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小孩子与小动物的温情电影
很温情的电影,但从玛丽对着屋里狂吠那一刻起,仿佛上演了一场灾难片……
还记得以前看过的灾难科幻片《日本沉没》,日本真不是一个适合居住的地方,它又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
电影的主角是三四只狗和两个小孩,拍摄难度应该很大吧?狗不比人,导演说什么都能听懂~要让两个孩子担起一部戏,也不容易吧~
喜欢亮太小哥呵,有着我喜欢的那种男孩子的头发,穿的小衣服也很好看,尤其记得他抿嘴的动作。。。
2 ) 哥养的是狗,不是寂寞
老姐说:你离变态不远了
我:啥?
老姐:诺,连狗都养了……
老姐的证据是,某远房亲戚里有个超大龄女,多年未嫁,养了几只猫与狗,有人拜访她的住所,只见居所陈旧杂乱,动物毛发一堆,外人简直无法插足。有次家族聚会喝茶,此女还用毯子抱猫前来,说爱猫腿受伤必须贴身照顾,众人皆侧目之。
老妈也补充材料,说另一亲戚(女),家有几室几厅,不欢迎其老母亲前来共住,却独辟一室给家里的狗居住,因此老人家悲愤地四处说女儿宁愿给房子给狗住也不给老母住。
以上事例,要是没养猫狗的人听了,多数会觉得当事人“不近人情”,重视宠物多于亲人。
如今我也成了狗亲一名,照以上逻辑,似乎也亦踏入令人担忧的处境。
但……西方社会里盛行养宠物,一样人与动物其乐融融,没出什么乱子嘛。反倒我们中国人吃猫吃狗的行径,在人家看来才是咄咄怪事,惨无人道。中外的文化传统分歧之大,此可见一斑。
话说我们的社会也会教导小朋友“爱护小动物”,但似乎仅限于远观。各种儿童读物、卡通漫画,动物形象往往是主角——但那些都是批着动物外衣的“人”。真正体现动物本性的角色的没几个。我外甥女的CD里有首儿歌,我每次听到都毛骨悚然。歌词大概说是小猴子年幼无知,去问狐狸先生几点钟,但就此就陷了狐狸先生的毒口。这哪里是什么动物主题儿歌,无非是教小朋友警惕坏人。会唱狐狸先生吃了小猴子这样的儿歌的民族,又怎么会拍出《子狐物语》那样的电影呢?而会大口大口享受狗肉美味的中国人,当然也不会拍一部《柴犬奇迹物语》这样的电影。于是,珍爱狗的国家和地区,那里的狗也物随主贵,如一只所谓的纯种日本柴犬是在中国的售价是5000左右,而柴犬的近亲——智力、忠诚度都不相上下的中华田园犬,却要少两个零。
养狗,不说明我就此远离了人群,只是满足了与动物亲近的心愿,以及这样做能让我感受到更多的关于陪护一个鲜活生命的责任感。就好比,吃狗,不说明啖者是一个懂得真正懂得爱人的人。反而,会粗暴地侵害其他生命的人,对待自己的生命很可能也是粗暴的,或者浅陋的。
此文将完,我回头看了看在一旁倒睡的傻狗狗。养它只是因为我想养,不是为了某个时候它会来搭救我,不是为了某一天我可以用它换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嗯,得睡觉了。明天还要早起,给它吃早餐,带它出去NNBB,搞好家里的清洁……
为了它,我要更强壮。
我爱这个世界。
3 ) 动物永远比人傻
我养了猫和狗,与他们相处比与人相处容易、单纯的多。
然而,动物永远比人傻。
他们用简单的心的对待那些自以为是统治者的人类。即使人们并不重视这些与自己同等的生命。
人总是会把动物规划几份,温顺友善或者凶残暴虐。区分的标准便是所谓的驯化程度。动物们永远 也猜不到人类善变而复杂的心。
这个世界,动物带来的感动最真实,起码我是这么认为。
电影 看到最后,已经不能控制眼泪。
由它肆意的流。
我们得善待动物。
如果你对他 好,他 会感受的 到,当你有了危险,他会奋不顾身甚至不顾自己的性命来搭救你。
4 ) 眼泪送给柴犬
这是我第二次为了一部电影而落泪,上一次是为了人类,这次是为了一只柴犬。
人类其实很脆弱,生存能力并不是多么的强,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是我们在照顾宠物,其实也许是它们在照顾我们。
狗狗那小小的脑袋里,装着很多东西。它们不仅寿命比我们短,脑容量也比我们小很多,所以同样一件事情,在我们看来只有绿豆般大小,在它们看来也许比一座山还要大。所以在它们身上,更容易看到“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含义。
天灾来临之前,也许唯一没有感觉的动物就是人类了。可惜我们愚钝,读不懂其他动物的警报,连宠物狗的狂吠都不能明白其含义。面对坍塌的房屋,再大的狗也显得微不足道,所以看到玛丽血红色的爪子,眼泪就下来了。当放眼望去只有黑暗没有任何光亮的时候,它仍旧没有放弃,只因为主人还有呼吸。
灾难面前,如果有另外的生命陪着自己一起呼吸,坚持的时间往往会比一个人长得多久,即使这个生命不是人类。汶川地震时也有不少类似的实例,看到这部片子,回想到汶川地震,感觉那场天灾仿佛梦境,亦真亦幻。
想起曾经有朋友说我的拉布拉多很废柴,对谁都那么温顺,显得软弱无能,估计看到窃贼都能摇尾迎接。可是他不能预料在主人遇险时,这只看似软弱的拉布拉多会有怎样坚强的举动。不能因为它们比我们个子小,对我们温柔驯服,就因此而瞧不起这些生命。它们比我们单纯,对它们好,它们会记得,哪怕这对我们只是举手之劳。
善待这些和我们一起生存的动物,说不定哪天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礼物呢。。。。
5 ) 柴犬奇迹物语
最近几本杂志不约而同的提到一个叫做隈研吾的日本建筑师,是说他主张的建筑方式是"弱建筑"和"负建筑",大抵的概念是"以柔克刚".在日本这个地震多发国家,人们的建筑观念已经从坚不可摧的堡垒回归传统东方文化的精髓,制作竹木纸张结构的弱建筑,以更低成本的方式来抵御(也许用融合更恰当)大自然的破坏力.
老子道德经说:弱胜強,柔胜刚,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日本人对于地震,不仅在建筑的应对上非常成熟,国民的自救也是相当完善并且有高的生还率.更值得夸奖的是他们对生命的尊重,这点我们应该已经从日本救援队在四川的表现了解了.
2004年的新泻的地震影响10万居民,31人死亡.<柴犬奇迹物语>根据此期间的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一只柴犬在地震后带领救援队找到压在废墟中的爷爷和孙女,并在废墟中和三只幼犬努力生存直到16天后生还的故事.
我深爱这个柔弱而坚韧的柴犬,在影片中的形象若有人一般的灵魂和性格,我真是惊讶于此片的拍摄手法,能将一个动物的性格刻画的细腻深刻.
她在避难时还念念不忘彩子送给它的一个小球,一直衔在嘴里,后来她和孩子们因为余震落入河中,她把自己的孩子救上岸,小球却顺水漂走.于是她精疲力竭的趴在岸边,看着三个孩子,露出丢失了重要的纪念物的落寞神情.
最终大团圆的结局令人宽慰.但我觉得切不可称赞她是义犬,所谓义犬还是暴露了人自大自傲无知的脾性,好像其他生命都要忠义于人类一般.
万物有灵,还应敬畏自然,尊重生命,渺小人类不可妄自菲薄.
6 ) 狗的演技为什么这么好~~~
比起小Q更多点意义~~~~~压力太大~~找部电影来给自己一个哭的理由~~~我狂哭~~~为玛丽~~~~比看起的 狗狗十个约定 更觉得有深意 我从头到尾都一直在赞叹狗为什么可以演的这么好~~~真的厉害~~为这只狗~~好顿落泪~~~
不愧是久石让。。总是音乐一响我就湿了。。。
绝对五可星,太美好了太美好了,妹妹最后还变身了小丸子,哈哈`如果没有灾难人类也能如此纯真就好了`
永远都能从动物那里感受到温暖与真情。多一颗星星给久石让大师的OST,真的很感动
昨天晚上在电视上看的,还以为是蛮小众的电影,没想到居然这么出名……其实蛮俗套的,但是狗狗好可爱啊~~!!!唉,在那种时刻,人类真恨得下心抛弃宠物,宠物也真狠不下心离开主人……
死豆瓣,长一点的评论都贴不下。懒得把之前写的推荐文转过来了,片子不错,去看吧,应该可以让你想起些什么。
与灾难片,用另一个角度来审视喜欢爷爷,喜欢玛利亚如果有一只健康的狗狗从小就跟着我走,希望也给它起这样一个温存的名字。日本电影果然就像绑着催泪弹一样的投来,地震的场景告诉我,家里千万别摆太多东西。
原来是看过的,又拉着看一遍,哭死了,我想养秋田犬
好早就看了,怎么现在首页看到?联想到去年的地震,灾难中的善和美真的太让人感动了
这样的电影都拥有美丽明媚的绿色
和媽媽一起在家看 一起淚流滿面。媽媽說 當一個好媽媽 是很不容易的。看到麻里的忠誠;看到她為了尋找食物給孩子而被所在冰箱 奮力掙脫開的時候傻傻的樣子;看到麻里從草坪那頭生氣的瘦弱身影 再看看健康的包剪揼。眼淚一直停不下來。
虽然没有哭出来,但是仅仅是这样的细节描写就写出了地震面前人类的脆弱,为什么我们的地震片不能借鉴一下呢?不是非要“惨象”才能感动人的!
久石让的音乐和那位美术,真棒!
日本地震版的《零下八度》,相当煽情,据说还是真事改编的。在我们也遭受地震灾害后看这个片子相当的应景。可以考虑引进放放,然后票房捐灾区
哭成狗…不过军人大叔演技也太夸张了好搞笑
森田忍曾经说竹本的感觉就像是柴犬,现在想想是一句很高的评价,得友如此,夫复何求。柴犬的眼神很专注,带着信赖,呆萌又可靠,嘴角笑笑的,有家的味道,而且你知道,他总是在那里。希望自己也能带给朋友这样的感觉。
BTed from 矇矇開心小鎮。日本新潟地震死亡人数升至31人10万多人避难:最不可靠的就是人
又一次内牛满面的电影。电影里的爷爷让我想起自己的爷爷了。玛丽好棒!地震场面好吓人,那么多东西砸在爷爷身上,爷爷一直保护孙女,真怕爷爷死掉;玛丽把食物都给小狗们吃,自己经常挨饿,大雨滂沱四只狗一起落到河里,玛丽用尽力气救起小狗,真怕玛丽生病死掉。还好,大家都好!
韩国人拿手失忆 日本擅长宠物 那我们呢?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勇敢柴柴不怕困难!柴犬玛丽真的好勇敢好聪明,很多瞬间都想去我的旺仔,恨不得抱着我家的狗头哭。
Mari--狗性的光辉Ryota--真正的大和男子汉