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我两岁,丹尼尔已经穿着低胸紧身连裤装在校园里晃荡了。遇到合适的男孩,就在自己的小车里来一发。她看上去如此随便,仿佛任何男人都唾手可得。校长叫她dirty girl,把她赶到专门收容差生的班级。在那里她遇到了克拉克,一个35%异性恋,65%同性恋,一直被父亲威胁着要送到军校的胖子。老师发给他们一袋面粉,要他们组成一个家庭,他们却带着这袋取名为“琼”的面粉踏上了在外人看来是私奔的道路。
丹尼尔想去找素未蒙面的爸爸,克拉克却没有目标,唯一促使他与丹尼尔一起逃亡的动力是对父亲拳头的畏惧。路上他们邂逅了一个叫乔尔的脱衣舞男,为了让克拉克和乔尔一度春宵,丹尼尔花光了两人身上仅有的现金。走投无路的两人参加当地酒吧举办的脱衣舞大赛,丹尼尔在台上卖力的表演却迎来一片倒彩。原来这是个GAY吧,无论看上去多么MAN的男人都是GAY。情急之下,丹尼尔把克拉克推上了舞台,这个浑身是肉的胖子在台上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等他清醒过来,他不仅获得了50美元的奖金,也迎来了愤怒的父亲。
我不看关于青春的电影已经很久,因为要么太苦涩,要么太夸张,都离我的青春太远。我的青春平淡无味,我羡慕电影里跌宕起伏的青春,因为太羡慕所以干脆不看不想,大概这样就无所谓了。我以为《下流女孩》讲述的是一个叛逆女孩勇敢对抗全世界的故事,可是看到丹尼尔为了与父亲见面,努力打扮成一个乖女孩的模样时,我知道我终归是错了。丹尼尔最终还是接受了这社会默认的准则,不然还能怎么样呢?满怀期望见到的父亲已经另有幸福美满的家庭,她只能忍住泪水回到一直憎恶的母亲怀中,一边哭泣一边说:我真蠢。
改变后的丹尼尔有着怯懦而闪躲的眼神,校长允许她回到正常班级,她只是勉强笑笑,也许并不为这个决定而开心。她深深地想念克拉克,为了他在学校的演唱会上用五音不全的嗓音唱他最喜欢的歌。她告诉大家,这是献给孩子父亲的歌。
最终这个故事有了个令大多数人欢喜的结局,克拉克被母亲从军校接回来,与丹尼尔合唱那首《Don’t cry out loud》。演出结束后他们迅速逃离现场,克拉克看着丹尼尔保守的打扮很是不满意。于是丹尼尔弄乱头发,戴上夸张的大墨镜。他们开车驶出校园,车上放着他们喜欢的音乐,就像当初他们带着“琼”出发一样。
丹尼尔和克拉克以后的生活,也许能如父母所希冀的那样走上一条正轨,青春的狂躁和迷茫最终会被岁月洗涤得干干净净。也许生活就是这样,我们一路抗争并妥协着,最后完全妥协。可是青春啊,就如同纹在身上的图案,无论如何也不能彻底除去。直到耄耄暮年,苍老衰败的皮肤上依然会留下一圈一圈淡淡的痕迹。
电影中的母亲角色也颇为有趣。生化女米拉饰演了丹尼尔漂亮而看上去有点愚蠢的母亲,一开始,我以为影片的设定会是她的轻浮、放荡和不负责任造成了丹尼尔对她的憎恨。可除了与一个年长的摩门教男人约会以外,她似乎也没做什么过分的事。实际上,在发现自己怀孕之后,她坚强地选择了独自抚养女儿。看到这里,我有点明白男人为什么大多喜欢没大脑的女人,大概是因为她们更多地关注生活中快乐的方面,而不去想难过的事。
克拉克的母亲是我更为喜欢的角色,可惜导演在她身上的挖掘并不深,以至于她的态度转变显得有点突然。也许是我太喜欢主妇逆袭的狗血情节了,而她逆袭的过程太过顺利,所以毫无亮点了。
最后,那袋名为“琼”面粉在影片里究竟有什么意义。要说它在丹尼尔与克拉克的回归之路上并没有发挥很大的作用,它只是个旁观者,一个见证者。它悄然变化的表情,记录这一路青春。
这部中文译名为《下流女孩》的电影,其实一点也不下流,dirty虽然有下流的意思,但本意应该是被脏东西覆盖,需要清洁的意思,如果译成“坏女孩”可能也不太准确,但是比“下流女孩”还是要好很多,或者可以译成“真情坏女孩”。
真电影里想说的也是这个意思,没有真正的“坏女孩”,所谓“坏女孩”都是大人的过错,由于大人的不负责任,由于大人的专横,才造成小孩子的问题。当一些人在年青时,做出的一点错事,是不可以弥补的。而许多成年人,面对自己年青时的过错,也是不敢面对,不敢承担。反过来又好象很正直很高尚,用这种面孔去教育他们的孩子。
在《傲骨贤妻》的某一集中,母亲对他的两个孩子说,让我们都说实话,家庭中不要留有秘密。他的女儿就问他,那你跟你的上司如何,母亲就结束了对话。儿子看着女儿说,你说到他的痛处了。
其实很多时候,大人要求小孩子做到的事情,大人自己都做不到,这到底是谁的问题呢。
本片的主演,朱诺.邓波儿只能算是小有名气,另一个胖男孩更是默默无闻,但是,配角阵营十分强大,吕克贝松的前妻,乌克兰美女米拉.乔沃维奇,主演过《生化危机》等数部大片,这回出演女孩的年青母亲,而男孩的母亲主演过《回到未来》3中那个女教师,女孩未来的后爹的那张面孔,大家也应该不会陌生。其他人就不太认识了。
美国校园青春喜剧加成长温情的片子向来都不错,闲着看看是可以图个乐呵。与众不同的是这部添加了基佬和家庭结构(单亲、家暴)的内容,就更加贴近现实和社会青少年成长环境现状了。电影本身就是对社会问题的一种焦点缩放,丹尼尔和克莱克这两个问题青年虽然显得夸张但确实很具有代表性,dirty girl虽然是公交车但是也有寻求父爱的软弱一面,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单亲孩子也是说,缺乏父爱的孩子通常缺乏安全感,毕竟父亲在家庭里扮演的角色就是负责着管理和保护,这是再成功的母亲都无法替代的,所以从小没有父亲的孩子会容易早恋会容易变成问题少年。而缺乏母爱的孩子通常内向孤僻害怕与人相处,哎我也不知道我怎么就联系到这层面上来了- -说实话丹尼尔和克莱克长相都不是我喜欢的演员类型,女主身材不错但是确实长得一般最后唱的歌也矫揉造作,胖子和基佬两者结合有点disgusting。。。倒是女主她妈和她亲爸还有跳脱衣舞的棒球帽帅哥对上了我的胃口哈哈哈!这部电影剧情演员影片意义都还算可以,也绝对算不上是好片,至于片名翻译也很让我无语。。。
此篇為本人原著
圖文並茂版請前往
http://alexsmithlondon.pixnet.net/blog/post/70601369很喜歡張海報上的solgan: LET THEM TAlK
(就讓他們去說吧! 我做我自己, 你們愛怎麼講就怎麼講, 不甘我的事)
但這英文片名"Dirty Girl"就不怎麼喜歡了, 把人物給貼上負面標籤?
"dirty girl" 這貶抑字眼在電影裡出現過幾次, 跟電影裡想傳達的女性意識有些矛盾
雖然是2010年的電影, 但背景設立在80年代, 頗具有時代意義
我喜歡Dirty Girl裡的性解放, 力抗父權的元素,
有點像1991年的"Thelma & Louise", 兩者也都有公路元素在裡頭
公路本身就已是追尋自由,掙脫束縛的象徵
尤其我真的好愛Danielle和Clarke在公路上一邊開車一邊唱著他們喜愛的歌↓
Lovergirl performed by Clarke and Danielle(Teena Marie)
↑這首實在是太好聽了!
整部電影的配樂滿滿都是80年代的歌,
好聽到害我去把家裡的80年代西洋錄音帶翻出來找看看有沒有, 結果一首都找不到= =
不是卡帶不見了, 就是播放tape的機器出問題......
幾乎沒在聽老歌的我, 竟然覺得80年代西洋流行歌這麼好聽!
也許是搭配電影的橋段, 讓音樂也變得可愛動人嗎?
Whatever!
再來就是主角Clarke的性向部分
經過心理醫師的評估, 他是65%的同性戀, 35%的異性戀
金賽博士都說了, 每個人都會喜歡同性與異性, 只是比例多少的問題
(數值0-6, 0代表100%異性戀, 6代表100%同性戀)
世界上只有不到10%的人是完全的異性戀或同性戀
對於金賽博士的說法, 我完全同意, 這才是人類真正的樣子吧!
異性戀霸權真的太久了, 是時候該讓大家看看大家真正的樣子
(好啦, 性別政治之後再找時間跟大家聊)
我們的主角Danielle對於Clarke的性向問題也持包容態度
甚至情義相挺, 自掏腰包幫助Clarke完成心願↓
Your Love performed by The Outfield(acoustic version)
這段實在是太sensual(脫衣舞者), 太感動了!
我整個起雞皮疙瘩, 那種感動你能體會嗎?
一個從小被監禁在父親的父權堡壘裡的Clarke,
第一次嘗試到他內心真正渴望的, 同時也是他的"真我",
而且是在Danielle默默為他付出之下, 才能體驗到的寶貴(友情萬歲阿!)
我看了幾乎都要哭了!
後來Clarke的父親找到了他們倆, 想強行帶回去
在車裡的那段抗爭以及Clarke與父親的打鬥, 也是看得我好心痛!!!!!!!!!
Clarke鬥不過父親, 還是被送去了軍校
最後, Danielle在學校的舞台表演唱歌,
本來這首是要與Clarke唱二部曲, 無奈他已不在, 只好一個人唱
沒想到Clarke忽然現身, 大聲高歌替哽咽的Danielle完成演唱, 再合唱
也是讓我的眼淚噴了好多!!!
Don't Cry Out Loud performed by Danielle and Clarke(Manchester Melissa)
電影的結尾, Danielle 的親生父親不接受她, 折騰了一路還是回到了原點
這一路上她的外在改變(去見親生父親時以及在舞台上唱歌時的穿著刻意打扮成鄰家女孩),
說明了終究還是抵不過父權體制, 社會框架, 女主角也不再繼續抗爭
其實算是個難過的結局, 與"Thelma & Louise" 兩人最後開車衝向谷底自殺, 有一點點相似
只是後者更多了一份壯烈, 誓死不屈的精神
唯一慶幸的是, Clarke 被母親從軍中拯救出來, 回到原來的學校
母親也跟他父親離婚了? 電影沒交代, 只有暗示
說明了母親願意包容Clarke的一切, 並擺脫那遺老般的丈夫, 算是這傷心結尾的一點安慰
最後, 不得不提一下女主角 - Juno Temple
超喜歡她!!!!!!!!!!!!好吧我承認她真的超漂亮的!!!!!!!!!!!
精緻的五官, 自然捲的褐髮老喜歡染成金色然後燙直(其實我覺得金色更適合她)
很有個性的英國年輕演員, 說話帶著淡淡英國腔(可能在美國待久了, 英國腔不算很濃?)加上獨特口音
目前多接演獨立製片, 大多都蠻合我胃口
她很勇於表演, 有好幾部電影都有露到點
我一直都很欣賞這樣的演員(還有很多演員也是), 表演就是表演, 依劇情需要, 該怎麼做就怎麼做, 不設限
很多演員會要求不床戲, 不露點, 或者什麼樣的題材不演......
老實說, 我是不喜歡這種演員啦! 只能說每位演員對於自己作為演員的定義與定位都有所不同
另外, 那些很冠冕堂皇話, 比如"為藝術犧牲", 我也不喜歡聽,
我並不認為這是犧牲, 我認為這就是表演, 沒有甚麼犧牲不犧牲的
初看影片,只有一个想法:有问题孩子出没!但是,到了片尾才能真正体会到编剧和导演想要让人反思的东西。作为受传统教育的东方人来说,片中女主角的某些台词冲击力相当大,甚至难以想象那是在对着老师和校长说的话,不过这不正是美式自由的一种体现吗?片中唯一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美式教育方式,那样的特殊班,那样一群有着不同特殊状况的孩子。老师所要做的不是告诉你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该做,而是给出一个课题,让孩子“享受”这个过程,并且发掘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比想象中的要好,风评超差的小姑娘和胖基佬的公路之旅,青春的阵痛给两个孩子带来的是正面的力量,无奈的是这种蜕变往往无法一个人承担。洗去妆容,摘下夸张的饰物,为你唱起约定的歌,这片子其实是个励志的故事。PS:那个面粉袋的创意不错
╮(╯_╰)╭
妈妈好像米雪
尽管众多熟面孔的演员常常会令人跳戏,但有关友情和自我实现的公路旅行总是不会令人厌倦的题材;这不仅是基佬和直女的友情故事,也是拍给家长看的育子指南。
难得有个A罩杯的bloned出演chickfilm,基佬肥仔也很有趣,片子还成,说的友情和亲情。
Dirty Girl 公路,叛逆,一切的格調都沒有凸顯出來。
Juno Temple从裂缝到下流可塑性真强,一头金发真像年轻时候的Meg Ryan。胖基佬太可爱太耐看了减肥了肯定是个大帅哥,那袋面粉真的太抢戏了。OST值得听下
又一部被名字毁掉的好电影。
多好的电影啊,面粉袋子的家庭之旅
又一部被名字毁掉的好电影。我怎么感觉里面没有一个人是正常的呢
我是有多爱这种青春成长片呀。
米拉乔沃维奇怎么看都不像良家妇女,同理可证A杯长腿无法完全掰直35%的直男。
80年代末,寻找自我价值的放荡女孩,公路,青春,同志,其实是好俗套的一个话题,不过我咋的还是看哭了。。。汗。Juno Temple古灵精怪的样子很适合这个角色啊!
好莱坞类型片典型,开始发展结尾也是结构标准如同模板。但还是看哭了。细节出彩。
一个“下流女孩”,总是喜欢用艳丽的外表遮蔽自己最弱的内心,在她和自己的“丈夫”寻找父亲时,时时流露着江湖豪杰般的义气和涓细似水般的柔情。一个并不漂亮的姑娘,却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如此漂亮的故事,一个简单,甚至有些俗套的故事,一个似乎能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到更多值得我们珍惜的事情的故事
很好看~
音乐很不错的。
很通俗的故事,煽情和励志桥段都是力道很足,叛逆女孩、伪娘、脱衣舞男的字眼看起来很独立,一群神经质的角色也很有独立,导演却拼命往俗里整,拍出一股青春题材的美剧味道。没有不是贬低它的意思,它很讨人喜欢,喜欢美剧的大有人在,更何况演员们都很讨喜,情节还那么励志。★★★
萌点很奇怪:其实我最爱的是那包小面粉~~~ >.<
这两人还真般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