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三部曲我都看过了。我第一部看的是《指匠情挑》,第二部看的是《南茜的情史》,第三部看的是《灵契》。我觉得这三部曲拍得都很好。虽然电影不可避免地没有小说丰富,不过还好,在看电影之前我没看过小说,所以也没有失望。 现在的天气是大热天的,但是我看完《灵契》,浑身有一种冷飕飕的感觉。是因为我的心很疼,当Margaret为Selina付出了所有的真心和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只为了和Selina在一起,而Selina却无情地背叛了Margaret,那个时候Margaret的心该是怎样的疼痛啊,以至于Margaret感到生无可恋跳河自尽。在电脑荧幕的前面,我感受到了来自Margaret的绝望,我了解Margaret的这份疼痛。 可怜的Margaret,初恋嫁给了自己的弟弟,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而初恋情人早已变成了庸俗之妇,那一缀头发日日挂在胸口不能忘怀。而见到了Selina,被Selina的气质吸引,Selina给了Margaret所有的期待,让Margaret深陷其中,殊不知这是个无耻的阴谋,步步踏入可怕的陷阱却浑然不觉,最后被伤得遍体鳞伤。 我在看影片的时候,我居然和傻傻的Margaret一样,相信了Selina是灵媒,还没有到影片的最后,我傻傻地以为这一切的期待都是真的,Margaret和Selina都会过上幸福生活,最后结局理所当然是个happy ending.可是当我看到Selina卷走了Margaret的所有身家和她的女佣远走高飞的时候,我觉得我也被骗了,我被作者骗了,同时,我深深地心疼Margaret,这么一个单纯善良的女孩,就这么被骗了全部的真心和身家,Selina好狠心呐。 Selina曾经说过 你是我的灵魂之契,你我本是共生,却被世俗分为两半,直至合二为一,方可获得安宁。 难道你想一辈子待在自己的监狱里吗。 我们可以去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 短短几句话,短短几句未来的憧憬,让Margaret万劫不复。 Selina抓住了Margaret的弱点,一点点地击破,俘获Margaret的芳心。好一个阴谋家,和她的女佣真是天造地设。不知Selina对Margaret有半点情义否,如若有情,怎舍得这样欺骗一个单纯善良的女孩子。 孤独者,习惯于把自己孤立起来,周围的人多热闹,自己的心依然坚冰包裹,当有一个人出现,懂你的心,给你最想要的憧憬,孤独者,便傻乎乎地交出了自己的心。最可怜最缺爱的,莫过于孤独者。 可怜的Margaret,当她得知所有的一切都是Selina骗她的时候,烧掉了关于Selina的日记和橘子花,并用冷水洗了脸,把头发披散下来… Selina,我的灵魂之契 你很快就要在阳光之下了 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 那些我渴望与你同行的地方 现在 我已没有渴望 你已夺去了一切 我心系的一线,你抽走了最后一段 我想知道 当那心线断开垂下 你感觉到了吗 然后决绝地从桥上堕入江里… Margaret,Margaret,Margaret 我在轻轻呼唤着你,你听到了吗 你为了爱情 你不顾一切 你生活在孤独中 你仍有一颗悸动的心 你饱读诗书 却不谙世事 你失去了你的财产,你失去了你的爱情,你遭受到了背叛。 如果你有一颗强大的心,有一个强大的灵魂,即使你孤独,你也不会轻易上当受骗。 Margaret,你很脆弱。 愿你来世做个坚强的人,不再孤独。
华老师(Sarah Waters)的维多利亚三部曲,无论是小说还是影视作品,我都反复地看了几遍。《灵契》(Affinity)相对于其他两部,名气可能在国内稍微小了点。我先是看了改编的英剧,然后又读了原著。原著是以玛格丽特和道斯的日记分别展开的,时间线交替进行。这篇文章里,我主要是针对影视剧中玛格丽特的形象进行分析,暂时不牵扯原著小说中的内容。书已经读了一年了,回头再读一遍补个书评好了。
说几句题外话,其实一直想写一些华老师作品的相关文章,但一直没有动笔。至于我和华老师的“邂逅”随后可能会再专门写一篇。我接触的第一部作品其实是《轻舔丝绒》(Tipping the Velvet), 也是我至今最喜爱的作品,没想到第一篇文章会先写《灵契》。
故事设定是在19世纪的英国伦敦,维多利亚时期。玛格丽特一出场就是在一座大宅子里,她的母亲敦促她吃镇定剂。紧接着母女二人的对话道出了玛格丽特的近况:父亲去世后,她一直闷闷不乐。
下一个场景就是玛格丽特在日记中诉说对家人的不满,同时她也将开启她新的事业:去Millbank监狱探监。从写日记和探监这两件事可以看出,玛格丽特和大多数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并不一样。她有自己向往的事业和生活,在后面的剧情中她也提到曾和父亲计划去罗马,意大利等国家旅行。看得出她是一个内心向往着浪漫和自由的女人。(熟悉华老师作品的观众此刻就差不多能猜出我们的女主人公玛格丽特是深柜)而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道德和法律对女性的束缚颇深,女性的行为总是会被人们评头论足,一不留神也会造成悲剧的结果。(比如《德伯家的苔丝》)其实女性作为社会的另一主体,一直受到 男性深深的压迫。从母系社会消亡,男性开始在社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从而进一步对女性进行“他者化。”剧中的男性人物并不多:玛格丽特的父亲,玛格丽特的哥哥/弟弟,以及她那所谓的未婚夫。从玛格丽特的心理活动中可以看出,父亲的离世对她打击很大,以至于还要服用镇定剂,父女关系应该是十分融洽。她的兄弟,在某种程度上对玛格丽特的压迫是致命的:玛格丽特曾经的女友,现在成了她的嫂子/弟妹。而横刀夺爱的人正是玛格丽特的亲兄弟,这样的家庭环境总是压抑的。想一想,曾经朝夕相处的爱人,现在成了自己兄弟的妻子,每天还要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无疑让玛格丽特的神经备受折磨。(感情洁癖的人大概会崩溃)更过分的就是她所谓的未婚夫了,他不仅怀疑玛格丽特曾经与自己的父亲乱伦,并且试图强行与玛格丽特发生关系。玛格丽特即使在内心上再强大,然而在力量上面对男性也是弱势的一方,免不了要吃亏。从这些背景来看,玛格丽特的生活像绝望的深渊:父亲逝去,爱人离开并嫁给了自己的兄弟,未婚夫不断的骚扰施压。最重要的是,向往自由与浪漫的玛格丽特,爱的是女人。
从上述的情况来看,玛格丽特的生活也像在“监狱”里,每天要被家里人看着吃药,曾经的生活离自己逐渐远去。这和真正在监狱里的女人们一样,所有的动作要被监视,每天日复一日过着一样的生活。所以玛格丽特选择去监狱探监,大概是想从这种相似的生活中获得些许慰藉,或许是想从这些监狱中的女人身上寻找一个出口----如何在黑暗绝望的生活中活下去,甚至是获得新生。
在监狱里,玛格丽特跟着狱卒穿梭在黑暗狭窄的过道里,似乎这些逼仄压抑的环境和她想象中的有些许不一样。就在她东张西望的时候,她发现了道斯。(突然想起一句出处不明的话:有些人出现在你的生命中就是为了骗你,对于这部剧中的两人来说十分贴切了)道斯的出现对于玛格丽特来说,仿佛带有一股神秘的,新奇而又柔软的力量。道斯出现的场景也十分的耐人寻味,导演在这里的构图也是绝了,玛格丽特透过监狱大铁门上的小窗户观察道斯,而画面中的道斯安静地坐着,好像在沉思,斜对面是一束幽蓝色的光打在了她的脸上。这种窥视的场景,让我想起来希区柯克一贯的拍摄手法。
道斯丝毫没有注意到玛格丽特的存在,而是不知道从哪拿出一朵紫色的花放在嘴上吻了一下。看到这里,观众应该也和玛格丽特一样,对这个安静又神秘的女人充满了好奇。
我第一次看这个剧的时候,还不明白玛格丽特是怎样爱上的道斯的,前几天重新又看,还是被玛格丽特那一句慌张而坚定的“我爱你”吓到了。怎么就爱上了呢?我能理解《轻舔丝绒》中的南对基蒂的隐秘的而又难以说出的爱意,终于在某个时间点汇成的一句“我爱你”,也能理解《房客》(The Paying Guest)中,弗朗西斯早已被莉莲吸引,终于在二人缠绵之后说出的那句“我爱你”。而玛格丽特的爱意似乎来得突然而迅猛,我又梳理了剧情,发现这种爱其实是一种绝望中的投射,她渴望去爱人,也渴望着被爱,似乎这样才可以让她获得新生。而道斯的那些伎俩:突然出现的花和头发,突然消失的挂坠,还有那关于灵契的说辞,这些都刚好击中了玛格丽特的心。道斯的心理战术倒是挺有一套,不停地向玛格丽特示弱,表明自己的需要被拯救,还曾在狱中问玛格丽特“你要抛弃我吗?”这些说辞再加上她的伎俩,以及维多利亚时期的灵媒文化氛围,玛格丽特一步一步地“爱”上了这个灵媒。其实玛格丽特爱上的不是道斯,而是道斯给她带来的希望。她依然渴望着爱情,渴望着自由,向往着和爱的人一起过着新的生活,而正是道斯对这些情况早已熟知,才使得骗局得逞。在狱中她对玛格丽特说,有一束光将她们俩拉近,拉近,而玛格丽特随后在日记中也提到,并且相信有这么一束光的存在。其实“光”这个意象就是玛格丽特对于新生活的向往,她被爱人抛弃,被亲人监视,像一只笼中之鸟。而道斯不停地用自己是灵媒的一套说辞,给玛格丽特洗脑最终让玛格丽特听由她的摆布。
道斯这个角色,是华老师作品中少有的,我特别不喜欢的一位。虽然在《轻舔丝绒》中,基蒂狠心抛弃南而去和男人结婚,但我相信她是爱过南的,《指匠情挑》(Fingersmith)中的二位在背叛与阴谋中周旋,但我也相信莫德对于苏的感情,连《守夜》(The Night Watch)中的海伦,出轨而又被出轨,我也相信她曾经对凯的感情。唯独这位赛琳娜·道斯小姐,我始终倾向于她是没有爱过玛格丽特的。单从英剧的情节来讲(其实剧的结尾比小说还有人情味一些),虽然最后在玛格丽特跳河时,仿佛她们之间有了某种心电感应,道斯的灵魂也跟着跳了下去。但我始终觉得,道斯对于玛格丽特更多的是愧疚,而不是爱。
总之这真是一部悲剧,不仅仅是BE这么简单,玛格丽特被骗走的不仅仅是感情和钱财,更重要的是她对绝望生活中的那最后一束若隐若现的光。随着道斯骗局的暴露,这束光也灭了,玛格丽特的生命也随之消亡了。
surely evil could make use of those who long for love. so don't long for love. never.
把Selina Dawes 换成随便一个俊男这个故事不还一样是个骗了你的心又骗了你的钱的破桥段~~ 剩下的只有结构了。
过程还ok,收尾太仓促
不说原著,就单从电影来讲,情节薄弱,很多地方不合逻辑也经不住推敲,改编真的很考验导演功力
呃 不怎么滴
又是骗局,差指匠情挑十八条街
远离诈骗犯啊
疲惫不堪的背叛和欺骗
原来是蕾丝边啊。。
女同和灵魂之说都变成噱头了
Does Margret exist in the real world?
我看莎拉沃特斯 突然发现这个电影看过。。
结局是震到我了,就影片是三部来说不是最优秀的,不过据说书很不错,有机会淘来体会一下。
Sarah Waters太喜歡陰謀論勒. 看得我心驚又難過. 原版小説擱著沒看下看電影. 沒什麽好挑剔的. 不過還是略覺得這部電影的長度似乎與小説的厚度有點距離.
受不鸟了被剧情走向打得晕头转向,还以为会幸福地在一起没想到真是彻头彻尾的骗局啊😨😨😨不过画面很美是真的
维多利亚三部曲。小说一定更精彩
没救了...一路都觉得是显卡失真的凯拉奈特莉和鲁尼玛拉在对戏
英国的古典拉拉片,悬疑和惊喜,最后那个结局悲
能有多傻?
SW阿姨对这类题材还真是……女性犯罪神马的最喜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