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永夜2020

HD

主演:沙哈布·侯赛尼,Niousha Noor,乔治·马奎尔,Michael Graham,埃勒斯特·莱瑟姆,Armin Amiri,Steph Martinez,凯瑟琳·卡瓦里,Gia Mora,Leah Oganyan,Lily V.K.,Ali Kousheshi,Amir Ali Hosseini,Hana Rahimzadeh,Sam Tarazandehpour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伊朗语言:波斯语,英语年份:2020

 剧照

永夜2020 剧照 NO.1永夜2020 剧照 NO.2永夜2020 剧照 NO.3永夜2020 剧照 NO.4永夜2020 剧照 NO.5永夜2020 剧照 NO.6永夜2020 剧照 NO.13永夜2020 剧照 NO.14永夜2020 剧照 NO.15永夜2020 剧照 NO.16永夜2020 剧照 NO.17永夜2020 剧照 NO.18永夜2020 剧照 NO.19永夜2020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比末日还恐怖的是孤独。

2020年,剧情科幻电影《午夜天空 | The Midnight Sky》

该片改编自莉莉·布鲁克斯-道尔顿创作的小说《永夜漂流》,讲述了后末世时代的故事。

不过这样的小说改编电影的作品,都有不可避免的通病,就是叙事铺垫不够,故事发展太唐突。

一上来空无一人的基地。

导演上来还故意挖了一个坑~一个人的女儿找不到了~

外星的景色设计的也很漂亮。

哈哈,好可爱~

飞船的人物众多,可惜篇幅不太够。

很是震撼

有一个地方叫做家乡

这其实是一部文艺电影。

新闻联播样式的结尾。

~~~~~~~~~~~~~~~~~~~~~~

两条故事线割裂感太强了,不过好在最后合并以后效果还是可以,再加上那些震撼的画面映衬着孤独的故事。

----------我是地球的分界线----------------

推荐指数:★★★☆(7/10分),比末日还恐怖的是孤独。

 2 ) 比死亡更可怕的,是孤独。

太长不看版:画面特效一流的网飞式伪科幻片。不推荐硬核科幻片爱好者观看(会很生气)。适合一个人晚上喝酒品尝该作(重点:一个人,晚上,喝酒)

演技不多说了,乔治·克鲁尼一个打1万个流量明星。剩下的演员演技在线,但也止步于此了。

剧情留白很多,但根据已知信息可得:1.地球大气被污染 2.人类躲入地下 总之就是完了

3.小女孩是幻想的

分数我个人认为大概在6.5左右,目前豆瓣评分(5.8)有些许低估。

本片对太空的处理非常老练,零重力血滴是一个蛮有看头的桥段。

剩下的主要情节都是在探讨人文论题,喜欢的可以细品,不喜欢的肯定会觉得味同嚼蜡。

然而有趣的是,透过该片可以看到很多影片之外的东西。目前西方文学大环境整体呈现“丧”,失去信心,甚至绝望的论调。大量的艺术作品开始着眼于人类生存,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演变,社会崩溃等等以前很少出现的话题。这种现象反映了西方社会在文化方面的领导地位正在逐步丧失,西方社会的文化自信正在逐步消失。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几乎所有的科幻作品都会以灯塔国拯救世界告终,反观如今,不禁令人有些唏嘘。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啧啧

而中国的文化自信近年来肉眼可见的快速增长,很多网友将这部片子与《流浪地球》进行比较。从电影的角度来说,毫无疑问这是不合适的,用一部商业片与一部文艺片横向对比,得出的答案毫无疑问会是不客观的。但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我们可以得到非常有趣的结果 —— 中国的崛起绝非偶然。也许一个人或者少部分人无力改变的事情,大多数人齐心协力也许会有不同的结果。欧美的经典英雄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被当今社会文化逐步抛弃的事实可以从侧面论证这一观点。然而不幸的是,西方社会的基石就建立在个人主义之上,并且披着个人英雄主义的外衣。如果他们选择改变,就将否定西方数百年来的历史与“成就”。因此,在这种环境下,西方社会的下坡路很难变成上坡路,甚至平坦大道。

尽管如此,从电影制作技术的角度来说,中国电影行业仍然被西方同行远远甩在身后。我们可以看到本片优质且熟练的电影拍摄技法,电影语言,服化道,以及表演。这些仍然是我们需要埋头追赶并虚心学习的部分。作为一个曾被《流浪地球》激发无限热情,并以为此后中国电影行业即将开始新篇章的从业者,我非常负责任的说,这一切只是一个幻觉。在之后的几年里,我的热情也极快的再一次被浇灭。尽管《流浪地球》点燃了星星之火,但中国电影产业的真正革新还远远没有到来(我甚至不能确定在我有生之年内能否追赶上西方同行)。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很多中国电影从业者比乔治·克鲁尼要更加孤独。

 3 ) 午夜天空的平静

从画面视觉效果到配乐都很有品位的一部影片,能够静下心来观赏。整部影片围绕着珍惜地球,不要让这颗美丽的星球成为泡影这一主题展开剧情。片尾处理的迷人而又平静。

从画面视觉效果到配乐都很有品位的一部影片,能够静下心来观赏。整部影片围绕着珍惜地球,不要让这颗美丽的星球成为泡影这一主题展开剧情。片尾处理的迷人而又平静。

 4 ) 回不去的是故乡,到不了的是远方

抱歉,用这么矫情的punch line作为标题,不过面对当下的5.5分,感觉或许只能这样才能直观的戳破两条故事线的联系,唤起打工人的点滴共鸣。

不知道是被营销号错误的引导,还是看预告片产生了错误的预期,差评普遍来自浪球粉。的确,对于肾上腺素失调,渴望着看一部热热闹闹,爆炸连天的少年,片子实在说不上有趣,甚至是沉闷而不知所云。不过对于一个独在异乡的游子,这片切中肯綮的描绘了每个孤枕难眠的夜晚。

有人说这片子非常私人,这话令人细思恐极,仿佛在感同身受的同时,认领着掩藏已久的弱点。

有人纠结于末世的突然与不合理,如果认识麻枝准,大概能理解对于大多数人,世界的定义与边际并不宽广,末世可能代表着生命的终焉,正如乔治克鲁尼说的,我也不知道,我很抱歉(世界就不行了,身体就撑不住了,归宿毁于一旦了)。

有人说两条线都没劲,故事拖沓,其实没说错,因为这片子除了在叙事上花了些心思,压根没有考虑眉飞色舞的讲一个漂亮动听的故事。看似科幻的设定下,实际上是精致到极简主义的诠释。诠释什么是异地,什么是孤独,什么是别离。

为什么两条线几乎没有交集?因为距离。人们打开“异地”最常用的方式只有过好自己。孩子在外打拼,父母在故乡挣扎。父母不知道孩子在外的险恶,孩子也对故乡的萧条,父辈世界的凋零一无所知。有多少孩子是在父亲大病初愈之后才从后知后觉前几周为什么电话那头母亲的语气充满疲惫;有多少打工人失业在家,还是要给家里报一声平安:“最近过得不错,领导也挺重视我。”恋人可以因为异地的淡漠而一刀两断,亲人却始终无法放下心中的牵挂。所以,人们对于这没有交集的失望实际上来自于对半失联亲情的不满足,异地够苦了,不需要一部影片暗戳戳的揭开伤疤。

说实话,从一部好莱坞电影中看到这种影射实在是有些讽刺。一个用脚投票,强调独立自由的国家竟然能把生离对人与人羁绊的拉扯拍的如此细腻隽永,如此淋漓尽致,又没有满是尘埃,苦大仇深。

之前有没有类似的尝试?有。比如以我家乡为背景的《别告诉她》,不过重心完全放在了文化冲突,故事又太过琐碎。

表现好的也有,比如《杰出公民》,不过那个更多的是游子视角。家乡的设定也没有这么纯粹。

所以,这片的独到之处在于去描绘留守老人的境遇,为了不让观众感觉在上课,或是面对乞讨,硬汉配萝莉的传统设定还是很奏效。这里必须要说一句,个人特别喜欢乔治·克鲁尼幻想出来小萝莉的设定:

为什么孩子不说话?因为电台始终没有回应。

为什么不随队撤离苟延残喘?因为当年逃避抚养的愧疚,因为时日无多,因为想尽一切可能为远行之人守望:不要回来,这里已不是家。

只可惜正像是一个个被遗弃在家的老人一样,现在5.5分的结果也在告诉制片方,当今社会对这种苍凉并不买账。理由也很简单:“没意思。”

写这些并不是想秀优越感,仿佛我大慈大悲,悲天悯人。或许我感触更多在于,我是个东北人。

作为东北人,我偶尔喜欢标榜家乡文化是移民文化。落叶归根,衣锦还乡的传统愿景有没有?有,但是貌似没有那么强烈。因为大家上数三代以内,都是闯关东来的,为了生活,也可以闯到任何一个地方。

何况更加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建立起来就已经没落的氏族势力,让天南海北遍布一去不复返的东北人。只是回想起离家上大学那年的自己,还立志于学成归来,建设家乡,却不承想已经在外打拼十五载,逐渐放下了何以为家的困惑。

讲到这里几乎都在说回不去的是故乡。什么是到不了的远方呢?

这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悲观主义者,个人认为剧中有所暗示。一个是女主做噩梦自己被留在了新世界,一个是女主说到“这里太安静了”。虽然这都在结尾被美化了,但是《东邪西毒》里那句话始终挥之不去:“山的那头,和这头没什么两样。"

看看影片的设定年代,其实我们最可能成为的就是地球上守望太空的守望者,留给我们的可能除了独自简约无趣的生活,就剩下漠不关心的5.5分了。

 5 ) 《永夜漂流》很喜欢的温柔风格,不至于才5.5分吧!

《永夜漂流》是一部讲述孤独、人与人细腻的联系的小说,改编电影出来后,没有科幻大片的期待,应该也不会觉得多难看吧。

原著中规中矩,电影也中规中矩,5.5低了点,应该有6.5,甚至7分以上的(《星际探索》在我心里应该上8分但实际也只有6.7)!《永夜漂流》叙事紧凑度是没那么紧张,也还算中规中矩吧,摄影、布景、布光、特效、配乐都是一等一的,故事我也蛮喜欢的,可能有人觉得中间无聊,不过因为是专业原因,看惯了三四个小时的文艺片也没觉得有啥,总体上来说还是很不错的!《星际探索》更窒息,《永夜漂流》更温柔!

毕竟,那啥地球都有7.9,《星际探索》拿个8分不过分吧!《永夜漂流》不至于5.5吧!不至于吧!还有有些网站上把《永夜漂流》分类为科幻惊悚电影,这个分类十分误导!!!

看半天还觉得女主挺脸熟的想不起来是谁,一看原来是《万物理论》、《但丁密码》里的女主!

还有,《永夜漂流》配乐师是《丹麦女孩》、《水形物语》、《模仿游戏》、《犬之岛》、《色戒》、《本杰明巴顿奇事》、《小妇人》、《国王的演讲》、《布达佩斯大饭店》的配乐师!很喜欢他的配乐有木有!《永夜漂流》最后你们说的新闻联播那里的配乐其实我也很喜欢!

 6 ) 孤寂中走向死亡的群像

在我写这个评论的时候,这片子的豆瓣评分是5.8,我觉得远不至于这么低。

的确,影片关于地球发生了什么灾难?人类撤离到哪里去了?以及K23上为什么如此宜居但就是没有生命等等问题都解释的很含糊,让不少观众很恼火——但与其把这些问题归结为导演克鲁尼的能力不行,我倒更愿意相信他是主观上认为这些内容并不是影片的重点,所以刻意选择了这种留白的处理方式。

而一旦不再纠结这种对主线剧情无伤大雅的地方,我重新回顾影片里的一些关键情节时,就发现了一些颇有意思的地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讨论。

小女孩vs奥古斯丁

奥古斯丁年轻时面对迷妹来者不拒,把人肚子搞大了却概不负责,可以说虽然学术成就耀眼夺目,但男女关系上却颇有渣男的特质。于是在自己的弥留之际,身处万物寂灭的南极,巨大的孤独感让自己当年和女友相识、分别,以及与女儿近在咫尺却未曾相认的种种过往开始不断的在眼前闪回。

女友的嘲讽

于是,基地人员撤退时,那个寻找女儿的母亲首先激发了奥古斯丁对自己那个从未谋面的女儿的思念。“一个女孩不见了”+“当年我也有一个女儿”,奥古斯丁的潜意识开始围绕这些概念逐渐活跃起来。

“一个女孩不见了”

再后来,当他给自己做早饭的时候,愕然发现餐桌上居然放着一碗已经盛好的牛奶麦片。我相信这并不是什么超自然现象或者导演在故弄玄虚,真实情况很有可能就是奥古斯丁自己在遭受病痛折磨时意识迷离,以至于忘记了自己给自己多打了一份早餐。

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分量,无疑是奥古斯丁给自己打的早饭

“房间里似乎还有一个人”这样一种暗示,再次刺激了奥古斯丁的大脑。直到后来厨房发生火灾,被他吃力的灭掉之后,瘫坐在地板上的奥古斯丁终于看到了他所渴求的精神寄托。艾莉丝出现了。

所以说小女孩的出现其实代表了奥古斯丁不想自己在生命中最后的这段旅途孤独的走向死亡,希望能有自己的女儿来陪伴,想要了却自己这一生中最大遗憾的心愿。

但是,如果女儿的形象是个幻觉,那有没有可能其他某些情节,也是虚构的?

以太号vs人类

以太号真的从K23上带回好消息了吗?在奥古斯丁和珍第一次见面时,珍曾经开玩笑一般问博士

你在找的东西有多少是事实,你的星球多少信息只是胡扯……
也许是撩汉套路,也许是某种暗示

这句话也许只是珍在套路奥古斯丁的撩汉话术,但如果我们把它当成是某种铺垫和暗示的话,或者说,如果心高气傲的奥古斯丁真的把这个话记在了心里,非常在意的话(否则闪回时也不会记得这个情节)。我们再来看看女主角所在的科考团在K23上发现的星球情况

它可以维持生命吗,可以;可以扩张吗,可以;可以成为家园吗,是的,可以……只有一个悬而未决的疑问,那里为什么这么安静
一个完美的宜居星球,却如此安静

也就是说,K23从方方面面来看,都是一个合格的移民星球,甚至后面在女主角艾莉丝的描述中,那个地方听起来简直是人间天堂

那个星球有一种味道,就像是地下藏着松树,等待破土而出。我们刚到的最初几周,我一直抬头看,期待能看到蓝天,但它却是橘黄色的,那是来自木星反射的光线。当运行到合适的位置时,木星感觉很近,让人觉得触手可及。那光线让所有色彩都更加鲜明,一切事物的色彩:水、花...就像绿野仙踪中刚进入奥兹王国,第一次看到真正的色彩一样。我从没见过这么美的东西...
宛如人间天堂的K23

一个有着适宜的光照,有水,有可供直接呼吸的大气的星球,甚至都已经繁衍出花和植物,但是却如此安静——也就是说没有大型生物,没有原住民,人类殖民的难度几乎为0。这可能吗?

如此反常识的描述似乎更像是博士一厢情愿的臆想,一个梦想家园,而不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实际情况。

所以我的一个猜测是,会不会跟以太号取得联络后的内容,其实也是博士心中虚构出来的呢?原因有可能是他意识到人类行将灭绝,而自己作为解决方案的策划者,内心有着深深的不甘,希望能找到K23这样一个几乎毫无瑕疵的人类避难所,或者说,这是对自己投入毕生的事业要取得成功的一种渴望。

如果顺着这种猜测再去回想电影情节的话,事实真相可能更加可怕:人类即将灭亡,博士也要孤独的死去,而曾经作为人类希望的以太号并没有找到什么可供移民的K23,即便顺利穿过了流星群,最终存活了下来,但也由于没有进一步的目标航向,而成了人类硕果仅存的诺亚方舟,游荡在宇宙中,船内唯二的两位宇航员,虽然孕育着生命,但由于群体多样性不足,也仍然无法肩负起繁衍人类的任务。

面对冷酷的宇宙,走向灭亡的人类所感受到的无力感

简单来说,人类完蛋了。

而最后形如“新闻联播”一样的落幕,两位宇航员眼神中的迷茫和空洞也似乎印证了这一寂寥的结局,仿佛就是人类最后留下的一段视频记录,留下作为这个物种在宇宙中孤独的走向终点的证明。

 短评

奥斯卡提名最佳视觉效果是不错的,剧情及对未来、对太空的想象力是空洞的,无望的。男人就别搞科幻了,你们不具备创造生命的能力,这是死穴。你们构想的都是了无生机,无趣的,无机的世界跟未来。

8分钟前
  • Sabrina
  • 还行

原來是一部披著科幻外衣的文藝片…

10分钟前
  • 菲氏葉猴
  • 力荐

强效助眠片。。。是想通过影片的沉闷来体现末日太空旅客的孤寂吗。。。结尾好像太空版新闻联播,虽然没有在整理手稿(囧)

14分钟前
  • 刷鞋大王
  • 还行

Tinamy金球调侃说《地心引力》关于克鲁尼拼了命准备外逃,不想和一个中年女人共处同空间的故事;这里,他成了那个驻留在此、见证着或曾回望着自己命运的人。依然创造了星际背景的电影里,重文戏的那类最常拥有的孤独氛围。无论是北极的光景,还是天际的浩瀚,都做得极为美丽;情感上的调和,和一干演员的表现也刚好相衬。但这些之外,故事本身会否太过单调或空洞?也终究是避不开的瑕疵。

19分钟前
  • 基瑞尔
  • 还行

情节太平淡了,没什么起伏。结局倒是有一点味道,小姑娘是教授想像的女儿。地球到底咋了也没交代清楚。

20分钟前
  • Smiler
  • 还行

最开始看剧情以为是《移动地球》翻版,但风格其实很不同,基本很少动作戏,反而像一部末世悲歌。角色很少很少,一共不到十个人,刻意避开所有灾难片的固有模式,只希望通过少数的几个角色的经历展示末世将临时那种落寞、无助、悲伤的情绪,但同时又没有放弃寻找希望和为生命的延续做出努力。疗伤、反思大于娱乐

25分钟前
  • Maggie_in_LA
  • 还行

虽然几乎是毫无剧情可言,但对沉默到最后的真相展示和片中的寥寥些许铺垫,让我觉得其实还是挺有味道的。不能拿来当科幻片看。

26分钟前
  • 思阳
  • 还行

说不上很糟糕的体验,不过拍得实在是没什么吸引力。作为个人最爱的太空题材电影,成片却是让我在神游状态下看完的。所有灾难矛盾想从哪来就哪来,一句环境恶劣或陌生带过。可即使故事糙到这种程度,也还是没能够挤出多少令人兴奋的低廉娱乐性。

31分钟前
  • 还行

挺不错的,7.5分还是要的

36分钟前
  • 德克
  • 力荐

好久没看过节奏这么温柔的末日片了。里面的飞行器是我这么多年来看过的最漂亮的之一。

38分钟前
  • 狗眯咻咻虾
  • 力荐

看着什么都有,但不管地上还是天上,都看不出一点“专业感”……

42分钟前
  • 艾晨
  • 较差

巧巧的妈妈果然生了巧巧,太空认亲大型火葬场,两个生硬的故事拧成一个更生硬的故事,乔治·克鲁尼这次用的是什么烂编剧?看到了“星际探索”、“星际穿越”、“火星救援”甚至克鲁尼自己主演的“地心引力”的影子,就是没看到惊喜。(一半剧情都可以睡过去)

4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较差

真是没看头,网飞投钱都被私吞了吧,拍了个又臭又无聊的片子,末世下看几个角色的寂寞和空乏,一众熟悉的面孔已经变面瘫,都在自己的空间里环顾人生,想看干货的趁早切,上了年纪的乔治克鲁尼可能身心都有变化,拍出的东西可能更贴近他的对世间万物的认知,peace宁静,我可能还是太年轻,认为它既做作又无趣,还陈腔滥调。★★

50分钟前
  • 张咏轩Wayne®
  • 较差

第93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视觉效果提名名单:《信条》《花木兰》《爱与怪物》《午夜天空》《独一无二的伊万》,其中《花木兰》《午夜天空》目前豆瓣、IMDb评分都低于6分,算是近几年个人感觉最弱、电影整体观感最差的一届了。私心更希望入围短名单的《心灵奇旅》《欢迎来到车臣》乃至未进十强的《灰猎犬号》获得提名,也能间接推荐这三部口碑更好的电影。

52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基本没啥拍出来的必要,倒也代表和符合克鲁尼自己的态度,无论是生活还是创作,一种肆意与随性所彰显的潇洒的真性情,一种同生命和岁月的互敬,实在是非常私人的一部作品,离观众越来越远,却离自己越来越近,并最终真的“成为”那个孤独的人,又不乏光彩与礼赞。

53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还行

流水账一样的抒情小散文

54分钟前
  • 女神的秋裤
  • 较差

求求了,看到有评论说天上地下两条线过于割裂是因为囿于原著,可别,原著虽然是将两条线以奇偶穿插叙事,而且也是快4/5才搭上话,但那种空气中弥漫的孤独与绝望是贯通的,而且Sully与Augustine最主要的联系并不是血缘,而是他们过于相似的性格以及殊途同归的人生悲剧(我他妈,Sully幸福快乐就算了还在执行任务中怀孕???),在片中都没有了,你会觉得Augustine仅仅是一个走向死亡的老好人。不知道是不是克鲁尼先森刻意而为之,影片开始不久弹豆子的戏份就把基调拉向了与原著完全不同的方向,还有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适宜人类居住的迷之木卫。飞船上的大家在完全不知道情况的处境中其乐融融,不是很懂你拍这个小说到底想要什么?最终呈现的结果真的就是水得要命的那种美剧感。(当然不能继续叫《永夜漂流》,就没有永夜

58分钟前
  • Devlali Number
  • 较差

最后的长镜头是太空新闻联播吗... 太空题材被拍得毫无魅力

1小时前
  • 路人甲先生
  • 较差

抛开原著如何不谈,作为科幻题材,影片所描绘出的末世背景下的孤寂感以及对浩瀚宇宙的呈现不乏可圈可点之处,前者当然得益于克鲁尼的全程热演,后者也基本达到了常规太空片的及格水平,然而最大的问题在于两部分的割裂感太过严重以至于叙事重心摇摆不定,想了想,对其最恰如其分的评价大概是,花费一部电影的时间,看了两部各自为战的戏。其实这部片90%甚至更多的戏份都该集中给到克鲁尼,与太空对话的部分只闻其声便足够了(甚至小女孩的角色都没存在的必要性),不知是对自己的表演不够自信还是太囿于原著,总之这个拍法所带来的效果事倍功半。

1小时前
  • 柯里昂
  • 还行

一部年轻人看不懂的人文电影。魔幻2020年的圣诞夜,毁灭中的地球也阻挡不了回家的温暖亲情。这个宇宙中最重要的不是金钱名誉,而是你和家人的关系。参考哈佛教授 Robert Waldinger 的 TED 演讲:What makes a good life? Lessons from the longest study on happiness

1小时前
  • Lucy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