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艺术家

HD中字

主演:詹姆斯·弗兰科,戴夫·弗兰科,塞斯·罗根,乔什·哈切森,莎朗·斯通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1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2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3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4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5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6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13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14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15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16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17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18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19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灾难艺术家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2003年上映的《房间》是托米·韦素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邪典电影,该片被很多人视作最烂电影之一。不过,影片完全烂出了风格与境界,甚至被称为“烂片界的《公民凯恩》”。影片基本上就是围绕着托米·韦素饰演的主人公与他的未婚妻以及最好朋友之间的三角恋情展开,无论是演员的渣演技、剧情的神转折还是毫无美感的运镜都让人印象深刻。2013年,参演《房间》的演员之一格雷·戈泽斯特洛和汤姆·比塞尔联合出版了《灾难艺术家》,回顾了该片的拍摄过程。戈泽斯特洛在书中写到,托米·韦素在开拍此片时完全没有任何电影制作经验。僵尸海狸即刻求生!猛龙行动之绝密代码整蛊王战至巅峰第三季爱情保卫战2023青楼艳妓鬼夫2013Z:疯狂与天使生死96小时怪谈新耳袋 电影版剑客200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凶煞鱼怪碧血丹砂四三二一春江英雄之秀才遇到兵涩谷24小时神探马如龙 粤语大漠战将班超废柴特工国语版奇葩说第五季我们的父辈1:一个不同的时代穿越美国杂种狗欲望号列车生活大爆炸第十季时尚台前幕后的故事 (2017)弦2020杰瑞和玛姬生活阔绰我从诸天万界归来第二季爱,婚礼,重演无声的证言第十季秋天日记旋风魔术师第一季127小时乡村篮球队剑客阿旺黑金粤语小淘气尼古拉的假期情链芬兰的汤姆骇故事之无罪日情欲陷阱新雨夜花

 长篇影评

 1 ) 一次《房间》的解构

有幸能看到这部期待了很久的电影《灾难艺术家》,它改编自这本由greg sestero(格雷格塞斯特罗,之后简称greg)撰写的关于电影《房间》拍摄过程的书。

要真正了解《灾难艺术家》,我们需要去了解《房间》这部电影。

《灾难艺术家》可以说是为电影《房间》立书作传了,而且请来一大众明星参演,就是为了能更好地复刻当年的拍摄场景,那么这部《房间》究竟何德何能呢?

最简单的查阅有关《房间》的评分,会发现它绝对算不上一部上佳之作,当然你如果真的看过这部电影的话,你会发现,一切去描述“烂片”的字眼大概都无法描述这部神作,与此相比,《富春山居图》、《小时代》等等大家公认的烂片,其实都并没有那么烂,然而令人感到诡异的一点就是,你会很开心地看完这部电影,它的稀烂程度并不会让你对这部电影产生反感,反倒是会让你从这些粗制滥造的台词,糊涂的剧情,糟糕的演技中,嗅出喜剧的味道。

而这样的电影能算得上烂片界的扛鼎之作,让我们看一下书中是如何描述它的成名之路的。

电影花费600万美元拍摄,而且中途还鸽了包括主演在内的各种工作人员,电影以35mm相机和hd相机拍摄(都是购买而不是租借,两种相机加一起大概有25万美元)。

电影上映前两周获得了1800美元的票房,后来两个电影专业学生Michael Rousselet和Scott Gairdner注意到了票上的宣传“Watching this film is like getting stabbed in the head”。他们被电影迷住并组织更多人去看,这群组织创造的一些观看电影的仪式性动作(扔勺子,扔橄榄球)在之后被纷纷效仿。他们同时尽自己的能力保证这部电影依旧留在电影院中进行放映。

这样的行为使得电影《房间》被更多的人注意到,之后好莱坞喜剧团体为该电影举行了一些放映会,使其获得了更大的名气。

2009年,房间进入主流媒体视野,出现在Entertainment Weekly,Time,Harper‘s并在CNN,Fox新闻,AVC World News上被提到,它甚至每年会在电视台播出。

而电影至今还在美国的电影院每周放映,成批的《房间》爱好者在电影院门口排成长队,等待入场。而电影院内,不同于其它守序的气氛,电影的每时每刻都充满着爆笑,尖叫,大家一起跟着角色念出台词,模仿动作,扔勺子,扔橄榄球,这成为了专属于这部电影的一种文化。

而正是在这种具有传奇性的电影发家史下,才有了我们今日看到的这部电影《灾难艺术家》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1.逐梦逐梦逐梦演艺圈圈圈圈圈圈

《灾难艺术家》这部电影改编自同名小说,讲的是greg从追求演艺梦,到遇到汤米,两人成为最好的朋友,商议拍摄电影,以及台前幕后一系列的事情。

而电影的开场(在众人评说完《房间》之后)很有意思,将greg和汤米相遇的场景变得更加戏剧化,汤米的出场是先闻其声,只见背影,随着镜头的推移,一个相貌独特的人逐渐展示在观众面前,而他在表演课上的表现可谓惊世骇俗,情感的张扬让人瞠目结舌。这样充沛的情感折服了greg,他向汤米求教,一来二去,两人成为挚友,而两个都对成为演员有着极大期望的人一拍而合,greg和汤米开车去洛杉矶,准备在好莱坞寻求梦想。

逐梦演艺圈?那当然是骗人的。

greg除了有着姣好的面容,其实力并不出众(虽然他之前其实也参与过一些表演,不过都是非常龙套的角色),因而虽然被签约,却陷入了遥遥无期的闲置状态。

而汤米,在他一口欧洲口音之下是一副特立独行的相貌,无论软件硬件自然都不符合好莱坞的选人标准,自然也是毫无可能成为明星。

既然别人不认可他们,他们只好拍摄自己的电影了。

2.汤米的星球(tommy‘s planet)

汤米是个很神奇的人,greg如是说。汤米从来不说自己的年龄,自己从哪里来,然而汤米却有很多钱,多到可以挥霍的钱。

在现实中,greg是被汤米用一大笔钱吸引才决定出演马克这个角色的(之前他只是wiseau影业的副主席23333),甚至顶替了一个最初出演mark的黑人don。

电影中自然省略了这些细节,不过我们依旧可以看出,汤米的自恋,自大,是与他做事的谨慎程度成反比的,他花费巨额资金购买两台摄像机同时拍摄(这是真的),是因为他想做一些之前没有导演做过的事情,他送给greg的礼物是一个印着“汤米的星球”的笔(这是真的),他甚至话费6000美元给自己在片场建了一个能洗澡淋浴上厕所的地方(这也是真的,而且片场本来是自己有厕所的)。

然而他对于电影的掌控绝对无法匹配上他如此多的头衔(导演,制片,主演,剧本,公司主席,执行董事,投资人,品牌经理,会计,法人,管理层助理,电话接听员,邮件回复员...),电影的拍摄过程可以说是灾难性的,演员对于自己的台词并不熟悉,而他本人出演角色的糟糕演技以及各种临时的念头又给拍摄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而greg此时搬离汤米的住处与女朋友住在一起,众叛亲离的汤米在经历重大的人员改组之后磕磕绊绊地拍完了所有的场景,虽然,没有人认为它会完成并上映。

3.“This is my life”

出人意料地,电影在2003年上映了,众主演以及工作人员还有一些观众被邀请到了首映式,汤米在台前说了这样的一句话“This is my life.”

电影上映之后发生的事情我在最开头已经讲过,不过《灾难艺术家》很好地将《房间》这部电影和汤米的生活联系到了一起。

《房间》里被最多人吐槽的橄榄球,其实是电影中他和greg一起运动的方式。

《房间》里的“you are tearing me apart,Lisa”也是出自电影里汤米喜欢的片段。

《房间》里汤米和greg在咖啡馆的桥段也出现过。

《房间》里经常出现的天台,是他和greg眺望洛杉矶的观景台。

《房间》中汤米遭到背叛,在《灾难艺术家》中,是他遭到了挚友greg的背叛。

一切都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他塑造了一个心目中最完美的自己,融入生活中的点滴,然而这样生活无忧无虑的自己被好友,被妻子背叛,他陷入狂乱与绝望,最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汤米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是如此珍视,所以他在剧本中设立了“丹尼”这样一个像他儿子一样的角色,他在剧情中如同丹尼的父亲一样给他照顾,与他谈心,原谅他的错误,而在他死后,丹尼赶走了虚情假意的lisa和背叛朋友的mark,成为了最后一个为他哭泣的人。

其实这是一个莎士比亚式的悲剧,虽然汤米一不小心让他的死充满趣味。

4.兄弟基情,明星助阵

说起《灾难艺术家》的拍摄,如何还原汤米不羁的形象以及姿态是最重要的一件事,而我们在电影中很欣慰地发现,詹姆斯弗兰科很好地还原了汤米的形象,语气,甚至还有他的一些小动作(比如随时捋头发),而有趣的是,他的弟弟戴夫弗兰科扮演了greg这个角色,兄弟二人演绎的不少对手戏都十分精彩并且充满剧情张力,两个人在电影中甚至有了那么一丝基情的味道,而詹姆斯弗兰科为汤米的形象赋予了很有力度的演技,使得汤米的形象立体而又生动,他浮夸,烦人,却又让人觉得可怜而心酸,无法厌恶起来,因为他最原初的梦想是那样简单,而他不改初心,以自己的方式去试图完成自己和greg的电影梦。

而电影为了还原《房间》的场景与人物也进行了一定的努力,《灾难艺术家》无疑将《房间》的部分场景原原本本地复刻了一遍,两相对照更显出喜剧效果,至于演员,只能说实在无法完美地重现当年那群演员的模样,不过看这部电影的话,还是能在电影中的角色里发现很多惊喜,比如开场的jj.abrams,剧中本色出演的几位明星(大家肯定能认出老白),丹尼的扮演者乔什·哈切森,这些都能让大家会心一笑。

5.然而,我必须说。

这部电影并没有那么好,或者说,他的观感不错有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房间》本身的魅力之上的。

我作为《房间》的忠实拥簇者,看了很多遍电影,发现网上无法找到中文字幕(最早在a站有一个比较搞怪不正经的字幕,不过后来a站b站的资源都不见了)后,我自己翻译了一个版本的字幕并上传到字幕网,因为要译制字幕,所以电影的很多细节,台词都看了很多遍,也越发感受到这部电影的魅力。

《房间》的电影烂不烂,绝对是烂的,台词的毫无营养,前后不照应,甚至大篇幅的重复是很大的硬伤,演员演技的干瘪(主要是汤米),剧情的尴尬,包括一些不知所云的镜头,都印证了这部电影烂到谷底的性质。

然而,我需要说的是,汤米在电影中随着剧情爆发出的充沛(过分)的情感,包括一些对白,都看得出他是认真在对待这部电影的,他真的是把这部电影当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来拍的。

事实上,我想分享一下这个《房间》里的剧情。

我无法不去想象,这里面糅合了汤米自己的人生经历,而片中出现了很多次的几个男人关于情感方面的讨论,大概也是汤米想通过电影来叙述出的事情。

就是这些细节,让你觉得这部电影十分用心,这也是使它从诸多烂片中脱颖而出并且受到喜爱的原因:这部是认真制作出来的烂片。

《灾难艺术家》的效仿,形有点似,神也有点似,虽然可笑依然可笑,不过总觉得比足以称作经典的原作差了不少火候。

6.

我觉得,这篇影评虽然开始是在写《灾难艺术家》不过最终的落点大概还是《房间》。

用一部绝对在水平线之上的《灾难艺术家卡》去致敬一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烂片,我想是合适的。

《灾难艺术家》将《房间》解构成汤米与greg的友谊的象征,两人共同追求的电影梦,甚至是他自己倾尽自己的人生去制作的一部杰作。这部电影使得《房间》本身更具魅力,因为当你了解了台前幕后的很多故事以后,当你重温这部电影的时候,你会对于汤米的形象以及台词有全新的理解。当你看过电影很多遍之后,一开始有趣的,引人发笑的台词与行为,会让你产生哲思,你会猜测它本身的意味是否超出屏幕所展示的那样。

当然,能去美国现场看一场《房间》也是我的愿望,能和所有人一起把勺子扔向银幕,一起高喊“how is your sex life?”“Oh,hi mark”,被这样的气氛所环绕,大概会成为我观影生涯中最难忘的体验之一。

一部超出其本身的电影,让人反复去玩味,去观看,并从中得到体悟与快乐。

我想,这就是《房间》能带给我们的快乐。

 2 ) 奇葩因为愚蠢

90届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提名,从开始拍摄《房间》,我就笑个不停,腐兰兰的演技真是绝了!但仅此而已! 影片的原型汤米花费六百万拍摄了一部烂片,有人赞扬他执着梦想,有人说他分外努力,这部电影名字甚至将其赞美为“艺术家”,呵呵哒! 我看到的是一个自恋狂一掷千金自导自演了一场闹剧,一不小心成了网红而已。因为有钱,所以片场一众人员陪着他玩过家家,他可以花钱买全套设备,花钱自己搭建摄影棚,花钱给自己修一个片场自己专用的厕所。拍摄的奇葩效果不是因为投入不足,而是因为导演愚蠢。难道这也算执着梦想,也算艺术家,那这个世界是不是只要有钱人随便玩点什么,都值得被赞颂了?!

 3 ) 年度娱乐片:好到极致和烂到极致都会被铭记

我承认,我一直挺烦James Franco的,毕竟他真的特别喜欢到处瞎蹦跶,但是瞎蹦跶这么多年,这一回他终于正经地做了一部不正经的电影。《The Room》虽然在烂片界享有“崇高”的地位,并且拥有一波忠实的粉丝,但真正知道并看过的人其实不多。《The Disaster Artist》不仅使《The Room》广为人知,更从这部惊世大烂片中延伸出了James Franco最好的表演(和雪白的屁股蛋),已然直指奥斯卡影帝提名。

James Franco在Entertainment Weekly的采访中提到,他最初接触到《The Room》就是那块从2003年到2008年一直立在好莱坞的广告牌。Wiseau光为这块广告牌大概总共花费了30万美元。这块可怕的广告牌印着Tommy Wiseau的大脸,Wiseau好像神奇地在向你抛媚眼。A24在为《The Disaster Artist》宣传造势的时候,又重新租下同一块广告牌。这一次,换James Franco向你“暗送秋波”了。Tommy Wiseau亲自在推特上分享了它的照片。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我拨通了上面的电话。电话转接到了“Tommy Wiseau”(James Franco)的语音信箱,告诉你《The Disaster Artist》上映了,他太忙接不了电话,哈哈哈哈。

James Franco在温哥华拍摄《The Interview》期间阅读了《The Disaster Artist》,他喜欢和别人一起大声朗读这本书,他在温哥华一家影院第一次看了《The Room》,他说这是他最棒的一次观影体验。其实阅读到一半的时候,他已经决定要把它拍成电影了,并且自己想要饰演Tommy Wiseau。当他和Wiseau谈电影的时候,Wiseau表示希望Johnny Depp来饰演自己(不知道《The Room》的男主叫Johnny是不是因为Wiseau很爱Johnny Depp),这片子当然请不起Johnny Depp。后来Wiseau觉得由James Franco来演自己也可以接受,因为他在2001年饰演过Wiseau的偶像James Dean。

《The Disaster Artist》作为年度娱乐片,观影体验不是一般的棒。这就是一部适合在电影院观看的电影。全场观众从第一秒哄堂大笑到彩蛋结束的这种体验,是一个人对着电脑观看绝对没有可比性的。如果你看过《The Room》,你自然可以轻松地找到每一个梗。但本片牛逼的是,就算你没看过《The Room》,你依然可以感受到每一个笑点。James Franco的表演本身就是本片最大的笑点了,他真的把这个喜剧人物演得太传神了,甚至一个简单的撩头发的动作都可以让人发笑。但之所以说《The Disaster Artist》是一部好电影,是因为从James的表演中,我们还看到了Wiseau的单纯和脆弱,细腻和敏感,还有那孤独的疯癫。在如此有限的资料中挖掘一个人的内心,这次James Franco真的很用心。

然而,Tommy Wiseau这个好莱坞最神秘的男人依旧还是一个谜团。我们依然对这个有着欧洲口音的男人一无所知,不知道他来自哪个国家,不知道他的年龄,不知道他的钱从哪里来。可也恰恰是他本身的神秘色彩让观众对这部惊世大烂片的兴趣永不褪色。而从片尾的彩蛋来看,Tommy Wiseau的癫狂和控制欲丝毫没有改变。这场Wiseau亲自要求的和James Franco的对手戏,由于太过无厘头,编剧没有办法插入正片中,只能变成了彩蛋。Wiseau还是他的粉丝们热爱的那个Wiseau。

看完之后有点心疼Dave。突然想到好莱坞另一对兄弟Ben Affleck和Casey Affleck,Casey虽然活在哥哥的光环下,但一直在各类影片中磨练演技,努力为观众奉献精彩的表演,去年凭借《Manchester By the Sea》一举夺得奥斯卡影帝,终于扬眉吐气走出哥哥的光芒。但是Dave,可怜的Dave不仅没哥哥高,没哥哥帅,没哥哥有名,关键是演技也没哥哥好(是的,我就是说《惊天魔盗团》里Dave演得也很烂)。而本片真的对Dave太残忍了,演技和哥哥一对比立马高下立现,无怪只能一直给哥哥作配,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也应该只能是哥哥身边的配角。

本片的主线其实就是Tommy Wiseau和Greg的基情演变史,关键居然还是由一对兄弟出演,哇哦。两人结缘于旧金山的一堂表演课,恐惧在人前表演的Greg被Wiseau大胆的情感表达所吸引。一个没法表演的人和一个表演过度的人,都不被人理解,不被人欣赏,但又都怀揣着纯真的演员梦。就这样,他们走到了一起,成为了好基友。他们喜欢傻傻地一起玩抛橄榄球游戏,钟爱拉钩钩做约定。Wiseau还送给了Greg一支独一无二的Wiseau Planet定制笔。Greg接受的Wiseau的提议,他们两私奔到了洛杉矶,在Wiseau的公寓里开始了幸福的同居生活。刚到洛杉矶的公寓时,Greg惊讶地发现只有一个卧室,Wiseau伤心地说:“你不愿意跟我睡一起吗?”看到Greg如此羞涩,Wiseau把公寓里唯一的卧室给了他,自己睡沙发。尽管Greg身边所有的人都劝他离开Wiseau这个怪人,Greg还是一直陪伴着Wiseau。甚至为了Wiseau的电影,Greg放弃了和自己偶像一起演出的机会。

人们还是一直在问《The Room》究竟要表达什么。但他想表达的可能就是你看到的那么简单,一个一直在帮助朋友的善良男人,被他的朋友和未婚妻背叛了,他伤心得想死了。他其实真的就是把他的故事讲给你听啊。他觉得Greg是他的生命之光,是他唯一的好朋友,他给Greg房子住,一直给予他帮助,但是Greg遇到了女朋友Amber之后变得不再那么需要自己了,甚至要从他家搬走,他感觉到被Greg背叛了,他伤心得要死了啊!影片首映的时候,他看到满场大笑的观众,满心的失落:“我掏心掏肺地把我的故事写出来,为什么大家都在笑?”直到Greg追出来告诉他:“Tommy看看这些观众的反应,希区柯克的电影有这么热烈的反响吗?”他才又开心地笑了。他这么开心真的是因为观众热烈的反应?开玩笑,你们嘲笑我内心最伤痛的部分,我真的会感到开心吗?他开心了是因为他感受到Greg还是在乎他了啊!Greg跟他和好了啊!他的故事结局改变了啊!拍出这样的烂片之后,这两人居然还在一起拍电影!这不是爱是什么!

撇开这些不正经的基情片段不谈,《The Disaster Artist》揭开了一部分关于《The Room》的神秘面纱。比如,不知道哪里来的橄榄球戏是Greg和Wiseau喜爱的游戏,著名的“You are tearing me apart, Lisa”来自Wiseau爱看的电影,没来由地扔矿泉水瓶是由于Wiseau第一场戏的紧张,以及这片的制片成本究竟为什么这么高。

传说Wiseau拍这部电影花了600万美元。这样屎一样的电影,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布景,全体卡司都是名不见经传的非专业演员,到底是怎么花掉600万美元的?6000块的学生作业拍出的画面可能都要比它高级。2003年的600万美元是什么概念?同年的《女魔头》花了800万,《迷失东京》花了400万,《鲸骑士》花了350万,次年的《电锯惊魂》花了120万。

《The Disaster Artist》为我们解答了这个疑惑。Wiseau就是有钱任性!“你不要担心钱”,“钱不是问题”,“哦,我在那里有套房”。你们人类理解不了我没关系,我有我自己的Wiseau Planet。你们正常人欣赏不了我的表演,我就当我Wiseau Films的总裁,我自己编剧、导演、制片、主演我自己的电影。正常人拍低成本的电影都是租借器材,Wiseau大手一挥:“我们不租,我们直接买”,而且还要同时用胶片和数码摄影机。他搭了一个街角的场景,明明影棚外面就是一样的街道,因为这里是好莱坞,好莱坞拍片要在stage。看《The Room》你会发现天台的场景用的是绿幕,而天台和他公寓顶楼一模一样,P上去的景色也和从他的楼顶望去的一样。他还斥巨资给自己搭了一个导演专用厕所,明明片场有厕所,他偏偏就要显摆自己的导演特权。Tommy Wiseau身体力行地为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做有钱真好。等等,这么壕掷千金为圆自己电影梦的,好像还有我们的马云爸爸……

影片的最后,《The Disaster Artist》还是抛出这个严肃的问题,被称为“最伟大的烂片”的《The Room》究竟算成功的电影吗?怎么样的电影才算成功呢?电影学院的教材会告诉你,电影是科技、商业、艺术、娱乐、文化产物。科技?《The Room》简直是科技灾难。商业?对比600万美元的制作费,它的首周周末票房只有1800美元。艺术?它没有丝毫美感。文化?它连故事都讲不清楚。只有娱乐,它的确是极致的娱乐片。观众的反应如此热烈,喊“经典台词”喊得像在看橄榄球赛般激动。可是表演、剧本、对白、导演、摄影,《The Room》没有一样是对的。你可以说它成功,但我拒绝认为它伟大;你可以为它欢呼,但我不觉得该为它自豪。

《The Disaster Artist》和《The Room》同是现象级的娱乐片,一个好到极致,一个烂到极致。好到极致和烂到极致都会被铭记,无数挣扎在中游的平庸的作品和平庸的人只能可悲地被遗忘。电影这个行业,有才华的人也只有百万分之一可以成功,更何况平庸的大多数呢?可是,正如片中饰演Lisa妈妈的演员说的,"The worst day on a movie set is better than the best day anywhere else"。这句话我真他妈想裱起来。

 4 ) 看出了一丝心酸

其实比lalaland更能突显追梦的极致 虽然是改编但角色挖掘的很深 gerg在climax的时候情绪爆发把Tommy的弱点逐个击溃使得影片升华 尤其在好莱坞想“成为什么”的心和“最后什么都不是”的人太多了……the room的behind scene可以告诉观众原主角其实是个比较有魅力的角色

 5 ) 我们为什么热爱《房间》以及《灾难艺术家》的失败

James Franco和烂仔帮捡了一个大便宜。

Tommy Wiseau(下文为了方便,一律作“猥琐哥”)即使没有拍出《房间》这部惊世骇俗之作,他本人,就是一个外形、风格足矣媲美 Ozzy Osbourne的真人秀明星,台前幕后都足以惹来一片发自肺腑的哄笑。不仅猥琐哥的真实国籍、年龄、资金来源从未公之于众,他的行事作风更是不属于这个世界般地乖张怪异,按照《灾难艺术家》的原作者之一Tom Bissell的说法,《房间》像是一个从未看过电影的外星人,在听了关于电影究竟是什么的详细解释后,按自己理解一板一眼拍出来的作品。

有时候我甚至会怀疑,猥琐哥同他的偶像James Dean一样遭遇了场车祸,车祸不仅破坏了他的面部神经(《Heroes》的主角 Milo Ventimiglia就是这样),同时还改变了他的脑回路,让他对人类的年龄认知产生了偏差,分不清16和26岁,分不清26和46岁,并无限放大了他的自我认知:我是一个巨星,没有得到这个世人的承认是这个世界的耻辱。当然,和那些同样偏执的好莱坞寻梦者不一样的是,猥琐哥付得起自己的梦想。

在这种有资金撑腰的偏执的自恋面前,《房间》本身的缺陷都显得无足轻重。事实上,有赖于猥琐哥的财力(其实是因为他根本没有电影制作的常识概念),《房间》的品相至少达到了三流肥皂剧的水准,所有只用花表面功夫的地方,比如服装、灯光、道具、音效、化妆都不算太差,至少不是《群鸟:震惊和恐怖》那样地敷衍;所有演员,除了猥琐哥以外,都展现出了基本线以上的水平(想想《巨怪2》里的棒读),你至少感觉得到他们的确是在卖力配合猥琐哥。

所以《房间》的拍摄过程绝对不能用“小人物逐梦演艺圈”这样粗暴的划分来定义,《灾难艺术家》聚焦的故事不是“梦想”,而是一个普通人将自己的无知、自大、愚蠢、热情(在财富和相继的权力欲的支撑下)糊在观众脸上的错乱荒诞感,但由于猥琐哥实在是太神秘,太难以捉摸,太惹人嘲笑、怜爱甚至同情、欢呼,他在《房间》上投入的感情和真诚与最后效果的反差,让我们常常忽视这一点,就像对《房间》作任何严肃意义上的点评,常常会淹没在笑声中。观众的切入点只能是Dave饰演的Greg,如果故事逻辑是细密展现(《灾难艺术家》里被过场title抹去了)他和猥琐哥按照各自逻辑在好莱坞翻滚,彼此的生活互相交错,电影会更精彩,虽然Dave的演技、Greg的气场可能撑不起猥琐哥的对台戏。

简单说,我们对《房间》的热爱最开始出于一个简单的认识:How can everything be so wrong and so right?

这种错乱感,用英国喜剧理论家Jimmy Carr的一个笑话来讲,就是:一个人在停车场对另一个人说,你怎么能占用残疾人停车位呢,你这个智障!《房间》给人造成的冲击,就好比你大脑里那个专门为残疾人准备的车位被一个智障给占用了,这个智障倒车入库比你还溜,无比热爱倒车入库这种日常活动,你知道没有比这更完美的倒车入库了。

我们感到自己过去积累的对电影的品味被无情地嘲弄,我们被一种高姿态冒犯、摧残,我们为看到一部颠覆性的电影而欢呼雀跃。这种欣赏的大前提是,彻底爱上《房间》的观众,同时自己必须有足够的电影常识和不俗的品味,他们必须区分一部“烂片”和“邪典电影”之间那条微弱的界限。当我们宣称我们是《房间》的粉丝时,我们同时也在宣称能欣赏这部电影所具有的先锋精神和迷影情结,一个inside joke。

《灾难艺术家》未能再进一步的地方,恰恰是《房间》天才的颠覆性和猥琐哥本人病态的自恋,Franco把《灾难艺术家》做成了一个更通俗浅显的inside joke,一部粉丝向电影。说得俗一点,主角还不够苦、不够邪;说得雅一点,猥琐哥在《房间》里呈现出的自欺欺人、空无一物的虚荣、对爱和肯定罔顾世人的索取、魔障的个人魅力,统统没有被Franco仔细审视过。最简单的问题,看完《灾难艺术家》,你有没有更深入地理解猥琐哥,或者说,你有没有觉得片中任何人物能够(哪怕尝试)理解猥琐哥?

进一步说,《灾难艺术家》里呈现的《房间》剧组,除了饰演Lisa她妈的老太太在午餐时说的:在片场再糟糕的一天也比世界上其它地方好得多。我们对这个剧组里其他人非喜剧性的、深入的了解有多了多少了?《房间》仅仅是浮光掠影地展现了剧组的焦虑、不安、怀疑情绪。《灾难艺术家》的讨喜,在于它是经过精密计算的压缩版现实,在情感上泛滥,在细节上语焉不详,一切都像当年猥琐哥拍摄《房间》一样:Franco—or 猥琐哥—is the only star,而剩余的部分,毫不出彩。

毕竟,能看见《灾难艺术家》被提名最佳影片,会是一件多么灾难有趣的事。Anyway,how's your sex life?

 6 ) 《房间》幕后真的和《灾难艺术家》里拍得一样吗?小挖了一下

james franco这次真是挖到宝,站在巨人肩膀上。tommy wiseau太有意思了,忍不住研究了一下电影和真实的区别,又追了点幕后。

<the disaster artist>是根据tommy wiseau的好朋友greg sestero与评论家tom bissell合写的回忆录The Disaster Artist: My Life Inside The Room, the Greatest Bad Movie Ever Made改编。(tom bissell 6月现身vox制作的视频Why people keep watching the worst movie ever made,值得一看。)
写这本书前,greg的目标就有改编电影这一可能。他研究了好几本改编成电影的类似书籍,比如Ed Wood: Nightmare of Ecstasy, The Pianist, The Social Network,还有127 Hours。因为他感觉自己的故事某种程度上也像是一个求生故事。
书出版于2014年,三个礼拜后james franco和seth rogen打电话给greg说有兴趣拍成电影。这本书的真实性,之前tommy说只有40%,最近改口99.9%。

最初tommy希望johnny depp来演自己,greg原本设想是javier bardem演tommy,因为感觉<no country for old men>里的javier和tommy很像,另外希望ryan gosling扮演自己。greg觉得dave franco演得比自己当年更乐观积极。

直到拍摄tommy客串<the disaster artist>的戏份franco才和他见面,此前只是在电话上沟通。franco执导该片时全程也是保持模仿tommy的,seth rogen在howard stern show里说很不习惯,刚开始每次franco跟他说话,seth都要狂笑一会。

电影<the room>是根据tommy写的540页小说改编的,当然,没有出版过。<the room>原本是打算排成戏剧的,不过tommy然后觉得其实没那么多人会去剧院,于是决定拍成电影。

关于tommy,目前有报道说他出生于东欧,波兰人,1955年生人,虽然拍摄<the room>时tommy坚持说自己只有二十几岁,实际上当时他大概47岁。所以franco扮演tommy演戏,全程是贴着植皮的。

<the room>的拍摄据说耗费六百万刀,除了买数码+胶片器材,加上搭景和后期特效等等。那么tommy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呢?至今都没有明确说法,据说tommy做过很多种工作,在饭店、医院打过杂,做服装生意,以及在旧金山和洛城搞房地产。不过greg不相信拍电影的钱是tommy干百样活挣来的,但大家说是帮黑帮洗钱挣的这个猜测greg也不同意。
不过tommy现在的部分收入不用猜了,franco在多伦多电影节上透露过:现在<the room>每年都会在美国各大城市至少放映一次,tommy差不多一年能挣五十万或者一百万刀样子。

电影<the disaster artist>里提到了tommy和greg对james dean的喜爱(顺便提一句,答应让franco改编电影也有franco曾出演过james dean的原因),但是对<the room>影响很大的另一部片<the talented mr ripley>却没提。greg和tommy于2000年1月看的,那是greg印象中tommy第一次坚持看到片尾字幕结束。

实际拍摄<the room>时,换了三支团队,很多人要么被炒掉要么主动辞职。电影中seth rogen扮演的剧本顾问sandy schklair和paul scheer扮演的摄影raphael smadja坚守到了首映,真实情况是两人没有坚持到拍摄结束。schklair在2001年接受ew采访说:“我可以去跟手握两座小金人的摄影合作,何必再去耗时间拍tommy的屁股”。

<the disaster artist>里bryan cranston的桥段是franco虚构的。留着络腮胡的greg有机会在cranston当时主演的电视剧<malcolm in the middle>里客串一个伐木工人,但<the room>接下来的戏需要greg把胡子剃了,但tommy不允许他请假去客串别的戏。现实是,greg确实不想剃胡子,因为拍摄<the room>当中就意识到这片子是个灾难,用胡子遮掩一下自己以后好跟这片子撇清关系。

<the disaster artist>里<the room>拍摄结束,greg和tommy闹翻了,然后首映前和好。实际情况是之后tommy忙于筹备和剪辑电影最终版、给电视台录pg级对白,还有营销宣传,没时间和greg联系。
greg和tommy当年住一起时,tommy喜欢录东西,经常有不经过greg同意把两人谈话录下来,每次greg发现都急到要毁掉带子。不过两人至今都是好朋友,每天都会讲电话。
拍<the room>之后,tommy还想找greg合作,但是greg不想,直到这回看完电影<the disaster artist>之后,greg收到鼓舞决定和tommy再拍一部电影,叫<best f(r)iends>,是一个发生在洛城的黑色电影。合作这个片子时,tommy还是老样子,每天迟到4个小时。

<the room>当年首映的真实情况也跟<the disaster artist>里不一样,据在<the room>里饰演michelle的女演员robyn paris在ew的采访中回忆,首映现场确实有人笑,但是没人欢呼,很多人看了前五分钟就走了。
<the room>的拥趸在看片时会带着勺子去扔,是因为拍摄时有人跟tommy建议在角色家里放点照片挂墙上,于是tommy放了勺子的照片进去,理由是:让观众的注意力放到角色上而不是墙上。
<the room>成为今天的cult经典是费了一番时间的。<the room>拍完后几年,直到ew的记者给greg打电话说片子有很多拥趸,要采访他,greg都不敢相信。(附上ew 2008年为<the room>写的特稿地址:http://ew.com/article/2008/12/12/crazy-cult-room/

正如电影<the disaster artist>片尾字幕写的一样,tommy确实为了让<the room>有机会参选奥斯卡自掏腰包让片子在电影院保持上映两周。

那块臭名昭著的<the room>大广告牌在洛城一放就是五年,而上面的电话号码确实是tommy自己的,而a24公司宣传<the disaster artist>时,也竖了一支同款广告牌,上面的电话号码会打给franco,模仿tommy的franco。(这个franco上jimmy kimmel live宣传时也说了)




la times采访中,tommy一开始说不喜欢franco在<the disaster artist>里扔橄榄球的样子,而且觉得灯光打得有问题,后来又否认了,说<the disaster artist>拍得不错,说他自己也不错。

在查看各种报道后,我发现电影<the disaster artist>之前叫做<the masterpiece>。

主要参考来源:
slate
http://www.slate.com/blogs/browbeat/2017/12/05/fact_vs_fiction_in_the_disaster_artist.html
newsweek
http://www.newsweek.com/room-star-greg-sestero-talks-disaster-artist-and-putting-tommy-wiseau-742628
history vs hollywood
http://www.historyvshollywood.com/reelfaces/the-disaster-artist/
people
http://people.com/movies/who-is-tommy-wiseau-all-about-the-man-behind-james-francos-the-disaster-artist/


写了这么多,竟然是为了一部三星电影。为什么呢?幕后故事太吸引人了呗。
对franco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情。本以为凭商业大片获得大众瞩目,后来不走寻常路,跑到其他领域上蹿下跳,星途让人看不懂的怪咖franco能get到tommy,但也就……
选材好,只是第一步,第二步要hold得住,hold得稳。越是噱头十足的素材和人物,越需要导演极强的功力来把控。提一个好榜样,steven soderbergh。

还原<the room>及其幕后部分做得非常优秀。展现出来的核心是因为无知、自大、财富混合而成的权力,以及对权力的滥用。所有的笑点也是由此而来的。
那么问题来了,拍电影幕后的电影,就光呈现?不往下挖了?哪怕挖不好,或者一开始就不打算挖,不如在开头和结尾就直接活泼起来,保持“游戏人间”的态度,也比搞流俗的温情戏码显得平庸要好吧。
当然了,这是站在一个高期待的角度去分析的。

the new yorker的影评人 richard brody更毒舌,他直接说<the disaster artist>拍得还不如<the room>,虽说观点剑走偏锋,但论据还挺站得住脚。原址↓
//www.newyorker.com/culture/richard-brody/why-the-room-is-a-better-movie-than-james-francos-the-disaster-artist

话说回来,我以后肯定会重看不止一遍的。因为核心部分实在太好笑。
上次看电影里拍电影笑出声的还是三谷幸喜的《魔幻时刻》,上上次是《买凶拍人》?也许还有别的,但随便想的就这几个。

 短评

haha(很可能,詹姆斯弗兰科做到了汤米韦素一直想拍的那一部《房间》,韦素的烂片是一部严肃的变成了喜剧的作品,而这则是一部喜剧化的“严肃”电影,一部每一步都处于俗套之中的“励志片”,但碰撞上这神奇的故事不得不也变得新奇好玩)haha

5分钟前
  • TWY
  • 推荐

由于主角背景空白,导致挖掘艰难且方向单一,或许需要把背负了叙事任务的男二号立起来才能更好的侧面烘托和刻画托米·韦素,这也是很多传记片都用过的路数。不过这片剧本里面男二最终只是苍白的观众,两个主要人物一个都没有立起来。付兰兰还不错,能看到模仿和表演的跨度。

10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片子依旧是兰兰他们之前那套恶搞+解构流行文化的喜剧套路,讲了一个“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的另类美国梦故事。至于拍了大烂片的导演,为什么成了邪典大师,除了真正膜拜《房间》的cult影迷,否则很难get到这一切的内在逻辑。如果你get不到这个逻辑,那兰兰的这片子也只是一部完成度OK的励志喜剧。

1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很努力很努力很努力地拍电影,结果最后拍出一部烂片的故事,表面上是喜剧,实际上很辛酸。看多了坚持奋斗走向成功的励志片,《灾难艺术家》相比之下更让人感同身受,因为现实就是努力不一定会成功,现实就是可能你再怎么努力在别人眼中也只是一个笑话。

15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影院坐满,每个原片梗一个不落都有掌声欢呼,好像经典电影狂热影迷包场的效果~“希区柯克都没这待遇”,真的。

16分钟前
  • P-nutButterFry
  • 推荐

另一种「鸟人」,这才是真Unexpected Virtue of Ignorance。虽然是按照励志传记片的套路拍,但因为对象是Tommy Wiseau以及「房间」这种惊世大烂片,最终的效果却是非常奇特。James Franco精准的捕捉到了Wiseau放飞自我的状态,与弟弟Dave之间的chemistry更是可圈可点

18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推荐

黄圣依 景甜快来看啊!!!有人把你们的事儿拍成电影了!

20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希望有一天能看到《灾难艺术家之:富春山居图》《灾难艺术家之:逐梦演艺圈》,烂出态度、烂出风格、烂成传奇~~

21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需要配合原版,以及,弗兰科这回表演很不错

2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非房间粉会笑疯,房间粉会哭泣。猥琐叔,You are tearing me apart!!一旦接受代兰兰的设定有点想不起原作里mark的长相了是怎么回事…

29分钟前
  • ztlpoppy
  • 力荐

韦素重新走进影院,歆享众人的欢呼。那些在片场被虚掷的时光、被胶片消耗的财富、戏剧班上被辜负的表演、童年时候被浪费的梦想,都随着欢笑与掌声开始闪光。他完全不懂电影,不断被朋友背叛,陶醉而不自知的愚勇,恰似每个追梦人的曾经。别嘲笑愚勇,它让你自我感觉良好,让你在庸碌的人生里找到方向。

30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好到极致或者烂到极致都会被铭记,最可怜可悲的依然是无数在中游挣扎的平庸的人。但是既然在哪都是平庸,为什么不平庸地做你爱的事呢?没想到年度娱乐片成为了我的年度鸡汤。笑翻了也看哭了。"The worst day on a movie set is better than the best day anywhere else."

33分钟前
  • 顾老肉
  • 力荐

只是把幕后故事拍出来而已。因为原材料足够好所以是有效果,但电影本身并无亮点。影院现场观众对这部片子的“笑应”同The Room一样,James Franco每说一句话都有人笑,as if这真是Tommy Wiseau本人。这种演变有点意思——只要一点shtick,人类就可以把自己娱乐至死的本领可强大了。

34分钟前
  • Ziggy
  • 还行

拍的好的地方在于,有点分不清在看哪一部…

36分钟前
  • 影志
  • 较差

Hahaha, what a story

37分钟前
  • RKO
  • 还行

当年看《房间》的时候做梦也没想到我会有为汤米韦素感动流泪的一天啊😂

41分钟前
  • Euron Greyjoy
  • 力荐

付兰兰对猥琐哥的口音和魔性笑声的复原真的不错,作为烂仔帮电影竟然没有什么黄笑话!能从这个故事里找到(毒)鸡汤的点也是够努力的,所以影片调性以及价值还是出了问题,一边是“我有钱我任性”一边是“要努力就能成功”,最终落回小人物奋斗、友情和迷影情怀上。事件选择差了点意思,结尾也太演绎了

44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爱!烂!片!关于影史最经典烂片的诞生,迷影情结和无心插柳成就了喜剧的最高境界。付兰兰的表演太牛了~~~~(有25分钟是原封不动的还原啊,笑到肠穿肚烂!!!)

4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看没看过《房间》根本不会影响欣赏这部电影的乐趣。因为这部电影本身就充满了对幽默的态度、对梦想的理解、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付兰兰瞎胡闹了这么些年,总算闹出点名堂了。结尾居然有彩蛋。

49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比《鳥人》好。

50分钟前
  • 焚紙樓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