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从情节到紧张刺激的程度,都是非常精彩!而且,我也觉得,后来的肖申克的救赎和越狱,都有借鉴这部电影的地方,奇怪的是这部电影的知名度并不高,评分也不是很高。虽然有几点bug,比如周二晚上行动和周二早上换牢房的冲突,还有没有说明巴兹为什么最后故意走的迟,但是我还是觉得这部电影应该至少8分的。也可能是看的人太少了吧,或许再过几年这部电影评分就上8了😂。
观影过程好几次都让我想到了美剧越狱,想到了当时看越狱时的紧张感,很吸引人。
其实之所以看这部电影,还是因为喜欢伊斯特伍德,他精湛的演技自不必说,主要是我觉得无论他拍什么电影,都自带一种从容,冷静,睿智,幽默的气质,还有他犀利的眼神,这是最吸引人的。
观影过程很享受,五星!
去过这个岛,所以前面的场景一出现,就觉得很熟悉。中文一般翻译为恶魔岛,或者直接Alcatraz,所以亚卡拉一下没认出来。
这个岛其实就在旧金山边上,从码头坐船过去十几分钟。现在是一个著名的景点。里面的监狱还有放风的地方,都参观过。
影片看的时候还是有点紧张的。特别是最后越狱那一段。前面的节奏略微有点慢。可以看到监狱在哪里都差不多,没有逻辑,没有道理可以讲。就像肖申克的救赎一样。
对比作品:《肖申克的救赎》1994年9月23日
上映时间:1979年6月22日
作品类型:剧情 / 犯罪 / 越狱
故事背景:美国
对比情节:
1、亚卡拉—肖申克,都是监狱的名字。
2、智商超群—银行家,男主都是智力超群。
3、男主都是白人,监狱里的好朋友导师都是黑人。
4、养老鼠—养乌鸦,配角都养小动物。
虽然两部电影之间有着很多相似的情节,但两个故事之间却有着不一样的叙事方式,《逃出亚卡拉》很直接描述当时的越狱情节,能让观众觉得是第一视角进行时的感觉,也很简单粗暴,而《肖申克的救赎》却是表现得更有内涵和深度,丰富了很多心里情节变得更带有回忆录的味道。
《逃出亚卡拉》结尾没有描述究竟三人是否成功越狱还是冷死在大海中,让观众带有一点遐想的结尾。
《肖申克的救赎》结尾是成功越狱,男主一直怀着的希望最终靠自己实现了,给观众一种警恶惩奸的感觉。
两部电影都是经典,值得我们观赏与学习。
《逃出亚卡拉》。9分。1979年唐·锡格尔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主演作品。
我个人很是喜欢,毕竟这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出品的越狱片,其经典程度自然不言而喻。
伊斯特伍德既是个伟大的演员,也是个伟大的导演,他像张艺谋导演一样,既能演戏,又能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拍片。
亚卡拉监狱几乎也是一座恶魔岛,但因抢劫银行入狱的弗兰克决定越狱,以他的天才大脑自然很快就发现了监狱的漏洞。
剧情不透漏,几乎所有看过这片子的人,过程中都无比紧张甚至窒息。
它的珠玉在前,不多赘述。但仅凭男主罪犯人设的不绝对性、典狱长的黑暗、狱中的好友以及那只可爱的小老鼠,就已经值得后来人反复借鉴。
《逃出亚卡拉》(Escape from Alcatraz)是由唐·希格尔执导,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保罗·本杰明等人主演的传记片,1979年9月20日在美国上映。该片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以亚卡拉监狱为模型,全程在监狱中实景拍摄。本片讲述智商超群的弗兰克·莫里斯因盗窃罪被关进森严的亚卡拉监狱,联合几名狱友逃离亚卡拉监狱的故事。每个越狱电影,越狱者都有正当的越狱理由,并最终越狱成功。在电影中,当我们为他们的励志与自由拍手叫好时,似乎忘记了他们曾经都是犯人,有过不可饶恕的罪行。越狱电影反映了人类向往自由、讨厌禁锢,与法律背道而驰,但又期待惩治罪恶的矛盾本质。越狱类电影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模糊了法律界限,为自由理想提供了生存土壤,给人以“爽”的享受。法律的意义在于限制,不管你能好到哪儿,但要给你作恶的边界。自由的意义在于突破,最理想的状态是无拘无束。但现实中的自由,从来都是有限度的,那就是法律法规、人伦道德的各种限制。而在越狱题材的电影中,自由往往更加理想化,那种精神快感,就跟武侠片的天马行空一样,可比一般享受爽多了。
除一切都显得有些夹生外——前半段真好,一幅众生相,把自由希望、人生地狱的全景勾勒出轮廓,像那完好的菊花;后半段急转直下,虽悬疑揪人,但不再去挖掘人生人性的更深处,却一板一眼展现越狱过程,好像那画画到一半突然心急,随便涂抹点颜色,花落一地。人物太扁平。是肖申克的原版,但被超越太多。
冷静克制, 干净利索,没有多余的镜头,没有不必要的矫情,用足够多的细节去填充影片,不过挺烦那些看个越狱片,就开始扯《肖申克的救赎》的,既没有《死囚越狱》和这片这种工科细节,也没用《巴比龙》那种西西弗神话境界,《肖》不差,但是觉得算不上最好的越狱片,还为了《肖》厚此薄彼,真的挺捞的
寡言派最佳演员:Eastwood,犯罪类型经典:监狱电影。两个经典造就这部惊险好片,肖申克的救赎确乃是翻拍,而非借鉴(那么小说也抄了J.C.Bruce?),但须得感谢后者,在电影音乐更发达的当代再次完成了这部佳作,并且为他编写了更好的结局,1979年他们说 “bye,boy!”,于是1994年相拥在碧海蓝天。
《肖申克的救赎》之雏形;所谓雏形,就是相当粗糙的意思……
#常看常新#以前在电视上看过,重看一遍的真实感触就是现在这种不多废话,直截了当讲故事又营造悬念到位的片子太少了。[肖申克的救赎]沿用了本片的很多设定,不同的是加入了更多的人情,使观众看完更多的是感动;本片就集中在越狱上,人物情感点到为止,更接近真实案件,观感更为紧张。东木特别帅。
肖申克救赎绝壁抄的这个,79年的片子虽然粗糙了些但是创意满分,老爷子唯一一部没看的也算圆满了
越狱老片,但感觉没有《洞》那么刺激,逊色一筹。很多地方看了方知是肖申克的前辈。兴许是看的时间太晚,已经没啥好奇心了。整体还是不错的,视觉干净。惟情节太拖沓,剪辑不抓人;前情铺垫巨多却不到点上,导致印象该狱有如学校一般宁静祥和,减一星。鉴于肖申克的模仿,我也再翻出来减它一星。
越狱经典片:《死囚越狱》1956,《洞》1960,《大逃亡》1963,《逃出亚卡拉》1979,《肖申克的救赎》1994。前几部都是经典写实派,通过对高超越狱手法的细致描写,以及对悬疑和紧张气氛的渲染,让我们和主人公一起经历紧张刺激的越狱过程。而最后的《肖申克的救赎》虽然明显借鉴本片,但能超越本片成为经典也得益于它在艺术性和内涵表达上的升华,还有故事上强大的情感煽动力。
感觉就是在恶魔岛拍的吧!不温不火。言简意赅的对话。年轻冷面的伊斯特伍特。越狱类影片的原型。
原来Al Capone从1934~1939也被关在这座岛狱,智商133的Frank Morris则在1960年转入Alcatraz并于1962年逃狱,二人之间的交集纯属虚构,而Morris和Anglin兄弟出逃后是否生还至今是个迷
每个逃狱片都差不多,有一个坏狱长,有几个好狱友,有逃狱的正当理由,基本上狱长就是最大的理由,有逃狱的创意,以及付诸于行动,就象所有励志片一样,不懈努力的人终获成功,问题是,那些逃狱者曾经的罪行呢?审判呢?司法机器的功能呢?人类对自由的向往,与法律对自由的禁锢,从来就是一对矛盾吧!
结尾草率,整体略仓促。然而那年东木叔49,一点都看不出来。奥斯卡得抓紧时间颁终身成就奖,老伍德已经88啦。
屌爆的越狱电影!!还是真实事件改编!!甚至没有添油加醋!!看完这个,肖申克的救赎和美剧越狱都是赤裸裸的“借鉴”!肖申克为啥TOP,因为励志;越狱为什么屌,因为他凸显高智商一环套一环。而鼻祖,娓娓道来,那种紧张的刺激感更胜德黑兰! --2548
喜欢越狱片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可以是没有立意的,也能暂时让你忘掉立场(偏向道德),它彰显一个局部,在局部里聚焦一个时态,目的明确之下,持续埋伏紧张刺激的氛围,把一个局部(监狱)切分为好多个局部(时间),以慢细稳的方法及过程使你精神集中,耐心做展现,不问罪与罚及情感,客观。
经典越狱片,伊斯特伍德在片中的韧性和对自由的渴望极具感染力。
经典越狱片,伊斯特伍德在片中的韧性和对自由的渴望极具感染力
前面部分平缓流畅但叙事清晰 丝毫不觉得沉闷 后面则惊险刺激 但总觉得某些地方似乎还有不足 但肖申克的雏形却相当明显了 另外如果减掉探监那段戏 完全可以成为没有女人的电影
才知道,几十年后拍摄的《越狱》也是借鉴了本片很多地方。所以,真人真事,是很难被超越,只能被模仿。人类的想象力,其实并不丰富!
“肖申克”和“越狱”的原版,各种经典桥段都能从中找到原型,相较于另外两部衍生作品,该片节奏比较平稳老练但也生硬,缺少了人物的塑造和剧情突发性的渲染,基调也较为压抑。
写实派越狱片,从头到尾也没有交代伊斯特伍德入狱的罪名,也不知道他越狱的原因,总之进来的目的就是要逃出去。不是那种以监狱喻指社会秩序的类型,也不是蒙冤受难追寻自由的类型,卖点就是纯粹展示越狱行动细节。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又是在地狱岛原址拍摄,氛围真实感很强。越狱过程相对来讲很顺利,尽管有随时可能失败的瞬间,不过不像其他越狱片那样一波三折,就是一次策划直接成功。对过程的展现要多于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尤其最终越狱成功的另外两兄弟,接近工具人,基本未分笔墨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