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追凶者也》:地域文化、传统文学、黑色幽默与底层叙事
整个九月,国内院线可谓是热闹纷呈,而在这个月上映的众多影片当中,我最想看其中三部,分别是:杨超导演的《长江图》,曹保平导演的《追凶者也》和冯小刚导演的《我不是潘金莲》。昨日下午在家,酝酿《阿尔贝·加缪》的长书评未果,于是说走就走,到家附近的影院,观看这部期待已久的《追凶者也》。事实证明:在电影院度过的这两个小时,可谓物超所值,这场观影之旅,也给中秋小长假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这部电影里,曹保平导演把故事发生地点,选择在位处中国西南边疆的云南。云南,并不仅仅只是电影的取景地,而是整个电影故事的文化背景和文化载体。电影采取了中国传统文学当中章回体小说的叙事手法,这样的手法在徐童导演的经典纪录片《算命》当中同样有过运用。而两者所不同的是,《算命》的章节标题完全参照章回体小说,是工整的对仗式文字;而在《追凶者也》里,导演所采用的章节命名更加源于草根市井文化,从“憨包”、“小烂屎”、“土贼”到“乱屁麻麻”和“鸡枞”,要么是云南当地人常用的方言词汇,要么就是云南人经常食用的特色食物,而电影当中的对白,也是以云南方言为主。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五个章节标题几乎都具有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憨包”之于“傻瓜、笨蛋”的贬义指向,“小烂屎”之于评价女人作风不正的贬损意味,这些一语双关的俗语,都完全源自云南千百年来沿承的民俗和社会文化。这样的一系列设置,让这部电影充满了云南地域特色,也能让观众在那些美轮美奂的山水宣传片之外,看到最真实、最市井、最草根的云南现实生活。
甚至就连影片的英文名称“Cock and Bull”,也跟上述俗语设置一脉相承。我们绝对不能望文生义地认为,这个英文名称指向的是“公鸡和公牛的故事”,实际上,“a cock and bull story”在英文中是一个固定俗语,它的意义是"荒谬的故事、流言蜚语、无伤风雅的谣言"。
早在17世纪初,英国有一家公路旅店,店名便叫做Cock and Bull,疲惫的观光者在那里留宿歇息,他们常常聚在一起,讨论他们所经历的一些奇闻异事。久而久之,这些故事就被称之为cock and bull tales。影片用这样一个西方俗语来作为英文名,既跟影片具有丰富内涵和意味的中国地方俗语的章节标题形成对应,又暗自呼应了影片男主人公宋老二因杀人谣言不堪其扰,坚持查出事件真相的故事指向,可谓一箭双雕。
影片对于中国市井社会的再现与还原,当然并不仅仅体现在上述名称方面。在影像内容的具体展现上,也有许多值得玩味之处。比如影片刚开始,几个中老年市民在茶馆里谈论猫叔被杀事件,说着宋老二的闲话。导演显然是意识到:在互联网兴起之前的中国城市以及网络仍然不发达的中国边陲乡野,类似茶馆、澡堂这样的场所,一直就是小城居民最重要的公共空间。小城里的大事小事,谁家的三长两短,都是在这样的场所里进行讨论、交流和信息交换。相信跟蓑翁一般年龄的70后、80后青年,小时候都有在澡堂或茶馆里,听镇上老居民如此谈论的生活记忆。对此,旅美学者王笛先生在《茶馆》一书里,也有着形象深入的记述与研究。而类似村民集体出动、围打人贩子嫌疑人,对逝去亲人的招魂仪式,乃至宋老二抓不到杀人嫌疑对象王友全,就拖走他家的猪抵作赔偿费等诸多场景,都无时无刻不在中国各地的乡村当中发生。因此,虽然这样一个故事在导演充满张力和幽默感的编排之下,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和可看性,但故事的真实性和现实指向,也同样毋庸置疑。
跟上述充满仪式感的场景相比,更为真实的,则是影片故事的内核。只因为宋老二不同意迁走自己家的祖坟,导致马光兄弟的锰矿厂迟迟不能开工,宋老二就要面临杀身之祸。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的,是资本的逐利本性对于民俗和个体生存境况的摧残。耐人寻味的是,在马光兄弟的帮手贵哥眼中,宋老二挡住的并不只是马光兄弟的财路,而是全村、全镇、全县乃至全省经济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所谓政治正确,在地方资本家的口中,已经被熟练地包装为自身牟利的政治合法性理由,畅通无阻。而更让人沉痛与深思的是,要除掉宋老二,根本无须马光兄弟自己动手,无论是充当职业杀手的魏小凤,还是成为替死鬼的猫哥,抑或是因偷摩托车而卷入其中的王友全,以及被谣言攻击、不胜其扰的宋老二,整个杀人事件互动链条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在底层社会辛苦打拼、拼命挣扎的个体。在资本和利益的驱动之下,他们之间展开了互攻与互害,而所谓正义的到来,只是让罪恶台前的魏小凤轰然倒下,而在魏小凤身后策划罪恶、让小凤毫无尊严可言的马光兄弟,却似乎仍然相安无事。高高在上的资本家马光兄弟,所付出的,似乎只是对他们来说九牛一毛的几十万元酬劳而已。
由此,这样一个表面上的幽默喜剧故事,却指向了极为深刻、尖锐的社会批判内涵。看明白了这一点,或许更能明白本片为什么要以喜剧面目示人,如果没有这样的外包装,也许这样的电影,将永远无缘在大屏幕,跟广大观众会面。
就此搁笔。
2016.9.18晚作于竹林斋
2 ) 喧宾夺主的幽默
文/梦里诗书
黑色幽默与写实手法的糅合,使《追凶者也》作为曹保平的犯罪悬疑新作,展现了一种全然不同于《烈日灼心》的另类风格,但其在着重营造喜剧氛围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度的把控,使本当耐人寻味的幽默变成了喧宾夺主的刻意。
这一次的曹保平将镜头聚焦于了云南一个西部村寨的凶杀案,以三人不同视角分段式的展开,使观众俨然成为了能洞悉所有的上帝,但深陷于这起凶杀案或无辜或有罪的三人,却并不可能如观众这样一明剧情的脉络,由此方才诱发了诸多带有暗黑色彩的包袱,这种因剧情而起的幽默远比诸多滥竽充数的闹剧,来的更为真实,同也成为了电影能引人入胜的匠心所在。
刘烨与张译在这部有着较高完成度的作品中一如《烈日灼心》中的邓超,其演技也得到了出色的迸发,刘烨饰演的汽修工宋老二,作为贯穿全片的核心角色,被认为是凶杀案犯罪嫌疑人的他将这一人物的耿直倔强而又憨厚的性格得以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而张译作为电影中另一关键性的人物,在此虽不做过多剧透,但其也将明是夜总会领班暗下却阴狠冷酷与的董小凤有着很好的演绎。
对于首次尝试黑色幽默的曹保平来说,这部电影虽有着一个中肯的构思,却没有真正的深入,电影只是将黑色幽默的运用停留在了娱乐这一层级间,随着电影的展开发酵,写实的风格与黑色幽默开始出现了断层,一再的包袱虽能为人开怀,却使电影变的过于戏谑刻意,无法去与本当深刻的命题形成完美的统一,终使结局的升华变的牵强尴尬,缺少了悬疑故事当以缜密细节为凭的惊艳。
一个不拘一格,勇于创新的导演,总归要好过墨守陈规,从成片来说曹保平完成了一次差强人意的转型试水,而《追凶者也》也至少是一部能忍俊不禁的黑色喜剧。
3 ) 是诚信的遗失,还是生存的无奈?
荒诞的戏码,多线角度的叙事结构,将黑色幽默与悬疑做到了近乎完美的结合;当真实事件将背后的故事极度还原,那些线索的聚合与分散都愈加变得精彩;而这场杀手末路狂欢之旅的背后所蕴含的却是对诚信缺失的讽刺,对奸商的抨击以及对正义的那份向往。
如果说《烈日灼心》是对小人物的心酸与无奈做出的深刻解读,那么《追凶者也》就是运用黑色幽默的“手段”讲述社会底层小人物的辛酸史;更值得一提的是,曹保平导演一直都在犯罪类型片上寻求创新,不拘泥于题材,拒绝平庸,坚持做自己想做的,尽管会因此面对很多人的不接受与不理解,但这种创新精神会因此让自己的作品更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影片采用五个章节段落,并运用分段环形结构,利用多个角度的场景去剪辑每个章节段落,因此形成将每个人的命运彼此相连的效果;当人物间相互发生冲突时,拼凑的笑料与被解密的真相,将三个男人之间的追逐与猜疑推动着剧情发展;汽修工宋老二,夜总会保安董小凤,古惑仔王友全,三个男人在彼此追逐中发现自己进入了对方的连环套,而他们彼此也都是善与恶的结合体,宋老二为了立证自己的清白,宁愿选择阻碍当地的经济发展从而不迁祖坟,王友全因为贪图虚荣,因此被意外卷入案件中,看似心狠手辣的董小凤,杀人的动机仅仅只是为了给自己的情人阿萍买房子。
三个主角有着截然不同的个性,但却存在着一个共性:都是善恶的结合体;一桩凶杀案的死亡现场,让三个人的恩怨在不经意之间被卷入其中,而老实的猫哥却无奈只能成为他们的替罪羊甚至是牺牲品,因此宋老二成为了最大的嫌疑犯,为了洗刷自己的罪名,他不禁付出一切代价,疯狂地展开了一场追凶行动;小混混王友全无意中捡到了一辆摩托车,从此带着女朋友杨淑华到处兜风,没成想这辆车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秘密;当宋老二去追凶时,一心想要为死者讨回公道,但却没想到罪犯真正的目标实则另有其人…
影片的前三段围绕着三个男人相互“交叉”的时空交错中展开,第四段将三个人行动相互融合起来,而第五段的巧妙收尾,则是给观众留下更多的思考空间与回味。而几次视角的切换与反转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当宋老二从警察局出来时,摩托车的线索便将嫌疑指向王友全,从他在村里逃跑到女友杨淑华对其下落的隐瞒,使得嫌疑更加严重;而随后剧情的再度反转,便是揭露真相的开始。
通过对人物的塑造来传达故事的核心一直都是曹保平导演坚守的精神,影片中的每个人都要面对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存困境,而他们的大多数行为都仿佛是一种无形的推动;宋老二的困境在于人言可畏,自己的老婆跑掉从而招人嘲笑,因此他将希望寄予在儿子身上,但那些流言蜚语已经影响到了儿子的学习,因此只能努力找到凶手还自己清白;王友全一直都很憧憬未来,却不知道未来在哪里,整天无所事事的混日子,没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观;而董小凤因为被奸商所陷害,因此导致他一直都想摆脱心中的那种不安全感,从而求得生存。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为生活、为我们所谓的“明天”而去拼命,三个男人各有所图的垂死挣扎,从最初的简单,到案件的扑朔迷离,再到多次反转,无不反映着人们现实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在荒诞的故事中,探讨的却是现代社会最为真实的人性,当真相被撞破,当生存的无奈充斥着我们的头脑,又有多少人会在意曾经最想坚守的诚信被遗失在哪里呢?
思考与欢笑对我们都同样重要,而《追凶者也》就是这样一部让我们在欢笑过后还能引发对人性思考的佳作;没有所谓的情怀,没有煽情的戏码,更没有精妙绝伦的特效…但那些对现实社会的讽刺、以及对真善美的唤醒,在我看来这是属于曹保平坚持自我个性为我们呈现出的精彩,更是属于这部电影的独特价值!
个人评分:10
4 ) 电影里隐藏的小细节
1,关于父爱。自己被冤枉了,宋老二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自己的清白,而是自己的娃娃要上高中了,会影响到他学习。后面也说了,怕自己儿砸抬不起头做人。这个细节表现得真好。涛哥他妈早死,老二又当爹又当妈的,其中心酸,大概不足人道。
还有就是影片最后的台词,黄毛自己都要挂了,还嚷嚷着出来混的,不能不诚信,还是没说出西装的下落,真是个憨贼。为什么呢?因为做人一定要诚信,说出来的话就要做到,这是他爹小时候教他的道理。即使他不学无术,游手好闲,二十好几了一事无成还偷鸡摸狗,但是这道理,他一直放在心里,不曾丢弃,因为这是小时候父亲就说的大道理,是千万千万不能背弃的。这个细节的父爱表现,着实让人动容。从这点看,我也敬他是个男人。
2,经帅气的警校小伙儿
提醒,我也顺手查了下,中国公安大学在读本科生应该是没有双学位的。。不知道是bug还是暗示刘队这个双学位很水?(从片中看警察是挺水的……
3,
曲筱筱居然有肌肉……(划掉)
4,
小太爷用的手机是诺鸡鸭撸妹1020,小太爷真情怀。
考虑到张译的身份以及1020初上市时的咋舌价格,我只能说这真是个诺记粉……
百度下发布时间和手机的铺货,发布新品速度,也可以推断出,故事的时间线应是2014年上半年这样。
5 ) 曹保平的批判现实主义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挺搞笑的,但我总是想起狼狈不堪的董晓凤(张译)坐在街头简陋的摊档,吃了几次也没吃到嘴里的那口热乎乎的小锅米线。
久不看国产电影,最近看了两部曹保平导演的《追凶者也》和《烈日灼心》,这两部电影都是现实主义题材,可能是前面一部被人骂糟蹋原著太厉害,后一部《追凶者也》有许多处在如今难能可贵的对现实批判的黑色幽默。
我是在云南出生的,昆明下的一个小县城,两岁搬回河南时,我说的是云南话,被同村儿小朋友小,叫我小蛮子,现在我已经完全不记得云南话怎么说了,但我记得我被人笑时的尴尬,我妈到现在还是说云南话,只是许多年来多少被同化了一些。但我看到这部《追凶者也》听着那些云南方言还是非常亲切,开心,甚至,我听得出刘烨最后唱那个RAP里好几处跑调的云南话。整出电影里他的云南话还可以,不会令人出戏。而且,我觉得刘烨在这部戏里演的很好,演出了神韵,那直勾勾的倔强的眼神,一言不合就要开打的急赤白脸,说的少,做的多的劲头都非常的云南。
演技论,张译也非常不错,他长的挺普通,没什么特色,但一个好的演员,应该是没有固定特征的,演什么像什么,就像梁家辉,大学教授,报社总编,警务处长,落魄文人,什么都能演且演什么像什么。张译演的电影我看的不多,除了这一部就是贾樟柯的《山河故人》,两出都是方言戏,不同角色类型,感觉都挺传神的。甚至当年王朔力捧的王子文,并不似传言般绣花枕头,也许一切都是和现在相比吧,现在这个锥子脸网红横行的时代,王子文都算是比她们强一千倍。
《烈日灼心》情节上有很多被人诟病之处,有影评说为了过审不惜神话警察,但这一部《追凶者也》却处处对人民警察高级黑。从双学位到最后的警黑勾结,以及警察拖拖拉拉,一事无成,刑侦能力还不如一个执拗的宋老二。
我觉得这两部电影都挺好的,尤其是《追凶者也》,因为他的故事和对白都非常接地。是生活本身的样子,从宋老二这个名字开始,他对自己名声的珍视(为了孩子和自己的汽修技术和猫哥打架),对风俗传统的执着(不给挖祖坟求发展),都令人啼笑皆非但又心存敬重。他蛮横起来自以为是,开车去抢猪陪给受害人。后来真相大白,二话不说买了猪赔给老太太。他的这些行为和他说出来的对白真实所以打动人心。这是一出荒诞喜剧,那些中了五元奖而开心的买彩票的群众,大巴车上睡的东倒西歪的胖妹都是不错的安排。唯一我觉得演着演着丢了的线索是猫哥老婆,风言风语传她外面有人,后来她有带着孩子跑了。但这里如果再节外生枝,可能会有太多线索反而会给人一种混乱的感觉。所以,断了也就断了,像农村里其它风言风语一样无根无源无结果。
至于剪接手法,见仁见智吧,为了情节的悬疑做一些插叙倒叙是好的,然而这种情节平行发展,不同时空同一时间的剪接,比较现代(像盖.里奇以及盖里奇的山寨版宁浩)可能稍微上点年纪的人欣赏不来。这几年颇多国内导演用这种方法剪接,像前年的《悬棺》(心迷宫)。我觉得这是新锐导演喜欢的小把戏,等技艺纯熟,足够自信驾驭各种技艺,就不会再玩这样的把戏。
电影最后一节让倒霉蛋二流杀手董晓凤仰天长叹:我这辈子最恨就是奸商。然而还没等他把话说完就遭一枪爆头,杀人灭口,底层人男盗女娼还处处受骗。为了自己的名声不得不自己破案洗冤,而拿着双学位的派出所大队长做了什么呢?除了拦下宋老二组织的摩托车队之外,什么也没做(王友全那个村儿把宋老二当人贩子捉了,说明真的人贩子仍然逍遥法外)。电影一开头就是警官煞有介事的记录伤口长度,捕捉案发现场的蛛丝马迹,一个特写给了刑侦工具箱,然而对不远处一个显而易见的重要证据视而不见,一直到最后,对出现没几次的警队,真是从头黑到脚。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挺搞笑的,但我总是想起狼狈不堪的董晓凤(张译)坐在街头简陋的摊档,吃了几次也没吃到嘴里的那口热乎乎的小锅米线。
6 ) 追凶者也:一半冷酷,一半荒诞
说起来,这次在上影节看[追凶者也]是个意外。本来卯足了劲是要抢伍迪·艾伦老爷子的[咖啡公社]的,结果放票一分钟就被全部秒完,原价60元的票子更是被黄牛炒到了500元一张,只好忍痛放弃。临时调整看片计划时,看到曹保平的这部新片刚好有空看,于是安排进了计划中。
由于本片是参加上影节的竞赛单元,正式的上映定在9月15日,连海报等物料都还没放出,更别提宣传了。所以,除了模糊的知道电影讲述的是一个追查杀人凶手的故事,关于这部电影的其他我一无所知。在映前的主创见面会中,几位演员和导演亦卖足了关子,让我不禁对这部悬疑犯罪电影究竟会如何发展充满了好奇。
就跟每一集[名侦探柯南]一样,故事以一场谋杀开场。云南某小镇中一个叫猫哥的男人惨死在河边,因为不久前刚刚与猫哥发生过过节扬言要杀死猫哥,刘烨饰演的宋老二首先进入了警方调查的视野。虽然没有正式调查结论,但小镇中的风言风语显然打扰了宋老二本就不怎么顺心的生活。憨厚耿直的宋老二急于证明自己的清白,自己走上了调查的道路,于是牵扯出真真假假的荒诞追凶故事。
刘烨的角色是全片的线索人物。看到故事的结尾你会发现,所有的故事都因为宋老二而起,也因为他的纯天然土法追凶,让几位人物纠缠在了一起。而面对那个冷血无情的真正凶手时,拯救他的正是他一手造就的混乱局面。当局面变得无比混乱时,原本“专业”的杀手也变得无所适从,被折磨得狼狈不堪。
这种狼狈造就了电影荒诞搞笑的气质。在一个失控的局面中,反倒是一无所知的宋老二在无意中逐渐掌控了局面。当电影行进到中段,张译饰演的杀手登场时,“追凶”的悬疑已然完结,观众对于剧情的发展基本上都能心中有数了。此时,导演的任务从“讲怎样的故事”转变为“怎样讲故事”,而荒诞也从此时接管了影片的主要基调。如同[疯狂的石头]里的专业小偷一样,当杀手越是用专业的手段试图挽回失控的局面时,事态就会更进一步地滑向不可控制的深渊。意图亡羊补牢的张译,却在面对刘烨时束手无策,越是用力想攥紧手中的肥皂,滑腻的肥皂就越是会失控的滑出手心。此时,两人的身份被倒置,思维缜密冷酷无情的杀手的所有行为都被宋老二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一一消解,在了解所有情况的观众看来,杀手越是挣扎就越是可笑。这种矛盾成了影片后半段的核心。
张译很好的诠释了杀手董小凤这个角色,这也是电影中最具深度,也最立体的一个角色。在电影中,他以一个夜总会领班的身份出场,穿着西服,戴着眼镜,显得非常斯文。从一开始,导演通过他要给女朋友买房子的情节,迅速建立了一个有担当、立志为自己的女人提供好条件的“好男人”形象;他在夜总会中八面玲珑,礼貌得体,这些都与他杀人时的凶相毕露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更为难得的是,导演将杀人一段拍得很冷血,虽然没有过多的血腥渲染,但力度却很到位。电影在诠释杀手的冷血时,不是靠演员摆几个冷酷的表情,相反,董小凤在杀人时带着满不在乎的神情与态度,而这更让我不寒而栗。他操着一口东北话,一边讲述自己对于社会现状的困惑,一边挥舞着自己手中的匕首,显然,此刻他自诩为社会秩序的纠正者。当人们稍有不满就利用私刑来解决问题时,这种原生态的“正义”观念正是我国某些地区法制崩溃的写照,这种对秩序的蔑视也是董小凤这个角色最令我胆寒的地方。
在混乱的荒诞语境中,董小凤逐渐变成了一个小丑般的人物,他的每一步行为都遭到了观众的嘲笑,在一幕戏中,他受伤的鼻子被他的大哥揪住不放,董小凤像是被捏住了尾巴的小狗般不住挣扎,张译用夸张的表演让影院充满了阵阵笑声,就在欢乐的气氛达到最高潮时,他一挥手割破了大哥的气管,献血喷涌而出。刚刚还在欢笑的全场观众立即鸦雀无声,被这突如其来的杀人行为惊呆。这一段是全片我最欣赏的段落,它完美地塑造了董小凤的那种癫狂与不可预知的残忍,也将导演和演员们对电影的掌控力显露无疑。
稍显无聊的是,当一切看上去无法收场,结局似乎要生出意外变化时,我国电影审查语境下无所不能的人民警察再度神兵天降,杀死了故事向罪犯伏法之外发展的任何可能性。
[追凶者也]的故事情节和曹保平的上一部作品[烈日灼心]有相通的地方,所不同的是处理的手段大异其趣,这部作品的完成度也更高,没有了类似[烈日灼心]中那个有头无尾的说书人的明显缺陷。电影的结构很像十年前火遍大江南北的[疯狂的石头],从三个主角的角度去叙述故事,当这三个部分讲完的时候,观众被赋予了无所不知的上帝视角,但影片中的各位主角认知仍有局限。所以,当最后三条线索汇集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站在全知的高度去看片中人物的种种行为,就产生了无数荒诞搞笑的情节。好比牌桌上你已经知道了所有人的底牌,然后静静地看他们怎样出牌,自然乐在其中。
当采用了这种结构时,就注定了这部电影的重点落在了“荒诞”而非“悬疑”上。我倒是很欣赏这种变化,抛弃了[烈日灼心]那种苦大仇深的使命感后,曹保平的这部作品更加商业化、可看性也更高了。就像我在上文提到的,重要的从来不是讲怎样的故事,而是怎样讲故事。
憨包、小混混、五星级杀手,追凶者也!和《烈日灼心》完全不同,重回《光荣的愤怒》的风格,荒诞、戏谑、讽刺、黑色、粗野,可笑又可悲,依然有劲,且更有趣。刘烨部分稍有点松,到张译这就完全玩开了,非常科恩,非常冰血暴,荒野行凶和船上追逐两段逗死人了,我日,真的好玩。
前半部分"心迷宫",后半部分"疯狂的石头",最后来点现实鸡汤,放在今年的华语片里算是一股清流了。看片前被迫围观了"爵迹"的预告,感觉今年再也不想看电影了,操!
更像是一部玩出来的电影,比较黑色幽默的东西。不过总觉得差口气,相对而言,只有张译的部分是最对的,其他人还是有些怪。
张译太抢戏,包袱留的也太靠后,让叙事上感觉都出现了失衡,但还是喜欢曹保平在风格化上的处理,像戏的戏依旧看的很happy。
就是张译塑造的角色搞笑部分用力稍过
张译演技真好,可惜剧本没写好
对老导演要是要求严格点的话就是3星半。开头和结尾都略松,中间渐入佳境。
演了一群被水逆严重影响的人,张译是水逆重灾区的,心疼
三星半,曹保平的实验性作品,如心迷宫般叙事,其实更像《11:14》。三段内容中分别尝试了悬疑、亡命、黑色不同的类型,玩的是类型片混搭,刻意放弃了故事层面的营造,故事背后的主题我比较喜欢,有的人为了面子(刘烨),有的人为了里子(段博文),有的人面子里子都想要(张译),后者表现最精彩
就喜欢这种土炮旮旯里的黑色类型片。
五星杀手!很严肃的凶杀案竟然笑声连连,严肃里透露着喜剧效果。失手的小警察应该也是高氏兄弟收买了,或许不仅仅只有高氏,甚至村民,政府,也都想宋老二死吧。从烈日灼心到追凶者也,都挺好看,刘烨张译段博文的演技都很赞,当然,最棒的还是导演....
庄子曰: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曹保平闻此语,深以为然,叹曰:杀一人者死,坑千万人者富。遂拍追凶者也,惜哉脸盲呜呼。杀手逢水逆,一笨毁所有。众皆捧腹。
演员演技基本在线,黑色幽默,但是片子的环节和人物设置都过于刻意了。
宋老二好可气,宋老二好可怜。他的眼泪比不上全村人的致富重要,所以他该死。可怕的是连他自己也相信自己该死——这是喜剧包装下那个悲剧的核。
剧本太刻意了,表演也太刻意了,失望
张译是一个特别有深度,特别有想法的演员,内涵修养都特别棒,演技更是没话说。虽然刘烨平时是个网红段子手,但一回到老本行,影帝功力分分钟秒杀一群小鲜肉。一部特别精彩的电影!
张译部分很出彩,扛起了整部电影。有人说导演模仿宁浩,你肯定不知道宁浩的成名作是模仿盖里奇的,对于泡菜的《釜山行》,同样跟风模仿痕迹很重,却捧到要踩自己。自己院线难得有部制作诚意,演技在线的作品,为何不多点褒奖。套用电影一句台词“最恨奸商”,我加一句“我还恨白痴的消费者”
刘烨的假方言听得全村全镇全县全省的人民都想杀他。
极品昆明话普及大全,李米拍了昆明,追凶拍了东川,真是缘分。真希望曹导能让昆明话火一把,其实昆明话多搞笑啊。无论这片的黑色幽默玩的好或坏,至少曹导还原了云南的城市与乡村,这里既有美与丑,善与恶,但每一个昆明人都会倍感亲切。
张译对着刘烨的照片做俯卧撑那里我还以为又是一部和《烈日灼心》一样带基佬情节的犯罪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