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年少时看我觉得谭爱琳很贱 可是现在我却很理解她
我也不知道这部片子陪了我多少年,看了多少遍。就如同身边带着《彼岸花》这本书,他们都在身边,这么多年。
那个时候还年少,喜欢毛纳的敢爱敢恨。可是我讨厌谭爱琳,我觉得她太贱,为了伍岳峰可以做到那么下贱,我弄不清也搞不明白。
后来过了最青春年少的那段时光,我也不知道看的是多少遍的时候,突然间我那么看的懂谭对伍的感情,就如同我自己,明明知道一切结果,但是又会贱贱的奋不顾身的去犯傻。
2 ) ~
亲爱的谭、黎、陶,你们好!
等看完这封信再声讨我,首先要冷静对待。
用写信的方式跟你们联络我比你们还觉得古怪。这是我有生以来的第二封信,第一封信是高中时写给同桌的情书。再就是写给你们的这封了。
我现在在大理,我结婚了!
这消息一定像个谣言一样让你们无法相信。尤其是明朗,她一定要精神崩溃了。艾琳和陶春一定替我安抚她。
到目前为止,我自己也不敢相信我已经结婚了。
你们不要以为我故意瞒着你们结婚的,也不要以为我是受了什么刺激拿婚姻赌气,更不要以为我是无路可走了。你们猜的都不可能对。
我只能说这就是命运,命运是无法预料的。我结婚那天,心里平静极了,那么自然而然,像是早就该走这一步似的。以前的毛纳在那一天变得判若两人,我也不知道变化是在哪个瞬间产生的。我好像变成陶春了。
说了半天还没说到新郎是谁呢,其实你们都知道——周海啸,一个开餐馆的小老板。
他人很好,我认为我嫁他嫁对了,说句心里话,我很幸福,这种幸福是以前从没在任何一个男人身上得到过的。我很踏实,很宁静!回想过去仿佛一条湍急的河流,我终于涉河而过,到达彼岸。
请你们原谅我没预先告诉你们我结婚的决定和消息。你们当然是我最爱的亲人,没告诉你们是因为我想明白婚姻。婚姻只是两个人之间的私事,只与两个人相关。我不想打扰任何人,也不想任何人打扰我们两个人。
我说的是真心话,我还真心的祝愿艾琳和明朗你们能找到另一半,并且坚信你们一定能获得幸福。陶春你要懂得珍惜你的婚姻生活,郑凯真的不错。想想我们四个都太不容易了,历经了多少感情的磨练,一直以来,我只能用玩世不恭的方法伪装和抵御内心对爱和幸福的渴望。
艾琳你像个虔诚的教徒一样,朝圣着爱和幸福,你对爱和幸福最执著,最实诚。
明朗你对爱和幸福是刀子嘴豆腐心的做派,我最懂得,你害怕流露你的柔情,你怕这柔情被伤害,所以你张牙舞爪。其实你强硬的外表下深藏着一颗女人心,你脆弱、敏感。
想想以前我和明朗老是讽刺和打击陶春,真是于心不忍。我俩的真实用心是借陶春来打消自己对爱和幸福的眷恋,我俩怕自己不幸。我真为陶春感动,她像千里寻母一样寻到了幸福婚姻。她堪称百折不挠的女战士。
陶春,我相信上帝会赐给你一个孩子的。无论这孩子是谁的,都是上帝的子孙。
写了这么长,我刚刚发现我这么有文学才华。不知道我的信是不是打消了你们对我的义愤填ying,ying字不会写,反正意思你们理解,我懒得查字典。
也许你们还是无法接受我结婚的这个事实。我再交代几句,你们还记得我那个女友邝美珊吧,她第四次结了婚,并且怀了孕,要生小宝贝了。我很震惊,也很触动,我想了很多,她最后对我说的几句话,使我顿悟了。她说一个女人再无法无天,她的法是男人,天也是男人,这是和宇宙一样无法更改的,你得安于这种至上的安排。
她说得对,女人是男人应运而生的。
另外,我觉得我老了,我玩不动了,我第一次那么渴望停靠在一个男人身上安身立命。不要别的只要安稳健康,过平静的生活。我可能会定居大理。咱们那座城市有太多我不愿回首的往事。但我会回去看望你们,跟那座城市真正告别。
祝我们都幸福吧。
3 ) 成功的本土化,失败的结尾。
欲望都市是调侃的喜剧,整个基调是轻松的,因为当时美国人特别是女人的独立和自我意识觉醒,爱情和婚姻不再是她们生活的主旋律,女人可以追求更多,更好的物质生活,更好的友情世界。
但这部剧从主题曲开始就有沉重感,让人感觉到一种压抑和沉重。前面的剧情其实本土化的很不错,结果结局大败笔,本来欲望都市就是女权意味很强的作品,毛纳这个角色也是四个人中女性意识最强的,原版里到最后都是独身一人,潇洒人间,结果这里变成了男权的拥护者,联想起现在女权在我国的处境,多出了几丝讽刺意味,放佛一个女人人生所有的意义都是结婚,我看不懂编剧这样的安排意义何在。
我并不是田园女权一味反对婚姻,单身和结婚都是一个人自己的选择而已,自己为自己负责,不后悔,不埋怨,自食其力,我觉得就可以了,就是平权了。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世界,不管人数多少。不伤害别人,不凌驾控制别人,就是值得尊重的。如果周海啸是毛呐的真爱,那我无话可说,但是总觉得毛呐是想安定才找他,这点让我不能接受,这样一个在中国电视剧里显得尤为珍贵的角色还是被结局给毁了。
这部剧最令人闭嘴精咽的是剧中超级前卫的女性主义思想与关怀了,放在如今也是吊打一众思想过气的国产剧。然而结局编剧突然否决掉前面所有的女权思想,对大男子主义投怀送抱,俗不可耐。就让我勉强相信是为了过审而编出的连篇鬼话吧。
4 ) perfect day(下)
今天.先说一下其他的男主角吧.
首当其冲自然是和头号女主角配戏的有最多纠葛的伍岳峰.由孙淳饰演.前面已经说过他的一些优点,赞美之情不在话下.你看他的眼神可以是欣赏的,也可以是色迷迷的.因为这类男人对女人还是很有杀伤力的.而且因为年龄优势,可以大小通吃.上到三十多岁的风韵犹存的谭爱琳.下至二十几岁风华正茂的张芊芊.所到之处,无不迷倒一片.我觉得如果我是谭爱琳.我也会奋不顾身的爱上伍岳峰.虽然知道他自私,把自己包裹得如铜墙铁壁.但有些人,他在那里静静的,却可以散发出一种气味.这种气味无法阻挡,无法躲避.我们把这种气味称为诱惑.伍岳峰有句名言:每一个人爱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有的人他爱了一百分,但他还有能力再爱.可有的人只爱了六十分,但已经是他的全部了.他爱了五十分,但不是全部.谭爱琳不是不知道,也不是不明白.但她就是无法摆脱.因为知道他不会给她承诺,不会同她结婚.她反而想嫁给他.于是,他越跑,她越追.最后,她妥协.决定可以没有接受没有结果的恋爱.当然这个结果是走入婚姻.但后来,他离开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他离开的前一晚,谭爱琳问伍岳峰:你爱过我吗?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在分开的时候,都会喜欢问:你爱过我吗?不知道是想给自己一个安慰,还是想给自己一个理由.付出的理由,离开的理由.我想我也会想,但不一定会问.因为往往答案是肯定的.谭爱琳也不例外.在得到肯定答案之后,她冲出了酒吧.伍岳峰赶过来,抱住她说:我不走了.她挣脱了,说总一天你还会去别的地方.是的.她终于醒悟过来.眼前的这个男人不是她能抓住的.总有一天还是会离开的.所以她再次选择了放弃.这个时候,背景音乐就是这首<Perfect day>.她一个人,独自走在灯火通明的街道上.背后站着注视她的她深爱的人.但她,却不能回头.这是怎样的伤痛.在北京的晚上,一个人走在路上,常常会听这首歌.体会着谭爱琳一个人,走在街上.满眼的繁华,却是无比的孤寂.伍岳峰没有去美国,而是娶了年轻貌美的节目主持人张芊芊.谭爱琳最后一道精神底线崩溃了.她怎么能接受?他说他不会选择婚姻.他说他会去美国.但是,他结婚了,也没有去美国.谭爱琳说:她只是不明白.原本那么相爱的两个人,怎么忽然就不爱了.言毕,满眼泪水.听到这样的话,总是令人心酸的.而蒋雯丽的表演又是入木三分.后来,谭爱琳找到了一个爱她的男朋友.伍岳峰难受了.于是回头找她.没有任何理由.只是因为他,忘不了她.谭爱琳明知道不应该受诱惑,不应该跑出去和他见面,不应该接他的电话.但是,他就像魔鬼一样牢牢的控制着她,让她不由自主的就范.后来,我开始明白谭爱琳为什么会像着了魔一样听从伍岳峰的安排.虽然她心里满是挣扎和愧疚.虽然她每次见伍岳峰都言辞坚决的告诉他不该这样.但是,说到底,她心里,还是愿意的.是的,愿意.我原本认为她是无法拒绝,无法抗拒的.但是我忽然明白.这些都是因为,她愿意.因为,她爱他.她愿意和他在一起.虽然有悖道德.虽然是伍岳峰给了她一次又一次的机会.可以认为自己是被勾引的.但是,她又何尝不想去见他呢.最后,终于.所有都结束了.他离婚了.她也分手了.他离开了,她也沉默了.伍岳峰每次离开的时候都回头来找她.她两次,都在家门口送走了他.她开始了解他了.说到底,他们是一路货色.都想得到他们得不到的东西.如果一个人犯一次错误是偶然.那么犯两次同样的错误则天性使然了.他们都不止一次的犯过相同的错误.他的第一次婚姻是因为他找了其他的女人.第二次亦然.他不是不爱自己的妻子,也不是不想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他只是贪婪.只是想得到一切得不到的东西.我想以后伍岳峰是今生再不敢结婚了.他实在是,怕了.
我发现孙淳拥抱的时候和其他的人不太一样.他不会像其他人一样一下拉过来或张开双臂.而是慢慢的靠近你.把下巴靠在你的肩膀上.等站得与你非常非常近的时候,才慢慢伸出双手缓缓的拥住你.非常温柔.我以为他是为了剧情需要才会这样拥抱.但看<阮玲玉>里他的拥抱方式也是如出一辙.至此明白.这个男人,就是这样抱着心爱的女人的.他不会像年轻人一样毛躁,不会像懦弱者不敢靠前.他慢慢的接近你,毫无觉察的.然后,把你拉入他设下的圈套.
谭爱琳的第二个男友是邹亦凡.一个青年才俊的设计师.一开始就被谭吸引.并且没有任何曲折的相爱.这让谭又开始不安了.因为太顺利了,因为男朋友对她太好了.她不安份的因素又开始做怪了.她想尽各种办法来证明他们是否相爱.最后,她找到了.她知道她是在乎他的.也是爱他的.谭爱琳爱喝酒.而邹亦凡因为父亲是酒鬼,心里从小有阴影.极其讨厌喝酒的人.一开始也不喜欢让谭喝.但后来,他爱上了她.在电话里.谭说她喝酒了.他说,那就早点儿睡吧.谭哭了,问,你为什么对我那么好.他说.因为我爱你.很恶俗的对白.但是,我很感动.因为爱一个人,可以包容她的一切.包括自己不喜欢的.第二天的早上,陶春的婚礼.他开车来接她.在途中.她告诉了他,告诉他她和伍岳峰见面了.因为她不想骗她所以选择告诉他.他沉默了很久.说有事,让她先去婚礼.她知道大势已去,默默的下车.默默的流泪.默默的一个人前行.他说,你不应该告诉我的.
然后是与黎明朗配戏的马小东.心地善良.内心包容.但即使这样,也无法忍受黎这样一个大女人作风.因为社会地位和财产收入相差悬殊,让他们无法站在同一个水平上.这也为他们之后的矛盾埋下了一个伏笔.其实周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承认门当户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因为大家在相似的背景下成长.自然有着相同的观点和层次.交流沟通都会很容易.其实一个人的观念非常重要.因为这是很原则也很根深蒂固的东西.很难相互超越.看看自古那些嫁入豪门的灰姑娘,除非是男家出身贫寒,白手起家可能比较容易幸福长久.否则那些世袭制的家庭,想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谈何容易.女方必定要放弃自身原有的一切改朝换代无条件付出和接受才可安身立命.这是一个非常没有自我的生活方式.除非女方有着坚韧的性格和顽强的生命力.否则多半会选择中途退出.人生苦短,谁又何苦找这份苦吃.天涯何处无芳草呢.忽然想起张曼玉在离婚后有一次采访时说:她开始以为人一定要结婚的.但结婚之后才发现,人不一定非要结婚.同样,女人觉得这辈子一定要嫁给王子.如果嫁了,生活不幸福.会发现,其实也不一定非嫁给王子不可.因为马小东的顺从.同样让黎明朗无所适从.因为她想找一个依靠.而不是事事都向她乞求请示的人.这让我想起周围很多好朋友,经常抱怨说自己的男朋友最大的毛病就是太听自己的话.初听骇然.心想现在的女人真不知足.男尊女卑几千年,好容易妇女翻身得解放反而不适应了.但后来想想.也确实.一个女人找到一个相爱的人,是想寻求一个依靠和港湾.但这个依靠凡事都听自己的,你就会觉得有他没他有什么区别?因为不起任何作用.什么事情还是自己作主说了算.所以这样的男人离开也罢.其实人都是贱的.明明知道有好的没话说的,但就是不想要.非要那种自认为有个性有棱角的.其实,事实证明,凡是大多数的证明是适合生存的.而只有适合生存的才适合生活.那些千奇百怪的,可以让你有兴趣.但绝不会像普通的那样省心.也往往不会容易幸福.最后,马小东走了.黎觉得难受了,孤独了.但是,走了的人.回不来了.
毛娜在大理认识了当地的饭馆老板.在一个适合恋爱的地点,遇上了一个适合恋爱的人.万事,皆有可能.毛娜只把他当成了当地的土特产.因为和她曾经的男朋友是完全不一样的人.但她同样把他当成了过客.直到回到她原有的世界中,直到有一天早上,她发现异常孤独时,直到她决定结束她之前的生活时,她没有告诉任何人.她去了大理,她找到了那个饭馆小老板.他们结婚了.并且,她觉得她嫁对了.那个小老板.正直,憨厚,单纯,有上进心.还有,爱毛娜.
陈凯是与陶春一见钟的丈夫.他们迅速热恋.迅速结婚.也迅速试图离婚.这个演员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但看过其他演的一些戏.不太喜欢他在剧中留胡子的造型.长得算是标准的帅哥.还很有男人气慨.如果放在平常生活中,所到之处也一定把周围女士迷得七荤八素的.但戏不是很好.大部分靠外形支撑.个人觉得还不如饰演他母亲的那位女士看得过瘾.一个典型家长作风的母亲.如陶春所说:我们还没有结婚,她就为我们离婚设计蓝图了.
其他还有很多知名人士友情客串.因为戏份不多,或是印象不深在此不再细述.
我看连续剧有一个毛病.就是喜欢一集一集的连着看.常常是看得昏天黑地.有的时候看碟看习惯了.偶尔看一下电视的时候,遇到有事离开第一个反应总是想按暂停.然后才反应过来这是电视,看不到就是看不到了.我记得第一次看这个戏的时候,看到最后一集是早上四五点钟吧.春天的那个时候已经天亮了.看着毛娜最后写的信,每一个人都变得沉默,无语,凝神,思考.同时,我发现,自己也泪流不止.我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如此泪流满面.一个曾游戏人间的女子,最后选择了一个平凡的她从前不屑一顾的男子作为最后的归宿.她感到幸福.她离开的时候没有告诉任何人.跑到天边寻找到自己的幸福.一个,可以让人渴望天长地久的地方.
这部戏是模仿美国的<Sex and city>拍的.我不知道如果没有这个榜样.中国的编导们能不能写出这样精彩的框架.但不管怎样.它还是让我动容的.有的时候,出发点并不重要.而过程和结果才是关键.
片中还有大量许巍的歌.很喜欢他.从第一次听到他的音乐开始.有次在亲戚家看到电视播出一小段他唱歌的画面.我就大声说:我特别喜欢他.家人问,为什么喜欢他.我突然懵住了.是啊.我为什么喜欢他?因为唱得好听?因为长得帅?憋了半天.冒出一句:因为他能让我想起我年轻的时候.家人顿时晕倒.说,你想起年轻的时候,那我们还活不活了.又见眼前这位歌手人老个矮也不面善.表明态度:没感觉!
Perfect day.是属于伍岳峰和谭爱琳的音乐.每次他们有幸福或不幸福的画面时,就会有这首歌轻轻响起.我觉得每一个人都会有至少一首属于你和他的歌.就像周华健的<有没有一首歌会让你想起我>.只要这个人在你的生活中留过些什么,就一定会有的.就像谭爱琳听到这首歌会想起伍岳峰.所以有次她和其他男人约会时,听到这首歌.不能自控.她选择中途退场了.一个人坐在路边.茫然,无措.不知何去何从.只能哭着给黎明朗打电话求助.每一个人都会遇到一个自己的克星.伍岳峰就是谭爱琳的克星.只要他一出现.她所有的脑细胞就会全部失灵.
这部戏里面有都市里的浮华和脆弱.也同样有刻骨的爱恋和伤痛.如你.如我.如大家.
如果.
爱
5 ) 女人·宿命
第三遍看完《好想好想谈恋爱》,在三年后的今天。
你也许会说恶俗、无聊,我喜欢看就好。
不是因为女人之间的共鸣,只是,某一个故事,某一个情节,又或是某一段话,发人思考。
每一个流于社会大环境的女人,都会要去面对命理的那一条河流,对你来说,也许平缓,也许湍急,
不同的只是你的心绪。
三年前的所有日子里,我是非明朗,疾恶如仇,爱恨心知肚明。
三年后,女人的河流中,孰是孰非,对对错错,皆为瞬间过往,不再需要锤音定夺。
也许我们还在追求生命中的下一个更完美,回首时却还是遗憾连连,假使,有一天,我们趟过宿命
中的河流,那个让你朝思暮想的大树,只是丛林中再普通不过的一棵,而彼时,你才释然。
毛纳的信,就是一份释然。
从黄山回来总想描述一点什么,就像小学生命题作文一样,可是我却说不上来。
我感觉,只是结束了一个里程碑,当然我还有向往。
女人,应该拥有美好的向往,无需就犯,也无需宁缺毋滥,一切顺其自然。
6 ) 我听见了梦碎的声音
大概七八年前看过一次,不可否认抄袭了「欲望城市」的故事主线甚至是大量台词,但编剧也为迎合国内大环境做出了许多更加合理的改编,当时看的时候对男性群演的选角很失望,除了三四位主演男演员外(孙淳 廖凡 于小伟 还有邹亦凡的扮演者),其他走马观花出现的男性角色都和原版美剧差距太大了,他们永远穿着不合身的衬衣、土气的西装、系着别扭的领带,当时十几岁的我真的是很失望,难道中国男人就是这样的吗?不可能!而今,时隔十年后又看了一遍这部剧,居然觉得导演眼光不错,男性群演几乎个个符合角色特质……这是怎么了,为何会这样?突然顿悟,这十年,我成长了,见识到了很大一部分的中国男人真的就是这样……导演,当年真是我错怪你了啊。
名字的傻逼指数和内容成反比
虽然是抄袭。。。但还是我大爱的佳作
十六年过去了。国产剧再也没有能拍出一部女人真实的欲望的戏了。只能天天在清宫,大明宫里宫斗,在各种古时候的宅子里宅斗了。。
成年后的我们,总是轻而易举地发生一场又一场心动,并假想与对方如何发展至天长地久的可能,可当看不到一点利润时,又等不及地急匆匆地掉转头转身离去。
虽然山寨 但我喜欢
李樯完全照抄《sex and the city》攒的一个片子。竟然不算难看。
这两天又把这部老剧拿出来重温了一遍,虽然是抄袭《欲望都市》的,但不得不说这样一改,文艺了不少,也更适合中国的观众了。而且这应该是目前来讲,中国唯一一部讲述独身主义的30岁以上大龄女青年的电视剧了,里面所讨论的观点到现在来看也都是值得被讨论了,但最后的理论偏移还是让人反感
第一次看时我还在读大一,憧憬某天自己也可以有一帮好友在灯火阑珊的大都市夜幕中潇洒的畅谈理想和爱情,这部剧里的一些观念至今还影响着我,比如绝对不能劝你的朋友分手,因为如果他们没有分手你就是挑唆他们分开的元凶,如果他们真的分手了,你就是他失败感情的见证者,他也不想再见到你。
x
我实在喜欢这电视剧,也可以说是大龄圣斗士的自欺欺人吧。
特恶心
里面不堪入目的男银太多。看的时候我一直想一个问题,她们要有多幸运才可以单身陪伴对方,而且不缺男人恋爱。四个女朋友都不结婚,这个概率,在生活中简直不可能把。。
模仿滴很差劲
剧中对爱情对婚姻对男女等问题研究得十分透彻,所得结论也是异常精辟。可是我们也只是简单看看就好,你别告诉我你能全部照做啊?
放他妈个屁 这简直是危言耸听!
重看一遍,抄袭也能抄成经典,当年的批评都是浮云啊~。欲罢不能,51假期就泡在这儿了。翻职员表,编剧有李樯,音乐还有窦唯。这片的配角现在也都是腕儿了。
还是有假洒脱之嫌,当然,更多地可能是折射出自己内心的障碍~
非常像话剧,高度集中的冲突和书面化的对白,很先锋,当时恐怕遭受了不少指责,今天的话……算了,今天再也拍不出来。
sex and the city
虽说是欲望都市的中国版,但是剧本确实不错,台词经典,女人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