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最感动我的其实是兄弟情
不是友谊,是真实的兄弟情。
cater的哥哥虽然成天指挥他,不理解他也不想去理解他,但他一个人承担了所有照顾弟弟的责任,
他维持着那个漂亮干净的家,他给他钱,他给他摄像机,他也作为弟弟唯一的精神支撑活在他的世界
在cater被休学一个星期的时候,似乎他的工作只是接他回家,他不会过多责备他,造成这种后果的是他,所以他对此没有太多想法,
也就是说,他是弟弟在这个世界活着的容错率。
他似乎活得很累,在一个很年轻的年纪既要照顾年幼的弟弟又要赚钱养家,而他心心念念的母亲却从来不看望他们。
在这样的环境下他没有富余的感情去关爱弟弟,但在影片最后,他还是去看了弟弟的录像带,在看到的一瞬间才恍然大悟。
电影里面没有明说,但那部小短片应该是哥哥剪辑的,当然威尔肯定参与指导,毕竟那部小短片里有一段是声音混剪,我觉得威尔一个人未必能做到。
2 ) 成长的记录
看了这部记录男孩子成长的电影会让人觉得充满着童年味道的的电影是那样的透明,那样让人容易让人陷入对童年的回忆..虽然这些回忆难免会有一点点插曲,一点点伤痕,但也或许正是那些插曲和伤痕才会让童年值得珍藏.
作为一个成长于单亲家庭的男孩子,William在受到严格的宗教教旨的束缚时,选择了绘画来发挥自己的想象,自娱自乐.当他偶然结识了学校里的捣乱分子时,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幻想自己可以成为英雄似的人物,主观臆造了营救父亲的行动,编制了电影的主要剧情和画面..小学生之间的友谊多是那个样子的,因为某一件事情没有达到一致的意见而互相抱怨,彼此提出再也不理对方的誓言,甚至以绝交作为最恶毒的咒语..过一两天或是几个小时就拿小小的礼物去祈求对方的原谅或是主动向对方示好..一直以为这是女孩子的专利,没想到小男孩也会这样:)
那些多少有些离奇的情节汇编到最后竟然是令人感动,不要说Carter会在电影院里边笑边哭,观众也会在那些可笑的镜头里看到许多温暖的让人忍不住流泪的友情和亲情..
想起Stand by me,My Girl,两小无猜,有你我不怕...这些充满着童年回忆的电影,看到时偶尔会会心一笑,偶尔会突然发现泪到腮边..
3 ) 向臭屁的孩子投降
在电影杂志的角落里豆腐块大的地方看到这部电影的介绍的时候,就觉得我肯定会喜欢它的。在小孩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不美好的。
Will是个好孩子,连电视都不看,不谙世事,整天独自在纸上涂鸦,以释放无处发泄的想象力。Carter是个坏孩子,调皮捣蛋无所不为。偶然的机会,坏孩子带好孩子离开了纯洁无暇的世界,来到了坏孩子的天空,结果好孩子的恶劣像脱缰的野马,连坏孩子也无可奈何。故事到后面,狡黠的坏孩子通过愚蠢的贱招来引起好孩子的注意,而好孩子却一根筋地不依不饶了,披着坏孩子外衣的Carter成了个渴望被爱的可怜兮兮的单纯小鬼,而顶着好孩子头衔的Will却自以为是地成了个伤人而不自知的墙头草。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还是Carter救了Will,而Carter自己却受了重伤。这个时候,好孩子才意识到,该说抱歉的不是坏孩子,而是自己。于是,有了最后一幕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电影,一群小鬼折腾出来的小短片。
举着恶劣旗帜的人其实是最没杀伤力的,善良的人伤人而不自知。这只是个关于小屁孩儿的简单电影,我不该扯这些复杂的道理。不过我要说的是,假装不在乎假装又屌又酷的Carter让我很心疼。这个满脸雀斑的孩子,眼神锐利而脆弱,脑子直来直往不知道拐弯,他一心一意地爱着成天指使他的哥哥,对哥哥言听计从,他一心一意地维护着和Will的友谊,尽管那个浮夸而愚蠢的法国佬“第三者插足”,不过他只会恶狠狠地、或是气呼呼地冲着Will大吵,他只会倔强地大发脾气,这个假装不在乎的孩子学不会温柔地说,Will,这不是咱俩的电影吗?
Carter哥哥最后在小短片里说的那番话很感人:“当你看到我弟弟,告诉他我很抱歉…因为我并没有支持他,更没有和他像家人一样相处,但他也是我的唯一,我只有他。”所以,如果你也有个臭屁而倔强的朋友,他总是嘴硬,他总不说温柔的话,他总是倔强地令人生气,他总是一副酷酷的屌样,但是,他却总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帮了你还死活不承认,他会默默地流下最认真的眼泪,然后一句话也不说,那么,请你向他投降,并且,好好珍惜他!
4 ) 最纯粹的兄弟情,最纯真的年代。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这个年代,在这个年代,对于很多东西我们都还未开化,但是情感早已深深地种在我们的心田,而且这时代的情要比往后更纯粹更真挚更富有感染力和创造力。在这之后,也许这份情谊会改变会扭曲,但是这份回忆将成为记忆中最亮的星点。
纯粹的朋友,谁都拥有过,谁都想拥有,但是最后都分离了。不是朋友离开了我们,不是社会逼迫了我们,是我们自己,每一个我们的内心的心魔都改变了我们自己。
看到这部片子,我深受感动,对于年幼无知的我我还有着那么一点点的回忆,虽然大部分事情都很可笑也很悲观,但是我依然很爱很爱那时的我,至少那时的我是快乐的,是善良的,是纯粹的。
我很喜欢这类的电影,也很感谢这类电影的导演,因为你们,我海没有忘记回忆,没有泯灭良心,没有忘记自己曾经也是一个有着梦想的人。
5 ) 兰博之子,居然是萌萌的
话说Bill Milner小时候太可爱了,长大后变俊了,但也完全没有了那份纯真的婴儿般的笑容。但也没办法,不可能永远停留在10来岁的样子,至少Bill没有长残。
Scab - 恶棍 Will Poulter乍一看很暴力,但他聪明、不虚伪、调皮、有担当,很执着,Naughty的臭脾气其实是父母之爱、兄长之爱缺失所致。小小的问题少年,但心本善。
宗教也是个大问题,披着关怀的伪善外衣,其实是对他人生活的粗暴干涉,对人权的野蛮践踏。
小小的一部儿童片,却要承载这么多,还好片子很好玩,结尾有些煽情,甚至过于煽情,但看在小哥俩的兄弟情谊上,还是挺温馨的。
My Vote = 7.5
6 ) 血浓于水
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字叫“Son of Rambow”(注意别读错了,不是骂人),因为片中小男孩的偶像是史泰龙在《第一滴血》中扮演的“兰博”。中文译名还有一个叫“第二滴血”。这血不晓得会不会点点滴滴流下去。
小男主名叫威尔。父亲因病去世后,母亲独自一人照顾着年迈的外婆和一子一女。这一家人都是“普利茅斯弟兄会”的信徒,严格按照教规生活。威尔每天要进行睡前祷告,每周要参加聚会读经。他不能看电视,上课时老师如果有电视教学,他就得在走廊上坐着直到电视播完。
乖巧听话,生活一成不变的威尔,遇到了学校里出名的捣蛋鬼卡特。威尔跟着卡特学会了说谎、偷窃,简直是“近墨者黑”。
威尔在卡特家第一次看电视,看到“第一滴血”中兰博在丛林里激烈打斗的场面,被深深震撼到了。受到强烈刺激的威尔,每天幻想着自己是“兰博之子”。他把脑海里的奇思妙想画了下来,卡特决定根据这个拍摄一部短片送去电视台参赛。
两个孩子每天投入地拍摄着。做出一些荒唐愚蠢好笑的动作。(我甚至觉得可以直接送去“家庭滑稽录像”节目了。)在不知不觉间,成了最好的朋友。
这部影片打动人的不仅仅是孩子们的友情。更令人难忘的是,原本恪守教义的母亲,因为儿子屡屡闯祸不参加每周聚会,被“兄弟会”警告了。她望着不停指责儿子的“兄弟们”,毅然退出了教会。而卡特的哥哥也意识到弟弟对亲情的渴望,最终帮助弟弟完成了短片。
拥有崇高的信仰是伟大的。但是作为普通人,爱家人爱朋友,忠于自己的内心,也同样是需要勇气的。
有关儿时的一切。
年轻的友谊,童年啊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电影梦,哪怕它多么的渺小。看到GG里的Chuck
兩個小盆友很可愛地鬧彆扭。小Will的神態居然像孫燕姿。他在書上畫的那些圖圖好有愛。Chuck Bass的鐵桶頭稻草大妖貢獻出全片最感人橋段:告訴我的弟弟我想他——然後讓我安息吧。
果然儿童片。。。
蛮好玩地~嘿嘿,小男生太可爱了~
法国
请听完片尾的Close to me 另外有向麦奎因致敬哦
嘿,兰博你被恶搞了吧?
羡慕哪怕过于简单的生活哪怕只是模糊的理想也是那么美好
乐死我了。。
两小鬼的英式口音很有爱。小鬼之一很像是SKINS里TONY的小人翻版,特别是口气上的。
看到最后,才真正明白,亲情和友情
小孩子竟然义薄云天 不仅是部好电影 太感人了
前面有点散,但是好货沉底啊,感动
一儿时纯真的友谊二永不背叛的亲情三剪辑对于电影有多么重要
低于预期
很有童趣~
看着屏幕或荧幕上的英雄,内心升腾起莫的名热血,这简直就是几乎每个男孩都曾有过的反叛又可爱的童年,最后电影院里的贴片短片真是令我动容。
ED依然美到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