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电影整体叙事非常平淡,但逻辑清晰。
让我非常好奇的是,李莲英的慈溪的感情到底是什么?显然超越了一般对主子的依赖,他是不是有一种对慈溪的敬爱甚至爱恋?作为太监、作为奴隶他有过对皇家的不满,在侄女得不到名分,在自己亲人希望把孩子去做太监的时候,李莲英是有愤怒的,但他的愤怒从来就没有试图反抗过。他自身是认可自己奴隶的身份的,即使在最后没有强力约束的时候,他依然在践行自己奴隶的身份,为主子敬职敬责。而我很好奇的是,他对慈溪的情感是否包含有一些的男女之情?最后快死的时候爬向老佛爷,并思念着老佛爷的笑容,是否在这里面夹杂了一丝对慈溪的感情在?
继续看姜文的电影。
我是从中央六台的电影频道了解到这部电影的,立刻就产生了观看的兴趣,所以在国内的在线影院看完了。姜文大家都很熟悉,生活中的纯爷们,电影银幕上比较典型的阳刚符号,雄浑威武,霸气外露,比如让子弹飞啊,红高粱啊,鬼子来了啊。 所以他演李莲英这个太监形象,这种颠覆不亚于让他去反串一个女性。然而李莲英不是普通的小太监,权倾朝野,一人之下。这种权力的膨胀,反衬着他作为一个奴才的渺小和压抑。 有两幕体现得特别到位,一是李莲英去服侍光绪临幸妃子,在别人床笫交欢的时候,他像件家具一般杵在一旁伺候;二是李莲英这太监娶妻,娶了个拖着孩子的寡妇,行过对拜大礼后,他让妻子像那晚光绪的妃子一样伺候自己,结果妻子的“无礼”触怒了他脆弱的神经,他毕竟是个不能人道的太监,是“少了那根鸡巴的男人”,依靠权位自我欺骗的自尊荡然无存——于是他开始痛打自己名义上的妻子。 下手之后,他又后悔,坐在床边搂着她安慰她,谁想她再次措辞不当,又引得他大打出手。这一段描写他内心中的惶恐和扭曲,相当出彩。 影片中穿插着许多老年李莲英的倒叙镜头,那是慈禧死后,失去靠山的他孤独地在陵寝边上的小屋守灵。那个妻子带来的拖油瓶的男孩陪伴他,在野外,男孩站着撒尿,他却要像一个女人一样蹲着撒尿。他缺失的男性人格就在他独特的沙哑的公鸭嗓声中回音。 他是可以禁锢光绪自由,亲手淹死珍妃的大内总管,是老佛爷少不了离不开的竑股;却是大臣眼中的狗奴才,哪怕是身穿黄马褂的他,只要被参了一个僭越犯上的本子,就可以轻易地失去一切光环。 他蒙受清廷宠爱,却无法改变清廷的祖制,眼睁睁地看着光绪临幸了自己的侄女,却没有办法给失身的侄女一个正当的名分;他的族人来请求他收留一个男孩入宫当小太监,只说了一句:“家里人都说他像您小时候一样机灵”,就引得他雷霆震怒,歇斯底里地大骂这同族:“活着得像个人!” 一个中国最爷们的演员,演绎着晚清中国奴性最重的那根脊梁,田壮壮选角乃一大妙笔。 影片没有刻意去给李莲英这个曾经被严重符号化,失真的历史人物“翻案正名”。一如田壮壮执导的一贯思路,充满隐喻和暗示,留给观众自己的想象空间,去咀嚼李莲英这个角色身上的人性和人性弱点。 唯一遗憾的是,田壮壮的风格中的弱点也特别明显,试图以一个尽可能客观的第三者角度去叙述,会给一部分观众带去影片平淡,故事薄弱的感觉。 但是我希望看这部电影的观众,都不是那一部分会计较跌宕宏大的所谓高潮的人。
分若干次看完三十年前的电影,姜文把这位历史人物的方方面面都演活了,但我最想夸的是刘晓庆,刚入宫的少女感、当权时心狠手辣、八国联军来了赶紧剪指甲逃命、临终的胡言乱语,每个环节的转换都自然而深刻。
版本画质很渣,仍然能从演员互动、阴间配乐、精致的台词和长镜头里感到震撼,两条线前后呼应不停闪回,也是很前卫的设置。看之前对太监这神秘行业态度是比较负面的,但放在这样的背景下,个人裹挟在历史巨变中,由小及大,从细节反映宏观,结合非常熟悉的唐山口音(就是唐山口音!),看完又多了一层说不上来的体会,反正不再是全局负面,好电影就是如此吧,让你的视野不再局限于固有印象。
所谓宫廷秘史,大多是王侯将相身边的人写的。侍从面前无英雄,有时相应的,侍从面前无恶人。 李莲英面前的圣母慈禧太后待他很好,李莲英到死的时候也忘不了,年轻貌美的慈禧对还是孩子的他说的话:“你不要叫进喜了,叫莲英吧。”这是他梦一样的美好记忆,惊鸿一瞥,近乎失真。他跌跌闯闯的走进皇陵,想死在慈禧太后跟前。 电影的主角是李莲英,顺着年代,讲了很多事。有李莲英到北洋水师要求减一半的税给慈禧祝寿,有李莲英背着逃出紫禁城的慈禧淌水,慈禧告诉他:“你背上的是大清的江山。”有李莲英把自己的侄女给光绪,但是却害了侄女,自责内疚。有李莲英娶妻,深恨自己是个废人。有李莲英把珍妃丢进井里。有李莲英陪着年老的慈禧走过最后一程。 李莲英眼里的慈禧是美好的,容貌美丽,会让仆人们站起来,再坐下去,会放着华尔兹欣赏太监跳舞,会哈哈大笑,会在鸟语花香中舞剑。也会慈祥的告诉光绪,当皇帝简单也不简单,只要知人善任,但是要分清君和臣,国和家。心要硬。也会笑着叫他李大主管,在外人面前说他是自己的干儿子。她杀康有为这些变法的人,是她认为的为君之道,不是生性残忍。 李莲英总是在执行慈禧对命令,不去分析对错,他是附属于慈禧的。我们能看到的是李莲英服从于慈禧,但是做好侍从的本分,会给七王爷洗脚,对被囚禁的皇帝从心里毕恭毕敬。也有内心的良善,骂想要送儿子进宫的人,恨妻子看不起自己,但是养活她的孩子。他也是一个幸运而又不幸的可怜人罢了。 慈禧太后离开时,想起自己的母亲,想起流亡时的老寿星,她说,山野里头比宫里好,想来也是被困在宫里一生。 看这部电影也是对慈禧恨不起来,她奢侈,她反对变法,她囚禁光绪,把控朝政。但她爱笑,她慈祥,她懂得欣赏,她也是普通人。 一个腐败的王朝的结束不可逆转。就算变法也因为清朝内部陈腐不能拯救王朝,慈禧热爱奢侈的生活,她想延续清朝的寿命,但是在打不过外人的情况下,割地求和,“量中国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背后还是享乐和家即是国的皇帝是天下之主的思想。 更替在所难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我不知怎么的想到李煜,亡国之君,从高层到低谷,从锦绣堆到刀尖上,多么痛苦啊,因为见识过繁华,所以悲伤更加难以忍受。总是感到为他们伤心,当他们在高层我未必佩服,但是我觉得既登顶又被甩下简直是命运开的玩笑。 天地不仁,冷眼旁观。这些例子太多,只能唏嘘而已,能从刀子里爬出来,回到锦绣堆。我佩服这样的人,也期待这样的人。 电影的声音听起来很舒服也很有感染力,看完后感觉很沉静,历史是鉴,就觉得现在的一切痛苦前人都经过,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胶卷摄影的颗粒感,服道化的考究以及配乐的凝重,总是为老电影带来浓厚的历史感,更容易使观众亲临历史现实。
抛开“导演是站在何种历史观的角度去创作”这一问题,单就环境渲染、人物形象刻画而言,这无疑是一部经典之作!
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老家亲戚上门求净身,李莲英反踹一脚道:‘ 穷不能穷志气,去做点正经事!’
这一脚踹的是自己,这一怒吼的也是自己。那一刻,他发出了太监们的呐喊:
“我本是男儿身,又不是女骄娥,奈何世道凄惨,不容我这男儿身呐!”
光绪十四年,太后钦命七王爷 奕视察北洋海军,让李莲英陪同,这等于七王爷 是正的,李莲英是副的。太监当钦差大臣视察海军,在大清朝还是第一次,因为祖宗的制度非常严格,太监不许过问政治。李莲英非常了解这一点,于是把二品顶戴换成了四品顶戴,因祖宗制度太监最高不得过四品,规规矩矩地随着七王爷 出发。在海船上,他不住给他预备的仅次于七王爷 的豪华的舱舍。他说:我怎能跟七王爷 、李中堂(李鸿章)比呢?他坚持住在七王爷 的套间里,不和任何官员接触,白天只是在七王爷 面前站班伺候,拿着七王爷 的长杆烟袋,提着子皮的大烟袋荷包皮,往侧面一站,低眉敛目,自认为是太后钦派来伺候七王爷 的。晚上,预备好热水,要伺候七王爷 洗脚。说:我平日没机会伺候七王爷 ,现在请赏脸让我尽点孝心,感动得七王爷 连连地拱手。一趟差事回来,李莲英的名誉不知提高了多少倍!七王爷 、李鸿章争着向太后称赞,老太后更喜滋滋的,显然是给老太后露了脸,争了气,堵住了一般朝臣们的嘴,连说:‘没白心疼他。
小时候跟老爸老妈在电影院看的。
留待复习。记得最后一段似乎是自个把当年阉掉的部分吃掉了,然后奔到慈禧坟前死,那种凄苦沧桑的心境啊,儿时看了非常震撼。洞房时的扭曲和悲戚,对老佛爷的相依为命的感情,老了就像哄着老母亲,哄着妻子,哄着小孩。说不清楚的细腻。姜文演的一点儿不落俗套。一个苦命人,也是一个明白人。
最爷们的太监?
姜文披头散发闷骚劲儿堪称美景……
国内最爷们的演员演了个非常娘的角色,可见演技。除了这个,本片还真是方方面面的无聊
两个当时中国最会演戏的演员。
悲悯。
女王与gay密的故事。
慈禧的干儿子与亲儿子,田壮壮的文人气质让实景与考究的诸多细节显得尤其真实。刘晓庆的老佛爷平民化立体化,姜文的太监形象复杂用劲,尤其那带口音的奴才口气,梳头那段的手活儿还有两人各自的蹲蹲接手。老电影胶片。
资料馆2014.12.31.7pm 稳且细腻,拍出了太监(残缺男人)与晚清(残缺国家)的哀愁,选择用历史罅隙去放置历史时刻,提供了不同于“较主流的家庭伦理剧”的差异化的历史想象影像。虽有不足(没有给予有力的历史思考-解释),但可给予加分。
这片里有关于XX的描写 当时我就惊了~~啧啧
几乎可以发五星了。完全没想到壮爷打着麻将能把这片儿拍得这么牛逼!竟然还剪出来一个心理结构!细节非常讲究,足见功力。这片还在柏林得了个special mention。太监的性生活实在是神来之笔。虽说片名是[李莲英],但实际上是……慈禧和李莲英的爱情故事啊啊啊。有[末代皇帝]和[楢山节考]的梗。
“誰讓我一時不痛快,我讓他一世不痛快!!”老佛爺霸氣外泄.. 能在皇太后和皇帝之間的鬥爭中倖存,並且大紅大紫 他可真行啊 這一點挺佩服李諳達的.
田壮壮的风格就是这样,每一个桥段背后都有一段可供解读的“意图”。就是太直白太不晦涩了,且试图把帝后太监都还原为人,第五代太多电影都是如此,人为设计的痕迹过重。刘晓庆和姜文的演技是很好的,只是刘和《红烧圆明园》比并未有什么区别。哎,也许慈溪和李莲英的确是真爱呢。
田壮壮也就那么回事儿,第四代的路子,此片儿最大的意义在于供姜文秀演技
田壮壮拍得真心好啊,姜文演得也好。这是他俩唯一一次合作吧?
姜文的演出十分出彩,全片充满第四代的影子,田壮壮当时还是有点力道的。影片有很多地方还是不符合历史实情,但是场景的构架有那么点真实的意味。
他是演过大太监的姜文,他是想演程蝶衣的姜文,他也是你们口中男性荷尔蒙爆棚的姜文。
姜文!
不至于完美,但拍出了“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