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去电影院看了平凡英雄,去年就从电视上知道了这个故事,一群平凡的人,为了救助受伤男孩,8小时1400公里。本以为这个故事很难拍,毕竟事情经过完全可以从新闻得知。看完陈国辉拍的平凡英雄,依旧充满了感动。很多台词印象深刻,帕尔曼的表演真的太好了,每次小孩一出镜,都很揪心。冰姐已经很多年没演戏了,不过老演员的演技还在。看了不少官方介绍,导演对细节太严谨了,专业的医生给冯绍峰指导。通过镜头的表达,导演非常成熟,对剧情、观众心态掌握太到位了。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么好的片子票房起不来。
剧情毕竟是真实事件改编的,所以还可以。但故事的套路比较明显,虽然知道是真实事件改编,但有些东西刻画的太明显了,集市让路那一段,飞机上大家一起唱歌那一段,太假大空了,不够真实。这样的剧情可以有,但拍摄手法,镜头语言可以更真实。
演技方面就是哥哥演技差了点,妈妈也演的不错。整个电影演的最好的就是李冰冰,真的太自然了,甚至于我朋友看到后面我说了她才发现这是李冰冰。张一山和弟弟的演技也很好,黄晓明冯绍峰算是正常发挥吧,他们还是演普通人合适,别演帅哥。
古力娜扎演的交警就真的不行,流量明星和演员真的有壁,这一次最大问题不是演技,是化妆,太不像普通骑警了,我知道女警察上班也会化妆,但一般都是淡妆,而且坐办公室的化的比较多,角色是一个骑警,整天风吹日晒的,皮肤能好到哪里去?电影里那个脸白的,按我奶奶的话说,和摸了3斤腻子一样,太不真实了!像张一山,李冰冰的那种皮肤状态才更贴近普通人。
比较好的是机场,塔台,南航,可能因为是真实事件改编,所以符合实际情况,遇到问题都是层层上报,领导下命令,一线的人执行。
还有就是这个电影让我知道了这种情况还需要空军的配合,虽然平时也知道航线都是固定的,但一开始真没意识到这一点,也没想到改变航线还需要空军方面的配合。
最后最感动的是看到原型人物手已经能动了,在做复健。
Ps:小男孩的眼睛太大了,睫毛好长啊!看完了我还和朋友感叹,是不是维吾尔族人均迪丽热巴啊?小男孩的那个大眼睛和葡萄一样,又大又亮,太好看了!!!!
《平凡英雄》并不复杂,讲述的是一个断臂男孩在八小时之内接力救助的故事。故事是通过真实事件改编,并没有太多情节改编的余地,电影通过空间置换和环境变化来制造紧张感,在有限的素材里达到了一波三折的戏剧效果。如果把电影形容成菜肴,《平凡英雄》不是贾府里耗费数鸡和冬菇香干的茄鲞,而是《射雕英雄传》里黄蓉为洪七公炒得白菜,胜在天然,传达的是生命价值与尊严。 儿童因为好奇的天性,发生意外的几率一向不低,尤其是天性未得到束缚的男孩。多年前,我在急诊科上班时,出诊时遇到从二楼窗台翻出坠落的幼童,遇见过把蝮蛇当作泥鳅抓被咬伤的男孩,还有把玻璃珠当糖果吃进肚子的女孩。所幸,没有电影这样惊心动魄,幼童被灌木丛缓冲了坠落的力量,只是擦伤和轻微脑震荡;被蝮蛇咬伤的男孩在等待几个小时后,注射了从省城加急运来的抗毒血清;而吃玻璃珠的小朋友吃了泻药后,也顺利排出了异物。电影里的小麦比他们危险多了,机械造成的杀伤力是强大的,而小孩对危险的认知是懵懂的,当看到小麦伸手跨过拖拉机去捡竹蜻蜓时,我有先见之明地闭上了眼。 电影把这血腥的一幕完全呈现出来了,后排的小男孩响起一声惊恐的尖叫,想来他很长时间会对各种工作的机械敬而远之。相比起国产医疗剧闹出9%生理盐水的笑话,《平凡英雄》的外科急救处理基本上都经得起推敲,是花了心思的。 首先是事故发生时,小麦手臂被拖拉机铁索切断,悲剧发生时,母亲和哥哥不可置信,沉浸在痛苦中,但旁边的工人反应很快,立即解下皮带捆扎止血。在当时的情况下,断臂如果不止血,小麦很快就会失血性休克,根本等不到后面的治疗。这个应急措施是满分。 其次是断臂的处理。电影里,送医院以前,是放在干净毛巾上,到医院后,医生是将装起来的断臂放在冰块中保存。这个方法是对的,断肢再植是有时间限制的。断肢离开身躯后,没有血液和氧气的供给,时间长了组织会坏死,而如果组织已经坏死,肢体会释放毒素,会造成身体其他脏器的衰竭。低温环境可以帮助延缓细胞坏死的时间,但是要保持干燥,如果直接放在冰块中,被融化的冰水浸泡,断臂组织会产生水肿或者脱水,那就用不成了。电影里,李冰冰饰演的乘务长几次给断臂换冰,算是很还原了。 国内断肢再植手术虽然在63年就成功实施了,但其实这个手术不是哪个医院就能随便做的。手术需要缝合血管和神经,还需要处理是术后复杂的机体反应,不仅需要技术精湛的外科医生,还需要强大的麻醉师团队。电影里,冯绍峰饰演的林医生是在显微操作下进行动脉缝合的,这样的机器,在小的一点的地方根本没有财力配备,所以小麦必须要省会才能手术。 电影的主角不是小麦,也不是机长乘务员和医生,主角是时间,也是最大的阻碍。如果不能在三点半之前灌注血流,小麦会永远失去他的手臂。导演在与时间赛跑上,充分利用了空间置换和环境渲染。从惊慌失措的越野车,到救命稻草般的救护车,再到飞向希望的飞机,每一步,都是挑战,越野车的阻碍是步行街和欢庆的人群,救护车的阻碍是成功登机,飞机上的阻碍则是致命的气胸。 小麦在飞机上突发呼吸困难,联合他曾被拖拉机撞击胸部,气胸的可能性是最大的。张一山饰演的刘医生现场给小麦引流时,为什么先要用注射器吸取生理盐水,其实是在观察有无气泡溢出,电影里刘医生抽出了满满一管气体,则证实了他的诊断。当空气进入胸腔后,胸膜内不能维持负压,如果不处理,会引起呼吸衰竭。刘医生给小麦做的,是一个胸腔闭式引流,抽出胸膜内的空气,让肺恢复工作。 林医生给小麦做手术,是电影最紧张的桥段。当动脉被缝合后,没有变红,林医生用手不断抚摸小麦的断臂,给它缓解痉挛断,最后,血液终于顺利通过缝合的动脉,断臂恢复供血。这是最难的一步,断肢再植中,缺血时间越长,细胞受损越严重,肌肉细胞是对缺血最敏感的,缺血缺氧的肌纤维坏死,被吞噬细胞吃掉,如果坏死的肌肉比较多,就会形成痉挛。在缝合动脉后,还要缝合静脉和神经,而断臂血流情况是决定手术是否成功的关键。观察皮肤颜色,皮温成了术后最重要的监测,电影能做到这一步,让整个故事的紧张感拉满,也让情感真实可信,充满感染力。 电影展现了人性最美好的那一面。越野车被唱歌跳舞的人群堵在步行街时,大叔看见哥哥硬闯本来是生气的,可是看到后排重伤的小麦后,他主动拿起喇叭帮忙疏散人群,给小麦让开求生通道。在机场里,等待登机的那几分钟,应该是电影里最难的煎熬,利己还是利他,这是一个漫长的选择。每个人都不想在凌晨下机,每个人都在等待别人的反应,但偏偏是那个看起来桀骜不驯的蓝头发青年迈出了这一步,把座位让给了小麦和哥哥。当小麦陷入昏睡时,那几个一开始不愿让出座位的乐团大爷大妈,拿出了乐器给小麦演奏,当整个机舱唱起《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时,我的眼睛也忍不住发酸。 这个桥段,应该算是电影里善良的最大公约数,原本不想让座位的人,原本嫌吵的人,那些事不关己的人,在这个时刻的心理奇异地一致——希望这个孩子能够坚持下去。善意把这些各怀心思的人们联合在一起,这洪亮的歌声,是打气,也是祈愿。这是人性里美好善良那一面压过自私冷漠的时刻,是希望的时刻。 电影里,除了一心救死扶伤的艾克拜尔医生和林医生,也有陷于迷茫的刘医生。张一山饰演的刘医生,是职场新鲜人,因为工作上的挫折——病人抢救失败,他陷入自责和自我怀疑,提出了辞职。这个角色其实还是蛮符合现状的,学医是个苦差事,人家本科四年就毕业,医学生本科就要读五年,读研读博又是几年,还要规培,几年下来,同年龄的人都在买房结婚了,自己还在拿着基本工资苦巴巴轮转,投入是巨大的。而工作带来的成就感是有限的,医学能够做的事情是很有限的,你得到的更多是打击。
失败让刘医生失去了职业自信,这也是他在广播之后没有站出来的原因,因为他害怕自己再次失败,要知道,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枷锁和愧疚,不做就不会失败。而在小麦危在旦夕时,他终于克服了恐惧站出来。在勇敢承担起责任后,刘医生又找回了迎难而上的信心,在电影结尾,他决定重新回到医院,继续救死扶伤。 在运送小麦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坚韧和尊严。人体是柔弱的,在钢铁之下毫无防御能力,但人体也是强大的,在这样的剧痛下,失血的小麦却能一路保持清醒坚持到乌鲁木齐;我们也看到了群体的力量,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小麦的坚持让刘医生打开心防,乘务员的爱心让其他乘客不再冷漠。我们该相信,人与人之间是互相依扶的树林,一个人可以鼓舞另一个人,一个人也能影响另一个人。每一点善意都是种子,会在阳光下发芽生长,会在他人心田里造成回响,而我们也不该吝惜生活中那些小小的善。
很出彩的一部电影。故事简单明了,剧情有起有伏。影片开始,小树折枝就已经为后面的影片做了铺垫。“8小时的救治时间”和“横跨1400公里的超长距离”为困难点,用蒙太奇的手法营造出令人窒息的时空紧迫感。从而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使得电影更有紧张感。 电影名很贴合剧情,没有个人英雄主义,真实的事件改编。演员的表演都很到位,无论是张一山饰演的医生,在飞机上内心的挣扎,还是李冰冰饰演的空姐,对于突发事件的从容,毋庸置疑已经将事件的本身诠释的很到位。在这场生命接力中,涌现出了医生、机组人员、乘客、警察等各行各业的人物,他们在关键时刻展现出来的人性美和对生命的尊重,是影片刻画的重点。 真的很不错的一部电影👍🏻
关于时间的影视剧,其实我看过不少,小时候看过《非常24小时》,而在前两年,也刚追过马亲王的《长安十二时辰》,这些影视剧,都表现了与时间赛跑的紧张感,但是坦白说,真正让我感到揪心的,还是国庆档的这部《平凡英雄》。因为表面上看,它不止是一个关于与时间赛跑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与生命赛跑的故事。
《平凡英雄》是根据发生在新疆和田的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
2021年4月30日,一个年仅7岁的小男孩被拖拉机绞断了一只手臂,随后,家人把他送往了和田医院救治,但由于和田医院的医疗条件有限,想要把他的胳膊接上,就要送到乌鲁木齐的医院。可问题是,救治的黄金时间,却只有6到8小时,去迟了,细胞就会坏死,不仅胳膊保不住,还有生命危险。而从和田到乌鲁木齐,需要跨越1400公里,赶在8小时内把小男孩送到医院的手术台上,基本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而这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却被很多平凡的普通人携手完成了。事实上,在看《平凡英雄》之前,我并没有关注到这个新闻,毕竟这个时代,信息太过繁杂。而《平凡英雄》则详细地展现了这场生命接力的全过程。
影片的开头,展现了小男孩麦尔丹在学校上学的场景,他和小朋友们都玩得非常愉快,实际上这个场景的展现,我窃以为是为了表现厄运降临的突然性的。
麦尔丹的哥哥阿卜杜看起来年龄也不大,也许是处于青春期,和母亲就自己的职业发展问题产生了分歧,因此当母亲让他送弟弟回家时,他拒绝了。母亲只得带麦尔丹去了工作的地方,结果麦尔丹在玩耍的时候,一只胳膊绞进了拖拉机,直接被绞断了。
其实这个片段,也让我心有余悸,出了一身冷汗。我小时候,有一次,也差点把手绞进一个机器里。那时候我家开了一个油坊,有很多榨油的机械,其中一个机械是研磨机,它是把芝麻、菜籽等原材料研磨成粉末的,由两个粗大的铁滚筒组成,铁滚筒是实心的,非常重,工作时高速旋转,互相挤压,中间的缝隙极小,所以才能达到研磨的效果。
我当时少不更事,手痒,在这个研磨机工作时,试图伸手去触摸滚筒中间的部位。好在当时有大人在场,我大伯,也就是油坊的主人立马关掉了机器,一把把我提溜到了油坊外头,狠狠地骂了一顿。我大伯一生和善,那是我见过他最凶的一次。
现在想想当然是感激我大伯的,也不禁后怕,如果我的手绞进去,那可能,我的整条胳膊,都会被绞成肉酱,那是断无接上的可能的。
也正因为有这段特殊的记忆,我也分外共情小男孩麦尔丹。
电影动人的地方,则是悲剧发生后。麦尔丹的胳膊断了后,邻居立即拿出自己的汽车,让阿卜杜送弟弟去医院。汽车路过步行街时,一个摆摊的老人听说车里有个小男孩断了胳膊,于是主动为阿卜杜开道。为了赶时间,阿卜杜又闯了红灯,被骑警阿依努尔追上,阿依努尔了解情况后,立刻汇报了指挥中心,并骑车为阿卜杜开道,将红灯变成绿灯。
当麦尔丹被送到和田医院后,观众悬着的心刚松懈下来,却再起波澜,医生告诉家属,和田医院的医疗条件有限,如果想保住麦尔丹的胳膊,必须去乌鲁木齐做手术,且必须赶在8个小时黄金时间内。于是,这立刻成为了一场生命与时间的赛跑,而能不能及时把麦尔丹送到乌鲁木齐的手术台上,则成为了一个悬念,也是紧绷的一根弦。
在这场生命赛跑中,每一次的波折,都牵动着观众的心,作为观众,仿佛也参与了这场生命的争夺战。在麦尔丹的救助过程,发生了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即将起飞的飞机为了接他,重新回到了停机位;黄晓明饰演的谢辉阳为了节省时间,请求飞机更改航线;而路过的那条航线上的正在军演的战斗机,也都纷纷飞到了航线之外,为生命让路。
在看《平凡英雄》之前,我的概念里,好像飞机也好,火车也罢,这种大型的公共交通工具是不等人的,但是在生命面前,却总有破例。
看到这段,其实我颇为感动,因为无论飞机飞回停机位,还是改航线、战斗机让路,都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它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程序。而这些,都代表着各个系统,每一个人,对生命的尊重。
而在上飞机以及在飞行过程中,其实也发生了很多令人动容的故事,一个叛逆的男孩主动让出了自己的位置,乘务长周燕对麦尔丹悉心的照料,旅客医生刘锐也伸出了援手,以及机上的每一个人,都在守护着这个生命。
实际上电影对群像的刻画,也都很鲜明和丰满,周燕是一个无法陪伴自己的孩子的母亲,而在飞机上,她对于麦尔丹表现出了对待自己孩子般的爱,麦尔丹在昏迷中叫妈妈,她应声说“妈妈在“,让人不禁潸然泪下。由这个细节可见,生活中,她一定是个好妈妈。飞机上,一个胆小的空姐,从见到断臂的害怕,到主动为这个断臂加冰保证其细胞。医生刘锐也从一开始不敢站出来帮忙,到后来克服心魔,伸出援手。他们在极端情况下,克服了自己的弱点,勇敢地站了出来,同时其实也收获了新的自己。
据说,小男孩被送到乌鲁木齐的医院时,只差13分钟,就要错过接胳膊的黄金时间,而在此过程中,骑警阿依努尔则为他争取了5分钟。机长谢辉阳申请改航线,为小麦尔丹争取了17分钟。如果没有骑警争取到的5分钟,或者机长争取到了13分钟,那么他很可能就会失去接回胳膊的机会,甚至面临生命危险。
我在想,之所以麦尔丹最终能够赶在黄金时间做手术,正是因为在他送医的过程中,遇到的每个平凡人,都在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都不吝于展现他们的善良。更重要的是,他们并不害怕麻烦,并不是遵照自己的“本分“做事,而是为这条陌生的生命全力以赴,努力去争取,皆尽所能去做自己能做到的。无论是骑警、乘务长、空姐、机长、医生,任何一个环节的人没有去为这个生命努力,那个这个7岁小男孩的命运,可能就是另一幅样子了。
在我观影的那个场次,不少人一边看,一边轻声啜泣。很多人都为这部影片所感动,而更令人感动的是,影片中的那些动人的细节都是真的,包括周燕不停地想办法让麦尔丹不要睡觉,以及机长拿出自己的新年红包送给麦尔丹的家属。这就是真实的力量,真实有时候比戏剧更加动人。
看完电影后,我查了查相关新闻,电影改动的地方不多,我所看到的改动是,新闻中陪伴小男孩的一直是父亲,而电影中是哥哥。
《平凡英雄》如实地记录了救助小男孩麦尔丹的种种细节,而如实记录,就已经足够了。就这部电影而言,打动人的,并不是多么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也不是多么激烈的矛盾冲突,而是生命面前,普通人人性闪耀的那丝光亮。
所以在我看来,这是一部普通人的赞歌,它没有宏大叙事,只有对普通人的礼赞。实际上,我甚至不觉得它是赞美,它只是如实呈现平凡人的人性高光时刻。
这部电影也告诉我们,平凡人,其实也是可以创造奇迹,成为英雄的,普通人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就能成就不平凡的事。而在生活中,平凡英雄并不少见。
2022年8月,重庆山火熊熊燃烧之际,重庆人自发地骑着摩托车队运送物资,他们不分年龄,不分学历,不分贫富,在灾害面前,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山火得以快速扑灭。这其实也是奇迹。
也许平常,他们看起来“不务正业“,但在灾害面前,他们却敢于冲在最前面,愿意超越”本分“,去做力所能及的事。
而在招募志愿者的过程中,更是一呼百应。由于志愿者太多,上山的名额变得非常抢手,有的高喊着我是党员,有的高喊我是退伍军人,有的高喊我参加过2008年抗震救灾,他们明知道成为志愿者很苦很累,却还抢着干,后来不得不现场抽签决定。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句话,说“普通人的灵魂闪光,总能照亮这个世界“。是啊,普通人的灵魂闪光,不仅可以改变一个男孩的命运,可以改变一场山火的走向,更可以照亮世界。每一个善良的人,其实都是隐藏在芸芸众生中的英雄,他们也许看似平凡,实则都不平凡。他们总是在有人需要帮助时,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总是他们,在创造奇迹,在给人以力量与感动。
该片根据“救助救治新疆和田断臂男孩”的真实事迹改编,讲述了一个7岁的男孩因为意外断臂,在黄金八小时内横跨1400公里完成紧急救治的故事。2022年9月,该影片被列入国家版权局发布2022年度第八批重点作品版权保护预警名单。 对于《平凡英雄》这个片名,导演陈国辉解释道,在拍完《烈火英雄》后,自己没想过要拍别的“英雄”系列电影。“但当我们去了新疆采访完‘断臂小男孩’故事的时候,其中一位采访者跟我说,我们没有做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就是平凡人做平凡事,不算什么英雄。这个就是《平凡英雄》电影名字的由来,这是一个老百姓的英雄故事。” 在片中饰演机场党委书记唐伟的林永健说,“这次表演在我的艺术简历里留下了浓浓的一笔、深深的一笔、也是厚重的一笔。我也有孩子,当一个作品触碰到孩子这根弦的时候,我都有情不自禁的感觉。《平凡英雄》值得所有观众进电影院观看,因为他们是大爱的化身,是最平凡的不平凡。” “《平凡英雄》改编于真实事件,从人物到故事都是不‘平凡’的,难得的是,它却着墨于那些平凡的普通人。”影评人“暗夜骑士”认为,“《平凡英雄》不仅用普通人的善意闪光作为共情点,而且在剧情铺成上也观感性十足。一个又一个戏剧性冲突,危机的不断发生,都在叙事技巧下,实现了类型之间的折叠缝合。《平凡英雄》拍出了平凡中的伟大,暗处尽头的光亮,在观赏性与共鸣感之间达成了不错的平衡。”
2.5说实话,挺失望的。以后能不能别再拍这种强行煽情的片子了。感觉电影把原本的故事过于美化了,现实生活中那有那么容易,不是每个人都是圣母玛利亚的。看正片没有感动,尴尬更多一点,看到片花里的原型小男孩出来后,看他的表情神态才觉得他的确是个勇敢的孩子,这里才是最值得哭的。
本着支持老莲出来演电影的想法买票,但凡换成其它(非)大花也不看了【。尽可能地在一起能直接用半版报纸刊登完的事件上完成了各种面面俱到的扩写,在真实的事件面前,很难让人有什么真正的挑剔。但有个很不和谐的瑕疵是为了给到大多数演员“沉浸式煽情”的氛围和体现无私的牺牲,都要摘掉口罩声情并茂地来段台词表情特写。P.S. 麦尔丹哥哥神似《摩登家庭》“Dylan”那一型外加进阶版陈飞宇,但是他一开口我都是《小时代》那个“你↗干!嘛↘”袭来:-(
一部揪心又感人的电影!7岁小男孩意外陷入绝境,8小时内必须得到医治。在这场紧急救援的接力中,每个普通岗位上的平凡人,全力以赴,无私配合,犹如一缕一缕微光,汇成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 炙热耀眼,是光明,是力量!但电影中最让人感动的并非大家合力完成的英雄壮举,而是普通人心中无法克制的善念,这一点在张一山那个角色上体现的尤为明显,作为一名刚刚经历过失败手术的医生,他产生了自我怀疑,在飞机上面对受伤的小孩,他几次想要出手,却又无法突破心魔,隔着口罩都能看见他收紧的咬肌,他的手反复放在安全带的卡扣上,那是他内心的斗争。当小男孩出现气胸,此时只有他能救人,这时他再也没有了犹豫。这时医生无法克制的本能,也是普通人心中无法克制善念!
哥哥演的不太行
标准博纳公式化正能量电影(原型故事纪录片加长院线版)《中国机长》+《中国医生》给星:原型故事+1 李冰冰林永健演技+1 小男孩+1哇哈哈-1 给小男孩妈妈强行降智-1
博纳已掌握国庆档流量密码,看完会发现这个片可以完美加入到他们出的《中国XX》系列。
删掉刻意煽情的部分,是个好故事。
博纳式创作我已经看累了,从此以后不会再看博纳出品的电影了
李冰冰好久没有拍过电影了,没想到镜头感还是那么强,即使戴着口罩都能
海报坑爹,正片持平《中国机长》。
不吹不黑,海报上的C位不是白站的。基本上有李冰冰出现的戏成为全片精华,其他的部分嘛,比较拉垮,文戏的台词也是槽点多多,人物多为脸谱化。飞机上的戏份占了全片大多数,几次救治的过程看得人心情忐忑,煽情程度不言而喻,还是很好哭的。新疆美极了,要去看看鸭!!😍
重复了一遍中国机长和中国医生,就很没意思了。
小演员很有天赋,毫无表演痕迹。冯叔好慈祥,对比之下,黄教主竟有些鲜肉味。张一山第一句台词出现的太突兀,没救活病人,医生过不了心里那关,用台词干巴巴的说出来不如在他两手紧掰安全带内心挣扎要不要站出来的时候用几个回放片段演出来。之前dy放出的片段,乘务长请最后值机的三位下飞机,那位站着说话的阿姨给的理由是他们都是老年人凭什么让他们下,而且说话的语气有点不讲理。但是正片里面那个阿姨给的理由是他们是一个乐团的,明早有演奏会。而且语气很正常,后面还说不如她让座下飞机。导演太想让观众哭了,每个镜头都像是在问观众“你感不感动?”每一个“障碍”的出现方式都有种“来了啊,困难来了,但是不用担心,秒解决。” 场景和场景之间完全是堆砌,问细节,没有。
飞机上合唱娃哈哈的时候我实在受不了了😅😅😅
3.5星 没想到电影的观感居然还不错 可能是因为从片名到上映前的宣传我是对这电影一点期待也没有 看完确实会被感动到 一方面是真实事件本身感染力很强救人的故事主线很清晰 另一方面虽然各个环节单拿出来看都普普通通但是组合到一起从交警到机场和飞机上的工作人员到医生等等众多普通人的努力加在一起效果就不一样了 加上小演员把疼痛和可怜演的很真实 就会感动到非常多观众尤其是身边有类似年龄的小孩的观众 而且李冰冰也真是难得演了部电影上一部居然还是巨齿鲨
我不知道这社会都怎么了,这个电影真人真事改编,会有人说太假,但我总觉得还是好人多,做好自己,帮助他人,温暖身边,感动社会,加油!
“很少有电影让我哭成这样了……” 最早关注到《平凡英雄》是因为了解到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从《中国机场》到《烈火英雄》这些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每一部电影都戳中了我内心当中最脆弱的那根神经。《平凡英雄》也没有让人失望,它让我一直揪着心看完了97分钟的影片——这世间虽千疮百孔,但总有人愿意用臂膀撑起生命的重量。 实话实说,前15分钟个人感觉有些拖沓,甚至一度准备差评了,感觉有故意“拔高度、上价值、硬催泪”之嫌,但是15分钟过后,我就再也没有靠在椅背上,全程给我揪心的呦……越揪心越想看!越想看越揪心! 荣幸参加首映礼,见到了喜欢的晓明哥冰冰姐等一众主创演员。但不得不说,小演员才真是演的好!是真好!虽然我们都是平凡人做着平凡事,但《平凡英雄》真不平凡
有人愿意为孕老让座,有人把捡到的财物归还失主……这些小小的善意都可以很容易打动人心,在这个日渐冷漠的时代,这些小的善意被歌颂的越多,就会有更多人加入到这个不以善小而不为的群体中来。
生命可以使规则让路,但不知道为什么总能让人想起没有核酸结果耽误治疗的现实。明明这部也是真实事件改编,那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太煽情了 孩子陷入昏迷 飞机上有乐队开始奏乐 乘客大合唱 然后孩子就醒了 真是把我当傻子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