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渣画质,渣翻译,这部电影一直被晾在硬盘里。假期在家,无意间点开。没想到一点没拉地看完,出乎自己的意料。
这个凯特有点粗犷。作为从《卡罗尔》入坑的迷妹,《荒野寻踪》里的凯特,在外型实在有那么一点糙。但是,由于影片故事发生在美国西部,放眼望去,旷野上连个人影都没有。所以,此情此景下的凯特,倒也别有一番风味。
影片故事很简单。麦琪(凯特饰)的大女儿被印第安人贩子拐走。麦琪和多年未归此时又回来的父亲以及小女儿追寻大女儿的故事。最终,女儿找到,老父为救麦琪而死。故事的脉络就是这样。
母亲和女儿
洗尽铅华的凯特在片中饰演一个纯粹的母亲。尽管幼年受到粗暴的对待(父亲的委婉说法,应该是强暴),并且有了大女儿。但是,麦琪尽力去做一个合格的母亲。小女儿性格很像母亲,甚至有点像印第安人,渴望去冒险。当从未谋面的外公出现时,她甚至对他说“很高兴见到你”。当老父拒绝带着幼女去追踪大女儿时,母亲坚定地说:“我了解自己的女儿。”母女二人会心一笑。
而大女儿,从小不安于现状,向往都市生活。这个不满于荒野生活有点虚荣的女孩子,在影片中有那么一点讨人厌。因为正是她的鲁莽害死了前来救她的一名印第安法师。但是,在被人贩子的监禁过程中,大女儿想尽一切办法逃走,虽然屡次失败,却也能让人看到母亲的影子。这个母亲心中“脆弱”的女儿,在险境中,倒也显现出乃母之风。甚者,在片尾,在面对人贩子们的围攻时,镜头一扫而过,我们看到大女儿毅然决然地端起了枪,表情坚毅。不禁让人欣慰。
站在上帝视角中,大女儿的这段惊险经历,实在是一段成长经历。如果没有发生这件事,她恐怕还是那个整日抱怨的不懂事的小姑娘,无视母亲的辛苦。
父亲和女儿
这样的道理在在麦琪和父亲的关系上同样适用。父亲很早就离开了家庭,甚至在外面另娶印第安妻子。因为一个神谕,父亲回到麦琪身边照顾她和她的女儿。麦琪当然不接受,父亲也就无奈地走了。但是,人贩子来了,杀了可能成为麦琪丈夫的男人,大女儿被拐走了。政府没办法提供有效帮助。不得已,父亲带着麦琪踏上了寻找孙女的道路。
当然,有一定观影经验的人会猜到,接下来的一路上,父女俩在经历种种事情后,会冰释前嫌。的确如此。很多电影的套路都是如此。但因为是凯特·布兰切特来演,所以,又有了那么一点不一样。
看观影者的角度来看,看凯特在各种电影中的演绎是一种享受,尤其是她对于那种外表坚强但内心脆弱的女人的演绎。在《卡罗尔》,面对十九岁的特芮丝,凯特饰演的卡罗尔尽显大姐大风范,但那只是一面,因为在面对多年闺蜜的艾比时,那种脆弱暴露无遗。不禁让人佩服凯特的演技的多层次性。在这部《荒野寻踪》中同样如此,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为父亲看病前的惶恐不安。
多年未见的父亲,作为病人来向自己求助。身为基督徒的麦琪尽管恨父亲,但不能拒绝。但是,当麦琪一个人在房里等候父亲的时候。导演拍了凯特的手部特写,并抓住了父亲进门刹那麦琪的表情。两个细节让观众瞬间明了此时麦琪的内心世界:紧张,想赶快结束这一切,惊慌(父亲离家时,麦琪很小,大概没有看过父亲的身体,而此时,为了给父亲看病,她必须为父亲检查上身)。好在很快就结束了。麦琪松了一口气。这一系列的表演如行云流水,让人丝毫没有凝滞之感。不禁让人想起某些国产电影里演员的“卖力表演”,不禁让人感叹,同样是“演员”,为何差别这么大。
二、枪与父亲
在影片中段,追踪多日的麦琪等人终于找到人贩子的踪迹,这时父亲部署战略,三个人各自瞄准一个人,将人贩子们的队伍打散。此时,麦琪的双手是颤抖的,因为这恐怕是她第一次开枪杀人,她不断念《圣经》为自己打气。凯特习惯性的抿嘴动作也在此时不断出现。但是,在片尾,当父亲掉下山崖,面对大波敌人的围攻时,此时的麦琪已大不同从前,干脆利落的开枪、躲避,宛如一名神枪手。这里虽然有导演的功劳,但是也不得不佩服凯特的精湛演技。而两次开枪的间隔时间段,正是父女二人所经历的矛盾解决的过程。
在麦琪的幼年生活中,父亲一直是缺席的。即使长大后的麦琪是一副“strong woman”的样子,那也是被生活所逼。在面对大女儿的失踪时,如果没有父亲的带领,她是无法进行追踪的。甚至不可能镇定地开枪。可以说,追踪女儿的过程,也是老父亲在对麦琪进行补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无关知识的教导,只是一种存在——父亲存在的意义。就像麦琪的小女儿所说的那样:我做过一个梦,梦到坏人都走了,姐姐找到了,然后我们在一起生活,外公和我们一起。是的,在追踪女儿的一路上,麦琪心里也一直这样想。所以,在最后一晚,麦琪把胸前的十字架送给了父亲,尽管嘴上说“我还没原谅你”。父亲回到“我没有要你的原谅”(果然是父女),但是,在收到十字架时,他第一次笑的那么开心,说“从前你母亲也喜欢送我这些东西”。父亲心里一直是明白的:他从来不奢望女儿的理解,但他渴望父女情。
至此,父女俩涣然冰释。也许,父亲从未承认自己的错误,他真的是一个有着印第安人性格的白人,他喜欢跟着“神谕”走,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女儿原谅了他。然后,父亲为救女儿而牺牲。完成了“父亲”的使命。麦琪继承了父亲的使命,手起枪发,敌人退出了包围圈。影片结束。
大多数人把《荒夜迷踪》当作西部片,但是脱离影片的故事语境,我却想这样去看待这部片子:母亲的牵挂和父亲的使命。故事把渴望都市生活的大女儿抛到只允许考虑生存的绝境之中。把渴望冒险的小女儿拉近一场生死旅行。给父亲一个机会,让他去发挥自己能力显示“父亲”的意义。让麦琪有了一个依靠,不是丈夫,而是血缘至亲。每个人在影片的结尾,都找到了自己定位。大女儿明白从前的自己有多么可笑,也理解了母亲的爱。小女儿显示出不同于年龄的坚毅,正如母亲所判断的。父亲则证明了自己存在的合理性。而麦琪,拔掉了多年痛在心头的一根刺——她是拥有父爱的。
无论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人与人之间的纠葛是一样的,感情是一致的,爱是永恒的。
影片虽然经费充裕、剧本扎实、明星云集,但从许多情节设计上可以看出这是一部打着西部动作片名号的文艺片。导演想说自己说的,对人生、父女关系、族群关系浓墨重彩,而把不情愿做的部分扔给某个b级片导演,情节推进、反转都异常生硬,人物描写刻板、平面,动作部分的设计更采用了即便是90年代也看起来过时的表现形式。
一开始族群冲突是本片导演最想表现的核心,父亲在印第安人和白人之间徘徊,而孙女儿们同样也在野蛮和都市之间徘徊,导演花了大力气来探讨这个食之无味的族群故事,切入点也异常老套。然后又加入了大把的父女疏离作为主线,可是直到电影结束,我才发现真正的主线是一部兰博的故事(颓废主角因为过去的原因而深入虎穴救人,在救人过程中发生了身份的转变,从自私自利变成了舍己救人的大英雄)。
这样看下来很多人会说,本来导演的意图就是兰博,可为什么所有的动作戏和相关情节都被刻意的回避呢?当父亲第一次直面巫师的时候,巫师说,“你的灵魂告诉我你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印第安人。”巫师后来说,“你的人对我的人干的坏事还少吗”,父亲问同样在白人骑兵队服役的印第安小伙开心jim,“你肯定为自己的行为骄傲。”印第安坏人本身就是一群服役于白人军队为了剿灭印第安人而应征的印第安人。小女孩因为误将救人的印第安人以为是坏人而大叫害死了他。骑兵队队长头皮上的疤痕,这么多的种族议题情节都说明这个是导演的真正意图。
那么我们就把他当作描摹现实主义的动作片来看?又不可以。几次情节突进,女孩拿望远镜暴露身份,女孩逃跑时非要把枪交给疯女人,妈妈留下梳子,女孩被印第安人解救以为是坏人大叫起来,这些处理都把动作片故事强行弱化为现实主义铺路。于是最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部想谈族群、父女关系但没谈好的公路片,或是一部加杂族群、父女关系但情节老套动作场面乏善可陈的西部动作片。
凯特布兰切特的表演非常棒,他和汤米李琼斯本来是可以演出非常精彩双人戏的巨星碰撞,但偏偏又加入一个小女孩,导演没有办法去除小女孩,于是就让他极少出现,那么又何必非要写她呢?估计是为了“文明”和“野蛮”的矛盾铺路(LILY代表渴望文明,DOT代表崇拜自然)?处处都可以看到电影在不停的变幻重点,哪里都要来一点,结果哪里都乏善可陈,浪费了这么好的演员。
我偶尔看到某些电影中展现父爱部分的内容时,我常会和旁边同看的人说:“我这辈子最缺的就是父爱。”说完,自己也觉得非常的心酸。我常自己感慨说,我希望下辈子有一个好的父亲,给我很多的父爱。如果可以实现,我希望他教我骑车或者骑马,写字或者种植物,和我探讨我的人生,也许只是偶尔拍拍我的肩膀,让我不要哭,要坚强。对于我的这辈子来说,以上都成为了奢求。所以,我为我的孩子寻找到了一个不知道他们是否满意的父亲,更重要我找到了自己的伴侣。他也会给我帮助和鼓励在我人生的路途上,但是父爱是任何一种感情无法替代的。我想生命中父爱的缺如是一种心灵上永远的痛。
电影中的女儿,在没有父爱的环境中成长,影片中没有介绍到玛德琳娜的成长过程,但我想她的成长一定不容易。在影片的开始,从看见父亲的一刹那,她的心也会痛,无法平静。正是这种对父爱缺如的痛苦,才会使得影片在诸多的杀戮和血腥中,找到了对家庭和爱不放弃的主题线。
我害怕看见令我心跳加速的血腥场面,所以电影我是跳着看的。所以电影看的不是很完全。关于评论,电影触动我的也只有这些。
我相信,无论种族和信仰,爱才是带我们回家的终动力。
靠汤米.李.琼斯和凯特.布兰切特撑着的西部片。更着重于描写亲情,一个年轻时抛弃自己的女儿去寻找梦想的牛仔,在自己年老的时候归来,并勇敢的保护了自己的家人,用生命偿还了欠下的亲情债。喜欢这个题材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让人心驰神往的,完美配乐和自然之力,另:无所不能的女王
借西部片的形式讨论家庭回归与「浪子回头」,在传统故事中的浪子变成失去责任感的父亲,在「营救模式」中回溯的白人/印第安人关系也是一种杂糅了传统与殖民体系下的复杂观点。
差。好演员都浪费了,RH的片子大多都不行。此片是一个差导演的范例。年轻的evan已经星光点点了。
blanchett很猛...
父亲的赎罪,父女关系的修复。凯特依然坚强,但主角其实更多是汤米了。斗法那段太扯了,好像下降头。
我手心儿那个出汗!
「You can't turn away from that? → I don't know how to leave her. Can you?」
可以看的片,其实演员演的很好,个别场景也很出色,但总体实在一般
三星半。突然想到当时电影刚出来就看了,虽然剧情有些模糊,却竟然还记得那个老鹰翱翔的画面,记得那种压抑忧伤的感觉。从导演到主演都是我喜欢的啊,华丽丽的
西部拓荒时期残酷的女性命运,同类电影还可以参考琼斯自导自演的《送乡人》,还有《敌对份子》
种族恩怨,父女隔阂,片头蛮有悬念,片中纠结在印弟安人处,枪声不断,没了兴趣
1880s, New Mexico,desperate people...what's the definition of keep fighting,they can tell you.
7.5,关于家庭、种族、母爱、父爱的西部片,个人感觉超过科恩的那版《大地惊雷》,凯特布兰切特气场强大。另外,这也许是唯一一部有新老两位双面人+蝙蝠侠一起出演的电影,可惜其中一位过早领便当,一位完全打酱油,让蝙蝠侠迷们很不过瘾
虽然不是霍华德最好的片子,但绝对是目前为止跟他自己最不一样的片子。
Maggie Dol Lily 三個堅強勇敢仁慈的女人,Cate Blanchett Evan Rachel Wood Jenna Boyd 三個amazing actresses. 在我看來這更像一套女人戲。but ofcourse 父親的愛實在十分偉大
保护孩子的母亲是世界上最美的
就在我快要睡着的时候,Evie终于成功被印第安人带走了,于是乎。。。心安理得地一觉睡了一小时正好等到Evie再次出现。。。少爷党们对不住了T T。。。
想起小时候陪拔拔看西部牛仔片。回忆哗啦啦啊。
原来是03年的片子,之前在数字频道看的,也不知道为什么居然耐着性子就看完了!
有评论赞此片为不可饶恕之后最好最强硬的西部片,也有人认为它固然表演与执导的纯熟专精,但同其他朗霍华德电影一样缺乏细腻度……站立中央左顾右盼之后朝后者多挪动几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