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简史

第2集

主演:内详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2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1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2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3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4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5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6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13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14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15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16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17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18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19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风雨太平洋 VS 兄弟连

在《兄弟连》结尾的第十集,我们曾经看到一段有关冲绳战役的内容,温特斯少校和E连曾准备过杀到亚洲战场,继续他们的征战。幸运的是,他们还没有启程,战争就结束了。当驻扎德国、奥地利的美军士兵已经在阳光下玩着橄榄球的时候,亚洲战场仍然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岛屿战,那里的美军仍然在和拼死抵抗的日军、火山灰、蚊子、雨水打交道。从《兄弟连》的结尾,我们就看到了斯皮尔伯格和汤姆•汉克斯打算拍太平洋战场的心思,只是没想到这部剧到来得如此之晚。差不多十年之后,我们终于看到了这部二战大剧。
《风雨太平洋》的制播班底与《兄弟连》几乎一样:有线台HBO播映,斯皮尔伯格的梦工厂和汤姆•汉克斯的玩石公司联合制作。而其路线风格也无法不让人觉得这就是《兄弟连》的姊妹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故事线、剧集开始时的老兵自述甚至片头字体都非常相似。因为给《兄弟连》的配乐迈克尔•卡门已经作古,斯皮尔伯格请来了老朋友汉斯•季默,他打造的片头曲气象宏大悲壮,极具感染力。事实上,《风雨太平洋》的片头制作差不多可以说是超越了《兄弟连》的:那种炭条挥洒的风格既点出了描绘历史的纪实风格,其粉末飞溅的慢镜又好似战场上纷飞的子弹石块,一幅幅素描将人物定格,仿佛抓住了历史的瞬间……再加上每集开始时的纪录片片段,《风雨太平洋》从片头已经透露出了“还原历史”这个目标。
那么,本剧真的就是《兄弟连》的姊妹篇了么?几集播出之后,很多观众(包括美国观众)都抱怨剧集的战争场面太少,不够紧张刺激;情节发展也不像《兄弟连》那样紧凑清晰。看来,一番比较总是不能避免的了。
首先,从长度来看,虽然同为十集(最初本剧的编剧撰写了13集剧本,因为预算等原因还是砍到了十集),但《兄弟连》为70分钟一集,《风雨太平洋》每集只有50分钟。十集下来,整整少了200分钟!几乎相当于少了一部史诗电影的长度。也就是说,《兄弟连》每集都像一部电影,十部电影把整个故事串起来;而本剧则更像把一部大电影拆成了十个部分,单独看有些集确实不够丰满,给人蜻蜓点水的感觉。战斗场面远没有想象中的多,也没有想象中的宏大场景——著名的“东京特快”(日军舰队炮轰瓜岛)仅仅给了一个小画面,铁底湾基本没有涉及。一场轰轰烈烈的瓜岛之战居然仅仅用了一场战斗就打发了过去,重大的硫磺岛战役只给了半集的内容。不了解背景的观众多半都会看得糊里糊涂。毕竟欧洲战场大家都比较熟悉,因此感觉到BOB(《兄弟连》)整个线索非常清晰。前几集《风雨太平洋》,可能会让人觉得仗打得乱七八糟,大半时间都是大兵在跟环境做斗争,然后美军莫名其妙就胜利了。当然,客观上也是因为海军陆战队并非太平洋战场的主角。虽然他们夺岛有功,但实际这场战争最大的功臣还是美国海军和空军。而且整个太平洋战场不像欧洲战场那样波谲云诡,即便有麦克阿瑟的蛙跳战术,总体上仍然是老老实实地一点一点啃下来。
我个人认为,打造了BOB的老斯和汉克斯等人在本剧中想有所改变,他们都不希望把《风雨太平洋》仅仅变成BOB的复制品——太平洋战争本来就很零碎,从素材和BOB就很不同。如果说《兄弟连》是叙事性的剧集,那么《风雨太平洋》则是写意性的,描绘的是一幅战争与士兵的剪影。如果说《兄弟连》侧重的是展现历史风云,那么《风雨太平洋》则把重心放在了士兵心理的层面上。所以看上去,这个剧颇有些向《细细的红线》靠拢的文艺片味道——有人说第四集简直就是战场版的《飞越疯人院》,战争带来的心理创伤这个角度贯穿全集,这和BOB就很不一样,虽然BOB中也有一集是完全在说集中营的。此外,《兄弟连》以一个连队为情节核心,故事很集中很完整,围绕温特斯来组织结构,偶尔有穿插也都线索清楚,全剧则始终着重于战争中的兄弟情谊;《风雨太平洋》则是在不同连队的三个人物中跳跃,视角不统一,有点国画中散点透视的味道。更比BOB多了些感情戏和家庭戏的成分。这种种的不同从拍摄手法上也能感觉出来:《兄弟连》更接近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多用手提拍摄,用DV风格的晃动镜头来表现真实感和临场感;《风雨太平洋》则回归到定镜拍摄的传统风格上来。
从前几集看,《风雨太平洋》带来的感受显然不如BOB强烈、过瘾,总体水平上与这种神作有些差距,但这绝对不意味着本剧水准不高。后面描写佩里琉岛战役的几集将有非常精彩的战斗场面,而更重要的是,因为太平洋战争始终是在环境恶劣的热带雨林中进行,其对人的精神影响比欧洲战场要可怕得多,剧集正是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和尝试。如果把它看作是电视剧版的《细细的红线》,我觉得还是很出色值得品味的。

 2 ) 科普+八卦那段太平洋的战斗

PS
以下内容适合各种军盲历盲地理盲但想了解一下有关于《The Pacific》看
客气的请各种五毛爱国党和智商不超过80的人员自动退散,笔者有志于挣人民币的事业,不想花费太多的时间和口水和各种小白打打嘴架
 首先,笔者不太乐意评论太多的有关于美国式的主旋律和价值观的问题,如果还对这部砸了2个亿的电影中表现的美国式电影的所谓的人性的光辉表示惊叹的话,还对诸如人性的感到和人性的毁灭,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伟岸喋喋不休的时候,那建议感受种种人性感动的各位还处于幼年期的朋友去温习从《西线无战事》《猪排山》到《细细的红线》等等经典的电影
 作为一部砸了2个亿的电影,斯皮尔伯格的初衷,仅仅是真实的还原一下历史,在现在被美式价值观熏陶的有点反胃的广大的电影看众越来越挑剔的眼神中,反其道而行之,原味的还原历史,辅之以大笔的资金砸出来的特效,尽量的不是拍电影而拍电影,在类似与东方式的含蓄中,一片“压灭碟”声音中,达到最初的目的,商人的本性,票房...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有一大批的评论如雨后春笋般,或者用更恶心一点的词叫案上之蛆一样的冒出来,感叹美国式的人性的光辉,或是一片五毛的叫声中尖叫美国式的辱华辱亚,好吧,这些都不是电影的本意,往往是太多的喜欢装X的人用人为的方式把一件事情神圣化,比如出蜘蛛结网看出人要锲而不舍,从蚂蚁搬家看出人要精诚团结,从颠倒爬起看出要持之以恒,从拉一泡屎看出......从冲个马桶看出.........
好吧,笔者在这里,鄙视一下为这一部电影感动的人,虽然为这个电影感动是别人的权利,但偷偷鄙视也是我的权利,说道这个权利....不得不说200年前创造美国式精神和制度的那几位大爷还真的是人中俊杰啊
我无妄与从文艺的角度对这部片子说些什么,下面,是笔者作为一个不错的军事迷对《血战太平洋》中的一些细节所提供的资料:
                            第一集
++++++++++++++++++++++++华丽的分割线+++++++++++++++++++++
    1)科普的问题
   网上可以随便百度和GOOGLE的资料请自行科普,比如瓜岛战史和部队编制这类的问题,人人可以自行科普,我所要写的,是类似与八卦文学的一种文体
  推荐的科普的地址如下:http://zh.wikipedia.org/zh-cn/%E7%93%9C%E8%BE%BE%E5%B0%94%E5%8D%A1%E7%BA%B3%E5%B0%94%E5%B2%9B%E6%88%98%E5%BD%B9(维基百科)
  2)谈谈老美爱面子的问题
   和中国人YY《有个挂B叫顺溜》一样,老美也喜欢选择性的失明,瓜达尔卡纳尔岛(Guadalcanal),看样子拍的还想那么回事,不一样的是顺溜是YY自己的强大,各种跑狙,移动狙,冲锋狙,老美是选择性的失明,死活把一场打死狗的战斗说的惊心动魄,比如男猪脚晚上在河边上的一战,其实是历史上的那场夜间的战斗是1942年8月21日凌晨爆发的泰纳鲁河口战斗(事实上美军搞错了,该地其实是伊鲁河的河口,当地土著人称伊鲁河为鳄鱼溪,由于美军把把真正的泰纳鲁河反而认成了伊鲁河,因此此战其实应为伊鲁河河口战斗才对),好吧,那么当时整个瓜岛上的日本人是多少?答案是900人,部队是一木支队,这个所谓的一木支队其实就是日本帝国相当精锐的第二师团的最精锐的部队,话说这个一木支队的头就是历史上著名的250一木清直,曾经在北京的卢沟桥上闹过事的那么个愣小子,美国人是多少啊?是美国陆战一师的12000人,话说这个250的一木清直本来是要去打中途岛的,是中途岛的登录部队,结果海军完蛋了,一木清直就一直留在了腊包尔,结果就听说米国鬼畜去瓜岛上欺负了当地上修飞机场的韩国棒子民工
  男猪脚登陆的时候就是这个画面,美军登陆部队达1万人,岛上日本守军只有2800,而且其中绝大多数还是韩籍劳工,战斗部队只有几百人,男猪脚看的的日本人逃跑后留下的饭盒,其中有90%是韩国棒子的
 要不怎么说一木清直是250哪?日本大本营告诉他,美军登陆部队只有2000人不到,一木清直一想,皇军天下无敌,而老子又是皇军最精锐的,于是900人带了18个掷弹筒,一周的弹药粮食就上了岛,晚上就带了900人去搞10000人的美国人去了,结果美国人都是败家子,好像子弹不要钱一样,玩命的打,美国佬也怕死,光是75榴弹炮就打了375发炮弹,105榴弹炮数目不详,结果就是第二天满沙堤上的躺800多日本人的尸体,美国人死了40个不到,一木清直带了剩下的70人就去自杀了
 美国佬的爱面子,故意不说战斗的差距,仅仅是在结尾的时候,由男猪脚轻轻的提一句“日本人好像是来自杀的一样”
  最后,笔者承认忽悠大家一点的是一木清直的900去搞10000的时候,仅仅搞到了近3000人,其他9000没有机会再去SM一木一把了
 3)地主家刚开始的时候也不是有存粮的
  《The Pacific》的道具是相当的考究,基本上做到了完美的还原
   比如,男猪脚抗的是M1917水冷机枪,步枪是美国的M1903
     这个是完全符合当时的历史的
   就是地主家刚开始的时候也不是有存粮的
   1944年美军标准配置是M1919气冷重机枪,步枪是美国的M1加兰德
   而在1942年的时候,瓜岛战役发生那个时候由于美军大规模扩军军工刚刚动员所以武器产量跟不上,只能凑合着用了,步枪不是美国常见的M1906而是M1903这一点上我很感动
大家不要小看这几个编号,说实话,在1942年,美国人的武器绝对不是后期的那么妖孽
  其中出现了一把汤姆生1927式冲锋枪,枪口没有止退器,使用50发的单鼓,这些枪支很快的就会被改进成为汤姆生M1A1冲锋枪,但在瓜岛使用的恰恰是这些地主还没有发达起来时候的武器,不得不说剧务是相当的认真和负责
  4)可能的败笔
  男猪脚上岸的时候,使用的是LVT-1水陆登陆车,笔者90%的确定是该车的使用时间是1943年,在1942年的瓜岛上该车没有使用,但对自己的学识和剧务的负责摇摆不定
  5)基本的战斗细节
    A:美国佬从军舰的绳网上爬到登陆艇上,瓜岛的确是这个样子的,不过这样会导致暴露在炮火下的大量的伤亡,后来美国人就直接在军舰里上登陆艇,开门就冲,就想在《拯救大兵》中1944年的美国佬干的那样
    B:基本的战斗常识,美国佬沿河岸布防,在晚上的战斗中,利用河流有效的防止了日本人的侧翼的包抄,一有包抄就向后收缩
    C:影片中第一集的主角是陆战1团2营的机枪手,该营也正是参与泰纳鲁河口战斗的部队;那个美军喝日本啤酒的也是历史上确有其事,当时美军占领机场后意外发现日军留下的几十箱啤酒并好好享用了一番;
   5)电影中提到的海战,不得不说美国佬式的爱面子,从陆上的角度轻描淡写了一下,事实上,这次海战是1942年8月8日晚进行的萨沃岛海战,此战美军大败,损失了4条重巡,另有1条重巡和2艘驱逐舰被重创,1000多名美海军战死;而日军无一艘军舰沉没,只战死58人。而且是日本人打了就跑,让美国人连报仇的机会都没有,事实上,由于日本人的训练强度之高,二战中在没有航母参加的古典式的海战中,特别是小舰队的炮击战斗,日本人90%把美国人打一个鼻青脸肿,然后美国人就召唤黑鸦鸦的飞机再把日本人打一个鼻青脸肿
萨沃岛海战的科普地址如下:
http://zh.wikipedia.org/zh-cn/%E8%96%A9%E6%B2%83%E5%B3%B6%E6%B5%B7%E6%88%B0(维基百科)
这里一提的是,萨沃岛海战的策划不是维基百科上说的那个第8舰队的舰队司令官三川军一,萨沃岛海战的策划是三川军一的第8舰队的先任参谋神重德,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参谋长,神重德这个小子最NB的地方就是利用时间差让军舰躲过航母的威胁,而诸如空袭珍珠港和中途岛的时候策划的是山本五十六的先任参谋黑岛龟人,这个小子是个玩航母的专家,可是后来没有了航母,黑岛龟人也就让位给了神重德,著名的莱特湾海战中利用航母骗走美国航母,战列舰去进攻美国人的部队的策划也就是这个萨沃岛海战的策划————神重德
 另外,我查了一下,男猪脚说的“他们带走了一半的弹药”,是说的美国的“埃利奥特”号,当时“埃利奥特”给陆战一师1团提供补给,但是在当时的夜里的海战中他没有沉没,而是害怕日本人而匆匆的跑路了,结果第二天遇上了13架从腊包尔机场出击的日本的一式陆攻,其中有一架被击伤,结果小日本就开着飞机在1942年玩了一次“Kamikaze”就是“神风”的意思,“埃利奥特”就沉掉了
  6)关于日本鬼子的故事
  日本鬼子的手雷自杀
   在瓜岛上有真实的事情发生,于是米国鬼畜就狠了狠心,以后日本人的尸体一律推土机或坦克压过,有点像我们在某一年干的那样某年
   日本鬼子最后按手雷时候吼的那一句,就是“てんのうへいかばんざい”,翻译过来就是“天皇陛下万岁”,你要是愿意用纯正的普通话来说的话,发音如下“电脑很卡八个贼”,恩,差不多就是这么个读音吧
    日本人在自杀时手雷拉线后还地上磕了一下,因为日军手雷使用的92式手雷,为了在掷弹筒中发射的方便性,选择了压发点火,而不是我们常常使用的诸如德国的M35性手榴弹和美国的MK2型手雷一样是压发击火,92式手雷扔出时必须磕一下。
  7)美国佬辱华辱亚的问题
  美国佬的海军陆战队就叫 Marine Corps,简称就是MC,所以美国佬的海军陆战队常常的被称为月经队(Menstrual Cycle,简称也是MC月经的英文)
 常常有一些精力旺盛的爱国青年认为美国电影辱华,比如《唐人街》辱华,《山西客栈》辱华,《2012》辱华,连《阿凡达》都是在美化殖民统治,作为美国佬价值观体现的《血战太平洋》更是辱华
 比如在片子出现的一幅地图,地图中的中国的满洲蒙古新疆竟然被独立的区别划分了,看来美帝忘我之心不死啊
 其实你可以不知道盛世才,可以不知道德王,但你不能不知道溥仪吧?事实上,那份地图不是国家的行政图,而是战区图,当时的中国是属于C-B-I(中国-缅甸-印度)战区的中国分战区,图中表示的是抵抗力量存在的地方,而当时的满洲蒙古新疆显然不是抵抗力量活动的地方,所以在战区图上分别画开 ,有趣的是,C-B-I战区图中,把缅甸北纬17度以北的地方划在了中国分战区,美国人好像又不那么的辱华了
 另外,在本剧中,美国佬逢日本人必然送上2句经典的美式国骂:son of bitch和yellow monkey,字幕组为了不刺激大家的情绪,一般翻译成杂种,其实yellow monkey大家都知道直白的翻译就是“黄皮猴子”,好吧,精力旺盛的青年发扬国际主义的精神,坚决的喷死美帝这种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歧视亚洲人黄色皮肤的丑恶嘴脸的行径吧
  8)看过不错的关于剧情细节的文字,我来补几条一般人不知道的东西
  A 登陆的时候男主角上岸的时候,岸上有了一批人在和他们打招呼“欢迎来到瓜岛”,我翻了一下相关的资料,男猪脚所在的部队是美国陆战队一师的1团,在D日的时候他们是第二批上岸的,地点是“红滩”2号,而第一批上岸是陆战队一师的5团,地点是“红滩”1号,正好是片中表现的右手50米方向,在这一点上,剧务做的是相当的认真
  B 被绑在树上杀死的美军士兵,其实在相当的有关美日南太平洋的书籍中都描写过这么一种人,就是海岸瞭望员,类似于中国的武工队那种武装,由于从事的是情报收集的活动,日本人常常把这些准军事人员称为间谍,间谍是不享受战俘待遇的,使用被日本人捕获的间谍常常的被就地虐杀,另外,被绑在树上杀死的应该是当地士兵,所以应该不是美国兵,而可能是澳大利亚人。正规的美国陆战队员在登陆后在环形方位,不可能被在密林中单个捕获
 C 还是那一副地图,里面的加拿大和美国是一体的,这个和美国的国防计划有关,美国很早就制定了对世界上主要强国作战的计划,用颜色表示,称为颜色计划,比如对英国的“红色计划”,对德国的“黑色计划”,对日本的“橙色计划”,但在二战初期德国和日本联手,大半个欧洲沦陷的情况下,美国人修改了计划,把颜色混合起来,称为“彩虹计划”,图中表示的是“彩虹计划”3,也就是在欧洲大陆完全沦陷,英国本土也沦陷,英国佬不投降迁移到加拿大和美国一起作战的计划,当然,事实证明美国佬想的多了
 D 武器的细节,没有出现莱卡50冲锋枪是一个遗憾,这个不成熟的武器其实在瓜岛上曾经大量的使用过,还有就是那个老掉牙的情节,美国佬SM致死一个落单的日本兵的时候,从包里翻出一个布娃娃像,这个日本兵是一木支队的,一木支队就是第2师团的23联队,编成地是日本的仙台,其实日本的布娃娃制作有相当浓郁的地方文化,日本一个地方的布娃娃和护身符往往带有相当的地方特征,和其他地区的东西可以很快分别,比如编成地为日本熊谷的第6师团和编成地为日本大阪的第4师团的护身符就相当迥异,但笔者学识有限,看不出那个布娃娃到底是不是仙台风格,当然,如果《血战太平洋》的剧务连日本的布娃娃都能准备的相当完美的话,那的确是一种临人敬佩的敬业的精神
++++++++++++++++++++++++华丽的分割线++++++++++++++++++++++++++
 
第二集的评论待续...................................
1942年10月14日凌晨,日本“金刚”、“榛名”号战列舰在10艘驱逐舰护卫下,用其16门356毫米舰炮炮击瓜岛“亨德森”机场,击毁美机达48架,并使美军存储油料全部损坏毁,机场也遭到严重破坏。
     

 3 ) 细节决定质量(终结篇)

The Pacific 已经接近尾声,第九集进攻冲绳岛,第十集想也知道是描写士兵回家,过上幸福生活。所以在此对其作个小总结。因为太平洋是大制作,所以我也用同为大制作的兄弟连来比较。 说实话,太平洋与兄弟连各有千秋,但本人还是更喜爱兄弟连。兄弟连中的每次战斗都不相同。举例:首先诺曼底空降场面宏大,然后温特斯赤手空拳带领小分队黑夜袭击一支德军小队,清晨袭击德军炮兵阵地,转天又攻击德军小镇展开巷战,接下来是野战防守战,又加入了美德两军坦克对战。后面的市场花园行动虽然也是巷战,但却以美军失败告终,又有坦克在巷战中的对战。阿登森林战中又描绘了丛林雪地战的场面,其中有两场比较大的战斗,一场是德军炮击美军,一场是美军反击进攻。最后一场战斗是美军潜入德军阵地抓“舌头”。可以说兄弟连的战斗场面绝对不会让观众有重复的感觉。然而太平洋头四集的战斗全是夜战防守战,让人觉得毫无新意。但后几集拍的却相当出色。贝里琉登陆和硫磺岛登陆战同类战斗觉无重复的感觉,海陆空一体作战,气势磅礴。攻打贝里琉岛机场和贝里琉群山 也都很出彩。细节,音乐,人物的刻画,背景都同样出色。两者都不愧为五星巨作。 第五集没仔细看,所以没写好,第六集一定好好写。 这集海军陆战队要穿越机场,我们发现M1卡宾枪,汤姆森冲锋枪和M1伽兰德数量大致相等,(看兄弟连中M1伽兰德出镜率远高于其他枪支)。下面是我个人分析:汤姆森冲锋枪配给士官和军官使用,M1卡宾枪配给不适合装备M1伽兰德的士兵使用,例如新兵尤金是迫击炮组的,所以用卡宾枪。还有机枪手,通信兵,全用卡宾枪。 海军陆战队拥有自己的军衔,不归陆军管辖,导致士官和军官数量较多,你看海军,动不动就是个尉官。综上原因可能是M1卡宾枪,汤姆森冲锋枪出镜率偏高的原因。 这集我认为比第五集要好,一开始,士兵们轮流喝水的场景令我想起了一篇经典课文,“一个苹果”。士兵开始冲锋,日军万炮齐发,场面宏大,终于看到了99式轻机枪和九二式重机枪。美军伤亡较大,一名通信兵一边吐血一边请求支援,不禁令我动容。最后在飞机掩护下,抑制了碉堡内的炮火,再加上迫击炮和火箭筒的充分利用消灭了机枪手。 莱基受伤了,是被炮弹的冲击波弄伤的。这要是国产剧,这距离连反面人物都不会让他死,更不用说正面人物了。就算炮弹落在身旁也不会死,就算剧情需要,不幸牺牲,也会站在那里屹立不倒,安然去世。再次告戒国产剧导演,战场上士兵中弹要倒下,站着喊话被人打,手雷不比步枪好,炮落身旁一定亡。 攻下机场后,一辆水陆两栖运兵车来了,士兵们要他们运走伤兵,那些人居然不同意,最后在威胁下就范了。这里我要说的是,不要以为中弹后所有人都会像发哥一样身重数弹而依然身轻如燕。步枪子弹穿进是一个小洞,穿出一个大洞。打在肚子上不是捂住就没事了。此时五脏六腑已经被破坏了,想象一个场景,你被步枪打中倒下,肠子露在外面,躺在泥泞的土地上,而两边依旧对打,你口吐鲜血,凉风阵阵刮在你的后脊梁上。。。。(不说了,太残忍了) 最后提一个细节。士兵排队前进,左手边的士兵右手拿枪,右手边的士兵左手拿枪,警戒路两边。(服了,顶礼膜拜的服了) 最后天降大雨,士兵身帔迷彩雨衣。我们的国产剧(我真的是恨铁不成钢)《太行山上》八路军身着单衣冒着倾盆大雨前进,许多场景为了表现我军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不扰民,让部队夜里冒着倾盆大雨在老乡门前站队。(就是兰博这样站一晚上,转天也没法打仗了) 虽然老电影中也有这样的镜头,但是导演加了一个重要的道具—斗笠或雨衣,而且让战士们躲在房檐下。现在的电视剧真是退步呀。。。 第五集是我最期待的抢滩登陆战。说实话,太平洋战争=荣誉勋章血战太平洋+使命召唤5+父辈的旗帜+拯救大兵瑞恩+风语战士+细细的红线的大合集。特别是这一集,战争场面庞大,海陆空一体,让人过足了眼瘾。美军的谢尔曼坦克终于出现了,一炮便打垮了日本的九五式轻战车,真带劲。 第四集时间在1943年12月,海军陆战队全部换装,迷彩代替了老式军服,春田变成了M1伽兰德和M1卡宾枪,勃郎宁水冷重机枪也换上了风冷装置,M1928汤姆森冲锋枪换为M1汤姆森冲锋枪(M1928汤姆森冲锋枪的拉机柄在机匣顶部,M1的拉机柄在机匣的右侧)日军还是拿着插刺刀的友坂步枪冲锋。又有杀战俘情节,准确的说不能算战俘,因为那个日军本来就要用手雷自杀,只是无力磕那最后一下(双保险惹的祸)。最后还缴获了一把南部14式手枪,无数人抢着要(又不是鲁格,至于吗,等哪天他们自杀时用一定会后悔的)。还有一名陆战队员活活掐死了一个日本军官(因为那个日军戴着手表,普通的日军是没有手表)。这集又是夜战防守战,没什么新鲜的了。比较推崇此次的换装,不同时代,不同身份就应该穿不同衣服,兄弟连中士兵训练和战斗时的军装就大不相同。记得看过早年间的《四渡赤水》,红军进贵州,黔军穿蓝色军装戴大盖帽,入四川,川军穿绿色军装戴大盖帽,中央军围堵,军官戴德式军帽,腰间挂中正剑,士兵戴德国钢盔。用中正式,捷克轻机枪(不是拿布伦机枪改的),伯格曼冲锋枪,这还不算,最后滇军前来帮忙,身着蓝色军装,头戴英国钢盔,真是服了。 本集最值得一提的是那个主角被送到后方医院,看着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感受着轻轻的海风,坐在红白相间的遮阳伞下的躺椅上,望着美丽动人的小护士,那份惬意,你怎能想到前方不远处便是战火密布,犹如地狱般的丛林,导演在此的对比实在经典。愿世间不再有战争。 看过了第三集,没有战争镜头,所以没有武器可说,就说说服饰吧。美国不同军种,不同的军,师,甚至一些特殊的团营都有属于自己的臂章。海军陆战队在澳大利亚休整,自然要有宪兵相随,黑底白字上写MP的袖套,便是大名鼎鼎的美国宪兵,他们的领徽是两把老式手枪相交。陆军是两把步枪相交,军官是US,海军陆战队是一个地球上方为雄鹰,左下方是船锚。(细节够到位)。他们的帽子上也有此徽章。兄弟连的帽子上则是降落伞。当然军官还会把自己的军衔加在上面。 回到臂章,美国的臂章可谓丰富多彩,片中的海军陆战队是第1陆战师所以臂章有一个大大的1字。这令我想起了大红一师的臂章。 兄弟连属于101山鹰呼啸师,所以臂章是一只山鹰。(可怜国产剧中的国军,我只在血战台儿庄,七七事变和铁血昆仑关中见过臂章)。 还有一个细节,海军陆战队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在阅兵场上,除了美国国旗还有一面红底的旗子(我乍一看还以为是苏联国旗呢(玩笑了),后来一想这不是国产剧,)便仔细考究,原来是海军陆战队军旗。(导演到处买弄专业知识)。 和武器相比,服饰非我强项,胡乱写写,多提意见。 the pacific又开始秀武器了。雷辛M50冲锋枪这种偏门武器也闪亮登场。第二集一上来海军陆战队的士兵一出场走在最前面的士官手里拿的就是雷辛M50冲锋枪,雷辛M50冲锋枪在战争初期少量装配部队,由于性能较差,逐渐被汤姆森冲锋枪取代地位,M50冲锋枪便被用作训练和警用武器使用。M1加兰德也开始登场,可只装备陆军,陆战队暂时未能使用,还抱怨的说自己用的是爷爷辈的春田步枪。夜里的那场战斗比较精彩,日军快冲到战壕时美军拿出了温彻斯特M12“堑壕枪”,就是大口径霰弹枪,这枪堑壕中的近距离战斗中最有效。(感慨咱们的国产剧,几百米的距离拿着驳壳枪乱扫)。 有一个士兵太兰博了举着30多斤(我已经排除了枪架的重量)的勃郎宁水冷重机枪扫日军。要知道兰博之枪M60才20来斤。 导演对武器的把握很好,对于二战时期美军武器的更换相当熟悉。其实拍战争片对武器的认知要求必须高。不同人,不同性格,不同身份使用不同武器。 头两天看了老电影《董存瑞》,实在感叹和佩服当年导演和工作人员的细心。 举例:董存瑞和他的伙伴在未参军时使用的是著名的老套筒和汉阳造,参军打日本时用的是三八大盖,解放战争时有的是司登冲锋枪,这还不算,解放隆化中学前抓的穿美式军装的国军时,那个士兵手里拿的是春田步枪(连龙套的枪械都符合身份)。可叹,现在实在是退步了。 我只看了第一集,第二集和预告片,说说武器吧 一开始背景是1941年到1942年,美军配备春田步枪 勃郎宁水冷重机枪(不是马克沁机枪,两者装弹方向相反)汤姆森冲锋枪(装配弹鼓)钢盔 军服无迷彩 。日军钢盔外罩帆布,自杀时手雷磕了一下(日军手雷是双保险,扔出时必须磕一下。) 预告片中 背景是1944到1945年 美军武器M1步枪, 勃郎宁风冷重机枪,汤姆森冲锋枪(装配弹夹)。大师就是大师,如此细节都注意到了。还有美国国旗是48颗星,不是现在的50颗星。 步枪篇:    M1步枪(普通士兵装配),M1卡宾枪配备通信兵和技术兵等不适合拿来复枪的兵种,枪托为折叠枪托,伞兵的重要标志。普通的步兵师的卡宾枪都是木制枪托,太平洋中海军陆战队用的那种。    春田步枪,美国一战时的步枪,在二战初期也大量装备部队。太平洋中海军陆战队用的就是这枝枪。在1943年后逐渐退出战场,被半自动的M1步枪取代。   冲锋枪篇:    我最爱的芝家哥打字机,汤姆森冲锋枪 一共三个版本,兄弟连中是汤普森冲锋枪系列的简化版,也是最好的版本,拉机柄位于机匣侧面。太平洋中为M1928版本。1942年战争初期使用50发弹鼓,50发弹鼓经常卡弹、笨重及重量太大,在1943年改为20、30发弹匣。本剧中全都表现出来了。    M3冲锋枪1944年底才装备部队,数量不多,所以只有兄弟连中的部队有此武器,但出镜率也不高,诺曼底空降时未装备部队,整个法国战场上也没有,直到荷兰的市场花园行动和阿登森林战役才出现(实在是佩服导演的细心,仅仅几个月内武器的差别也可以表现出来)。   机枪篇:    Bar轻机枪不用多说了欧洲亚洲战场都有装备。    勃郎宁水冷重机枪,太平洋战争初期大量装备部队,和马克辛机枪很像,但不是。马克辛从右侧装弹,而勃郎宁从左侧。    勃郎宁风冷机枪不用多说了欧洲亚洲战场都有装备。   德军的毛瑟步枪,MP40,MG42,stg44突击步枪都是名枪,有个小细节,兄弟连部队在训练时把这些枪都挂在墙上,让部队认识。(导演到处表现自己在枪械方面的知识)。    日军的还没有看,只看了第一集,日军自杀时手雷狠狠的磕了一下,足以让我相信后面的内容更精彩。   本人武器知识有限,难免挂一漏万。如发现更精彩的细节请大量提供,多谢。

 4 ) 坚果——“衰人”("snafu") 莫里尔.谢尔顿

    赶了一下午加一晚上看完了整部剧,很奇怪,这剧重点塑造的三个猪脚我都无感,最感兴趣的却是和猪脚之一尤金形影不离关系却又扑朔迷离、绰号“衰人”(snafu)的莫里尔.谢尔顿。这孩子一出场就是一副蔫坏的老兵油子样儿,欺负新兵不遗余力,风凉话说得让人想在上战场前先揍了他热身。相貌平平中带着残忍的味道,欠扁的漫不经心,经年不散的黑眼圈,嘴巴坏的够呛,尤其是那一把凉凉的小嗓音,再残忍的事在他嘴里好像都无所谓。正是在他的身上,初到战场的尤金第一次看到了战争的无谓和残忍。随手割日军血肉模糊的尸体的金牙,甚至状似无谓地往被炸得只剩一半的尸体脑袋里扔石头玩。他的一些亵渎死者的举动让人看了浑身发冷。但他这种对生命的轻慢态度却恰恰代表了一大批参战军人在承受了非人的经历后对生命的一种麻木。
   但他却又非真的麻木。当佩克在冲绳岛神经崩溃冲上防地高处疯狂扫射敌军时,汉姆为救下佩克中弹而亡,尤金心痛之下痛斥狠揍佩克泄愤。但衰人谢尔顿,这个平日最爱嘲讽奚落、嘴巴最毒的人,这时却拉住了尤金,将已经傻掉的佩克搂在胸前,低声安慰他。当佩克还是一个新兵时,他哄骗佩克说新雨衣上有化工残留物从而把佩克的新雨衣骗到了手,当佩克发现用新雨衣交换的衰人的旧雨衣上都是破洞时才发现上了当,还是那个蔫坏的欺负人的衰人。而当汉姆死去、佩克精神崩溃后,他握着那件从佩克身上甩下来的破了洞的雨衣,久久不能回神。这个细节几令人落泪。
   还有他和尤金,战争中他们始终走在一起,其实他心中对尤金有深刻的感情,是他看着尤金一步步的成长,看着尤金从一个天真执着的虔诚教徒少年被战争和死亡慢慢折磨得麻木和冷钝。他见证了尤金在整个战争中的所有心路历程。记得尤金在战壕里看完家信之后苦涩地说我的狗死了,他在一旁沉默一会儿,竟静静地说了句我很遗憾。但毕竟是那个嘴巴坏到极点的衰人,即使是安慰的话即使心中难过嘴里的句子仍说得那么短促那么不自然,凉凉的声音好像在躲避着什么。还记得他无聊时向日军死尸的半个血淋淋脑袋里扔石子时,尤金看不下去,作势也要去割另一个尸体嘴中的金牙,他却心惊地阻止了,他说你不应该这样。尤金反驳说我看到你也割过。是的,他可以已经麻木到随意去亵渎尸体,但他看不得刚刚入伍参战的热血少年尤金也这样做。他心里终究不希望尤金也变成如他一般麻木。但到底是那个口不对心冷冷淡淡的衰人,他未加辩解,只是找借口说日军尸体上都是病菌所以最好别碰。
  他还有鲜红的人性。只因他天性凉薄散淡,又看惯了各种残酷的死亡,所以才不冷不热,若即若离。
   所以虽然他与尤金一同出生入死,虽然他心中也悲苦难过,但却从不表达。在战争中有人因为恐惧流泪,有人因为受伤生病流泪,有人因为战友的死流泪,有人因为长官的死流泪,但他却从不流泪。唯一的一次爆发是被困在冲绳两个多月的大雨中的一次大抱怨大牢骚。在大家如此容易互许兄弟如此容易付出感情的战场上,从未见过他与谁特别亲厚,他总是与任何人都有一定距离,表达情感的方式就是无休止的奚落调侃挖苦讽刺。说起军情来又有一针见血的犀利。连战争结束在回乡的火车厢里泡妞搭讪时的台词都二皮脸到家“嗨我是莫里尔.谢尔顿,你愿意和我一起去后车厢,让我看看你的私处吗?”不出意料被姑娘狠扇了一耳光之后还嬉皮笑脸地说“真活泼啊~~”甚至在与同生共死数载的战友小布分别之时的感激之词都说的毫不正经毫不严肃:“谢谢你的照顾要不我们这些脑袋瓜子早在战场上被爆掉了~~”
   但正是这样不正经不靠谱的衰人谢尔顿,半夜火车行到他新奥尔良的家乡时,没有叫醒沉睡中的尤金与他告别,而是垂眼深深凝望尤金的睡颜,沉默着。半晌之后扭头下车,走了几步却又停下了,脸上有落寞有挣扎有不舍有万般我看不懂的表情,但他终究没有回头。而是下了车,混入千千万万的人群当中了。
   此去一别经年,他有整整35年的时间没有和当年的任何战友有任何联系直到垂垂老矣时看到尤金的战争回忆录,还是那个凉薄的衰人。但正是这个衰人,在去世时,由分别了近半个世纪的那个战友尤金为他抬棺,作他的护柩人。
   
     其实,活了那么些冷淡凉薄的岁月,与他最相熟最相处无间的人们,却谁都懂了他。懂了他的初心,懂了他的本性,懂了在吊儿郎当冷冷淡淡挖苦讽刺的背后,掩藏的是什么。
    “衰人”莫里尔.谢尔顿,他正如一颗坚果,只有嗑开了表面可怕的硬壳,才会发现隐藏其中回味无穷的柔软果实。

 5 ) 太平洋战争的历史进程(1941-1945),省的看不懂

历史背景
  太平洋战争的种子早在1898年就种下了。取得日清战争(中方称中日甲午战争)胜利的日本在索要中国辽东未果的情况下,继续大幅向周边扩张,继而影响到在太平洋地区已占有一席之地的俄、美、英、法、德等方的利益,英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大力唆使日本对俄开战,并最终击败俄国取得在中国东北的利益。而日本向太平洋地区扩张的脚步却受到美国的限制,美国通过1898年的美西战争,占领了菲律宾,并吞并夏威夷王国,大大刺激了当时已经向夏威夷进行大量移民,并朝思暮想吞并夏威夷的日本。在此之后特别是日俄战争之后,日本海军的发展一直就将美国作为假想敌。一战结束后,日本占领了德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加罗林群岛一线,与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防御圈已然相邻。在对华态度上,日本一直梦想独占中国,而美国则要求利益均沾。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并逐步扩大规模,严重威胁西方各国在中国的利益。与此同时,为了独霸东亚、争霸世界,日本统治集团早就确定了南北并进的国策方针。1940年,德国侵占西欧 。在远东,英 、法、荷的力量薄弱;美国又忙于支援抗德战争,无力东顾。日本军国主义认为,这是南进的好机会。同年,近卫内阁抛出大东亚共荣圈计划,妄图建立一个包括中国、朝鲜以及东亚全区,进而包括大洋洲在内的日本殖民大帝国 。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在柏林签字,严重刺激了当时已确定扶英抗德的美国。1941年4月日美谈判开始前后,日本陆续占领整个印度支那,使之成为战略物资供应基地和南进跳板,进一步加剧了美日间的矛盾,美英等国强烈要求日本从中国撤军并停止扩张,并以限制废钢铁和石油出口对日本进行要挟,迫使日本就范。1941年10月18日 ,主战派东条英机内阁成立。12月1日御前会议决定向美、英 、荷开战 。8日凌晨(日本时间8日3时20分,夏威夷时间7日7时50分),日军在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指挥下,偷袭美国在太平洋最大的海空军基地枣夏威夷群岛的珍珠港。同日,美、英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战争初期(1941—1942)
  1941年12月8日黎明,日本出动飞机约360架、军舰55艘,由南云忠一率领,连续两次猛袭珍珠港的美国军舰和机场,击沉、击伤军舰19艘 ,其中有战列舰8艘 ,击毁、击伤飞机260余架,美军猝不及防,太平洋舰队主力几乎全被摧毁,死伤3000多人。同时,由寺内寿一指挥的日本南方军40余万人,分兵数路进攻香港、马来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缅甸。
  12月7日,日军在马来半岛北部哥打巴鲁和泰南的北大年(Patani)和宋卡(Singora)登陆。
  12月25日,日军占领香港,暴行持续了整整三天。
  与此同时,日本出动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第一机动部队向印度洋进军,相继击沉了英国竞技神号航空母舰、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反击号战列巡洋舰等一批英国舰艇,并空袭斯里兰卡,重创了英国远东舰队,使其势力范围缩小至印度洋西部地区。
  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英军司令帕西瓦尔签订投降书,新加坡弃守。1942年3月9日,印尼群岛荷军投降。1942年5月6日,美菲联军7万余人在巴丹投降,菲律宾沦陷。1942年5月8日,缅北重镇密支那失守,中国远征军、英印军全面撤退,缅甸落入日军之手。中国与盟国的陆上交通被彻底切断,只能靠驼峰航线空运获得援助物资。
  日军还向盟国在太平洋中部和南部的一些战略岛屿,如关岛、威克岛、俾斯麦群岛、新不列颠岛、巴布亚新几内亚岛等地进攻,达到了建立空军前进基地的目的。
  1942年5~6月,日本为了切断美国和澳大利亚的联系,相继进攻所罗门群岛和莫尔兹比港,日本海军
  掩护陆军行动,在珊瑚海海战中,日海军与美军相遇,爆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航母之间发生的海战,海战中日本损失一艘轻型航空母舰,另有两艘航空母舰受到重创,而美国损失列克星顿号航母,约克城号受伤。日军未能实现其战略目标,向莫尔兹比港的进攻被遏制。
  在此之前,1942年4月,美军大黄蜂号航空母舰在哈尔西海军中将的指挥下,搭载16架B-25"米切尔"中型轰炸机轰炸日本东京、神户等地,虽然造成的损失微乎其微,但刺激了日本神经。日本认为这些飞机来自中途岛,因而匆忙间发起中途岛战役。而美国在此之间就破译了日军密码,对日军的下一步目标有了明确认识。在中途岛海战(6月5日—6日)中,日军兵力分散,对美军估计不足,且指挥混乱,被美军突袭成功,五分钟之内损失三艘精锐的航空母舰,元气大伤,虽然剩下的“飞龙”号航母成功重创了美军“约克城”号航空母舰,但也被尾随而来的航母舰载机击沉。此役中,日军第一机动舰队的4艘航空母舰被击沉,另有1艘重巡洋舰沉没,可谓元气大伤,同时还损失各种飞机300多架,100多名富有经验的航空人员阵亡。中途岛海战也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由此开始,日本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相持。
  
战略相持(1942—1943)  
  1942年8月7日,美军开始局部反攻,在所罗门群岛的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展开了长期的争夺战。围绕着瓜岛的争夺,日美双方在六个月的时间里进行过大小海战三十余次,其中较大规模的海战就有六次,双方损失的驱逐舰以上的作战舰艇各24艘,美国海军阵亡约3300人,伤约2500人;日本海军的伤亡则高达2.5万人。
  在瓜岛的地面作战中,美军参战兵力最多时达到6万人,阵亡1592人,负伤4200余人,日军投入瓜岛的陆军兵力约3.6万,战斗中阵亡约1.4万人,因伤病致死或下落不明的有9000余人,合计死亡近2.38万人,还有1000余人被俘。
  为争夺瓜岛制空权而进行的空战中,美军仅驻瓜岛的“仙人掌航空队”海军陆战队航空兵先后就有六个战斗机中队参战,涌现出十大著名的王牌飞行员,尤其第121战斗机中队的福斯上尉,在1942年8月至1943年1月间共击落日机26架,获得国会勋章。在六个月的空战中,日机被击落427架,美军损失仅118架。加上被高射炮火击落的,日军共损失飞机892架,飞行员2362人。美军共损失飞机约250架。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役中,美军共阵亡约5000人,伤6700人,损失军舰24艘,运输船3艘,飞机约250架。日军共有约5万人丧生,损失军舰24艘,运输船16艘,飞机892架(也有资料说600架)。日军不仅海军、航空兵损失惨重,甚至开战以来从未失利的陆军,最精锐的第2师团等部也蒙受了巨大损失,特别是日军的大型军舰、飞机和技术熟练训练有素的飞行员的损失,更是日军所难以弥补的,战役结束时日军兵力上的优势已荡然无存,双方的战略态势也随之改变,——中途岛海战日军的失败是二战中太平洋战场的转折,战局开始向着不利于日本而有利于美国方面发展,日军战略主动权逐步丧失;而瓜岛战役,日军不仅没有实现重新夺回战略主动的作战企图,反而其军事实力进一步受到削弱,最终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陷入了被动的局面。从此后,日军不得不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处处设防,步步被动,直至战败。而美国则通过瓜岛战役,逐步改善了不利的战略态势,赢得了动员人力、物力的时间,为太平洋战场上即将开始的战略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日军残部被迫于1943年2月从该岛撤走。瓜岛战役之后,战况较为沉寂,美军在太平洋只展开了有限的进攻(如1943年5月夺回阿留申群岛中的阿图岛);日军虽进行反扑,但徒劳无功。由于密码被破译,1943年年4月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在前往布干维尔岛前线视察途中被美机伏击毙命。
  
战略反攻(1943—1945)  
  1943年6月,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正式下达攻取马绍尔群岛的指令。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中英美三国在开罗会商,并签订《开罗宣言》,确认联合对日作战,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3年10月,为配合中国战场及太平洋地区的战争形势,重新打开中印交通线,发动缅北滇西反攻战役,到44年7月攻克密支那为止,日军被彻底赶出缅甸北部,战役取得彻底胜利。这次胜利不仅打通了中国与盟国间的陆上交通线,而且揭开了亚洲战场盟军向日军反攻的序幕。
  1943年11月,美军发起吉尔伯特群岛战役(代号“电流行动”)并最终占领塔拉瓦等岛屿,虽然损失较大,但美军逐步取得了两栖登陆经验,并将其应用到后来举行的各次战役中。
  1944年1月至2月,美军连续组织“燧发枪”和“法警”作战,夺取了夸贾林、罗伊岛—那慕尔岛、埃尼威托克诸环礁,为下一步攻马里亚纳群岛创造了条件,在作战中,美军与塔拉瓦战役时相比,技战术水平有了巨大飞跃,尤其参战各军兵种之间的配合协同,完美默契,堪称经典。同时美军总结出了著名的“蛙跳”战术。
  1944年3月,美军决定实施夺取马里亚纳群岛的作战行动。美军共投入包括航母15艘、护航航母14艘、战列舰7艘、巡洋舰25艘、驱逐舰180艘、潜艇35艘在内的600余舰艇,飞机2000架,地面部队四个师又一个旅,15万人。战役密语代号“征粮者”。6月15日,根据预定计划,美军在塞班岛组织两栖登陆作战。与此同时,日本联合舰队出动以小泽治三郎海军中将为首的舰队应战,共有9艘航母(共搭载舰载机439架)、5艘战列舰、14艘巡洋舰和31艘驱逐舰。
  6月19日,双方舰队在马里亚纳西部海域遭遇,爆发了激烈海战(日方将此役称为“马里亚纳海战”,美军称为“菲律宾海海战”)。日军投入了联合舰队的全部主力舰只和大部分岸基航空兵,原想一举扭转战局,不料又以惨败而告终。美军仅2艘航母、2艘战列舰和1艘巡洋舰受轻伤,无一艘军舰沉没,舰载机损失117架。日军被击沉航母3艘、油船2艘,被击伤航母3艘、战列舰、巡洋舰和油船各1艘,舰载机损失404架,占全部舰载机的92%;岸基飞机损失247架,几乎全军覆没;此外日军出动的36艘潜艇也被击沉20艘。虽然联合舰队侥幸逃脱了被歼灭的命运,但飞机和飞行员的损失,日军在短时期里是无法补充的,经此一战,日军可以说其海军的核心力量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中太平洋上的制海权和制空权随之彻底落入美军之手,从此后,日军舰队失去了远洋作战的空中支援,使日军在以后的战争中更为被动和困难,而美军取得了战略主动和战区制海权、制空权,能够从容选择下一个进攻的目标,获得了更大的主动。
  在马里亚纳群岛历时三个月的登陆作战中,美军先后攻占了塞班岛、关岛和提尼安岛,并基本全歼了三个岛的守备部队约七万余人,导致日军在太平洋上的战略防御态势严重恶化,大本营规定的“绝对国防圈”由于核心地区的丧失而面临崩溃,日本本土将遭到从马里亚纳群岛起飞的美军B—29轰炸机的直接空袭,并使美军获得了在中太平洋上继续进军的前进基地。马里亚纳群岛的失陷,极大震撼了日本,加剧了其统治阶层的内部矛盾,对发动战争的东条内阁不信任和反感情绪高涨,在国内的巨大压力下,东条内阁于战役进行中的下台。
  6月16日,美军B—29轰炸机从中国成都起飞轰炸日本九州,战火直接烧到了日本本土,这样的战略轰炸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日本主要城市除京都、奈良等外均被摧毁。日本城市居民中总计有850万人逃往农村,工厂工人的缺勤率到1945年7月已达49%。日本的战时经济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炼油工业生产下降83%;飞机引擎生产下降了75%;飞机机体生产下降了60%;电子装备生产下降了70%;600多家主要军事工厂不是炸毁就是遭到严重破坏。
  在缅甸战场上,日军大本营于1944年1月7日以“大陆指第1776号”的指令,下达了代号为“乌”号的英帕尔作战计划,企图占领英帕尔和科希马等要地,进而控制整个东印度地区。日军担任进攻任务的是缅甸方面军第15军,由素有“小东条”之称的牟田口廉也中将指挥,辖有第15、第31和第33师团。英军驻守英帕尔和科希马等地区的是斯利姆将军指挥的第14集团军,下辖第4、第15和第33军。由于后勤不济,日军进攻彻底失败,在开始发动进攻时约有10万人,结果有53000多人在战斗中死亡或失踪,另有20000余人受伤,日军败退回原来进攻的出发地。作为日本缅甸方面军主力部队的15军,已不再具有一个战役兵团的战
  斗力了。盟军在印缅战场,从此转入了战略反攻。
  1944年7月,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两位指挥官分别提出了各自计划,麦克阿瑟提出,先攻取菲律宾,再进攻日本冲绳,而尼米兹提出先攻取台湾,并在中国东部沿海登陆。从军事角度看,尼米兹的建议更为合理。但麦克阿瑟则提出政治上的理由,如果绕过菲律宾就等于承认日本散布的关于美国已经抛弃菲律宾,不愿牺牲美国士兵的生命来解救菲律宾人民的谣言,这对于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声望和影响将是极其不利的。并说服总统罗斯福实施菲律宾战役。美军先后投入的地面部队有美军第6集团军、第8集团军和澳大利亚第1集团军;海军有美军第3舰队和第7舰队,共有包括大型航母16艘、护航航母18艘、战列舰12艘、重巡洋舰11艘、轻巡洋舰15艘、驱逐舰144艘和护卫舰25艘在内的800余艘作战舰只,舰载机约1700架;航空兵参战兵力有美军第5、第13航空队和澳大利亚航空队,飞机1000余架。登陆作战指挥由麦克阿瑟负责,海上支援则由尼米兹的太平洋舰队负责。
  日本方面则以“捷一号”作战计划应对,在菲律宾组建陆军第14方面军,由绰号“马来之虎”的陆军大将山下奉文任司令,下辖九个步兵师团、一个装甲师团和四个独立混成旅团,共约35万人;海军将残存的所有军舰编为四个舰队全部投入作战;在菲律宾的航空兵有海军航空兵的第1航空舰队和陆军第4航空军。其中第1航空舰队在刚结束的马里亚纳海战中损失殆尽,正由寺冈谨平中将任司令组织重建,驻菲律宾地区约250架飞机;第4航空军司令为富永恭次中将,从6月起陆续由中国东北地区调往菲律宾,截止10月初抵达菲律宾约300架,合计作战飞机约550架。日军考虑到菲律宾地区的航空力量还比较薄弱,大本营决定一旦战役开始,即从日本本土、中国大陆和台湾等地抽调飞机支援。
  1944年9月,战役打响。美军首先攻取佩勒琉岛和摩罗泰岛,消除了侧翼威胁。9月—10月间,美军出动大量岸基飞机和海军舰载机,对日本在琉球群岛、吕宋岛、台湾等地机场进行大规模空袭。特别是10月6日至10月14日的连续空袭,使日军损失飞机1093架,在菲律宾的陆军第4航空军只剩200架,海军第1航空舰队仅存35架,在台湾的第2航空舰队尚存230架。战役尚未开始,日军就已经丧失了在空中的反击力量。而美军仅有102架飞机被击毁或击落。
  10月20日,美军在莱特岛登陆,同日下午麦克阿瑟在菲律宾总统奥斯汀纳的陪同下,淌着齐膝的海水上岸,十四时在海滩上,麦克阿瑟通过大功率电台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我回来了”的演讲。
  在此之前的18日,日本联合舰队判明美军企图,联合舰队司令丰田立即下令实施“捷一号”计划,日本海军的第1、第2和机动舰队全部出动,对莱特湾美军登陆滩头实施向心合击,由此从10月23日至10月26日爆发了世界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海战——莱特湾海战。
  这场大海战美军参战兵力多达航空母舰16艘,护航航母18艘,战列舰12艘,重巡洋舰11艘,轻巡洋舰15艘,驱逐舰144艘,护卫舰25艘,运输舰后勤辅助舰592艘,飞机近2000架。在战斗中被击沉航空母舰1艘,护航航母2艘,驱逐舰2艘,护卫舰1艘;被击伤护航航母4艘,驱逐舰2艘,护卫舰3艘,潜艇1艘;损失飞机162架,人员伤亡不足三千。
  日军参战的兵力可以说倾其所有,共有航空母舰4艘,航空战列舰2艘,战列舰7艘,重巡洋舰14艘,轻巡洋舰7艘,驱逐舰32艘,飞机约600架。在战斗中被击沉航空母舰4艘,战列舰3艘,重巡洋舰6艘,轻巡洋舰4艘,驱逐舰10艘;被击伤航空战列舰1艘,战列舰4艘,重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2艘,驱逐舰3艘;损失飞机2 88架,人员伤亡超过一万。
  经此海战,日本海军几乎丧失了远洋作战能力,也就失去了战场制海权,从而使陆地上的第14方面军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困境。
  1945年1月美军在吕宋岛西北面的仁牙因湾登陆,日军在抗击登陆时首次使用了神风特攻队对美登陆舰队实施自杀式攻击。美军于3月4日占领马尼拉,在而后的作战中,日本陆军第14方面军在菲律宾被歼灭,日军伤亡和被俘达45万人。在整个菲律宾战役中,日军损失军舰68艘,其中航母4艘、战列舰3艘、重巡洋舰6艘、轻巡洋舰4艘、驱逐舰13艘;损失运输船42艘,约17万吨;飞机7000余架,其中“神风特攻队”的自杀飞机700架。 美军伤亡6.2万人,损失军舰17艘,其中航母1艘、护航航母3艘、驱逐舰9艘、护卫舰1艘、坦克登陆舰2艘和扫雷舰1艘;损失运输船6艘,约6万吨,飞机900余架。另有数十艘舰船被击伤。
  同年3~6月,美军在付出沉重代价后占领硫磺岛和冲绳,迫近日本本土。5月 ,德国无条件投降。为了保住本土和朝鲜,日本进行了空前的战争大动员,叫嚷“本土决战”。美国也计划组织在日本九州岛南部和关东平原的两栖登陆作战行动,代号是“奥林匹克”和“冠冕”。
  7月26日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拒绝接受。8月6日和9日美国把仅有的两颗原子弹投在广岛和长崎,造成约20万人的重大伤亡。
  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动157万大军、3400多架飞机、5500多辆坦克,分兵三路向中国东北挺进。9日苏军对日本关东军发起总攻击。同时进军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10日蒙古人民共和国对日宣战。与此同时,中国战场上的所有抗日武装力量开始向日军展开了全面反攻。
  8月10日,日本政府经过漫长讨论和天皇裕仁圣断,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并通过瑞士、瑞典等中立国通知盟国方面。
  8月15日中午11时,天皇玉音播放,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
  9月2日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签降仪式,麦克阿瑟代表盟军方面,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政府,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一起签字的还有美、中、英、苏等11国代表。
  反法西斯联盟各国取得了太平洋战争的最后胜利。

 6 ) 让人疯狂和伟大的电影

经过第1,2集初步战争,很多人以为这是和兄弟连一样的战争故事,开始研究战史和武器。

经过第3,4集的舒缓,很多开始咒骂这是部文艺片

5,6集的铺垫后

(这之前豆瓣诞生了无数垃圾评论,至今占领靠前位置)

7集的碎石,8集的海滩和9集的泥浆,几乎让人疯狂。我没有看到一部电影(我认为是加长的电影而不是电视剧)让我这么真切的感受到战争。

经过所有这些经历的士兵,第10集的回家的确是个不好回答的命题。回家并不是有些评论说的是通向幸福的回家路,而是一代人的心理创伤问题。



电影要完了,我只是想说那些抱怨这部片子没有宏大上帝视角的场面、战争曲折故事和领袖站在地图前谈笑指挥的人,你们还是回头去看那些传统二战片吧,甚至我D的大决战,也许那些符合你们有些......的品味。

第一人称、体验、细节和历史氛围,如果你感受不到这些,只能说明你的粗糙。

 短评

等美国佬一打开鬼子的包,俺眼睛就湿润了。

10分钟前
  • 湛在地球
  • 力荐

Peace is the only way to keep the war alive~

12分钟前
  • 圆执
  • 力荐

节奏和角度没有兄弟连好,前面太慢了跳了不少。后面看到装备先进的美军打日本军还是那么惨烈心情复杂,里面的战争镜头拍得太好了。回头看多几次,很喜欢里面的人性刻画,加回5星

16分钟前
  • X杰
  • 力荐

超越了当年的兄弟连。尤金和大眼睛谢尔顿肯定有JQ。。。→_→

17分钟前
  • [x]
  • 力荐

开始的动画真棒

22分钟前
  • Singgie
  • 力荐

与【兄弟连】相比少了那种规整的感觉,更多的是凌乱和惨烈,把当时日本鬼子的穷凶极恶描绘得很好,对其恨之入骨的同时,也觉得他们很可悲。战争场面很不错,却明显放更多笔墨在对战争、人性、亲情、爱情、兄弟情等方面的思考上,甚至思考得有点多了。向【兄弟连】看齐的片子,但明显逊色了许多。

24分钟前
  • 韦恩斯坦_李
  • 推荐

by the time you come out, you're not like you were when you went in...

27分钟前
  • Ying
  • 力荐

比较失望,剧情安排太杂乱了。且人物对战争厌恶的心理描写的过多,对战术及战争进程方面的描写比较空。。。总体不如兄弟连

29分钟前
  • 梅林
  • 推荐

首先是期待度太高,说实话,总体感觉比不上兄弟连,特别是战争部分,太平洋战争竟然连一场海战都没有,- -, 前面不是很出彩把,感觉最精彩的,是最后3集,人性和战争的思考方面刻画的非常好

32分钟前
  • 杰西
  • 力荐

日军这么猥琐就算了,连跟日军打的美军都这么猥琐。不要求《兄弟连》德军级别的战败方,起码还我冰天雪地里还记得刮脸的温特斯少校啊,谁要看蹲在椰子树下拉屎抠脚玩尸体的大兵啊!

36分钟前
  • 沈济源
  • 推荐

看的高清无字幕版,和《兄弟连》开头部分相比有一个变化,没有描写新兵训练的过程,而是直接进入岛中进行防御作战。我觉得可以在这中间加入一段从美国登船的场景,加大煽情的力度。第一仗整体感觉打的一般,不温不火,突然有点为后面的剧情担心了,怎么在这个狭小的空间中把剧情搞得跌宕起伏呢?

38分钟前
  • phinecos
  • 推荐

汤姆汉克斯和斯皮尔伯格再度联手打造的战争史诗,和《兄弟连》一道记录二战岁月。Dreamworks做的特效,应该让人满意。发现开头的旁白是汤姆汉克斯自己说的,音乐很棒!

41分钟前
  • Alex.Z
  • 力荐

大概兄弟连给我的感觉太过震撼所以这姐妹篇看起来就显得很一般了……剧情有些松散,不像兄弟连以Richard Winters tried to keep his men save为中心展开,人物性格也不太突出。anyway,是好剧不过很难超越兄弟连!最近都看些好man的剧...

46分钟前
  • 叉叉
  • 推荐

拍的还不错,不过老美的电视也一向通过过度夸大对手,来吹捧自己,在瓜岛美军在人数上一直占着压倒性优势,装备和后勤更是差距巨大,日军第一次反击,木下支队登陆时,才900多人,2门小炮,8挺重机枪,美军1万8000人,300挺重机枪,50多门炮,如果输了还算人吗?

47分钟前
  • 肥壮壮
  • 推荐

Yesterday, December 7, 1941—a date which will live in INFAMY... Franklin D. Roosevelt, War Message, December 8, 1941 Stirring!!! World peace

50分钟前
  • 宿命论
  • 推荐

the pacific并没有聚焦在哪一支连队,是透过marine中三个不同连队的士兵展现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主要的机场岛屿攻坚战,对战争之艰难残酷的表现比兄弟连更直接,包括对士兵参展前中后性格心理的刻画,对战争的思考表现得更全面,兄弟情则是其中的插曲并不是表现重点。

55分钟前
  • 小野山猪
  • 力荐

绝对牛逼,绝对五星!

56分钟前
  • 身似
  • 力荐

看美国大兵打小日本

58分钟前
  • 趙河山川
  • 力荐

Happy bday dear philips~how f*cked r u now~U r surely f*cked now~

1小时前
  • 杜蒜头
  • 力荐

总算看完了!也没评价的那么好。该剧一共10集,每集一小时。在澳大利亚的摄制时就花费了1.5亿美元,而整部剧的最终成本可能高达2亿美元。从而超过了《兄弟连》的1.25亿美元,成为有史以来最贵的电视剧。《太平洋》主要讲述了莱基、斯莱治和巴斯龙三个海军陆战队士兵在太平洋战场的遭遇。

1小时前
  • stknight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