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西游记
西游记不仅是童年美好的记忆。许多年以后观看发现,其中造型与性格塑造完美,准确把握原著,时代影响力巨大,印象极其深刻。六小龄童真真是把神话中的送悟空演的活灵活现,唐僧,猪八戒和沙和尚也都很有特色。至今找不到这样一部可以跨越40多年还能经久不衰的电视剧。84年的电视剧即使现在打开看也非常好看。
2 ) 再谈《西游记》
这两天86年央视版的《西游记》突然又火了起来,原因就是导演杨洁女士离世了,又引起人们的一番热议。(一点题外话,也就是杨洁女士离世,才知道86年央视版的《西游记》导演原来是位女同志,也才知道导演的名字。跟现在的影视剧比起来剧还没播一听说是哪位导演导的就先热火起来比,确实有点小讽刺。)
言归正传。小时侯看《西游记》,是在看孙悟空有没有打败这个妖怪,唐僧有没有被救出来,那个懒猪八戒又偷吃了什么东西等等,那时侯的心理很简单,就是好人有没有胜,坏人有没有被抓。
后来慢慢长大,每年暑假再看《西游记》时,就会思考,唐僧为什么要去救那个妖精?是被美色所诱?还是真正的慈悲为怀?是真大爱还是假无欲?
随着岁月的沉淀,《西游记》每年还是一遍一遍地播,剧还是同一个剧,看者的心却不再是过去那片心。
这么多年过去了,居然看不厌,为什么看不厌?
现在影视剧圈每年有几百部、甚至上千部在播,每年也都有几部风风火火、热热闹闹,收视纪录破3、破4,打破什么播放量纪录等等,可是风头过后,反过头来再让你看第二遍时,有几部是能耐心看完第二遍的?
《西游记》的重播量能达这么高,为什么呢?比起现在当时的拍摄环境和条件要差太多,当时的演员能够静下心来为一部剧在剧组一呆就是几年潜心创作,中间还因资金链断而停拍,当时甚至现在听来都脍炙人口的歌曲创作者现在居然还开不起一场音乐会,还有开头所说的导演至到去世才知其名……这部剧创作者的匠人精神,现代影视圈应该从中领会哪些宝贵的财富?是该好好反醒了。
3 ) 又见女儿国
一直以为,女儿国是西游记里最华美的一幕,至今百看不厌.
女儿国最精彩之处,莫过于六根俱净不近女色的俊美唐朝和尚竟然也动了凡心,那段若即若离的扑朔爱情...
在两人独处的片刻,女儿国女王问唐僧:难道你就不看我一眼?唐僧满头大汗.女王又问:你难道真的不喜欢我?唐僧停顿了许久,才说出那句值得玩味的话:我已身许佛门,倘若来世有缘份……
倘若来世有缘份...是啊,今生,你我只能擦肩而过,萧郎路人,用尽一生心,也无法让你留在我身边,相伴终老.
二十年后,花开花落,岁月留痕.
当朱琳站在《艺术人生》舞台上时,却亦如二十年前女儿国的国王,仪态万方、兰心蕙质、明媚动人.
“自女儿国一别,二十年不见,御弟哥哥,别来无恙?”
此时,台下的徐少华早已盈满泪水.
二十年,山高水长,牵挂无声.
二十年,终不曾忘掉那段若有若无的爱恋.
二十年,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悄悄问圣僧,女儿美不美,女儿美不美?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只愿天长地久,与我意中人儿紧相随...
4 ) 经典中的经典
西游记这部片子可以说是贯穿了我整个童年,小时候就跟着爷爷奶奶一起在看了,很喜欢,看了不知道多少遍了,就算是现在再看也不会感到无聊,里面的演员、剧情、还有当时没有那么高科技的特效,这些都是经受的住时间的考验的,经典毕竟是经典,就算后面有很多西游记系列的电视剧出来,也无法超越这部剧在中国电视剧史上的重大地位,前几天看了新的一期的王牌对王牌里,西游记主要演员时隔多年又在一个节目上相聚了,当时看到很多人眼里都含了泪花,都感觉很震惊,很开心,毕竟这些是陪伴了她们的童年的。2017年的时候,西游记导演杨杰女士去世,很多人都发博去怀念她,谢谢她给了我们这么好的一部电影,留给了世人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西游记真的在中国电视剧史上占据一个重要的地位,任何人都不能动摇它的地位,属于经典中的经典。
5 ) 唐僧的痛苦
电视台对《西游记》是有些偏爱,似乎总是有那么几个频道在播放《西游记》,儿子很喜欢孙悟空,只要放到西游记,那是一定要放下玩具来看的,在儿子的影响下,也跟着他看了几个片断。
《西游记》么,每集的故事多是妖怪来捉走了唐僧,然后悟空除妖降魔,救出师父,继续到西天取经。
固然西游记是部神话小说,影射的多是现实的丑恶和黑暗。如孙悟空大闹天空时,无人可敌,到了保唐僧西去取经时,遇到的众多妖怪多是打不过,要请各路神佛出来帮忙才可以度过难关。而这些众多的妖魔原先不过是天庭或佛身边的无名小卒,一到凡界则作威作福,法力无边;再来看妖怪的身份,像老君的童子、观音的坐骑、如来的舅舅,没几个不沾亲带故的,悟空纵有高强的本领也不敢痛下杀手;这些说明了什么呢?“在天子脚下,在朝廷的无名小卒,到地方就肆无忌惮,嚣张跋扈的黑暗现实”,作者影射的正是这层,但是,作者认为要收拾这些“害人精”的出路只有靠神佛等统治阶层,而不是靠底层的个体(孙悟空),所以悟空面对那些有着上层关系的妖怪是不能打死的,揭发出来也就是了,然后各路神佛自会显出他们的英明伟大正确光荣来。
这些我认为当然是小说的主旨。
但小说之贵为小说之处,就在于它跟那些枯燥的说教是不同的。所以它又反映了另一层面的意义。当孙悟空要举棒打死妖怪、强盗的时候,唐僧总是斥责他,不许他杀生。
当看到这些情节时,普通观众最容易与悟空产生共鸣,对悟空遭受唐僧的误解纷纷鸣不平,理解与同情悟空,责难唐僧不知好歹、愚昧糊涂。这里固然反映了普通人对“恶”憎恨,对统治阶级的爪牙的痛恨,所以务求有悟空这样的英雄出来主持正义,除恶务尽。
但同样也反映了作为普通人是深受了专制精神的影响,喜欢用非黑即白的二分思维法来判断价值,对于“不好”的,认为就是应该打“死”,从肉体上消亡它。这是一种道德专制精神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和你的敌人是一样的”概括的是多么正确。
唐僧就不一样,他是深得佛家众生平等,不得杀生的真谛的,可以说是整部小说唯一具有宗教精神与情怀的人士。这里不能用自己生命也保不了还要保护妖魔强盗生命这样的实用主义逻辑去下价值判断的。
如果说中国没有宗教的话,可能是不正确的,毕竟中国还有本土的道教,外来的佛教,准宗教的儒家。但是说中国人缺乏宗教精神是大致不会差的。宗教精神有超拔尘世,将人带向神的作用,而在中国,这样的精神却是不曾出现过的。中国的精神总是落实在尘世,拘泥于人迹。当然这些话,只是个大而化之的判断,如果要找出证据来佐证,则要很多的材料来证明之,我也没有这个能力,只好姑且言之,读的人么姑且听之。
所以唐僧的痛苦就在于虽然收了三个徒弟,却并不具有礼佛的精神,而仍是世俗中人。他的宗教情怀不但不能为众多的观众理解,而且不能为自己的徒弟理解。不能被悟空理解倒也罢了,还要依赖悟空等人的护佑才能到西天取经,也就是说是用反佛的手段去求取佛经,这对一个有着坚定宗教信仰的人来说是何其痛苦的事?现实中的矛盾也在于此,宗教只能在信仰领域安顿人的灵魂,却对现实不能有切实的改变。
好在唐僧不是个目的论者,为了一个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行事那就成了政客,而不是宗教徒了,唐僧由此反而成了整部小说中最大的亮色,他是一个有真正宗教精神的人。
无论哪一种宗教,无论具有多么荒唐的内容及不切实际的幻想,但它所追求的最高目标都是至善至德,它指引着人逐渐向神性靠拢,而不是向威权(既包括统治者的政治高压也包含大众的“正义”情绪)屈服。
西方人认为:宗教价值是建立在这样一种事实上的,生命的所有其他价值都是和生命总的、整体的意义相联系的。这个意义是什么呢?这种意义就在于道德的价值,在于灵魂真正的价值命运。这一最高价值超越了空间、时间及物质,这是整个生存的造化,是宇宙意义上的专注,是履行义务的心满意足。
宗教的道德感召作用,是任何其他世俗的道德所无法替代的。虽然唐僧的众生平等、不得杀生的观念在小说中看起是多么的愚昧不堪,却是万古长夜的一盏明灯,它召唤的自由平等精神在经历了几百年的寂寞之后,终于得到了现代人的热烈回应。
唐僧的痛苦在当时是注定的,可惜的是他的痛苦在当下虽然有所减轻,但还将继续。
2008/03/06
6 ) 唐僧与情圣的N个可比性
《西游记》是电视台的经典回放剧作之一,每到假期,我总能在某个台看到那师徒四人如何遭遇妖魔鬼怪——唐僧一次次落入魔掌,孙猴子等人一次次去救,如此循环不息。唐僧真是个宝贝,所到之处要么受人景仰,要么受人爱慕,要么引人垂涎……闲着没事的我对着电视瞧啊瞧,忽然发现,其实唐僧是个情圣。
第一、情圣的仪态,总是风度翩翩,掉进淤泥也依然光采夺人。唐僧那一条西天路,风尘仆仆,风餐露宿,饱暖难继……却始终保持着“白白胖胖”的俊俏高僧气派,引无数妖魔竞折腰。
第二、情圣的周围,总是美女迭出,桃花运是红透半天。唐僧也是如此,取经之路虽然艰苦,却不乏美女国王、公主、妖精前来纠缠,数不尽的世间美色,赏不完的婀娜风姿,即使是贾宝玉,也输上几筹。
第三、情圣的高超在于,不是死皮赖脸去泡妞,而是使妞主动来泡他。唐僧眼观鼻,鼻观心,彬彬有礼,严守戒律,如此清高,怎不让平时受惯男人宠爱奉承的美女们惊讶之下心醉神迷呢?女人是好奇的动物,越是碰不得的东西,越要去碰。尤其是美女,心高气傲,遇到一个男人居然对自己的美色“无动于衷”,怎么都得施展一番力气去博得这个男人的注意。
第四、情圣的最高境界是,不以占据女子的肉体为目的,而以俘虏女子的芳心为荣耀。不沾一衣一发,却牢牢抓住美女的心,使之对其朝思暮想,甚至终生牵挂。唐僧面对美女的引诱,招牌动作就是手持念珠,口吟佛偈,简直就当面前那个娇滴滴、粉嫩嫩的美人儿是块黑石头。那当然让美女更加抓狂,以至于不少美女在这种情形下丢掉最后的矜持,化成狼女要对唐僧来个霸王硬上弓。
第五、对待每一段桃花缘,情圣最后都是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唐僧也是如此潇洒,任尔柔情化雨,望穿秋水,依然毅然西去,这让美女又一次心碎落泪,哀唤几声唐僧哥哥,此生再无别恋。有时美女纠缠过度,便要劳动几个徒弟出面解决。徒弟们总是不懂得怜香惜玉,几棒子下来就让一个好不容易修炼成功的美女香消玉陨,对此,唐僧也只是稍稍皱眉,吟一句“阿弥陀佛”便罢了。
有人说,女儿国的国王是唯一让唐僧动心的女人。我倒认为,白骨精才是唐僧的知己。一个是情之大圣,一个是妖中极品,两下相较,惺惺相吸。孙猴子却几番来搅局,唐僧恼怒,又是紧箍咒又是驱逐令,足见唐僧心中所系颇深。
可惜,情圣的人生注定了不能长久停留在任何一个女人身边。芬芳虽好,落花难留。
扬鞭策马去,西天情路长……
暑假 凉席 西瓜 煮花生
《西游记》四大名著之一,小时候的回忆,永远的经典。
印象最深的是白骨精和蜘蛛精。看着唐僧把孙悟空赶走,才几岁的我,特别的恨唐僧。
即便今天看来,《西游记》仍然极其豪华、完美。在条件艰苦、技术落后的年代,它所达到的审美格调是电脑特效无法企及的,服饰、音乐都是纯正的中国风。《西游记》象征着一代中国文艺工作者理想主义的追求,是一部用心创造的永恒经典。
西游记不仅是童年美好的记忆。许多年以后观看发现,其中造型与性格塑造完美,准确把握原著,时代影响力巨大,印象极其深刻。
只认章老师一个人演的孙悟空 其他的连耍猴都不配 还有女儿国那场戏 绝了
六小龄童的猴王,目前无人超越。。。
悟空 沙僧 八戒,快来啊!
我爷爷最爱看。每看到悟空被唐僧赶走,他连磕了好几个头,我都会哭。
86年西游记——他们的拍摄资金被央视砍断: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117133094/
似这般可得长生么?
看了一辈子了,偶像还是孙悟空。
经典呀,最近看到这样演员重聚发现时间真的过得很快,这个剧已经三十多年了,记得曾经年年播。虽然只有二十多集,但是总感觉看不完,内容丰富。
想说的实在太多!但那首首超赞的八十年代合成器disco金曲啊!!:)。。
看过不下三遍|| 这片里的美女啊。。。。海了去~~
怎么能是9.4??不应该是10么
三打白骨精那唐僧赶悟空走,把我哭惨了~~
那天,猴哥还来我们学校了呢
现在电视里放我还是要看的
蹬蹬蹬蹬,蹬蹬蹬蹬(升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