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0多岁,才毕业十年就想过上剧中老人的生活,羡慕呀,幸福呀!!!
体制内也有很多年轻演员,多去拿年轻演员练练手再来霍霍老艺术家可以吗?
前三个很不错,尤其第一个自行车🚲,马苏的也挺好,于蓝和刘佩琦老师戳中泪点,差点冲动给了满分,能坑一个是一个!!
于蓝老师于上映次年去逝了,致敬。
其余的年轻导演,多去品尝一些人间冷暖再来拍戏吧,总导演黄宏,其余导演也都是体制内的吗?体制内的导演门槛太低了。
好好工作,争取还清卡债,能有多余的钱缴齐保险。我家里也有两辈的老人,这些赞助的老龄事业基金会,安心养老什么的,我虽然不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争取有生之年能过上让他们关注的对象吧。 一个蜷居在城市角落的孤寡青年的自白。
这部电影由老一辈的艺术家们拍摄,一开始还会好奇为什么这些老年人演技如此精湛,结尾片花一出来,看到参演的人员都是当年拍摄革命影片的老戏骨,又是一个催泪点!真的是一部值得看的好电影,值得一看,强烈推荐。非常好的一部电影,千万不要错过。每一个细节都让人动人,让人催泪。 它真的是一部能让人从头感动到尾的影片,十个小故事的结合构成了这部电影,内容充实,老戏骨们演技超群,实在是很值得一看
很遗憾今天才看到,虽然2019年在办公室讨论了很多关于怎么在会员单位里播放这部电影的方案,看到片头片尾字幕中那么多熟悉的同业与伙伴……而如今竟已过去了这么久。2016歪打正着的进了这行,中间想过退出,然而如今再入仍不后悔。养老不赚钱,又苦又累,尤其在2020伊始这全球的意外之下,养老人舍小家守大家的苦,有时候真的需要情怀来给自己力量,更需要社会的关注,zf的投入。这部片子,行外人把它当成电影,然而我要说,这四个年轻人真棒,他们从叙述的角度,不加评判的给你讲述十个小故事,看似普通的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然而每一个都让人热泪盈眶,片尾片花与老艺术家的互动最终让泪尽情流。
雁过留痕。这部片子不是给老年人看的,而是给我们这些“未老”人群。我们都未曾老去,不知道“老”是个什么滋味儿,但是我们要努力去尝试了解,要不断学习,让我们能为这个日益增长的群体做些什么,因为他们可能是不久以后的我们的父母,甚至很快也会是我们自己。失能、失智、阿尔茨海默、意外跌倒、子女在社会中的压力导致,不能陪伴,失独、独居、丧偶等引发的各项心理危机需要专业人士的化解与治疗,等等等等……这一切已逐渐成了生活的刚需,家庭需要转变观念寻求专业的机构养老,养老人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努力缩小不同星级之间的专业差距,同时社会与上层建筑,加大对养老机构,特别是民办机构的扶持与政策优惠,同时尽快启动并落地长照险等物质保障,让专业的机构养老不再是一小部分人可以独享的晚年,真正的实现养老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初心,实现每一个老人“老有所依”的晚年最大的心愿!
“乔三,干嘛呢?”
“等死呢!”
“三爷,我爸呢?”
“找死呢,找死去了。”
简短的一段对话,极具讽刺意味,却又给人很现实的感觉。
不可否认,每个人最终都会变老,但是老了之后的生活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呢?
是每天坐在轮椅上看别人跳广场舞吗 ?还是已经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或者是去完成年轻时候没有完成的梦想?
当然,每个家庭的老人都会有不同的状况,而有这么四位年轻人,他们用镜头记录下了爷爷奶奶的现实生活。
这个世界上,有千千万万个老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
在这部电影中,有改装单车,瞒着儿子悄悄出发去环游世界的乔爷爷;也有喜欢攀岩、紧跟时代潮流的爸爸。
他们的老年生活丰富多彩,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深爱的那个人也一直都在身边。
即使年龄老了,他们也会跟对方提要求:
——“下次你同学聚会可得带上我了,现在我拿得出手了。”
——“那你攀岩,也得把我带上。”
他们始终坚持做自己,喜欢旅游就去环游世界,爱美就瞒着女儿去做微整形。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叶萱曾说过:“得有那么一件事,你热爱,你坚持,你的人生有奔头,生活因此而紧凑。”
或许年轻的时候,每个人都在工作上班,忙着照顾家庭,照顾孩子,为生活而奔走。
平时周末了,好不容易有休息的时间就只想刷刷剧,让自己好好放松一下。
生活形形色色,在电影中,既有生活多姿多彩的老人,也有尽显孤独的老人。
母亲生日这天,早早便起床梳妆打扮,戴上丝巾,抹上口红,等着儿子回家。
叮咚~叮咚~
门铃响了,原来是银行送的祝福鲜花。
叮铃铃~
电话响起,朋友约着出去玩,可是老太太却拒绝了:
“不行,今天不行了,我儿子给我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又吃火锅,又逛商场,又看电影……”
为了儿子的这一句承诺,老太太收拾得妥妥当当,更是满心欢喜。
随着时间一点点流逝,等来的却是银行、保险,以及儿子叫来的火锅外卖!
因为没有时间陪母亲吃火锅,所以还特意叫了餐厅的人性化服务:让小熊玩偶陪着老太太一起吃!
打电话回来给母亲唱了生日快乐歌,简单叮嘱几句就挂了电话 。
不得不说,这就是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现象,很多年轻人在外面工作,父母生日或者是节日的时候根本没有办法陪在身边,只能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传递略显浅薄的祝福。
其实,对老年人来说,礼物、火锅都没那么重要,他们想要的更多是孩子的陪伴!
从一开始的满怀期待,再到自己的期望一次次落空,老太太还是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即使眼里满是失落,还是收拾好一切,抱着小熊给儿子拍了照片!
或许是不想让他担心,也或许是并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镜头最后,只剩下老太太在蛋糕前孤独的背影。
不禁让人思虑颇多,除了该如何去对待父母的养老问题,还得去思考自己的老年生活要过成什么样子。
暂且不说是否会有孩子的问题,即使有孩子,那么在自己老的时候,孩子应该正在为自己的生活奔波不停。
他能够抽出来陪伴自己的时间并不会很多,所以要想没有那么孤独,还得自己去从生活中发现乐趣,寻找自己喜欢的事情。
无论年轻还是年迈,生活始终都是自己的,只不过是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人生任务。
希望不论你正处在哪个人生阶段,都能坚持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它不一定是你的工作,也不一定就是你最擅长的事1情,但它是能够带给你快乐的。
当趣味塞满你生活的角落,你也无暇去孤独。
所以,如果可以,不妨寻找一件事,丰沛生命,丰盈生活,找回自己。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黎昂的黄金屋 】
讲述了十个“养老、孝老、敬老”的故事。 故事中,有勇于追梦自己动手改装自行车周游中国的爷爷,有无数次扶起跌倒的年幼儿子却在年老时因为一次摔倒而卧床不起的妈妈,有患有认知症不记得儿子却仍然记得喂他吃桃酥让他别哭的奶奶,有不服老亲自侍弄花鸟还在意哪个大娘夸自己年轻的爷爷,有潇洒人生聚会攀岩拉皮割眼袋的活宝夫妇,有过生日满心期待儿子会来却只能孤零零吃火锅的时髦老太太,有优雅得体每天给去世老伴送小馄饨全医院都配合她的气质奶奶,有互相正眼都不看刀子嘴豆腐心互相关怀的老两口儿,有超新潮网恋志愿支援偏远地区的退休老教师,还有为了出国留学的孙子学习使用微信给他录小视频的爷爷奶奶
出发吧,单车
每次路过小区门口,隔壁年迈的大爷总是坐在轮椅上向远方张望着什么,但凡有人路过那里,问他:“大爷,你在干嘛呢?”他就冷不丁地答一句:“等死呢!”每当“我”的老父亲询问时他也这么回答。
父亲买菜时偶然看到了年轻的骑行队伍,活力、速度、激情、希望,燃起了他的满腔热忱,他转身和收废品的人买了一辆十块钱送到家的自行车,告诉“我”他要环游中国,“我”在家里给他安装了固定在地上的健身自行车,“我”“怕”,所以不想让他远离“我”的视线。
突然有一天,“我”下班回来,推开门,自行车都不见了,“我”慌慌张张地追出去,坐在小区门口的大爷说:“我在等死,而你爸找死去了!”“我”知道父亲蹬着自行车,随着骑行的队伍一起远去了。
摔不起
时光荏苒,从出生一直到衰老,牙牙学语到脊背佝偻,一切恍如昨日。仿佛昨天还在院子里看妈妈织毛衣,转眼长大离开家在外奔波,如今年迈的妈妈轻轻一跤就摔坏了健康,医生说往后要多陪陪母亲。
是的,多少年了,“我”一直在外面拼搏,现在重新踏进家门,以前的一切历历在目,这就是家,妈妈的毛线从指尖滑过,“我”用力去抓,终究是抓了个落寞。就像妈妈一直在大门口等“我”的那些光阴一样,流逝了。
“我”听着妈妈美妙的歌声成长“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也有人讽刺说“我们坐在高高的骨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穷极一生,追求物质时别忽略精神。
挂起的记忆。“别哭,吃桃酥。”
小的时候,母亲把桃酥挂在高处,“我”用椅子垫在桌子上,站上去够。篮子被“我”掀翻,桃酥像春雨一样从空中洒落下来。母亲先是一顿打骂,再为“我”擦擦眼泪,说“别哭,吃桃酥。”那时的桃酥很甜。现在母亲老了,甚至她已经记不得“我”是谁了,只要家里有一丁点的动静,“我”就怕。
“怦!”的一声,“我”飞奔至母亲身边,母亲将椅子放到桌上,手指着挂在天花板上的篮子,里面放着桃酥。
“我”拿下篮子,递给母亲一块桃酥,她用尽全身力气,掰了一半喂进“我”的嘴里说:“儿子,别哭,吃桃酥。”我慢慢地咽下这美味的桃酥,这时的桃酥又甜又咸。
父亲的花
“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父亲将他的那盆花搬出搬进,终于在一个安静午后,花盆碎了,“我”的宁静也随之被打破。“说过多少遍了,不要搬,你真要拿什么,你喊一声就行。”父亲一句话不说。
“我”在打扫父亲房间的时候,收拾桌面时看到桌面,小时候的照片,望着窗外,看到妻子给他重新买了一个塑料花盆,他把花重新种好。“我”知道自己不该那样说父亲。这一次,我扶着他,他拿着他的花,妻子在旁边跟着,走进了屋子。
逆生长
“我”给年迈的母亲打电话“宝贝,你干嘛去了?现在还不回来。”电话的另一头是“我”的母亲,“我在和小学同学聚会。”
“我”给年迈的父亲也拨了个电话,“爸,你在干嘛呢?”另一头我的父亲,“我在攀岩,不说了,再说我要掉下去了。”家有二宝,每天都在“我”的心尖上,
“我”到国外出差,给他们打电话问他们在哪?他们唯唯诺诺地说:“在医院。”“我”马上要两个宝贝(爸爸妈妈)分别接视频电话,确保都还在。最后他们顽皮地告诉我他们是去整容,好在有惊无险。
母亲的生日。“我”总是奔波,母亲一早起床,坐在梳妆台前,涂上美丽的口红。今天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她的生日。
“叮咚~叮咚~”门铃响了,母亲期待地开了门,她以为是“我”回来陪她过生日,但并不是。银行给母亲送来鲜花,接着保险公司也给母亲送来保险。
隔壁老王约母亲出去,母亲回绝了,她说:“我今天的行程被我儿子安排满了,他要带我去逛街、看电影、去河边沙滩上晒太阳。”放下电话,母亲瘫坐在沙发上,偌大的房间一片寂静。
这时,“我”点的外卖到了(大蛋糕,海底捞),“我”打来电话给母亲唱生日歌,因为工作原因没法陪伴在身边,那一大桌子美味可口的佳肴,母亲一口也没吃,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陪伴才是最暖心的孝顺。
老伴儿。“我”的父母彼此不说话,交流全靠家里的那只狗——欢欢。吃饭时,母亲还在厨房忙活,父亲把碗里的汤倒给狗盘里,大声对欢欢呵责“吃。再不吃就凉了”于是母亲到饭桌吃饭。
夜幕降临,母亲端来一盆洗脚水,对欢欢说:“洗爪子。”于是父亲脱掉鞋袜,把脚伸进热乎乎的水里,嘴角微微上扬,露出满意的神情。父亲去世后,母亲看着欢欢、父亲的一张老照片一坐就是一天。相处吵闹觉得烦,真正离开了又会很想很想……且行且惜。
守候
简单、无奈、执着。老爷爷进入ICU病房后没有再出来,坐在椅上的老奶奶,每天都会做爷爷最爱吃的小混沌给他送去。
医生告诉老奶奶,“他”已经走了,奶奶只是默默不语,每天依然坚持送。医生们圆奶奶的心愿,日复一日,只为你。
玫瑰余香
“我”是一名出租车司机,这天“我”有一位很特别的客人,他告诉“我”,他是一名教师,在网络上聊了另外一名退休的教师,而他聊的正是“我”的母亲。他说:“如果我和她能成,那我们打算把一生所积攒的教育经验编成一本书,为边疆的教育事业做贡献。”
他的目的地到了,“我”向他致敬,就当我也为教育做一点点贡献,车费不要给“我”了。他笑了,送了一朵玫瑰花给“我”。阳光下,“我”看到他抱着玫瑰,而“我”的母亲和他心意相通,“我”的心一下子乐了。
爷爷奶奶我爱你。再过三四个小时“我”就要到国外出差了,此时“我”在房里打着游戏,“我”的爷爷和奶奶在客厅里忙碌着,爷爷忙着玩微信,奶奶忙着缝被子。“强子,怎么登录?”“我”停下来,出来教了爷爷,然后也帮奶奶把针线穿好。
迫不及待又打起了游戏 ,“强子,怎么收信息?”“我”有些烦,出来告诉了爷爷,顺便和奶奶说,“你缝这干嘛?这年头没人用这样的手工被。”“小强,怎么发图片?”“我”很不耐烦了,痞痞地靠在门上,“您用得着微信吗?”看看爷爷奶奶,“我”粗暴地教完之后,接着摔门而入。
在收拾行李是收到一条信息,是爷爷发来视频:“小强,爷爷玩微信,是怕你在国外孤单,为了能和你聊天。奶奶缝被子是怕你冬天冷着,提前做准备……”看完视频,“我”哭了一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向各位艺术家致敬!真正诠释了扎根生活的、如此真切的“浑身是戏”! 算是十个公益短片拼接成的电影,真实真挚,切中要害,直戳内心,刺激泪腺。如果故事之间更有层次感和逻辑感一些可能会更好? 父辈与子女角色的互文——爱的传承,时不待我 父辈“老来宝”的活力生活(攀岩、聚会、骑行、整容、网恋)——"做孩子的过程"似乎也是个轮回呢,珍惜为数不多的自由开心就好啦~ 最发人深省的故事“母亲的生日”——满怀期待梳好妆容,门铃一直响,我等的人却依然没来——再多的物质也比不上你的惊喜出现,常回家看看不只是口头禅 最羡慕和感人的父母爱情“老两口”“守候”——始终不相信老伴儿走的现实而每日把最爱的汤送到重症病房——不言不语但眼里心里都有你,有所执念都是因为你 最贴切的现实映像“父亲的花”“爷爷奶奶我爱你们”——你的无奈不解/烦躁不屑甚至恶语相向实际上是无形的伤,不过他们只会一笑而过。岁月带来的隔阂是必然,对此我们只能多设身处地为长辈想想。 "生命更多的是过程,所以导演们的重心没有在生与死之间的煽情,同时影片的目的在于让青年们去思考亲情,了解对老人的爱。"
我看完电影了 感觉不错呀 我最喜欢的就是那个挂起的记忆和艺兴那个 每一个故事都挺不错的 就是太短了 很平淡很真实的故事最后一个故事对自己比较有共情 里面那段爷爷奶奶给孙子说的话 就和我爷爷和我说的一模一样 要我不要熬夜 好好学习 好好吃饭 就真的那一刻就哭了出来再说句额外的 张艺兴演的不错啊 真的很不错 在大荧幕上看真的好帅啊 而且似乎没化妆的样子
人生第一次参加首映式,纪念一下。十个小故事都挺温情的,个人认为第一个尤其不错。现场和电影里的老艺术家们原来都是奶奶年轻时的偶像啊。
在郭晓东和张艺兴的故事里,我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对于长辈的不耐烦,好扎我的心啊,我自己也是这样子的。当他们打碎了个花瓶,来问你一些在你看来很简单的问题只是为了能和你保持联系,在帮你准备远行的衣物,虽然这些衣物在你看来完全没必要又麻烦……我们就会莫名地不耐烦,哎,太真实了
有时候,望着同龄人们都在悲痛地悼念他们或她们隔了一代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而我却早已无声而沉默地怀缅起母亲,便觉得人生的荒凉——好像我已经很老了。
看到第三个小故事时,眼泪止不住往下掉。老人们真的需要关爱,但后辈却很难做到。片尾曲好听又感动。
老艺术家云集 虽然有一些瑕疵 但是无伤大雅 最重要的是寓意好 中国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 一定要关爱老年人 看完哭的我稀里哗啦的 所有家里有老人的、或者自己已经步入老年生活的一定要去看,各年龄层次的都有自己的感受
老艺术家再就业,然而导演全部没选好,拍成了公益片,也是惨,煽情太硬但说不定营销挑的好就没事了【三分全给老艺术家们】
幸福的人都一样,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荧幕里的老年人,各个经济殷实,老有所依,还不知足吗?也许北京的老年人能有这样的生活水平。现实中,我国大部分老年人依然被啃老,被榨取,被抛弃。电影本身也没深度剖析社会问题,一切仅停留在表面。
本以为就是一部敬老主旋律电影,看完发现并不是,很多情节带入感很强,也让我产生了很多反思和共鸣,是一部适合全年龄段观看的用心电影,推荐
以电影的标准来看严重不合格,是十个关于老龄化问题的公益短片,时长所限很多故事展不开,雷恪生那段老夫妇之间以“狗”传话的段落写得还挺有生活。完全是冲着老戏骨们看的,张勇手还致敬了自己曾经的海军造型。
十个小电影,很好哭,艺兴在第十个, 真的建议大家带父母孩子去,公益电影演员没片酬,获得的钱都会捐给做老年人公益的,别看演员不要钱,也别看小电影,真的好良心啊,好看不亏
艺术的基本是什么?最基本的要用手中的机子拍出点什么关于自己至亲的东西。摄影影视,最基本的无非是记录。如果连自己身边的亲人爱人朋友的美好都留不住又何谈好电影好导演呢?在点映现场一会哭的稀里哗啦一会笑的不成。四个青年导演,十个亲情短篇,历时两年的拍摄,小制作小片酬,削减过多的技术,追求简单情感路线。老戏骨们尽力演出,真的不错!有几个小短片无论是戏文还是拍摄都很值得学习。
片头以为只有四个故事,原来是有很多个短片。故事都是关于老人、关于亲情的比较小的点,所以整体很mini的感觉,不过有很多熟悉面孔,很多老戏骨。整体比较真挚,挺有人文关怀感。
学校的首映 老戏骨可太酷了
特别特别接地气的几个关于老年话题的小故事,点到为止,意犹未尽,却回味无穷。我相信,老年人也是不会被定义的一类人,我希望我们都给身边的他们更多的关爱与耐心。敬爱的老艺术家们,在此向你们致敬!
看得挺感动的。但是故事有点太多了。消化不过来。落泪的是桃酥和爷爷奶奶我爱你。一个是直击泪点,一个是感同身受。真的都特别棒。推荐观看
3颗星献给所有老戏骨,以及创作团队的初心。关爱老人的主题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实在太少。这部电影尽管拼盘的形式以及剧本的水平像极了春晚小品,但能在院线上映已经非常难得。这次电影,票价仅12元,影院里坐满了老人,很多老人看完了都在擦眼角。他们应该是感觉到了被理解与被尊重。不管电影质量如何,有这部电影的存在,都是应该被认可的。
好菜做烂,全面平庸。前半正面煽情硬弓讴歌,优秀作文选的功力、接班人的心态;后半逐渐脱敏,一众老艺术家托起了传情达意的“责任”,帮衬导演干活。本该是摄制搭台演员唱戏,能力不足反而搞颠倒了。
太感动了!!!
您记得您孙子,怎么就记不得您的儿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