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刻板偏见如何形成?就是当我们对于某一件事情形成了一种特性的反应方式之后,刻板偏见就会油然而生。很多时候,我们也并非是耳融目染某一件事情,更多的是因为别人提供给了我们某一个信息,根据这个信息,最终做出来反应的我们就会被刻板偏见所困扰。因此,更多的时候,刻板偏见会误导我们,因为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不是绝对的,当我们先入为主地去看待这件事情,自然便会被眼前的一些假象所蒙蔽。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叫做《梦幻狂杀》。本片讲述的是一个精神病人彼得的故事,彼得因为刚从医院出来后,一系列的事情随即发生了,所有人都认为这事跟彼得有关联,因此,即使彼得是无辜的人,他也没有办法让自己被别人相信,最终,当人们对于彼得的刻板偏见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彼得的故事结束了,彼得死去了,死去了的彼得才被大家所接受,这个时候,人们才真正的放下防备心理来理解彼得。即使最后所有人都理解了彼得不是真正的凶手,但彼得还是死了。
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简单的故事由各种各样的误会造成,而造成这样的误会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于某一种群体的刻板偏见,但这真的是大多数人的错误还是某一个群体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个问题没有定论。
本片的结局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同时也不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的全部,本片的问题在于生活给了我们每一个人机会去发现真相,但大多数时候,我们并不能很快的发现,发现是一个过程,但同时也是一个结果。既然发现了,就不愿意再去深入辨别了。彼得的结果就是因为这种不愿意去辨别所造成的,但我们能真正的面对彼得吗?很显然,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之所以我们对于彼得这样的曾经的精神病人有所忌惮,原因也很简单,彼得存在的意义在于人们给他了一个定义,定义某种行为属于精神病,定义某种意识属于精神病范畴,但人们定义了精神病,同时也定义了解除精神病的条件,但唯独忽视了如何看待已经出院了的精神病人的基本权利如何保证。彼得是一个案例,一个精神病人如何重新回归社会的案例,事实上,这个案例并不好,不好的原因不在于彼得本身,而在于人们的意识。
没有人愿意让自己去面对已经完成了康复治疗的精神病人的,彼得是如此,任何一个精神病人也是如此。因为正常人无法理解精神病人的行为习惯或者是思维方式,因此,正常人并不愿意屈尊去了解认识一个精神病人的世界的。因此,将某一群体做归类处理,这是简单的,同时也是不影响自己的生活的。面对彼得,很多正常人就是这样一个态度。即使是彼得已经获得了痊愈,即使是彼得已经从精神病院出院了,但并没有谁愿意用牺牲自己生活的方式去重新接纳一个重新回归社会的前精神病人的,这就是尴尬的原因所在。
然而这对于普通人来说确实是无可厚非,但对于精神病人来说,却是一个被现实社会拒绝的开始,彼得出院,彼得回到自己的家庭,但对于彼得的母亲来说,这个已经治愈回家的孩子并不被接受,就连彼得的母亲也不愿意接受一个有过精神病史的儿子,更别说整个社会了。而新闻里发生的刑事案件的嫌疑人与自己的儿子非常契合的时候,这位母亲的心理活动是复杂的,一方面,这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另一方面,彼得有可能是一个危险的犯罪嫌疑人。两难的选择使得这个母亲无法认清现实,于是,她只能做出来跟正常人一样的决定。
就连自己的母亲都开始放弃自己的时候,彼得就彻底地被放弃了。放弃彼得的是自己的母亲,同时也是整个社会态度,当所有人都觉得彼得有可能是那个变态杀人犯的时候,彼得即使不是,也很难为自己辩解。而当警察在最后一秒毅然决然的扣动了扳机之后,彼得就彻底地失去了为自己辩解的能力,而与此同时,彼得的死也是人们愿意了解他的开始。毕竟,在彼得丧失了一切危害别人的能力之后,人们才愿意了解他,因为即使冤枉了彼得,也仅仅是受到良心上的拷问,并没有实际的惩罚。
因此,刻板偏见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显而易见,我们无法对于彼得的故事进行任何带有明显价值观的判断,但无论如何,这种故事一再上演的时候,我们依旧是要思考,究竟是哪里做错了。我们可以得出来结论证明自己的好赖,但更多的时候,即使我们有结论,彼得的故事依旧是会上演。
现实中并没有人愿意让自己处于危险当中,即使我们会误解某一个人,但总好过让这种危险与自己靠近。因此,彼得的故事是无解的。精神病人不一定杀人,但并没有太多人愿意放弃偏见,让自己置身于某种环境后再做判断,毕竟,我们也只是普通人。
……
你好,再见
男主演的太好了
侦探是怎么搞上床的?烂鱼头剪了有什么用?神经!
在声效上玩得挺有趣的一片……怎么我看着觉得警察是个坏人?
情绪电影,自虐式电影。
几个技巧重复出色使用为这部片子带来了疯狂气氛:大量噪音烘托暗示心理、情节发展;令人不适的,以及视角怪异的画面特写;主角的非正常性行为设定等。多线叙事轮廓清晰,片长略短。缺点:为建立结尾的冲击力而使影片前半部分留下了营造痕迹;另外,大量先锋性、带有偏执感的表达手法运用会使观众产生疏离感,此时需要演员把握住真实情感、导演把握住场景感染力,如《焚尸人》中出色的镜头感情与演员对角色的建立、《Ruling Class》中出色的情感冲突表演,本片主角在母子线、父女线上表现欠佳,导演亦没有适当的以镜头语言传递情感。
真神经!
不错的题材不错的角度,但是需要找个好字幕。。。
声音上的处理简直太折磨人...
疯狂介于声音和情绪之间
"I really tried to examine the subjective reality of someone who suffered from schizophrenia, to try to put the audience in that position to experience how I imagined the symptoms to be: auditory hallucinations, heightened paranoia, dissociative feelings, anxiety."
cold coldTENDER TENDER
好反感啊
各种心理蒙太奇把人头都看晕了...
如果没有那个结尾,我差点以为他不知所云,但是加上这个结尾,他就是另外一种味道了,Brilliant
毛跟毛啊,大量近景特写和音效故弄玄虚,连个事儿你都说不清
3.5 跳跃式的开头比较吸引人的眼球,后面的一些自伤、杀戮、逼仄感强的画面堆砌营造了主人公的痛苦精神世界,但堆砌一旦有点过就可能喧宾夺主,单纯是累积观众的难受。结尾还不错,吊儿郎当的警察成就了除主人公自身以外的另一个悲剧。
别的不说,这点内容就能凑成一部长片,已经很让人佩服了。
这个译名咋来的
声音的实验走得远
压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