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
灵感来源?主创人员看了很多复仇电影。看了希区柯克。
蛇的隐喻?这个问题很微妙,有一位英语文学老师把剧中的元素整合成了哈姆莱特的隐喻,导演说哦,好吧...蛇在大量宗教中有特别的隐喻,不只是基督教。观众对蛇也有很直接的知觉感受。拍戏的时候现场就放了一条蛇,摸上去感觉很特别,又超...吓人的!
挪威的宗教压力?挪威有一个Bible Belt,在宗教方面比较保守,对女性有很多压抑的手段。合作编剧做了精神性痉挛的研究,发现很多是由于儿童年创伤,还有一位医生证实很多同性恋男女来诊所,因为宗教团体的压力,没法接受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以后就治愈了。
结局?有人觉得是大团圆(女主也这么觉得),有人觉得是超黑暗的结局。我们想要一个清晰的结果,同时保持开放。
本文有剧透,不喜者勿入。
《西尔玛》Thelma(2017年),这是一部挪威的惊悚奇幻电影,堪称为典型的幻想、心理、意识流大作,剧情简单,隐喻深厚,略伤脑细胞。
影片的开场是在一片白茫茫的雪地上,父亲带着小小的西尔玛去狩猎,本来把枪口对准小鹿的父亲,却偷偷的转移了方向,对准了西尔玛,这是为什么?父亲有问题吗?最终,父亲还是把枪放下来了。
接着,剧情正式开始了。西尔玛是个生物系的大学生,就像所有离家求学的学生一样,西尔玛有对担心她的父母。不过,西尔玛的父母比一般的父母关心的更加过头了一点,她的父母通过手段查到她的课表,也就是对西尔玛行踪的掌控欲非常强烈,每天还必须通一次电话,甚至在西尔玛不想接电话的时候也一定要等到西尔玛接通电话才行。
有一天,西尔玛去了图书馆自习,这时她的旁边坐下了一个妹子,突然,图书馆外面的小鸟疯狂的扑打了起来,西尔玛也倒在了地上,像是癫痫发作一样。
西尔玛去看了医生,医生说需要跟她以前主治过她的医生联系,西尔玛并不想让自己的病情让自己的父母知道,医生说,只是查询她之前的病历而已,通知父母这样的事情是由西尔玛自己决定的。
接着,有一次在西尔玛游泳的时候,一个女生——安雅跟她搭话了,她就是西尔玛在图书馆邻座的那个女生,她关切的询问西尔玛的病情。西尔玛从此开始关注上了安雅,开始翻阅她的Facebook,知道了她有男朋友,朋友也很多。
这时,西尔玛的父母过来看她了,他们一起在餐厅里吃饭,西尔玛开心的跟父母聊她同学的事情,但是他父母不舒服了,批评了她,说:知识丰富并不能显得我们比别人厉害,不要说的好像你什么都知道一样。西尔玛听完后眼圈就红了。
之后,就是西尔玛的父亲与她的谈心时间,可以看出来父亲想要了解女儿的一切信息,但是女儿并不想这样,所以有所隐瞒。
父母离开后,西尔玛通过Facebook查到了安雅经常出入的地点,然后装作不经意的从安雅身边路过。
安雅认出了她,热情的跟她打招呼。就这样,西尔玛顺利的混进了安雅的小圈子。
在这个晚上,西尔玛梦到了安雅来到了自己的楼下,然后就惊醒了。她从窗户看下去,果然看到了安雅,赶紧跑下楼去和安雅见面。见到的那一刻,西尔玛再一次癫痫发作。
这里埋下了一个伏笔,安雅说是西尔玛让她来她楼下见面的,但是西尔玛并不知情。
然后,安雅就跟着西尔玛去了她的房间,两个人一起睡在一张单人床上面。
从此,两个人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一起上课,一起出行,西尔玛甚至违背了自己一直以来坚持的信仰,开始喝酒、抽烟,只为了和安雅的关系能够更近一步。
就在安雅带着母亲和西尔玛一起去剧院看表演的时候,西尔玛再次忍不住要癫痫发作,安雅握紧西尔玛的手来安慰她。但是西尔玛最终还是抑制不住自己,赶紧离开了座位。这时,安雅也跟来了,她们两个在更衣室里开始紧紧的相拥、亲吻,西尔玛本来很开心,但是更多的是恐惧,她推开了安雅,匆匆的逃走了。
西尔玛开始跟上帝祈祷,请求上帝把她的那些想法全部给带走。然后找了一个安雅也认识的男生,开始尝试着交往。
在西尔玛又一次跟小伙伴聚会的时候,他们开始轮流着抽同一支烟,之后西尔玛就陷入了幻象,安雅主动过来跟她亲吻,有一条蛇绕过西尔玛的脖子,从西尔玛的口腔开始深入。
一个女生过来推了一下西尔玛,让她清醒了过来,意识到之前的不过是幻想,但还是忍不住的吐了。
西尔玛回到了住的地方,崩溃的哭了出来。
之后西尔玛去做了脑部的扫描,医生说现在还判断不出她的情况,会把她送到癫痫诊所。同时还告诉她,她六岁的时候发作过一次,医生对她用了镇静剂,这点对于六岁孩童的身体来说可能有点难以承受。
可是西尔玛对此并没有印象。
这个时候导演让我们看到了西尔玛的小时候,西尔玛想要亲近自己的母亲,但是母亲忙着照顾刚出生的小弟弟,让西尔玛一个人去玩。之后,在母亲把弟弟放到了小床上,过了一会儿再过来找的时候却发现弟弟不见了。母亲粗暴的抓住西尔玛,逼问她把弟弟藏到了哪儿。西尔玛说自己不知道,然后弟弟的哭声传了出来,是从沙发下面传出来的。厚重的沙发母亲一个人根本抬不起来,需要和父亲两个人合作才能把弟弟抱出来。
再回到主线,西尔玛去了癫痫诊所,男医生通过循序渐进的诱导手法,来刺激西尔玛再次的癫痫发作,再通过脑电波的侦测,来判断西尔玛到底是哪一种类型的癫痫。
就在西尔玛癫痫发作的时候,她看到了安雅,她很痛苦,由于她的强烈欲望,安雅消失了,之后西尔玛发作的症状就慢慢的缓解了下来。
医生拿着西尔玛的脑电波图,对西尔玛说,她得的是心理性癫痫(非病理性癫痫)。这种癫痫是由于受到外界的压力,通过潜意识而产生的。还跟西尔玛说,她的奶奶也得了这种病,初期根本看不出来,是经过精神病专家多年的观察才确诊的。
西尔玛一直以为自己的奶奶早就过世了,没想到尚存人间。于是去见了自己的奶奶。
没想到西尔玛的奶奶根本就没有对她的到来做出任何反应。
旁边照料的护工说,她的奶奶因为丈夫失踪,一直以为是自己的错,从愧疚里走不出来。
西尔玛的父亲因此对她的奶奶用药,有人建议说剂量太大,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但是西尔玛的父亲对此并不在意。
就这样,西尔玛的奶奶因为药物的原因完全沉浸到了自己的幻想世界里,再也无法走出来。
西尔玛回去之后想要联系安雅,发现怎么也联系不到。于是去了安雅的屋子,吃惊的发现安雅竟然是真的消失了。西尔玛很害怕,开始跟自己的母亲联系,想要回家。
回到家里,父母给西尔玛准备了安眠的茶水,说出了一直以来隐瞒的真相。
原来在女主小的时候,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安雅本来有个弟弟,却总是无缘无故的失踪,而这一切都是女主造成的。直到有一次,女主的弟弟失踪后,父母找遍家里都找不到,而女主把手指向了湖边。原来女主的弟弟被转移到了冰面之下,女主的父亲眼睁睁的透过厚厚的冰面看着弟弟就这样断了气。
因此,女主的母亲想要自杀,没成功但是断了双腿,女主的父亲因此对女主用了大剂量的药物,再通过宗教的仪式和严格的管制来确保女主不会再做出这样的事情。
而现在,安雅出事了,女主再次被父亲用宗教的仪式和形影不离的陪伴来严格的管制住了。
父亲给女主一日三餐的喂药,确保女主把药全部吞下去才放心,直到有一天,女主问父亲:你是不是要把我变成和奶奶一样的人?
父亲没有回答。
女主睡着以后就做梦了,她梦到父亲坐在一条小船上,在阳光的照射下,突然身体自燃了,最终父亲死在了湖里。
女主醒来以后赶紧跑到湖边,发现只有一条船在那里,就知道父亲出事了。
女主跳进湖水,或许是想要救回父亲,没想到见到了安雅。
女主回家之后,母亲找遍所有的地方都找不到父亲,就想要找女主问个明白,但是女主头也不回的走了,临走的时候,让母亲站了起来。
女主回到了自己的学校,从此幸福的和安雅在了一起。故事到此就结束了。
————————————————————————————————————
看完电影以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女主用超能力先是小时候杀死弟弟,长大了接受不了自己是同性恋就让恋人失踪,回到家以后不想受老爸控制就杀死爸爸,导演是真的想讲一个这样的故事吗?你莫不是逗我,什么时候杀人合法了?
后来,我明白了,任何人都没有超能力可以想让一个人消失消失,想让一个人死亡就让一个人死亡,所以导演是想通过女主的超能力这种外在表现的手法,来表现我们成长过程中所做出的决定。
当父母的注意力集中在弟弟身上时,这个时候小小的弟弟就是家里权力最大的人,甚至女主都要被弟弟给操纵,弟弟哭了,女主不去逗他,在父母眼里,那就一切都是女主的错。
女主不想让自己受到弟弟的操纵,所以选择了漠视弟弟,不再关注。然而,在女主父母的眼里,女主这样的做法就是大逆不道的,所以女主的父母和女主第一次发生了严重的分歧,但是女主坚持了自我的独立。
当女主上大学,遇到安雅的时候,电脑里面的表现是安雅的靠近甚至是主动亲吻,都是女主潜意识操纵下的结果。但是,感情的世界,又有谁能说得清呢?你能一拍大脑就决定你喜欢的人到底是男是女吗?你能决定你喜欢的人一定是你自己给定的条件下的人吗?我想,导演只是通过加强大家的印象让大家意识到女主是怎么想的。
所以,女主想要靠近安雅,安雅也想要靠近女主,她们是两厢情愿的。但是女主接受不了自己喜欢女性这个事实,所以女主想要忘记安雅,可是越想忘越是忘不掉。于是女主决定离开安雅所在的地方,回到家里,让自己和安雅之间的感情自然的冷却。
可是,女主的那个管教非常严格的家庭,怎么会允许女主是同性恋呢?
女主的父母非常害怕,自然想要通过一切能够想到、能够实施的手段来控制女主,让女主把自己的想法扔掉,换成和父母一样的‘正统’的想法。
女主本来是回家休息的,但是没想到这是进了狼窝一样的地方啊。女主不想受到父亲的强压控制,因此女主趁着父亲离家,没办法管她的时候,脱离了母亲的控制,回到了校园。
在校园里,女主看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那就是与安雅的爱情。
——————————————————————————————————————————
评分方面我只打算给这部电影打个三星,毕竟看惯了爆米花电影,偶尔看这种晦涩的文艺片真的是很难搞懂导演在说什么。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还是很不错的,专门喜欢这种比较难看懂的电影的人可以试一试。其实我给的六分真的是给低了,导演的能力还不错。
男性拥有超能力,通常变成拯救世界的英雄;女性拥有超能力,被告诫不要使用,最后能保护自己,就算不错了。
台北院线于四月四日上映,就在基督徒庆祝复活节之后没多久……
挪威深受注目的新锐导演Joachim Trier(尤沃金·提尔)从清冷写实的《 Oslo, 31. augus 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奥斯陆》(即《奥斯陆,8月31日》)、《Louder Than Bombs 记忆乍响》(即《猛于炮火》)转变成炫目瑰丽的惊悚类型《Thelma 魔女席玛》(即《西尔玛》)。不晓得过往支持他的文青观众是否能接受新的尝试?
导演尤沃金·提尔和多年的编剧搭档Eskil Vogt(艾斯基·佛格)表示他们这次想从形式主义着手,极力发挥影像风格。虽不同于以往的拍摄路径,主题仍是一向关注失衡的家庭关系、周遭压抑与个人意志拉扯。过去作品偏好男性主人翁,这次改为女主角。这点可能要归功于编剧艾斯基·佛格。
艾斯基·佛格的独立编导作品《Blind 盲》(即《盲视》),后天失明的女主角在内心世界恣意操纵笔下角色,有时荒谬有时可笑。其实电影的剧中剧根本是暗指电影编剧地位能左右全局。这个心理力量概念衍伸到《魔女席玛》,席玛的超能力便隐喻个人追求独立意志和情感的张力。
《Blind 盲》片中的夫妻再度携手在《魔女席玛》饰演席玛父母。
导演和编剧两人坦承一开始受到Brian De Palma(布莱恩·狄帕玛)和Stephen King (史帝芬‧金)的启发,但并不想翻拍挪威版的《Carrie魔女嘉莉》,他们甚至没有重看《魔女嘉莉》。不过台湾片商取名《魔女席玛》摆明就是呼应《魔女嘉莉》的标签。
70年代《魔女嘉莉》悲剧根源来自于母亲对性和情欲的恐惧及厌恶。
原著提到嘉莉是因为性侵而产下的小孩,母亲一度想杀害她。母亲从此性格违常,沈溺于偏激教义。母亲压抑嘉莉学习任何有关于生理发展、外表打扮、人际关系……所以嘉莉在学校格格不入,同学由鄙夷而生霸凌。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嘉莉到了16岁仍不懂初经的道理,连师长都心生轻视。她的母亲不但没有安慰,照旧把经血视为不洁的罪恶。
嘉莉一路上得不到救助,内心的沮丧变成反抗。作用力会等于反作用力,一次比一次强烈,当众人羞辱到达极致就激发大屠杀,全部同归于尽。电影对人性非常绝望,毫无救赎。
2013年《魔女嘉莉》由Kimberly Peirce重新翻拍。她是《Boys Don't Cry 男孩别哭》(1999)的导演,很多人期待会注入现代酷儿的观点。因为“格格不入”是多数LGBT族群的处境,宗教与社群压力一向是closet的根源。
可惜翻拍离不开原版的框架,能好好发挥的地方不多。不过Peirce在访谈提到片中那些女同学不断聚在一起讨论找嘉莉麻烦,对她隐含莫名的迷恋。又如新版《魔女嘉莉》开场改为游泳课,青春胴体浮现性吸引力,与《魔女席玛》居然有点气味神似。
然而席玛与嘉莉的魔力连结就到此为止。席玛更往前走,找到情欲力量的平衡点,或是说“自我控制”的领悟。这一点反而和同样来自北欧《冰雪奇缘》艾莎女王有异曲同工之妙。
艾莎的冰雪魔法原本是中立的力量,因为一次意外,父母恐惧才把女儿的超能力视为负面,把艾莎关在closet。就如同嘉莉的“格格不入”,让艾莎充满自我厌恶。
幸好父母没有强迫改造艾莎的超能力,再加上早逝失去影响力,艾莎才能逃离宫殿在深山幽谷自由地做自己(Let It Go)。她如猛虎出柙不懂节制,一口气用力过度把整个小国由夏转冬。
嘉莉的超能力多半是负面情绪的反射,充满杀伤力。该学会控制的人不是她,而是周遭不知何谓同理心的旁人。
艾莎的超能力其实可以自主运作,不一定牵涉到七情六欲,只是父母误以为没有互动就没有伤害,把她关在情感的监狱里。安娜公主的真爱之举代表无条件接纳,包含她对艾莎的原谅,甚至是代替父母致歉,艾莎得以在亲情包容的大伞下学习拿捏力道。
《魔女席玛》比上述两部电影复杂多了。
电影开场没多久,图书馆内席玛偷瞄Anja(安雅),接着飞鸟击窗,她倒地癫痫。这不是超能力的表现,是自我压抑的反应。不像嘉莉受到旁人霸凌,并没有人排斥席玛。是父母灌输的宗教信仰在霸凌席玛。嘉莉可不像她那么信仰虔诚。
片中有很多虚虚实实的异象,或许真的有什么东西击到窗子。但是飞鸟群聚,恐怕是她内心剧场。就像吞噬长蛇、困入水底、病床上悬空,甚至是表演厅上方颤抖不已的巨大垂架……这些画面象征危险可怕,形容席玛的恐惧,抗拒内心的欲望。癫痫发作就像是恐惧到达临界值,突然心灵跳电。
席玛与嘉莉和艾莎不同之处,她痛苦的主要原因指向压抑同性情欲。照道理,开放的北欧社会怎么可能存在恐同?看来只有保守教徒,不论在世界那一个角落,仍旧视同性恋为罪大恶极。
席玛的超能力会受到七情六欲的影响,有着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的能耐。小时候嫉妒弟弟占有母亲的关爱,懵懵懂懂伤及无辜。但她的祖母为什么让丈夫消失无踪,动机不得而知。
国外社群热烈讨论席玛的超能力,除了移位、消失、火焚、医疗之外,能不能控制别人的意志?有一派认同她父亲的理论,觉得安雅受到席玛的蛊惑。他们举例如安雅半夜突然出现在席玛宿舍外,以及结尾席玛先感到安雅亲吻她的颈背,接着安雅好像听从指令如出一辙亲吻。
我倾向浪漫派的诠释:
席玛无法控制别人的意志,就像她无法改变父母对她的意见,她只能强化安雅既有的动力。至于结尾亲吻颈背,或可视为席玛的预知能力,而不是控制。
电影对她的父亲赋予人性挣扎。他不是一维化的恶人,只是用错误的方式关爱。他对于超出科学理解的范围,朝向宗教寻求协助。既使如此敬畏上帝,他仍自以为是采用精神药物控制人性。
我最近读了很多“性倾向扭转治疗”的资料,宗教人士妄想矫正同志,一方面信誓旦旦虔信则灵,一方面又怕宗教牌失灵,跨界掺入精神医学手段。
外国常触及弑亲的禁忌,三位具有超能力的女主角,面对家庭争议的方式:《魔女嘉莉》是女儿与母亲同归于尽,《魔女席玛》是父亲承担扭曲两代的责任。童话版本的艾莎女王不必向父母追究责任,因为电影巧妙地让他们死于海难意外。
在大银幕上欣赏《魔女席玛》,除了视觉可观,声音效果相当惊人,充份烘托惊悚悬疑的气氛,常让人喘不过气。尤沃金·提尔的父亲退休前从事电影录音,所以他耳濡目染,非常注重声音表现。
若要说电影的缺憾,是剧本的逻辑不完整,快乐但令人无法满意的结尾。花了许多时间表现炫丽的摄影,却没有余力好好收尾。
不过电影同名女主角Eili Harboe,容貌、气质与演技具佳,把想爱而不敢爱的情愫,表演得丝丝入扣。对于拉子观众而言,《魔女席玛》是近年必看佳作之一。
觉得不是大神们说得那么深,什么女权隐臆得那么深,还反映出什么积极向上意义。看片的感觉:所有的都在混浊之中,本片其实是非常沉重悲观,片中年轻的女主裸身时,个人感觉也惟有苍白与老与无力。
女主心灵有问题,不管这是生来还是后来,精神病,本身很多就是天生的。女主小时,因为嫉恨而杀了其弟弟,其父母万分伤痛而又不得不强行原谅女儿,他们心灵这时也已残缺,以后的所做所为徒劳无功,在精神病状态,看似不合常理的事,其实是在臆想与心理混乱状态中,并不是真实发生。
节选自 微信公众号:[黄老师电影院],ID:huangfilm
夹叙夹议,特别介意被剧透的,建议先看过影片。
2008年冬天,《暮光之城》上映时,我在英国。
当时影城里像办了中学生派对似的,各式各样的少女散落在大厅里,买爆米花可乐橡皮糖的、手舞足蹈聊天的、靠墙坐在一起装颓废的……影厅里更是弥漫着“怀春”的味道,每当帕丁森演的吸血鬼做出“苏”的举动,妹妹们就集体倒抽一口气,心脏同步落拍。
相信每个人都看过几场所谓的Chick Flick(小妞电影)。
挪威的这部《西尔玛》,在不祥的交响乐中开篇:父亲和女儿漫步冰上,走进积雪的森林。林中蹦出一头小鹿,父亲举枪向鹿,女儿屏息凝神望着。这时,父亲将枪口转向了女儿的后脑勺。
这个开头奠定了整部影片的调调。
在影视圈里,有个标签叫“ScandiNoir”。Scandi,指位于欧洲西北角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就是挪威和瑞典在的那个岛。Noir,黑色。
《龙纹身的女孩》,可以说是“ScandiNoir”的一个代表。这是在北欧独特气候条件和人文环境下诞生的品种。苍茫一片的静谧中蓄力待发着冷酷、极端的残忍,像是悄然而至的一个寒颤。
《西尔玛》里的女主角西尔玛,生长在挪威小镇保守的宗教家庭。令人心神不宁的开头后,真正的故事展开在她去首都奥斯陆上大学后。
校园生活中,她与一位女同学相互吸引。与此同时,西尔玛的身体开始出现癫痫发作般的症状。伴随着症状发作,她的身边会有超自然的现象。例如,人突然的消失。
影片的北欧式优雅渐渐瓦解,黑色的部分晕染开来,各方力量互相拉扯、振动,形成张力……最后,揭开了西尔玛童年的秘密。
比较有意思的是:导演以看似不寻常的方式,讲述了大家都曾有过的情感和经历。
成年后步入大学校园,可以说是一个按部就班上学的人,有史以来最接近社会的时候。在大学校园里,学生会接触到各种新鲜的事物,也会一一去尝试。而我们在做这些试验的时候,其实都戴着上一个培育地,也就是“原生家庭”的镣铐。
西尔玛的家教很严,从没谈过恋爱。当女同学主动靠近,她就很快地陷入了这份情愫。
饮食方面,西尔玛的宗教家庭令她没有机会去尝试酒精、烟草,更别提别的草。大学的派对上,有人带来“好东西”,让大家轮着尝。在学会把烟吸进肺后,西尔玛体会到了一场幻觉。幻像中,她与心仪的女同学有了亲密接触。与此同时,在教义中象征邪恶的蛇滑进了她的嘴。
尴尬的是,在西尔玛的一番“高潮”后,同学告诉她,那根本不是叶子,就是普通的烟。
电影提到了新生入校如何与原生家庭脱钩、如何融入集体、如何交到新朋友……西尔玛,就像是刚会扑棱着翅膀在空中悬停的雏鸟,在努力学飞。
成长中,西尔玛完成了自我蜕变和认知重塑。而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父母、兄弟姐妹,和老师,作为影片潜在的批判对象,并没能给予她足够的帮助和保护。
当年《暮光之城》火爆的原因除了“杰克苏”的男主,当然还有这位女主角。
为什么一部以女性为目标观众的“小妞电影”的女主角会得到认同?我想,是演员身上那独有的紧张气质,将新人在校园里的孤独和焦虑感表现得让人感同身受吧。
淹没在人堆儿中,每个年轻人都会幻想自己天赋异禀,幻想有个人出来对自己说,“There's something with you”。至于这份“特别”是好的,还是坏的,并不那么重要,只要和别人不一样。
所以,青春期的时候,大家都活得很用力。回想起来,学生时代认识的同学都好有趣,有研究两栖动物的、有迷坦克的,有每天下课后爬到大楼屋顶上喝着汽水儿聊天的。我们拼命地放大自认为的特别之处,力争在人群中发光,从而获得最大的存在感。
成年后遇到的人就不再这么多样化。大家的朋友圈十条有八条是一样的,夸自己敬业的、夸同事亲切的、夸老板威武的、夸公司体贴的……处处展示着屈服的姿态。不一样的部分则按行业区分,每个行业有各自的社交媒体“长相”。传统行业里,被同事抓到听摇滚或看小说,都跟做了什么不正经的事儿似的。连豆瓣都不敢让人知道,生怕显得太文艺而不够“专业”。
不敢表露自我,直到彻底忘了曾经的自己……芸芸众生中黯淡无光的大人,可真无趣啊!
如果你觉得此文有用,请帮我点个“有用”~
如果你觉得此文有用,请帮我点个“有用”~
如果你觉得此文有用,请帮我点个“有用”~
点击下面链接 看更多青春
原创:黄老师
公众号:黄老师电影院(huangfilm)
您的转发和关注,将给我更多动力继续下去。
每个电影节的吸睛元素都掺点,编个老套作文,提不提取出重点不重要,就是一直在试图提点自己有多像阿萨亚斯,唯一有点好观感的摄影,全被别扭的自我感觉良好破坏了...
还是导演以往的风格,重在人物的心理刻画,套用了很多类型电影的桥段,最后讲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对父权社会的对抗,情节逐渐成了脑洞片,而背后的表达却很含蓄。
60/100 过于通俗,但两个姑娘的情感戏拿捏的倒是不错,表演很细腻,能够感觉到情绪在流动,特别是爱情降临时女主的“阳光明媚”(就不要争论是否是真的两情相悦了)
變種人代號:淑女鳥。
没必要拍的电影。
很多概念化的细节,男权女权的暗示,但总有种挥之不去的卖弄感,再加上les的噱头,印象就更差了一等。喜欢“白雪公主”般的开头,给满分。吐鸟。ScandiNoir
其实这是一部宗教氛围惊悚片,给国内观众看可能一头雾水。因为虔诚信徒的清规戒律那么多,突然搞起同性恋就跟受到诱惑一样。不过电影又讲起超能力,这玩意被当做恶魔的力量,癫痫发作seizures这词本身就是被devil seized,总之姑娘放弃信仰超能力就回来了。。。那些撞死的飞鸟都是上帝使徒折翼的象征
论这世间的导演有多少种方式来阐述,成长,这个主题!!!
故事撑不起野心就显得啰里啰嗦。
装神弄鬼
想象力卓绝。我以为它讲科幻的时候它又讲爱情,我以为它讲爱情的时候它又讲宗教历史,我以为它讲宗教历史的时候它又讲心理,我以为总该是心理了吧,结果原来是讲成长啊…
一种解释:女性觉醒。父亲是父权的象征,被遗忘的祖母、残疾的母亲和西尔玛分别是被控制的三个阶段。通过群鸟和蛇等意象来展现压迫;通过癫痫的有与无来暗示反抗;通过让父亲自燃、让母亲站立、女友的重现等片段来树立女权主义。当然我更倾向于另一种解释:玄幻超能,校园惊悚;茫茫隐喻,不知所云。
违抗父权简直是当下电影的必备 对于恶魔真的是爱与不爱都无解
想不到今年的女同电影也这么厉害!当然与其说是女同片,不如说是碉堡了的灵异惊悚片。导演用丰富的视觉意向展示了幽深的心理困境。性取向就像集天使与恶魔于一体的双刃剑,最终将家庭和宗教组成的封印连根斩断。收尾呼应的叙事结构很赞!
Q&A:女二没有演戏经验是高音乐的。女一水中戏学深潜得了中耳炎,等拍完戏才去看医生。女一小时也有得累死癫痫的编。女一为了表演癫痫发病特地去学了一种治疗ptsd的呼吸疗法。女二是真les,女一不是。导演不觉得自已是类型片,只是一个有类型影子的人性故事片
故事走向和《午夜凶铃》差不多,只不过包装比较花哨...#贞子和本片女主,小时候就开始有特异功能,经常不小心害死人,自己也掌控不了神秘力量,父亲也多次想下手杀死她,贞子的父亲比较下得去手,而本片的父亲心太软,就倒霉很多...#
故事撑不起野心就显得啰哩啰嗦
小小失望。感觉野心很大,但没能好好展开。感觉可惜了,最后的反转也没啥感觉。反而还觉得有点长。
电影节电影。来点性觉醒,来点模糊的女权主义,来点同性元素,来点弗洛伊德理论,再来点不痛不痒的宗教批判,搅拌一下就拍出部电影来了。没能进三大可能是因为连电影节都看腻这套了吧。
被魔鬼附体,引地狱业火焚燃父亲;经天使开化,借愈合之力治疗母亲。祖母因幻觉捆绑了一生,被抛弃在孤苦的病床,成了无名无姓的活死人;女友受巫术驱逐到异界,被拯救到沉默的水底,成了不得不爱的傀儡人。西尔玛的伤害或者爱慕都让人无力招架,只能就范。吞入长蛇吐出乌鸦,非癫痫发作,是欲望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