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刷《阳光灿烂的日子》,
明白了很多关于女主角米兰背后的事情。
当初看的时候忽略的很多细节也忽然都想通了。
先解释一下全片中我最关心的一个问题:
答案是在影片中没有。
在影片中马小军更多的是发泄,
是报复,他追了这么久的米兰,
却轻易被刘忆苦追到手了,
而且他发现米兰并没有那么余蓓北说的那么纯洁,
她对于男孩子可以说是手到擒来,
游刃有余。
他嫉妒,愤恨,想要好好教训米兰。
带着愤怒他扑向了米兰,
米兰毕竟是比她壮的,
她反抗打了马小军几巴掌制服住了马小军。
可是马小军再次扑过来,
米兰却是解开了马小军的裤带,
扑向了马小军。
马小军这时候已经没了兴趣,
才第一次经历这事儿的马小军在翻来覆去中也就完事儿了。
所以这事儿顶多算是米兰帮助马小军撸了一把。
关于米兰的反映也有很多人说当时没有别的工具,
米兰只好抽出马小军的裤带当作武器。
其实这个回答对待米兰是太过于友好了,
后来的翻滚是马小军处于被动状态,
可以说先是马小军试图强了米兰,
可是后来反而是米兰强了马小军。
看完《阳光灿烂的日子》才猛然醒悟,
原来那个时候就有照骗了。
马小军是看了米兰的照片,
才开始疯狂思念。
然后第一眼看见米兰,
实际上并没有像照片那么惊艳。
1.
第一次见米兰的时候,
她就很胖,
大概就是我心中的“丰乳肥臀”形象。
马小军为了维持自己的初心,
更能够自圆其说,
他始终追随着米兰。
实际上这时候米兰的圆润是有点奇怪的。
那个年代没什么吃的,
大家都很瘦,
余蓓北都那么瘦。
而且第一次马小军潜入米兰家里,
她家的柜子里就收藏着饺子。
可见米兰吃得其实不一般的。
米兰为什么这么胖?
她也是在农场里干活的。
她为什么能随意从农场里回来?
那个年代,米兰的爸妈都不在身边,
只有外婆住在自己家的隔壁。
她一个女孩子,
还能出卖什么换回自由呢。
3.
说回前面,
他们一群人说很多人为了米兰的美貌大打出手。
还有人被打死了。
那么打赢了的人呢?
也许就是能够得到一次米兰的拥有权。
第一次出场,
米兰戴着墨镜。
在70年代,戴着墨镜都是不一般的人,
给人一种见过世面的感觉。
看她的家里面,
苏式的套楼,还有老式家具甚至还有望远镜……
这些都可以看出来米兰的身世不一般,
又去农场工作,
后来从外婆的口音看出来,
米兰不是本地人。
所以只有一种可能父母是干部,
来北京之后出了革命,
被派遣到别的地方或者迫害致死了。
而米兰维持生活获得自由的资本一定是有人默默帮她。
马小军第一次带着米兰到大院里跟朋友们玩的时候,
朋友就说了一声,
“这屁股一看就是老战士了,屁股都被草圆了。”
这句话后来值得深思。
6.
在游泳池的时候,
肖总拉了一把米兰的手。
后来这群人过去问,
米兰很明显是认识肖总的。
肖总也是个小人物,
米兰居然被拉了一把就敢大骂“去你妈的”,
这个时候也能看出来米兰不是小绵羊,
米兰背后的人可能是比肖总还要大牌的。
马小军生日的时候,
玩游戏。
马小军开玩笑说米兰不是处女,
米兰只是尖着嗓子大笑,
后来玩游戏中,
米兰领会了自己说出的那句“拔不出来”
……
种种都表明米兰并不纯洁,
她什么都懂,
要是纯洁的女孩子,
遇上这种玩笑早就生气走了。
后来在部队大家一起看小电影的时候,
就只有米兰一个女孩子,
看着那样的镜头居然脸不红心不跳,
那么自然,一定是早有经历的老司机了。
在泳池的时候米兰问马小军自己是不是有点胖?
马小军说:“你这身材就像是生过孩子的。”
米兰嗔怒着打了马小军一下,
却并没有特别生气。
马小军认识米兰不久,
问米兰为什么经常不回家。
米兰提到自己最近生病了,
要在家修养一段时间,
可是从后来米兰的活蹦乱跳来看,
米兰并没有生什么大病。
再从米兰不正常的胖来看,
只能有一个推测,
就是米兰是怀孕了打胎完了,
回来修养的。
米兰之所以能够对这群男生这么游刃有余,
就是因为她见惯了这些,
不相信爱情了。
到后来马小军扑过来,
从刚开始的意外到后来的适应,
她极快的反扑过去。
她的思想已经被影片中的时代强了。
11.
在生日会的游戏上,
马小军问她第一次谈恋爱是多大,
她回答16岁。
明显,米兰已经至少是20岁左右的大姐姐了。
马小军从刚开始的看照片爱上米兰,
到后来的不断的试探,
发现米兰跟余蓓北一样,
并没有那么纯洁,
男孩子的搭讪她也都不拒绝。
再到后来的强暴被反扑,
他开始彻底失望了,
也算是青春期梦中情人的消亡。
原来一直单恋的大姐姐并不是那么美好,
那么纯洁。
米兰在家里换衣服的时候,
并不避讳马小军,
只是在穿衣镜子后面直接就换了。
正常女孩子那个年代,
还不直接让马小军出去了吗?
一是,米兰觉得马小军不具备威力,
她只是把马小军当成是弟弟;
二是,她已经习惯了这种事情,
过了那个害臊的时候,
见惯了这种事情。
14.
回过头来看马小军第一次见米兰的时候,
米兰就像是什么都懂,
说一句,“小毛孩你才多大,就干这个?”
明显是米兰的美让她生活中没少被骚扰过。
后来马小军说的“掰了”,
一是说他跟米兰以后不会再往来了;
二是他的梦中情人的幻想消亡了。
马小军是明线,米兰是暗线。
这部影片见证了马小军的梦想幻灭,
也见证了米兰的人生悲剧。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临近结尾处马小军在游泳池跳水的片段是全片中不可磨灭的亮点之一。在这个片段中,摄像综合运用了景别、角度、用光、色彩等多方面的画面造型元素,体现了深厚的功底以及导演在视听语言运用中的别样之处。以下主要通过景别与角度,来对这个片段做分析。 这个片段的一开始是一系列拍摄马小军往跳水高台的最顶点上爬的镜头。在我的理解里,这里的扶梯,其实是在隐喻马小军的生命历程,他不断向上爬,探索着自己的人生之路。它以一个脚部特写作为开篇镜头开头。这是由于特写分割了被摄体与环境的空间联系,因而常被用作转场镜头。这个特写突出和强调了马小军的脚部动作,形成强烈清晰的视觉形象。画面中,马小军不断向最高的跳水台挺进,不断往上爬,呈现出马小军不断想要突破画框向外扩张的趋势,创造了视觉张力。紧接着是一个中景推镜头,依旧是马小军在不断向上爬。与之前的脚部特写不同的是,这段中景镜头使观众的注意力集中于马小军上半身的行为、动作和面部表情上:在看到马小军向上爬动作的同时,观众也看到了马小军脸上的彷徨不安。由此,也呈现出马小军此时不安的心理状态。而后是一个远景主观推镜头,拍摄马小军眼里,远处的朋友们正在嬉戏,自己却孤单得不知所措。和客观角度相比,主观角度着重表现主体人物的视觉心理,会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往往出现不寻常的视觉印象。再接着,片段中由以不同角度去展示马小军向上爬的动作。第一个是一个俯拍的全景。在这个俯拍镜头中,马小军作为被摄主体,显得十分萎缩、渺小,仿佛受到压抑。这种角度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表现出片段中阴郁、悲伤的情绪和气氛。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就是接下来的仰拍视角镜头。仰摄突出了马小军的画面主体地位,作为被摄主体他也比平时更为挺拔高大,表现出此时尽管他感到彷徨无助,却还是没有停下过一直向上爬的目标,勇敢的探索未知的人生之路,就算有畏惧却也没想过半途而废的高贵品质。在本段的最后阶段,先是一个以正面、平视角度的近景镜头来拍摄马小军。近景是表现人物面部神态、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景别之一,空间范围小,景深短,可以产生较近的视觉,具有一定的指向性。而正面角度拍摄可以看到人物完整的面部特征和表情动作。以平视的角度来拍摄,画面感觉会更加客观、公正。镜头中观众清晰看出马小军的犹豫神情,他在思考自己该不该登上高台,该不该勇敢的审视自己的人生,该不该清醒的走向自我。作为结尾的是仰拍镜头,尽管有犹豫和踌躇,马小军最后还是选择爬上高台。仰拍镜头再一次放大了马小军的画面主体地位,突出美化了马小军的形象,因为,他是勇敢的。 马小军爬上高台之后,导演通过一系列多角度仰拍镜头,来渲染马小军的渺小、孤单、彷徨、犹豫的处境。接下来是一个主观视角的俯拍镜头,通过强烈对比,展现出此时马小军与这些他曾经的朋友已经疏离的关系,也更加突出了马小军被朋友孤立后的孤独。他们嬉笑打闹的样子也与马小军此时的心理情绪形成对比。马小军终于鼓起勇气往下跳了,他的入水姿势像一个跳水运动员一样优美,却又如此业余的不断挣扎的掉入水中。而这同样是一种隐喻。每个人都有年轻的时候,就像是跳水中的起跳。因为年轻,我们无所畏惧;因为年轻,我们任意妄为;因为年轻,我们热血冲动;因为年轻,我们迷茫无助;也正是因为年轻,我们犯下了一个又一个错误,一次又一次为年轻交了学费。导演选择从跳台的背面,以仰拍来展现马小军落下的过程。因为错误,年轻人落下了,但也是在这里,年轻人开始了重生。这时的马小军就好像是一把钥匙,开启他自己未来的钥匙。入水后,导演以多角度的仰拍镜头,突出马小军在水下不断挣扎着游向水面的动作。游出水面后,从马小军的主观中景镜头里,我们看到了他的朋友们,他们在岸上看着他。观众清楚的看到,他们的表情是不屑和轻蔑的,又一程度上体现出他们之间已经疏离对立的关系。下一个全景镜头中,马小军伸出自己的手,不断的向朋友们那里游去,他是渴望朋友们能重新接纳他的,但紧接着的又一个主观中景仰拍镜头,突出了朋友们的优势地位,突出了他们的高大,笼罩着马小军,成为他的挥之不去的阴影。之后的手部特写镜头,朋友们轻佻的手势与马小军用力想握住他们的手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两者之间对待彼此关系上的差别。马小军以为自己终于来到了朋友的那一边,探出头却被朋友的脚踢回水中,以马小军为拍摄主体的他不断向上的近景镜头、加上以朋友们为拍摄主体的马小军不断被踢回水里的马小军主观镜头、和马小军不断在水里挣扎、翻滚、向上却又被踢回去的马小军主观镜头不断穿插,用强烈的视觉效果说明马小军再也无法挽回与他的朋友们之间的关系,更加突出了马小军的孤单无助。最后一个远景镜头,马小军死一样的平躺在水面上,这是象征性的死亡。水是人类的起源,在这里象征生命的开端,马小军朋友的行为让马小军意识到,自己再也回不了从前了,所有的欲望也都破碎了。从前的自己死了,而在这片纯洁碧蓝的池水里,他将获得重生,他将向从前的自己告别,带着重生的自己从原点出发,走向未来。他的青春绝望地、永远地结束了。 影片的独到之处不仅仅只在于这短短三分钟,而这短短三分钟,值得学习的也远远不止这些。一个优秀的导演与一位优秀的摄影师合作,给观众带来的绝对会是难以名状的幸福。
性显然是姜文创作的原动力,当[阳光灿烂的日子]的主人公爬上了高高的烟囱,他似乎把世界都踩在了脚下,正是这种年轻人凶猛的征服欲让电影显得那么可爱。无论哪个年代的青春都意味着永恒的大太阳和过不完的日子。唯一的乌云来自旁白,它无数次地提醒我们韶华已逝,人终归要被独自落在泳池里自己扑腾。
姜文,夏雨,张一山长得太像了!
“我的故事总是发生在夏天。炎热的气候使人们裸露得更多,也更能掩饰心中的欲望。那时侯,好像永远是夏天,太阳总是有空出来伴随着我,阳光充足,太亮,使得眼前一阵阵发黑”——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开场对白
姜文导演处女作,夏雨成为最年轻的国际电影节影帝。1.运用意识流、虚实结合的手法,成功反映了文革时期青少年的迷惘、暴力和懵懂原始的爱情;2.主题曲是哀婉凄美的[乡村骑士];3.纯真的意淫,回忆的扭曲与掩饰,结尾傻子的"傻B",残酷青春;4.大量过曝和逆光镜头,灿烂得唯美;5.吹气球,泳池戏。(9.0/10)
姜小军的自传式处女作,回避文革时代的是非混淆黑白颠倒,用丰富的艺术手段和荒诞的表现方式,消解权威、解构神圣,再现成长的喧哗与骚动,青春的梦幻与激情。明明是最坏的时代,却也是他们最好的时光,甩当下青春打胎片一个世纪。
看看当年夏雨演技多好,浑然天成。看看宁静,看看耿乐。这么牛逼的一群人。后来怎么都混成这么四六不靠的。
别人说这部片子很绝望,我看到的只是与我无关的,男生的青春期
作为处女作它确实成熟得令人惊讶;作为一场青春的自我意淫梦,它更是我所见过的最华丽、而又最粗鄙的。姜文是个才华喷涌的男人——这点将永远被铭记在影坛上,纵使他的青春已经过去,但他记忆中的夏日将永远在涌动、在迷惑,所有的欲望都流着汗水,所有的生长皆带着光辉。我记得他曾经说过,一个男人的成长,往往来源于女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对的,正如总是走进别人房间的马小军,永远猜不到有天也会有人走进他心中的房间。其实米兰不过是一场梦,是一个符号,是青春所必须的荷尔蒙。我也不知道对于那些曾经的幻灭,还有多少故去会被骂作傻逼。年少时我曾摒弃过的梦,日后竟也开始摒弃起我来。如今这些都已被时光带走,分不清真实与虚幻的我,不由得记恨起时光。而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它们将一去不返,尽管今天的阳光也一样灿烂,明天的太阳也照常升起
一群红色后裔对小贵族兼小流氓式的大院生活的闷骚式怀旧。
理想是用来毁灭的。一句傻逼,喊出青春最有力度的挽歌。
没办法,只能打五星。
冯小刚的电影,我最喜欢的就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和《让子弹飞》,还有《功夫》。
为什么你们都那么牛B地看到了时代的悲剧,我却傻B的没看出什么来?
王朔《动物凶猛》——我把硬币夹紧,问她第三个问题:你和第一个男人睡觉时,他都说了些什么?。她抽硬币,我夹4紧0手4指,她无论如何4拔0不4出来,她骂道——你夹那4么0紧4,我哪4拔0得4出来!
大陆青春片的巅峰之作。
啥都不说啊,经典啊。。。最爱的大陆片之一啊。宁静这身材才激发少男欲望啊!
高干子弟那点破事,影片结尾尤其恶心
矫健又圆润的身材啊,这才是健康的审美。
90年代最伟大的电影之一
在举国最灰暗的日子里,这帮大院子弟却在打架、泡妞、幻想,恣意消磨自己的黄金岁月,在一方小天地横行霸道但也畏惧大人。开锁、游泳、爬烟囱,少年在处理自己无处安放的欲望。闻到烧荒草的味道,是因为梦境被阳光烤黄。后来呢?后来的人生是黑白的,他们人模狗样地推杯换盏,活成了古伦木口中的傻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