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孩子们

HD中字

主演:阿兰·夏巴,马克斯·布博里尔,梅兰妮·贝尔内尔,桑德琳娜·基贝兰,伊基·波普,伊丽莎·瑟娜薇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11

 剧照

孩子们 剧照 NO.1孩子们 剧照 NO.2孩子们 剧照 NO.3孩子们 剧照 NO.4孩子们 剧照 NO.5孩子们 剧照 NO.6孩子们 剧照 NO.13孩子们 剧照 NO.14孩子们 剧照 NO.15孩子们 剧照 NO.16孩子们 剧照 NO.17孩子们 剧照 NO.18孩子们 剧照 NO.19孩子们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孩子们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托马刚订婚,就认识了与苏珊结婚30年的未来岳父吉尔贝尔。看穿一切的吉尔贝尔因自己的夫妻问题,确信自己错过了生活。他劝阻托马打消与自己女儿罗拉结婚的念头,并说服他放弃现有的一切。两人开始了充满曲折的小孩般的生活,相信自由在别的地方。  但要付出怎样的代价才能重新找回少年的梦想?......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诺瓦利斯的蓝玫瑰ASTRO:观星者一名母亲的三重死亡大黄蜂顿巴斯2018僵尸小子江湖无难事病毒32秒不伦食堂第二季读心人 第一季吃货神探之猎兽行动萌学院3之魔法号令傲骨贤妻第七季女衒乌鸦女孩堕落天使1995红旗渠我的选美梦财色惊劫想飞粤语报童传奇2017街头岁月比尔·伯尔:红石现场

 长篇影评

 1 ) 你不懂(大剧透,慎入)

本来不想看的。
我知道这故事难有结局。
没看过《杀人回忆》《那家伙的声音》。没有结局的故事,没有答案的谜题,没有审判的义愤——这三个电影注定是导演愤怒而内敛的叹息。
电影的主角是一个以收视率为目标的电视剧制作人(PD),只关心自己节目的收视率,从一开始就与搜索孩子的电视直播节目争播出时间——他站在监视器后面,对这个大规模的搜索嗤之以鼻,冷漠而嘲弄;四年后,他为了赚取观众的眼泪,使自己的节目获奖而造假,因此被电视公司管理层“流放”到了卧龙山这个“偏远的”山村,这个悲剧的始发地,进入这些个被他嘲弄的,没有同情,只有利用价值的悲痛的父母亲中间。他不懂为人父母的心,不懂孩子被无缘无故夺取的父母的纠结与痛苦。
但是,他为了自己的仕途又是极其认真的。他要制作一个东山再起的纪录片——靠找出凶手,靠解开他“能”解开的谜题。
于是他发现了男配角,警察与同行都不相信的大学教授黄某。
在剧中,黄某的每次出场,一言一行,无不气质出众、风度迷人、态度稳重。他引经据典,指出证据,他提出失踪儿童之一的钟浩父母为凶手。他向PD,也向所有的观众指出钟浩母亲的异常;他与PD去钟浩家拜访,认定钟浩的父亲掩藏着什么秘密。
被利欲熏心的PD虽以记者的习惯提出了一点怀疑,但很快就被雄辩的黄某征服——其实,在他的物质心中,他应该巴不得钟浩的父母就是凶手吧!

导演是成功的,他叙述的带入感很强。看的时候,作为观众,我想:是吗?当时确实应该是有这样的证据吧?那警察有查过这对有问题的父母吗?现实中的警察也像电影里的警察一样,对这么明显的证据视而不见吗?应该,就是他们吧?!

接下来的一幕里,隆重的,宿命的,又混乱的镜头语言下,着装隆重的黄教授带着警察与记者团来到了钟浩家。
在黄某的指挥下,工人们一点点粉碎着这对不幸父母的自尊与内心。疑点逐渐排除,笃定的黄教授风度翩翩的外表终于被焦躁所代替,最后,露出了他追求荣誉名声的偏执真面目。他疯狂了。
PD看穿了黄,他觉悟了。而黄却还执迷不悟,导演为他设计的最后的电话,成功的流露出一个小人的可悲。
然后,PD离开了。当他触摸到自己新生女儿的小手时,泪水沾湿了他的眼睛。或许,直到此时,他才终于理解了为人父母的心情,才真正感到了悔恨,对被伤害的钟浩父母的深深的愧疚。

我们都犯了一个名为傲慢的罪。当我与黄某与PD产生共鸣的时候,我就成了为自己的小聪明沾沾自喜的混蛋。

时间再过去十年,正如现实中故事的发生,孩子们的遗体偶然间被发现。PD赶回了村庄见证此刻。
现实到此为止。
后面这段我不是很喜欢,但是作为一个电影或许必须有始有终。
我觉得对于孩子们,当然仍然不能算是结局;而对于主线,也就是男主角的心理历程,却给了一个完结:当女儿失踪的时候,当PD与观众们可能会永远失去女儿的时候,这个曾经冷漠嘲弄的男人,一定感到了刻骨铭心的痛苦,这不再只是同情,只是愧疚,他彷徨无助的表情与眼神,他找到女儿之后升腾起的愤怒——他已经变成了父母们的一员,他终于算是懂了。
他冲了过去,以受害者父母代言的身份,直面凶手。然而凶手非常强大,你以为一个大男人能够主持正义了,结果他只不过也是是差点丧命,令人联想到当年那些孩子的生命如嫩枝般轻易折断。
“你没有证据,你已经过了诉讼时限。”
是的,我认为这凶手的强大,其实是一个隐喻——残忍的命案却因为15年的诉说时限已过,杀人犯就能逍遥法外,不是凶手强大,而是法律体制的无情很强大!

 2 ) 韩国最大未解悬案,30万人参与寻尸,这电影后劲实在太大

这段时间,国内陆续出现的多起人口失踪案,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

据统计,从10月份以来已经有十余名青少年失踪,并在网上引起了激烈讨论。

任贤齐等名人也为此积极发声,希望每一个失踪的孩子早日回家。

放眼全球,人口失踪案时有发生,有的甚至成为了多年未解的悬案。

在上世纪90年代的韩国,就发生过一起轰动世界的“青蛙少年失踪案”,被称为韩国三大未解迷案之一。

韩国警方在当年出动了30万人搜查,但遗憾的是,这个案件到今天依旧真相成谜。

这个骇人听闻的真实案件,也多次被韩国改编成影视作品。

今天要推荐的这部电影,就是以此为原型,看得人全程后背发凉——

此片导演李揆万是犯罪/悬疑片专业户,以作品少而精著称。

他只拍过三部电影,而这部《孩子们》是其中口碑最佳的一部。

它和《杀人回忆》《那家伙的声音》共同构成了“韩国三大未解迷案”的电影宇宙。

片中的演员也是韩国影视作品中的熟脸,相信大家并不陌生。

男主演柳承龙演戏剧出身,一步步成长为韩国的实力派男演员。

他是《七号房的礼物》中智力缺陷,但心地善良的父亲李龙久;也是《王国》中阴险狡诈,步步为营的奸臣赵学洙。

亦正亦邪的出色表演,可庄可谐的精湛演技,让他获得了无数观众的喜爱。

另一名男主演朴勇宇,多次荣获韩国电影的最佳男配角奖项。

在今年的戛纳热门电影《分手的决心》中,他搭档汤唯贡献了精彩的表演。

除此之外,在《请回答1988》中饰演德善父亲的成东日,以及饰演正焕母亲的罗美兰也在这部电影中加盟出演,群星熠熠。

这部电影中讲述的故事,要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韩国大邱说起。

大邱全称大邱广域市,是仅次于首尔、釜山、仁川之外的韩国第四大城市。

1991年3月26日,大邱地方议会举行30年来的第一次议员选举,全市放假一天。

这天,5名10岁左右的小男孩结伴出行,去附近的卧龙山上捉青蛙。

意外很快发生——直到傍晚,这群孩子还没有回家,行踪不明。

家长们一起去山上寻找,仍然没有发现半个人影。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报警寻求帮助。

当地警方前往山上搜查,还是没有任何收获。

5个孩子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没有留下任何线索,媒体开始把他们叫做失踪的“青蛙少年”。

这起“青蛙少年失踪案”引起了全国上下的关注,舆论也在进一步发酵。

韩国政府对此事高度重视,出动了30万军警,对卧龙山进行了地毯式搜索,遗憾的是依旧没有找到有用的线索。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起案件逐渐退出了公众的视野,只留下5对绝望的父母还在寻找孩子们的下落。

转眼来到4年后,一个名叫姜志胜(朴勇宇 饰)的电视节目制作人由于在节目中造假,被总部流放到了大邱。

姜志胜是一个为了收视率而不折手段的人,他也关注到了发生在当地的这起“青蛙少年失踪案”,想要制作一个相关的专题节目。

正当他冥思苦想寻找选题时,他偶然看到了一个同样在研究这起案件的大学教授黄祐赫。

黄祐赫(柳承龙 饰)是一名心理学和行为学家,他通过自己的一番分析调查,认为失踪孩子的父母极有可能是犯罪嫌疑人。

其中一个失踪孩子钟浩的家长,有着重大作案嫌疑。

姜志胜对这个大胆的猜想十分感兴趣,两人开始联合起来,共同调查相关的案件真相。

在交谈中,姜志胜询问黄教授做出这个猜想的原因,黄教授表示有三个论据:

第一,钟浩的母亲在案发后两个月,曾接到钟浩打来的电话。

但她当时的语气和态度却十分镇定,丝毫不像一个苦苦寻找孩子的父母应有的神态。

第二,警方曾教会这些父母使用带有录音和追踪功能的电话,以便获得有用的线索。

但钟浩母亲却并未按照要求录下这段完整的通话,也没有对来电方进行追踪。

第三,也是黄教授认为嫌疑最大的一点,那就是钟浩母亲是第一个发现孩子们失踪的人,并在当天下午就外出寻找。

正常来说,孩子们玩到傍晚才回家是常事,钟浩母亲仿佛对此事未卜先知。

在这样的判断下,他俩一同去拜访钟浩家,希望找到进一步的线索。

果然,在钟浩的家里,黄教授发现了一些可疑的迹象。

一开始,他注意到在钟浩家中的某个角落,放着没用完的半袋水泥。

而院子里的地面看起来刚填补不久,水泥的颜色清晰可见,似乎是为了掩藏什么东西。

在和钟浩父亲聊天的间隙,钟浩的奶奶也突然从房中走了出来。

他指着钟浩父亲的背影,做出了一个神秘的动作,且神色慌张凝重。

当他俩准备离开时,黄教授去了一趟院子里的卫生间。

但没想到黄教授刚过去,钟浩父亲也表示要上厕所,紧紧跟在黄教授附近,似乎在担心他发现什么证据。

经此一行,黄教授进一步确认了自己的论断,认为钟浩父母就是造成5名孩子失踪的凶手。

结合当天走访的细节,他认为孩子们已经遭遇毒手,且被钟浩父亲埋在了院子和厕所里。

姜志胜对黄教授的推断十分认同,他联系了警方和电视台,想要去彻底搜查钟浩家,并进行现场直播。

如此一来,既能侦破案件,又能制作出他所期待的高收视率节目。

在搜查当天,警察和电视台的车辆浩浩荡荡地开进了这个偏僻的村落,得知这一消息的村民也纷纷来看热闹。

待搜查正式开始后,黄教授开始指导工作人员,把钟浩家里的厕所抽干,把院子里也挖了个底朝天。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除了在厕所里找到一只女孩的鞋子之外,没有其他任何发现。

黄教授对这样的结果并不死心,他找来钟浩的奶奶,要她解释当天做出的神秘动作。

但事实却让人大跌眼镜——原来钟浩的奶奶有老年痴呆症,经常做出一些难以理解的行动。

她那天做出的动作并没有任何意义,只是被黄教授强行附加了某种含义。

钟浩的母亲后来也向警方坦白,她其实并未接到钟浩的电话,对方只是一个恶作剧的人。

她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不想让大家觉得钟浩死了,从而放弃寻找。

可以发现,黄教授的所有论断,都只是他自以为是、毫无证据的猜测而已。

最终,这场搜查变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闹剧,黄教授名誉扫地,姜志胜也向电视台提出辞职。

时光不断流逝,“青蛙少年失踪案”依旧成谜。

在案发11年后的2002年9月,一个惊人的消息却突然传来,让这起尘封的案件再次受到全国关注。

两名登山者在卧龙山上发现了疑似人的头骨,他们立即向警方报案。

经过警方的勘察和挖掘,他们挖出了5具尸骨。

结合尸骨附近的衣服,以及尸检等手段,确认这5具尸骨正是11年前失踪的5个“青蛙少年”。

一时间,这起案件又一次成为舆论焦点,关于孩子们死因的猜测和推论也甚嚣尘上。

但警方对外表示,死因是他们在山上玩耍时迷路,再加上夜晚低温所以冻死在了山上。

而当年他们之所以没有被找到,是因为卧龙山极大,而孩子们行动的路线和搜查的线路刚好相反,所以才遗憾错过搜查。

这样的说法显然不能让孩子们的父母信服,因为他们从小就在山上玩耍,不可能会在山上迷路。

此时,当年从电视台离职的姜志胜又站了出来。

自从当年的搜查乌龙之后,他就心存愧疚、良心不安。

这些年来,他一直关注着这起案件的动向,并且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弥补当年犯下的错误。

在他的调查之下,果然找到了一个可疑的男子。

这个男子到底是否就是当年的真凶?他又能否查出孩子们失踪遇害的真相?

这些谜题就不过多剧透了,大家可以去电影中寻找答案。

《孩子们》改编自1991年发生在韩国大邱的真实案件:5个同村的小男孩结伴去山上捉青蛙,随后如人间蒸发般离奇失踪。

有目击者表示,在当天下午曾在山上听到两声孩子的惨叫,但不确定是否是这群孩子发出。

十余年间,这个案件再无任何线索。5个孩子行踪未知,生死未卜。

2002年9月25日,在一场大降雨后,5个小孩的尸骨终于被人发现。

但直到今天,他们的死因却依然成谜。

根据警方的尸检记录,其中3名男孩的头部有被钝器击打的痕迹。

其中一名男孩的右臂上,曾遭受过外部攻击从而发生骨折。

最可怕的是,有一名男孩的头部还发现了疑似子弹孔的小洞,极有可能收到过枪击。

除此之外,这些孩子们的身上的衣服还被人打上了死结,这些证据都表明他们一定是死于他杀。

电影《孩子们》的结尾,出现了一个疑似嫌犯的形象。

但现实却比电影更加无力:即便孩子们尸骨已经被发现,但凶手却至今没有找到,甚至没有任何指向凶手的线索。

在网络上,流传着多种关于孩子们死因的猜测:被附近的军队误杀;被偷猎者杀害;被住在山上的屠夫杀害等等。

当然,这些猜测也仅仅停留于猜测,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

现实中,青蛙少年失踪案由于证据不足,成为了一起未解悬案。

而这部电影也并非旨在寻求最终的真相,而是向我们呈现了在寻找真相过程中的众生相。

从无良的媒体人,到自大的学者,再到失德的吃瓜群众……这部电影将人性的丑态悉数到来。

它也在提醒每一个人:寻求真相固然重要,但借由“追求真相”而编造出的阴谋论,同样值得我们警惕与防范。

如同电影中的那句台词:

那些没有根据的猜测,可能会让他们再死一次。

 3 ) 导演不是奉俊昊,主演亦不是宋蜀黍!!

因为也是根据真实案件改编,同样是未破的案件,所以看到很多人习惯将此片与“杀人回忆”对比~~结果,“杀人回忆”胜!!但,有这个必要吗??
看片子之前特意看了下导演和主演,既不是奉俊昊亦不是宋蜀黍。每个导演自然有其个人风格。奉俊昊式的剥茧抽丝固然很吊胃口,但总不能每个拍悬疑片都拍成奉俊昊吧~~~
而且,两个案件的背景也有着极大的不同~~所以,仅从这个影片来看,不做对比,不以“杀人回忆”为标准,倒是部很不错的影片的~~
┉┉ ∞ ∞ ┉┉分割线┉┉ ∞ ∞ ┉┉┉
看片子之前恰好看到几个朋友在校内分享的一个帖子:一个老奶奶,每日在地铁一号线分发寻找其孙女的传单~~应该与片子中的场景一样吧~~不过,片子中还有zf竭力寻找,军队的力量、媒体的力量、甚至连香烟上也有寻找孩子的广告。天朝最不缺的便是人了,前段时间说的拐卖儿童的事儿,不知有多少5个少年了~~
┉┉ ∞ ∞ ┉┉分割线┉┉ ∞ ∞ ┉┉┉
韩片这几年似乎都讲述的都是现代故事。不若天朝的电影,算是集体穿越了,掉入古代就出不来了。毕竟我们有更为悠久的历史嘛!而且布景来看,韩片除了几部时尚剧是在江南、明洞一类地方,多是以农村为背景了。细想一番,泡菜国果然太小,不若天朝大片,天南海北的取景,那背景和80年代风景挂历似的艳丽。


最后啰嗦一下,这海报肿么弄得和鬼片似的!!!豆娘换张海报吧!!

 4 ) 大人们

看了李奎满的新作《孩子们》,因为个人非常喜欢他前一部《RETURN》。

《孩子们》是一部根据韩国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与《杀人回忆》、《那家伙的声音》并列韩国未决悬案之1,2,3。事发1991年大邱的青蛙少年失踪,五位外出找青蛙的孩子们离奇失踪,后虽发动近30万警力搜寻,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可最后还是无一所获,2002年意外发现孩子们的骸骨,但并没有有效的线索,致使2006年诉讼时效过期,已无法由官方侦破,成为悬案。

电影开始便告知了这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因为对于在韩国公映的电影这样做并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但对于不谙真实的我而言,却冒出“啊,也许不要告诉我更好”的念头。观影的过程中,我始终在思忖着,真实的占比是多少呢?李奎满导演惯常的悬疑制造手法并不适用于真实的故事结构,所以《孩子们》并不如《RETURN》那样的屏人气息,作为尽人皆知的真实事件,没有那么多肆意发散的空间,更引人关注的恐怕是事件中的伦理性。电影中的男主角——朴勇宇饰演的纪录片PD,在这一个悬而未决的案子中嗅出自己出路的香味,而和柳承龙饰演的社会学教授一起将“父母为了制造社会混乱而杀害了孩子们”的猜想推波助澜。待无止尽的考证、折磨一次次的碾过失去孩子的父母身心后,朴PD最后倒在自己的良知之下,进而成为真相的奋力追击者。

我好奇的是朴勇宇和柳承龙的演绎是否在韩国真有其事,而其间对父母的斥责又经历了怎样的轮回。50%的真实与80%的残酷,造成的震撼截然不同。作为失去孩子的父母,万般撕心裂肺和千种无奈折磨之下,非但承受了常年盼不来回家,找不到凶手,寻不见尸身的惊人苦楚,还要承担被指为变态杀手的控诉,这样的桥段陌生吗?远在他国的人们,能够以这样的公演形式,放大种种歪曲和学界、政府、警力的不当,而我们却往往对着报刊上的各种离奇事件嗟叹。

这是一部够格的好电影,虽然说不上惊悚,但表演到位、正中下怀。没有太多的镜头移位,长而缓慢像是父母摇摆放不下的心,开篇的红斗篷让人怀念起《辛德勒的名单》的那一抹红裙,一样的扣人心弦。既然真实,我就不希望它惊悚,并祈望永远不会重演。但李奎满上映时谈到创作的初衷是希望人们不要忘记这件事,更希望凶手看到——这一点上,我担心的是如果凶手因此藏匿更深,那么真相难见天日。

说句题外话,柳承龙、朴勇宇的出演,让我笃信这部电影的水平,对于韩国电影选片的驾轻就熟全权交给他们的审查体制。完善的商业电影分级制度,保证了供给方和需求方的最少磨合,但我也明了忠武路上的人们用了多少抗争换来这一结果。而这边厢,各位名导天天为了社会风尘,嘴仗笔伐不断,自己份内的事,关乎如何定义和维护更多元的电影层次丝毫不上心,妄论电影产业的发展。

 5 ) 迷失的精英

华城连环杀人案、李炯浩被诱拐、青蛙少年失踪事件统称“韩国三大未解悬案”,《杀人回忆》(2003)、《那家伙的声音》(2007)根据前两个案子改编,2011年2月,《孩子们》完成三大悬案的最后一击,横扫韩国票房。

1991年3月26日,大邱5名抓火蜥蜴的少年失踪(媒体把火蜥蜴误报为青蛙,青蛙少年因此得名),青瓦台动员30万大军进行地毯式搜索,相关报道、传单、悬赏铺天盖地。在15年诉讼时效早已逾期的今天,案件仍未侦破。梳理这样一件令人备感无奈、无力的奇案,写实路线近乎当然选择,《孩子们》另辟蹊径,用失踪少年引出探案精英的“迷失”,在犯罪片里独树一帜。

黄教授向学生们介绍费斯汀格认知失调的理论,引用了一个著名的案例:1954年9月美国一个末日教派向信徒传达上帝的旨意:1955年12月25日洪水将摧毁世界,飞碟会来拯救他们。预言破产后,变卖家产、损失惨重、认知失调的信徒不仅没有幡然醒悟,反倒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接受了一个新的预言:他们的奉献和虔诚感天动地,使得上帝改变了计划。

所谓认知失调,是指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的认知成分相互矛盾。科学家惊讶地发现,与信仰相矛盾的事实会进一步巩固狂热分子的信仰。万傻不离其宗,为缓解认知失调(世界末日没有到来,也没有飞碟)带来的紧张、挫折和失败感,信徒绞尽脑汁都要证明自己辞职、捐献家产等行为的合理性,填补信仰与现实之间的鸿沟,达到认知上的协调。

作为心理学的重大突破,认知失调理论为研究信仰、信念与行为的关系提供了非常有力的工具。满腹经纶的黄教授不幸成为这一理论的注脚。

黄教授关于青蛙少年的言论,让节目作假被电视台处罚的姜导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业于美国名牌大学的黄教授,时常紧锁眉头,看上去比咱们的股票专家还要忧国忧民。顺着他深邃、智慧的眼光,姜制片将怀疑的视线投向了失踪少年钟浩的家长。

钟浩外出数小时,其母即慌忙报案,用母子连心的第六感就能解释吗?接到儿子失踪两月后打来的电话,做母亲的何以如此淡定?长达17秒钟的沉默说明了什么?

沉着、内敛的黄教授长于逻辑分析,动辄引经据典,迅速征服了渴望一鸣惊人的姜导演。制作一部挖掘真相、锁定真凶的纪录片,走出事业上的低谷,就这么定了。

登门探访,钟浩奶奶作出砍掉两人头颅的手势,意味着什么?黄教授上个厕所,钟浩父亲用得着那么紧张吗?未必厕所里藏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确信钟浩父母就是凶手的黄教授、姜导演联袂制造了一出闹剧:警方调集大批人马,在钟浩家掘地三尺,抽干了厕所,却并未发现预想之中的孩子们的尸体。针对包括钟浩奶奶手势在内的诸多疑点,神经过敏、捕风捉影的黄、姜二人只选择了有利于其观点的解释。

黄教授的迷失,类似于以启蒙为己任的学者为传统、集权、权贵、谬论唱赞歌。除了利益驱动,还有什么蒙蔽了精英的良知和理智,导致他们执迷不悟?

明知吸烟危害健康,包括医生在内的人群为何还要吞云吐雾?痴情女被负心汉骗得人仰马翻、油尽灯枯,缘何痴心不改?个人、集团和国家为什么会在已被证明是错误的道路上滑向深渊?为什么助纣为虐的鹰犬犹如过江之鲫?

回答这些问题,大可借助认知失调的理论,多达2000多项的研究证实了社会心理学上一个最重要的发现:行为可以改变态度,说了就会相信、做了就会认可、选择了就会欣赏、付出越多就越喜欢越在意。

名声扫地的黄教授认知失调越发严重,撞破南墙也不回头。2002年9月大邱卧龙山发现失踪少年的遗骸,已丢掉教职的黄教授居然认为是钟浩父亲转移而来。想想看,这些年钟浩家为何推平原来的房基盖新楼?姜导演忍无可忍,狠狠地给了黄教授一拳:“你这个王八蛋!”

《孩子们》若就此结束,堪称2011年韩国电影之翘楚,可惜导演画蛇添足,影片后半部分被无节制煽情的韩流感淹没,总体质量大打折扣。而对于遇难少年的家人来说,影片唤起公众关注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已是莫大的慰籍。

 6 ) 了解三大未解悬案的入门电影

之前看到有关韩国三大未解悬案的文章,兴之所至就想着去看下由这三个案子改编的电影。《孩子们》算是其中的一个,主要讲述了5个孩子离奇失踪后对家庭和社会产生的影响。故事肯定是精彩的,毕竟作为三大未解悬案之一,案件的深度和影响力都有。5个孩子突然集体失踪,政府出动30万警力进行搜查却没有丝毫结果,群众从最初的同情到后来的麻木,渐渐至于遗忘,最后记得的只有孩子的父母。父母为了让警察一直保持对此案件的关注,撒谎骗警察也是可以理解的;记者和教授出于爱慕虚荣的目的,无视一些不利于自己结论的证据而做出片面的骇人听闻的推论也算是人性的阴暗面,能够理解却不会同情。

可是导演或者编剧先是让大家跟着黄教授的推论,怀疑是钟浩的父亲杀了孩子们。当大家终于入戏开始觉得钟浩的父亲很可疑之后又告诉大家钟浩的父亲其实是无辜的是很可怜的。大哥,不带这样的,白白付出感情和脑力推理是会产生心理阴影的好嘛?特别是当我们带了有色眼镜看人之后很难再恢复对一个人的信任和同情的,好嘛?就算后来知道了钟浩的爸爸是无辜的,就算后面可怜到都得了癌症了还在诉说自己对孩子的思念也无法激起我的丝毫同情心好嘛。个人感觉这是本片最大的败笔,也是最让人出戏的地方,而且结尾姜至胜的个人英雄主义也无法让我对他改观多少。幸好后面利用了大家对于孩子们的同情心,由母亲的口说出“一想到孩子生前受了那么多苦”这句催泪弹,多多少少又把出戏的观众拉回来了。

不完美却可以当做了解三大未解悬案的影片,如果你感兴趣的话,也推荐大家看下。

 短评

凶手也在看···

4分钟前
  • 虚拟人物。
  • 还行

看的胸闷,情感被带入的一点不差~

9分钟前
  • 臭臭
  • 推荐

不行

13分钟前
  • 八水水
  • 较差

前一半时间里面真的被那个黄教授所提出的理论给迷住了

17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推荐

时间就像泥土之上的层层落叶,掩盖着一段令人无法释怀的伤痛。

19分钟前
  • 还行

虽然整部电影有点拖沓,前后脱节过度,但是对于叙事和镜头描写来说,做得还算不错。改编于1991年成为韩国三大悬案的5名少年失踪真实事件,但相信我,如果去看下当年报道合辑,更精彩!

21分钟前
  • 马普尔老姐
  • 推荐

凶手,还没抓到

25分钟前
  • 冲浪小子Z
  • 推荐

韩国有不少离奇的案子,有生之年希望能知道真相。

29分钟前
  • 波波维奇
  • 推荐

屠宰工人真的都具备杀人的潜质!故弄玄虚的所谓悬疑,冗长的前半段是逗观众玩的,全国媒体和警察被导演+教授破案而牵着鼻子走,后半段是警察知道凶手也破不了案。片子几度使我昏昏欲睡,完全没有看《杀人回忆》时的惊心动魄。

32分钟前
  • 十个斗的眼窝浅
  • 还行

不要动不动就拿《杀人回忆》出来吓唬人,至少本片要比《那家伙的声音》要好很多,即使知道没有希望,也无法放弃对孩子生的那份渴望令人动容

37分钟前
  • 桃色響尾蛇
  • 推荐

虽然破案过程更逼真,确实比嫌疑人X身份更靠谱,一路也看得鸡皮疙瘩四起,现实意义也更大,可对我来说确实没什么震撼啊。

38分钟前
  • 王稷和泡泡
  • 还行

MB 我们这的苦事情估计还要多

39分钟前
  • 凉白开
  • 还行

韩国三大未解谜案之一,较《杀人回忆》,还是有所差距。前半部十分出彩,也颇为吸引人,但因为过于煽情以至于其后故事悬念性不强,结尾处的个人英雄主义也值得商榷。或许是因为真实故事改编缘故有所限制,如若似《杀人回忆》般的开放式结局,我想会提升很多。★★★☆

40分钟前
  • Q。
  • 推荐

首先,千万不能抱着《杀人回忆》的期待去看这个。拍得还好吧,毕竟是真实事件改编,想说的都说到了,反而没什么惊喜。有点抒情过度,在悬念上却没太真正下功夫,有点拍可惜了。

4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题材是真的很感兴趣,但没有看“杀人回忆”那种一直很紧张的悬疑感

45分钟前
  • 木头人
  • 推荐

泪奔TAT

50分钟前
  • 宫廷阉割师大人
  • 推荐

《青蛙少年失踪事件》(2011)作为当代韩国三大悬案(《杀人回忆》、《那家伙的声音》)里唯一有“结果”的一部,破案过程不是重点,韩国公选制度背景,孩子丢失后家长被怀疑的心理,等待制造轰动新闻的猎奇媒体,貌似科学实际上以唯心的方式破案的教授,这一切对五个失童家庭造成的影响才发人深省。

52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这个悲剧性悬案的魅力和话题性远大于电影本身,重演悲剧更多的是那些受害者的伤口上再撒一把盐。仅仅的陈述事实和事件的影响,影片的切入点让人有点失望。凶手算是找到了,却依旧逍遥法外,让人心有不干啊。★★★☆

56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那天之后,红色的披风再也没有飘起来过。

58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至少比《那家伙的声音》强多了,拿这片子和《杀人回忆》比是不公平的,《杀人回忆》是现象级的。作为类型片本片相当值得一看。至此,韩国三大迷案改编电影都看完了。

59分钟前
  • 闲人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