算有点看头的故事,硬生生的被导演不伦不类的定位糟蹋成为一个超级怪胎,让人看完以后像是吃了几只苍蝇,想吐都吐不出来。
鸽子的飞翔第一次看到还算有点新鲜,可是出现了N次以后就感觉是导演黔驴技穷了,尤其是那个假牙的效果啊,压缩了的RMVB都能清清楚楚的看出来是低级电脑合成,真是对观众承受能力的一个嘲笑啊。
故事:40分
换一个方式,老老实实的去拍,或者索性来个彻底的夸张如《春田花花同学会》,都是还算凑或的剧本。
演员:
张柏芝:0分
懒得说了,光是蹩脚的舞台演唱的几段,比春晚还做作明显的假唱,就足以给张小姐中国2006年度金酸梅奖了。
周笔畅:30分
一句话:她还是老老实实的唱歌比较好。电影嘛,她完全爆发不出来该有的情绪,以后客串就好吧。
胡歌:60分
其实很烂,不过不能怪他,看得出来他演的还是比较卖力的,只不过角色本身被定为成为男生版本的花瓶,也就难怪他没地方发挥了。病床上的几个镜头还有点可圈可点的地方。整部片子里也就他一个人及格了。
客串的:郭德纲\刘仪伟\张国立
统统不及格,其中张国立先生0分,
还是剧本的因素吧,该出笑点的地方一点也不好笑。
灯光&剪辑&艺术效果:50分
卖力了,不讨好也没办法
音乐:0分
乱七八糟的,起着关键作用的男主角编出来的几句歌曲,一点感染力都没有,旋律不优美,也不上口,更没什么深度,让整个电影故事成为超级扯淡。
周笔畅的片尾曲单独听还算可以,不过出现的位置不对,再加上最后几个硬生生的煽情的画面,苍蝇似乎就在肚子里飞来飞去的.....
据说笔迷们为了支持笔笔,整齐划一的力挺此片,还惹得张大小姐不高兴,真是为难天下笔迷们了,想必几轮电影看下来,减肥效果还是很棒的吧。
好了,骂完。
希望中国不要再出这样的垃圾影片。
6 ) 娱乐还是愚乐
刚看过由中国最广大电视观众耳熟能详的张国立导演并参与主演的《第601个电话》,它讲述的内容是轰动一时的“600位明星电话泄露事件”,由红极一时的超女周笔畅及无数男性影迷的梦中情人张柏芝主演,再加上郭德纲、刘仪伟等一干娱乐明星的联袂客串的国产“大片”,刚听这派头就够吸引人眼球的了。但看完片后却有一种浓重的失落感,纰漏百出的剧情设计, 摸棱两可的风格定位,矫揉造作的拍摄手法,眼花缭乱的广告,不禁让我打了个寒颤,失望啊!
急功近利,漏洞百出。
片中倒霉透顶的女记者、身患绝症的男青年、满怀理想主义的女歌星,这三条故事线索还是很清晰的,但问题出在三条线索的相互交叉太少,尤其是女歌星这条线索,基本上是独立的,而女记者和男青年这两条线虽然有交叉,但互动还是太少,不足以撑起整部影片的叙事,这样一来,全片的剧情结构就显得松松散散,节奏拖沓,影片的故事性大打折扣。
剧情的许多不合理之处更是显而易见:在接到众多骚扰电话的女记者为什么不选择立即关机,难道偏偏要等到身患绝症的男青年的短信为止吗?女记者再愚钝在笨拙也不至于在开会时不晓得把手机调为震动或静音,遭到老板的痛批吧?在女明星毅然决定为音乐抛弃生命时竟会再去接一个不知道谁打来的电话吗?最后关头女记者的同事告诉她女明星的电话一事交代的也太为离奇了吧……把观众当傻子来对待的弱智剧情,你愿意接受吗?
摸棱两可的风格。
这样一部以“600位明星电话泄露事件”为创作灵感的电影,很自然的让人想到拍成具有讽刺意味的黑色幽默片。据查,张国立也有这方面的想法,影片开始女记者的倒霉经历,刘仪伟、郭德纲、魏宗万以及张国立本人的演出都是为了博观众一笑,幽默一把,但我并没有看到多少搞笑元素,甚至可以这样讲,我压根没被逗笑过;但从影片的实际效果来看,影片更像是一个透露着淡淡悲情的爱情故事,身患绝症的男主角,素未谋面的女主角,被电话和音乐联系到了一起,再加上略带韩片风格的唯美的画面以及煽情的音乐,影片似乎更想赚观众一笔眼泪。两种不同的风格就这样被直接的杂糅到了一起,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一直有种别扭的感觉。
眼花缭乱的广告。
观众们在看电影的时候最讨厌受过多的广告干扰,导演在拍摄电影的时候都会注重在此方面度的把握,而此片自始至终都充斥着眼花缭乱的广告,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商业片,看完后剧情没记住多少,却只记得满眼的广告画面了。不知导演张国立是故意作为还是真的忘记了,全片出现的赞助商广告之多,差不多有601个了吧!
我有查了下《第601个电话》的相关资料,它是中影集团和上影集团近年来首次联合投资、发行的影片。作为今年暑期的最后一部“大片”,“中影”和“上影”在安排档期上煞费苦心,为了保证影片的票房,原本准备和《第601个电话》同期上映的几部进口片都先后将档期提前,最终让该片成为周末上映的唯一一部新片。在加上笔迷的“保驾护航”,众多的广告“轰炸” ,上映大半个月后仅收获区区600万元,能不能收回成本还是个未知数,让一直在电视小荧屏上混得如鱼得水的张国立实实在在的栽了一个大跟头,这次相信张国力会明白这个道理:电影是一门伟大的艺术,不是应付了事的,更不应该沦为商人赚钱的工具。
在《电话》上映之前,一部没有任何明显压阵,投资仅有300万元的小成本电影《疯狂的石头》却因其精彩绝伦的剧情,一干演员本色真情的表演,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口碑,从而迅速风靡全国,一举席卷了2000多万元的票房,成为今年国产电影最大的惊喜。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其实中国的观众是很容易满足的,你只要用心去为观众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用心去为观众拍摄一部像样的电影,观众会用实际行动来支持。然而,可悲的是,现在中国的一些电影人连这点最起码的要求都做不到,可悲啊!
电影人要本着对观众负责的态度,竭尽所能的为观众拍摄出高质量的影片,将自己的一颗“诚心”交给观众!娱乐观众,千万别错理解成愚乐观众,高压线触不得,《电话》的失败就是很好的见证!
看头知尾,烂
555...还敢再无聊么
很好看啊
其实这电影挺烂的。
没什么大印象~
确实蛮烂得。
周笔畅摸摸就是男的怎么可能会有男朋友啊!
当时这片子票房烂 张国立还不服,你有什么可不服的啊···
看了个结尾
彻底无语
神奇的组合。
烂片。
vcd
烂透了
只是利用噱头而已...
那么多演员
看着玩儿吧,那么认真干嘛
为了周笔给的两颗星...
还是觉得笔笔在里面好呆……
让我看了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