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夫妻导演,但是军队里只有一个头。即便是夫妻,也难免有分裂的感觉。如果男的全部负责直男部分,女的全部负责女权部分。拍的时候,不许通气。再往一起剪辑。会更有意思。
男的那条线是非常完整的,很漂亮,他只是反抗他妻子的女权或者说霸权。赢了一辆劳斯莱斯还要被赶出家门也是醉了。在戒赌中心那里的一番豪言壮语也是一种反抗的表现。而女主的线就稍微乱了一点。比如说到底是女权,还是女同。两者都是,那抗争的核心在哪里?是无所顾忌的至死不渝去搞爱情,还是赌上前程去搞女权?
最后发现爱情对她来说什么都不是,男伴侣和女伴侣都影响她打球,打球最重要。高于一切乱七八糟的。你们影响我打球的心态就都给我滚。这也是彻头彻尾的女权。只是这样的话,与那个女同爱情和服装师最后的预言梗就会乱套。服装师说世界有一天会正视我们这种人,有点往同性恋群体的性质上去偏。不是世界会正视我们女人。而女主的爱情在比赛前就被她踢开了。她的这一战不是为了同性爱情的这个事。整个电影都在塑造这个特立独行的女性形象,双性恋,什么走路像男人。既是我不接受来自你们男权社会给我的定义,我就是我。所以最后如果服装师没有把意思往同性人群上引,是都可以合理的。比如是女经纪人跟她最后话术一番,或者谁谁,反正是女人跟她话术一番,就能符合《性别之战》的主题了。
《性别之战》这部影片以美国网球运动中男女运动员的奖金不平等为导火线,将男女运动员的网球比赛上升到性别之战的高度,讲述了比利·简·金为女性争取权利、争取尊重的故事。影片中引起我关注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比利·简·金与玛丽琳产生情愫后周围人的反应;二是比利·简·金努力证明女性在体育赛场上不比男性弱。
“总有一天,我们能自由的做自己,爱自己想爱的人”,这是影片末尾服装师对比利·简·金说的一句话。比利·简·金的网球技术很好,但与发型师玛丽琳产生情愫后,她不知怎样去面对周围的人、面对其父母与丈夫,这件事对她造成了巨大的困扰,导致她接连输掉网球比赛。周围的人对此议论纷纷,社会对此并没有那么包容,好在她的丈夫发现此事后,仍待她如初。作为女同性恋者,她们是上不了台面,同性恋只能是地下恋情,是不被主流社会接受的。
男性与女性确实在生理结构上存在差异,但是却不能将任何男女不平等的现象解释为生理差异。比利·简·金赢得美网女单冠军,可以获得一千五百美元,男单冠军却可以获得一万两千美元,奖金相差八倍差距,但通过卖门票所获的利润是相同的。女性运动员奖金少的原因仅仅是女性本身,男女同工不同酬。为此,比利·简·金决定举办属于女性的网球比赛。鲍比·瑞格斯是个退役的网球运动员并且是个赌徒,喜欢出风头,为了金钱与名头,他向美网女单第一名挑战,并扬言女性是永远也战胜不了男性,女性就该待在厨房与卧室。可笑的是,挑起这场性别之战的他却输给了比利·简·金。此后,美国社会也为之改变,同性恋获得社会尊重,女性的权利也获得了一定的保障。
透过影片,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在真正意义上取得男性的平等权利是很艰难的,其面临的是整个社会的抵制,不仅男性为守护自己的权利而在抵制女性主义者,甚至一部分女性都在抵制,认为男性就是要优于女性。男尊女卑,中国历来就是一个男权至上的国家,文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他介之于固态与液态之间,可以被改变,但同时还具有抵抗被改变的力量。在长期文化浸润下,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处于社会文化的控制之下,仅凭个人的力量想要改变当前的性别关系,是非常困难的。
性别平等一直都是社会的主要议题。现实生活中,确实也有许多性别不平等的现象存在,但我觉得并没有太过严重,谋求性别平等的关键还在教育。通过教育,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大男子主义,树立起正确的性别平等意识。
影片的标题虽是“性别之战”,但是真正围绕着金夫人和鲍比对决而展开的情节是到电影开始一个小时才开始的,之前一个小时的片长导演将视角往复与金夫人和鲍比的个人生活之间,观众虽然了解了二人的生存境遇以及面临的抉择,但是却因为情节上不断地跳跃而不会太有代入感。导演对于两个人物的塑造都过于表面而没有深入,这就使得最后的大对决观众也不会有太强的参与感,因为我们感受不到角色那种强烈的渴望。
性别之战 评分:4.0
讲述了美国的女性平权运动,在网球届的一场著名男女性别大战。70年代的美国伟大的女网球手,女子网球排名第一的比利·简·金,为了争取女网球手与男网球手同等的奖金而离开美网联合工会,自己创办了美国女子网球公开赛。这一行为让那些沙文主义的男性不满,尤其是爱赌博的前网球冠军,获得2次温网冠军,55岁的鲍比为了奖金和赌博,而像比利下战书,准备来一场性别大战,但是比利知道他只是哗众取宠,并没有答应。他只好去找女网第二名玛格丽特,也是刚赢了状态不佳的比利,暂时跃居第一位。他轻而易举地打败了玛格丽特,还大放厥词,贬低、鄙视女性,气焰更加嚣张,惹得比利不得不应战,以推进得来不易的男女平权的更进一步。经过精心准备的比利赢得了这场比赛,像世界证明了女性不是花瓶,而是真正的半边天,理应得到尊重。
电影像流水账一样,并没有什么出彩之处。甚至每个转折点都很平淡无奇:1.因为和女人出轨了,没有全心全意地准备比赛所以会输?2.因为轻敌,不考虑自己的年龄,鲍比对决战一点都不准备,这个人物确实很自负、自以为是、自我、痴迷赌博,但曾经获得辉煌成绩的人,不可能一无是处,也不可能完全不在乎这场比赛的重要性,是太自负还是根本就是因为婚姻的不如意而自我放弃了呢?3.也没有点明女性平权在当时的重大意义,而电影放在2017年的现在,女性平权已经成为大多数人们的共识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大快人心了;4.更没有体现出网球是一项体能要求极高的运动,肌肉力量决定了球速,跑动回球的速度是决胜的两大要素,这对于女性来说都是天生的劣势,所以赢得这种比赛是极其艰难的,而电影并没有突出这一点,只是浅尝辄止地带过了。所以,在最终比利胜利的时候,观众的兴奋感也没有被挑起来。这是最容易挑动观众high点的一个角度,导演和编剧却完全摒弃不用,太可惜了!
不好不坏的那种人物传记片 废话的比重占的还是太多了 反倒最后的性别之战倒是一笔带过 两位主演表现都不错 在Trump Era这部电影还是能得到很多关注吧
中规中矩吧,毕竟年代比较久了。Sarah Silverman和Alan Cumming的角色感觉是想塑造成搞笑的,但没有挖掘好。最出彩的是Steve Carell,就很欠打。
60/100 无论从复杂程度还是对后来深远的影响,金领衔建立WTA及推动同酬更有潜力拍成佳作。性别大战自然名噪一时,但由于卷入赌球疑云等原因实际上偏噱头一点。本片选择后者切入,目的就是为了直抓平权主题,但实际上一直不敢触碰核心问题,反倒是安排了过多的私生活情节。Emma只能说凑乎
从女权到同性平权,想说的有点多,反而干扰了剧情,让中间有点乱,不过最后的决战处理得挺好,从之前的嬉闹变得严肃,7分
完美地定义了什么叫无聊与平庸。
梁咏琪
历史和时代是由这样自尊自强的女性所改写。看到末尾激动得跟着鼓起掌来,平权实现了?男女同工同酬了?这就开始觉得政治正确走火入魔了?事实上这样的平权片不是太多了,是远远不够。Someday, we wil be free to be who we are, and love who we love. 有一天,我们会自由做我们自己,自由爱我们所爱。
石头姐演Billie Jean还是石头姐,但卡瑞尔演Bobby就好像真的是Bobby了。
#金马54#阳光小美女双导真是越来越平庸套路,石头姐好像也进入影后魔咒,还不如真实人物有气质,做作弄得跟不白的迈克尔杰克逊似的,同性戏也很心不在焉,没有重点,有些消费女性平权,卡瑞尔反观还不错,比赛场面替身明显也是乏力。
多好的故事,拍的这么平庸且表面化。前面的铺垫无聊透顶,连后面的比赛都没有激情。就这么浮皮潦草的拍完了。
不只是女权,更多是平权。Billie Jean King追求的不是打败男性,而是证明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女性不只属于卧室和厨房等今天看来最基本的东西。时代在改变,BJK就是改变时代的人之一。平权呈现>女同爱情>运动题材。石头我爱你,有多爱加菲就有多爱你~~~
丈夫人真好
传记,讲女性平权运动,但是又有很大篇幅描述同性,所以能不能挑个重点讲。还有后面结局,上一分钟还卧病躺床压力大退赛,下一分钟出现就精神饱满轻松比赛,反而对bobby玩乐大量篇幅。就不该用两条线啊,说了billie的平权和同性,又说了bobby的婚姻家庭,到最后都只说了一点。
很大篇幅在写性取向之战,虽然和sexism都可归在“平权”这把大伞下,但并无本质关联啊。是性别大战本身除了终极一战没啥好写么?一堆Carol式柔焦特写的谈情片段觉得有点为了拓宽受众而强行加戏。重点是,比赛本身是Rigg的赌局+秀,无论谁输谁赢,都不能说明任何性别胜利,太象征了
这真的是一部让我极其失望的片子。1. 难道这对同性恋不是在打着“朋友”的旗帜欺骗所有人?2. 不管是同性出轨异性出轨还是双性出轨,难道不都是出轨?最后三人和谐同框?3. 性别歧视是歧视,年龄歧视不是歧视?29岁的天天训练的人战胜一个55岁的放松警惕的人有什么好光荣?
以为是争取男女同工同酬的故事,看完才发现LGBT平权大概才是编剧想说的。可惜电影并没有把这两件很重要的事通过这场比赛传达出来。如果是同工同酬,完全可以比较BJK和考特的技术特长分析;如果是LGBT主题,那… 大概这个比赛做个背景板就好了吧。史蒂夫卡瑞尔神还原啊
“是尊重,而不是要求更好。” 自带偶像滤镜看男神演戏,努力要挑刺,又挑不出来刺了--但能紧凑些就更好。【指路HBO2013年的纪录片:在Bobby生前最后的日子,Billie一直和他保持频繁的联系,并在他死前的前一夜说道“I Love You”。】这一场大战创造了可歌可泣的历史,也成全了曾遭遇困境的他们。
Battle of the Sexes isn't just about Billy Jean King, it's not diminishing Bobby Riggs or men in general. You cheer for King's victory, but you also fall for Riggs. Empowering isn't about women have to win and men have to lose. It's about balance. It's R.E.S.P.E.C.T.
除了史蒂夫·卡瑞尔依然稳定外,一切都很平庸。
2.5 我就拿它跟“Borg/McEnroe”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