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热闹了,想家”
这句台词是一个孤独的女人说的,她喝多了,在别人的生日Party上,她把自己灌醉了,哥们儿问她为什么?
她说:太热闹了,想家。
写出这句台词的导演,就是,王竞。
推荐导演王竞的伤心三部曲:家、国、我。
我,《我是植物人》2010年
家,《万箭穿心》2012年
国,《大明劫》2013年
我伤心,不管起因如何,只要能遇到爱你的人,总是有解的。
《我是植物人》里的女主人公,俐俐,最后一个镜头是身穿囚服,隔着铁窗,泪眼朦胧地看着那个男孩,等她自由一定会娶她的八卦狗仔男,很幸福。
家伤心,无解。
你对家奉献了10年、20年的身苦心累,在伤心的那一刻,都化成了万只毒箭穿你的心,你怎么悔?怎么恨?
你悔,你爱过你的丈夫和儿子?
你恨,你真心付出的每一分爱?
你只能走,能走多远走多远。
国伤心,是劫。
明崇祯15年,离王朝的灭亡还有2年的时间。
连走街串巷的游医“吴又可”都知道大明要完了,积重难返,病入膏肓。
还是有“孙传庭”这样的高人,忠君爱国去送死。
因为,越是高人越明白,度劫这件事儿,全凭献祭的份量,多我这一腔热血,就多一分安全的希望。
所谓,明哲保身、韬光养晦、待机而动,都是没担当的托词,没本事的庸人。
我是国士,我能知行合一,我便去尽心尽力,至死不退。
《我是植物人》与《我不是药神》相隔8年,前片中的公民记者在后片中成了资本家的发言人。
两片都是中国公民因为药品对抗强权的故事,但在口碑和票房上呈现交叉的两极分化。不少人拿这两个片子作比,反派影评的国内电影十年回顾专题里,波米狂赞《我是植物人》,反面教材就是两年前做过长节目的《我不是药神》。我拉完这两个片子,和波米的观点有些出入,也有了些自己的发现。
波米点评《我是植物人》时说此片“比《药神》触及到的深度要深得多”。的确,主题方面,《我是植物人》的深度优于《我不是药神》。波米提到《我是植物人》在探讨“身份缺失”的主题,拉片后我发现这是影片高潮段落之前的主题,在高潮段落发现被告就是自己之后,影片主题就上升到“平庸之恶”,以及怎么面对自己的“平庸之恶”的问题上了(片中问题药品名为“因菲它命”,谐音是“因非它命”),这才是《我是植物人》在主题上一骑绝尘之处——对比《地久天长》中的作恶者海燕,用温情主义掩盖罪恶,《我是植物人》中的林莉则是主动自首,高下立判。《我不是药神》讲述的个人对抗强权的主题,虽然在更大范畴内这是经典命题,但在近些年的国产电影里,这样的主题表达非常可贵。(波米盛赞《我是植物人》里的维权律师的角色,也使用了这种降级比较的角度)
但在内容深度方面,《我是植物人》对于麻醉剂导致的植物人的描写的深入程度,低于《我不是药神》中对慢粒白血病人患病程度的描写,不像波米说的“《我是植物人》是在真正关注植物人、关注病友圈”,它对植物人和病友圈的生活状况的描绘仅限于开场女主角林莉昏迷、康复,以及女孩小芸家中的三场戏,而《我不是药神》对慢粒白血病患者的外貌、生活环境(卖药和警察收药两次)、骨髓穿刺过程、清创过程、化疗过程都有涉及。
按波米的习惯,先说《我是植物人》的缺点。关于两片因为制作成本差异导致的问题,如演员演技、声音质量、美术效果、动作场面的数量和质量等暂且略过,主要聊剧作层面。
《我是植物人》中,林莉帮助刘聪写调查稿件的推动力来自46分钟20秒处:二人去山西寻亲未果,听失踪女儿的父亲独白后做出了帮助刘聪的决定。这个父亲讲述的女儿失踪过程与林莉前后经历并无丝毫相似之处,用此情节推动人物冒着丢工作风险窃取公司机密非常羸弱。
其次,林莉与刘聪的调查行动里,反派太弱,阻碍太少,代价太低。第一主人公林莉在高潮行动前的阻碍仅有被领导抓现行,代价只有丢失工作一项,且公司在其离开公司后才报警,林莉顺利出走,次要角色刘聪也只有被黑社会打伤手的代价。这样的代价实在难和《我不是药神》中的众多垂危病人的身家性命作比。
如果把影片中唯一可见的因药品死亡的小芸也作为代价的话,那对小芸及其父母的描写也太过缺失,导致扁平。有一种解释是,作者不想掉入煽情的窠臼,但影片在13分钟、24分24秒及1小时22分55秒处都使用了大段有词音乐。
《我是植物人》对药监局的提及和《我不是药神》对医保局的提及都在尾声位置,且前文提过《我是植物人》罪魁祸首是中介公司核验临床试验的人,即批判的是作恶的芸芸众生,所以影片承担的审查风险比《我不是药神》要小很多。片中维权律师一角的确罕见,出场戏拍得极为华丽,但其后并无产生任何推动作用就匆匆消失了,实在可惜。
再说《我不是药神》。看完两个片子,我最直观的感觉是《我不是药神》信息密度比《我不是植物人》大很多,信息点质量也高很多。《我是植物人》开场,林莉在房中醒来,城市上班空镜贴电子乐加广播声,等不了电梯走楼梯,楼梯空间用清洁阿姨强调,万宁公司前台陆总女友向男同事秀钻戒,交代林莉经理身份,林莉批注文件,同事询问林莉辞职,表示自己也想辞职,林莉说别让自己影响到其他人,陆总询问林莉要不要送,女友催促,林莉碎掉二人照片。其中林莉在房中醒来、同事询问林莉辞职,为废戏;陆总女友在前台秀钻戒,为假戏;陆总开场台词的平庸设计与片尾面对检察院的蛮横没有匹配,为差戏。《我不是药神》开场戏,在歌曲《Aankhen Khuli》之后,神油店内电话铃响起,程勇玩纸牌没接,神油店外宾馆老板登门,传达房东催租并隐瞒程勇不在店内,程勇说自己没钱,问宾馆老板有没有在宾馆摆神油,宾馆老板说没㞗用,程勇在宾馆老板离店后说“是你自己不行”。第一场戏建立起程勇的屌丝气质,部分生活困境,宾馆老板对程勇的热心,程勇对宾馆老板信任但不以为然的态度,神油店铺垫后面的印度之行,且全程生动真实。《我不是药神》全片保持了这种信息密度和密度,而《我是植物人》中信息密度相对少,且废戏假戏较多,如19分18秒的留言条,43分33秒总监会议室训话一整场,52分钟计算新药通过一段台词、1小时11分28秒定敲门暗号均为废戏。
谈及影片与现实的关系,波米说《我不是药神》“现实主义的力度和深刻度完全不在层次上”,但仔细看,《我是植物人》中展现的反抗对象只有资本公司(药厂+报批中介),警察的几次出场也只是正常出警,充当了维护公共场合秩序的功能(有趣的是,在《我不是药神》里,警察的正常出警被波米认作缺点,在《我是植物人》里被认作优点)。
《我不是药神》的直接责任方是医保局,而影片中给程勇一行人制造障碍的是诺瓦公司和警察,看起来《我不是药神》回避了主要责任方,被指责为把资本妖魔化、煽动民粹貌似也无可厚非。但我认为,《我不是药神》对医保局的处理是悬置,而非回避,即诺瓦公司因公司损失找警察报案没问题,警察因违法走私抓程勇也没问题,哪出了问题的不就一目了然了吗?这个逻辑链条同样一目了然。
两个片子都是国内现实主义里程碑级别的作品,没有必要捧一踩一,特别在这种现实主义作品凋敝的时代背景下。 附:
《我是植物人》影片结构: 建置段落(23秒-17分03秒,17分钟) 林莉上班 林莉辞职 林莉车祸 刘聪进入朱莉病室,朱莉醒来 刘聪偷拍被抓,林莉上刘聪车,回刘聪家(歌词背景音乐)
铺垫段落(17分03秒-46分21秒,29分钟) 刘聪去医院 刘聪去救助站 刘聪回家,林莉展示药品认知能力 刘林二人去派出所 林莉应聘保姆,没有证件(歌词背景音乐) 办假证 入职方臣 刘聪给林莉买手机,获悉八卦稿件被毙 林莉上班,遇小芸父亲 入职培训 刘聪生日聚会 刘聪逗林莉,感情增进 林莉接受核实临床试验任务,发现端倪 林莉搬出刘聪家 林莉前往西城医院核实临床记录,又遇小芸父亲 安经理对林莉说没让你真核实 刘林火锅,刘聪想以方臣为素材 总监开会 刘林二人去山西寻亲未果,林决定帮助刘写稿件
进展段落(46分21秒-1小时15分45秒,29分钟) 刘林去小芸家了解情况 林莉库房找药,未果 林莉办公室偷资料 刘林家中分析 刘聪方臣稿件被毙,与领导争吵未果,转向网上发帖 方臣高管开会,因方臣负面新闻暂停投资 刘林去小芸家送捐款 刘聪被打 刘聪入院,刘聪同事给林莉介绍维权律师 林莉见维权律师 某医院与医生洽谈,林莉获悉自己也是受害者 林莉取病例,与主治医生交流,再次怀疑麻醉剂 林莉在公司用假签名获取药品材料 林莉、刘聪与律师交流,引入中介公司线索 林莉被公司抓现行,辞退 林莉与律师前往中介公司,记忆被唤醒
高潮段落(1小时15分45秒-1小时33分40秒,15分钟) 林莉与公司高管谈判,获悉被告是自己,律师离开 林莉取行李箱 刘林回林家(歌词背景音乐) 小芸死亡 林莉自首 检察院查封方臣和中介公司
尾声(1小时33分40秒-1小时35分26秒,2分钟) 刘聪探监
《我不是药神》影片结构:
建置段落(2分24秒-20分20秒,18分钟) 程勇人物建置:欠租、养老、离婚 吕受益出场,介绍走私商机 程勇建置部分危机深化,接受走私生意 印度交易
铺垫段落(20分20秒-45分48秒,25分钟) 回国,药卖不出去 病友群主思慧加入,打开销路 神父加入,印度通信渠道建立 黄毛加入,团队建立 营业状况、队伍关系 药商向公安检举,立案 夜店团建 思慧家里 曹斌对领导提出不是假药 神油店打牌
进展段落①(45分48秒-1小时4分10秒,15分钟) 病人反映吃药出问题 大闹张长林传销现场 拘留,获知量刑标准 吕受益妻子家中感恩 张长林上门索要渠道 张长林点炮 吃火锅散伙
进展段落②(1小时4分10秒-1小时32分55秒,28分钟) 妻子跪求程勇 看望吕受益 再次前往印度 吕受益死亡 瑞士药商起诉印度药商 重新卖药,黄毛加入 和黄毛谈回家 公安抓张长林 病人求曹斌,曹斌放人 曹斌与局长冲突 张长林拜访程勇 张长林被抓 曹斌找程勇,被遮掩过去
高潮段落(1小时32分55秒-1小时45分45秒,13分钟) 黄毛死亡 曹斌退出案件 印度药厂关停,程勇赔本卖药,扩散至全国 程勇送儿子上飞机,和曹斌和解 程勇被抓
尾声(1小时45分45秒-1小时52分21秒,7分钟) 审判程勇 长街送行 程勇出狱
好故事,烂表现。导演讲故事的能力太差了,本来这电影可以更紧凑冲击力更强的。南都放映场谢晓东有出席,我是佩服他的社会责任感的,但可惜在电影制作及艺术造诣上尚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自诩为做商业片的,却不懂如何讲好故事拍好商业电影,与其质疑市场,不如继续努力吧。不然就做个地下导演好了。
真没说的那么好,故事松散无力,缺乏起伏和高潮,主题模棱两可没有力度,拍摄手法“新”得有些莫名其妙……既不文艺也不商业,看后感觉很尴尬,要是好莱坞拍至少会很好看——这片跟Nothing But the Truth都没的比啊!
片子平庸,勇气可嘉。
支持王竞,看好这位青年导演,不过仍旧希望他能够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摄影
医药
故事主线其实很好莱坞 搬过来结合现实题材 故事很精彩 搞点大牌多点悬疑设计点峰回路转就像大片了当然先找死帮色~
属于角度挺好 主题也犀利 但手法神马的因为两不靠 所以面目模糊比较中庸 也没有特别闪亮的情绪点 不过多少算是现实主义题材 通篇的情绪也尚算连贯 感觉上有《对她说》和基耶洛夫斯基的影子 调查部分又很像美国孤胆女记者如Louis LANG 但都没彻底
这要是电影工业再完善点成片制作再精良点营销宣发再强劲点 那岂不是超英赶美吊打韩国类型电影啊(狗头
昨晚在AV6看的,一个有现实意义的故事会故事
关注医药行业黑幕的现实角度值得赞赏,但剧本有些单薄,在主要人物关系上处理也相对简单,矛盾不够突出。
出乎意料
话题很给力,怎么审过的……编剧大约是《蓝》+《对她说》+米国某些片。真是徘徊不去的基斯洛夫斯基,挥之不去的道德焦虑啊。李乃文扮相和演技都很赞。其余所有人严重话剧腔。此类片该是中国电影市场上的主力军,可惜不给档期就是白瞎了啊。这年头观众多数时候认导演,少数时候认明星,没辙。
我们每个人都是植物人。
感谢郑晓萸的倒台,催生了一部晚来的好片。
真狗血
没有明星,没有特技,没有大制作,没有豪华场面,但是能够对中国医药行业有这么深入的思考我觉得也挺不容易的。像这样自作自受的事情,其实在饮食行业也一样,值得每个人反思。就是镜头走向太电视剧风了点儿。
这个结局估计要等30—50年,希望我有命看到那一天。
很有挑战啊,尼玛在天朝能有这样的该有多不容易。
竟然有那么多的水评,看看打五星的人,有多少是只看了一部的?
Production的水準未夠,但去掉那些能用錢解決的問題,片子本身是有大片素質的。故事很ok,思路也很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