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童话故事,小时候看书记得叫《糖果屋》,原著是森林里的女巫诱拐小孩养胖了吃掉,姐弟凭借智慧烧死女巫逃脱。
个人浅见认为,2020版翻拍版,在故事主题上叙述的太晦涩了。或者是,想表达的太多,反而有点让人脑壳疼。
想聊聊简单的看法,涉及剧透,慎入。
故事开篇就是闹瘟疫饥荒的寂静村庄,性命垂危的母亲为女主指了两条路,JI女或修女,女主既不愿抛弃自尊自爱当JI女,也因为带着拖油瓶弟弟不愿去当修女,最后带着弟弟去寻找新出路。其实,在这里已经可以看出,女主有自己的独立意识,指出社会体系压迫(闹饥荒还要食物上交教会),不愿受人安排指挥,且不站队邪恶(JI女)和善良(修女)的任何一方,处在中间的灰色地段。
细节,女主为了应聘抹了口红穿了新裙子,暗示女主的心态已经不是个单纯的儿童了,而是女性。
细节,母亲先让女主去当JI女,再指路去当修女,细思极恐。
姐弟二人在去寻找受过父亲恩惠的寡妇家求助(母亲原来头顶绿过),遇到了僵尸一样的怪男袭击,被猎人所救,猎人为姐弟指了一条谋生的路,去找林务官求职,弟弟欣然接受前往,但女主依旧一副暧昧态度没有明确表示。
猎人教导姐弟,百因必有果,正邪的选择决定你的归宿。
随后就是故事的关键转折点,姐弟遇到了女巫的糖果屋。瘟疫饥荒的大环境下,地上连能吃的蘑菇都没有,但森林深处住着人,且满桌美食,正常人都会有所忌惮怀疑的,女主也算是智商在线,依旧保持着理智谨慎的态度。这里有个细节,女巫只拔了弟弟的头发闻味道,且后面也是,只是对弟弟垂涎三尺,对姐姐却是以一种平等的姿态沟通,没有把姐姐当做小孩或猎物。
糖果屋时期,女主起初是抗拒的,觉得糖果屋有问题,老太婆从不外出买卖补给,食物从哪来的?傻白甜弟弟虽然不想走,但也在锻炼砍树为以后林务官工作做准备;但随着女主来了大姨妈,这代表着女性性征出现,女主已经完全脱离儿童范围,明确提示女主不是女巫的猎物。
细节:女主在储物室发现一个暗门,其实这是女巫故意让女主发现的,女巫在引导女主慢慢走进自己的世界。
此后,女主开始和女巫学习草药、药水和象棋,女主虽然依旧保持着好奇和谨慎,但女主和女巫的相处更像是师徒。弟弟发现森林里吊着的童鞋,害怕想离开的时候,女主却不愿意走,她认为女巫教了她许多知识让她强大。
和弟弟吵完架,女主就把弟弟推出门外了,紧接着弟弟就消失了。这也验证了开篇女主说的,要舍弃一些东西才能得到其他。女主无法变强,因为心里面一直有这个弟弟。
这一阶段,结合女主梦境、独白、和之前女主告诉弟弟的《粉红帽子的小女孩》童话,其实女主天生就与众不同,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但母亲不让她对外说,让她当普通人,女主内心是不甘于世俗平庸的,这也是片头她两边都不选择的原因。而女巫却让女主压抑多年的自我觉醒。
片头格蕾特《粉红帽》版本:铁匠夫妇生了一个漂亮女婴(粉红帽),女婴染病,铁匠为了救女婴和黑暗女巫交换,女婴得到健康却失去善良。长大的粉红帽杀了铁匠,村里人决定将粉红帽送回黑暗的森林里,本以为一切邪恶会终止,但粉红帽还在引诱儿童去黑暗森林。
女巫讲述了《粉红帽》的另一版本:铁匠夫妇生了一个漂亮女婴(粉红帽),女婴染病,铁匠为了救女婴和黑暗女巫交换,女婴得到健康却失去善良。粉红帽杀了铁匠,村里人决定将粉红帽送回黑暗的森林里。但粉红帽却依旧跟着自己的老妈(也就是铁匠老婆),诱惑铁匠老婆试一试自己的邪恶力量,最后铁匠老婆经不住诱惑,吃掉了自己的小孩,变成了巫力涛涛的女巫,从此隐居黑森林诱拐儿童来吃。
两个版本的故事不能说哪一个版本是真实的,因为都是他人视角,从没有当事人粉红帽视角。
对比下,格蕾特版本也就是村子里流传版,认为邪恶的是粉红帽,将邪恶归咎于个人,这也是封建传统的旧社会思想下的通病,美丽的女人就不是好东西,即使她是个孩子。
女巫原版,告诉观众的,邪恶的是贪婪。母亲贪婪力量,吃了自己孩子变成了女巫。
最后,女巫柴火点燃了,炉子架好了,就等着BBQ,却没想到她的徒弟格蕾特不吃了!(原因一开始弟弟韩赛尔就说了,格蕾特是吃素的!)
回味一下,女巫从一开始就在引导女主,放弃(吃掉)弟弟,获得巫力。但女主良心未泯,利用女巫教导的力量,烧死了女巫救下弟弟。为什么女主会有巫力呢?天赋异禀?NO NO NO,舍弃弟弟不代表要把他吃掉,放手让他离开独自成长,也是一种舍弃。片头独白就说了,女主内心一直放不下弟弟,认为弟弟是自己贫困生活唯一拥有的,把弟弟划为所有物,抱有执念,但经历了这一切后,女主在结尾让弟弟离开去寻找自己的路,意味着女主放手了,成长了,内心也强大了。
所以最后,女主获得了强大的巫力,却不是邪恶的,因为森林里被女巫囚禁的孩童灵魂都解脱了。
女主最后有一段玄乎又玄的话“you will always have a part of me,brother.a part of myself that you have not taken.but that i have given to you gladly.it will go with you when you leave”.
字幕组是直接翻译,没有意境。我个人结合全片后的解读如下,“我不会再因为失去你而一无所有,你也应该带着我的爱去寻找自己的路”。
本片中,格蕾特的女性独立,姐弟的相依为命到各自成长的姐弟情都太隐晦了,加上画面质感过于昏暗,真的是看到脑壳疼。
作者PEAR,写于2020.04.11 北京
=====【原创内容,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0年,惊悚恐怖奇幻电影《格蕾特和韩塞尔 | Gretel & Hansel》
难道是题材的受限,现在怎么都开始对童话故事出手了?翻译其实很不接地气,你叫格尔特和汉赛尔,我哪里知道这个是 糖果屋。。
你还别说。。我看完了 都没想到 是这童话故事 (捂脸)
缺点很明显,因为我看的一脸懵逼。。哈哈,这太致命了,也许我并不是受众。
优点是氛围很好,配乐和色彩语言的运用,梦境现实故事穿插,奇幻程度也很到位,索菲娅·莉莉丝 Sophia Lillis ,很有独特气质的女孩,我还是最喜欢她的,《小丑回魂 It》,这里的演出也是很出色的。
但是优点如何华丽。。但是剧情神神叨叨不明所以,最后小孩子们都跑走了。。那么他们到底吃的是什么? 想要表达的又是什么?OMG
上来就很奇幻了~
突入起来的好人,让我想起《艾利之书》,嗯,差个墨镜~
1:55:1 确实很不常见啊~ 但是效果很赞
森林确实很美啊~
怎么看都是不正经(有毒)的蘑菇吧。
怎么看也美丽不起来啊~
画面,配色,都非常出色啊~
真美~~~
原来,你就是 扶弟魔!!!
我也有小黑手了~
~~~~~~~~~~~~~~~~~~~~~~~~~~~~~~~
虽然感觉不明觉厉,但是我是真的是不明白,欣赏不来。
--------------------我是盛宴的分界线------------------
推荐指数:★★☆(5/10分),扶弟魔前传:觉醒。
影评第555话《糖果屋》——黑色恐怖童话
恐怖片《糖果屋》于1月31日在美首映。
本片根据格林兄弟的同名童话而改编拍摄。
格林兄弟的原版童话故事梗概如下:
汉泽尔与格莱特是一个贫穷伐木工人的小孩。由于害怕食物不足,木工的妻子,也就是小孩们的继母,说服木工将小孩带到森林,并将他们遗弃。汉泽尔与格莱特听到了他们的计划,于是他们事先收集了小石头,把石头扔在地上,这样他们就能沿小石头找到回家的路。在他们回来后,他们的继母再度说服木工将他们丢在森林;这次,他们沿路布置的是面包屑。不幸的是,面包屑被森林中的动物吃掉了,于是汉泽尔与格莱特在森林中迷路了。
在森林中,他们发现了一个用面包做的房屋,窗户是糖果做的。房子的主人是一个老妇人,她邀请他们进去屋内并盛宴款待他们。不过,那老妇人其实是一个坏巫婆,她建了这个房屋来引诱小孩子,这样她就可以把小孩子养肥,并宰来吃掉。她把汉泽尔关起来,并要格莱特为她服务,并要她给汉泽尔吃很多食物把他养肥,巫婆每次都会到汉泽尔的牢房叫他把手指伸出来,看看是否胖了起来,汉泽尔都会故意偷偷把细小的骨头拿出去,巫婆因为年纪大,视力不好,以为那些小骨头是汉泽尔的手指,已经吃那么多竟然没胖起来,巫婆再也等不及,决定直接把汉泽尔煮来吃。当她在准备把汉泽尔煮来吃时,她要格莱特爬进炉中去确认,不过格莱特猜巫婆是要把她烤来吃,于是她骗巫婆爬进炉中,并把巫婆活活烫死。
孩子们找到并且拿走巫婆屋内所有的珠宝后,他们找到回家的路,并与他们的父亲重聚,这时孩子们的继母已经死了,从此他们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导演将同名童话改编成恐怖电影,同样是吃小孩的女巫,但是森林中的房子并不是糖果屋,而是一幢充满了恐怖压抑气氛的黑房子。
故事的本身源于中世纪艰苦生活中由于饥荒而引起的普遍遗弃行为,起到训诫小孩的作用。在格林兄弟的最初版本中,没有继母这个角色,劝说父亲遗弃两个孩子的是孩子的亲生母亲。后来版本修改成继母是考虑了社会影响,采取了与《白雪公主》相同的套路。
现实的生活远比小说或者黑色童话更加恐怖,而本片中的姐弟也并没有在一起愉快的生活。
弟弟去追寻自己的生活,而姐姐自己却变成了一名女巫。
本片源于童话,恐怖气氛并不是十分浓重。影片运用大量暗色调镜头,加以渲染影片的恐怖气氛。
向喜欢恐怖片的观众推荐此片。
祝大家周末愉快。
干不够140字。。。。。。。。。。。。。。。。。。。。。。。。。。。。。。。。。。。。。。。。。。。。。。。。。。。。。。。。。。。。。。。。。。。。。。
。。。。。。。。。。。。。。。。。。。。。。。。。。。。。。。。。。。。。。。。。。。。。。。。。。。。。。。。。。。。。。。。。。。
精致考究的美工布景——《格蕾特和韩塞尔》
今天聊聊电影《格蕾特和韩塞尔》。
片名Gretel & Hansel (2020),别名战栗糖果屋(台) / 韩赛尔与格蕾特 / 糖果屋。
《格蕾特和韩塞尔》改编自格林童话《糖果屋》。
看到影片标题时,我以为是一部类似2013年电影《韩赛尔与格蕾特:女巫猎人》(Hansel and Gretel:Witch Hunters)的奇幻动作片。而实际上这部《格蕾特和韩塞尔》是讲述《韩赛尔与格蕾特:女巫猎人》前传性质的电影,一个格蕾特和韩塞尔在孩童时期消灭糖果屋女巫的故事。
《糖果屋》是一则来自德国的童话“Hansel und Gretel”,后被格林兄弟收录到《格林童话》。
《糖果屋》讲述的是年幼的格蕾特和韩塞尔姐弟俩因为饥荒被遗弃至大森林深处,两位迷路的小孩误打误撞来到女巫的糖果屋。女巫把格蕾特和韩塞尔抓起来,让格蕾特做帮佣,想将韩塞尔养肥了再吃掉。姐弟俩虚与委蛇,凭借勇气和智慧战胜女巫逃出生天。
原故事见这里:http://6tt.co/tC8F
而这部《格蕾特和韩塞尔》并没有想要讲述一个童话故事,而是转而讲述一个成人黑暗童话。
2011年美剧《格林》就参考格林童话,加入喜剧惊悚奇幻元素而大受好评,电影版《格蕾特和韩塞尔》没有采取类似套路,而是加入了大量黑暗哲学探讨,试图唤醒观众们对成长和选择的思考。
唯一相同的是,本片有着强烈的电视剧质感。
中世纪的底层民众生活极为悲惨,遇到大饥荒时,没有人来救济,反而依旧要交钱交粮。家里揭不开锅的情况下,父母并没有能力和意愿照顾孩子们。
格蕾特作为家里长女,面临两条出路。一条是到富人家里做帮佣顺便出卖身体,成为有钱人的附庸,另一条是去修道院做修女,成为神的附属。格蕾特两条路都不想想走,她想堂堂正正地活下去,被赶出家门后,她带着弟弟在森林里游荡求生。
不久格蕾特遇到了女巫,在女巫谆谆教诲下,格蕾特依旧需要面临选择,舍弃弟弟自己变得“强大”,还是继续硬抗饿死自己。格蕾特何去何从成了最终悬念……
本片布景美工十分考究,可以看得出花了很大心思,大量强对比色彩令人很容易联想到另一部相同气质的《霓虹恶魔》。
比如同样多次出现三角形图形,在房屋建筑、角色背景、人物服饰上多次出现,隐喻人类最开始的地方;比如生命的周而复始轮回不止,有舍有得的不同选择可以造就不同人生道路。
两部影片在意识流上如出一辙,但《格蕾特和韩塞尔》没有《霓虹恶魔》的神和形,对比前作,这里更像是简单粗浅的模仿。而且《霓虹恶魔》也不是特别优秀的惊悚电影,神神叨叨的玩意儿玩一次就够了。
为了证明自己是一部恐怖电影,《格蕾特和韩塞尔》在吓唬观众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与常见B级片不同,本片摈弃了常见的血浆、追杀和喊叫,而是采用更加高级的心理层面惊吓。
影片营造神秘诡异气氛,让观众们感受到明显的不适。但想要造成更进一步吓人效果时,影片显得力不从心。前半段大量营造姐弟俩和观众们对未知的恐惧,后半段却变成了大篇幅的意识流画面对白,临门一脚却选用大量枯燥乏味的说教,这样的恐怖片可不会令人满意。
精致考究的美工布景,
喋喋不休的惊悚哲学。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周三看电影#第01期 《格蕾特与韩塞尔》PART2 解读篇
推荐星:二星(一:不推荐 二:推荐 三:超级棒)
关键词:格林童话;女性觉醒;风格
童话故事是最符合传统模式的一种叙述,主角被迫离开熟悉的环境,在外面遇到了好人,也遇到了强大的敌人,她经历了种种困难,战胜敌人,回到了幸福的故乡。
原著中,由于瘟疫饥荒,格蕾特兄妹二人被送到荒野抛弃,她们在森林里迷路,找到一栋由糖果和饼干组成的房子,一个和蔼的夫人收留了她们,原来是为了将她们变成自己的零食,最后她们凭借勇敢战胜了魔女,捡到了宝藏,幸福的回到了家里。
而本片中,格蕾特成了姐姐,她和弟弟同样因为饥荒被母亲赶出家中,她们在森林里遇到了一个尖锐的房子,飘香的食物,诱惑弟弟进去,魔女同样收留了她们,但是魔女除了想吃她们,还想培养格蕾特。
两个故事的脉络大体相似,但走向其实完全不同,一个是严格遵循英雄之旅的结构,而一个是在走向恶魔之旅。
故事的开头是个普通的黑暗童话,父亲为了拯救女儿,将她带到女巫治疗,女巫治愈了小女孩儿,但也让小女孩儿也背上诅咒与能力。陷入厄运的家庭,把她独自送到森林中,小女孩诱惑其他孩子,来做她的玩伴,所以要注意别人的免费的赠礼。
在《格林童话》中,恶毒继母要赶走兄妹,直到继母病死(怎么病的?),他们才回到家里,小孩子杀魔女的故事本就让人冒汗。这个抛弃女儿的故事更加黑暗,谁能说那些孩子不是被抛弃的呢?
这是格蕾特记住的故事,而影片中她觉得自己也是被抛弃在森林中的小女孩,所以她的出场、结尾乃至大部分场景都是在森林当中。母亲与女儿的关系非常不好,她从内心到外在都没有归属,她想找到自己的故事,自己的路,所以必须觉醒。
她很早熟,很早就懂得成人的一切,她有一种独特的能力,能看到事物隐藏的一面,人们会恐惧甚至憎恨她。而弟弟却不同,弟弟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她的孩子,她觉得自己不会抛弃他。
开始的故事从画面来看就是虚假的,村里的人并不为小粉帽所高兴,至少从他们的表情看不出。甚至可能小粉帽都没什么能力,只不过是个饥荒的母亲想抛弃女儿,想获得能力,所自叙的解释。
魔女的几句话很值得玩味,人们恐惧优秀的女性,认为女性都应该是个单纯的小女孩,都应该困在婚姻的锁链里,所以她自己的路就是抛弃羁绊,获得力量。
格蕾特也被能力吸引,她希望自己可以保护自己,保护弟弟。可得到东西,总要付出些代价。她没有接受生母的选择,被母亲抛弃。她选择了魔女的教导,实际也把她当成心灵的母亲。
在影片的开始有猎人给她指路,她没有遵循。中间有梦境给她提醒,她没有听从,她潜移默化的相信了魔女的价值观,让弟弟离他而去,从前面的剧情来看,弟弟根本养活不了自己,所以我觉得最后格蕾特间接的促成了弟弟的死亡,没有了母亲与孩子的羁绊,成为了魔女。
简单的文本,在创作者的改编中,赋予了复杂的定义,一切很晦涩,母亲与女儿的母题非常独特。如果熟知《韩塞尔与格蕾特》的文本,你会发现,全片避开了英雄之旅的模式,讲了一个成为恶魔的故事,即使不清楚文本,影片刻意的美感和音效,给人一种噩梦的幻觉,喜欢独特风格的恐怖电影,一定要看。
一天集中出两部(刚看完“拧紧”)垃圾,这部更甚,文绉绉的叙事,优雅的堕入黑暗?标榜暗黑童话,却是格林童话里最催眠的篇章,几乎毫无悬念,情绪也没有高低起伏,在梦境中寻找真相,也不自知深陷其中?期待常态恐怖类型片里应有的内容,可能要大失所望,这部连基本的故事都没能讲好,情绪总是被割裂,角色在进程中总没了下文,连结尾那种反套路的安排也没法儿在我这儿讨好,可千万别期待是“鹰眼”演过“韩塞尔”的那种纯血浆动作片,同一部小说的人物不同时期而已,风格大相径庭,这部偏文艺剧情,没有恐怖气息,没有骇人场面,一颗星送给光影斑驳的摄影和场景布置,但这丁点的质感根本无法挽救这无聊透顶的拙劣改编。★
看来德国古代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执行不力啊。
60/100,至少表层的精致度做的足够了,以中世纪村庄和室内昏黄硬光组成了影片的固有视觉风格,室内空间大多是秩序构图,且强调线条。各种广角镜头和POV乱入(虽然用意不明),至少美则美矣。选用一个童话文本就实在是可爱,对于类型片就不想多苛责了。
3.1/恐怖片爆款果然是可遇不可求。摄影非常出色,对称构图,镜头深远,冷暖色调对比,森林的雾霭,昏黄的灯光,诠释出一个带有宗教色彩的黑暗童话。至于其他的则是乏善可陈地俗气无聊,旁白太多,想凹出文艺范,显得古怪还有点不合时宜。
好的是有风格,糟的是只有风格,感觉导演选错了题材,惊悚类这个节奏不适合。
太美了啊,是我最喜欢的中世纪哥德风格。
喜欢女主,可是故事有点闷。
让我想起了一个东欧版本的小红帽
Diversity™
老妖婆变身成少妇的时候我被惊艳到了,以及死的太轻巧了。。。这种片子太形式主义太空洞了
优点缺点都非常突出,秋天的日耳曼森林的诡秘氛围从来没有这么好地被呈现过,格林童话故事的鬼魅背景,但是作为童话新编,不可避免地要对古老的故事做肢解和填充,这里面的greta讲着完全与实际时代背景身份不符的当代女性觉醒话语,以及女巫的心路历程&无敌弱鸡,很难说不是当代主题先行宣传电影的固有硬伤。
网飞流水线三流电视剧质感,就是可以边玩手机边看完的那种片子,不痛不痒的剧情,不痛不痒的表演,自以为很高级的摄影和production design。
现在是恐怖片也要政治正确了是吗?
大概有那么几场恶心戏在视觉上还不错吧,整体这是个啥啊,神神叨叨、故弄玄虚的。连起码的把故事讲得稍微有趣一点都做不到。
一个半小时超长预告片。修女艾达一样的大headroom。构图比较文艺。千与千寻 “不要再吃了会被吃掉的”
拉一下评分,氛围实在出色。
女巫悲苦堕魔道,一山还有一山高
语焉不详的剧情,摄影非常棒
灯光、摄影和审美造诣都不错。细节有一些恶心,但是能看出来恶心也是有追求“美学境界”。古典魔幻超现实主义,立意是对爱放手、各走半边,陈述晦涩,但算是用心制作。
没想到拍这么晦涩,看得我都睡着了,片子表达的意思明白了,但是这么隐晦不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