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肯定想透过永定和楚娟俩个人,不肯对感情做出承诺一事,带出现代人互不信任的问题,常说新不如旧,然而到最后就连十二少也辜负了如花的信任。 不可否认十二少对如花的一往情深,从头到尾他也付出了全部身心去爱,五十年后如花归还胭脂扣,他也是恋恋不舍想要挽回,苟且偷生的那些岁月何曾过得安心?奈何生命太过宝贵,拿命来印证爱还是不爱,本就太过沉重非常人可以承受。 感谢剧组的种种不可控原因,最终定下张国荣。当张国荣温润俊朗缓缓走上楼梯,擦肩而过俩姑娘情不自禁的回头追望,他就那么回头一笑,那样的神采风流、风华绝代,你便知十二少非他莫属,哪怕到最后十二少那样的懦弱退缩也不能对张国荣太恨。 《胭脂扣》原先定的是梅艳芳,郑少秋,刘德华,钟楚红,最后只有梅艳芳留守,可以看出来她对这个角色的钟爱。当一个演员爱一个角色,跟演员觉得角色可有可无,出来的效果是大有不同的。演员喜欢角色,就会下很多功夫去收集资料,细心揣摩角色的性格、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的神态。导演关锦鹏说,阿梅的逝世,让他感到“一个时代的终结”是多么的沉痛。真是深有同感。 如花对爱情有多坚定,后面就有多绝望。你不知道她苦等五十年的执着,就不知道她轻咬下对她而言是毒药的红苹果时,嘴角静静淌出血,那种绝望和悲凉,一如当年殉情的义无反顾。 如梦如幻夜,若即若离花。如花,你别哭,我们来生再相遇啊。
经典是经得起时光检验的金子,虽然看此片很久了,主演张国荣和梅艳芳也都已不在,但他们和十二少如花一起仍在人的记忆深处,谱写着戏里戏外的经典传奇。
举目遍地十二少,人间少有痴如花。“十二少谢谢你还记得我。这个胭脂盒我挂了53年,现在还给你,我不想再等了。”看电影的时候心疼如花真心错付的痴傻,也厌十二少苟存人世的懦弱,更恨那个年代的门第观念。若只如初见,没有心动没有情动,一切该多好。
“是以孤舟沉寂晚景凉天,独倚蓬窗思悄然,又只见平桥衰柳锁寒烟” 人若孤独,烟缕也寒。谁知那孤枕难眠是起于殉情未遂,等了五十年,盼了五十年,容颜未变心已干枯,黄泉路上一碗孟婆汤了却生前身后事,可怜那彼岸花开的正艳,却只剩佳人依窗孤芳自赏。
人鬼情未了的爱情,在《胭脂扣》中那时空交错的脉络中徐徐道来,若诗般的节奏把控将这一凄美的爱情故事给人以难以言喻的动容,世俗的不容,只能是刹那芳华或苦情于终老的爱营造了电影最为有力的剧情张力,其实无论是梅艳芳饰演女鬼如花的钟情,还是张国荣饰演十二少数十载后的老泪纵横,那“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十二少与如花的爱恋,他们何尝又不是彼此深爱着对方,世上痴情人又何止于一个如花。
客观地说,这只是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一个是出身显赫的南北行的大少,一个是身不由己的风尘女子,门不当户不对,就这样偶偶尔尔的相遇,模模糊糊的相爱。后来家人反对,无奈之下,两人吞鸦片殉情。
但是这并不是结尾,时光流过五十三年,她依旧没有在黄泉路上等到他。她来寻他。为了找到他,她愿意低声下气的求,也愿意大大方方的坦白,自己为了和他永不分开,费尽心机,然而终究没有让这段感情有始有终。终于,她见到他了,他没有死,生还了,却老了落魄了,而她依旧是当年的模样,在破破旧旧的片场,他颓废地抽鸦片,甘心地做一个无名无姓的临时演员。“十二少,多谢你还记得我,这个胭脂扣我戴了五十三年,现在还给你,我不再等了。”她如是说,决然离去了。
可惜了一段错过的爱情。不是不够相爱吧,既然都磕磕碰碰挨到了“永远”面前,都死过了一遭,为何又少了结局的伏线?
“真实的东西最不好看”,这是她的原话,回答他的随口一问:“你有好多种样子,哪一种才是真的?”
是的,现实不好看,因为现实比眼前的残忍,在爱情的醉生梦死面前,他们可以天造地设,可以风花雪月,可以如胶似漆,但免不了,她终究是一个河下人,高攀不上他的门第,而他在世俗面前,能做的只有逃避和妥协。
她的爱无疑是自私的,而他承受不起;她要的爱太惊天动地,他也给不起。为了确保能够相守,她偷偷在给他的酒中下了一瓶安眠药,自己先吞下鸦片表决心,以死相迫。好了,他也吞了,无论如何,她想,理应覆水难收。
然而她忘了,他们是不同人,他会有人用千金来救,也会恨她太狠,会更愿意一个人苟且偷生,就算愧疚,就算风流总被雨打去,也未想过要再死一次。
五十三年后,她依旧无悔地向好心帮助她的娱记浅话当年,“我来找他,”
她恨恨地说,“他是无胆鬼,他留低我一个。” 她依然怨他,怪他太现实,不够飞蛾扑火,不够义无反顾,他无胆,他负情。她凄凄婉婉地唱:“誓言幻作烟云字,费尽千般心思。情象火灼般热,怎烧一生一世 ,延续不容易。负情是你的名字,错付千般相思。情象水向东逝去,痴心枉倾注,愿那天未曾遇 。”
她未想到,他亦是有牺牲的。他做的比他能做的多了太多,只是缘分未到,免不了天人永隔。
此时,旁人道:“在一起开开心心不得了,何必要弄到死这般惨烈。”还记得电影里梅艳芳以男装亮相,从从容容地唱着南音《客途秋恨》, “凉风有信,秋月无边。思娇情绪好比度日如年……今日天各一方难见面,是以孤舟沉寂晚景凉天。”而再见时她还是在唱:“你睇斜阳照住个对双飞燕,独倚蓬窗思悄然……”曲还是当年的曲,而情怀却回不到当天。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当胭脂沾了灰,又要胭脂扣何用?
五十三年了,是否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是否依旧如刚开始般一句,哪来那么许多愁?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
如果我是如花,我宁愿早些转世,因为情已逝,何必追?|| 第二遍观感:--你会为我自杀么?--不会。那你会为我自杀么?--不会。--嗯,对呀,因为我们都是普通人。
字幕很亮,“外国王老吉”
李碧华的爱情模式,得而失才让情更刻骨,碎彻底才让痛更铭心。苟存的12少瑟缩在墙角,一切皆空 。
如花就像很多女子一样 爱到不放手最后也只是希望你过得好就行
为了哥哥去看的电影,结果喜欢上了阿梅
还给你。从此我再也不必等。
人生真应止步于初见。
没看过这辈子白活了。
女人总归是要亲眼所见才会相信到头来这一切不过都如此。
说起如花,你记得的是这个,还是那个谐星?
不会为你自杀,你忽然走开他不知道,但你还是会回到他身边,挽起他的胳膊,他还记得买东西逗你开心就好,不用多沉重。
李碧华的小说改编,她偏爱痴情的女人,如《青蛇》里的白蛇,《霸王别姬》里的菊仙,《胭脂扣》里的如花,都是深情不悔,痴情错付。十二少其实也不可憎,他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只是普通人,不够深情,没那么深刻,好死不如赖活着,求生本能,不想死而已。
几篇批评文献的观点:前97香港对“消失”的焦虑(Ackbar Abbas);怀旧在影像中的公共化具象、民族志凝视与共同体建构(Rey Chow);鬼片中的幽灵爆破均质空洞时间、召唤历史正义(Bliss Cua Lim);后/女权、后/殖民语境下重写Teresa de Lauretis所谓的“俄狄浦斯契约”(David Eng)。
这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唱戏就是把人生拖拖拉拉的痛苦直截了当地给演出来,不过戏演完了还不是人生拖拖拉拉的痛苦?
女人为爱可以倾尽所有,在这一点上男人输得一败涂地!
哥哥风情万种,美到极致。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53年的等待,最后化作一句:誓言幻作烟云字,费尽千般心思;负情是你的名字,错负千般相思。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
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李碧华:“这便是人生:即便使出浑身解数,结果也由天定。有些人还未下台,已经累垮了;有些人巴望闭幕,无端拥有过分的余地。这便是爱情:大概一千万人之中,才有一双梁祝,才可以化蝶。其他的只化为蛾、蟑螂、蚊子、苍蝇、金龟子……”
女性在爱情中的决绝和男性在爱情中的苟且被这部电影血淋淋地呈现出来。但是,被这样的女子爱,是一件幸福而可怕的事。
7/10。李碧华小说[胭脂扣]中大胆揭破了只存在于童话的爱情幻想,当炽爱自私的如花将酒里放安眠药的谋杀隐瞒成双方殉情的美名,其相信对方的真心也被证明是自欺欺人。肯定了现代恋人理性务实的价值观,影片最佳时有[霸王别姬]人生如戏的深广内蕴又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两位女性,可惜现代戏则丧失大量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