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狄仁杰》系列的支持者。但这次的《四大天王》,看得我很累,眼球受工伤,眼睛想去旅行。
张献民老师说,影评人是视力工作者。那遇上3D电影,尤其是徐克这种满屏幕丟飞刀戳暗器的坏人,简直是下地狱的折磨。
久而久之,一部分估计可以修炼成佛系影评人——反正老怪不老,玩心大炽。
此番弹射眼球和乱丢触手的玩法,我真的吃不消(自然也是儿童不宜罢)。看完一度猜想,这部电影,应该拿去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搞盛大首映,中途的花絮彩蛋,就是掉眼球,冒触手。
我不喜欢的点,并非古装片就不应该有神神怪怪,不可以玩黏糊糊,恶心巴拉的东西。我不喜欢的点,就真的是不喜欢而已。
与红毛丹的相似案例,就是之前《动物世界》的小丑杀怪,打了半天,黏液溅吐。想来想去,也就是为了提升下电影票价。
3D 电影,在我这里,统统扣一星。
我认为,观众想进入一个想象的世界,并不是真的要靠这门“拟真技术”诱导(120 帧同理)。就好比,电影里的唐朝让你信服,绝对不是一匹立体的马,一坨呼之欲出的胸口大白兔。越是真实,你依然还是坚信,它是假的。相反,你要对人物产生情感,你要相信他们生活在那个朝代,拼的还是故事,各个部门的协力合作。好比《刺客聂隐娘》的晨钟暮鼓,《妖猫传》的开门又见山,那种进入与浸入,并不是冷冰冰的技术,而是电影这门艺术原有的优势技巧。它更应该考据还原,反复演练,不应该是横空出世,随手就来。简言之,我认为,奇观的搭建,并不是全依赖3D,更吸引我的,反而是平面概念图。
月初,我在微博上,刷到了一组名为空木寺的概念图。荒废的寺庙,一片残垣,空有一尊金刚菩萨,不知是被木精还是树怪缠绕,亦正亦邪,诡奇凛冽。
许多网友立马浮想联翩,高呼电影感。而我想到的,居然就是徐克的《四大天王》。
神奇的是,那组图,居然是博主自己一个人建模完成的。得此一例,我们才可以想象出来。有时候,一个完整的电影世界,就是源自一些概念画。远有杨德昌的北宋汴京,一个未竟的动画事业。再然后,是什么都玩的徐老怪,他能游刃于资本,再召集上来一组精干团队,去执行并完成创作者的想法。
《四大天王》应该是徐克想到哪,就拍哪。比如他说,这原本是《神都龙王》最后结尾概念图里的《夺命盛宴》,但拍着拍着,盛宴就不见了。这种说法,我是不信的。如果你认真一看,《四大天王》至少出现了概念图的两张,《迦楼罗》和《九尾狐》。
迦楼罗就是天竺人集体嗑药致幻看见的天降异象(另一个就是洛阳城内的九天玄女)。它抓的那条呲咧大金龙,也是《四大天王》最好看的那一段故事。《九尾狐》就是那三个在天上合体的黑衣镜脸人。你说那是狐狸这是人……反正,操作方法相似。
徐克之随心所欲,甚至就连片尾设置三个彩蛋的用意,就真的只是彩蛋而已,而不是用来提示下一个制作,引出一个全新的人物。如此一说,他倒是非常诚实的导演了。
有人大喊,他终于确信,《奇门遁甲》是徐克拍的!但那个电影太难看了。我没敢看。
《四大天王》是一部以奇观带动故事的电影,方术玩得比陈凯歌的马戏团幻术花哨,方术背后,一山还有一山高。但玩到最后,武则天和尉迟真金都玩消失了。狄仁杰也没有什么推理侦探可言,总之,大招就是搬救兵。而且还两次。
以两种金刚大战的方式,来作为电影高潮,其实并无不妥。不妥的点在于,如果看过西游《降魔篇》和《伏妖篇》,白毛大金刚的蹲踞架势,真的不稀奇。难不成,我还会去看,这次的毛发质地,是不是变好了?
奇观当然有不断升级提高的变化,然而,当第一个挂掉的异人组,玩着《蜀山传》般的日月精轮,貌似几十斤重,一会却在天上飘。那种真假如同水火不容的感觉,真的很想丢上一杆秤,看看模型道具,到底是有多重。
相似的问题,还有结尾白毛金刚踩屋顶,声势雷吼,捶胸砸地,屋瓦居然岁月静好,安然无恙。徐若风小弟说,那是幻象,所以可以不用当真。
但问题来了,如果要说明幻象的高明,那它应该越真实才对啊。越真实,围观的大理寺观众才会更加震慑与恐惧。毕竟,哪怕是把大理寺、洛阳城全拆了,依然可以用幻象再挽回来。
所以,有人盛赞此番特效大突破,但《四大天王》依然没有处理好真实度的问题。那把亢龙锏,到底应该有多重。那只金刚,它的破坏力,到底应该有多强。只靠那些飞来飞去的盾牌,戳人眼的杂碎,我是不会满意的。
个人最喜欢的段落,是异人组给高宗和武后献上节目表演,大殿上的金龙,一飞冲天。准确说,驱动《四大天王》故事往前走的,并非武则天的阴谋,也非狄仁杰的破解阴谋,而是接连不断,欲扬先抑的方术展示,活用了电影发明最初,自带的魔术杂耍表演属性。
对武则天来说,她也是深陷在方术当中的蒙蔽者。对狄仁杰而言,他的侦破推理,完全靠闪回推演,毫不费事。所以,当金龙变活的那一刻,并不入戏的高宗,与预感到节目失控的武则天,代表了两类观众。
第一类观众,对眼前那些呼风唤雨玩火的画面,不以为然。
第二类观众,预感到电影故事要起变化,但是,他们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于是,当金龙暴走,演变成吞噬活人、大杀四方的瞠目画面,这是悬念感与好奇心的双重胜利。
离开奇观,《四大天王》的故事,还是狄仁杰、尉迟真金和沙陀忠的三人组,加入一个马思纯,却还在演“我帮你把身上的毒全部都吸出来”的戏码。我只能把它当做烂梗来看。这又引出来一个问题,电影拍到这里,是编剧偷懒了,还是导演想叫人发笑。表现这对欢喜冤家,我的理解是有喜剧元素,但显然,丢在电影里力所不逮。
同样,当沙陀忠第一次拜访圆测大师,他撞见了一只活体的大金龙鱼,很有童心。但开口一个央视少儿节目的童音,我又出戏了。
反差与突兀,也发生在冯绍峰瞪大的双眼上,又或者当刘嘉玲换了一种风骚戏路,仿佛只为了抖露下演技,但这个桥段,于情于理都是不能成立的(狄仁杰明知道武则天不在大理寺却还入戏又果断揭破真相)。对没看过狄仁杰前传与后传的观众,简直会觉得武则天和狄仁杰都相当莫名,魅力何在。
最后,就是网友盛赞的想象力。不说拿《四大天王》去海外,就回香港本地,东南亚,或者是韩国日本,它是否真有想象力到突破天际的意思?这只是徐克又玩了一把实验,耍猴得漂亮。兵器当空乱舞、怪兽爬上屋顶,绝不等于电影真上天的意思。
资本推动狄仁杰系列继续往前走,但沿用下来,反复锤打的怪兽猩猩(无论是怒目金刚还是白毛金刚),川井宪次的配乐(上一集又加挂金培达),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强到天际的想象力突破。
下次不要玩猩猩了,可以吗?
《四大天王》的剧本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整个故事的矛盾基础,亢龙锏到底有没有那么重要?为什么武则天不择手段也想拿到亢龙锏?亢龙锏碍着她什么事了?所谓上打昏君下打佞臣,那都是口头上说说,包青天手持尚方宝剑也没见他真敢把庞太师给斩了呀?武则天犯得着因为狄仁杰手持亢龙锏就忌惮他到这个份上?
第二、反派的阴谋自相矛盾。封魔族的目标就是要杀死皇上皇后?那为什么在大殿上,不利用金龙复生的时候,直接把近在咫尺的皇上皇后干掉?因为有金吾卫守着?那你们攻大理寺的时候守卫更多,而且人家已经做好了准备,岂不是比在大殿上趁其不备进行刺杀难度大得多?说老太太近不了皇上皇后的身?摆脱,人家能把龙头藏在龙椅底下,说明当时老太太利用幻术已经接近龙椅了。毕竟杀完人后,老太太就装成尉迟真金的样子,逃了出去,所以龙头一定是之前在大殿上就已经藏在龙椅底下了。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老太太可以接近龙椅藏龙头,为啥不直接把皇上皇后杀了?后来狄仁杰复查案情,还说凶手在大殿上没有袭击皇上,说明凶手的目标并不是皇上。结果呢,凶手的目标就是要弄死皇上皇后。所以封魔族是故意要挑战高难度吗?
第三、狄仁杰作为故事的主角,作用严重边缘化。在故事高潮处,狄仁杰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全靠天降系和尚圆测大师化解了危机。这是剧本的大忌,一般出现这种问题是要被要求重写的。
编剧是最恨重写剧本的。所以有没有办法,用最小的改动,解决《四大天王》的这三个剧本问题呢?
我个人想出的解决办法,是给剧本加上一个反转,让圆测成为故事的最终反派,这样上面提到的三个问题就都能解决了,也不用修改故事的大部分情节。
也就是说,封魔族的目标根本不是杀死皇上皇后,他们是要毁灭整个大唐。仅仅杀死皇上皇后,会有新的唐王继位,他们这群乌合之众根本不足以推翻整个帝国。但是,如果之前的所有行动,都是为了让狄仁杰请圆测出山,然后圆测顺利解决危机,成为大唐国师(事实上国师这个线,前面武则天提了一下,之后却没有发展,很奇怪),那么,封魔族就真的有可能渗透进这个国家的权力核心,进而展开颠覆大唐的阴谋了。
实际上,之前那个一直戴着面具的封魔族族长,正是圆测本人。圆测以闭关修行为名,一直不见外人,但实际上,他却用封魔族族长的身份,在外面展开行动。圆测可以是无面侯的儿子,当年亲眼目睹自己父亲被囚、族人惨死,心中种下仇恨的种子。不过,无面侯神机妙算(按照故事设定,能够预言宣武门之变,一定是个洞察局势的极聪明之人),提前把自己儿子跟一个小沙弥掉包,让儿子逃过一劫。圆测就这样跟着三藏法师修行,但暗中一直在联络散布在各处的族人,借机复仇。
武则天从感业寺回来,问计于无面侯,成为了封魔族复仇的契机。从那时候起,无面侯和圆测的阴谋就开始了。无面侯在监狱内用幻术迷惑武则天,圆测则在宫外以封魔族族长的身份展开行动。两年前无面侯死了,但他已经给武则天中下了一个心魔:一定要摧毁亢龙锏,亢龙锏是威胁她登上帝位的最大障碍。
为什么一定要摧毁亢龙锏呢?因为亢龙锏真正威胁的不是武则天,而是圆测。圆测的幻术无人能敌,但唯一能够破解圆测幻术的东西,就是亢龙锏。当年唐太宗打造亢龙锏,本身也是因为忌惮封魔族的幻术。所以对于封魔族而言,亢龙锏是必须要摧毁的对象。
OK,这样,整个故事的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上的情节,基本上都不用改,完全可以照用(需要修改一个小细节,狄仁杰发现亢龙锏能够破除幻术,要放到最后,之前不能透露,以为只有圆测才能破解幻术)。只需要修改第三幕下的情节,增加一个反转。
圆测解决了大理寺的危机,获得皇上皇后的器重,受封大唐国师。但在册封大典上,狄仁杰因为某个提示(不是我具体写剧本,就不细想怎么提示了),把之前案情的蛛丝马迹都联系了起来,终于识破了整个阴谋(最好还要设计一个圆测失误的地方,这个失误让狄仁杰洞穿了阴谋,也让圆测的计划功亏一篑)。
圆测被狄仁杰识破,干脆施展幻术,要杀光满朝文武和皇上皇后,为封魔族报仇。圆测的幻术本来就是封魔族里最强的,狄仁杰他们根本不是对手。眼看就要被团灭时,狄仁杰突然从之前的某件事里(嗯,又需要设计一个让他最后灵光一闪的情节),思考到了亢龙锏可以破幻术,这也是为什么封魔族处心积虑想要夺走亢龙锏的原因。于是,狄仁杰手持亢龙锏,大破圆测的幻象,彻底击败圆测,再次拯救了大唐的危机。
现在这样一修改,武则天夺亢龙锏的动机合理了,封魔族的阴谋合理了,狄仁杰作为主角的功能也充分了,而且大部分的剧情都不用修改,完美!
PS:跟朋友讨论,可能让和尚当反派,不利于宗教团结,可能通过不了广电的审核,于是我又设计了一个广电和谐版(做编剧的不就经常要干这样的事吗)。也不用修改太多,把开头稍微改一下。
事实上,狄仁杰感觉啥都知道,编剧这样做有点偷懒。我们可以在故事正式开始之前,设计一个前史,编剧术语叫做钩子。也就是狄仁杰在成为大理寺卿之前,就经历过一次封魔族的幻术杀人案,当时狄仁杰差点就死了,结果被圆测所救。圆测告诉狄仁杰,自己是三藏法师的弟子,知道如何破解封魔族的移魂大法。所以狄仁杰知道封魔族的事情,也知道要破解封魔族的移魂大法,必须请圆测出山。
但实际上呢?圆测根本不是和尚,一切都是他骗狄仁杰的。因为武则天经常会求教无面侯,所以无面侯提前知道了皇上会任命狄仁杰为大理寺卿的事,而无面侯又告诉了圆测。于是,狄仁杰就成为了圆测手上的一颗棋子。通过狄仁杰,圆测出现在皇上皇后面前解决危机,合情合理,根本无懈可击。谁能够想到,他会是这一切阴谋的幕后操控者呢?
这样的话,圆测就不用是真和尚了,那么他作为反派就不会破坏宗教团结了,就能顺利通过广电的审核了,完美!
《狄仁杰之四大天王》(以下简称《狄仁杰》)视觉效果还是不错,剧情只是刚好及格,总体介于三星和四星之间。
本片有着华语大片一贯的毛病,工夫全花在视觉效果上了,却舍不得用十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的预算写一个好剧本。
去年徐克监制的《奇门遁甲》、徐克执导的《西游伏妖篇》都是如此。
《狄仁杰》比《奇门遁甲》《西游伏妖篇》好很多,可惜仍然被剧本和叙事拖了后腿。
也就是说,首先是编剧在写《狄仁杰》剧本的时候就写得不够好,再加上导演太重视视觉效果而没有好好讲故事。
比如电影里所有的现象和妖怪都被解释为方术,是幻觉,这未免太没诚意。
导演想怎么拍就怎么拍,先拍了一系列很玄乎、很诡异的现象,不管是异人组的奇巧淫技还是金龙活化,不管是封魔族的脸庞还是飞行的技能,不管是怒目天王还是瞻波伽,只管拍,根本不用考虑填坑,反正最后都解释为方术就可以了。一个“方术”就想解释所有的悬念,是不是太水了?
电影一开始就是各种高能,比如妙手飞烟让酒杯变满,幻天真人有四只手,甚至还可以呼风唤雨,花火鬼夜可以制造烟花。
狄仁杰也可以突然消失再从另一个地方出现,更别说金龙活化,更别说那些庞然大物、奇珍异兽了。
你还天真的以为这是一部悬疑片、推理片,其实这就是部奇幻片、魔幻片。
你还傻乎乎的等待导演解释这些神秘的现象是怎么做到的,然而导演根本就没想过要解释这些神秘的现象,一个“方术”就把你打发了。
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虎头蛇尾”,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坑爹”。
再比如狄仁杰在本片要面对两大敌人武则天和封魔族,尽管我们知道导演想拍出一种武则天和封魔族互相利用的效果,武则天利用封魔族打败狄仁杰,封魔族利用武则天打败唐朝,但是导演并没有拍好。
如果能把狄仁杰、武则天、封魔族三方拍得关系更加紧张、冲突更加强烈,拍出一种尔虞我诈、猫鼠游戏、工于心计的效果,电影的质量必定更上一层楼。
作为悬疑片,《狄仁杰》显然是做的不够好,没有拍出那种环环相扣、一波三折、千回百转的感觉,没有那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转折,没有让人醍醐灌顶、耳目一新的解释,也没有惊喜和反转。
虽然槽点很严重,不过优点也值得肯定。
本片开头说狄仁杰因为破了神都龙王案而被赐予亢龙锏,剧情承接《神都龙王》;片尾彩蛋又暗示武则天修建通天浮屠,和《通天帝国》无缝衔接。
片头和彩蛋的细节使得整个系列更加完整,说明《狄仁杰》三部曲的真实顺序应该是《神都龙王》《四大天王》《通天帝国》。
《奇门遁甲》《西游伏妖篇》《狄仁杰》都是重视效轻剧本的电影,其中《奇门遁甲》连视觉效果都很差,一看就是预算不足赶鸭子上架拍出来的。
《狄仁杰》有点像是加强版的《奇门遁甲》,因为这两部电影有诸多的相似之处,首先是题材上都是古装、奇幻、武侠类型的电影,讲述是一群侠客的故事。
《狄仁杰》里的异人组的方术,让人联想到《奇门遁甲》里的五大掌门。
《狄仁杰》里的瞻波伽,和《奇门遁甲》里的反派赤目相似。
《奇门遁甲》里有三只眼睛的鱼精,到了《狄仁杰》就成了无数眼睛的怒目天王。
《奇门遁甲》里的地牢关着小圆圈(周冬雨 饰),《狄仁杰》里的地牢关着无脸候。
不过总体上《狄仁杰》确实比《奇门遁甲》好很多,这是肉眼能辨别的显著进步,一方面是经费充足,另一方面是徐克确实拿出了真本事。
不得不说徐克还是有点机(狡)智(猾),他亲自指导的《西游伏妖篇》和《狄仁杰》的视觉效果就不错,而他监制的《奇门遁甲》就烂出天际,把袁和平坑惨了。
这次徐克的野心很大,影片包含的元素很丰富很完善,刀枪棍棒等十八般兵器都被他玩了个遍。
动作戏虽然达不到徐克的巅峰水平,和徐克的《黄飞鸿》系列相比还有差距,但也是武侠片的中上水平。
而且动作戏并不是本片的重点,而是那些神秘诡谲的方术。
异人组中,幻天真人呼风唤雨、幽冥霸刀的武器、花火鬼夜的烟花、妙手飞烟的方术都有一定的创新,都是全新的想象力,而不是像《奇门遁甲》里的水、火之类的老掉牙技能。
封魔族和异人组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脸庞流动深不见底(怎么那么像罗夏),伸出爪牙飞檐走壁,以及让金龙复活的桥段都可圈可点。
不足之处在于金龙做得还是不够逼真,不知道是不是徐克故意的,为了和柱子上的金龙做到色彩统一。
我最喜欢的片段是沙陀忠去找圆测的时候,进入了一个幻境。在这里,巨大的金鱼在空中游动,石头在空中漂浮,五彩斑斓,云谲波诡。
而那些庞然大物、奇珍异兽也让本片变得更加丰富。
当然,最令人瞩目的还是无数触手的瞻波伽,以及浑身是眼睛的怒目金刚,很怪诞,很cult,让人密集恐惧症发作,甚至我观看的那场工作人员都只允许18-45岁的人观看,防止小孩和老人受不了。
虽然对于阅片量丰富的影迷来说这或许不算什么,或许这和美国、香港的cult相比还比较保守,但在内地上映的电影中已经有了显著的进步。
在严格的审查制度之下,很多中国导演变得缩手缩脚、畏首畏尾,不知道哪些可以拍,哪些不能拍,久而久之就变得太保守,失去了冒险精神。而徐克冒着被删减的风险拍摄瞻波伽和怒目金刚的片段,也足以体现他的创作激情。
相信瞻波伽和怒目金刚的片段会得到褒贬不一的评价,一部分观众觉得大开眼界,另一部观众觉得恶心不已。但徐克不怕受到批评和指责,他宁愿自己的作品评价两极分化,也不愿意拍一些毫无想象力的俗套、平庸之作。宁愿独树一帜,也不愿千篇一律。
徐克从2000年至今评分最高的作品是7.7分的《智取威虎山》,以徐克的能力拍一部8分的作品并非不可能,
可惜《狄仁杰》的剧本只能说不烂,处于无功无过、刚好及格的状态,算不上出彩,也算不上差评。
对此我更多的是遗憾,假如本片的剧本再好一点,《狄仁杰》可能会成为徐克21世纪最好的作品。
《电影手册》影评人尼古拉·萨达(Nicolas Saada)曾在《徐克概说》(1997)一文中这样描述徐克和他的电影:“徐克的工作具有先锋精神,对他来说,没有什么不能放在一起。令人震惊的活力渗透他导演或制作的每一部影片中,很难用一种风格来定义。”
90年代如是,21世纪也如是。徐克在他即将于7月27日上映的新片《狄仁杰之四大天王》中,就再次展现了超凡的想象力和令人震惊的活力。
从《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到《狄仁杰之神都龙王》,再到《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导演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出彩的特效和一个个离奇的案件,组成了徐克的狄仁杰宇宙。
在徐克的狄仁杰宇宙中,很多的怪力乱神和视觉奇观都让人难忘。比如《通天帝国》中巨大的通天浮屠、地下鬼市和杀人的赤焰金龟;再比如《神都龙王》里的蛊虫、水怪、鳖皇等等等等。
如果说前两部的视觉奇观还只是呈点状分布、看得不够过瘾的话,那么在最新一部《狄仁杰之四大天王》里,让人目不暇接的视觉奇观则贯穿全片,如果只用一个字形容的话,那就是“爽”。
通天帝国是赤焰金龟,神都龙王是蛊,而这部《四大天王》则是“方术”。电影开场不久就有一段江湖方术异人组展示自己奇技淫巧的奇观段落。紧接其后的则是皇宫大殿上飞舞的巨大金龙,盘旋于大殿,朝着银幕前方摄影机的位置怒吼,配合出色的特效和3D效果,绝对震撼。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奇观是结尾的大理寺一战。在预告片中,看到那个巨大的、泛着金光的、浑身都是眼睛的、表情狰狞的怒目金刚在烟雾中缓缓升起时,就已经很震撼了。而当最终真正在电影院看到这场精彩的大战时,真的不得不对徐克老爷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他对于特效技术的把控佩服得五体投地,最后这场大战绝对值回票价!!
除了老爷的想象力,《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另一种视觉奇观则是有着诡异美感的布景和烟雾感的营造。令人印象深刻是庙里的四个巨大且狰狞的“四大天王”像,冯绍峰饰演的尉迟真金和异人组中的幽冥霸刀在这儿里有一场精彩的动作戏,最后以天王像的倒塌和幽冥霸刀的死亡告终。
“方术”在很多时候都是障眼法,需要用先释放出烟雾作掩护,于是在电影中徐克运用了很多烟雾来营造神秘诡异的氛围。马思纯饰演的水月和反派那场动作戏,还有结尾大理寺大战那场大雾,大量的烟雾是制造鬼魅氛围的重要元素。
徐克的狄仁杰系列除了出色的特效和想象力,另一个特点就是侦探类型片。从处女作《蝶变》开始,徐克就一直在做的一件事是就是多种元素的融合、类型的糅杂,武侠糅喜剧,武侠糅奇幻,侦探糅武侠,而狄仁杰系列则是侦探片糅杂了武侠和历史。
狄仁杰系列每一部都有一个悬疑案件等着狄仁杰去侦破,而在《狄仁杰之四大天王》中,则是离奇的“方术杀人事件”。
前承“神都龙王”案件,本片中狄仁杰接过了唐高宗赐的亢龙锏,与有着极大野心的武则天展开了一场斗争。武则天想要拿回狄仁杰的亢龙锏,派尉迟真金率领异人组去狄仁杰那儿偷锏。与此同时,和唐朝有着灭族之仇的封魔族在酝酿着一场更大的阴谋。
尽管有着“徐老怪”的外号,但其实徐克的电影很多时候都是温柔的,给人以希望的,尤其是结尾。在《通天帝国》中,通过对面具符号的运用,徐克赞扬的是责任和忠诚。在《狄仁杰之四大天王》中,徐克也给了观众一个正向的结局。
记得在某次访谈中,徐克说:“其实我一直老是觉得,电影就是我们幻想出来的一个世界。我们很多时候就是从没有这个现实的一个世界中创造一个银幕上的现实世界的时候,我觉得倒是应该让它比较有希望一点。
我有时候看电影,看到有些电影突然间到最后给我们全部没有出路的时候,我感觉是挺郁闷而且很伤心的出来。老是希望有些电影能够不是这个样子。有人会问‘为什么你老是最后有希望’?我说对不起,因为这是我整个人生里面最追求的东西,我不能够把这个东西放掉。”
《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就是徐克带给观众的一个美梦:它有着如万花筒版瑰丽多彩的视觉奇观,时而是中国民间传说的怪诞诡异,时而是侦探冒险的惊险刺激。更重要的是,它还会让你快乐开心的走出电影院。
先来谈谈徐克吧!
如果只谈徐克的想象力,恐怕埋没了他真正的优点。徐克是电影圈真正意义上的IP之王,不仅在于他最会让传统IP焕发新的魅力(《青蛇》《新龙门客栈》《倩女幽魂》《智取威虎山》)更重要的是,他是现在的商业导演里少有的,真正可以创造原创IP的人。
《狄仁杰3》说明徐克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容器,来帮他容纳所有他想拍的“奇情”题材。
《通天帝国》的核心是“奇毒”,所以围绕赤焰金龟毒的设定,拍的是探案+政治惊悚题材。
《神都龙王》的核心是“异兽”,所以围绕大龙王,小龙王,拍的是怪兽片。
《四大天王》的核心是“方术”,所以方士登场,制造各种奇观幻觉,拍成了奇幻片。
《狄仁杰》系列如果继续拍下去的话,很可能会成为《007》《哈利波特》或者《名侦探柯南》这样长寿的单元剧电影。这才是徐克真正的谋篇布局。
拿哈利波特系列来类比,
狄仁杰,沙陀忠,尉迟真金(现在又加了水月)组成了核心行动小组,就是哈利罗恩赫敏的铁打三人组。背后隐藏的主线,即武则天的权力争夺史,正是伏地魔逐步壮大吞占魔法世界的长线故事,随时可以加入政治与权谋(当然武则天没有伏地魔那么黑化)。
不断加入的“奇毒”“异兽”“方术”的设定,就是轮番登场的黑魔法防御术老师,以及他们背后关联的核心剧情设定,比如魔法石,密室,火焰杯。
盛唐这样的大背景非常适合捏出各种设定:佛教,道教兴盛;唐代传奇里有大量侠客故事;大唐兼容并包可以容纳各种异国异士,高丽,东瀛,吐蕃,各种奇思妙想都可以加。
有了这些元素,徐克地把狄仁杰这个IP打造成了魔方,核心底盘稳固,只需要每集加入奇情的设定,就能变化无穷地端出各种菜肴。
自从华语电影的商业大片时代开始以来,虽然大爆款,小爆款不断,但是还没有哪个导演可以拍出真正的系列电影。大大小小的电影,在IP长篇化的过程中,都存在各自的瑕疵。
捉妖记是核心剧情太单薄。IP核心是妖王胡巴的成长史,但是围绕ta的人物的故事非常不清晰,班底也换了又换,故事不容易向下编。
画皮是IP核心绑定和延展都有问题。观众对于画皮的IP核心认定是陈坤赵薇周迅的三角恋故事,而不是角色本身或者独一无二的世界观设定。这个故事,几乎怎么拍都是单调的三角恋,没法加料。三个大咖也很难凑,所以续集迟迟拍不下去。
西游记是唯一成功的长篇IP,稳定班底和加料模式都很明确,但是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和女儿国几个最有影响力的故事拍完以后,情节也陷入瓶颈。
其他的爆款电影, 第一部成了以后,第二部常有重复前作消费人气的嫌疑,第三部因此陷入难产。
徐克的狄仁杰IP,目前被徐克打造得非常稳。没有哪一部成为爆款,但每一部都是中等偏上,徐克把模式框好了,这个系列即使将来换人掌舵,依然可以稳定发挥。可以探案推理,可以视觉特效,可以政治阴谋,可以侠客传奇,徐仁杰系列天生是个多面手,很可能成为华语电影里的长跑型选手。
PS,另一个有长篇潜力的电影是鬼吹灯,但是题材比较敏感,又容易审美疲劳,可以继续观望。
再来谈谈《狄仁杰之大唐阴阳师》
方士的设定就是在撞阴阳师,但这其中本就有中国有自己的土壤。
唐代白居易写的《长恨歌》里,就有“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的故事,讲的是玄宗在杨贵妃死后思念贵妃,请道士帮他寻找杨贵妃的魂魄,道士最终升天入地,在蓬莱仙山找到杨贵妃幻化的太真仙姑的故事。说明唐代本来有方士这样的“奇幻”设定的群体。百鬼夜行的平安时代,是日本流行文化在平安时代(酷似唐代,平安京本就是以长安和洛阳为蓝本建的)的土壤上,加以想象,创造的另一个时空。既然唐文化本就是这个时空的本源,为什么狄仁杰不能这样改编呢?
方术这个设定大大拓宽了这一部狄仁杰的特效范畴。上一部《神都龙王》里,大家还在讨论白马于海中跃起是否科学,这一部我们已经彻底放弃用常识来判断电影奇观的可能性了(毕竟都是幻觉)。大殿上金龙复活的场面,几百只眼睛向观众飞来的场面,白猿大战百眼怪(不知道该怎么称呼)的场面,又一次刷新了华语电影的特效记录。考虑到VR体验馆一次至少50块钱的票价, 我觉得即使作为VR体验电影来看,这部的3D效果也值会票价了。
这次的3D效果是从片头字幕就带给我震惊的,小的方面确实下了很多巧劲。比如片头字主创字幕偏大,并且有向观众投射而来的透视效果,从片头开始就加强了3D的临场感。其中几处向观众射来的毒汁,飞镖这种老把戏就不说了,还有一处是人物手臂伸出画面的,徐克居然让这个手臂遮挡了字幕,一下子临场感就大大增强了。很多3D电影都是入场时感觉是3D,渐渐也就忘记了,但徐克的这些小聪明,在电影过程中多次提醒观众,“看!这是3D!”招数虽小,效果却是很大。
但剧情方面还是有不足。文本本身的展开没有问题,甚至蛮有意思的。从武则天想到夺回亢龙锏开始,引入了方士的力量,殊不知这群方士力量有限,真正的想要颠覆大唐的方士最后才现身,阴谋展开,最终正邪较量。文本平和,还带一个反转,从这个角度讲,是合格的。
但有两个核心问题没有解决:1,方术固然厉害,可是观众们是无法相信,通过致幻,可以让不同的人,在同样的精确时间里,产生一模一样的精准幻觉,仿佛3D立体成像一样准。因为观众无法相信这个设定,所以此点出戏。2,亢龙锏是神兵不假,可是我们无法相信亢龙锏身上的能量有这么大,以至于武则天觉得有亢龙锏在狄仁杰身上,她的地位就不稳固,以至于反派居然会觉得得到了亢龙锏,大唐必亡?
《智取威虎山》当然也有这种问题,但是通过“爷爷添油加醋讲述童年的抗日英雄传奇”这样的理由可以遮掩过去,但是这次狄仁杰完全没有就这些问题作出合理的补救,实属可惜。
最后,我要反对一下“特效大片都是骗钱”的这种说法。事实上,特效成本很高,尤其是真正高水平高审美的特效。相比之下,情怀片才是一本万利的骗钱作品。电影的技术和故事都很重要,但就三部狄仁杰来看,徐克一直在拉升整个华语电影的特效最高水平,各方面齐头并进当然最好,但只要其中一个方面优秀到突破行业水平的程度,已经很值得鼓励了。
电影工业水平的进步的红利,是被整个行业共享的。将来中国终将会有自己横扫全球的星际穿越和阿凡达,而那些电影的脚下,有徐克在这几十年里打下的基础。
————本文原载于我的公众号肖恩恩恩恩肖的瓜子社(Sean_lalala),欢迎关注
剧情线一盘散沙。上一集立起来的人物一个都没差地摔在了地上。尉迟的戏份改成文戏,性格大变,从说一不二不懂修饰的武官,变成了“天后眼前的红人”;而狄仁杰依旧会说话会读天书没错,可是锦囊妙计不是这样用在剧情线上的,神机妙算几乎让整部电影的人事都成了毫无意义。
至于新加入人物,阮经天看起来那么恶劣能别演得道高僧吗?为了提高阮的出场率,尉迟的武打镜头全没了,我是想看尉迟打架而不是看阮和林加戏啊?
特效真的好真的花了钱,真的请了很不错的美工,贡献了中国电影艺术中数一数二的特效龙。龙的鬃毛居然是红色的,违背金龙金毛的一贯作风,金红配色实在很美。
然而剧情线一塌糊涂,我只是想看尉迟和狄仁杰亦敌亦友,写起来怎么就成了这样呢?因为经纪公司要求给某些演员加戏,比如阮和刘嘉玲?从一开始的偷锏,到中盘尉迟下狱,都没有一个部分认真呼应上一集两人建立起来的感情联系,反而不阴不阳地让尉迟和狄仁杰在紧要关头拽对白,一点点矛盾瞬间全变成玩笑。这样的剧情线,要不会崩溃才见了鬼。
至于阮经天和刘嘉玲的戏份,只能当成三流鬼片桥段来看。不知道是编剧被硬塞角色心生愤懑,还是徐克根本没打算好好写这一部。
一个人一生能导几个IP呢?但愿导演不要浪费难得树起来的一块国产电影牌子。
刚发完影评就被人打了没用,我该给阮经天的粉下跪道歉吗🙄️
密集恐惧症的噩梦,堪比《西游记》里的蜈蚣精
没有什么,比创作者独特风格更宝贵。无条件支持年近七旬的老顽童,是有原因的
徐克和狄仁杰都在干嘛,仅仅是在屏幕上挂一个名号吗。剧情丝毫没有狄仁杰这个概念,全靠特效撑(特效还很恶心),而且整部剧和四大天王有毛关系。哈哈哈哈阮经天拿到了一个最不需要演技的角色,全场演技最佳。
徐克的想象力还是无边,这才是《奇门遁甲》的放大化,还与《通天帝国》做了勾连。结尾还是太仰仗怪力乱神的特效,如果能收一收会更好,不过老怪在类型片杂糅方面依然得心应手。
通天帝国时的那个邪典大师徐老怪终于也灵气全无,彻底沦为卖廉价特效的二流导演…
虽然没明白“四大天王”到底和剧情有啥关系,但是这一部居然是三部里最好看的!配角飞烟、幻天真人印象好感加分。服装,造型,动作,美术,摄影…简直登峰造极,给人古典又华丽的视觉美,简直让玄乎其玄的故事可以升天。片尾三个彩蛋实力刷存在感!
武天后的心魔是水牢里的无脸候,她的野心一直在舀水,却舀不到尽头;封魔族的心魔是方术中的移魂咒,他的仇恨一直在划刻,却划不出伤口;狄仁杰的心魔是御赐的亢龙锏,他的忠心一直在挥砍,却砍不断龙头。圆测练不出的心法,水月回不去的家乡,沙陀爱不得的少女,尉迟逃不掉的阴影,万般心魔皆为幻梦。
徐克的电影质量是不用担心的。很多人问为什么不是刘德华呢?在这里告诉你们,通天帝国可以看作是狄仁杰最末的几章之一,结尾处身中剧毒不能碰光隐居起来了,所以‘老狄仁杰’可以退休了,第二是神龙龙王片尾并没有所谓的四大天王,看电影宣传图是杀人凤凰,具体为什么改名字,等上映之后就知道了
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黎明,他们都演得好棒哦,彻底融入角色,伪装得也很好,全程看完我都认不出他们来。
终于可以说说这片了,这是一部典型的看上去很爽,但少有余味的爆米花商业片。制作水准很高,徐老怪再次用特效让电影飞了起来,看的过程一直是“卧槽卧槽”,还可以这样玩!观影过程很嗨。上映后还会再刷,建议去好的影厅看才更有感觉。电影就是幻术,徐克才是幕后大师!
看徐克电影看什么?看想象力!特别是这个《狄仁杰》系列,卖的就是视觉效果。作为一部商业片来看,徐克的想象力在华语电影圈几乎是无人能及,这次借着幻术,更是放飞了自我,触手系怪物的形象让人叹为观止,一贯的恶趣味直接把商业大片拍出了B级片的感觉,巨人出场的高潮时刻简直就是送给密集恐惧症的福音。这部的故事看似比较浅,都是动作戏在主导,但对于了解徐克电影的人来说,政治隐喻的主题藏的很深,看着权力暗斗中,掌权者召集异人用幻术迷惑众生,是一件越想越有意思的事情。
属于在影院里赞叹不已,出来之后无甚回味的特效大片。视效顶级堪比好莱坞,但剧不离奇,情不动人,视效之外,只能尔尔。是好看的电影,但不算好电影。
整个系列最有趣也最有力的依然是武则天,以及天后与狄仁杰的关系。天后爱权力,天后要登基,天后要正大光明,最可怖的执政者莫过于此,唯物地满口谎言,爱民到杀人如麻。天后最大的危机和帮凶就是狄仁杰,他以为天后有底线,他不信会有更好的执政者,他是所有聪明又糊涂的中国人。
这是不是一个原来准备做西游的本子,半道给改成了狄仁杰系列?有一半时间里我都觉得自己在看西游记车迟国斗法,最后都和尚带着猴子出来了……林更新蛮可爱的,爱情线太尴尬了,马思纯感觉这辈子都是一个试图证明自己不是乖乖女的中学女班长
老怪拍完西游彻底放飞自我,剧情、节奏、剪辑乱的飞起,我狄仁杰案子也不破了,天天陪你们打怪兽。相比之下,《妖猫传》竟能胜过一筹啊。
视效上,可能是系列目前最出色的一部,怪力乱神处,许多亮眼设计,但语义上,却是最模糊的一部。权力的焦虑,引妖术惑众,本身是多么值得挖掘的具有当代性的议题,落入简单的家族复仇情结,顿时无聊了,如同重拳落空
下手没点轻重,全大理寺对马思纯行跪拜简直恶心至极。
豆瓣点映 真的是太难看了…空有特效 破案也水得不行 法师这么能耐 早干嘛去了;冯绍峰的表演可以称为瞪眼表演法 全程撑眼表演;林狗负责搞笑的 但是无关情节的搞笑太多 大大稀释了紧张感…还有片名的四大天王 有毛线关系啊?!
1.你天真的以为这是一部悬疑片、推理片,其实这就是部奇幻片、魔幻片。你还傻乎乎的等待导演解释这些神秘的现象是怎么做到的,然而导演根本就没想过要解释这些神秘的现象,所有悬念都用“方术”来解释,一个“方术”就把你打发了。2.《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和《妖猫传》并称《大型魔术表演集锦》两部曲。明年徐克可以上春晚表演变魔术了。3.狄仁杰破解魔术(方术)的最好办法不是念经,而是让魔术师脱光衣服表演,看他还变不变的出来。4.电影其它都好,缺点是电影都看完了,刘德华、张学友、黎明、郭富城一个都没出现,说好的四大天王呢?【有3个彩蛋,在片尾字幕之间】
这天后越来越妖了,狄仁杰系列只服华仔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