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导演米罗斯拉夫·斯拉波什皮斯基的《聋哑部落》(又译《性本无言》2014),没有字幕,其冷酷的电影形式,超乎我们的想象,让人乍舌和痛心之余,分明就是在看一部默片。面对聋哑人,我们能说什么。
面对聋哑人,我们又知道些什么。他们饱受欺侮,他们同样又加倍地凌辱别人。爱情对于他们来说过于奢侈,他们面对的艰难,当然比有声世界的人更多。他们是被有声世界忽视的人群。
当萨戈一开始拎着箱子来到这,就注定了他之后的悲惨命运。就餐时,端来的饭菜被对面的聋哑人抢走。后又遭聋哑帮派一一修理。与周遭的同类一样,他必须进入那个不能见光的圈子,才能免强地活下去。他很聪明。他爱上了聋哑美女。他从痛苦中,学会了一切赚钱的窍门。他想好好谈一场刺激的恋爱,却不被他内心看好。因为她是他赚钱的“鸡”。
他还会上火车偷。偷了钱和珠宝都会给女友,她感到满足。有时她也会歇斯底里。悲伤对于她们来说,无处可诉,只能不停地打着手势,以解心头之恨。当他的女友怀孕后,去私人诊所,做了痛苦地人流手术。他觉得面对这样一个非人的世界,必须下手要狠。没人会替他们着想。唯有真金白银会眷顾他们。
当他最后偷到了上司身上,闯下了大祸,聋哑伙伴联合起来对付他,一啤酒瓶砸下去,他当场他晕倒。还好,他没有死。他活了过来,必定要做点事。最后的那晚,他实施绝妙地报复。包括他的对手及女友,悉数被捂死。聋哑人是听不到声音的。无声是致命的,有声也是致命的。有声无声,这都是一部极为决绝又悲恸的电影。
一部接近纪录片的真实影像。通片没一句台词,只有比划的手势,但并不隔膜。哪怕其中的残忍,我们也感到萨戈的丝丝疼痛。长镜头缓缓行进,犹如孤鸟哀鸣在水面划过一条长长地涟漪。这肯定是我看到有关聋哑人最好的电影,虽然如此凛冽,如此不寒而栗。
这样的一个非人性的部落,相信只是全世界聋哑部落的冰山一角。我来这个城市25年,最先看到的小偷就多有聋哑人。在十字路口人行道边,在公交站台,他们狡黠地盯着来来往往的人,滴溜溜地转着木僵似的白眼,搜寻着目标,他们下手如鹰隼般精准。二十年前,曾有几次,我提醒被偷的人,他们一班人即过来围着我使劲瞪着眼,比划着厉害的手势,意思是让我别多管闲事。
这样的场景,或者说见怪不怪了。以至搞得我上车时,都要捂紧提包和手机,免得被偷。记得1999年夏,在一公交站,正排队上车,突然被一人插队,我感觉不好,一摸口袋,手机被偷,幸亏我及时发现,一把从他手中夺过手机,遂即尽快上车。我惊魂未定,因为我知道他们一般至少都有三、五个同伙。车开动时,那小偷还在站台对着我瞪着眼并挥着凶神恶煞地手势,直让我无语。
聋哑人显然是被边缘化的一群人。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他们的狡诈,也是被生活所逼。没有人顾及他们的生活,他们唯有自己找活路。加之有坏人带头指使他们去偷,且用所谓“赏罚”机制,偷得好的,就奖励,没得手的,就孤立他,这样一来,就越发使他们如入无人之境而有恃无恐。
我是反感“凡存在皆合理”这句狗血的金语,难道那些贩毒吸毒的、搞腐败的、不善待我们人民的,也是合理的?!但有时这句话又似乎有点道理,比如生活无依的聋哑人,他们能怎么办。所以,这部电影至少让我们体味到一个迥异的聋哑人部落,却同样是人的真实世界。尽管看后,我也变得“聋哑”了。
2015、6、28
如果非要给这部影片做比较的话,我觉得它很像没有了音乐,低调一百倍的《发条橙》🍊感觉上又有点像《此房是我造》,充斥隐性的残忍和恐怖😕~
有时我们需要看一些超出自己认知,超越情感承受范围的电影,尤其是当它表达了一些平日里不易得到的、更深刻的东西。而不论它们是快乐的、悲伤的、恐怖的、怪诞的,最后都会促使我们思索,认清自己,了解这个世界,成为更完整的人。
不论怎样,一个允许拍出这样电影的国家,是有希望的。一个可以如此反思的民族,是了不起的。特此制作这个视频,献上我们的敬意,也希望能与大家形成某种共鸣。
👇是我原创的讲解视频😉:
Sergey转学到了一所新的聋哑学校,为了尽快融入集体,他加入了学校里的一个未成年犯罪群体。
这部电影并没有任何一句台词,我们只能观察到他们用手语交流,不过这些交流导向的结果大部分都是暴力。演员们的肢体动作幅度会特别大,普通人在说话交流时,音调音色会为我们的交流提供一种表达我们情绪的语境,但是聋哑人中只能靠肢体交流,所以片中的主人公们需要加大肢体语言的幅度来对声音语境的缺乏进行补偿。
在观影前,我本以为这会是一个少数派群体在主流社会的语境中产生的文化冲突或者渐渐涵化的故事,而事实却大大相反,这个微观社会似乎和外部社会有一条泾渭分明界限,而二者交流只有似乎只有“贸易往来”(抢劫,卖淫,在火车兜售纪念品)。并且这个边缘化社会似乎脱离了的主流社会的监管。
由于缺乏规范,我们可以从这一社会切片中观察到一个力量至上的崇拜父权的原始社会,这里有充斥的暴力与剥削,采用聋哑人这一语境似乎并非要真的去探讨少数派群的社会性,而是用这一群体富有张力和戏剧性的表达向揭示我们的社会并未“从野蛮走向文明”,在名为“文明”的巨大阴影背后,还有大量的野蛮部落。
甚至在这个社区中,实际存在一个完整的对女性进行“性剥削”的体系。工艺课老师在晚上会开车载着这群未成年人去给长途汽车司机聚集地,男学生负责拉皮条,两个女孩子给长途司机提供性服务。在影片的后半部分,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个常年来往于国内外的角色,可以介绍女孩子们去意大利,在他们去签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男学生对这一套业务非常熟练,非常有经验,他可以指出女生们填表时存在哪些错误。至此,一个跨国卖淫产业链条逐渐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聋哑部落在我看来更像是一部社会调查报告,乌克兰的聋哑人群体长期得不到主流社会的关注从而被边缘化而酿造出的一出惨剧。边缘化群体话语权的缺失绝对不是只存在于乌克兰的个例,我们国家的媒体环境与似乎也缺少这样的报道,在我的印象中只有“推拿”这部作品,它多少推广了一般民众对盲人群体的认知,但是在更多光照不到的地方,边缘化群体会不会也存在大量剥削性产业链呢?
让我们把视角再放回这部影片,Sergey回到学校,他报复这个“部落”的所有人。镜头给了他站在学校前的一个镜头,他在这个“聋哑部落”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却从未真正地融入到这个群体,作为边缘化群体中的边缘人,他的命运又该何去何从呢...
- End -
关注伊卡洛斯的新世界,让我们一起靠近太阳
a very cliche story organised in a very boring way. i don't like it.
全片无对白无字幕全手语,三十多个无声长镜头就像在观察一个陌生的微型社会,这种隔离感让观众无法与角色感同身受,导致这个传统的黑帮故事只剩下视觉上的冲击力。不过有几场戏拍得的确很震撼,整部电影也算是特别的体验。
没有台词,没有注释,没有配乐,暗自揣测 ,无言生猛!
无声世界的残酷青春。1.全手语无对白无字幕无配乐,聋哑非职业演员参演,无特写的长镜头,形式感够强!2.无声放大了压抑和隔膜感,也激发观众努力揣测剧情。3.触目惊心的帮派欺凌问题,冷冽刺骨的暴力犯罪与性爱场面。4.堕胎长镜头让我想及[四月三周两天]。4.收尾利落,痛彻心扉的爆发后戛然而止。(9.0/10)
这无声的暴力让痛苦都没有一个释放的出口,实在是太压抑,太可怕
👊,💑,👅👄❤️,👩😭,✋🚽👦🔨×4👦,💔。
运镜和调度都非常有冲击力,有好几个长镜头相当出色。但与出色视觉效果相比,剧作冗长且陈词滥调,大大削弱视觉震撼力。使得影片无对白、大尺度性爱和暴力场景的设置有为了形式而形式的空洞感。
手语无对白,理解全靠猜;跟踪长镜头,展现无遮掩。乌克兰新锐导演值得关注一下,但令人遗憾的是,电影用如此新锐有力的形式去包裹了一个肤浅刻意的故事。
无言生猛
手语展现的无声对白是观影的新鲜体验,就算将手语换做口语,电影的表现依旧可圈可点。单场景长镜头,平白刚烈的叙事不给任何缓和机会,就是不矫情一根筋到底的态度给观众以视觉和心理冲击。
老毛子就是生猛,比划手语都像打咏春拳一样。爱了就操,怒了就砸,喜欢这种直接,这让我想到之前看的一个德国青春短片《苍蝇》
真勒是全程无声,走路都没声,从头到尾得!哎,看不下去,欣赏不来艺术
语言粉饰世界,润滑人际关系,然而这部电影没有对白,没有字幕,没有配乐,导演尽可能将声音从环境中剥离出来,刻意制造与观众间的隔阂,反而营造出了极具冲击力的真实感——暴力与情色都变得赤裸坦荡,残忍和绝望得到无限放大。另外,本片的长镜头非常巧妙,看得出导演在场面调度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想法很好呀 但选择的切入点很一般 呈现出来的东西跟和谐课程有点接近
值得赞赏的实验电影。无声放大了所有情绪,爱和恨都极端而狂暴。片名“Tribe”尤其巧妙——当象征秩序的老师和学校在开场10分钟即退出视线后,剩下的只有残酷的部落生态。戛然而止的结尾就像一根刺向心脏的冰锥,让人感到窒息。
全片无对白,但并不影响聚精会神地从头看到尾。在这本片子面前《无声》都变得像个幼儿园小朋友了。11.23
机位多半是在侧面和背面,加上多数时候都是远景,电影和观众之间始终有一些隔阂,观众更像是观察者,好就好在长镜头最大程度的拉长人物内心的煎熬,无对白无配乐的气氛,扩大它的留白,凝重又压抑。有几场戏处理得尤为出色,一边是冰冷的表现形式,一边是情绪的喷发,极大的反差使它的冲击力更强。
聋哑学校的高中生黑帮故事,故事走向及人物设置其实并无新意,年轻气盛的孩子,无序的校园;但置于这样一个无声的世界里,又特意被隐去了所有台词,让人更注意演员的肢体表现力,这时候长镜头的表现力就更突出了。就是片子对女孩子的摧残太血暴了,简直猝不及防…
最后几分钟,开启爆头模式。太吓我。
不懂手语,这让我一直耿耿于怀,虽然这不影响剧情的理解,还能逼着你将注意力集中在演员的表演上,更能凸显出聋哑人世界里暴力的残酷,但因为无法理解手语的对话,还是会在心里产生一种距离感。虽然猜想对白和剧情有点开放式的意思,观感也很独特,但还是希望能有手语字幕再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