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士柳白猿

HD

主演:宋洋,赵峥,于承惠,

类型:电影地区:内地语言:普通话年份:201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箭士柳白猿 剧照 NO.1箭士柳白猿 剧照 NO.2箭士柳白猿 剧照 NO.3箭士柳白猿 剧照 NO.4箭士柳白猿 剧照 NO.5箭士柳白猿 剧照 NO.6箭士柳白猿 剧照 NO.13箭士柳白猿 剧照 NO.14箭士柳白猿 剧照 NO.15箭士柳白猿 剧照 NO.16箭士柳白猿 剧照 NO.17箭士柳白猿 剧照 NO.18箭士柳白猿 剧照 NO.19箭士柳白猿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箭士柳白猿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因为年少时目睹姐姐遭害,双喜内心巨大的阴影一直挥之不去,但他意外继承高超箭术成为了一名武林仲裁人柳白猿混血美女二冬和绝世名伶月牙红出于不同的目的接近柳白猿,柳白猿在两个女人之间为爱纠葛不清。当所有的阴谋真相大白之后,柳白猿与匡一民两位武林高手上演生死对决,最终柳白猿成为武林的一代传奇。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爱生孽欺骗巨型女的袭击起底组成了BL剧的主演超高速!参勤交代龙之家族篮球冠军非常公寓谜城国语黑熊来了大人物拿破仑长生志媒人帮亡命天涯大电影2.0:两个傻瓜的荒唐事穿着鞋子的贝壳马塞尔我就是演员龙墓魅影鱼之子万物友灵猎鬼姐妹精灵梦叶罗丽9变形金刚:起源

 长篇影评

 1 ) 世间再无柳白猿,庆幸还有徐浩峰

去年,我写文安利过徐浩峰的《师父》,还起了一个标题党的名字——《可能是近十年最牛逼的武侠片》。但是后来仔细想想,真心算不上标题党,最近十年里敢说比《师父》优秀的武侠片真没几个,在我心里面,也就一部《一代宗师》而已,但是那片子的编剧,依旧是徐浩峰,我感觉这是相当牛逼的!

私认为,当今华语电影圈里,借用一句网络流行语,徐老师是可以这样说的,说到拍武侠电影,我不是针对谁,在座的各位都是……

这话听起来很装逼,但是武侠片这个已经式微的类型片,近些年确实没有多少拿得出手的作品,很多人都已经渐渐忘了这个曾经辉煌的类型片。

武侠片,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华语电影圈独有的类型片,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是非常重要的类型,从邵氏时期的胡金铨、张彻,到嘉禾的李小龙、成龙,再到徐克的“黄飞鸿”系列,武侠片一直在突破,一直在完善,经历了一个黄金时代。

可惜,像西部片一样,武侠片也有式微的一天。

徐浩峰说过,任何类型片都是有恐惧的,武侠片的恐惧就是科技。但是,当袁和平《黑客帝国》那种舞蹈式的特效动作用到烂的时候,观众就开始了审美疲劳。更要命的是,伴随特效的是,这个类型片失去了自己的恐惧,当甄子丹可以在一战战场上PK枪炮的时候,这个类型片,基本上强弩之末了。

但是,徐浩峰让我重新认识了武侠片。

说这么多,其实只是想安利一下徐老师新上映的电影——《箭士柳白猿》,说是新上映,其实只是旧作,12年已经完成,除了电影节,并没有公映过。那时候,帝都有过小规模放映,但是当时并不了解徐浩峰,所以错过了。后来,相继读了徐老师的小说,看了他的两部电影,是真心跪服。所以,对于这部旧作,一直相当期待,当上映的时候,我去影院连续刷了两次,弥补当年错过的遗憾。
 
所以,我想借着这部新片旧作,聊聊徐老师是如何重新让我认识了武侠片的。

1) 写意:武以载道
武侠片,主要有两个支脉,一个是胡金铨,一个是张彻,胡金铨的武侠注重写意,充满禅意与诗意,张彻的武侠硬桥硬马,充满阳刚之美。徐浩峰的武侠片,更多的是继承胡金铨写意武侠传统。

胡金铨的电影,有京剧动作的节奏和韵味,故事大多追求禅意,构图讲究,像北宋的山水画,将冷兵器打斗动作置于诗情画意,渗透着中国传统美学的诗意。

前两天,天英在公社群里分享一截图,说福特如果也研究佛学,他也能拍出胡金铨。我感觉说这话的人,肯定没好好看过胡金铨,胡金铨的东西岂止佛学这么简单,就胡金铨北宋山水画一样的写意构图,西方人就很难拍出,不是孰优孰劣的问题,是东西方文化的问题。

徐浩峰也是文化人,《箭士柳白猿》里的很多场景和构图,很大程度上也是继承了胡金铨的写意传统。驱车登古、长日落日、青砖古瓦的村落、遒劲苍凉的山脉,俨然马致远笔下的苍凉诗意,如诗般的意境,配上徐浩峰考究的武家打斗,虚与实、文与武、禅与意结合,可谓浑然天成。

现在的华语电影圈,敢这样拍武侠片的,香港有个王家卫,台湾有个侯孝贤,剩下的也只有徐浩峰一个了。


2) 动作:大道至简

上面说过,张彻是武侠片另一个分支,而且是主流分支,他的功夫片硬桥硬马,狄龙、陈观泰、傅声大多赤裸上衣,展现一种阳刚之美。在张彻的黄金时代,他的御用动作指导刘家良,发明了吊威亚这个重要的技术,后来很多武侠片都采用了这个技术,而且这个技术越发展越成熟,像公式一样。

徐浩峰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摆脱了这个公式。他在采访中说到了一个保龄球的例子,刚开始入门,有一个公式一样的方法,能够每次都接近满分,但是会很快失去趣味,只有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式,才能真正找到乐趣。

他的武侠片,就像打保龄球,他用自己的方式,带给观众享受。

相比大多武侠片,他更多采用减法,他放弃了大多武侠片的传统,他不再采用吊威亚的方式,不再采用那种模式化的快速剪辑,而是追求功夫的真实,追求动作的简洁,他用长镜头展示整个打斗的真实过程,将演员的打斗动作发挥到极致。

《箭士柳白猿》中,于承惠老爷子有一段很精彩的动作戏——划拉巴子,记得影院中观看,旁边还有妹子发笑,这不是小孩子的游戏嘛,然后发展下去,又不自觉感叹老爷子好牛逼啊。现在想想,划拉巴子的动作戏,看起来简单,却虚实相生、刚柔并济、暗藏玄机,确实拍得相当牛逼,虽然动作简洁了,但是带给观众的震撼并没有丝毫削弱。

同时,徐浩峰也不时在动作戏中加入自己的冷幽默和恶趣味。于承惠饰演的功夫高手匡一民,上面已经描述了他的牛逼,但是也会有马失前蹄的时候,比如水果店门前,一副高高在上、仙风道骨的高手形象,徐浩峰让他突然崴了脚,立马变得风趣多了;比如《倭寇的踪迹》,吉普赛女郎在江边船上,动作都是简单的一下,却击退四大门高手,不仅拍得有趣,还有很好的嘲讽意味。

这就是徐浩峰在动作戏上的牛逼之处:拍得更加精彩,却是完全不同的方式,同时在动作之中,树立人物形象,传达自己价值观,这是徐浩峰用自己的方式玩出来的“保龄球”,所谓“大道至简”,不过如此。


3) 文化:礼崩乐坏

胡金铨是文化人,徐浩峰也是,所以,他不会单纯视觉上的奇观,他会不自觉地将他的文化、思考与忧虑加入其中。《师父》的关注是已经不存在的祠堂文化,以及已经消失的规矩;《箭士柳白猿》关注的是另一个消逝的文化传统——“士”,就是片名中的“士”,为什么叫“箭士”,而不是小说中的“刺客”,私认为是原因的。

中国国代很多文人,都渴望着能得遇明主,建功立业,赢得生前身后名,所以大多人很推崇关云长千里走单骑,赞叹赵子龙为主七进七出,他们取得的东西,是很多士人所追求的。片子,于承惠老爷子饰演的角色,就是这样一个“士”,毕其一生只为辅佐明主成就霸业,不过他只是那么多失败的士人其中一个,民国乱世,哪有明主?

无论是士人,还是知识分子,都有自己的原则与坚持,也可以叫规矩,只有有规矩,无论穷富,才会有贵族模样,贵族是骨子里的风骨,是金钱无法带来的,这是徐浩峰所看重的。当原则、坚持或者说规矩被破坏的时候,就是徐老师说的礼崩乐坏了。

无论是《师父》,还是《箭士柳白猿》,以匡一民、郑山傲为代表的一代,最后面对的都是弟子们对于规矩的破坏,功夫上都赢得了徒弟,但是最后都是不可避免的失败悲剧。影片的最后,柳白猿和匡一民都是失败者,一个内心感情失败了,一个建功立业失败了,虽然武功高强,在枪炮面前,也只是时代的抛弃者,徒留落寞与无奈,他们最后的决斗,是为自尊而战,是对逝去的时代的挽歌。

这就是徐浩峰武侠片的恐惧——礼崩乐坏与科技恐惧,这是徐浩峰与其他武侠片的最大区别,也是其他武侠片的最大软肋,徐浩峰的努力,是对这个类型片的完善,也是挽救。


上面三点就是我认为徐浩峰牛逼的地方!

但是牛逼并不代表成功,在这个唯票房论的电影圈,徐浩峰更像是柳白猿一样的失败者,影片上映十天,票房也只是319万,很多电影一个晚上票房的零头而已。

或许是因为排片,或者其他,这部片子的“惨淡”是注定的,我不想深究个中原由,我只是想把电影分享给各位,让更多的人了解,因为它真的挺不错!如果你看了能够喜欢,那么,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微信公众账号 FFZLM2015,我们是腹诽者联盟。

 2 ) 道士下山2.0版,新鲜出炉

3月10日,上海第一场箭士柳白猿,上座率七成。

徐皓峰是导演,也是作家。
之前看过徐导小说《道士下山》,唐传奇式写法和微妙的哲学思考,表达成电影本就很难,被陈凯歌拍出来,毁得不轻。《柳白猿别传》故事紧凑,可以对比小说和电影,看这次改编是否成功。

---
先讲下小说(剧透慎入):
双喜姐姐被地主强暴,自此双喜一蹶不振,不再说话,将性事看作仇恶化身。寺庙主持让他做跳墙和尚,将过去留在寺里,更名改姓,开始新人生。
双喜回到尘世,遇到杀手柳白猿,就此更名为柳白猿,成了刺客。每单杀人,均有金条入手。

一日,军统买他杀军阀杨杏佛。杨杏佛是善人,柳白猿不知是否该杀,先化身水果店老板,等待时机。杨杏佛身旁有一高手相伴,很难下手。此时水果店常来一女人,柳白猿爱上女人,有了第一次性事,解开“性事即恶事”的偏执。就在他放弃刺杀,准备带女人远走高飞时,杨杏佛身边高手主动找他。原来女人是高手妻子,被派来刺探柳白猿虚实。
了解真相后,柳白猿心灰意冷,放弃刺杀,军统想将其灭口。挑柳白猿手筋脚筋的特务,是高手安插在军统的眼线,放了柳一马。

柳白猿得救,回乡找寻姐姐,然而终究未找到。
他意识到姐姐是他的执念,姐姐遭遇的恶行,点化了他对善恶的理解。
也许姐姐从未存在过。她只是引发他认识自身罪恶的契机,是佛菩萨对自己的一次轻轻的点化。
他决定回去保护杨杏佛。
最终杨杏佛和女人死于军统,柳白猿射杀军统杀手,再无踪影。

可以看到,整个故事,讲的是柳白猿经历世事,逐渐摆脱过往的执念。
这也是当年主持让他跳墙而去,再世为人的意义。

---
电影做了两处莫名其妙的改动,将原著流畅的叙事,割得支离破碎:
1.柳白猿不再是杀手组织代号,成了拳馆仲裁人。这导致柳白猿杀杨杏佛缺少原因,为了给个杀人理由,于是有了下一个改动。

2.军统一洋妞哭诉杨杏佛杀她父亲,让柳白猿替她报仇,为此向柳献身无数次,软硬皆施,倒贴失败后,对柳动情。柳被军统捉到后,洋妞代替原著中安插眼线的角色,救了柳。电影结局,柳和高手以武对决,洋妞还专程跑来,只为在人群中多看他一眼。

原著改编成电影,无所谓是否忠于原著,重要的是改编后能否呈现一个完整的故事。
如果改编后,破坏全片情节连贯性和合理性,这个改编就是失败的。
而《箭士柳白猿》走了《道士下山》老路。同样徐皓峰的小说,同样做了改编,同样完蛋。徐导亲自操刀,用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可以改他的小说,但不要乱改。

---
徐导曾解释过为何要改动:
写小说和拍电影隔了5-6年,此时他的关注点变了。
拍电影时,他更关注武林中如何仲裁,柳白猿就从杀手成了纠纷仲裁人;他想让大家看看真枪是怎样的,而不是软趴趴的白蜡杆枪,于是就有了枪与枪的对决。
他抒发了他的情怀,其实他本可以为这些情怀,从头写篇小说,给个完整的故事。
然而他只是把主题硬生生放到他某一篇小说中。
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反而没表达好。

---
几个细节:
1. 女人将自己卖给柳白猿,原先要价30个苹果,后来“15个,不能再少了”,电影院笑倒一片,这个梗是原著就有的。
2. 柳想带女人走时,电影中直接甩手一个金条。原著中,柳本想给她金条,一想,这不符合自己水果店老板身份,就想以100个苹果换她走。后来动情,拿出金条。也正是金条,暴露柳的真实身份。电影中,这个细节被抹去了。
3. 柳白猿,是徐皓峰小说体系中,惯有的杀手组织。《道士下山》中张震的角色,就是柳白猿。
4. 全片打斗,声音特效加得太过,不合时宜的破空声分分钟出戏,实在可惜了拳拳到肉的打斗。
5. 全片部分摄影风格,有些像侯孝贤《刺客聂隐娘》。导演是油画出身,保证了电影的画面美感。
6. 这是于承惠(片中白胡子高手匡一民)的遗作。

 3 ) 画虎不成,类乎蛇也,不酸不甜不辣不咸

好吧,作为一个弓箭爱好者,就不指出里面关于弓箭的错误了。

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被枪手深深的骗了,才看了这部所谓的电影,这也能叫电影?浪费了多少钱,拍出来这样一部不中不西,不洋不土,不知所云的东西来。里面好像讲的是中国话,可惜就是不想让人懂。

一星给里面的演员。优点,里面2位女子长得还行身材还行,演技由于导演的能力,没有表现出来,但起码没有明显失误。
武术呢动作也还可以。
主演和配角都没有很大问题。

要说缺点其实就一个,8流的编剧,9流的导演。
难得各位影评人有心,大家竟然有空详细分析了一堆屁的组成成份,以及为什么屁是由这些成份组成的。也算是科学精神吧。
所谓的导演明显想学古龙之风,小李飞刀有木有?三少爷的剑有木有?都木有学到,连皮毛都没有学到。
画虎不成,连犬都不像。。。画虎不成,类乎蛇也。
可惜心中有古龙,手中却整出一大窟窿。

西洋管风琴的乐曲配上中国功夫,不酸不甜不辣不咸。开始让人错觉,以为里面有古龙之风,谁知道整个一个大窟窿。开始看到是杨贵妃的影子出来了,谁知道出自一个韩国整容室,而且主体整容失败。

所谓的“导演”同志,一边打着手枪,一边暗自叫爽。
好比一个没拿过菜刀的厨子,拎着一个景德镇的仿元青花磁碗,冒充古董。里面装了一盆子意大利面条,面上浇了一层蕃茄酱做臊子,配菜是没洗过的一整根原味山东大葱。最后,不知道是忘了还是故意的,里面没有放盐。

老不宜少不宜,文艺青年更不宜。
中不宜西不宜,只宜导演打手枪。

不过还是有价值的,看影评,毕竟比电影有价值,起码能逗得一乐。

你浪费我90分钟,我不在意多浪费一点,让大家省点时间,大家少浪费时间。



请微信扫描 公众订阅号 心源学说 视频节目/


请微信扫描 公众号 心源学说,视频节目/文章/影评视频评论

 4 ) 别把练武的人都搞成神经病

只请各位品评电影中的一个细节,柳白猿去做水果贩,别人要个苹果要个梨,需要特意用那么快的动作去抓吗?神经吧?削个苹果皮也摆个形出来,真的是再没别的地方可以显示功夫了吗?
你可以说中国的功夫只是个讹传讹的神话,但别把所有练功夫的人表现得那么神经那么二好吗?
有人说这是导演的诚意之作,诚在哪里呢?片尾还故做玄虚的写到中国古法射箭失传,哦,为了粉饰你的片子什么不负责任的话都敢说是吧?蒙古人,罗马人,日本人,印第安人都从来不会射箭吗?
拉弓、两跟筋、拳劲这些你是怎么扯在一起的?虚枉从此开始——这是你的初衷吧?

 5 ) 《箭士柳白猿》中的三个故事

有剧透
首先,这是一个男人的故事
    故事的一开始是提裤带的地主,按在地上的少年,秸秆堆里的女人。这不到一分钟的寥寥几笔描绘的,是一个男人年少时的内心创伤。创伤,在情绪上往往是一种遗憾,一种在深夜中无数次想象回到过去改变一切的遐想,是一个男人成长的内在根源。至尊宝对牛魔王霸占紫霞仙子的无力,张震对小明和其他男人在一起的愤怒,马小军在米兰面前的稚嫩与卑微归根结底都是这种创伤的体现。面对创伤,男人往往有两种方法,一是重新阐述这个世界逼迫自己释怀:自双喜跳墙开始,这个世界就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展开,他不再是双喜,他是柳白猿,他没有姐姐。二是增强自己的能力不然创伤再次出现:所以,他会答应帮忙,他会张开双臂抱住女人,因为他侠术已成,可以行侠仗义,挽救被豪强欺凌的女人。
    可是,男人一生的成长,往往是被这个世界一次次无情地扇巴掌的过程。原来所谓的帮忙根本是一次阴谋,原来放弃柳白猿所拯救的女人根本就是他人之妻。有一种崩溃叫做两次踩在同一堆狗屎上,于是这个男人再次缩成一团,再次自我放逐,再次否定了这个世界。于是他从故事最开始的地方寻找自己,却发现原来一路走来打错已经铸成,原来很多错误根本没有挽回的途径。于是他意识到比地主强暴姐姐更残酷的是自己因为懦弱抛弃了姐姐,比无法战胜的对手更绝望的是一个永远找不到的人。于是他对着大河射出四箭,来祭奠那个在他心中已经死亡的柳白猿。四箭之后,他终于面对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他决定战胜自己,去寻找那个心中的业障——女人。
    故事的最后,在射出那一箭时,他仿佛看到了他的姐姐,姐姐有了丈夫和孩子,开始了平静的生活。当年少的创伤被抚平,这一刻他终于体会到自己的初心,于是这一箭他是无敌的存在。爆炸摧毁了他的一条腿,世上也再无柳白猿,但和女人包饺子的那一刻他平和而专注,女人离开那一刻他再也心无波澜。至此,一个男人的故事结束,少年的无知与创伤彻底蜕化,一个男人破茧而出,可是我们再也无法知道他内心深处是一汪清水,还是一片死去的沼泽。

其次,这是一个武林的故事。
    故事的一开始,导演就交待了一个大背景——武馆和军阀,武林人士最后蜗居的角落。武馆里,都是一张张麻木不仁的脸,他们虚伪、冲动、无情,毫无生气地守着一座座破落的武馆度日,把一切希望放在柳白猿身上。军队里,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张饥渴的脸,他们野心勃勃,举止浮躁,寻找着能够建功立业的主公,策划着一个个阴谋。至此,武林人士要么在军队的绞肉机中残杀,要么在武馆的坟墓里等死。
    柳白猿说,他是武馆人,不是江湖人,他的是武馆派的最强者,代表的是旧时代武林的规矩。匡一民是江湖人,三十二岁就厌倦了踢馆,是投靠军阀最接近成功的人,代表的是习武之人新的出路。但他们到底是武林中人,骨子里还是想要用武林的方式解决争斗。可是费尽心机的他们,最后解决问题还是用了枪,这代表了武林之路在军队走到了死胡同。匡一民再次回到武馆去寻找柳白猿的时候,发现没有柳白猿的武林根本就是一张一撕就破的废纸。当年踢馆还有人叫唤几声,如今却都已麻木不仁,这是已经尸化的武馆,死的不能再死。于是乎,所谓的两条出路都是死路。上一代的柳白猿死于三声枪响,这一代的柳白猿被炸残一条腿。两位高手最后的比武,只不过是一场华丽的葬礼,谁胜谁负,毫无意义。然而,尸化的武馆依旧会存在,投机者依旧会前赴后继地投身军阀。
    故事的最后,导演并没有给没落的武林埋下什么希望,就如同全片的季节只有秋冬两季,看不到任何春天的枝丫。

最后,这个故事里谈论了女人。
    徐导对女人的外在品味很固定:温婉的面容、修长的身材、白人女性的惊鸿一瞥。无论是《师父》里的宋佳、蒋雯丽、卖茶小妹还是《柳白猿》中的二冬、月牙红、姐姐都没有跳出这个范畴。但是在徐导的故事里,女人从来不是主角,而是一种象征。这种象征有时候是一种女性的美,那时男人的渴望和精神动力。无论是二冬穿着睡衣从床上往下望的“男朋友”视角,还是月牙红钻进水果店的帘子取暖时天真无邪的笑容,都把女人的美和男人的渴望刻画得淋漓尽致。本来我觉得穿旗袍的女人,很少能超出《花样年华》中的张曼玉,徐导却轻易地做到了。有时候这种象征是男人的归宿,《师父》里的卖茶小妹,带去巴西种可可的西洋女人,在池塘边洗衣服的姐姐,都是一种男人对归宿的向往。
    但是,最多的时候,女人在徐浩峰的手中,代表的是一种对强权的依附以及这种依附背后的无奈。二冬依附的是军阀体系,她本就是军阀世界的二代,武林人的身份反而是次要的。无论是一开始的勾引,还是最后救了柳白猿之后想用比武来留住人,事情都没有按照她所希望的方向发展,最后一声看一眼,从她的角度有太多的无奈。月牙红依附的是匡一民,她无论是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妻子还是一个杨乃兴的最随着都没有成功。她的男人没有把她当妻子,她追随的杨爷死在她眼前。她最后的无奈,是匡一民不死,她也没法抛弃自己过去的身份,更不想否定自己过去十年的事业,于是他只能继续随他而去。即使《师父》里看似独立的卖茶小妹,在遇到廖凡之后还是希望廖凡能够帮忙主持公道。所以徐导的电影里几乎没有一个真正能够独立的女性角色,但我觉得他对于乱世中的女性是怜悯的。在《柳白猿》中有两场群戏,一场是柳白猿出手打翻了整个武行,几个女人在二楼面无表情地看着楼下的一切;另一场是匡一民为了找出柳白猿在武行比武时杀人,两个女人冷漠地在门口看着一切。这些女人都衣着朴素,一脸麻木,她们代表的是依附于男人而已经心死的女人,是那个时代不被铭记的闲杂人等。

 6 ) 其实这才是逝去的武林

主持公道的柳白猿不在了,并非柳白猿放弃了主持公道,而是武林已经不在了。新生代龙精虎猛的娃们都去投靠军阀了,追求的是早早地建功立业;而株守在陈旧阴暗武馆之中的所谓武行实际上是苟延残喘。这个世道已经不需要主持公道的柳白猿了。

武林规矩已经不在了,匡一民赢了徒弟,徒弟却并未兑现承诺,归根结底,火枪赢了功夫。

武术中真正的功夫不见了,代之以投机取巧,也是因为世道变了。很少有人还愿意付诸一生以求绝学,而短平快的高效上位才是这个时代的主音。

但武林真的不在了吗?

1. 匡一民老了,但他没死。

2. 柳白猿残了,但他没死。

3. 只要匡一民不死,月牙红就会一直追随下去。

4. 只要柳白猿没死,二冬就会一直注视和保护他。

这些不过是电影语言,是意象、是象征。

什么是武林

一、柳白猿所守护的武林——“弓道”=“公道”

1. 柳白猿是一种使命,负责维护武林的“公道”。四只箭一个正方,一般深浅,这是一个符号——公道的符号。

2. 射箭之人,比的是气势,浩然之气,正义之气,公道之气。维护武林公道,就是得罪所有人,永远要过朝不保夕的日子,夜里不能睡在床上,只能睡床底下,但这是命,柳白猿的命。电影中的二喜年轻,心态还不稳定,压力很大,那就买醉。但命就是命,理解这一点才能看懂电影后面的发展脉络。

3. 射箭之人,比的是心正,心不正则气衰。每一次他见到月牙红,箭就射不出去,因为心乱了。所谓: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而已。这里讲的是修身。做柳白猿就是做真君子,不亏心、不违心。二喜第一次和二冬同床,他在意的是二冬是否拿那种事来要挟,二冬不屑(二冬是真喜欢二喜,后面再说),二喜要的就是“不亏心、不违心”,所以他可以答应帮忙,但绝不接受胁迫。

4. 学射箭之人,先要学会做箭。做好箭,就是提醒自己不忘初心。心稳,手才能稳,手稳,刀才能稳,刀稳,箭才能直,轻重平衡才能达到极致。任何细节都做到完美,才能有必胜的信心。没有信心,气势就会输掉。输掉了气势,也就没有了柳白猿。电影之中,二喜用刀削水果的画面也是符号,每一次削水果都是二喜心态的反映。

5. 学射箭之人,每次出门前要对着箭士像进行自省,要对到耳朵才是平衡的,而对到鼻子就是歪的。讲的还是正心。

6. 学射箭之人,拉弓不能看弓,看弓身体一定歪曲。这既是箭理,也是人心。看弓,便会有得失之心,有得失之心,心便不稳,所以身体便会歪曲。

7. 学射箭之人,左脚要正对目标。抛开不同流派的箭理,这也是一个符号,那就是直面目标,不要怕、不要躲。二喜在与匡一民初次接触之后,认为自己的气势被压倒了,所以回来找二冬讲这个忙帮不了。但经过一番波折之后,二喜说我再去行刺为的是自己,因为柳白猿不能被人压倒了气势,不能怕,怕一次,就会怕一辈子,二喜就再也做不成柳白猿了。

8. 学射箭的人,不仅要学会射出去的箭,还要学会射回来的箭。这句很费解,其实就是“回家”。“箭已射出,便不能回。但人可以,我还有家乡”,射回来的箭,是师傅教不了的,只能自己去找。也就是所谓“心安理得”。“此心安处即吾乡”,回家,就是找到心灵的归宿。

9. 为什么二喜能够成为柳白猿?因为姐姐。这是少年二喜心中最大的痛,他要的是公道,而不是复仇,公道就是二喜的命,也是最终二喜找回的“家”。

10. 二喜为何不杀恶霸地主?因为他要的是公道,而不是报仇。恶霸地主,罪过是侮辱了二喜的姐姐;但若论对姐姐的伤害,二喜自问良心,他亏欠姐姐更多。杀人虽易,但对柳白猿来说,却永远过不了公道那个坎,二喜若因仇恨之心杀了地主,他便再也做不成柳白猿。

11. 柳白猿为何不杀匡一民?公道与强道可以并存,这是古典思维,也是对现代文化的解构。在投机取巧和急功近利的现实面前,公道和强道反而惺惺相惜。

12. 加一句:做君子其实挺无趣的,正如做柳白猿也其实很无趣。但这是命,事实原本如此,心甘情愿就好。

二、匡一民所追求的武林——“枪”之道=“强”之道

1. 匡一民,十年前(1910年)祸害武林,也就是电影最开头的一段。那时的月牙红还是英姿飒爽的踢馆少女,匡一民已经54岁,还没有遇到杨乃兴。月牙红是她新娶的夫人,但在他心中月牙红不过是帮忙的。帮什么忙?成为一方霸主的忙。

2. 匡一民,枪,百兵之王,权力意志的化身。色情、性欲永远是权力意志的附属品。正如月牙红永远是匡一民的附属品。

3. 匡一民,十年后为了找出二喜,再次祸害武林,甚至比十年前还要嚣张。由此反推,21岁艺成之时(1877年前后),34岁开始辅佐他人成就功业(1890年前后),这几句轻描淡写的话背后的血雨腥风。十年前(辛亥前后)那次祸害武林也不过是在天下大乱之时,借机奋起、待价而沽。

4. 强道,和公道一样,也有自己的仪式。抽烟斗是为了闻闻自己的味道,若是有了恐惧之心,味道就会变坏,也就是气势上输给了对手。年纪大了,换成每天一个梨,闻闻梨的味道,便是定气安神,与出门照一照箭士像是一个意思。

5. 强道,和公道一样,也追求极致,就是要做一流人物。大背头徒弟讲:“乱世里,哪有一流人物?”,其实这就是自贱自轻了。匡一民始终自认是一流人物。但在徒弟心中,那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徒弟未必说错,但自贱自轻终归会落入急功近利的下流路数,这就是徒弟输给匡一民的原因。“老祖宗的东西看明白了吗?”投机取巧至多是二流货色。武学上如是,人事上亦如是。同样都是强道,一流强道追求“自胜者强”,等而下之则是“胜人者力”、“欺软怕硬”而已,大背头徒弟处处贼眉鼠眼,地主王老爷就已经是下三滥了。

6. 强道,和公道一样,也有自己的规矩。比的是枪法,用的是长棍,取“兵者,凶器”之意;换枪头,便是性命相搏,再无师生情分。“我的东西在你身上变了味道。”,讲的不仅仅是功夫,也是做人的底线。事后徒弟背信弃义,枪杀杨乃兴,便是例证。

7. 但在公道面前,强道会心虚。匡一民面对要带走月牙红的柳白猿,居然拿出了手枪,枪还是枪,但此枪已不是彼枪。事后所谓70%云云,不过心虚的托辞而已。

8. “公”道丢了,就只能是“强”道。二喜与匡一民初次交手(那箱梨)之后,气势没了(真正的原因是月牙红)。二喜便射不出公道之箭,只能靠武力去武馆平息纷争,这就不是“公道”,而是“强道”。

9. 加一句:做强道其实没那么拉风。一流人物又如何?一方霸主又如何?不过都是无家可归的游子而已。公道讲射回来的箭,这层道理是强道所没有的。

柳白猿到底更爱谁?

一、月牙红——本我之爱

月牙红是一个符号,色情的符号,性欲的符号。二喜一碰到月牙红,就心慌意乱,这是本能。这种爱来的纯粹,来的感性,来的近乎非理性,几乎无法抗拒。事实上月牙红的妩媚与月牙红的决绝都被演绎到了极致,她是一位心理大师,专治年轻力壮的直男。但她绝不弱小,她才是柳白猿最大的敌人。柳白猿会因为月牙红而放弃自我,变回二喜,但终究发现自己不过是被月牙红骗了,其中的象征意味不言而喻。

月牙红也爱正义的化身——柳白猿,但她更爱强权的化身——匡一民。匡一民不死,月牙红便无法回头。

二、二冬——自我之爱

二冬,混血,父亲是同盟会元老但被杨乃兴出卖而死;也是一身好武艺,但更多的是舶来品,无论是匕首还是绒绳,功夫都是西式的;会讲汉语,但却是西化思维;面容姣好,但更为阳刚。以她对孤儿院的熟悉和信任,出身于此的可能性也很大。她对柳白猿的了解,是匡一民的那个败类徒弟告诉她的。上述这些符号,实在是太容易让人浮想联翩了。

二冬爱柳白猿,爱的很西化,但爱的也很古典;倒是柳白猿总是将她作为危险的象征,若即若离。

1. 二冬与大背头,算是平级同事,但不是一路,这在电影开头,大背头想借传授箭道为名搞暧昧,二冬就已经挑明:走开。

2. 二冬也是刘大帅的手下,但替父报仇应该也算不上谎言,大致是相互利用。

3. 二冬与柳白猿同床,确实是美人计。但旋即被柳白猿识破,当柳白猿说出“交换不可以,但帮忙可以”的时候,二冬便生出爱慕之心。同时,柳白猿也对二冬的坦诚多了一分另眼相待。电影里多数情节,柳白猿和二冬除了打架,大都是躺着说话,实在不能过度解读了。

4. 二冬与柳白猿交手,几乎都是用刀背,而遍布砍痕的那支箭,则是二冬和柳白猿的纪念。

5. 二冬救柳白猿,二冬留柳白猿,泼辣坦诚,柳白猿是知道的,也是信任的、感激的。甚至可以说柳白猿也是爱二冬的,但这种爱太冷静、太理性,太有仪式感和责任压力,以至于看上去都不像是爱情。

6. 柳白猿推开二冬,从孤儿院离开,也可以看作心愿未了,无以为家。柳白猿相信二冬是真心爱自己的,而自己说出这个爱就会变得异常沉重。

7. 电影中最后的决斗结束,二冬出现,淡淡的一句“看一眼”,绝了。换来的是柳白猿起身回眸的一瞬。

三、姐姐——超我之爱

姐姐是一个符号,家的符号,道义的符号,伦理的符号,使命的符号。每次姐姐的画面出现在二喜心中,永远是刻骨铭心的。找到姐姐,回家,这是二喜在经历了本我的欺骗、自我的放逐之后最强烈的内在冲动。而电影之中,姐姐似乎与二喜具有心灵感应,在二喜遭遇炸弹袭击的时候,茫然心动、四处寻觅,这种画面与其说是真实的情景,不如说是二喜在生死一线之间,最强烈的生存意志。超我,并非外在的规矩牢笼,而是那个更真实地自由意志:我想成为谁?

 短评

横移武打长镜头,固定机位摆拍快切动作,电声乐器加管风琴营造仪式感……也许徐皓峰存在的价值就是开拓类型片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吧……同样的题材,李小龙拍的是功夫,徐克、侯孝贤拍的是侠客,李安、胡金铨拍的是江湖,成龙、甄子丹拍的是动作,徐皓峰拍的则武行、是规矩、是逝去武林的生存方法论。

7分钟前
  • 冰山的阴影
  • 还行

李呈媛真美!徐老师挑女演员的眼光是直男的榜样!

9分钟前
  • 了不起的花轮君
  • 还行

徐老师在票房不足50万的倭寇时期就预言要连拍七部为武学正名,现在小说集子影像化的工作真的一部部排上日程了令人欣慰,或者说这简直是个奇迹,我本以为《师父》影像归因于曾与王家卫搭伙且砸钱了,但看完紧挨着倭寇拍的柳白猿我才意识到,这种改变是徐自己琢磨的,牛逼

12分钟前
  • 苏乏
  • 力荐

和混血姑娘的互动还挺挑逗的 抖M快看哭了 讲了一个理客中 武功高强 追求政治正确 缺乏判断能力 多愁善感心太软 战胜不了上脑精虫 自以为主持公道 其实什么也做不成 乱世中再厉害的个体也是无奈 不知该跟上哪支队伍 秉公正和尽人情都是痴心妄想 开一枪说他是我的 比师父好看很多

13分钟前
  • 柴斯卡
  • 力荐

电影应该三年前的吧,依然写意,风格大于内容,这不是江湖不是武侠,就如男主说的“我是武行”,武行二字才是徐浩峰的武侠世界。分的话,我还是愿意给个四星的。

15分钟前
  • 电影学徒
  • 推荐

不如《倭寇的踪迹》惊艳,不似《师父》圆熟,但依然要为徐皓峰极具才华与个性的表达给予好评。结局“长枪”与“弓箭”的对决加分!

17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推荐

怪里怪气的电影,很好看,观影过程中没出戏

21分钟前
  • 水木丁
  • 推荐

三颗星,不能再多了

25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15个苹果,不能再多了。” 三部徐浩峰,竟然更爱这部。

30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倭踪》牛刀初试,生涩稚嫩。到了《师父》则圆熟甚多,进步显而易见。拍摄在两者之间的《箭柳》,好看程度也介于两者之间,火候恰好不生不过。但三部的问题是一以贯之的,就是太“装”,一方面这是导演做人做事的态度问题,另一方面也跟传统文化的特点有关,不“装”,不“端着”,自然就没有存在感。

33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想了想还是打了五星,后半段太出彩了。主要是表达的武侠观念太好了,一个不造作的江湖,可以让我原谅它其他扭捏(或者说不成熟)的缺陷。世界观很棒,音乐很棒,可惜了叙事很烂。好在后来「师父」很好看。看的时候觉得像聂隐娘,让人想活在镜头里的真实世界。

36分钟前
  • 波澄酒
  • 力荐

三颗星,不能再少了

37分钟前
  • 潜行
  • 还行

电影便如张弓搭箭,比武那段,拳弓相抵,电光火石间,突然转向古寺一角,檐瓦间古钟回荡,张弛只在一瞬间,爽利干脆,荡气回肠。开场的荒草地,古刹间的对决,仪式感十足。台词动作充满刻意的断点,爆发得突然而彻底,收束时毫不拖泥带水,动静之间,韵律非常,今年看过的最佳。

41分钟前
  • 北极熊
  • 力荐

徐浩峰的这片子里,连剪辑都是在练功夫。

4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好看,镜语、影调,活动空间布设,动作分寸拿捏,都好,男人有气,女人有韵,眼神交汇有电。倭寇是草创,柳白猿是精进,师傅是野心,所以这部最好。徐浩峰的预算,倭寇Low,气不足,师傅太贵,秤不住,柳白猿刚好;卡司也是,有宋洋这种新丁入毂,于承惠这种老将压阵,足矣,无须太大。

46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王家卫的武侠是伪装色情的性冷淡,徐皓峰的武侠是伪装性冷淡的色情,颜色再寡淡都拦不住导演对大洋马和大白腿的趣味,甚污我喜

47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有事吗?”“看一眼。”美

50分钟前
  • 琦殿
  • 还行

人物角色一板一眼的做,电影比兵器还冷冰冰。只是觉得,中国还是需要更多这样不飞来飞去的武侠电影...

5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我觉得田壮壮说的很对,不管怎么样,首先真诚的去做个东西至少是值得尊重的。。。

55分钟前
  • iceman
  • 推荐

儒侠义士,文人风骨,长枪短弓,浩峰射雕。承“倭寇”之风,柳白猿更兼内在意境,“虚”气质犹胜“冷”兵器,“冷幽默”的现代性与“长枪短炮”的传统性有机结合,奠定作者电影独特的美学风格,同时也间接影响王家卫的《一代宗师》。(雨夜黑衣叶问战白衣群雄)。文有郑大圣,武有徐浩峰,皆得之有幸。

58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