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突然变异》
在香港电影节戏目已看到,觉得有趣。但最后没有赶上排期,落空了。
其实只是看电影的海报已经相当有喜感,估计是一般喜剧形式,最后还是人变鱼,鱼又会变回人,闹剧一场!
但故事的开展与发展,就是我喜欢看电影的原因之一,更好就是没有猜到剧情与结局的形式!幸好,故事有猜到的,也有猜不到的!
在故事的整个篇幅来看,始终觉得鱼人的外观真的十分违和,本来就已经具备一副可以拍成恐怖惊栗片的样子,就是给他一副软弱善良的心在里边,令人怜爱又难以向他伸出友谊之手,这是存心的吗?
虽然故事还是牵涉到利欲与人性,生态与发展等多元数的问题,但是印象不太深刻,这也是没有找准主题而使到大家不给予好评的原因!
令我印象较为深刻的还是鱼人对于社会的抛弃,亲人的嫌弃,朋友的唾弃,最后放手离开,回归属于自己的一片海这段,好像理所当然,但又有谁可以做到……但它做到了,因为它是鱼人,独在异乡为异客,回到海里就是一片可以被认可的世界了吗?相信会比在人类社会来得自然吧,需要逃脱的是猎物的追捕,但目标明确,为了生存,斗智斗力。
如果在人类社会,有时候你挖空心思也无法逃离一场精心策划,一个不经意的唆摆,一场储势待发的言论。你在人群中,可以瞒天过海,但你是鱼,又怎能逃离人类的目光呢?!电影是取材于现实又反应于现实,更超脱于现实的存在!
人在追求真相的同时,有多少个可以好似鱼人一般,坦然将事实摆在面前,不作遮挡,不作掩埋,当最后被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所认同,再无话题与好奇的时候,安然离去!
值得一提的是,最后遗照是“光洙”,真心的有一点喜感略过!
2 ) 我只是很心疼(有剧透风险,食用需谨慎)
<图片1>
一部电影,九十多分钟。从片头心疼到片尾。为李光洙心疼,为朴久心疼。这是光洙第一次当主角呢,竟然只在遗相露了一次脸。剧里最无辜的是朴久,没人为它想,这人间容不下他。
律师对朴久说,你得有个好的形象,来笑一下。
他笑不出来。鱼头好像太大,太僵硬了。他抖了抖鱼鳃,鱼眼瞪了老大。
律师没了办法,又说,你再试一下。
他终于笑出了声音,肩膀在不断的抖动。可裂不开嘴。抖动的肩膀像是在哭泣。
这是一个男人变成鱼人的故事。可不是什么浪漫的美人鱼传说。人身鱼头,只有怪异。
如果你的身边出现这么个鱼人,你会怎么对待他呢。
“你怎么来我这了”
“他们知道我住哪?我没地方可去了。”
“你好像误会我们的关系了。”
他好像真的误会了,可是他变成鱼人后,第一个找的人是这个女孩。他喜欢她,也信任她。没有理由。
可是她把他买了,卖给医药公司。
朴久确实是个傻瓜,他相信所有的人。记者来救他的时候,他跟他走。拍纪录片,他也配合。律师说要怎么怎么打官司,他也没反对。父亲只在意赔偿金的事,他还是没有反驳。
最初的时候,朴久变成了一个“英雄”每个人都有猎奇心理吧。他变成了大众的娱乐对象。但是没有人是关心他的
他永远的闭不上他的鱼眼,他茫然的看着这个世界,他好像不曾了解过这个世界。
终于他还是被大众厌恶,嫌弃。一张恶意剪辑的照片,两个告状的人,猥亵罪名就这么安在了他的头上。
律师父亲都在指责他,他没有说话。所有人走了,只有记者的时候,他说。
“我没有,我没有干那事。”
也许在朴久心里只有记者是相信他的。
看着看着,仿佛自己又成了朴久。
你终会发现,其实变异的不是朴久,是除外的所有人。
朴久第一次离开的时候,没有走多久。一身伤还是回到了记者家。
“我没有其他地方可去。”
这是他第二次说这句话。
意思是这世界真的容不下他了。
他蜷缩在浴缸里,不出来。真的像一条鱼。
医生再回到家的时候,看见朴久挂在悬梁上。
画面暗黑的,有点墨绿色的色调。鱼眼还是瞪大着,闭不上的。
可朴久没死,他没有人的脖子。医生说只是伤到了鱼鳃。愚蠢的自杀方式啊,他好像真的不能变成人了。
朴久隔着门,就听见外面的争吵。说要放弃官司的律师,只关心赔偿金的父亲。
他是不是已经对这个世界绝望。
记者看着朴久被送进医药公司,朴久要被医药公司做人体试验。这是记者最后一次看见朴久。
结尾的时候朴久终于露了一次人脸,是遗相。
我不知道我到底是心疼朴久,还是心疼李光洙。
那遗相的笑容真灿烂,鱼头是笑不出的。
这个世界好像把鱼人遗忘了。
“现在就只有你去想鱼人了。”
不对啊,记者是记得的。
女孩说,“如果连你都忘了他,那他不是太可怜了。”
“其实你是可以变回人的。”
监狱里的博士又说,“可是,他拒绝了我。”
如果有一天,我也对这个世界失望了,我想大海也会是我最好的归宿。
人心真的很复杂,人是最自以为是的。这世界浑浊无比,陷在淤泥之中,谁都出不去。
但是朴久终于还是解脱了。
我也好喜欢,好喜欢,这蔚蓝的大海,真的很美丽,很美丽。
后记:
其实我每个人都是朴久,也都是伤害朴久的人。
你看着他的鱼眼,很大,很无辜的看着你。他拿着水壶,不停喝着水。听着你不断的嫌弃。却还是默不作声。
唯一希望的是,我不会有一天真的对这个世界绝望。
3 ) 你选择在海洋里游泳,还是在现实中被泼咖啡
批判现实主义。
我想影片更多的是对于现代社会中人类欲望无穷膨胀的讽刺,欲望让这个社会变得畸形,让人性渐趋黯淡最终泯灭。当博士气冲冲质问资本家为何区区抗寄生虫药物要卖到如此高价的时候,资本家只是笑着回答:药品的价格不是我决定的,是欲望决定的。是啊,记者想要成为正式员工而对鱼人谎称自己想要拍纪录片帮助他打赢官司、博得同情;律师想要打赢官司证明自己的能力而不择手段,最后更是成为了欺骗民众的议员;女主想要钱财把鱼人卖给制药公司,因为炫耀欲与虚荣心在网上大肆宣扬自己男友成为鱼人博得眼球,却在现实中拒绝与鱼人交往;博士一味追求自己内心偏执的理想,弃鱼人本身的尊严与痛苦于不顾,当他俯下身来看着倒在地上的鱼人对实验人员说“他也是一个人啊”的时候,我觉得讽刺极了,就像一个小丑,姿态忸怩竟然让人想笑;而鱼人的父亲似乎满脑子只有那一笔丰厚的赔偿金……但是欲望中又隐藏着星星点点的人本性之善未灭,记者对真相的追求,律师开头帮助弱势群体以至于付不起事务所房租,女主角真实的眼泪和呐喊,博士面对鱼人最终的忏悔,鱼人父亲在鱼人离开后深深的担忧与长久的沉默……
人啊,总是在黑暗中向往光明,在现实面前被染色被改变,在现实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就像那杯被人故意泼在身上的咖啡,却又能在黑暗中进化得足够强大,甚至不惜伤害别人。人真是复杂的动物。
当然最可怜的还是鱼人,心情不好的时候还是不要看了,后半部分看得我有些泪目。但是我仍羡慕最后他选择了海洋,再也不用听聒噪的指责与欺骗,再也不用看这个社会的丑态与残忍,再也不用忍受没有任何过错仅仅因为自己与别人不同而遭受的折磨,再也不用受尘世纷扰之苦。
自由自在。自由自在。
4 ) 变异引发的随想~
这部片之所以吸引我完全是因为李光洙,谁让我对长颈鹿有着莫名的情怀呢。起初我以为是搞笑片来着,可是后来发来完全不是,影片以叙事的手法讲述了一个生活不如意、事业不成功的年轻人为了生活去参加制药厂的试药工作却因为药的问题而成为了“怪物”之后,恋人,朋友,家人以及社会在对待他的问题上的各种反应,也算是一部讽刺社会现实题材的影片吧。
不得不说,此片的道具做的真是相当逼真,让我在看的中途几次欲吐,但是都被故事所吸引了,因为我想知道在这种新的事物新的“物种”出现之后,这个社会会给予它怎样的对待。果然,亲人还是亲人,他们不会因为自己的家人出现问题而责怪于他,会为了他想尽各种办法治疗,一直从未放弃。但是我们这个社会给予他的呢,好奇?或者惊恐?也许两者都有吧。好奇于这种新事物出现的原因,恐惧于这种新物种是否会给自身带来危害。我想这也是大部分人的正常反应吧,不应该受到批判。只是另我接受不了的是商家的炒作,运用它的变异当做噱头来发财,令人不齿。
总体说来,剧情一波三折,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的影片,也算是韩国一部典型的佳作了。
5 ) 卑微着悲喜,不如转做一条锦鲤
<图片1>
是不是因为李光洙才想到看这部电影呢? 很大一部分,毕竟我还是很喜欢看起来蠢蛋,其实聪明入骨的男孩子的。
李光洙很聪明,第一次担任电影主角挑到了一个很好的题材。虽然在90几分钟里露脸不到三次,每次不超过一分钟。但这并不妨碍他是最俘获人心的主角。李光洙之于鱼人就如法鲨之于frank。明明有颜值却非要玩才华。不过反正看电影么,总要不那么不肤浅地看几次的。
<图片2>
原本想看蠢萌的李光洙,却看了一个多小时蠢萌的鱼。在电影里一个一无所长且一无所有的年轻人想赚钱,要么捐精,要么试药。李光洙饰演的朴九显然选择了后者。于是在无良制药公司的实验里,他变成了半人半鱼的鱼人。新闻一出,舆论一片哗然。
有人把他当做英雄,有人认为他是骗子。他对有些人来说是朋友,又是有些人的明星。是一部分人信奉的神明,也是一些人打击的恶魔。他既是鱼,也是人。片子一直在用喜剧的角度给我们讲一些智能苦笑的故事。鱼人的外表像一面镜子,照出来的是最深层最现实的东西,他不怎么说话却让我们又哭又笑。
<图片3>
人类讨厌未知,社会排斥异类。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要么奉做神明,要么贬为渣滓。他的身边皆是矛盾。父亲想拿到补偿金,记者为升职拍摄纪录片,律师想赢得民心支持弱者,所谓”女朋友“也只是内心有愧陪伴左右。
世界因为无法改变的鱼头变了。
在实验室时,医务人员不小心用错了剂量却对着痛苦的鱼人哈哈大笑。社会的眼里鱼人的外表即非人的内在,没有人觉得这样的样貌依旧是个值得尊重的人。每个人都在拼了命同化自己寻找认同,鱼人爸爸最大的梦想是想让他儿子考上公务员。
高中的时候看的卡夫卡的【变形记】(反正这不是富二代进村真人秀),读到主人公变成甲虫时旁人的态度是震惊的。荒诞现实主义跟这部片子如出一辙。大家依然关心着他没法工作该如何去支撑家庭,没人关心他变成一只甲虫要如何生活。社会在冷漠里膨胀扭曲,一觉醒来,变异成一只甲虫或者一条鱼的应该是人们的思想。
<图片4>
鱼人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明星,一个效应。说明这并不是个例。同样觉得自己格格不入的人们将鱼人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标榜着自己。
这两天看了【金星小姐】画面很糙,剧情很糟。但理儿很明。一样是绝无仅有的外表,但金星心如明镜。讲到在比利时遇到出租司机的事,她说:“无论人活在什么样的社会阶层,职业背景,性别状态,人就是孤独的。”生来孤独,生来我们都是鱼人
<图片5>
后来鱼人死了。
没有获得爱情,没有得到尊重的死了。这不是主旋律电影,告诉你相信就会成功。那他被什么杀死了?社会舆论媒体导向逃不开干系。电影里除了鱼人的另外一位男主是个记者,受任拍摄鱼人的纪录片。面试时他被问到“为什么一定想当一个记者?”
<图片6>
上司看都不看他一眼说:“你是地方学校毕业的?”
网络世代的发达,人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决定了媒体的影响力。几篇报道就能把非人道生物实验变作诺贝尔医学奖最有力的竞争者,几个采访就能把无辜的少年描摹成猥琐的性侵犯。媒体道德界限模糊与不可估量的舆论力量让人背脊发凉。
里面有个情节,一个老太太带着一桶红油漆恶狠狠地说:“让人恶心的家伙,滚回你的北朝鲜去”并且把油漆泼向鱼人。与北朝鲜八竿子打不着,但牵扯到爱国政治一切就是正义。这种感觉似曾相识。片中是真的“资本控制舆论”鱼人之死反倒促成制药公司研究新药,媒体纷纷抹黑鱼人。看看赵薇事件,程度比北朝鲜油漆不知轻到哪里去了。
<图片7>
鱼人的梦想是作为一个平凡人平凡地活着。很简单又很难。大家在为他吵得不可开交时他沉默着喝水,离家出走却不知道走去哪里。
他说:“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去哪,我非常努力地去想可是脑海里一篇空白,他们会打我,可打着打着我却笑了。”鱼人总是小心翼翼,卑微着悲喜。对于一切默默接受且对于自己造成的麻烦愧疚。这显得很可怜,也很可悲。
然而鱼人还是没有死,他早就知道自己可以有变回人的法子,但他想以一条鱼的身份活下去。既然不能成为一个平凡的人,那不如做一条自由的鱼。他选择了大海。有些事情,这个死鱼眼看得比谁都清楚。
<图片8>
最后看到有人说:
本来没想哭的,一想到李光洙这个傻小子
就泪目了
<图片9>
详情关注微信公共号:EVElab
<图片10>
6 ) 当现实太过强硬 需要依靠荒诞来治愈
一,故事的最后,光洙变成了一条奇形怪状的鱼,自由地生存于海里。
好多人不喜欢这样的结局,觉得太过荒诞与虚假。在我看来,这恰恰是最精彩的部分。面对这样的现实,恨到无力的现实,还不如成为“非人”的存在,至少如此,世界会很安静。
二,从头到尾的鱼人故事,在荒诞中有无力的真实。
鱼人坐在浴缸里,静静地诉说着他的梦想,只是想成为一个平凡的人,像很多人一样平凡地工作,养家糊口,平凡地结婚生子。只是这样朴素的愿望也难以实现。
世界纷纷扰扰太多,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声音太过喧嚣。记者说,就这样英雄成了骗子,骗子变成了英雄。这样的颠倒,颇带戏谑,然而生活就是如此。难怪有人会说我的醒是我更深的梦了。
是冲着宝英妹子去看的,但她在片中饰演的却是一个不怎么讨喜的角色。用年轻作为资本去当临时演员,和不同的男人玩一夜情,脾气暴躁,会有同情心但也在不断计较。这样的姑娘,就好像生活在我们身边一样,抑或就是我们自己的影子。让人想起不求上进的玉子中,玉子大吼一声:要是有机会,我也会做得很好。但是我们千等万等的机会,总是到不了自己的手里。最后,和公务员格格不入的宝英,成为了一个小公务员,平平凡凡地工作,生活。原来,生活容不下这么多浪漫的想象。
最后说说那个记者,故事是从记者的角度来进行叙述的,口吻总是在诚恳中略带点讽刺。记者也是芸芸众生的一个缩影,怀揣着无限大的梦想,希望自己能够像堂吉诃德一般揭露真相,然而落得个颓唐收场。不过,导演在故事最后给了观众或者说给了他自己一个不那么灰暗的结局,记者在浑浑噩噩了五年之后,因为一张照一段录像决定继续揭露真相,完成人鱼的纪录片。这就是所谓的生命不息,梦想不止吧。这不息的梦想却和荒诞的结局搅在一起,就如同光与影的交织。是不是导演也在拷问梦想与现实的距离。
不过正是这样看似荒诞的结局使不忍卒看的生活得以缓和。让我想起骆驼祥子中的一句话,生活就是缓一口气,明天再说明天的。anyway,不论你喜不喜欢,生活都将继续。
至于人鱼的结局,至少,它很美。
讽刺不失温情
最后的那个结局自己有点感触,其他还好吧!
失望 平淡如水 浪费了好题材 前面大部分探讨一个fish man的孤独人生 后半段探讨如何当一个好记者 论异种生存的难度 舆论 笑点不少 然而宝英妹纸跟光洙居然没有真正感情戏肯定是在逗我 人们总是会因为不了解而惧怕新的东西 便去骂它驱逐它 然而新的东西并不是原罪 有问题的只是这个社会
这哪里是喜剧!?
黑色幽默,社会讽刺
人鱼竟选择上吊自杀。
我以为这是个喜剧片~~~哎~~~结果四不像,野心挺大,媒体黑幕,商业黑幕,人心叵测,社会危机,哎呦喂,这一大箩筐的东西要塞进去,结果哪个都没成功。不过这条人鱼的形象有点意思,竟然没有违和感,呆萌呆萌滴,我的注意力显然又歪了~~~~谁让这电影本身乱七八糟~~~~
变形记的噱头很棒,但真的好无趣,不知道编剧到底想干嘛?前半段主打变异人生的人情冷暖社会阴暗,主线却搁在记者身上最后来了一个坚持真相还原事实的故事。导演叙事不温不火絮絮叨叨,演员和李光洙的遗照一样都是一会一个蹦出来来吓人的吗?真是浪费题材。
想象力倒是挺丰富,又是一个媒体舆论主导审判结果的故事(虽然不是重点)。但是整体来说,对记者叙述过多,我只想看鱼人的故事。
比国产电影强的只有创意!贪大求全!电影既有记者坚持还原真相,也有鱼人不听被迫道歉,商业黑幕,政府丑闻应有尽有!乍一看,挺不错的!但是表达的东西太多,说不好故事!聚焦在一个方面会更好!
在电影院看的。本以为是喜剧片,结果被导演弄得不伦不类,四不像,索然无味。在大海里生活?真够扯的,小心扯着蛋。
天了噜,还能再糟糕一点吗?★
就算长个鱼脑袋,它回到大海里也活不了多久。
我很喜欢尾声那一个镜头——鱼人赤裸全身,面向大海,一步一步走向海的深处。那一瞬间有被打动。从渴望还原为人,到最终放弃做人,这一过程真是耐人寻味。人,太复杂。社会,太浮躁。回到人类最初的起源,鱼,回归自然,远离浮沉,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光洙真可怜,就露两面,其实只算配角吧= =)
跟學拍片的朋友來看,看畢,朋友高喊「太有創意了!從沒見過這種以獸代人的比喻!」我疑惑道:「你聽過卡夫卡寫的變形記與審判嗎?」他道:「聽過沒看過。我學影像的,看文字看甚麼?」那刻,我深切得開始擔憂起咱們下一批華語電影的文化....
看完《假装热情》踪着李光洙过来的,实在不该这么做
没拍俗!这剧本的转折点设置绝了,完全不是一开始预想中的人鱼恋纯爱系或是什么最终康复的治愈系,把其实还算蛮说教的关于人性和当代社会问题的一些话题都很悄无声息地融进了影片里,然后借由光洙哥的一只大鱼头做了很好的掩盖,同时又是一个尖锐突兀的有力反讽,淡淡的又很有力量,大赞!
我甚至认为编剧的灵感来自《变形记》和《绿毛水怪》,荒诞的故事,内核是现实主义对人性的拷问和自我反省,
突然变异的鱼人,突然变异的人心。基调很灰暗。
黑色幽默诙谐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