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龙虎武师

HD

主演:徐克,袁和平,洪金宝,成龙,甄子丹,程小东,刘伟强,元华,元秋,钱小豪,钱嘉乐,曾志伟,吴思远,唐季礼,刘家荣,梁小龙,董玮,谷轩昭,元德,林迪安,小侯,余袁稳,元武,熊欣欣,徐小明,陈会毅,李晖,梁少松,钟发,杨盼盼,黄家良,花仔源,刘允,徐忠信,黎强权,徐二牛,火星,吴育枢,李海生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0

 剧照

龙虎武师 剧照 NO.1龙虎武师 剧照 NO.2龙虎武师 剧照 NO.3龙虎武师 剧照 NO.4龙虎武师 剧照 NO.5龙虎武师 剧照 NO.6龙虎武师 剧照 NO.13龙虎武师 剧照 NO.14龙虎武师 剧照 NO.15龙虎武师 剧照 NO.16龙虎武师 剧照 NO.17龙虎武师 剧照 NO.18龙虎武师 剧照 NO.19龙虎武师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迷信

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

 2 ) 随记

我也是千禧年之后追过新浪博客的魏君子竹聿名博客的人,那时候还在上学。魏君子文笔平平,为人圆通,后期采访资料特别丰富,最近读新艺城的时候去翻过一次,发现有几篇被隐藏了,可能身处圈内,有些访谈要照顾面子了。竹聿名文字画面感强(记得他一篇博客写夏日午后看对面晾衣服的女郎),比较性情,偶尔和来踢馆的人拌嘴颇有锋芒,人又靓仔。

这两个起初在博客里用爱发电的影迷,后来似乎都进了的新浪。那段时间也是香港影人开始成规模北上拍片的时候。魏君子从采访的人,变成了影评人,出书,当导演,当策划;竹聿名忽然不写了,再次看到这个名字是《三打白骨精》的制片人了。

魏君子算是靠笔杆子走出了一条从影迷到主创的路,当然也有赶上时世的运气。他的《香港电影演义》和这部片虽有影迷角度的限制,而像《武侠大宗师:张彻》不加工的访谈,是可以放入资料馆口述历史的宝贵资料。

这部纪录片里有个女孩子,说自己读书根本不成问题,但是工作没意思,所以加入培训班想当武行。

时代真的不一样了。

过去都是穷苦人家把孩子送去戏班,师父传授技艺,给了吃饭的本领,可谓再生父母,打死勿论。赶上电影发展,在靠体力吃饭的行当里,武师赚得相当高,拉威亚能拉出一层楼(《蜀山》)。但就算有命花这份钱,当世道不好的时候,武师也是第一批失业的人,片中听鱼头云说曾经卖过血,这失落颇大的。

其实不光是武行,那个时代和电影沾边的行业都大量需要新鲜血液。十几岁中学没毕业,进到电影公司做officeboy,然后跟片场或后期慢慢做到主创,这种故事在这个时代不可能重现了。人肯搏命,也是因为看得见跳起来可以摘到的东西,放在现在996做烂片只会觉得人生没有意义吧。

时代不同的另一点,也不会有“师兄弟”了。洪金宝要求高,别人不敢做的危险动作,他就叫自己师弟做,师弟要撑他面子,他也有“出了事情我养你”的大哥派头。想起卢惠光说自己在成家班几十年遣散费十万,人都还是那些人,但是资本的计数方式变了,真是时势比人强。

说肉搏去对抗好莱坞,但是90分钟片30个场口,拿打戏来填充文戏的不足,是饮鸩止渴。片子里那些刺激的镜头我差不多都有印象,但是没有几部片子像《警察故事》那样里面的人物鲜活生动、有血有肉。其实八九十年的哪有对抗好莱坞的意识,港产动作片九十年代中期已经滥拍成风,后面好莱坞入场才击得溃不成军。

“我们预算就那么点”,所以搏命去拍惊险,现在我听到“预算”两字,只想请制片人提头来见!成龙至少自己拼命自己搏花红。其他人呢,有几个是自大狂要挑战新高度的?钱嘉乐说看到三十几岁的大男人被人问“得唔得”,哭着说“可以”,也是心酸没办法。这些具体的、连名字都没有的人,被代表成了“龙虎武师的精神”,拿一句“喋血油尖旺,对抗好莱坞”来宣传,似乎又太轻忽了。

 3 ) 被“香港”耽误的龙虎武师们

从京剧架子打戏到李小龙的拳拳到肉,直接带火了武打戏,武师们还在想着去去好莱坞一展拳脚。然而,遗憾的是李小龙的骤然离世,不仅让武师们梦碎,也让无数国人失去了一张世界级的名片。

在里面有一点,让我感触比较深的是,在李小龙去世后,动作片不受欢迎,没有什么出色的类型片带起风潮。知道1978年左右,才稍有起色,然后迎来了动作片的黄金时代,同时也是香港的经济的黄金时代。可惜香港并没有抓住这个机会,里面的原因很复杂。在影片的后半段里面提到,当时香港寸土寸金,武打戏难拍,追车戏难拍,抢劫戏还非常容易被“误杀”进局子。印象中,90年代末,内地的电影行业也在飞速发展,港片导演的北上好像是在21世纪初的事情了。2002的《无间道》都被称为港片最后的巅峰了。可惜,国内的武打戏,似乎也没有很好的承接到当时的香港电影行业的经验与红利。太可惜了,东方好莱坞只是昙花一现。

没有武打戏拍的武师们,做着各种工作去养活自己,最艰难的时候去卖血度日。这种艰难的日子,在其他许多的行业也有,辉煌不再,从业者无所适从,生活也一落千丈。当时的武师们,青壮年的时候处于八九十年代,幼年时在七十年代,那时候港英政府下的香港也并没有很太平。去从事这个行业其实也并没有很多的选择,接受的教育程度不高。加上做武师来的钱也算是快钱,一发钱就去"happy",也没攒下什么钱。看到这个,是不是觉得好熟悉的遭遇啊?

动作片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的小鲜肉们破个手指头都嗷嗷叫。与其说我是在怀念那认真敬业、实实在在做动作电影的时代,不如说我更怀念没有被资本喂屎的时代。

 4 ) 《龙虎武师》:玩命是对这个行业最大尊重

唐季礼导演说:“我们没有科技的支撑,只能用肢体语言的Low Tech来和好莱坞电影竞争。”

对于香港武行来说,从最早的“四大院校”到后来的“洪家班”“成家班”“刘家班”“袁家班”,支撑起这个行业的,乃是一种至刚至强的信念。它包括了在深夜档戏院的良性竞争、武术指导对动作精细到毫秒的设计、演员对导演的无条件信任以及视死如归的勇气。

京班出身的于占元先生南下香港,开设中国戏剧学院,以“七小福”闻名全球

在《省港旗兵》里,需要武师从商场四五层高的楼上,中枪负伤、背部摔到下面的溜冰场。在“谁做谁死”的重重顾虑中,元武说:“如果不是我师兄(洪金宝)有投资,我不会做的。我明知道这个动作作了会进医院的。”

实际上,这种牺牲通常会有两个面向,一是本身自己身体上与意志力的牺牲。另一个,则是作为特技演员、替身,他们通常都是一部电影中的点缀,观众只会记住成龙,刘家辉,李连杰,甄子丹,而那些在爆炸与坠落中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武行,往往会淹没于“动作”之中,终究被人遗忘。这种遗忘是延宕而漫长的,就像火星坡着脚,走在嘉禾电影制片厂的老路上。他的哽咽,是对一个时代的动容。

电影《龙的心》中,武行需要在七楼的位置跳一起下,共元武、元华、元德、钱嘉乐、刘秋生、小鹏、二宝、阿虎八个人

而电影在结尾,笔锋转向钱嘉乐的工会,虽然龙虎武师会随着港片的落寞而走入困局,但更多终究有人愿意将热爱转化为对这个行业的执着。

他们可能一辈子成不了角,但却时刻等待着对讲机另一边导演的声音:

“3,2,1,action!”

“爆,嘭!!!”

 5 ) 一个00后的香港电影迷

整场电影算上我只有两个人,另一个是个年轻的小姐姐,首先我是个00后,从小看香港功夫片长大的,时至今日在大荧幕上看到这些熟悉的面孔,感慨万千,香港动作电影因为有了他们默默无闻的付出,才会让全世界都知道看了香港电影人的那种精神,当然还是有好多武师应该是找不到了,像田俊、咖喱(刘秋生)等等,整部电影龙的心那场花絮是我印象最深的,因为以前没看到过,就是最后那一场七八个人跳楼的那里的一段幕后!钱嘉乐也为了香港动作电影一直在坚持,也很让人感动,因为他知道当时拍电影的那种艰难程度,到现在市场动作电影不太景气,还一直在坚守自己作为一个动作演员,导演的岗位,真的赞[good] 钟发的片段也好少,我知道魏君子导演有不少私货,打算啥时候放出来[偷笑],看到大嘴火星重回嘉禾片场,邵氏片场,感慨万千,物是人非,曾经创造了无数经典电影的地方现在拆的拆掉了,荒废的荒废了,但是龙虎武师们为香港电影付出的那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去记住的,这也是魏君子导演送给香港电影人的一封情书,为香港电影做了一点贡献,作为一个影迷来说能做这件事,我是觉得值得的,我也衷心感谢导演能做一件伟大让我们这种香港电影发烧友都值得为你骄傲的事!曾经的辉煌早已不在,但是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要忘记,不要忘记他们的精神!我也一直在收藏香港电影以前影院门口张贴的电影海报,也希望有一天可以办一个香港电影海报展,让现在的观众看一下当年的香港电影多么璀璨,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梦想[鲜花]让我们一起为香港电影加油💪🎬

 6 ) 《龙虎武师》时代的眼泪——海报全解析

原文载于公众号:yuanfangfm 远方fm补完计划,周末拯救片荒

《龙虎武师》时代的眼泪——海报全解析

关于这部“冷门”纪录片——《龙虎武师》,我们在音频节目里已经叙述了不少。那么公号的图文,就来解析一下海报里,那些伤痕标注的背后故事吧

惨烈的背影,那些标注的亲历者究竟是谁?

1985年《僵尸先生》:林正英,脑震荡

驱魔道长九叔,在《龙虎武师》作为彩蛋,其生前的电影生涯也十分坎坷。成名作《僵尸先生》中,不慎发生脑震荡。即便如此,他也是那些年最为高产的演员之一。

摆脱严肃,来一张萌萌的九叔

1986年《龙兄虎弟》:成龙,头骨断裂

成龙在拍摄跳跃到树上的动作时,不慎跌落,是成龙职业生涯最严重的伤势之一。由于头骨受损接受治疗,难得看到他的半秃头造型。

从片尾可以看出,成龙耳朵已经出血

1996年《阿金》:杨紫琼,颈椎受损

电影本身就是关于武行的故事,戏里戏外都是武行艰苦岁月的写照。杨紫琼在一次跳跃桥下的片段中颈椎受损,险些全身瘫痪。

戏里戏外都是值得敬佩的女侠

1983年《奇谋妙计五福星》:元武,摔断脖子

元武在反复磨砺一个摔出窗外的动作时,一次落地角度的偏差,造成脖子摔断。所幸抢救及时,才保住性命。

一度有影迷认为演员在片场去世,足见这一动作的凶险

1989年《天使行动3》:未知,锁骨断裂

一代打女李赛凤在片中的拳脚演出相当硬朗,这次锁骨断裂不清楚是主演还是配角,通过打斗片段来看,主、配角或许都有受伤。而李赛凤鲜用替身在业内非常有名,也造成她同年的另一次极为严重的事故

车厢中的打斗十分激烈,右白衣为李赛凤

1995年《刀》:熊欣欣,重伤昏迷两天

《龙虎武师》经典语录之Stuntman never say no,即来自于鬼脚七——熊欣欣。在本片中他饰演反派男一,曾重伤昏迷两天。

《刀》剧照,右方匍匐的人即熊欣欣

1989年《猎魔群英》:李赛凤、胡慧中,全身烧伤

依然是李赛凤,以及我个人的童年武打女神胡慧中。在拍摄爆炸戏中,由于火药使用量不当,造成全身烧伤,几乎毁容。

同样参与危险演出的吕良伟,所幸未造成重伤,在片尾都予以了致敬

1987年《东方秃鹰》:钱嘉乐,胳膊皮全被烧掉

钱嘉乐作为替身演员,拍摄落水戏时,由于爆炸提前,造成胳膊烧伤,险些丧命。而危机四伏的《东方秃鹰》,也成就了港片里少有战争题材。

从爆炸效果就能看出演员所面对的危险

1984年《快餐车》:钱嘉乐,尾椎受伤

钱嘉乐替元彪完成一个跳楼戏码,屁股直接着地造成尾椎受伤。没有瘫痪,已然是不幸中的万幸。

看似喜感的画面,暗藏巨大风险

1990年《老虎出更2》:未知,双腿骨折

在一场追逐戏中,武师无防护跳落天桥,由于抓路灯时不慎手滑,直接跌落地面,双腿骨折。(有了解的朋友可以帮忙补充哈)

在原片中,一度不解当时使用什么技术,后来才知道原来是真实的事故

1986年《最佳福星》:洪金宝,手骨断裂

洪金宝在与最终Boss的打斗戏中途喊“咔”,众人才发现他的手已经折断。而在医院打好石膏后,洪金宝再次回到片场,继续拍摄无需露出胳膊的场景。

许多镜头都有手在背后的场景,不知是不是受伤之后

1985年《龙的心》:八大武师,砸断腿

在武行公认最为惨烈的一场,八大武师从七楼跳落,即使有厚厚的防护措施,无奈人数众多,造成人砸人事故。

回看纪录片,看上去简直就是灾难片

所以,即使这部纪录片只有不足百万票房,不足一万的豆瓣评论。他依然是值得铭记的宝贵资料,也是对更多无名英雄最好的致意。

 短评

看了这片子才惊觉,连小侯、小熊、元德这些人脸上都已经有老人斑了。熟悉批判视角的人当然可以指出,龙虎武师是资本主义加传统男性气质孕育出来的不健康的搏命电影文化,可鄙人和无数的同龄人一样,很荣幸地躬逢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从那些激动人心的名作里学会了血性、义气和尊严,这些在当年的大陆电影里几乎已经绝种的可贵品质。正是这些连小学都没上过的电影民工们教会了我传统的人情美和英雄气。感谢老魏为他们留下了这一曲挽歌,但愿一个时代的落幕预示着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3分钟前
  • 风间隼
  • 力荐

非常纳闷为什么可以绕过张彻导演不提,也完全没有带出唐佳师傅,源流有些没交代清楚。但是如今能看到这么一部电影,还是感到了一丝慰藉。10.13二刷理清了电影脉络,后半段过渡是很顺畅的,问题还是在于李小龙之前的标杆式人物都未被提及。P.S推荐一下B站up主“-食目-”的《1920-2020百年武打影史》

8分钟前
  • 薛玉茗
  • 推荐

真的要存钱,不要赌博,不要做不切实际的梦,存够了钱早点退休安享晚年,别被人利用了还帮别人数钱。

9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还行

如果打开我的书影音档案,按照豆瓣的分类统计,我看过的动作片多达571部,在所有标记的2112部影视作品中占比高达27%,仅次于剧情片,可见我对动作电影的钟爱了。因此这部龙虎武师的确让我多有触动,百感交集。华语动作电影已经断层多年,作为动作片影迷实在难过。本片是一首香港动作电影的挽歌,也是一次在如今港片集体式微年代对香港动作电影时代的一次深情回眸。有辉煌也有彷徨,有荣耀也有血泪,有巅峰也有反思,数十位曾经摸爬滚打过来的武师亲自出镜讲述构成一部香港动作电影的微缩影像史,不夸张地说确实有很珍贵的史学价值。可是由于鸡肋的宣发和观众影院普遍对纪录电影的偏见,这部电影经过平淡的首周末后就会不声不响地从院线中消失,实在有些可悲可叹,唉。

10分钟前
  • 连城易脆
  • 力荐

可以说是一代香港武行的血泪史,从龙虎武师的发迹到人物志,再从片场追忆到武行如今的生存现状,有逸事也有旧闻,追忆片场的惊险片段最让人触动,生存现状则最让人唏嘘,不过每个受访者忆往昔时眼神里满是对这一行的钻研和热爱,言语中又有一份坚守和遗憾。曾经的七小福、洪家班、刘家班、袁家班、邵氏、嘉禾……无不让人感慨,唯有祝福香港武行在未来的电影市场仍有用武之地。

11分钟前
  • 亲切的昊子
  • 推荐

一部扎实的纪录片,数十位大咖现身讲述,回望了香港武行从鼎盛到没落的岁月,看得人热血、感动又怅惋、唏嘘。不在低谷时转身离去,且身体力行地抢救着历史,魏君子和荣超这几位老港片迷又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成龙洪金宝袁和平,那些默默无闻的武师晚年很多都贫困潦倒、病痛缠身,而大众记忆里只有以一敌百的主角,没有那些被主角揍倒在地、摔出楼外、豁出命给主角做危险动作替身的无名英雄们。可能不止武行圈子是这样,残酷的游戏规则令人心疼无奈。映后徐克上台,叹了一口气说,哎,能怎么办呢?我们几个都白发苍苍了。

15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从南下的戏班子发迹,经历无数人血泪和多次革新到达巅峰,再慢慢被时代淘汰,又北上回到原初的地方,令人唏嘘。是在大陆比较难得的关于幕后职业的非电视纪录片,也是香港电影一个时代的挽歌,现在很难再有这么拼命的电影人,他们值得被记录。

16分钟前
  • 理易封
  • 推荐

片子拍的很有诚意,开头看到魏君子和竹聿名的id感觉青春回来了。。。硬桥硬马拳拳到肉的背后,是这样一群“影帝影后”,极少数出了名但更多是籍籍无名甚至离去。短短几十年之前的事情已经需要记录怀念,虽然很惋惜但也是时代巨轮前行的结果,人才断层也难以避免,即便如此也有人一路坚持,或是因为爱好或是出于责任感。导演能坚持十几年来钻研那个年代的港片实在令人感动,另外钱嘉乐也太棒了吧。

18分钟前
  • Craaaaaane
  • 力荐

成龙永远的神!拼音缩写yyds 表达不了我对他的崇拜

22分钟前
  • ilihggfff
  • 力荐

那个香港精神已经离我太远了 每每回光返照般瞥到一丝 仍能热泪盈眶

26分钟前
  • 孑生
  • 推荐

比较像一个口述类的纪录专题片,从结构上还达不到记录电影的水准,结尾有点仓促了,感觉可以做成一个剧集的。如果能有成龙和李连杰就好了。

30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还行

“为什么叫我影后,是影我后面,不是影我前面嘛。”几多闪光,几多辛酸。一部在2021年连100万票房都不到的电影,感谢有它出现。

33分钟前
  • 21岛
  • 力荐

看这部电影你会感慨:原来那些年我们在港片里看到的每一场精彩绝伦、真实刺激、天马行空的功夫动作场面,背后大多是由这些武打替身演员用命“博”来的。“你能从八楼跳进水里,我就能从九楼跳进火海。”在那个没有特技的年代,这些担任替身或龙套的武师们,在没有任何保险的情况下,完成了一个个危险的动作场面。给观众带来刺激冲击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满身伤病。魏君子不单通过这部电影记录了香港动作电影的兴衰史,更是表达了对这些具有香港精神的龙虎武师们的敬意。无论你是一个港片爱好者,还是普通影迷,相信你都会笑中带泪的看完电影,并被这群人的专业拼搏精神所感动。做为一个港片迷,没法不给五星并锁定个人年度十佳,我爱港片!

38分钟前
  • 阿德
  • 力荐

看到弹幕里都在说“6块钱就给我看这个”“骗子,纪录片还要钱”“骗我6块钱”……我就知道,那个时代彻底过去了。

40分钟前
  • 如花和尚
  • 力荐

为一个时代作结!跟导演聊过,其实整部片子还是不完整,更多的可能是一个嘉禾时代的电影记录。因为导演说邵氏的版权太贵买不起

43分钟前
  • 猜猜猜火車
  • 推荐

7分。即便自诩半个港片迷,在这部纪录片还是可以看到很多之前没注意到的内容。这部影片主要还是可以让这些平时没那么受关注的武替,可以成为主角,让大家去关注他们。虽然,因为篇幅有限,纪录片还是有不少缺憾。但,终究是对那个时代的点滴记录。也进一步说明,为什么那时候的香港武侠或动作片那么强,因为,他们真的是在搏命。

4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老实说从技巧还有形式上来看就也不见得就拍得有多好,因为基本上还是在以一种相对比较笨的口述史的方法来记录,但还是看得人感慨万千+感动不已。香港功夫片或许落寞了,但曾经的辉煌是一个又一个“无名英雄”用命搏来的,这份精神永远不会消亡。纪录片看得人太疼了,多次看到我不由攥紧拳头,一个时代逝去了,我会一直怀念它。献给香港,献给香港电影。

46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推荐

把我看得可真是…百感交集 紀錄片技術和手法絕對還有很多進步空間 音乐毁了很多 但人訪內容太令人唏噓和感動了 香港武行精神可不就是香港精神嗎 在夾縫中求變、求存的拼搏、努力 Never say no to your job 哭著也要上 我想這也可能是大家都沒提到的當年香港動作片風行的原因 香港人能在裡面看到自己 能不受歡迎嗎 僅僅是聽受訪者憶當年 都已經是一種享受 講到如今的局面難免伤感 成功上位的武术指导北上 为内地影坛培养了很多武术指导 将香港技术输出到内地乃至好莱坞 但同时香港电影式微 在香港的普通武行生活艰难 这何尝不是整个电影业的转变 钱嘉乐和工会培养年轻武行固然好 但听到一个人打几份工才能生存 这种整个香港年轻人的生存困境又令人难过了 是不是绝望之中尚有希望呢?竟然有台湾女生特地来香港做武行 佩服……

48分钟前
  • igrɛkonze
  • 还行

两处痛点:当年看得热血沸腾的动作场面是真打,以及武师们人到中年后的无奈。如今功夫电影有些“青黄不接”的味道,受技术、类型发展的影响,一些“大哥”的作品也难有原来的味道了。未来很难再有这样的真功夫了,多以致敬为主。尽管本片在功夫片的梳理上不是很全面,不过重点还是把情绪渲染出来了。

52分钟前
  • 拜见冥王
  • 推荐

无比怀念那个拳拳到肉、昙花一现的香港武打片鼎盛时代。没有特效绿幕,只有以命搏命的敬业精神,拍完不是喊收工而是喊救人。武行里出头的不过三五人,更多人永远活在幕后和镜头边角落,然而正是他们扛起了“东方好莱坞”大旗。当初京剧的没落成就了武打电影,而如今武打电影的没落只催生了一堆视觉垃圾,我无比痛心...

5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