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原著的人都知道哪些地方改过了,或者是仅剩哪些地方还保留了原状……我认为改编电影的时候难免改动一些情节或者人物设定,但是不能为了改而改。就简单讲讲为什么我觉得有些地方改得不合时宜吧:
1. 情节上最大的改动就是最后库利被反杀了……原著是马修在外面等库利出来之后,他向马修倾诉他如何肢解了雷,还吐了。这个蜜汁改动最大的作用是加一场马修和雷的对决戏?但是打得又不精彩。本来的情节设置十分合理,马修支持雷以牙还牙,但是他不能违反自己不杀人的原则,所以他到外面等库利自己处理完。库利虽然是毒贩,但是也不杀人,所以他只是肢解了雷,留他一口气而已。最后马修和库利的对话是点睛之笔:雷求库利饶命,库利只是淡淡地引述了雷之前说过的话“她们一旦进了货车,就只是一堆身体部位”。太硬汉了好不好我都要迷得晕过去了。对了这么一改之后连这句经典台词都省了,尼玛。
2. 情节上第二个蜜汁改动就是彼得之死从因为无法摆脱毒瘾而绝望自杀,到他在墓园枪战之中被打死。很不合理:原著担任狙击手的是尤里的手下,这个人也是之前当过兵的,而且因为担任尤里的保镖他仍然保持着强壮的体魄和高度的机警。彼得不说是多年前当过兵,他也不是狙击手啊,更别提多年来的酗酒和吸毒已经把他的身体毁得差不多了。让彼得当狙击手绝对没道理。
3. 原著大量的篇幅是通过走访和逻辑推理一点点解开绑架犯的身份和位置。我理解原样演出的话就是一堆人在聊天,很无聊,但是让老马随便遇到一个FBI就把线索说出来了是什么鬼?还当啥侦探啊。
4. 谈谈选角:
马修:没说的,原汁原味的老马修,除了马修是英国裔的而老尼森是爱尔兰裔而且爱尔兰特征太明显之外,气质对了。
TJ:原著的TJ是大概十五六岁,但是这个演员看着只有十三四岁的样子。小孩子差两岁看着挺不一样的。TJ最喜欢说“我有办法”,永远积极乐观,永远充满了street smart,而且神龙见首不见尾,并不需要马修照顾他。电影里的角色把他写得很脆弱,很无助,故作坚强但是其实还是个小孩子。不能说这个角色不讨喜吧,但是还是那句话:这么改有必要吗?
伊莱恩被删掉了差评。米克被删掉了差评。我一直想看看范迪塞尔或者巨石强森版的米克啊哭!
枪战镜头又少又简单,剧情没有悬念又拖沓,结尾毒贩本来是要寻仇反倒被灭了门,夫妻加小叔子在天堂见了面是撕13还是3P?罗刹毒贩弱得好像没办暂住证的流民,怎么看怎么不像混得风生水起一个电话能召来15公斤可卡因的大毒枭。不值得一看,比空中营救还要烂。
这部电影改编自劳伦斯布洛克著名的硬汉侦探马修斯卡德系列中同名的小说。因为口味问题仅仅看过整个包含十八部作品这一宏大体系中的少数,如这一部,但对于书中阴沉晦暗的别样纽约以及风格典型的硬汉侦探马修斯卡德还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得以在大银幕上体验二者的具象化自然是令人期待。
究其本源,硬汉派侦探小说应该算是传统侦探推理小说与美国二三十年代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结合后诞生的。社会黑暗,秩序混乱,司法腐败,维护正义的重任于是便落在了私家侦探的肩上,这些孤胆英雄则通常是单枪匹马临危不惧,以硬汉式的意志热血与侦探的敏锐洞察深入虎穴九死一生,在法律范围之外伸张自己心中的正义。此类故事和其中的人物骨子里几乎都带有浓重的时代和地域特征,即便是在本片这样一个发生并不遥远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的故事中,我们依旧能够察觉到源自几十年前那如同古旧的咖啡馆木制吧台所散发出的陈旧而独特的气息:总是在灰色天空笼罩下暗流涌动的大都市,格局传统而狭小的酒馆,一袭带有弹孔的旧风衣。
电影颇为忠实地还原了小说中而非现实中的纽约市,偏灰的色彩基调,远离喧嚣与人群,现代化的痕迹被冲淡。整片的构图色彩以及叙事节奏也都带有一丝不容忽视的文学气质。连姆尼森饰演的马修斯卡德在形象和气场上都和小说里的主人公比较吻合,这当然也得益于连姆大叔一直以来在银幕上塑造的同类型硬汉形象已经深植于心中。马修斯卡德是典型的硬汉私家侦探,有多年警察工作的专业训练和经验,行事作风却逐渐背离体制和法律,行走在灰色区域并行使着自己的正义。整个案件偏重口,狡诈的变态杀手,绑架虐杀分尸(虽然对于硬汉派而言是家常便饭),侦探循着蛛丝马迹步步为营,最后因果报应各得其所。剧情上没有太多的波澜起伏,人物关系也比较简单,在警匪片编剧们绞尽脑汁试图提高剧情复杂度然后一直从头到尾抖包袱来创造惊喜的当下,这种小说般的简明叙事反倒另有一番滋味。
有原作作为剧本基石,有着精妙的分镜和摄影配合,本片其实可以做得更好。但可能是出于商业化和完整性的原因,相对于原著的改编部分很多,有些是化繁为简,有些则弄巧成拙。主人公马修片头时神龙摆尾以一打三,枪战中跳弹误杀一小女孩,从此退役戒酒(小说中这不是其戒酒的原因)。这一段并不是在本部小说中出现的,和故事的呼应程度不大,而更多的是为了丰满人物的目的而加入的,毕竟硬汉没有点惨痛不堪回首的过去怎么好意思当硬汉呢。小说中主人公和伊莲娜(男主的妓女女友,和风尘女子的罗曼史也属于硬汉的基本素质之一)的感情线在电影中被直接抹杀,虽然对于读者而言二人关系在本部中有了质的飞跃,但在没有铺垫的电影中加入这个人物可能也略显多余。小男孩TJ戏份的大幅增加算是为电影沉闷肃杀的气氛中加入一丝活泼作为调剂,一老一少一静一动一主一辅的组合构成的反差萌点还是很有观赏效果的。
影片个人认为比较失败的改编在于对毒贩克里斯托兄弟俩戏份的削弱以及结尾的对决部分。在小说里,肯尼是个有着自己一套人生哲学的毒贩,个性上坚毅果断,虽然工作为人不齿,但亦有底线,他的哥哥彼得则是肯尼身边能力突出的协助者。电影中的二人不但戏份缩水,更是惨遭编剧毒手:肯尼被已经制服的匪徒反杀,彼得则是一副瘾君子的模样,在枪战中挂掉。二人的命运终结之处恰恰是最大败笔的结尾:在男主面会匪徒交钱赎人的高潮之后,TJ藏身匪徒的车厢并引导主人公等将匪徒一网打尽,男主在把劫匪制服后交由肯尼处置报仇血恨——等下,影片就这么结束的话,连一场最终对决也没有的话岂不是太不过瘾了!连姆大叔的身手得不到展示那可怎么行!——连姆尼森的粉丝们、电脑游戏玩多了的和打着拍子看电影的观众们发出了异议,正好编剧冰雪聪明洞察人心,他当然要把结尾改成喜闻乐见的那种。于是被铐住被打晕的匪徒像终结者一样启动了备用能源,将五感被编剧屏蔽的肯尼击杀。之后就耐心埋伏等到男主故地重游时与其展开殊死肉搏,当然最后还是需要乖乖地被男主干掉这才算完成任务。
相比之下,小说的结尾可能缺少惊悚的冲击力,却更为聪明且引人深思。TJ并没有躲入车中,马修能够找到劫匪的老巢是根据劫匪之前用于确认绑架对象家中是否有人的试探性电话,和电影中相反,内讧被杀的是匪徒雷的同伙,而雷被制服后则是被肯尼肢解。当然小说的表述方式不同于电影,最后肯尼和马修的谈话,以及之前在墓地时匪徒雷和马修的谈话,无疑对于配角人物的塑造更为充实,但在条件有限时,显然电影试图突出的只有连姆尼森一人。这段老套的八股式改编,让人想到TJ在小说里的一段调侃:“如果我们现在在拍电影,我就可以钻进车里......等我们到了,我再溜下车,打电话给你,告诉你我在哪里。可是我又想,TJ啊,这不是电影,你太年轻,还不能死。”遗憾的是,编剧把作者的吐槽当真了。
在配角弱势的情况下,连姆尼森一人撑起一场戏,距离理想型的硬汉侦探也基本不远了。电影版的马修斯库德更加正面,黑白交织的人脉和不干不净的历史隐而不宣,只留下前警察这一个身份。脱离了国家机器,马修斯库德这一头顽固而虚弱的老熊只能凭借嗜血的本能和执著的意念追踪猎物。在中国农村路口都架设起了监控摄像头的今日,好莱坞的硬汉英雄们早就已经全副武装,特种兵一般的身手,搭配高科技的装备,更有黑客技术强大到视隐私于无物,上可窃取国家机密下可查人开房纪录的辅助团队,百万军中进上将金库如招摇过市,取人性命之赏心悦目如同弗拉明戈舞。回首再看曾历历在目的1998年,这一年,威尔史密斯《全民公敌》上映,让大家意识到个人的信息是如此的不安全,一个手机就可以让你无处遁形。而同一时间的纽约市,居然还有一个私家侦探,拿着记事本在大街小巷间东奔西走,谎话连篇地搜集情报,用经验和直觉代替监控摄像,用拳头和威胁作为审讯工具,用血债血偿行使正义。这样的形象已经同20世纪一起老去,同布洛克的文字般沉淀在纸页间的那个纽约,在坟冢间踟蹰而行留下一个风衣残卷的背影。
空灵的背景音乐、紧张的电影节奏,还有灰暗的纽约基调,让这个片子光荣的进入了R级影片。相比其他高科技大片的不同,这部片子应该算是小成本制作了。星光相对黯淡,但是每个人都在用力表演。连森大叔又充当了孤胆英雄的角色。大隐隐于世的陌路强人。毒贩的妻子们被绑架、凌辱、然后肢解。如果抛开手段不谈,两个反派变态的角色立足于替天行道的侠客。大表哥英气逼人,但是最后结局让很多影迷降低了本片的评分。看着这个电影,想着越来越多女孩子被绑架杀害的案件,想着当初蹭别人法学学生的案宗看,这个电影虽然可怕,但现实更加不堪。作为女孩子,你不知道危险时时刻刻地离你如此之近;作为男人,你的妻子、孩子遭遇这样的事故会是怎样的无奈和痛心。
好好保护自己、好好保护家人。
就没指望【金刚狼2】的编剧能改编好这片子,他根本就不懂得如何渲染戏剧张力,他只擅长情节的堆砌,直接导致故事里悬疑的部分弱到几近于无,全靠闪回加演员的口述了。请来了连姆·尼森还没有动作戏,导演看上去根本就不懂什么叫老派,他只是朝这方面想了而已,至于大表哥就是在打酱油。★★
考完midterm选了这片看 女配角都好tm美 特别是红衣女孩 dan演的真好 好笑的地方:matt躲在门后打算偷袭跟踪者 结果他看了一眼走了 matt不得不敲门把他引回来hhh 还有小黑哥一接电话说啥啥investigation 自称daunte(之前提过的棒球明星名字)我就笑了 有点想看布洛克的小说了 想看看他笔下阴暗颓废的纽约
“行过死萌之地” 跟我一样看错的人举手、、
挺喜欢的,拍的好也有喜欢的连姆尼森。整体调子很灰,反强情节吧,调调很老派。看了有一个多月了,最初观感都忘的差不多了……
不管豆瓣评分有多低,反正我很喜欢。小说还没看到这本,单从电影角度看的话挺好的。
可怜大表哥就这么死在了编剧刻意为悬疑而悬疑的手下了~
虽然大众口碑一般,但个人还是最大爱此片,不仅仅是因为连姆大叔,还因为这片灰暗冰冷的格调散发出的那种独具一格的惊悚气息,两个丧心病狂的疯子绑架毒贩的妻子,勒索撕票碎尸,脸谱化的反派,冷峻的叙事氛围,人性就像笼罩在纽约城上空的雾霾。
如果没有师伯,片子只值一星。烂片。据说原著结局非常黑,赶紧加入Wishlist。
预算:2800万首周末票房:1275万北美票房:2630万全球票房:5318万上映日期:14.09.19上映周数:5周分级:R最高院线数:2714北美最高排名:2
斯卡德系列最值得称道的城市生活流被冲淡了不少,强化了戏剧性,作为电影改编倒也无可厚非。三星半,为抬高均分多加一星。
说好的从车里飞出去的一只新鲜收割的乳房,变成了原著里没有的一个夺门而逃后等着给男主提供完线索再自杀的胖子。其他改动可想而知。
亡命救參抓住了小說的冷冽,當然那些慨嘆世情的獨白沒那麼多,人物塑造亦因篇幅有限而有所取捨;二十八年前勞倫斯卜洛克筆下的馬修史卡德系列,其中八百萬種死法拍了電影,改頭換面並爛得可怕,行過死蔭之地如今拍成這套亡命救參,算是四平八穩。
棒!
不够紧凑 节奏不对 想养一只俄罗斯小姑娘
放在90年代,无论好莱坞还是二次元都是王道的设定,放在现在多了几分丧式经典。有点联想到黑色大丽花的谋杀案,前半的情绪流显然不是为了释放而存在的铺垫,如果享受‘胸粪感’倒是足够回味无穷。毒贩Kenny和两名杀人犯的结局恰到好处的压抑,一颗枪弹下去,复仇也好正义感也好都索然无味了。这泥泞和雾霾,恰似诉说:比哥谭市还真实的是纽约,比蝙蝠侠真实的是退警单干的私家侦探。
把纽约拍得很好,即使把我那么喜欢的伊莱恩的角色直接删掉,在影片一半的时候我都想给五星的,但是结尾的地方想要显得曲折,反倒是拖泥带水了,TJ还原得也不行,没有那种机灵劲。不过说到底啊,也许这扣掉的一星,只是我把自己脑中心中的马修去和影像比较了,这既不合理也不公平,可是在所难免
留着弹孔的高领风衣,阴郁晦暗的街头独行。靠,如此的怀旧范儿被最后的结局毁了。
get到了原著的氛围和质感,故事却不大行,没了那种老式硬汉派的带感劲儿,不够克制,最后还是没忍住给马修安排了场画蛇添足的动作戏。Liam Neeson特别特别适合演马修,气质相当符合。
阴冷寂寞,无论色调还是场所,昏黄的墓碑破败的大楼,不愧是劳伦斯布洛克笔下的硬汉,尼森叔的形象非常符合,大表哥真是大大的酱油。
“我叫马修斯卡德,我是个酒鬼。”影片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得益于劳伦斯布洛克的原著小说,但剧本的改编较为普通,没有足够的悬念和气氛,开头部分多多少少让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