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部好电影,站在20年以后的目光看这个世界。互联网和人类直接联系,中间并没有防火墙。在這種情況下,小孩子沒有判強力的判斷力,是否也會陷入進去?這是一個陷阱還是他們美好的童年?当然我也是懂得網絡對人情緒直接牽引,毕竟21年22年也陷入了网恋。看網絡那頭的一舉一動真的會牽動自己內心的想法
前两年兴起一种“界面电影”,其故事建立在电脑、手机、监视器等屏幕界面之上,看过《网络惊魂》《网络迷踪》《解除好友》的影迷一定会印象深刻。疫情时代令这种类型元素成为电影人发挥创意的绝佳手段,比如《夺魂连线》就是典型例子。虽说这种表达方式与惊悚恐怖类型是绝配,但也不妨碍它激发出其他导演意想不到的创意与表达,这部来自圣丹斯电影节的独立制作便利用了桌面电影的形式去探讨当下人际关系的本质。
《我们都要去世界博览会》讲述一个女孩终日沉迷于网络,险些误入歧途而丧命,幸好遇上一位陌生的网友,令其摆脱这种危险的倾向。大部分的界面电影要么隐去人物,只见他们在各种界面上的操作画面,要么是展示角色在不同界面上连线沟通。这部作品却反其道而行之,大多数画面是对着电脑摄像头做出怪异行为的女主角,她透过这种角色扮演游戏吸引志同道合的网友,同时她也乐于在网上观看其他网友的表演,“世界博览会”就是连接这些孤独网友的虚拟平台。
然而,她和其他网友并没有直接沟通的情节,由此,影片刻画出当下时代一群被遗忘的孤独者,他们不仅在现实中没几个朋友,而且在网络上也要靠极端的行为才能博得关注。前半部分的画面情节免不了具有强烈的惊悚恐怖意味,但这种类型化的手段却是掩人耳目的花招,直至后半部分逐渐显露出导演的真实意图。这种新型的交流方式契合当下矛盾复杂的人际关系,尤其是经历了严厉的疫情封控后,似乎出现了变化,一边彼此冷漠疏离,一边彼此窥探隐私。
这种窥伺心理往往与人性阴暗面密切相连,你并不知道在电脑摄像头前的观众是否心理变态者,或是恋童癖。然而,这部作品大胆地搁置了这个话题,却展示一位成年的男网友因长期对女主角的“爱慕”,在最关键的时刻救了女主角一把。于是,影片的格调悄然发生变化,从惊悚恐怖、自我毁灭的氛围,转向温情友善的互爱。
即使是沉迷于网络世界,人与人的联系也并未彻底断裂,只因有好奇心的存在。创作者并没有以悲观态度去审视网络对人际关系的冲击,反而透过这种传染孤独情绪的视频影像,在濒临绝望的人际关系中找到人性尚存的时刻,令人意外地感动,好比是在荒漠中开出了一朵脆弱的鲜花。
《我们都要去世界博览会》故事结构上不是很完整,孤独的小孩、纯粹的creepy~
影片中每个人几乎都是通过社交网络上的视频来了解他人,在现实中则处于“相对绝缘”的状态——“我敢说,很快有一天,我可能就这么消失了,你们根本不会知道发生了什么。”凯西和JLB甚至都不是俩主角的真实名字。充满距离感的孤寂加剧了人们对网络视频的依赖与沉迷,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想要去所谓的“世界博览会”寻求刺激。凯西本该被吞噬,又被莫名的力量拉回,是JLB的祈祷在起作用!就算是隔着屏幕,JLB也一夜未睡,默默祈祷,这是全片最体现也最具有人性温情的一幕。
导演的镜头语言很不错。凯西关闭视频后,镜头跟随JLB晃动,绕去客厅又绕回卧室,体现此时JLB内心的不安与担忧。影片多处也是以视频的角度拍摄,此时演员是正对镜头,无形中将观众牵引进来,营造分外惊悚的氛围。
影片结尾,凯西和JLB终于决定见面了。两人虽有些尴尬,但定是心怀向往,感动无比——“我简直不敢相信我在那里,真的触碰到了她。”
一起吃dollar pizza pieces,一起约着看电影,一个拥抱,一句晚安,在这个人际距离逐渐拉远的时代,可谓是弥足珍贵。
关于现代人际关系问题的黑暗表达~
?
本质是两个孤独的人在网络浪潮里治疗自己的故事。大部分上传一个个位数视频的人都是孤独的,而为了获得缺失的注意力,尤其是青少年会迷失在不负责任的刺激和游戏中。几段影像都很有想法,我觉得其实很不错,共鸣感有了。
IMDb评分6.1(目前267票) 烂番茄新鲜度92% 字幕已完成 分享熟肉
孤独。不知道为啥,一下就想起了2000前后黑泽清《回路》的那种感觉。比起过去的我,现在大概,不会还和电影等长的时间来看完这样的电影,比起和制作者一起陷入其中,现在更想,自己做点什么。
WK
同《我们是小僵尸》 拙劣、拼贴、混乱
新时代的emo片
其实那些故作伎俩的小心思有人会发现,但是孤独得无法自处的人如何去面对他人的直接指出,如何面对这份孤独。后面倒是比较好了,就是前面太多的故意设置滑向恐怖却没办法和后面的真实接起来。
Literally看了个寂寞
从开头到结尾都是一个weirdo的极其孤独的生活,极其廉价,就像这个故事所描述的那个年龄的人的生活一样,毫无希望没有救赎,但是极其孤独的人一定会有共鸣,然后觉得恐怖已经慢慢吞噬了自己。
在隔绝的今日看团聚的希望
什么玩意儿?
?
反向的电脑界面电影。孤独感通过视频影像也具有传染性。说这是新型的人际交流方式也未尝不可,太契合当下矛盾的人际关系,一边是彼此冷漠疏离,一边是彼此窥探隐私的好奇心理。
什么玩意儿……
网络时代孤独异常
虽然很廉价,但又被那种情绪吞噬,可能这些媒介让我们的时代变得廉价,但个体一样孤独又傻逼。
只能算是「实验电影」,创作者对于恐怖片的热爱与本身「恐怖体验」似乎带入到角色和故事中,却更多显现出业余者常犯的概念先行的错误,导致成品如同胡言乱语。
【3】喜欢此类影像组织方式,融合了当下的媒介形式,又附着有含混不清的抽象诡异感,作为一种“时髦独立电影”。叙述再冷感一点就好了,现在这走向难免落入俗套,但人物状态还挺对的。
跟前天看的Spree形成有趣的类比。那种孤独的点击率能映射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