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2002年拍的英语片《哥本哈根》就是一部话剧,就这么个场景,三个人物从头讲到尾没停过,典型的小剧场。直接表现的内容就是两位量子物理学家二战期间在哥本哈根的一次短暂的会面,德国的海森堡与丹麦的玻尔夫妻,三人激烈、尖刻的对话。海森堡为什么来哥本哈根,到目前为止似乎都没有可靠的历史证据,编导在整部电影里对其进行了种种推测。 看到一半了,都让人有些找不到北,直到最后,电影的深度才显现出来。观众看完后会对科研成果与道德伦理、哲学家的成就感与历史责任,有直接又深刻的体会,并对事件与历史、科学与政治、祖国与全人类,做进一步的思考。做为被占领国的科学家,玻尔夫妻只有恐惧和仇恨,而德国科学家的心理就复杂了,对祖国的认同,对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后怕,以及试探对手情况,想让双方都放缓研发推进步伐等策略,电影表现的都比较好。然而不久,广岛长崎方向的原子弹就爆炸了,没多长时间,世界进入了以核威胁和核军备竞赛为主要形式的冷战,科学研究成果给人类带来的福址,远不如与此连同的灾难。对于善良和有才华的科学家来说,总是锲而不舍、一往无前,而在政治和历史面前,又总是摆脱不了被利用的角色,摆脱不了尴尬的境地。
11月21日国家大剧院小剧场看的,剧情像一层一层剥包裹一样,而连结每一层的线索就算玛格丽特不断重复的问题“海森堡为什么到哥本哈根来?”每个人看的感受不一样,我看到的主题是难以琢磨的人性和生命终极的意义。波尔和海森堡都不是纯粹的人,有着罪人的罪性和人的良善的特质。波尔说“我那屈辱又美丽的祖国”时是那样的深沉和凄凉。最后的时候,玛格丽特将主题升到更高的层次,不再限于德国,或者美国、日本,而是地球。她说,当我们都死去,当我们的孩子死去,当孩子的孩子的孩子也死去了,地球还剩下什么呢?这就关乎终极的意义了。话剧的结尾是三人出到屋外,一束金色的光芒照耀大地,他们三人的疑问似乎都终结,一切都有了答案。最后的结局留给人很多想象吧,美好的盼望是什么呢?
这些问题在基督徒的心里总是萦绕了千百遍,没有新鲜的答案,但是每一次的思考都更加感恩。如果一切都只是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望,那这些都是意念上的,只能逗逗乐。但如果盼望是真实的,那么一切都有了答案和意义。
Our children and our children's children preserved, just possibly by that one short moment in Copenhagen.By some of event that will never quite be located or defined. By that final core of uncertainty at the heart of things.
能够欣赏到它是出于偶然,是一种神奇的。在上网搜索了关于它的消息之后,对这部话剧的兴趣空前的发酵。《哥》剧在伦敦首演后,编剧麦克弗雷恩连获普利策和托尼两项大奖,不得不说,它是一部具有影响力的话剧。它用舞台的表现张力为观众企图还原1941年的那个神秘的夜晚,他们到底说了些什么呢?而他们的谈话竟然会对全世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真的是吊人胃口。
舞台非常的简单,通体白色,简单但富有质感,三把简欧风格的椅子放在中央。这部只有三个人通过厚重的对话支撑起来的话剧,这部近十年从未更换过演员的话剧,真的是让人震撼,反正在我这么多年的观演记忆中从未有过,佩服国家话剧院,佩服演员们的功力。(这还真的不是开心麻花这种走搞笑风格所能比拟的啊,也暗暗的感叹,可能传统话剧要比搞笑剧付出不知多了多少倍,却支持着甚少,可悲啊)
这部剧一共有三个人:海森堡,海森堡的老师波尔,波尔的妻子玛格丽特。海森堡是德国人,波尔是丹麦人,两个人都是理论物理学的权威,并且都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就是这样亦师亦友的两个人最后却反目成仇,一个为希特勒,一个为美国。
话剧一开始,玛格丽特不停的发问“海森堡为什么要来?”其实,这个问题一直贯穿了整个话剧,三个想象,三种答案,却又不局限于这三种——这只是编剧提供的三种假设,更多的答案观众的心中也许已经有了。这就是这部话剧的“神奇”之处,他提供的是更为宽广的想象空间。
于我,我认为的答案是,以海森堡的能力,虽然理论上研制出原子弹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有的时候成功其实需要的是一点运气,这和个人知识能力其实没有多大关系。也许就是一点点思维的盲区限制了他进一步的探索,他没有能够研制出原子弹。而他的老师,他的朋友,他的竞争者——波尔研制出来了。这对于一个自信自负的科学家来说可是说是致命的打击,因此他不能够这么轻易认输,他将这种失败最后狡辩为为了人类的和平。
为什么我会是这种想法,可能内心比较阴暗吧……
其实这就和莎士比亚戏剧是一样的,不论真实的历史人物究竟怎样,他笔下的人物单独看是立得住、值得琢磨的(当然我还是很讨厌这种为了政治目的抹黑一个人的行为)。
BBC这个话剧电影让我深受感动,我不喜欢曹天元科普书里说话剧作者福来恩是“押宝押错了”,因为这部戏的目的就不是为了表明一个人有多么伟大,而是抨击了将科学用于政治的丑恶,旗帜鲜明地表示科学确实无国界——为了全人类不论是哪个国家都不该造原子弹,通过理想化海森堡来树立一个有良知的科学家应有的样子。毕竟过去已经过去了,将来的人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才最重要,然而可惜的是在原子弹研发这件事上科学家们的重点是站边,战后在海森堡究竟是不是圣人这个问题上他们还是站边。
很喜欢电影最后一段旁白,说未来人类多半会毁灭在自己手上,到时候尘归尘土归土,知识也就没有了意义。准备找中英对照版看一看原剧本。
2021.9.9
15年前的老剧了,三人行思录,永恒的思辨与不确定,看的第四部话剧。居然是科学背后的反思,借历史公案来讽刺人类。北京与上海还是中国的两大文化中心,哎!
看的是话剧,太经典了,在此记录一下。感觉有萨特《禁闭》的设计影子
了解了二战期间世界上最顶尖的大脑都在想什么之后,就会觉得,决定二战结果的不是哪场战役,而正是这些大脑——奥本海默、海森堡、图灵……「聪明的孩子,提着易碎的灯笼」
uncertainty principal 往事随风。
艰难啃完生肉,导演很机敏地将话剧中的mind flow以摄影机在人物间游移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客厅中三人对着镜子去剖析对方言辞的机位调度极为巧妙,可以说是把话剧的独白加上了电影的视觉张力。最大的硬伤和亮点是剧本对这种ambiguity的adoption,感兴趣历史的人只在此中收获了困惑,但转念一想如果历史研究本身也并不定论,这种剧本处理不失为一种有趣。
以前真没认真想过假如被纳粹德国先倒腾出了原子弹会怎样。细思极恐啊!
十分想看电影版,话剧版十分!
B站真是个好地方。再看这一版,觉得还是用英语说出那些富有哲理的科学词汇才动听。到底是你的无能,还是你的善意,使得纳粹没有研制出原子弹;而我,虽然参与到奥本海默团队,但我没有起到关键的作用,到底是我的无能,还是我的善意。如果是我俩的无能,那么哥本哈根学派只是一个理论上的虚妄;如果是我俩的善意,那么1941年的那次相会,我们的交谈使我们都在这个人类最恐怖的武器上无所建树。当然,此后核爆炸的成功产生了间接上的世界和平,是我们两个物理学家无法预测的。ps,考虑到原剧二十世纪末上演,花样年华的还原现场是否借鉴了它?ps,诺兰的新片是关于奥本海默的,有了信条的走得太远的教训,这部未来的硬科幻太值得期待啦!
本圈同人巨制的感觉。DC果然还是适合这类角色。
不愧是话剧改的,台词写得真好,用那么浪漫那么诗意的话去描述测不准原理和量子力学。电影化处理也很好,最后一次会面,镜头一直如电子一般围绕着三个人做旋转,表现出每个人心态上的孤独和难以理解对方。结构上通过三次重演那场谈话,每一次都更加深入人物内心。丹尼尔·克雷格演的海森堡太帅了!
一个用许多年把信写了又写最终也没寄出去,一个用尽余生去等待回应……以为有糖结果全是刀子,刀刀见血,心碎一地。港真,好久好久没这样全身心地爱着一个CP了,爱得我燃尽激情,爱得我心力交瘁,爱得我热泪盈眶。
太精彩了 尤其是后半段通过玛格丽特 将三个死去的人对往事的回忆 对1941年谜之会面的重构 变成了一场灵魂层面的“”量子实验” 台词精彩到爆炸 最终并没有等来导演揭秘海森堡真正的来访目的 却看完了一场真诚与猜忌 温情与冷酷 科学与政治 人性善恶 言语真假 内心的平静与波澜的冲撞 有时间一定要收藏一个蓝光版
演员演技非常好。数次动容。
好多镜头好棒的呀,特别主观,还好不是像把话剧录下来了而已。。。
戏剧感依然非常浓。剧本没得说。回忆反复重演的手法层层深入,从各角度推敲海森堡的动机。历史发展一半因为人物的性格,一半因为事件的偶然。两位男演员都好棒。stephen rea的Bohr好迷人。
感谢b站上海契诃夫后援会
BBC版。对照电影的空间转换,有助于对原剧本的结构进行深入理解,尤其是戏剧节拍的变化。表演自不必说,光看特写已经很精彩,前置的迈克弗雷恩访谈也很有营养。但是,电影版删去了剧作结尾的两段抒情独白,非常遗憾。没有玻尔与海森堡的这两段独白,《哥本哈根》就是不完整的。
三人戏非常精彩!海森堡说他没有计算铀235的扩散率(后果深远,比如德国没有造出原子弹),因为他assumed不值得做,波尔说,assumed?你从来不assume,你是海森堡,你计算一切。真真鸡皮疙瘩都看出来了。打牌、物理学定理、蘑菇云在那座城市升起、你为什么要来哥本哈根……一切皆为uncertainty。007不打架,犟嘴的样子更适合他。
BBC电视版。迈克·弗雷恩1998年写完话剧剧本,原版百老汇作品于2000年4月11日在皇家剧院开演,共演出326场,并获得2000年托尼奖最佳剧目奖。剧本被用作电影版的剧本基础。对照国话版,BBC版保留了更多物理讨论,这其实增强了海波情感关系的拷问,进而让不确定性更永恒。
提到玻尔打牌打到海森堡质疑数学概率,笑翻,牌也算不准,电子也测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