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汝爱

HD

主演:丹尼尔·雷德克里夫,戴恩·德哈恩,伊丽莎白·奥尔森,杰克·休斯顿,迈克尔·C·豪尔,本·福斯特,凯拉·塞吉维克,詹妮弗·杰森·李,大卫·克罗斯,大卫·拉斯彻,菲尼斯·埃弗里,约翰·卡伦,克雷格·切斯特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杀死汝爱 剧照 NO.1杀死汝爱 剧照 NO.2杀死汝爱 剧照 NO.3杀死汝爱 剧照 NO.4杀死汝爱 剧照 NO.5杀死汝爱 剧照 NO.6杀死汝爱 剧照 NO.13杀死汝爱 剧照 NO.14杀死汝爱 剧照 NO.15杀死汝爱 剧照 NO.16杀死汝爱 剧照 NO.17杀死汝爱 剧照 NO.18杀死汝爱 剧照 NO.19杀死汝爱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杀死汝爱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44年,哥伦比亚大学,年轻的学生艾伦·金斯堡(丹尼尔·雷德克里夫 Daniel Radcliffe 饰)因为一个叫卢西安·卡尔(戴恩·德哈恩 Dane DeHaan 饰)的帅气同学而改变人生轨迹。通过卡尔他认识了威廉·S·巴罗斯(本·福斯特 Ben Foster 饰)和杰克·凯鲁亚克(杰克·休斯顿 Jack Huston 饰)。在未来将写出《嚎叫》、《裸体午餐》和《在路上》等传世之作的垮掉文学巨匠们,当时还只是少不更事的年轻人。他们因为卡尔而热心开展名为“新视界”的文化运动,结成了一个亲密的四人世界。而在这个世界之外,一个叫大卫·卡默偌(迈克尔·C·豪尔 Michael C. Hall 饰)的中年男子正用贪恋爱慕的目光打量进来。他是卡尔的老师、监护人、尾随者和...爱人?某晚当卡默偌的尸体在校园附近的哈德森河被发现后,年轻人发现他们被卷入一桩充满...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费兰特热潮情牵一线超凡转机:美国职棒鬼才家族绝世高手别对我说谎外来媳妇本地郎16左右互搏顿巴斯2018

 长篇影评

 1 ) 你好卢西安,再见卢西安

我一直在想,卢西安这个在影片里被描绘成小妖精的美少年在面对一群被他自带的同性恋光环所吸引的,把他当缪斯来捧的人的时候他自己在想什么?

“麻痹老子真的是直的!!”也许他会这么苦恼的想。

他或许只把自己对圈子里那些人若有若无的诱惑当作一件有趣的事,又或许因为自己被他人疯狂迷恋而感到厌烦,但如今没有任何人能揣摩一二了。

因为他死了,一声不吭,没有留下任何文字。

我们作为观众,作为读者,作为旁观者,听到的,看到的,是艾伦的卢西安,是凯鲁亚克的卢西安,是巴勒斯的卢西安。

先说说电影,电影是从艾伦的角度出发讲述的,所以我们看到描绘的是一个带着引人堕落气息的萨麦尔般的卢西安。

第一次见面,卢西安就当着一群纯洁新生的面跳上了书桌,对莎士比亚不屑一顾。用他带磁性的烟嗓高声诵读着亨利米勒的诗,一声低低的尾音上扬的“shall we?”听得人骨头都酥了(给演卢小妖精的Dane点无数个赞),跪在图书馆的书桌上,让台灯横在他的两腿中间,极其富有性意义的隐晦暗示。

于是我们纯洁的艾伦•纯钙•纯情处男•紧死宝就“叮”的一声被小妖精卢西安点亮了一个灯泡,但具体是啥,艾伦同志还没反应过来。嘎。

然后艾伦同学就有点朦朦胧胧的春心荡漾,稍带畏缩羞涩地顺着音乐来找这个自认为很有共同语言的革命战友,说自己很喜欢看到卢小妖精略凌乱着金发目光迷离地叼着一支烟的那一刻,他就整个人都不好了。

卢西安小妖精还不知道他自带的杰克苏光环又吸引了一个脑残粉,他在烦恼如何一个疯狂黑粉的纠缠呢。看到有一个一脸纯情样的新生,簇拥的理念和自己的一样特立独行,一冲动,就决定带他出去见见世面。

卢西安给艾伦打开了一道新世界的大门(⊙ω⊙)

然后曾经那个天天出勤上课还会举手问问题的纯情男渐渐消失,不需要安静如苦修士般推敲着韵脚韵律来作诗,取代而之的是每天的逃课,嗑药,酗酒,在迷幻中迸发着灵感,天旋地转,满脑子都是他的卢西安。

他看到有个中年大叔整天缠着他的卢天使,帮他的卢写paper(呵呵要是有人帮我我也干)还整天猥琐地跟他的卢说一些暧昧忧伤的话,在他的卢身上摸来摸去。他装作不经意地问卢西安他到底是谁?卢西安回答说,死基佬。

他似乎没有注意到他的卢用了什么语气来回答,忽略了里面的复杂情感,似乎有不耐烦,厌恶,恐惧,或许还有少许的难过。

艾伦又被点亮了三个灯泡,“叮”——噢原来那家伙是死缠着卢的死基佬,“叮”——噢原来我也可以和他一样喜欢卢,“叮”——噢所以原来我也是个死基佬。

他低下头看着卢妖精趴在他腿上露出的白皙后颈和灿烂金发,犹豫地把手指插入他柔软的发丝,三分卑微三分向往,一脸梦幻地开始意淫。

然后他的爱情还没有开始就理所当然应该结束,如果不结束,艾伦哪有这么多痛苦来写嚎叫呢,他不春叫就不错了。

就像意料中的一样,艾伦情不自禁地嫉妒着杰克,在杰克问“你是谁?”的时候恼怒地站起来高声诵读自己“最初的,也是最好的”诗。

警惕着 你并不是在仙境
我听说奇特的疯狂在你灵魂里生长了好久
可你是幸运的 因为你有傲慢 你隔绝着
痛苦的你们 方能找到藏匿的爱
付出、分享、失去
至少不会未盛放就死。

是人都知道这是写给他的缪斯,他的世界,他的爱,他的卢西安。因为他的傲慢,冷漠,疯狂,引诱了艾伦堕入仙境,在痛苦与欢乐之间挣扎。

卢小妖精当然也知道,于是他明明很喜欢那首诗,但他就是不出声,默默地凝望着这个疑似他假哥们•真新晋脑残粉的家伙,湛蓝的眼睛迷幻得像空净的天。

然后,艾伦吻了他的卢西安,卢妖精不负众望地回应了。接下来呢?——他们幸福地跨越所有困难在一起了——抱歉这不是傻甜白小言文,结果当然是卢西安失望了——"噢救命又一个拜倒在我杰克苏光环下的人真他妈烦死了一点都不好玩。”

他推开了艾伦,跟着唯一的直男走了,走之前还宣布给艾伦降了一级——“你不是想跟我搞基么,好了,你不用做我的知己了,退位成后宫吧,记得帮我写paper。”

艾伦伤心欲绝,但还是含泪写完了卢妖精的论文。多么可歌可泣又悲哀的爱啊!以后记得检验交往对象的时候干一干——"你爱我吗?爱我就给我写论文!嘎嘎嘎嘎嘎”,纯情男艾伦很桑心,但他似乎觉得还有一线希望,但当他把血与泪的论文给卢西安的时候,又发现这个无理取闹的小妖精又要走了,还是跟另一个男人私奔。他嘤嘤嘤嘤地泪奔而去,卢妖精眼睛湿了一下,赶紧当鼻涕抹了。

艾伦在路上遇到了脑残黑粉dave,大叔半是自嘲半是忿恨地说,我们都是他需要的,而不是他想要的。(we are all what he needs, but not what he wants)
 
于是艾伦•失恋的•金丝宝在一边嘤嘤嘤一边以醉悼念自己的爱时发现了一个一样是一头金发立领大衣的背影,他满怀希望的喊“卢西安?”,但结果肯定不会是他的卢回来找他了——这是不过是一个背影跟卢有点像的人——然后理所当然地拿他当了替身。

蛋泥演的艾伦在最后换姿势的时候导演给了个特写,很多人觉得这一段很莫名其妙很多余,但我却很喜欢,不是出于看小时候的偶像哈利波特长了一坨胸毛腿毛毁童年的阴暗心理,而是因为艾伦的表情,有嗫嗫不安,有无助,有决绝,像为了心中唯一信仰而献祭的疯狂。

他挣扎着顿了一下后终于吻上那个只有几分跟卢西安相似的人,似乎感到背叛的痛苦与不堪,神情复杂。

这是一脸直男样的蛋泥能演出的最好水平了,给在演艺路上不停掰弯自己以为这样就可以摆脱自己哈利波特样的蛋泥点根蜡。

那边卢西安终于捅死了他的脑残粉。

圈子里的灵魂入了狱,艾伦匆匆赶过去,凯鲁亚克因为帮助卢西安而也入了狱,巴勒斯被他的有钱爸爸保释——这个嗑药磕得天昏地暗、日后写出裸体午餐这种高反社重口叛逆小说、又拍电影又帮nike做广告的人站在他爸面前只能懦弱地应“yes,sir”

电影故事到这里差不多就结束了,一堆人因为一个人聚在一起,又因为同一个人散了,这就是这部电影的一句话概括。

就像电影中说的,这个圆结束了。他们从旧规则的圆里奋力挣脱,却跳进了另一个圆里。

文章中我们俗称这种结尾为烂尾:轰轰烈烈地开始,暗淡匆忙地结束。

电影中似乎刻意把卢西安塑造成了一个玩弄人心,对跨掉一代圈中人都若即若离,自己写不出什么好东西,却总是希望他人为自己代劳。颓废,轻浮,特立独行,放纵。

他似乎是引诱浮士德的撒旦,又是掌控梦境的墨菲斯。

真正意义上,现实中的卢西安卡尔是当时跨掉一代圈子中真正灵魂,他不是依靠其他才华横溢之人而存在,恰恰相反,他是他们的缪斯,他们的组织者,他们在创造途中不顾一切追涌的蝴蝶。他给予他们灵感,所以,理所当然的,《嚎叫》出现了,《在路上》出现了,《而河马被煮死在水槽里》这本名字无比逗比的硬汉推理小说也出现了,我发誓我这辈子都没有见过比这个更无理取闹的书名了。

但我能理解卢西安后来要求所有人——准确的说是被这件事激发出无数创作灵感的那群人——最后定型为垮掉的一代的那群人,把他的名字从扉页抹去,包括“献给卢西安”的那种话。

真尴尬,他或许会想。

这件事让他离开了他奉为一切的圈子,失去了美好前程,人生覆历上抹黑了一笔。就像电影中结尾的时候,艾伦坐在咖啡馆一角心无旁骛地打字,墙上挂着卢西安的黑白照新闻,几曾何时,这个鲜活的金发少年曾在这里嚣张地宣扬——"我永远不会出现在墙上!”

然而他牺牲了,他成为了他口中那类历史轨迹上的人,总有一天会没有人记得他,只是想起来,也没有人记得这个曾经的国际合众社编辑,人们只会记得那个“《而河马被煮死在水槽里》那本名字逗比硬汉推理小说中美少年杀人犯原型”,“曾经混杂在垮掉一代圈子里的人”“凯鲁亚克不为人知的朋友”,这些成了他一辈子的标签。

我觉得《河马》这本书充满了让人觉得讽刺的槽点,那时候的凯鲁亚克和巴勒斯的风格都不太成熟,一人一章的内容读起来也不会有很大偏差的违和感,但无论从内容还是名字,这本书都在不加掩饰地直指当年的事件,又一次揭开卢西安血淋淋的伤痕。

即使换作是我,我也不会希望这种不光彩的历史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世人面前,不断提醒着自己那些无法忘却的过去。

我不否认他们是真的全心全意追捧他,为他倾倒,迷恋地看着他的一切——他耀眼的金发,不羁而引人深思的话语,随意而又引人注目的一举一动,就像霍华德的道林格雷,波德莱尔的萨巴蒂埃夫人。

诗人都是伤春悲秋的,他们因为缪斯的冷漠无情而恸哭,因缪斯的欢颜而狂喜,只有当一个诗人真正体验了世间百态,破而后立,才能写出倾世之语,所以他们注定不会有结果,只有这样的缺陷,才能让他们写出伟大的小说。

就像电影的最后所说的,
 
当死亡也带来了重生,
就像所有的爱人和悲伤的人,
我是个诗人。

杀死汝爱,kill your darling。

如果人生真的是一个圆,而如今我们挣扎在这生与死的车轮上,那像卢西安一样出现在这轨迹上的人,就是一个的岔口。

上一刻,你还在规规矩矩地按着设定好的方向前进着,下一刻,你的人生就因为着看似不起眼的岔口而天翻地覆。

也许你只是跟他出了一趟门,听了一首歌,看了一本书,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可当这一切发生时,没有任何事物能阻挡得了——你的人生就此完全改变了。

我也曾有过这样一个卢西安,在当时的我眼中,她就像太阳一样灼烧得灿烂夺目,能让我成为飞蛾,阴暗而卑微,宁愿燃尽自己也要不顾一切得靠近。

她也像卢西安一样微笑,把我带到一个从未涉足过的世界。

我忘怀不了最初与她交谈时那种找到知己,从灵魂深处引发的颤栗。我以为她是我的世界,我的唯一,我的一切。

世界上就是有一种这样的人,能让你为他倾其所有,在所不辞。

但就像所有的卢西安一样,她离开了。我以为我会崩溃,会疯狂。

但没有,我并没有因此而亡命,我甚至也许没有自己想像中的那么在意她,更多时候,我只是潜意识中暗示自己需要多看重她。

我甚至不曾真正喜欢过这个人,我所在意的,不过是自己臆想出来映射在她身上的影子。

我把她捧上了神位。

于是她的离去也是必然的,最后只收获了一堆她留下的痕迹,和习以为常后原本不属于我的习惯。

就像艾伦最后说的Somethings ,once you in love with them,they become yours forever.
And if you try to let them go,
they only circle back and return to you,they become part of you

她成为了我的一部分,她是我的卢西安。

感谢上天让让他们存在,让我曾遇到过,即使明知会无疾而终。

没有喜欢的死缠烂打,在我们这种追逐的人眼中是一往情深,被追逐的人只会觉得阴魂不散。这个可悲的故事起源于青春心性的残忍与无知,起源于卢西安和戴维之间产生纠葛那一刻起的注定灭亡,他们迷恋的兰波与魏尔伦,他们各自重演了一段误入歧途的师生关系的悲剧,重现了他们最喜爱的一幕。


—————————————————————————————————————————
加点现实背景故事。

————卢西安卡尔和戴维卡默勒之间的僵局始于一九三六年的圣路易斯,当时卢西安十一岁,戴维二十五岁。八年后,经过五个州,四所寄宿学校和两所大学,彼此的联系已经变得太过紧密,情绪也太狂热,正如“威尔•丹尼森”(即威廉巴勒斯)在《河马》中所言:“他们俩一碰一起,就要出事。”

————关于卢西安卡尔的早年生活和青年时期的双性活动,可以谈的,远比垮掉的一代主要人物最丰富最可靠的传记中所披露的要多。举个例子,卢西安在一九四四年和金斯堡一起有过几次关系。卡默勒和金斯堡也有过关系。但卢西安和戴维之间从未有过性接触,一次也没有,根据巴勒斯的回忆,卡默勒经常这么跟他说。

————第一批将卡尔和卡默勒的故事用在文学写作上的有艾伦•金斯堡,一九四四年末,艾伦在日记中写下许多笔记与草稿,他想把这部作品称作血歌。目前出版的金斯堡日记包括了这些文字,其中有许多他和卢西安之间关系清晰的写照,以及对卡尔和巴勒斯圈子的生动描写。

————卢西安卡尔在埃尔米拉待了两年后被释放。他回到纽约,打算从零开始,重新生活,绝不愿意让好朋友杰克把那场终结了他青春的悲剧改成浪漫故事。任何人要写《河马》的文本,或重新投稿,或进行类似的活动,他都竭力阻止。

————在从埃尔米拉写给凯鲁亚克和金斯堡的信中,卡尔保持了他一贯的得意洋洋、“什么?我会发愁?”的语调,但他和所有人都知道,他回不了哥伦比亚大学了。释放后不久,他去了合众国际社工作,一开始是当送稿员。他和弗兰切斯卡•冯•哈尔兹结婚,组建了家庭(三个儿子,西蒙,小说家加勒,以及伊桑)。一九五六年,他晋升为合众国际社的夜间新闻编辑。

————一九七六年四月,在凯鲁亚克死后成为他遗产经纪人的阿龙•莱塞姆在《纽约》杂志上发表了凯鲁亚克的传记,第一章就简单明了的标题让卢西安卡尔大发雷霆,《孕育了垮掉一代的哥伦比亚谋杀案》。他虽然已经和合众国际社的一些朋友们一起工作长达三十年,但谁也不知道他年轻时候曾经杀过人。他责备艾伦无所顾忌地在有现场录音的地方与莱塞姆谈论他们的性事,他觉得艾伦公然藐视了对一九四四年那件事的理解。

————卢西安卡尔成为了一个技艺超群,精诚敬业的新闻工作者。一九七〇年代,他晋升为合众国际社新闻组组长,合众社一九八三年迁往华盛顿特区,他也从纽约搬了过去。卢西安在社里待了四十七年,于一九九三年时退休。二〇〇五年一月二十八日,他离开人世,享年七十九岁。

————伦敦《泰晤士时报》登讣告“合众国际社公司的前身联合社称卡尔是'新闻服务的灵魂。这个垮掉一代的瘦高毕业生为合众国际社的首要报纸《A线》重写,修正,改写和重现的重大新闻之多,空前绝后。'他赢得了同事们的无尽赞赏与爱戴。”

 2 ) 恋童癖的悲剧下场及其造成的长久伤害

作为一个中年家长,我在这个电影中敏感的嗅到恋童癖跟踪狂的气息。

网上搜索了一些资料,一个网站新闻编辑和我的想法一致并且向Lucien的写小说的儿子征询了的看法,得到了Caleb 本人的回复,基本符合我的观点。有兴趣的可以看原文,英语不好的可以用翻译软件看个大概

//dailycaller.com/2014/02/24/son-of-famous-beat-murderer-lucien-carr-disputes-kill-your-darlings-films-version-of-event

痴汉David刚认识Lucien 的时候Lu 只有12岁,完全是个孩子,而David是个26岁的成年人。随后他对Lucien长达7年跟踪和密切接触,Lucien转到哪个学校他都跟着,大学的教职也不要了宁可做清洁工糊口也要跟着Lu。如果对象换成一个女孩的话他绝对会被认为是跟踪狂变态,同性恋的无辜光环不能掩盖他恋童癖的事实,更不会因为他是一个专一的恋童癖而洗白。

不能简单说David Kammerer就是个罪恶的变态,他对Lucien的迷恋可能有个看似高尚的出处- 给他们的关系甚至批上一层浪漫的外衣- 古希腊推崇备至的导师传统:古希腊男孩进入青春期后(12-20岁)会由一个成年男性进行“爱的教育”,传授成年人应具备的品质学识本领,精神上和肉体上。这看起来还挺浪漫的,但看问题不能摆脱历史时期。甚至Allen Ginsberg还发表过恋童癖追求小男孩不算犯罪的言论。垮掉一代就是为打破传统而生。同性恋非罪化了,为什么恋童癖不能呢?有没有罪看伤害。

他们的关系在初期看上去很符合古希腊模式,David以童子军队长的身份接近单亲少年Lucien,在文学方面他也有足够的学识造诣教导影响吸引Lu,还带他单独(重点)去墨西哥旅行,填补了Lucien缺失的父亲的位置。但是这个填补Lucien父亲空缺的人却怀着和他搞基一辈子的心。插一句,童子军组织现在已被证实是恋童癖最好的藏身处,他们可以近距离接触青少年,物色他们的猎物而不引起怀疑。Lucien便是David的猎物。最终Lu用童子军刀结果了David,始于童子军,终于童子军刀,用他写推理小说的儿子的话来说:任何侦探和心理学家都不能把这仅仅归于巧合。

David坚称没有得到过Lu,而Lucien的儿子认为David对他父亲的虐待和性侵行为从一开始就伴随着他们的整段关系,是长期而持续的。“我父亲对卡默勒的矛盾的感情很典型,和早期虐待儿童受害者的感情一样,他不知道如何应对卡默勒的持续关注。他一方面想要排斥,想逃走,另一方面却惦记和替身父亲的与性相关但却很亲密的关系,这是他从小到大从成年男性那得来的唯一亲密友善的经历,他无疑感到受宠若惊并深陷其中。”-Caleb

不管David多深情,当他对一个未成年人怀有性的诉求时(不论成功与否)更不用提多年的跟踪,就注定了带来伤害,在芝加哥大学Lucien18岁时自杀未遂就是明证。不管Lu后来如何把轻生经历轻描淡写为“行为艺术”,我们有理由假设自杀的人在作出这一决定时必定是痛苦的,他在那一刻不堪重负想摆脱这种不正常的关系,摆脱David的控制,第一次以激烈的方式,第二次激烈的方式他杀了David。我不认为Lu轻生是源于Allen臆想的迫于世俗压力不敢承认对David的爱,当然我也是基于推测,但轻生和伴随他一生的酗酒问题在童年受过侵犯的人中相当典型。不管Lu的性取向是什么,他都有理由对这种从童年就开始的充满控制的关系和扭曲的感情感到痛苦并想要结束它。结果是David把Lu救了回来,从此变得小心翼翼,Lu从此对David颐指气使。如果没救回来,Lu和房思琪没什么本质区别。

Lucien的儿子十分反感影片中把David塑造的深情脉脉。在我看来还好,影片中展现的更多是David的占有欲,通过代写作业把Lu拴住,这也证明了他通过多年调教有意无意把Lu培养废了,如果鸟儿不会飞就永远不会离巢。他们的交流也是以互相讥讽为主,在酒馆探讨new vision时David一脸你们小孩瞎胡闹的态度,而和他同龄的William却给予足够的尊重,说“我听着呢”。David可能在文学上对Lu影响很大,但在哥伦比亚大学时期他们谈不上有共同话题。所谓爱的卑微,只不过是不顾一切的对Lu的占有欲。David对Lu和朋友们冷嘲热讽了大半部电影,Lucien翅膀硬了想一走了之时他才慌了,秒变忠犬。影片一方面从Ginsberg的角度揣测Lu可能爱过David,另一方面也给Lu镜头控诉David:“我那时还是个孩子,而你将我拉进你变态的欲望中”。导演不是当事人,这样拍已经算客观了,毕竟Lu自己不曾再提往事,而他的朋友们则写了又写。

Lucien的儿子对David Kammerer怨念很深,认为他父亲的家暴问题就是David遗留的阴影。他认为虽然父亲在肉体上杀死了David,但精神上却不能与他了断,习惯了通过虐待(精神上或肉体上或两者都有)来建立羁绊。虽然Lucien在工作中人缘很好,指导了几代新闻工作者,但在生活中却虐待家人和朋友(特指Ginsberg,谁让他对Lu也有超出友谊的想法呢)。他成年以后专门做了心理治疗,治疗完毕后和已经是糟老头的曾经的美少年爸爸讨论了这个问题。Lucien先是否认虐待指控,最终不情愿的承认,接着问: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之间有特别的羁绊?Caleb形容当时他感到全身的血都冷掉,心想:不是这样的,这只意味着你和你的施虐者间还有些糟糕的未决的羁绊。

Caleb坚信他老爸是直的,这也是为什么他和Jack关系最铁,因为其他人都是“我当你是哥们/导师,你却想要睡我”。Lucien出狱后开始留胡子,告别以前水光溜滑的美少年形象,估计也是为了减少对同性恋的吸引力吧。

影片中对Lucien的性取向也并没有明确,和Ginsberg除了那个吻之外,其他暧昧更多是Ginsberg自己的臆想。甚至那个吻也可以理解为David调教下的条件反射。影片一开头Lucien就吻了一个不认识的女人,证明一个吻在他而言不算什么。Lucien的性向无论是弯是直都不影响他想要摆脱David的决绝,不影响他长大后意识到David利用他的信任想要占有他时坍塌的信念,也不影响David纠缠不休时他终于爆发的了断。这段关系开始时带有的原罪(恋童)注定了它不会有圆满的结局。

不幸的是,无论爱过与否,David终究还是成了Lucien的一部分(become part of who you are),成为了一直笼罩在Lucien家庭中的阴影。

最后夸一下戴恩德哈恩影片中的扮相很有说服力,和历史照片对比还原度还挺高的。美少年Lucien的儿子Caleb年轻时很帅,现在也是有气质的老头,有继承到老爸的颜值,通过心理治疗缓解了童年创伤,写的推理小说中经常探讨童年阴影对人的影响。

 3 ) Life is a circle, and there is nowhere to run

看完之后,其实不得不感慨的是,剧本和导演,对任何电影故事来说,都是最重要的。这部作品,无论对于不熟悉垮掉一代的普通观众来说,还是对于文艺到死的文学青年们来说,都是可以投入进去观赏的,它所要传达的很多微妙的东西,最终通过简短的90多分钟(掐掉片尾),在非常有限的叙事空间和格局里,通过不多的几个核心人物,非常精准地传达了出来。

虽然杀死汝爱的叙事者,是Allen Ginsberg,但是这部电影,我认为真正的核心,还是Lucien Carr,这个人物在其中展现出来的多重层次与复杂性,老实说,让我非常着迷。

————
Lucien Carr,如他自己所宣称的那样,是一个特别的人吗?答案是是,也不是。

电影一开始我们见到的Lucien,年轻,貌美,张狂又无所顾忌,带着离经叛道的迷人气质,荧幕前的观者,如同片中愣头愣脑的新生Allen,都被他这种气质所吸引。他敢于在谨小慎微的学府中张狂地我行我素,在惠特曼叶慈亨利米勒的诗句中抵抗着古板的教条与无趣的尘世,他用酒精、香烟和迷幻药,带领着Allen进入一个他久所向往却不得其门的世界。

就如影片的最开始,Allen打开Lucien的宿舍门,Lucien就坐在里面,指尖叼着烟,带着似笑非笑的神情,看着你,于是你便愿意肝脑涂地,愿意追随到底,愿意在图书馆里献身他人,愿意做他所有希望你做的事,唯恐有朝一日他离你而去。

影片里,Lucien的母亲说,David用一张网捕获了她的儿子,其实答案恰恰是反过来,是Lucien,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魅力,然后有恃无恐地网住了他们。
网住以后呢?他让他们当自己的”守护天使“,他自己呢?一次他选择和伙伴们创造”New Vision“的大旗,一次他选择和Jack一起登船去巴黎。


David曾对Allen说,We are the ones he need but never want.我们是他所需要的,但永远不是他要的。

在网中心的Lucien,他究竟想要的是什么?


这就回到我们刚才的问题,Lucien说到底,并没有他想象中的,至少,他所希望的那么特别。

所有伟大的艺术家,不论作家,画家,还是音乐家,都必然清醒地面对着一件事情,即短暂的人生以及它的虚无。

杀死汝爱中,多次提到,人生是一个圆环,不断循环。这是人生的真相,也是所有人都在经历的现实——它看上去永无止境,但又只存在于宇宙的须臾之间,每个人都在按照日常的规则行事,跳脱来看,其实毫无意义。人们出生,长大,结婚,生子,最后老去,死亡,很快将不被任何人所记取。
大部分人,都无知无觉地遵守着这一进程,唯有怀有灵性、带着悲观主义的眼睛看着世界的人,才能够察觉到日常生活的悲哀与自身的无力。他们不愿意,他们呐喊,他们抗争,活在追寻自我意义的道路上,希望可以从精神上出离于这个圆环,打破平静的水面。

对于Allen来说,Lucien就是那个打破水面的人,他清楚日常生活的无意义性,于是从一开始就选择嘲弄着所有循规蹈矩的人生守则,憎恶着庸常和老旧的经典。
但是他有一个最致命的弱点,就是他总是会用一种办法,去应对迎面而来的现实的怪兽:逃离。

就像Allen逃离新泽西的故乡一样,Lucien,在他人生中自我觉醒的那一刻开始,带着那种躁动,开始逃离,从生活中逃到诗的世界,从诗的世界逃到”The New Vision“的世界,从“The New Vision”的世界逃往海上的世界,让他的守护天使们应付着所有阻碍他逃离的拦路虎。

但,事实是,他永远完成不了他亲手开始的东西,也许每次他都以为这会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法,是精神上一个安全的家园,但就如同“The New Vision”那样,它很快支离破碎,所能达成的,只是一次图书馆的夜袭,一种孩子气的对传统的报复,没有办法真正地引起波澜。

这是他自身的圆环,他逃离了寻常人生的圆环,陷入的是另一种圆环,循环往复,永恒地活在逃离的过程中。

但没有人可以一直在逃,事实上,任何人都必须要面对生活,它不是拦在道路上的老虎,而是道路本身。
伟大的文学家们,靠自己的作品,创造出精神上的自我,打破生活的圆环,开辟出他们自己的道路,但那必然是一条充满孤独、死亡和痛苦,唯有自由和自我的路。

但Lucien没有办法,他没有才华去支撑自己,他也没有勇气去选择独行,他甚至没有胆量去坦诚自己的爱情,他被别人的养分供养着,又成为他人养分的来源,最终只能靠两败俱伤来偿还。

某种意义上,他是那个最痛苦也是最可悲的人,他的精神活在半空中,没有办法真正地以文学家的姿态,俯瞰虚无的人生,也没有办法回到现实中,将自己交给平庸。

在这件事上,他一点都不特别,他是所有苦闷的、悲伤的、躁动的,但却没有办法得到解脱的文艺青年们的化身。
(当然他比大多数的文艺青年们,都要好看一百倍。)


Lucien在片中提过两次兰波,一次是他喝醉了酒在晨曦中背诵着兰波的诗,一次是他远行前和登记处的人打诨,宣称自己是兰波。
这绝对不是偶然的安排,而更像导演一种隐晦的象征,这个金发的、美丽的、沉迷于诗的少年,正把自己比作兰波那样杰出的诗人,而他身后甚至有类似于魏尔伦那样年长的爱慕者,一样在争执中彼此伤害。
但他终究成为不了兰波,兰波没有活过四十岁,留下了众多诗作,事实上像兰波那样浑身灵性的少年诗人,往往活不长。
而Lucien,在片中有过三次类似自杀的描写,一次是玩笑,一次在芝加哥的背景里,还有一次是监狱中,他都没有死成。

但他的某一个部分也确实在某种意义上死去了。
David,被他爱过,也被他鄙弃,却也成为了他的一部分,网住别人的人其实也被网住了,当他亲手杀死David时,他杀死的,是他身体里那个原本躁动不安,依然拥有希望的灵魂。此后,他再也没有理由可以继续逃离。

他是所有人中活得最久的,他没有成为作家,而是成了编辑,有过两个妻子,三个孩子。
他最后还是放弃了一个圆环,回到了另一个圆环里。

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虽然没有那么激烈和极端,但这是很多人所经历的过程。

Life is a circle, and there is nowhere to run away.

毕竟,生活本就是个圆环,而没有地方可以逃离。

PS:片子里我最喜欢的两个段落,一个是Jack的好友,寄来的那封临终信,他慢慢地念着给自己的悼念诗。伴随着的画面,是Lucien杀死David的画面,是Allen和一个形似Lucien的陌生人上床,是William往自己的静脉里注射着毒品。
每个人都在痛苦中辗转反复,不得生,不得死,无法得到,无法失去,无法给与。
唯有逃离。

另一个画面是最后的定格,墙上挂着Lucien的报纸,和哥伦比亚学生们别的照片们放在一起。
Lucien之前曾说,他们不过是无力的尝试,试图让自己被人铭记,要不然他们很快会被历史所忘记。

说着这话的Lucien,刚刚完成图书馆的奇袭,The New Vision的第一次行动,前途看似光明,他本以为他可以靠自己的才华和行动来被人记住,但讽刺的是,最后他还是上了这面墙,以一次谋杀案的形式。

就如他之后的人生,最终,还是因为Allen,Jack和William,这些本来因为他的感召而聚在一起的人们对这次谋杀案的描写而让他成为历史长河中,一个特别而又不特别的影子。

 4 ) 「Quotes」

「Some things, once you've loved them, become yours forever. And if you try to let them go, then only circle back and return to you. They become part of who you are or they destory you.」
  
「Life is round. That we're stuck on this wheel fo living and dying. An endless circle. Until someone breaks it. You walked in here. You ruptured the pattern. The whole world gets wider.」
  
「Be careful, you are not in Wonderland
I've heard the strange madness long growing in you soul
but you are fortunate in your ignorance
In your isolation
You who have suffered
find where love hides
give, share, lose
lest we die unbloomed」
  
「Another lover hits the universe. The circle is broken. But with death comes rebirth.」

 5 ) 青春期的“垮掉派”

艾伦·金斯堡,威廉·S·巴罗斯,杰克·凯鲁亚克,“垮掉的一代”代表人物。导演选取了他们间的一桩案件,以青春的形式来描述了成就和影响一代人的文学家们狂妄的年少时光。
事件的关键人物卢西安是个浑身富有魅惑力,吸引所有人,用“蓝颜祸水”来形容都不为过,他也很清楚这点并以此利诱别人来达成自己的夙愿,卢挑衅整个社会规则秩序,是对学校传统体制反抗的叛逆学生,聚会充斥着毒品,纵欲,酒精,和一切行为言论的驳斥,他需要有才华的人来帮助完成一场革命。寻找到了新生艾伦小鲜肉,用“人生 其实是个无尽的圆,直到 有人打破它,你来到了这里,你破坏了这里的规律,然后整个世界都更广了”的言论,促使好奇的艾伦,进入了糜烂的新世界。艾伦疯狂的拼命写作,誓要把最美丽的东西,献给他的缪斯女神——卢西安,只因他一句 为我俩写点美丽的东西。
“小心点,你不是在梦游仙境,我已听说在你灵魂深处滋生的疯狂行为,但你的愚昧却是你的幸运,在你独立之日,你就是受罪的那个,找到爱在哪里吧,给予分享和舍得,唯恐我们还未开放便已死去”那刻,仿佛他们心有灵犀,卢的暧昧举动不断迷惑着艾伦,无数次幻想手轻抚他柔软的发梢,仅仅盯着他的眼睛就能高潮,离经叛道的巴士地狱新视界首次任务完成,兴奋庆祝下艾伦和卢不经意间的亲吻,以卢的刻意逃离宣告艾伦的幻想破灭。另一方面,苦苦痴缠卢的大卫一夜间被卢刺死,艾伦对全部事件开始怀疑,慢慢梳理后,写成了毕业作品:疑惑中的黑夜。
这是个爱你,就要杀死你的故事。
大卫的紧逼让卢不堪其扰,卢痛恨硬把自己弄成gay的大卫,但不得不承认曾在某一刻,他爱上了大卫,卢恨甩都甩不掉的大卫,更恨自己,是什么让自己变成了这样,罪魁祸首的大卫,他要杀了他,杀了他就不用再爱了,死亡代表重生,圆还会回到起点。过程实为艾伦虚构的小说,到底真实事件如何,不得而知。犯罪与打破秩序,是垮掉派的信念。艾伦的告密也是出于爱而不得,将其毁之的想法,精神层面上的杀害,在面对湛蓝眼睛的深深祈求下,任谁都会动容,好似地狱的魔手,即便知道从未爱过,都是会被原谅的吧。
丹尼尔为摆脱着哈里波特的影子,宁可牺牲大尺度表演来证明可以选择更宽广的戏剧路线,虽仍旧带着浓厚书卷宅男气,表演有时用力过猛,还是能看到他转型的迫切与努力。戴恩德哈恩,最大惊喜,很像年轻时的裘德洛,暗夜的妖精,华丽优雅,带着贵族的痞味。如同王尔德遇见道格拉斯,他再怎么坏,再怎么恨他,一见到他的微笑,立刻什么都不重要了。世间就是存在这样的妖精,慑人心魄,玩弄人心于股掌之间,痛之切必爱之深。

 6 ) 你生命中的卢西安

事实上我总觉得卢西安这类的妖精们是上帝化身来人间度假的。

无论你的交际圈子多小,或者多大,人群里总有一个该死的幸运儿。

就像《戏梦巴黎》里的那句台词,有些人从不冷场,且是心想事成的高手。

比如这个漂亮男孩。

如果你自成一个宇宙,以你的名字命名你的星球。
他们是否在你的轨道上并不重要,重点是你甘愿成为他的行星。从黑夜到黎明。

我们经常得到一些可靠的信息证明上帝是公平的。
谁爱信谁信。

如果林夕没有那个他心心念念的黄耀明,可能就没有那么多听着就疼的歌词。

妖精是有魔力的。
他们特别,忧伤,放荡,不顾一切,有资本。

当然你肯定会说他们最大的资本是长了一张让人欲罢不能的脸。
所以他们做什么都会被原谅。

是这样没错。

我曾经也为这样一个卢西安浪费了整个初高中。
当然用浪费太过分了,毕竟很养眼,幻想也很带感。

艾伦说的没错,卢,你成功不了。
因为他不必。有人愿意代他做一切事情。
而他要做的就是在内心深处愿意被宠溺而大脑表层又告诉自己要有一番作为之间无限纠结,一直圆下去,圆会变得更大,却始终是圆。永无棱角之日。

你看着他喝酒,抽烟,吃东西,甚至看着他受虐。
这对你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生病的不是他,是你自己。你患了强迫依存症,他是你的依存。


上帝就是来看看人类到底有多虚伪的。
所以我们不能辜负,让我们携手并肩,红尘作伴,勇敢的虚伪下去。

 短评

没传说中好看,同样是垮掉一代的故事,倒还不如去年的on the road让我感慨,但Dane DeHaan真的太耀眼,邪魅、狂狷、少年气,每一帧都美。若还是小本演,那真是个让人期待的角色呀

6分钟前
  • Isabella
  • 推荐

配乐很赞,超喜欢在图书馆放禁书的开灯的一幕,感觉要飞起来了。文学青年,偶尔会让人觉得中二。PS:Dane DeHaan妖孽,还有越来越喜欢丹尼尔了怎么办

7分钟前
  • Flora
  • 推荐

亮点和不足一样多——“垮掉一代”的故事被讲述得青春洋溢、耳目一新,然而带来的副作用就是文学革命的部分流于轻浮了。蛋妞成长很多,但最抢眼的还是德哈恩,这个少年就像一盒跳跃的放射性元素,捧在手心都会爆炸的!什么,已婚了?我...

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真是觉得自己读书太少了,文人的世界我不懂,天才的世界我也不懂,看了影片有种想恶补历史的冲动,果然每个文学巨匠背后都有一段丰富的历史故事以供灵感的来源

12分钟前
  • 蓝下老婆
  • 推荐

戴恩德哈恩!!!!!!!!!!!!!!!!!!

17分钟前
  • 猫猫
  • 推荐

丹尼尔怎么演怎么直,越用力越直。

20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很让人惊艳的导演处女作,更让人惊艳的是戴恩·德哈恩,这部电影之后他肯定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新一代男(妖)神(孽)了,好的演员就是这种耽美片成功的关键。影片的高潮处理的非常视觉化,“垮掉的一代”的精神气还原的很精准,凭这点,约翰·克洛基达斯就应该被列入重点关注的新人导演行列。★★★☆

2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拍的好美,几年前的dane dehaan帅的病态,Daniel演技是有的,上世纪50年代美国文豪们的故事与传奇无二,讲他们的故事每一句台词都美得凶狠,“An oasis in this wasteland.”

26分钟前
  • 恬儿萌
  • 力荐

惊艳的处女作。把金斯堡在40年代的、或许大家都很感兴趣的同志爱情、凶杀案的真相,用一种很大胆也很青春的方式展现出来,剪辑和音乐里我想都是导演的激情。当然电影的魔力也跟大牌的卡司、优秀的幕后不可分割。戴恩德哈恩太帅了,惊呆了。跟一群制片人坐隔壁看片,圣丹斯真让人兴奋,拍电影是幸福的

31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直到看到最后字幕介绍四人圈子里其他三人后来的成就,我才明白lu不是创作者,他就是作品,是谬斯,是仙人,是恒星,他是用来启发的,发出光芒,是灵感的来源,他有那种让人为他付出一切的力量,他不必完成革命,而革命以他为圆心进行,只要他在就可以了 (精彩镜头:lu在书架后看着allen被口)

35分钟前
  • 软糖莫爷
  • 力荐

我觉得为了围脖上那九张GIF来看这片的可以不用看了,因为你想看的只有那九张GIF乛-乛

38分钟前
  • 阿V
  • 还行

最后一颗星是片尾曲给加上的。

39分钟前
  • 黄青蕉
  • 力荐

我为两年前刚看到卡司表时产生的『肯定要毁』的misjudgement深感歉意,导演一看就是深爱垮掉派啊,那种时而炽烈时而迷幻时而伤感得不行的叙事和剪辑让人有种『总算有导演抓到垮掉文学重点』的惊喜。蛋泥与DeHaan的表演也很精彩。

40分钟前
  • CharlesChou
  • 推荐

影片播放的過程中,坐在我前排的兩個白髮蒼蒼的老爺爺一直手牽著手,所以每當我看不下去蛋泥的直男表情時,就低頭望一眼老爺爺們,如此看完了全片

45分钟前
  • 还行

Dane从第一次在宿舍里叼着烟看着蛋泥的时候!!!美的我都要叫出来了。整场最奇怪的是都是年过半百的夫妇手牵手一起来看,5厅的构造简直就是没有空间了直接隔了个小间。头仰的脖子都快断了。。。比起阿黛尔,阿黛尔是用足够的同性描绘来讲普世的情侣故事。而这部则是用文学,用女人讲了男人之间的爱情

50分钟前
  • 香槟塔
  • 推荐

戴恩和年轻时的小李子最大区别是,小李一副吊丝直男气,戴恩则是贵族小受味。

51分钟前
  • 灰蓝十里
  • 推荐

有生之年的愿望多了一条,希望小本和德哈恩共同出演一部基片。

56分钟前
  • 独角大瓜皮
  • 推荐

Dane DeHaan彻底暴露了自己有多迷人!!!

60分钟前
  • A L E X
  • 还行

戴恩,每个特写都足以让我撸出血来。一个美国人却能把那种苍白瘦弱文艺基佬演的这么好,少年你会红的。蛋妞的演技的确在上升,但是仍然明显看出来是一个直男硬演基佬啊,sigh

1小时前
  • DOUBLELEMINT
  • 推荐

Dane苏到我不能自己啊啊啊啊。。。。一群文坛大神帮一个美人写论文的故事

1小时前
  • 流风揽湖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