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的电视电影(又称迷你剧),只要不是太现代、太阴暗的题材,都能拍出华兹华斯的诗一般的感觉。[罗西与苹果酒]做得还更全面,把《瓦尔登湖》、《我的秘密城堡》、《柠檬与柑橘啊》的情怀和情感也一并放了进去,一部带有成长题材意味的电影,能拍成这样很不容易。小村庄仿佛和地球上每一个角落的时间都无法同步,永远驻足在一个明亮的夏季,村里所有人都是艺术家,没有实干家,除了热爱插花、园艺、诗歌和音乐,对其他似乎都兴趣缺缺,连脾气都是艺术家的脾气。自然主义原来是这样的浪漫、轻快和愉悦,难怪原著作者洛瑞·李在书里的最后章节,写下了对电气时代那么深那么深的愤怨,回忆一会儿是欣喜一会儿是惋惜。和他一比,上帝欠所有现代人一个梦一般的童年,与一段无忧无虑的青春岁月。在这里,不管是罗西,还是苹果酒,都属于这样一个岁月。可无论是罗西还是苹果酒,都分明不是他回忆的主角,这两者只是存在于他童年时代,所有美好事物的代名词。
电影让人想起另一部同样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电视电影——[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从那美妙的暗示性书名到都是成长回忆录性质的内容,很难让人忽视这其中的共同点。不同的是,[橘子]的主人公并不想回到童年,成长全是酸味的,回忆只是试图原谅。而[罗西与苹果酒]显然只剩下美好的事物,想念过往才去回忆。如果说,洛瑞比平常人幸福十倍,那就会比珍妮特幸福五十倍。他有个好妈妈教给他亲情和亲密,他的姐姐教给他关爱,他还有小伙伴陪他一起玩,有罗西和乔陪他探索男女之间那点隐秘的情事。上课的女老师“坏脾气”有点讨厌,孩子们随便编个故事,就能跟着窗外送葬人的队伍溜出课堂去,谁都不是真正的叛逆,只是成天想着爱怎么野就怎么野。可惜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树根、荨麻和红醋栗,野玫瑰藤在墙上攀岩,蓝天白云倒映在山谷间的草地和野原,不知不觉,童年和青春就这么飞走了。貌似看看画面,电影真还是静谧美好的。
可BBC就有这么点上不得台面,一心一意只刻画它的“罗西”们和“苹果酒”们。除了拿着镜头写诗作画,是一点也不考虑没读过原著的人要怎么去理解这些底蕴深厚的台词和画面。书里打乱的故事情节和片段,电影也完全不按事情发展顺序来,更谈不上有什么逻辑顺序,在时间与空间中游着,一会儿童年一会儿少年,交叉穿越,往往一句台词就把画面带到了另一个时间或空间点。电影像本不分篇章的散文集,片段与片段之间全揉一块,模糊掉独立事件的界限,看得人一愣一愣的。
不照顾没读过书的也就算了,可即使是读过的人也郁闷。先不说电影的情节编排顺序和书里不尽相同,居然还那么乱,花了一个半小时讲“苹果酒”的香甜,还没把作者书中的精华给塞进去。洛瑞·李刚好出生在电气时代还没有全面到来的年代,整个童年都沦陷在自然原始的生活状态中,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的这一百年间,变化比之前的一千年还剧烈,成年之后的洛瑞·李根本不稀罕现代生活的种种方便,还是爱那乡野间的泥土的芬芳。可电影,除了回忆,已经忘记了他的不满和埋怨,只停留在他离别的背影和对远方生活的美好期待上,然而,这很难让原著粉感到圆满。
(原载于《看电影》杂志9月上)
今天天气非常燥热,整个空气像是凝固成蒸笼,再加上身体不适,头晕胸闷,整个人浮躁的很,百度了下让人安静的电影,才找到了这部电影《罗西与苹果酒》,讲述主角随着家人搬入一个英国田园乡村,在那留下的童年快乐和青年的羞涩的回忆。
整部电影看下来,也到了下午五点多,太阳温和了不少,心里还真平和了不少,平静有很多种,有的是妥协和逃避后的平静,有的是遭受打击后感到无奈和无望后的的平静,有的是心灵感受不到波动和爱犹如行尸走肉的平静,有的是内心再无大的欲望看破人生的得失或经历太多已实现心中所想后的平静,有的是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平静...我也不知道此刻的平和是哪种,但很舒服,也很容易就能观到自己的内心,非常奇怪,也许是无知即快乐的道理吧!我很喜欢傍晚,不热不凉,它比早晨起床那一刻睡得天昏地暗来的更加清醒,它比上午车水马龙的忙碌不安来的安闲,它比中午疲惫燥热的午睡来的舒凉,它比下午死静发白的时间来的多了生活的热闹,它比灯红酒绿的晚上人来人往的聚会多了回家的人情味,它比冰凉孤独的半夜又多了份希望和温暖。
如果说《海蒂和爷爷》在我心目中的印象是早晨,那《罗西与苹果酒》在我心目中的印象就像生活中的傍晚,它描述着回忆,是一部充满生活、诗意、希望、积极、爱恋的乡村回忆电影。
推荐的影评:
//movie.douban.com/review/7991358/罗西应该年轻时候是个美女吧,跟我品味相同,我们都喜欢cider。那么大家在英国喝过那些好酒呢,作为一个超级喜欢腐国美食文化的人,原本以为这东西只适合菇娘们?那就真的Out了,还不知道Cider有你最爱的黑莓、草莓、青柠味儿,不知道罗西最爱哪个口味?据说在14世纪的英国农场,那里的农场主们将Cider,即苹果酒作为工资的一部分大大方方地支付给工人,工人们每天大约能获得两升苹果酒,最多可以用来代替五分之一的工资。这样的传统一直延续到1887年。罗西小姐应该享受到这份福利了吧?
☻
会想要看这部电影,是因为它的名字。
‘罗西与苹果酒’,真好听。
电影的形式与《我亲爱的甜橙树》一样,成长后的主人公的旁白始终贯穿整部电影。
的确是平淡的,流水般讲述每个人的故事。母亲,姐姐,Lol。每个人都有着独立的故事,在混杂着的电影里,冲突基本被减为零。
弗朗西斯的死去,平淡的悲伤,只是融入了山谷里。母亲三十年来独自抚养这七个儿女,等待着不会回家的父亲。姐姐的爱情也是拼了命的。
作为主人公的Lol先是和乔在一起,罗西是猛烈具有攻击性的女孩。而乔是安静柔和的女孩。所以乔看着Lol也不会追上去,只是看着他的背影。
与影片名字有关的情节接近结尾才出现。罗西带着一瓶苹果酒来找Lol,她以同样的话对他说“你是害怕了吗”。
Lol便跟她走了,与当时没有等乔而跟罗西走掉一样的方式。
罗西与Lol在马车底下,稻草堆上。共同分享那瓶苹果酒。酒味的凛冽,罗西张扬的青春气息,那个被她形容成干枯的如空中相撞的两片树叶的吻,是美的。
所以乔这样的女孩子注定是要被遗忘的么?大概青春非得这样,需要极致的热情。如同罗西散落着的长发。
Lol说罗西那之后与一个军人结了婚,他永远地失去了她。我很想知道,乔在他心里又是什么呢?
生命就是这样。需要冲击猛烈的人与事情得到成长,因此使我们得到变化的人总是会记忆里鲜活着。我知道有人会说那是爱,但那究竟是爱,还是只是伴随着骨骼一起成长的烙印。谁又知道呢?
没有人知道,可是我想Lol一定很感谢罗西。而乔之于Lol,我始终相信那是爱。不过在尚未成长之前那爱很轻也很浅。
☻
很喜欢这部电影朴实的叙述方式,因为没看过原著,所以在观看的途中一直担心剧情会出现很大的转折,破坏这部剧的结构性,还好并没发生。另外我也很喜欢剧中呈现出的英式优雅。虽然我们与过去渐行渐远,但是我们的情怀依然在……无论在哪个阶段,当我们回忆过去或者展望未来,就会发现人生中美好的事情会慢慢覆盖生活中的各种悲剧,带给我们更大的勇气…
一段相当美好的英式田园生活,被时间绕着转的小村庄风景美炸了
It's beautiful,it's lovely,above all,it's British.
美好的电影。
诗样的笔法?有点糊了啊喂。这故事讲的既模糊又不畅,虽然最后逐渐看到了内核。景色的确美,然而,同多纳托雷的讲述有着明显的距离,弥补不了的鸿沟,同其他母亲奉献、孩子离家的主题也没有优势,没有明显提升感。奉劝导演多出门走走多关门思考,形成自己的风格。
太喜欢这种画风了,纯净自然。看完电影之后特别想去看看原著了。这部电影拍得很有小说和诗歌的感觉,娓娓道来的独白,为观众阐述一个从前的岁月,不需要视觉和听觉的刺激,也不需要婉转的情节,更不需要悬念频频,这样子单纯地描绘一段岁月,一种乡村生活,就很美好!
一点并不起眼的儿童经历,还得加上如此之多的画外音,想拍出一些诗意来,却总让人感觉太平淡了。
寡淡
好像没什么剧情,但是又很舒服
想拍出一些诗意来,却总让人感觉太平淡了
有细节,非常美。童年的记忆回想起来总是被美化被夸大的,挺平淡的一个成长故事但讲得很有意思。炎热的夏日里与一起长大的姑娘共享一瓶苹果酒和几个吻,她结实又热情,带着你不敢触碰的野性。而你注定会失去她,就像你注定将离开这里。
近期看电影的状态实在不好,断断续续的,这部冲着风景和英式口音去看,台词果真如诗一样美丽
3.5;英式田园风光,战后阴影犹在,未必岁月静好;耄耋之年回首童年时光少年时代,回忆的醇香美化了不无苦涩的历史,母亲30年的等待不过一场空,死生契阔;原野疏朗,绿树成荫,野花缭绕,乡村风景绝佳。
只能说是画面美吧,Rosie和cider是打酱油的吗?真的不喜欢Rosie的性格,开放的过头了。全篇最美的是姐姐们。至于剧情?还是当风景画看吧
诗一般的语言,画一般的风景,神一般的母亲,迷一般的父亲。一个英式优美世界中的童年过去后,就走到了死亡的故事,竟然如此动人,太tm的悲伤了。
“六月的熏风吹拂脸庞,带着自然原始的渴望;青草的种子和金菜的羽叶慵懒飘进窗口,我们闻到田野的气息,并因布谷鸟的叫声而苦恼。外头传来的每一种声音,都让我们的心口感到一阵强烈的痛楚。”一部能把优美的散文故事用影像完美展现出来的英国电影,时光惆怅地流逝却百分百的诗意。
苹果酒。。还以为是美食片。。。景色很美,但幼年与少年来回跳转显得不是很连贯
意想不到的美好改编。书和电影同一天看完,本来想着这么细腻写实加想象的童年会议,怎么可能拍出来,没想编导聪明地在苍老的回忆式画外音之外,简洁地抽取并组织两个成长片段,将书中那些叙述多于白描的故事性部分,较好地拼接一起,让人一同见证了男孩的成长、时代的更迭、家庭的聚散,以及最重要的,村庄的消亡。
终其一生不过都用童年与热恋的岁月掩盖生活的苦难。
略带感伤的诗情画意
符号符号符号,碎片碎片碎片,为什么不能选个讨喜一点的男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