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卡拉什尼科夫,绝大部分没有概念,如果提起突击步枪AK-47,大部分就知道了。这是一部传记片,介绍了卡拉什尼科夫发明AK-47的过程。卡拉什尼克夫把他举世公认的才华和丰富的实战经验融进这一支无与伦比的突击步枪中。
前苏联极度寒冷的环境中对武器的可靠性要求很高,在武器的精度和可靠性难以共荣的前提下,卡拉什尼科夫选择了可靠性。在枪支的测试中,也看到把枪放入水中、埋入沙子中再拿出来射击。
卡拉什尼科夫曾经是一名坦克指挥官,在战斗中,他胳膊受了伤,在去往野战医院的路上,由于卡车陷入雪泥中,他和其他战士去村里借马,这名战士带着从兵工厂新产的步枪,随即二人遇到德军,在交火的关键时刻,新步枪卡弹了。导致同伴被德军射伤。事后分析,因为天气太冷,子弹冻住,弹簧太弱,导致撞针碰不到子弹。
受到刺激的卡拉什尼科夫(米莎)决定制造一把适合苏联的新步枪。实际上小时候的米莎就喜欢制造东西,他手工锻造了一把猎枪。在哈萨克斯坦的车站机务段,他曾经私下制造了一把枪,并因此导致了麻烦。
卡拉什尼科夫的发明之路,总体平稳,或许他曾经的战场经历,更让他深切体会一把好枪对战士多重要,除了机务段站长稍作为难外,他遇到的同事和上级都非常支持。或者说由于他天才的想法和设计,让他很快脱颖而出。在枪械研究所,从没上过学的米莎遇到了制图员叶卡捷琳娜.摩西娃,后者帮助他制图,并鼓励他。
卡拉什尼科夫的AK-47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起初他在枪械设计比赛中是落败的,当战争结束的时候,他仍然没有成功。战争胜利的消息一度让他以为会失去继续发明枪械的机会。在战场上吃了枪械大亏的苏军意识到他们的突击步枪比德军弱很多,并继续让枪械研究所研究一把好枪。
苦思冥想的卡拉什尼科夫受到波波沙冲锋枪设计者戈利·斯帕金的点拨,机枪就要像步枪一样简单。一句话点醒梦中人,想明白的卡拉什尼科夫通宵制图,当他拿出样品后,又迫不及待的想去测试。在争取尽早测试的时候,他还违反规定自行测试。爱才的将军看过设计图后,立即肯定了他的这把枪,后面的故事顺风顺水。
AK-47诞生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是一把全世界知名的突击步枪,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国家军队曾经装备过AK-47或者其改进款。卡拉什尼科夫发明AK-47的时候才29岁,在他随后的生活中,他每天都问自己一遍,“如果他在战争一开始就设法发明了AK-47,战争将会如何发展?”也许可以挽救成千上万的无辜生命。
本身对武器不是太懂,但AK-47的大名还是听过的。
这好像也证明了AK这玩意儿真的做到了家喻户晓。
谁能想到,发明AK的,不是诸葛亮,而是一位门外汉呢。
跨界的杀伤力,极其巨大。
毛头小子凭借着跨界的热情,一路过关斩将,美好的人生向他展开了大门。
在这个过程里头,倒是可以管窥到当年的老毛子,即便是在内部,照样也是太多的狗屁倒灶。
可是,真正的科研,落到实处,除了天赋和热情,更多的还需要专业的知识。
最起码,画个图是应该的吧。
毛头小子不会画,这个不是问题。
上头很快安排了个美貌和才华并重的美女。
不过,毛头小子想事业和爱情双丰收,可没那么简单。
总之,毛头小子的事业和爱情,都是一波三折的过程。
但不管怎么样磕磕绊绊,毛头小子总算是功成名就+抱得美人归。
昔日的毛头小子,终成一代大师。
直到现在,AK还活跃在世界舞台。
兵器,本身没有错误,造成太多的杀伐,大多都是人们的贪欲罢了。
米哈伊尔·卡拉什尼科夫,一个执着的近乎于倔犟之人,一个不谙世故之人。他的执着让他显得不近情理,他的不谙世故让他浑身上下透着怪诞之气。
这个前坦克手,指挥坦克冲向敌人的炮兵阵地,如同疯子似的决绝。一旦下定决心,立志设计出一把性能良好,操作简便的自动步枪,就会不顾一切的去实践自己的理想与信念。此时,任何障碍对这个前坦克手来说,都不再是不可摧毁的堡垒。
电影《卡拉什尼科夫》,再现了一个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人,专注于个人的志向,毫不动摇的追寻发明的真谛。此真谛在信念的操守下尤其可贵,亦即生活除了发明与钻研,别无其它。这让卡拉什尼科夫在真正的同行眼里成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阿列克谢·苏达耶夫,另一个著名的枪械设计者,尽管后来长期掩盖在卡拉什尼科夫设计的“AK”系列枪械的光环之下。其人在初遇卡拉什尼科夫时,就断言后者身上有一种特质,正是这种特质让苏达耶夫对眼前这个如“愣头青”般的小伙子表达了出自内心的鼓励。
年轻的卡拉什尼科夫就如同一个“愣头青”,在他眼里,只有自己的发明,没有权威和长官的存在,别人更是连“不值一提”的余暇都未从其心中匀出。为了践行自己的发明,卡拉什尼科夫可以从返家的列车上中途跳下,前往曾经工作过的小站,要求站长给自己一个操作台,着手制造自己设计的枪械。在遭到拒绝和冷嘲后,他会直接奔到当地军委会首长面前,申诉自己的请求。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孤勇,而是信念支撑起来的气概。它在一股平铺直叙的语调下悄然迸射,贯穿影片的始终,不经意地注满年轻的枪械设计者的灵魂。与艺术家相类,卡拉什尼科夫象对待艺术作品似的对待自己设计的枪械。这番孩子气似的自然性情,让冰冷的枪械在卡拉什尼科夫手里具有了生命。这是鲜活的艺术品,浸透着年轻的设计者才气与智慧的结晶,它抵消了恐怖的杀人利器带给人类的罪恶,成为守卫和平的砥柱和基石。
不得不说,卡拉什尼科夫设计枪械的初衷无可非议,正如他自己所言,“我创造这种武器的初衷是保卫自己的祖国”。一个天真的爱国者,同时也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爱国者。影片没有刻意去营造浅显的个人主义似的爱国情怀,而是寓这种深沉的爱于一个个日常化的生活场景,在舒缓的叙述下铺垫开宏大的历史图景,对苦难祖国的守护与热爱也就在其间渐次展开、绽放。
与这个天真的爱国者相呼应的,是叶卡捷琳娜的出现,成为卡拉什尼科夫对祖国的“大爱”和个人情感的观照。后者作为上级配置给卡拉什尼科夫的女助手,同时也是年轻的枪械设计者生命里难得的一抹亮色。
枯燥的设计生涯难以磨灭叶卡捷琳娜对青春的缅怀。她虽为人母,却热爱跳舞。晚班结束,在卡拉什尼科夫送自己归家的途中,饶有兴致的踏上一条或许在此之前许久都未涉足的小道,因为道路尽头有令她向往的露天舞会。年轻的枪械设计者并非不解风情,也懂得适时而出,在意图可疑的邀舞者面前强调自己作为叶卡捷琳娜“守卫骑士”的地位,哪怕对方是个穿戴齐整的高阶军官。
因为卡拉什尼科夫的天真与无畏,他的单纯与才华,叶卡捷琳娜与这个沉思时象个哲人,笑起来象个孩子的男人走到了一起。他和她有志趣相投的奔赴,有同志般的深情厚谊,更有浓浓的化不开的爱。相对于卡拉什尼科夫的发明,除去“爱”这份生活中奢侈的调剂,他的时间几乎被枪械所占据。这个被信念支撑着的怪人,也唯有他,才得以被捷格加廖夫所赏识,后者更是推荐卡拉什尼科夫设计的枪械批量生产,列装军队,而自己设计的样本则甘愿被库存封藏。
捷格加廖夫对卡拉什尼科夫的赏识也让前者弄明白了一个萦绕在将军心里的疑团,那就是对卡拉什尼科夫受教育水平的反复提及。这个自学成才的年轻人毫不讳言自己没有上过学的这一事实,就算这一事实在捷格加廖夫那里作为对卡拉什尼科夫个人评定的汇总材料,在将军看来,也无关宏旨。影片没有纠缠于对个体学历高低、教育程度的津津乐道,尽管卡拉什尼科夫近似于空白的学习生涯仍然以不引人注目的细节被多处提及,却成为捷格加廖夫赏识卡拉什尼科夫的点缀性铺叙。这种叙事设计使得整部故事推进的更为真实,也让通过自学成长起来的年轻设计者在一众佼佼者中脱颖而出,获得军方高层的推荐,强化戏剧冲突的同时,令影片主人公的形象饱满的更加接近历史原貌。
当“AK”系列枪械列装军队的那一天,捷格加廖夫带着卡拉什尼科夫来到军营,向这些装备着新式枪械的士兵们正式介绍武器的设计师,一个与他们年龄相仿的小伙子,不,“大男孩”。如此称呼我们的主人公并不为过。因为卡拉什尼科夫终其一生都在践行着他的信念,“创造武器的目的是保卫祖国”。也许有人会说,信念背后的热情来自天真的赠予,但你不能否认,一个经历过战争的人,对祖国爱得深沉的那份坚定和从容。
(全文完)
——文中图片出自电影《卡拉什尼科夫》剧照——
叶卡捷琳娜·摩西娃:你为什么生气,你只要去一年。 米哈伊尔·卡拉什尼科夫:这不是重点。 叶卡捷琳娜·摩西娃:那又怎样? 米哈伊尔·卡拉什尼科夫:科夫罗夫兵工厂,知道那里谁负责吗? 叶卡捷琳娜·摩西娃:捷格加廖夫将军。 米哈伊尔·卡拉什尼科夫:捷格加廖夫。 叶卡捷琳娜·摩西娃:那又怎样? 米哈伊尔·卡拉什尼科夫:他是我的竞争对手。你认为他会让我独自展开工作吗?算了吧。他会给我一张桌子和一把锤子,叫我组装他的机枪。 叶卡捷琳娜·摩西娃:米沙,你能行的,你很执着。 米哈伊尔·卡拉什尼科夫:是,我很固执。 叶卡捷琳娜·摩西娃:你也是苏联最好的武器设计师啊! 米哈伊尔·卡拉什尼科夫:你真这么认为? 叶卡捷琳娜·摩西娃:当然了。 米哈伊尔·卡拉什尼科夫:我是世界上最好的。 叶卡捷琳娜·摩西娃:说你胖就喘上了。
看完 卡拉什尼科夫 只有一个词,震惊。震惊能拍的如此的烂。看完电影又搜了一下百度百科,百度百科都比电影的剧本精彩。如果是讲设计师本人,那剧本就是一份简历而已,时间加工作单位。如果是讲AK47的诞生,更是满纸荒唐,完全比不过各种纪录片。 剧本的错误已经惊为天人,视听上错误更让人啼笑皆非。从开篇就用恢宏大气的结尾配乐贯穿始终,开始还以为是故意造成和画面的对比感,多次出现这样错误时才发现是导演根本不懂节奏。 做为爱森斯坦的祖国,往日俄罗斯电影多少会用一些蒙太奇学派的桥段。但在这片子里,蒙太奇只是剪辑,更出现了夜里天空延时直接同景别同机位生切到白天正常速度天空的大笑话。不知道爱森斯坦会不会气的从天堂里下来给这导演一耳光。 这两年俄罗斯电影质量惨不忍睹,去年的 巴尔干边界 已经堪比战狼。这卡拉尼什科夫又烂成这样。如此下去,俄罗斯除了能在好莱坞大片里当反派,几乎失去了在全世界发声的可能。 也没必要嘲笑俄罗斯的自嗨。豆瓣对这电影评分很高,因为卡拉尼什科夫来自乡下,触动了很多同样背景中国网友,觉得自己也是被打压的天才。 亲,花呗和京东白条的借款额度该满了吧。
天才的设计师的故事,一支神奇的枪械诞生的过程。影片用非常平实的手法,讲述了AK47的发明人卡拉什尼科夫的故事,片中画面非常漂亮,男女主角颜值很高,应该是出于保密的原因,影片没有细致讲述发明中的细节,让人感觉有些不太过瘾。整体来说,观众还是看到了一位没怎么上过学、也不会画图的天才设计师的成功历程,当时的苏联真是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胸怀和胆略,才能让卡拉什尼科夫这样的设计师脱颖而出。
仍然记得多年以前打CS时端着AK47将对手爆头的酸爽。
看完有些平淡,只好找其传记来补,发现影片缺失了两个重要的关键:1、卡拉什尼科夫受伤住院其间,阅读了图书馆的所有兵器书籍,尤其是对轻武器的发展史变迁有了较系统的认识——这是承上启下的关键。2、在走向AK47之际,卡拉什尼科夫不断改进,得到很多方面的帮助——这是走向卓越的关键。影片本可以拍的更好啊
一代枪王的传记写实,不同于美式英雄,苏式英雄的成长史几乎都是从平民开始,而后缔造传奇,给了我们更多的鼓励,有梦想就要坚持下去!试枪阶段的慢镜头甚为震撼!
阿尔泰边疆区是个英雄的边疆区
结果变成了省港旗兵的利器,不晓得卡氏爽不爽
最牛产品诞生记——AK47,75年经久不衰
诚意很足,但内容不足。设计枪支就是在厂里带着一帮人走来走去。这个套路拍得也挺俗但是人物都挺可爱的。啊好想知道内务部要是和党卫军打一仗会是什么效果啊。
在我心里,卡拉和他的AK47是真正的20世纪兵器之王。
寡淡如水
餓螺螄的米國大片!!!
米哈伊尔·卡拉什尼科夫生于1919年11月10日(天蝎座),卡拉什尼科夫设计的AK-47自动步枪产量超过一亿支,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AK-47自动步枪也因此出现在五个国家的国旗上,卡拉什尼科夫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枪械设计师,没有之一
3.5
焦点不集中!有点散漫不过瘾!AK47啊!
枪械天才AK47之父
镜头语言很漂亮,构图什么的一看就知道导演是学院派,可惜这剧情太寡淡
真正讓卡拉什獲得至今的成功是冷戰時期制體指導的熱衝突輸出以及刻意的大量生產導向.
这是一个天才的设计师的伟大设计。没上过学,却设计出一支历经70年而仍被广泛使用的枪。这支AK-47及其仿制品,几乎抗衡了世界上所有的单兵自动武器。
没有重点的流水账,像AK47一样,故障率低,就是精度差
对比这部俄国人自己拍的历史传记片,更显出刚看过的美国小说《莫斯科绅士》是个带政治色彩的“西方神话”。本片讲述是前苏联AK47自动步枪发明家的传记片,继承了《普通一兵》、《董存瑞》等社会主义时期英雄主义电影的干净、单纯;当然也多了些“时代复杂性”的描写(揭示其哥哥做为政治犯一直被关押)。总体来说,还是个今天俄国的“主旋律”电影。喜欢这类题材的人,可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