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人工智能被讨论的很热烈,也带出了一些相关主题的电影,这部Dark City就是其中之一,其他的还有The Thirteenth Floor等。其中一个话题被提到最多的,就是我们所处的世界,是否是高级文明虚拟出的?我们能否感知到?我们是一团代码吗?
这部电影虽然没有直接讨论到AI的部分,但对于自我意识,以及虚拟的现实,都有很生动的想象,在当时的年代(1998发行)应该是非常前卫的了。小时候草草看过一遍,最近重新看,才了解到电影当中隐含的哲学话题。
一,这电影讲了什么故事?
大概可以描述为,外星异族(strangers)由于自身文明走向衰亡,想从人类的身上寻找希望,于是构建了一处太空中可随意变型的城市(dark city),用人类进行思维和记忆的实验,企图探究灵魂构成的原理,但最终失败,被实现对象之一——觉醒的男主人公推翻的故事。
二,故事的几个设定:
1. 异星人,具有高于人类的科技,和使用意念改造物质的能力,但组织上更像是低级生物,有大规模的集体协作,服从首脑的意志,个体的行为是以达到上级指令为目的,缺乏自我意识,很像是类似蜂群般的生物高度进化后的结果。
2. Dark City,由异星人的意念创造的,只有黑夜的城市,居民数量未知,推测应该是被劫持来到城市中,篡改过记忆,按照异星人设定的情景生活,是被研究的对象。
3. 心理医生,最初被迫叛变人类的人,被擦除了记忆,只留下了专业技能的部分,作为异星人研究人类的中间人,帮助实施计划和提交结果等。他是唯一了解部分真相的人,只限于实验的部分。电影最后在船上的时候,他说,没有人记得自己从哪里来,所以他应该也是被劫持的。
4. 主角,觉醒者,人类中的极少数感知到真相的人,具有和异星人相同的,使用意念,和改造物质的能力,有强烈的怀疑精神。
三,电影讨论了哪些?
1. 动物园假设:是对于费米悖论的一个解释,之所以人类还未感知到任何外星文明的原因,是因为高级文明已经发现了我们,并将我们隔离开来并加以观察,或者更进一步的,我们原本就是高级文明的实验对象,现存的宇宙是虚拟的,或被设定的,所以人类的探测被限制,也包括我们的感官和记忆,都有可能被篡改而不自知。
2. 人的自我意识,以及如何确定自我唯一性的根本,是否只是记忆的延续?灵魂是否真的存在,又是否独立于记忆和肉体存在?这是异星人研究的重点,也是他们认为的,理解人类之所以独一无二的关键。电影中将记忆抽象为化学物质,可以被注射进大脑中,如果这是真的,那么有什么方法能够验证记忆的真实性呢?我们是如此依赖记忆,但如果记忆都不可靠,有什么东西能够依靠?
3. 爱情是自由意志的选择,还是宿命?男主角在失去记忆后,又一次爱上了妻子,如果在不同的记忆中反复爱上同一个人,那么这个决定的因素是什么?是否可以解释为在精神世界中,爱情其实是灵魂之间的一种相互吸引的作用力?在物质世界中看起来神秘的东西,也许在精神世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定律,那么如果是定律,人还有自由意志吗?
四,结论及其它
这是一部现在看来仍不显得过时的电影,许多场景都让人印象深刻,整部片子的氛围阴暗诡异,但就情节推进来讲也十分精彩,悬疑,凶杀,爱情等元素融合在科幻的基调上,提出的问题和所探讨的哲学值得思索,值得推荐。
*导演在之后拍了另一部探讨人工智能的片子《i,robot》,比起这部更有知名度,同时他也是乌鸦系列黑色邪典的导演。
dark city不止具哲学意义(存在与时间的命题),神学意味也同样深厚。房号614是约翰福音6:14节弥赛亚降临的书序,原来故事起承转结也深受“基督中世纪的「厉威也惮意蕴」(Leviathan-Deutung),包括士林哲学”叙事影响——魔鬼和上帝争夺人类,但是由于魔鬼误把「隐藏在肉身里的上帝」当作待宰肥羊,而想去吞噬这位十字架上的神─人,结果,却是被十字架──像鱼勾一样──钓到了,这样,基督的被钉在十字架上,就使魔鬼输了这场争夺人类的斗争。这里,魔鬼被设想成厉威也惮,亦即一条大鱼,而被上帝的诱饵钓到。这种神学的观点,一直可以追溯到大葛利果(Gregor der Große, Moralia in Job)、大里奥(Leo den Große)、尼萨的葛利果(Gregor von Nyssa)。而经由九世纪史特拉伯(Walafrid Strabo)的非难,一直流传到往后的几个世纪。
……由主角被捆绑在罗盘上的姿势想到的。
有个问题大家恐怕很少会思考:我是我,你是你,大家自己是自己,但每个人有什么不同呢?就如影片中多起提到的“What made you unique?”我看得版本把这句话翻译成“什么是人性”,也对也不对。准确的直译是“是什么使得你独一无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这是我们区分别人的关键,这是表明我们是这个人而不是那个人的标志,所以称之为人性也不为错。
究竟是什么使得我们和别人不同,脸、身高、体型,这些physical appearance虽然日常生活中我们区分人的首要标准,但是相信没有一个人会把这些当作最终标准。我们的最终标准其实是soul,所谓人的灵魂。加上所谓二字,一是我们历来接受的唯物主义教育排除灵魂的存在,还有是因为也没有人能给灵魂做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是,如果有一个长得你妻子/丈夫/父亲/母亲完全一样,但内心却是不同的人;另一个有着陌生人的外貌,但是却有着亲人的灵魂,这两个放在你面前,你会选择哪个呢?肯定是后者。So the soul made us unique.
但接下来才是最关键的问题,灵魂由什么组成?记忆、性格、思维方式等等,但是一个人的性格和思维方式却不是天生的,而是由整个成长过程塑造的,那是不是可以认为人的灵魂由记忆造就,我们的记忆造就了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记忆的集合呢?
影片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他们认为除了记忆以外,人还有独特的本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说所谓江山难改本性难移、儿子性格想爸爸、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之类的俗语,人们也普遍认为人的本性会被遗传或者一些随机的因素所影响。那是不是意味着,人生下来就已经有一定的特质,无论以后的环境或者努力,人的未来中总有一些东西我们无法改变?我们恐怕又很不愿意相信所谓宿命吧。而且所谓的性格上的遗传,到底是DNA造成的,还是小时候生活环境造成的?如果把两个DNA不同的小孩放在相同的环境里面,接受完全相同的生活经历,会造就出相同的人格吗?很遗憾,这种试验在可以预知的未来还没法做。
美剧星际之门里面有个情节,有种“光传输”技术,把人打成粒子,记录下顺序,用光传输到另一个地方,再按照顺序重组起来,实现人的瞬间(至少是光速)传播。我电动力学和量子力学学得很烂,但就我有限的知识来说,因为存在波粒二象性,电磁波的传播,并不是离子和物质的传播,而是能量的传播。也就是说,在这一端把你拆成离子,这些离子本身并不可能以光速传播,传播的是排列顺序,那就有个问题,如果把排列顺去传过去了,但是这边的你没有拆掉,那是不是就会出现两个你?用电脑来打比方,本来是剪切的,结果复制了,怎么办?
还有一个问题,就算按照电视里面的标准传播,这样可以在目的地重塑一个你,有了准确的排列顺序,重塑出来的人将会拥有相同的外貌,相同的记忆(前提是记忆是通过化学物质和电讯号储存在大脑中),但即使这样一个相貌和记忆完全相同的人,那就是你吗?如果有前面所谓的天生特质,这种特质如何传播?这种特质也如同记忆一般是电讯号或者化学物质乃至生物构造吗?或者是真的灵魂,那么灵魂能光速或者瞬间移动吗?
什么是人也是哲学中最核心的问题,因为它必然会牵涉到物质与精神的本源问题,也必然牵涉到人的生死问题。
《小王子》里面,最后的结局是小王子死去,临死前他说:“我要很远的地方,但是身体太重了,带不走。”宇宙如此浩瀚,我们的肉体却是如此沉重,那些数万光年之外的星系,人类真的永远无法到达吗?如果存在非物质的灵魂,或许就有可能了。
物质和精神的问题,生与死的问题,或许真的不是活人可以回答的问题。如果发现我们最想知道的答案,只有通过死亡才能得到,那可真是无奈呢。
今天看了这部被称为“冷门佳作”的经典科幻片,看完以后,我甚至连一个标题都取不出来,槽点和逻辑硬伤实在是太多了我的天。主线是探讨人性与记忆,外星人俘虏地球人,想探究人性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仅仅是记忆的集合吗?不得不说当年有这个立意还是挺牛的。只不过拍出来的东西真的不敢苟同。
我觉得最不过关最不过关的就是这个男主角了,惊恐式双眼明明很容易让人代入情景,缺像是演了一个瞎子,对任何事情都毫无波澜,不管在哪种情境下除了瞪大眼睛我没看出任何表达,所以这个男主在做任何事,我都是不信的,观众不相信演员做出的事,那就是不合格了。举个例子,按他的演法,男主因为失忆所以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毫无波澜,那为什么得知真相后,明知道一切都是假的后,却有愿意为了一个明知道是假的女人去投降呢?我真的有被雷到……然后那个医生的演技,只能说真的太刻意了,本来整部影片所有人都很奇怪了,你还要演的这么奇怪,这么比下来,那个警察和女主真的演的好多了……
吐槽的第二个点就是那群弱智外星人啊,可以用tune改变城市,这么牛逼的超能力啊,却要抓一个人类来用注射器替他们注射记忆???行,我当你没有那个改变别人记忆的能力,但是我想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外星人手下不用,每一次注射都要让这个人类去?为了给最后的翻盘做铺垫吗?太刻意了吧?你设置成外星人不能触摸实体也可以,可是偏偏这么牛逼的能用精神能力的外星人,整天要拿着一把刀到处晃悠?还有那个外星小孩,我以为是什么大boss,那么多镜头,结果说了一句话根本没人理他,最后也是死的莫名其妙的,why???
第三就是最后那个雷人大战啊,我真的连吐槽的力气都没了,不是踩一捧一,97年的《千钧一发》不管是故事完整性,逻辑严谨性,特效贴合性都比这个98年的《移魂都市》好太多了……
我只能说在当时那个年代,这个故事的内核还是立的住脚和新颖的,后来的电影应该也都有借鉴此片。只是抛开这些不说,这真的不能算是一部冷门佳片,逻辑硬伤太多了,看的时候我感觉我的智商被按在地上摩擦,很多场景尬的我脚趾发麻,想点退出,所以说还是腾腾位置让给那些真正配得上冷门佳片这个名号的电影吧。
经历漫长的黑暗后,新的上帝创造了大海和太阳,下一个循环开始了。
这结尾是跟梦之安魂曲接起来了么囧
如果不是那愚蠢的空气炮大对决,它非常完美。一个失忆的人被抛在流离着夜色光彩的阴暗城市,一部伟大科幻片的开始。
其实这就是一部创世纪。
全剧透#其实这是个不可逆的死局 外星人把不知哪里的人弄来这个城市 然后把他们的记忆糅合重组放在不同的人身上 这已经是没有办法挽回的。所以 那些吐槽这个结局不好的也没有必要 男主最后的设定是【有外星人它们的能力】 假设男主能把记忆重新整理好那才是真正的结局烂尾 不过对抗大boss却是用意念来斗波实在是毫无新意 你说用意念制造各种东西相互攻击拿还好一点。不过特效也是灾难 和剪辑一样 要求太多可能拍出来还更惨烈。最后说一句 詹妮弗康纳利太美了!完全被迷住了!
虽然科幻片大都带有德国表现主义的遗风,但还没有一部能像本片这样在美术、化装、布光上都做得如此极致,甚至可以说是用现代电影技术还原了一个“卡里加里”的“大都会”,对于记忆、精神、身体、身份等等命题的探讨也更接近最初的表现主义,而非它的流变体“黑色电影”。氛围才是主角,真正的主人公反倒微不足道了,詹妮弗·康纳利的角色更是尴尬空洞的纸片人。最后的意念决战也太雷人了,不过在此之前导演还是制造出了一个让人兴奋的反乌托邦。(环球的暗黑宇宙要是也能这么搞就不至于扑街了好吗!)
科幻悬疑CULT片。也带有反乌托邦色彩。世界观和《黑客帝国》很像并与之相比一些设定毫不逊色。但叙事风格怪异隐晦,深度也不够。一开始不知所云,电影过半才将世界观阐述清楚。才让观众知道讲的是个什么故事。所以这一点很失败。但瑕不掩瑜,仍是一部独树一帜的科幻片。詹妮弗·康纳利实在很美。
拍摄技法和剪切庸俗感,后面的空气泡大战就庸俗化了,但是这剧本这想象简直绝了。詹妮佛康纳利依旧这么美!谁知道《异次元骇客》和《黑客帝国》这样的电影有无借鉴了此片?8
不论先后地看,简直是众生版《楚门的世界》、哥特版《时间管理局》、《异次元骇客》《黑暗帝国》《银翼杀手》(此处省略一百部)或元素或风格或设定集大成。记忆被造、甚至具体到虚假血缘和人际圈这事儿,我真的从小就开始想了。起初以为有多独创多超越凡尘,迷影后发现早有人拍过就多丧气,见到越多越丧气,简直愤恨晚生呢,现在彻底麻木了...这片还可提几点:即便俗且低配,也不失为另一部银翼精神续集;美学借鉴《大都会》;和《楚门》同年,早四个月上映。
不落俗套的外星人入侵! 当姑娘说“我爱你,这作不了假”的时候,我立刻觉得,从这点上来说人类确实比外星人高级。 所以我们还是珍惜一下自己做人的权利吧。
好棒的剧本 依然是记忆不可信、怀疑人生的哲学小甜饼,科幻的思路是独创一套世界规则然后灌输进观众的头脑,这个做的好漂亮。但感觉不如罪恶之城流畅。结尾跟boss的决斗好像哈利vs伏地魔,雷到了
比想象中要撇,结尾太傻了。但是场景真是让人激动,前面的悬念做的尤其好。鉴于整体故事讲得不错,就不追究硬伤的责任了,更何况真的看得出有多少日后的科幻大片从中获益。珍妮弗康纳利真真是尤物一个,啧啧。
剧本很好。
跟大BOSS的决斗方式好失败,意志的威力果然不好表现。女主角在台上唱歌的样子好看
被低估的科幻神作。①反乌托邦科幻与黑色电影融合,永恒黑夜的冰冷潮湿之城,整体氛围似[银翼杀手][大都会];②暗调高反差布光,底光,惨绿路灯和砖墙;③对记忆,身份,灵魂的哲学探讨,比[黑客帝国]早;④特效尚可,惜决斗戏太俗;⑤詹妮弗·康纳利的两首歌绝赞;⑥爱 | 贝壳海滩 栈桥邂逅 美极。(9.0/10)
后现代特质,纯粹优美的软科幻。萨特说:“存在先于本质。”人首先存在着,在这世界遭受各种波折,然后界定他自己。影片里,人的思想被抽离肉身,只剩下一个个无主躯壳和残余影像。只有寻回属于自己的记忆,才有机会再塑自我、重建人生和缔造新世界。“人的本质只能靠自己的行动去创造,是英雄使自己成为英雄,是懦夫使自己成为懦夫。”
被忽略的科幻经典!
意念大战比较雷人。外星人都能凭意念建造城市了,却还需要一个医生帮他们注射……两首插曲好听。
拍得有点傻的黑色电影
someone recommends it to me as his favorite. i think its so 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