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是搞笑片?
这个太搞了点吧,我没忍住,只看了一半,导演的意图我也能够理解的~~~他是希望把平时看起来很温顺的绵羊变成一种可怕的东西,不过并不太成功哦,我只看到那几个人使劲用头拱那个绵羊,把羊头挡住,那个羊真是无奈呢,摄影师像个贼一样,一到关键时刻,镜头闪的那叫一个快,转回来的速度倒也够快,接着我们就看到伤痕累累的手~却根本没看见是怎么弄的~如果你要弄成《水果硬糖》那样我支持,不过这鸟电影完全不靠谱!
2 ) 水里面的一层灰
说实话,这部电影还是被剧照,海报吸引的,才会去看。让这样的眼睛盯着你,总觉得一阵寒意。可是看完以后,就像喝了杯白水,然后水上面有一层灰,薄薄的,亦不会有大碍,但总觉得不舒服。看的感觉不舒服,看完以后的感觉不舒服,对这样的电影也不舒服。
3 ) 很有创意,很搞。
2006年,喜剧恐怖电影《疯羊 | Black Sheep》
另类风格的丧尸,加上美丽的风景,青青草原上的温柔绵羊,恐怖的丧尸,这种反差的效果,中间穿插欢乐的调侃,无时无刻不提醒着你这个一直是一部喜剧电影。。
虽然有点小恐怖,也是有点假,但是拍出来的效果倒是还可以,偶尔有点穿帮而已~
最后那个屁。。前面也铺垫 了。。。效果真是爆炸~~ 是真爆炸~
披着羊皮的人。。被啪啪啪~
几只羊的演技确实比人强~ 狗狗也是全场出场~
---我是牧羊犬的分界线---
推荐指数:★★★☆(7/10分),挺有意思的电影,也够R,可以了~
4 ) 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
这不是主流电影,是非欧美、非日韩的异作,所以造成了理解上的偏差。这些偏差会造成对电影理解的缺陷,就好比我们很不习惯美国式的幽默一样,所以有时候要去了解一些差异。
严格地说,这并不是一部出色的作品,但还过得去,尤其是了解了那些文化差异以后。
首先是关于羊文化,一个国家的人口只有羊的数量的十分之一,那么必然羊就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这是第一点我们可能不大理解的。中国不会把羊提高到这种地步,多数时候羊只是温顺的代名词。男主人公的哥哥把自己的基因与羊联系在一起,这是羊文化的一种表现,不过这是畸形的
第二,还是关于羊,跟吃有关系,薄荷酱,不过这不太明显。
第三,关于一个传统的笑话,就是因为新西兰女人,尤其是南岛的比较粗鲁难看,所以有一个笑话是宁愿与羊做爱,电影里也有所体现。
第四,是关于放屁税,这在我们看来是尤为可笑的,羊放屁与全球变暖联系在一起,强制征税,不可理喻却很搞笑,影片中有2次提到。
了解了这些细节以后,会感觉增色不少,不过整体还是3星级的水平,过于血腥是一个特色,情节的构造也过于羊化。
也许看了这片以后,让你对羊会产生某种不好的错觉!
5 ) 《喪屍羔羊》觀後感
弟弟自小因為哥哥的惡作劇得了[恐羊症], 歲月悠逝, 多年沒有回鄉的弟弟, 硬著面臨羊群的再次觸發童年陰影, 踏足家門, 同兄長商議遺產分配事宜。一直溫馴的羊, 受到病情感染、傳播, 一頭接著一頭的變成嗜血啖肉新品種, 綠山藍水悠然色變…
新西蘭是地球其中一塊最接近世外桃源的領地, 沒有遭受工廠廢氣嗆至失去了色澤, 百川亦沒有給工業廢料、汽水罐子穿破千萬年處子身; 新西蘭政府大力贊助拍攝, 別以為是文藝愛情片、感人勵志的小品, 或者是推荐當地風光的旅遊美食特輯, 這是喪屍電影, 原本由人類扮演的食人活屍, 變了口味, 由羊粉墨登場。 要接受草食動物, 潔白淨心的大群白羊嗅到了鮮肉味, 從山坡上俯衝,等於慈愛的母親拿著電鋸, 衝進兒子睡房, 鋸斷他手腳的難以接受。要用狗做喪屍還可以, 至少會咬人, 怎麼也想不到會吃草的羊會咬人, 為何導演執意用肥碩的草食動物? 當地人口約四百萬, 配以四千萬頭羊, 畜牧業是主要收入來源, 即是一人分到十頭羊, 死亡氣息由此而來: 當羊肉、羊毛是衣食父母, 而農場Angus還嫌天然資源不夠, 開發科研小組, 研究催生劑, 打算把技術賣給各國時, 是不知足的潛在劣根性, 自然界的反噬十分龐巨: 人的私心及改變大自然定律把農民與純白羔羊的取羊之毛, 食羊的肉的主從關係破壞, 人類妄想改變基因、謀取暴利的糟血弄污了綠草樹幹。看似最不可能噬咬人的乖巧棉羊血性伸張, 藉著撕裂肚皮, 拉扯腸子, 報復犧牲毛髮、己肉的奉獻, 看著瘋羊殺戮無助的歐、美、亞洲買家代表, 儘管場面血腥, 科學家自以為可以勝天的孽報, 大快人心。
女主角取名[Experience], 字的涵義是經驗、閱歷, 一個有人生及社會閱歷的女記者, 面對人為浩劫時只管逃命, 束手無策, 反譏人類在科技、優生學、遺傳學自視過高, 扣上行先一步, 豐富[經驗]的不貼髮線帽子, 可是失控時爭相走避、在腥風血雨裡閱讀聖經經文, 希望神會憐憫地上的迷途羔羊。
既然羊可以拍成殺人如麻的食肉凶獸, 那麼雞、鴨、鵝, 都是可取材的現成物料, 不如以禽流感為題, 拍攝家畜衝出街市, 用尖咀啄食人肉, 導演方面, 亞洲導演可考慮三池淳史; 歐洲導演George A. Romero可擔此大任 , 要是大導可以改變以人為喪屍的主旨。
Patrick Chan寫於2007年9月28日
6 ) Sheep of the Dead
就像中国电影多是靠功夫片打进美国市场一样,欧洲和澳洲近几年多是以这种黑色喜剧片进军美国。就像《Shaun of the Dead》,就像《Hot Fuzz》,但显然本片并未达到前者的高度。
克隆羊是克隆科学的里程碑式的标志,这里把它作为讽刺的对象,似乎导演对于用科学改变自然规律还是有自己的看法。但片中又把环保斗士塑造的傻头傻脑,甚至成了疯羊发作的罪魁祸首,看来他想讽刺的东西还真不少。
什么样的基因变异能使温驯的山羊变成嗜血的怪物,而后具有如吸血鬼般的传染能力,甚至可以使其他物种在外貌上变成羊型,这种风格继承并发扬了僵尸片的传统,而且已经发扬到胡说八道的地步了。不过既然电影本身就是无厘头,那就没必要吹毛求疵了。所以我们不去深究Tucker如何解开绳索逃离实验室,如何了解那些药是解药,也不用去核实是不是那个屁威力足够炸死所有的疯羊。更不用担心那只学羊叫的狗,因为很可能不会有续集。
除去情节硬伤,作为惊悚片其实相当不错。谁想得到,温顺如绵羊也会发狂。被5w投绵羊追杀我觉得肯定是人生最难忘的经历了。常规结局:九死一生,逃出生天抱得美人归。电影的女主角挺有味道,蛮喜欢的。
哈哈、看到羊开车那段果断我笑了、哈哈、结局的咩也很给力啊
好恶心以后不想吃羊肉了..不过好多地方笑死我了~哈哈
刚没看完就标记的时候没打分。疏忽了。吃了顿饭看剩下一半哎哟我操把羊咩咩和丧尸揉在同一部片子里面还拍的那么恶心巴拉血淋淋的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满分好不好!!!!
不恐怖,羊羊好可愛,Tucker好帥>////<
2007/4/7 大會堂
为什么评分这么低啊~~电影很逗的好吗~没有浪费您的时间好吗~很血腥很恶心好吗~小羊们都很萌好吗~看完了还会跟着叫好吗~~男主角披羊皮在丧羊尸群里爬还被爆菊笑疯了好吗~新西兰的风光确实很美好么~最后的狗狗都会羊叫了,是要出续集么亲~~
```````````真TM二
本来就是喜剧片,看后后是一点没有感觉,有点浪费时间。
似乎有点模仿《磨房》的嫌疑;半人半羊,倒是挺有趣;整部影片充满欧洲小国的感觉
带有强烈黑色幽默的恐怖片,新西兰本土打造的自high小片,你可以对它的粗制滥造嗤之以鼻,但不能掩盖它不同于一般恐怖片的自嘲精神。
叫疯羊更确切些。羊放屁居然会污染环境,呵呵。
如果说你要觉得它是一部恐怖片,那你会失望,但是如果你结合了新西兰的背景来看这片子,就会觉得它是一部自我解嘲的黑色派,让人捧腹的桥段不时出现,最后那狗一张口就是mie的一声,真把我给笑惨了。XDDDD
那个笼子里放出来的羊好白好有爱。男主角和黑发男配角小时候好萌,尤其是黑发的,但俩人长大之后就不那么好看了。最讨厌自以为是的什么环境维护者动物保护协会成员狗屁偷拍专家鸡巴记者了!最后,让我们一起喊:咩~~
kiwi的笑点太特么奇特了!Once you go black, you never go backI'm a black sheep ba ba ba ba baaaaaa~
换到中国就拍疯熊猫,澳大利亚拍疯袋鼠,有什么疯什么。
羊放的屁是什么气体?为何能点火爆炸?
那啥,羊头丧尸呗
片子出晚了,没赶上十年前克隆羊那阵风。女猪脚时不时的"feng shui"、"qi",难以让人不爱。
说烂是因为文化差异的问题吧,就像之前的热血新仔一样,外人看到的都只是低俗审美和无厘头恶搞。虽然我也没觉得这片子有多棒,但却不失为一种了解kiwi民风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